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精選】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四篇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四篇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本課說明

本課是學生在學習掌握了文字輸入基礎知識和計算機操作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本課學生對利用“wps文字”軟體寫計劃、寫文章的興趣,為後續製作班級小報的學習打下基礎。針對學生學習完本課學習後,能知道如何去寫計劃,及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餘時間。

二、課前準備

安裝Windows XP作業系統的電腦教室,在學生機中要安裝好“wps文字”軟體。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性目標

掌握特殊符號的插入與儲存檔案。

2、技能性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wps文字”軟體的視窗組成,能熟練輸入計劃內容,並能儲存計劃。

3、情感性目標

養成做事要有計劃和打算的習慣,考慮問題要全面,要有準備地去做每一件事;養成嚴謹、科學的做事態度;養成及時儲存檔案的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認識“wps文字”軟體;

(2)符號的插入方法。

2、教學難點

(1)使用“wps文字”軟體與“記事本”操作程式的區別;

(2)課餘計劃的書寫方法。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匯入

教師:新學期開始了,我們上四年級了,在學習的同時,還要合理分配課餘時間,給自己制訂一個課餘計劃。你們看書中第1頁,就是我們的一個同學方輕舟用電腦寫下的課餘計劃。

學生觀察。

教師:以前我們學習了用“記事本”寫了便條,那現在請同學們憶一下寫便條的步驟“記事本”視窗組成。

學生交流回答。

教師:今天呀,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文字輸入軟體—“wps文字”軟體,並用它輸入自己的課餘計劃。

2、新授

(1)指導學生認識“wps文字”軟體的視窗組成。

同學們,你們注意老師是怎樣啟動“wps文字”軟體的,然後自己學會啟動“wps文字”軟體並仔細觀察它的視窗組成。

教師示範、學生跟著啟動“wps文字”軟體、觀察視窗。

小組彙報,教師糾正。

(2)指導學生輸入計劃。

請同學們仔細思考計劃內容,必要時可在紙上將內容簡單地寫下來,再輸入電腦。

A:教師指導學生在編輯區中輸入標題文字;

B:指導學生認識游標的作用及回車鍵的作用;

C:指導學生選擇“插入”—“符號”命令,播插入特殊符號,然輸入內容。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3)學會儲存計劃。

為了讓下一次能快速地找到輸入的'計劃,在輸入的計劃內容之後一定要將其儲存為檔案。

教師講解示範。

學生練習。

3、分層練習

自己試著完成書P6頁的試一試,有困難時,小組內交流也可舉手問老師。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彙報自己的方法,讓別的同學評價其分類方法的優缺點。

4、小結。

教後感:

學生可根據自己認知,發揮想像去選擇練習內容,這樣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有利於保護個體的創造性。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執教四年級的三個班,共有學生(x)人。通過三年級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有著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中遇到了困難,學習興趣隨之減弱,因此兩極分化比較嚴重,而且新插班的有部分學生還不曾學過英語。所以本學期應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層教學。

二、教學目標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初步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範。

6、養成響亮清晰讀英語、說英語的習慣,認真模仿語音、語調,以培養語感。

7、能在完成某個任務(如塗色,小製作)的過程中學會相關的詞句,並且培養動手能力。

8、能演唱已學過的英語歌曲,誦讀已學過的.歌謠。

三、教學方法和措施

1、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2、通過聽、說、讀、寫、唱、遊、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

3、將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多媒體課件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

4、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範、正確地書寫。

四、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1.能聽說讀寫92個單詞或短語以及13組句子和9個單句。要求能在真實語境中正確運用並能讀懂簡短語

2.能聽說認讀16個單詞。

3. 能學會6個手工製作。

4.能聽懂會唱8首歌曲。

5.能聽懂會吟唱12首歌謠。

6.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7.能理解6個幽默小故事

8.能瞭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Unit 1 My Classroom 6課時

Unit 2 My Schoolbag 6課時

Unit 3 My Friends 6課時

Recycle 1 3課時

Unit 4 My Home 6課時

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 ? 6課時

Unit 6 Meet My Family 6課時

Recycle 2 3課時文章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總體情況良好,當然也避免不了好壞之分。國小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體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4、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尊重不同國家和人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5、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二)、能力

1、能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合作,學習民主的參加集體生活。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的有創意的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三)、知識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影響。

(四)、全冊的重點、難點:

1、學習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資訊,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2、瞭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但當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3、知道在中國長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優良傳統,初步瞭解新中國成立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

4、知道世界歷史發展一些的重要知識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

三、教材分析及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走進美麗的家鄉

課時安排:6課時

教學內容:

主題一:站在高高的山崗上

課時:2課時

1、用眼觀察家鄉 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六條的法制教育。

2、用手描繪家鄉

主題二:從地圖上看家鄉

課時:4課時

1、用心體會家鄉 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十七條和第十九條。

2、走進不同的家鄉 ,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第二十七條。

3、請到我的家鄉

目標:

1、態度:增進對於家鄉的情感,並在原有水平上形成對於合作更為積極與自覺的態度。感受到祖國的博大,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

2、能力:進一步提高運用地圖知識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能夠理解不同的地理特徵和氣候與人們生活風俗習慣之間的關係。

3、知識:認識家鄉的地理位置和特點,初步瞭解祖國領土的遼闊和風俗的多樣。學習4個副方向,能夠知道用8個方向更準確地描述地地理位置。 態度: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及家鄉生活的.體驗和今昔對比等活動中,感受生活的巨大變化。

4、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六條、第十七條和第十九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二十七條的法制教育。

重點、難點:

1、在俯瞰家鄉的活動中拓展對家鄉的認識,增進對

家鄉的情感。

2、瞭解4個正方向和4個副方向的關係。

3、在合作繪畫的活動中鞏固對於方向的認識。

4、認識家鄉的多樣性。

5、認識地形圖,初步瞭解如何閱讀地形圖。

6、認識幾個有關溫度的概念。

7、體驗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成功感。

8、提高合作的能力。

要點:

1、在俯瞰家鄉的活動中拓展對家鄉的認識,增進對家鄉的情感。

2、在合作繪畫的活動中鞏固過於方向的認識。

3、在合作繪畫的活動中增進合作技能。

4、瞭解自己家鄉的地理特點和風俗習慣.

5、初步理解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

6、通過對於有關溫度統計的認識,感受祖國的博大。

7、瞭解地理環境及氣候的不同與人們生活及其風俗習慣之間的關係。

8、總結本單元的學習內容。

第二單元:家鄉的故事

課時安排:12課時

教學內容:

主題一:展覽室裡的故事多:

課時:4課時

1、家鄉人生活的變化。

2、學校裡的變化真大。

3、生活中的智慧。

主題二:從家裡帶出來的歷史:

課時:4課時

1、“家庭尋寶”中的發現。

2、過去的遊戲真有趣。

3、今非昔比的廚房。

主題三:說不完的家鄉故事。

課時:4課時

1、家鄉名稱的來歷。滲透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第三條

2、家鄉水的故事。 家鄉的水故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第八條 目標:

3、態度:深化尊重歷史:珍惜今天享受的一切,以及熱愛家鄉的積極情感,提升可持續發展及環境的保護意識。

4、能力:能夠對具體事物進行搜尋。比較、分析,得出合乎事物發展邏輯的認識,能夠與同學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願意在學習活動中積極發表自己的認識和看法,能夠較為客觀和公正地認識過去,看待今天。

5、知識:知道家庭、學校和家鄉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歷史上的真實面貌,瞭解家鄉的一些文化特色。瞭解年表在表達歷史變化過程中的作用,學會製作簡單的年表。

6、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第三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第八條的法制教育。

重點難點:

1、增進尊重歷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積極情感。

2、掌握通過比較、分析認識事物發展的方法。

3、感受家鄉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

4、瞭解學校的過去,通過探究學校的歷史,感受學校的變化與進步。

5、在瞭解和研究學校變化的活動中增進對學校生活的情感。

6、模擬使用過去的生活用品,體驗生活的變化、進步。

7、認識簡單的實物年表,理解作用。學習製作年表。

8、知道小人書是過去孩子們最重要的課外讀物。

9.體驗參與性較強的集體遊戲的快樂,加深友情。

10、家庭廚房及其特點,理解廚房在變化過程中體現出的生活的進步。

11.感受家鄉歷史的悠久以及獨特的傳說

12.瞭解家鄉有關的發展變化的歷史。

13.感受水與家鄉人生產、生活的密切關係。

要點:

1.在各種學習活幼的互幼中,體會探究、比較、合作的價值,勤于思考,樂於與同學們共同學習。

2.學習在尋找資料和蒐集處理資料的過程中選用相關的、有價值的物件。

3.知道一些與水有關的環境保護知識,對家鄉水的狀況有一些具體、實際的瞭解。

4.嘗試合乎邏輯地思考和表達對事物的看法。

5.通過體驗,感受勞動者的智慧,培育尊重勞動者情感

6.通過小人書與今天兒童讀物的對比,體會歷史的發展。

7.增強讀書興趣,提高閱讀和語言表達能力。

8.通過比較,感受兒童生活的變化。

9.學習合乎邏輯地思考和表達。

10、瞭解家鄉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從中探究家鄉的有關歷史。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共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珍愛生命”,第二單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單元“花錢的學問”,第四單元“關心你,愛護他”。

四年級上冊教材向學生展示了從家鄉民風、民俗到工業、農業、交通、通訊、生活常識等多個方面的社會生活事實,教材在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探究社會的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形成健

全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技能。四年級上冊教材的顯著特點是讓學生在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的過程中進行道德教育。如第一單元《珍愛生命》,引發學生思考:生命給世界帶來了什麼?我們怎樣做才能成為植物和動物的朋友?我們的生命是誰給予的?為什麼說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單元“關心你,愛護他”,以爺爺奶奶的故事作為引線,感受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手,是關心。說話做事多替鄰里鄉親著想,是理解。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蘊含在社會事實之中。

二、教學目標:

1、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奠定基礎。上冊教材通過引導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掌握安全常識,懂得花錢的學問,伸出友愛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對社會基本事實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導他們看待社會現象的時候,能探究和思考社會生活中,各類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本質。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

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應注意將社會事實方面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聯絡起來,讓他們能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注意了相關知識的整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打破學科界線的“綜合課程”。在本冊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識,教材將這些知識綜合在一起,強調認知與情感綜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4、將引導學生獲取資訊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5、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

三、教學措施:

1、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品德教育要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3、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4、建立新的教學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5、實現評價改革,促進學生髮展。

6、加強課程管理,保證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