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關於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模板彙編九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穫,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計劃到底怎麼擬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模板彙編九篇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篇1

新的學期,新的起點、新的目標、新的希望。新的舉措、新的成效。本學期我們一年級數學教研組這個團隊一共四人,有信心做好本學期的各方面工作。具體計劃措施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的“三個面向”為指標,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堅持以教學為中心、質量為生命,深化內改,細化管理,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師素質,進一步轉變教學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以“新課程、新理念、新課堂”為研究重點加強學習,積極開展教學活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應用能力和空間觀念,使學生學會學習,使我們教研組數學教學、教研質量再上新臺階。

二、工作目標:

1、加強現代教育理論學習,不斷更新教學理論,優化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利用業餘時間閱覽,做讀書筆記,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組織教師積極參加每週四下午的教研活動。鼓勵教師踴躍發言並做好業務筆記。

2、加強數學課改組成員的研究意識,把“有效整合一年級學生數學作業中錯題”作為本學期的研究重點,並能把研究的過程、研究的思想及時輻射到各學校,幫助廣大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逐步抓好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方式的'探究。

3、在教師認真學習、深入教改實踐的基礎上,讓教師在教育理論、個人觀點與教改實踐的對話中進一步啟用思想,不斷總結。本學期將繼續組織參加上級各部門組織的各類評比活動,組織教學案例(設計)評比活動。

4、加強“同課異構”的研究力度。組織全組教師參加學校的聽評課活動,共同研究,共同成長,讓學生得到實惠。做到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認真領會新標準、新理念,汲取優秀的經驗,不斷充實自己,提高組內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研能力。繼續開展學習聽課、上研究課觀摩課、課堂教學評價,帶動數學教師隊伍素質的全面提高。

5、重視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從根本上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以有效的課堂教學實踐為研究重點,讓學生生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讓每一堂數學課都能成為學生成長的一個起點。

6、繼續搞好“減負增效”工作,積極輔導學習困難學生,使他們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相應的提高,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避免繁雜、無效、重複的練習,減輕學生負擔。

三、活動內容及安排:

九月份:

1、討論和制定教研組具體工作計劃、瞭解本冊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的重點、難點等。

2、集體聽課,評課,寫反思和評課報告。

3、確定每月主題教研課和“憑海臨風主題論壇活動計劃。

十月份:

1、開展“同課異構”活動,積極研課、磨課、聽課、評課。

2、參加學校“海納百川”讀書論壇:教師讀書故事演講。

3、繼續校內和外出聽課、評課,寫反思和評課報告。

4、搞好家長開放日活動。

十一月份:

1、新教師教學彙報活動。

2、繼續聽課、評課,寫反思和評課報告。

十二月份:

1、看統一注重練習口算,參加口算達標。

2、做好複習和期末考評工作。

以上活動具體安排按周次進行,如有變動,一切服從學校工作計劃。

總之,本期我們要實實在在的把課備好,把課上好,把學生輔導好,在教學研究活動中,我們要堅持一手抓教學常規的落實,一手抓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讓學生開心,家長放心。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學校各處室的工作計劃,全面貫徹落實學校及各處室工作計劃中所涉及的年級工作內容。本年級將繼續以培養四優中學生為總體目標,即“優秀的品德、優雅的氣質、優美的形體、優良的學業”,繼續堅持賞識教育,每個人都有閃光點。深入開展行為規範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進一步拓展“規範行為—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德育內涵。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育就是養成習慣。習慣的形成對於學生一輩子來說是受益終生的。結合七年級年級特點,為創年級工作特色,促進學校德育工作協調發展,七年級年級將主要以培養學生文明守紀的行為習慣,夯實學習基礎, 加強教育教學常規管理為教育核心,幫助新七年級學生順利的實現國小到國中的平穩過渡,保持年級的和諧穩定。

二、本學期年級的奮鬥目標

1.德育教育目標:培養學生文明守紀的`行為習慣,幫助新生儘快適應國中生活,增強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2.教學教育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避免在初始階段兩級分化。

3. 集體建設目標:幫助七年級新生樹立集體意識,創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注重班級的班風學風和文化建設。完成好學校的各項常規教育和主題教育活動。重視學生幹部的培養,讓他們成為學生中的榜樣和老師的小幫手。

三、本學期年級的具體工作安排

(一)年級組教師隊伍建設

1、營造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

年級組是老師們工作和學習的地方,老師們在一起工作相處的時間有時候比陪伴家人的時間還要多,只有大家努力營造一個和諧寬鬆的年級氛圍,才能更好的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教育教學任務。根據七年級年級組老教師少,年輕教師多的特點,計劃通過利用年級例會或舉行座談會的形式讓老教師向年輕教師介紹教育教學中的成功經驗,而年輕教師要虛心向老教師多問,多學習,多請教,並且在班級管理和日常工作中也要勇於創新,為年級組多承擔責任。同一組老師只有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才能共同建立一個愉快、寬鬆、和諧的年級教育教學氛圍,才能共同把學校的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2、加強教學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按學校教學處要求互相聽課,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備課組長20節,其它教師10節,新教師不少於30節,備課組長和教研組長隔週檢查一次。進一步強化備課組工作,提高教研質量。各備課組每週都要安排一次集體備課時間,並充分利用這一固定的時間,積極開展教研活動,認真學習“新課標”,充分發揮集體優勢、群策群力,認真鑽研教材教法。進入新課程階段的任課教師,要積極參加中教研組織的各項培訓活動,各備課組長要嚴格要求,認真做好考勤和組織工作。

作為七年級年級為了新生入學後能更好的因材施教,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在新生入校之後要抓緊時間熟悉學生,進行學生情況和學情摸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的指導學法,備好課、上好課,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下簡稱《課程標準》)的頒佈標誌著我國課程改革步入了實質性階段,基礎教育改革進入了新的時期。課程標準無論是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設計思路,還是課程目標均為建國以來的首創。通用技術課程標準的內容以提高學生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為基本目標,堅持基礎性、通用性、選擇性與時代性的高度統一,注重國際經驗與我國國情相結合,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相結合、教育傳統與未來發展需要相結合,努力建設立足我國國情、體現未來走向、具有中國特色、富於開拓創新的普通高中技術課程的新構架。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開設的課程是通用技術課程的必修模組《技術與設計1》(必修1),使用的是江蘇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技術與設計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學習的匯入模組,皆在使學生理解技術及其性質,經歷一般的技術設計過程,並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勞動與技術學習的基礎上,形成結構較為完整的技術素養。具體內容有技術及其性質、設計的基礎、怎樣進行設計、設計的實現——製作、設計的交流與評價。

三、教學目標

通過本模組的學習,學生將:

1、加深對技術的理解,增強使用技術的自信心和責任心;

2、瞭解設計的基本知識,熟悉設計的一般過程,初步掌握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通過設計的交流和評價,培養合作精神,提高審美情趣,學會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四、實施措施

1、在開學初將高11班金額高12班學生分為6-8人的技術小組,便於開展技術活動,每個小組的組長每週填寫《技術課過程考核小組量化表》,便於更好地完成學分認定過程中的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

2、緊扣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目標“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設計、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避免教學過於專業化,防止陷入某項技能、技藝的教學。

3、教學中要體現新理念,不僅要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還要注重學生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領悟與應用,注重學生對技術的人文因素的感悟與理解,注重學生在技術學習中的探究、試驗和創造,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共通能力的發展。

4、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聯絡學生實際,從學生生活出發,收集與技術有關的各種圖片、文字資料,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喜歡上技術課,使學生對“技術與設計1”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

5、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在教學中要多跟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有關物理、歷史、化學、藝術等學科的知識。

五、教學理念

1、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著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

2、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3、立足科學、技術、社會的視野,加強人文素養的教育。

4、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反映先進技術和先進文化。

5、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六、實施過程

根據國家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設定指導意見,本(技術與設計1必修)應該安排38學時,但我校只在高一一學年開設《技術與設計》(必修1)高二和《技術與設計》(必修2),,每週一課時,這樣我們只能壓縮課時,特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高一年級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1必修)模組課時分配計劃:

周次

教學內容

備註

1

通用技術簡介(第1課時)

總1課時

2

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

第一節-技術的價值(第1課時)

總4課時

3

第一節-技術的價值(第2課時)

4

第二節-技術的性質(第1課時)

5

第三節-技術的性質三技術的未來(第2課時)

6

第二章-技術世界裡的設計

第一節-技術與設計的關係(第1課時)

總5課時

7

第二節-設計中的人機關係(第1課時)

8

第二節-設計中的人機關係(第2課時)

9

第三節-技術試驗及其方法(第1課時)

10

第三節-技術試驗及其方法(第2課時)

11

第三章-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

第一節-設計的一般過程(第1課時)

總6課時

12

第一節-設計的一般過程(第2課時)

13

第二節-設計的一般原則(第1課時)

14

第二節-設計的一般原則(第2課時)

15

第三節-設計的評價(第1課時)

16

第三節-設計的評價(第2課時)

17

第四章-發現和解決問題

第一節-發現問題(第1課時)

總3課時

18

第二節-明確問題(第1課時)

19

第二節-明確問題(第2課時)

20

複習

總1課時

21

期末考試

總1課時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篇4

教育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和實現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徑。“雙語”教學又是教育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在“雙語”教學過程中,從事“雙語”的.教師,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同時也積累了一些經驗,現就將本學期要做的工作做如下。

一、加強 “雙語”教學管理

1、我校認真執行《新疆中國小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培訓工程實施方案》,立足校本培訓,採取崗位培訓與脫產培訓相結合的方式,積極的開展民族教師的漢語強化培訓工作,努力提高民族教師的漢語水平。

2、學校對新到崗的“雙語”教師重點培養,每位新到崗的“雙語”教師待上完彙報課後,才能獨立任課;評選優質雙語課,並上一堂公開觀摩課,初步規範“雙語”教學的考核與評價體系。

二、提高“雙語”教師的教學能力

1、“雙語”教師的備課(除母語教學外)基本上做到用漢語備課,能及時的用漢語記錄“教學後記”。

2、校領導和教務主任、教研組長經常性的去“雙語”班聽課。並將聽課情況反饋給主講教師本人。鼓勵民漢教師互相聽課、說課、評課。

3、教務主任及時檢查“雙語”教師的備課、批改作業等各項工作,並及時交流情況。

4、han維老師結對子,努力提升雙語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5、“結對子”使民族教師的漢語水平和教學能力得以提高,民族團結更加深入人心。

6、學校進一步加強“雙語”教學研究,廣泛開展“雙語”教學學科研究。

三、強化“雙語”教學工作,努力提高“雙語”教學質量

1、凡擔任“雙語”班學科的教師每學期要能聽課20節左右,其中聽同年級漢族教師的課8-10節。

2、教研組長每兩到三週檢查一次雙語班教師批改作業及佈置學生作業量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向課任教師反饋。

3、教務處和學校每一個月檢查一次“雙語”教師的教案,及一系列教學活動。

4、學校為“雙語”教師開展一次評優課活動,並對前三名進行精神和物質鼓勵。

5、多渠道籌措資金,對“雙語”教師脫產培訓的力度,在“雙語”教師緊缺的情況下,還送出3名教師接受為期兩年和一年培訓,切實為“雙語”教學奠定師資基礎。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地方課程是研究學習課程的載體,它是對國家課程的必要補充,它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是淡化課程的學科性,使課程內容呈現非學科性,它對課程的要求是體現人文精神,呈開放性特點。其目的在於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以及瞭解地方社會和文化的需要。

因此各任課教師應根據本學科的教學特點,以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課改精神。同時結合本校教學實際,儘可能應用媒體輔助教學,優化課堂教學環節,充分利用教學活動的有限時間,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特制定以下課程計劃。

 二、基本情況

本學年,我繼續擔任地方課教研員,本學科是一支任教教師最不專業的師資隊伍。所有教師均為兼職,基本上沒有參加與本學科相關的培訓活動。許多教師沒有足夠的經驗,甚至沒有具體的應對學科教學的措施。

許多教師手邊也沒有配套的教學用書和統一的課程資源,這就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但學校很是重視該學科,為了加強地方課教學,形成研究氛圍,充實研修力量,我三道崗鎮中心國小專門成立了地方課程研修小組,我擔任研修小組長,為今後的集中教學和集體研修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三.教學目標

提高學生科學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讓學生熱愛生命;培養和發展學生良好的創新素質、審美素質、實踐能力、思想素質和具備適應地方生活的基本素質,使其生動活潑健康全面的發展;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善於協作的團隊精神;培養學生自主、自律、自理、自強的品質。

四、具體措施

1、地方課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業務培訓,多讀書看報,每位教師手邊至少要有一本該學科的專業雜誌,不斷提高本學科的'知識應對能力。同時還要參加多種形式的培訓,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2.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設計多種多樣的體驗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愉快中展開學習活動。同時利用多媒體、課外活動等資源,幫助學生拓寬和獲取資訊資源的渠道,為學生獲取多種資訊和多方知識提前收集資訊做好準備。絕不打無準備的仗。

3.地方課程分為“通用課程”和“專題課程”兩類。

地方課程中的通用課程,每位教師都要積極參加地方課程教學研討活動。每個學段的地方課老師要一起研討專題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方式方法、共享集體的智慧。無論是該研修小組的月查,還是教導處的教學檢查,均要把專題教育納入檢查範疇。

4、設立心理輔導員,開展專題教育專項活動。除了在地方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之外,本學科所有任課教師均為心理輔導員,均有義務對所擔任班級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5、重視地方課程中的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在評價標準上,注重以學生“自我參照標準”為主,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在評價內容上,注重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綜合評價。在評價方式上,可採取考試、考察、彙報、演示、競賽、成果展示、總結等多種多樣的評價方式。每次活動之後,我們要有明確的過程記載並物化活動結果,一學期結束時收集存檔。

五.課程及活動安排

1.9月份組織開展“校園是我家”普通話宣傳活動。

2.10月份舉行“閱讀才藝大賽”活動。

3.11份開展“校園安全伴我行”的安全教育活動。

4.12月份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開展適合班級特點和年齡特徵的心理輔導活動.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科學》一年級上冊由《我們都是科學家》、《我眼裡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們是什麼做的》、和《提出問題》五個單元組成。

本冊教材以觀察活動為基本結構和呈現方式,重視構建良好的活動結構,而且貼近兒童生活,適應學習主體的發展需求。

在科學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覆蓋了三大領域:《我眼裡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與宇宙、《它們是什麼做的》——物質世界。

在科學探究方面,考慮倒一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水平,還不可能從事較為獨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出於科學探究始於提出問題、細緻觀察的特點,教材將著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提問能力、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儘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物件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

教材在活動設計中,力圖從對待科學、對待自然、對待科學學習、對待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係等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1、能從“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並能選擇自己探究的問題。

2、能以親身經歷來理解科學,並與科學家的經歷做對比,找出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進一步明確科學是什麼,體會做科學的滿足感。

3、通過尋找有生命的物體,建立起符合學生思維發展特點的有生命物體的科學概念,使學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體分為生物和非生物兩類,知道生物有能夠繁殖、長大、呼吸、吃東西、運動等幾個基本特徵。

4、過對植物的觀察、分類,引導學生認識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瞭解植物的多樣性,知道植物作為有生命物體所具有的基本特徵;通過對兩個不同類動物的觀察以及對它們之間的比較,認識動物的一般特徵。

5、通過對人的觀察,與植物、動物進行比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處,從而進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徵,完成現階段對“生物”這一大概念的認識。並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動植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6、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 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並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7、能從多角度認識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義;能夠用多種方法證明物體中含有水。

8、能夠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簡單的器材,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關水的資料,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並能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有資訊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思考,得出結論,發現和提出關於水的相關問題,並能夠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元號等)將用過觀察所發現的現象表述出來。

9、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10、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一些常見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過對身邊常見的紙的觀察研究,能不斷髮現和提出關於紙的相關研究問題。經歷對一張紙的外部特徵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觀察描述的活動過程。能用對比試驗的方法觀察比較紙的效能,初步感知物體的效能與用途之間的相互關係。瞭解古代的造紙技術和現代的造紙工藝,通過簡單的造紙活動,體驗紙張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節約紙張。

1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的工具,認識一些常見的紡織材料,並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知道它們的區別、特點和用途。

13、瞭解常見金屬的,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金屬進行分類。

14、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工具對塑料進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優點,但也有缺點。

15、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樂於試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關心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正確使用材料,注意安全與健康,養成節約材料的好習慣。

16、能針對某一特定的觀察、設計情景,提出問題;知道問題可以有多種來源,愛提問題是一種好品質。能嘗試把不能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找到答案的問題轉變成可能;並能根據有價值的科學問題標準提升自己能夠探究的問題。

三、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應用新課程理念,用好《大綱》、《教材》、《教師用書》三本書;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入學已經有一學期,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

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總要求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彰顯我們中國的甲骨文。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國小生大多在幼兒園時已經接觸過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能背誦一些關於《三字經》《弟子規》的內容,但僅限於誦背,沒有品嚐,感悟的'過程,本學期《地方課程》的學習就是要學生真正地去感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一年級學生為教學物件,內容涉及廣泛,節選的都是接近學生生活,琅琅上口的經典詩句,符合國小生的年齡特點,篇目涉及到《笠翁對韻》《小兒語》《治家格言》等,還有部分繞口令,格言警句等。

三、教學目標:

1、懂得做事說話要從容、鎮靜,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別人寬容。

2、愛惜糧食,珍惜生活所得。

3、懂得做人處世的道理,孝敬父母,凡事從小處做起。

4、珍惜時間,勤奮學習。

5、感悟民族語言的魅力,學會做人。

 四、主要教學措施:

1、誦讀、熟背、品嚐、感悟。

2、進行朗讀、背誦比賽。

3、結合生活實際,談處理方法。

4、蒐集優美詞句。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思想,全面貫徹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精神,不斷改革課堂教學,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形式。針對學生英語基礎差、底子薄的情況,計劃在高一英語教學中,本著低起點、嚴要求的原則,逐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習慣。

二、學術狀況分析

高一(1,2)學生128人,其中男生佔70%。由於男女差異,這兩個班的英語水平普遍較低,部分學生會考成績在50分以下,只有80分左右。這就要求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難度和難度的結合,培養興趣,為以後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

三,教材內容及難點和難點分析

這學期要完成必修模組一和二的教學任務。義務一中以一、二、四單元為主,涉及友誼和國際

關係,天災等等。必修2側重於模組1、2、3和4,涉及國際體育

事件、歷史事件、野生動物保護等。

四.主要工作和措施

(a)在教育和教學方面

1.搞好國中銜接,搞好三個銜接,搞好六個到位。

三個凝聚力

1)知識銜接(詞彙補充和語法複習)。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要以新帶舊,以舊帶新。

2)學習方法有聯絡。

3)聯絡心理諮詢

六個到位

1)基礎知識到位。在日常教學中,要立足課本,積累知識,夯實基礎,採取低起點、密步驟、小步驟的策略,讓學生透徹理解,準確記憶語言知識。

2)就地瞭解學術情況。瞭解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程度、學習方法和習慣,為下一步高中英語教學做準備。

3)活動到位。對於課堂教學中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要注意讓學生參與到口語、動手、動腦的活動中,以達到良好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效果。考試活動也要到位,對所學的知識要及時進行合理的測試和評價,以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

4)重視閱讀教學,開闊學生視野。充分發揮英語報刊雜誌和網路的優勢,進一步加大閱讀材料的投入,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

5)因材施教。備課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和話題,讓他們在課堂上活動起來,有事情做。在課外輔導中,我們應該讓尖子生深化學習吃好,讓中學生全面學習吃好,讓學困生專注學習吃好”。

6)能力訓練到位。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用英語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優化教材的使用

教科書是“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是學生學習的“藍圖”。一方面,要努力理解、改編、利用好新教材;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儘量站在新教材的頂端,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大膽的選擇和重組,這樣教材就可以被我使用,而不是被牽著鼻子走。

3.優化教學過程,要求從過程教學中獲益。

1)新教學應特別重視單元教學,突出t

2)設計課堂任務。

以任務型教學為核心,利用現代教學媒體營造語言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做到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好的任務”有兩個標準:第一,任務要體現當前學習內容的本質。第二,任務設定的`關鍵是把握好“度”,讓學生處於一種“跳躍摘果”的狀態。

3)課後注意閱讀

A.教師指導閱讀

除了課文中的閱讀材料,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在備課時,教師應該考慮到他們的內容、困難、方式和方法。此外,還要注意“課本”與“課外閱讀”的相關延伸,即“課外閱讀”與“課本”具體文字的相關聯絡。同時,教師應該在閱讀策略上對學生進行指導。

B.課堂交流

課堂上除了這些活動,還有課外小組作業和每日報告,以書面和口頭的形式呈現,最後由老師收集儲存資料。

C.英語學習小組活動

每個小組每學期都有機會在課堂上對一篇文章或一個專題進行理解、提問、評價和欣賞。這是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性閱讀”的一種嘗試。

(二)在教學和科研改革中

加強專業學習和教學研究,促進專業成長。

只有認真學習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