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總10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計劃吧。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總10篇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17人,進人四年級以後,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但由於學生年齡的侷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於動腦的同學佔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因此,本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電”“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礦物”。

“電”單元是從“什麼是電”開始的。學生對靜電有比較豐富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適當地瞭解一點有關電荷的知識,可以使後續課中電流、電路的學習更有基礎。這一單元將通過與電相關內容的實驗、交流、預測、檢驗、測量和推理、解釋等活動,使學生形成關於電的初步概念,同時獲得一些基本實驗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單元是從“觀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系列觀察活動,過渡到動物的卵、繁殖的觀察和研究,從而使學生獲得植物和動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認識,並形成關於生命的一系列發展性概念。教科書中的觀察實驗,特別是一些探究性的實驗,都是在支撐有關生命概念的建立,並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對生命的`理解。

“食物”單元通過對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憶和分類,引起學生對飲食的關注,發現自己在飲食中的不良習慣,並在以後的生活中,能科學、合理、均衡地飲食。食物的變化和獲取食物資訊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的特徵及其變化規律。

“岩石和礦物”單元是學生初次對構成地球固體物質的探究。通過對岩石、礦物的觀察、分類和描述,使學生形成關於地球物質的一般性概念,並對保護、開發和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意義有進一步的瞭解。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教學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並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科書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髮現觀察物件在屬性、結構、功能、關係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並提示學生用文字、資料、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並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週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彙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資訊,並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資訊做出科學解釋。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

21、生活中的靜電現象;2、點亮小燈泡2

33、簡單電路;4、電路出故障了2

45、導體與絕緣體;6、做個小開關2

57、不一樣的電路連線;單元練習2

61、油菜花開了;2、各種各樣的花2

73、花、果實和種子;4、把種子散播到遠處2

85、種子的萌發;6、動物的卵2

97、動物的繁殖活動;單元練習2

101、一天的食物;2、食物中的營養2

113、營養要均衡1

12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麵包發黴了2

136、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7、食物包裝上的資訊2

14單元練習1、各種各樣的岩石2

152、認識幾種常見的岩石;3、岩石的組成2

164、觀察、描述礦物(一);5、觀察、描述礦物(二)2

176、面對幾種不知名礦物;7、岩石、礦物和我們2

18-20複習4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物件的瞭解。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並選擇適當的詞彙、資料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

3、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生情況:四年級共有4個班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他們的依賴性很強。他們常常習慣於被老師和家長牽著走,而不善於想方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因而學生對科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和經驗:學生雖然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於種種原因和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的科學常識極為缺乏,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家庭教育由於偏重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學習,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使學生沒有能很好地在觀察、實踐、調查等社會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徵的方式進行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冊主要內容:在學生三年級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本冊教材的技能目標:主要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兩個方面。

本冊教材的情感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現代科技知識的興趣,培養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和行為習慣。

2、本冊教材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突出了對活動過程的表述。加強了活動的嚴密設計,使學生的科學學習經歷達到強化 。

(2)調整了單元結構。設定了“引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指明研究的方向。設定了“資料庫”,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

(3) 嘗試了新的活動設計方式。

(4)加大了教材的資訊含量。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教材的功能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已經成為教學的.範例。增加了一些反映科技進步和發展的新內容,開發相宜的社會資源作為新教材的資訊源。

 五、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 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絡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8、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有關競賽,提高學習研究科學的能力。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採用了“教案式”的編排體系。每冊書共6個學習單元和2個複習單元。每單元分“A,B,C”三個部分,共10頁,每個複習單元為4頁。以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共同構成的英語課程總目標貫穿整套教材,形成本套教材完整的課程體系基礎。翻閱此教材,總體感覺此教材有如下特點:

1、強調語言運用

2、注重能力培養

3、突出興趣出發

4、重視雙向交流

5、融合學科內容

6、重視靈活擴充套件

7、實現整體設計

(二)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的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有著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也有少數學生由於遇到困難,學習興趣會隨之減弱。尤其從這學期開始,對學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聽、說、讀、寫的技能。所以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目標

本教材的教學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裝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交流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和創造的能力,適當介紹中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初步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範。

三、教學內容

1、能聽懂、會說12組會話,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說、認讀56個單詞和聽、說、讀、寫41個單詞。

3、能聽、做、演14個遊戲。

4、能聽、做6個“TPR”活動。

5、能學會1個製作。

6、能唱7首歌曲。

7、能聽、說、唱6首歌謠。

8、以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9、能聽懂6個幽默故事。

10、能掌握5個母音字母長音的發音規律。

四、方法措施

1、認真備課,鑽研《新標準英語》教材,進行課堂的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

2、創新運用各種不同英語教學法來輔助教學,如:情景教學法、直接教學法,並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遊戲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3、創設英語情景和環境,使學生們在一定的'英語語言環境裡習得“第二語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創設良好的語言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肯定他們的進步(尤其是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樹立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朗讀和書寫的習慣。

5、注重教材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幫助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提升英語基礎好的學生。

6、多教授chant和歌謠或小故事等促進學生多單詞和句型的記憶。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創設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野餐、旅遊、問路、看病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7、訓練形式多種多樣,手、腦、眼、肢體並用,靜態、動態結合,基本功操練與自由練習結合,單項和綜合練習結合。通過大量地實踐,使學生具有良好地語音、語調、書寫和拼讀地基礎,並能用英語表情達意,開展簡單的交流活動。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齊、規範、準確地書寫。

五、教學進度安排表

九月份 開學準備~1單元

十月份 2~3單元

十一月份 4~5單元

十二月份 6單元~複習

一月份 複習~迎接期末考試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本人以素質教育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充分遵循四個“有利於”思想,即:有利於發揮學生的潛能,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

二、學生知識能力習慣態度分析

四年級的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有著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也有少數學生由於遇到困難,學習興趣會隨之減弱。尤其從這學期開始,對學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聽、說、讀、寫的技能。所以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目的.任務

1、 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 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初步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範。

6、養成響亮清晰讀英語、說英語的習慣,認真模仿語音、語調,以培養語感。

7、能在完成某個任務(如塗色,小製作)的過程中學會相關的詞句,並且培養動手能力。

8、能演唱已學過的英語歌曲,誦讀已學過的歌謠。

四、教材重點難點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初步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範。

五、主要措施

1、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2. 通過聽、說、讀、寫、唱、遊、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

3、將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多媒體課件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

4、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範、正確地書寫。

六、課時安排

Unit 1 My Classroom 6課時

Unit 2 My Schoolbag 6課時

Unit 3 My Friends 6課時

Recycle 1 3課時

Unit 4 My home 6課時

Unit 5 Dinner`s ready 6課時

Unit 6 Meet My Family! 6課時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本班學生狀況:

我班學生有51名,經過一年的科學課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但其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對科學探究的理解是漸進的。對此,四年級的科學教材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制定本計劃:

二、教材分析:

《科學》四年級上學期教材共由五個單元組成:

有生命的物體、溶解、天氣、磁鐵、聲音,分別涉及新課程標準的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教材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專題研究,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要求:

1、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掌握到的科學知識,自主設計實驗活動解決問題;

2、提高學生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例如使用資料進行科學分析,利用測量得到的資訊繪製圖表等;

3、注重收集和了解事實,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一)、科學探究

1、學會從生活中尋找研究的問題,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並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

2、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外經歷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3、學習用比較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進行有系統的科學觀察訓練。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

1、鼓勵學生好奇、愛問、愛想象。

2、讓每一個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都能體現自我的價值,嘗試成功的喜悅,建立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

3、學習傾聽別人的見解,尊重他人說話的權利;能運用各種方法記錄與表達自己的事實。

(三)、科學知識

1、瞭解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徵、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圍繞“溶解”的主題,運用對比思想研究觀察物質之間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現象,進行溶解的觀察實驗,進一步擴充套件學生對溶解現象的認識。

3、認識天氣的最基本要素,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去開展對天氣現象的研究活動。

4、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磁鐵的兩極,不同磁鐵之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律。

5、研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區別聲音的大小和高低,區分樂音和噪音

四、本冊的重點`難點:

本冊的教學重點: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瞭解生物的基本特徵。學生能按要求進行過濾和加熱蒸發的實驗操。作能設計一個對比實驗,驗證聲音在液體中可以傳播

教學難點是:學生能按要求進行過濾和加熱蒸發的實驗操作,以簡單的方法對風進行觀測、記錄。

五、教具`學具的準備:(見實驗課計劃)

六、教學中採取的措施`方法:

1、要求教師儘可能提供時間、空間,創造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積累和掌握某一科學事物的有關知識和觀察經驗,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辦法來增進對研究物件的瞭解,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2、重視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加強學生對事實收集和表達的指導與訓練,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緻地觀察物體,要求學生使用科學的測量方法,要求學生選擇適當的詞彙、資料和圖表來描述物體有關的現象。

3、在觀察和收集資訊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並運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抽象概括,從而形成有關生物與非生物的概念。

七`本冊教學內容的課時及課時計劃:

本冊教學共有30課時,上課21課時,機動課9課時。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學生現狀分析:

我校四年級共有兩個班,他們正是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四年級的學生仍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缺乏合作和奉獻助人的精神。同時,他們也處於自我中心向他人發展的階段,他們開始喜歡交友,但在人際交往中,有的表現為比較封閉、退縮,有的表現為比較放任、攻擊,往往因為不會與人溝通而與他人發生衝突,其社會化發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礙。

四年級的學生對於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判斷能力,現代家庭結構導致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長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強。在學習和生活中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一些不良傾向不僅使學生們不能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且會影響其性格和道德行為的發展。另外,四年級的學生開始有興趣也有能力,關注反省自己的一些學習能力,從身邊的一些變化中探究其變化的原因。

二、指導思想:

本教材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聯絡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互動作用,獲得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能力;感悟和體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逐步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須的道德觀、價值觀及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教學目標:

1、學會合作,體會合作的好處;初步形成正確的友誼觀;學會交流和溝通的技巧,分享快樂,分擔憂愁。

2、初步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提高承受困難和挫折的意志與能力;培養毅力和耐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瞭解家鄉的基礎上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獲取篩選有用資訊的能力。

4、感受家鄉及家鄉人各方面的發展進步,瞭解家鄉發展中的一些問題,樹立家鄉小主人意識,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5、關心每一個兒童的成長,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

6、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

四、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由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為《在集體生活中》、第二單元為《學習更上一層樓》、第三單元為《我的家鄉》、第四單元為《家鄉的變化》。

本教材以四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為目的,以體現育人為本的現代價值取向為理念。

五、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幫助學生獲得豐富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重視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形式,以人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

4、充實教學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積極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的需要。

6、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合作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教材分析 :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位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三班,四班各64人,多數學生愛學習,學習積極性高,學習態度較端正。整體來說,學生對實踐性作業敷衍了事,有的學生思維教慢,針對這種情況,制定教學措施如下:

四、教學措施: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能力。

2、提供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4、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五、課時安排

一、大數的認識(11課時)

1億有多大?1課時

二、角的度量(4課時)

三、三位數乘兩位數(9課時)

1.口算乘法2課時左右

2.筆算乘法7課時左右

四、平行四邊形和梯形(6課時)

五、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15課時)

1.口算除法2課時左右

2.筆算除法 1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 1課時

六、統計(3課時)

你寄過賀卡嗎? 1課時

七、數學廣角(4課時)

八、總複習(5課時)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8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劃 (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

教師:楊xx

本學期我接任四年級五班和六班的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為了順序的開展教學,圓滿的完成教學工作,特制定此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四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為標,以體現與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為理念;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聯絡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互動作用,獲得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能力;在感悟和體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逐步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須具備的道德觀、價值觀及相應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是國小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三、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共五個單元,第一單元“珍愛生命”,第二、三單元“安全地生活”,第四單元“花錢的學問”,第五單元“關心你,愛護他”。

四年級上冊教材向學生展示了從家鄉民風、民俗到工業、農業、交通、通訊、生活常識等多個方面的社會生活事實,教材在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探究社會的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技能。四年級上冊教材的顯著特點是讓學生在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的過程中進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作為教材編寫的“明線”,道德教育作為教材編寫的“暗線”。如第一單元《珍愛生命》,引發學生思考:生命給世界帶來了什麼?我們怎樣做才能成為植物和動物的朋友?我們的.生命是誰給予的?為什麼說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單元“關心你,愛護他”,以爺爺奶奶的故事作為引線,感受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手,是關心。說話做事多替鄰里鄉親著想,是理解。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蘊含在社會事實之中,使品德教育的“無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四、教學目標:

1.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奠定基礎。上冊教材通過引導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掌握安全常識,懂得花錢的學問,伸出友愛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對社會基本事實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導他們看待社會現象的時候,能探究和思考社會生活中,各類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本質。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四年級上冊教材在編寫時,注意了將社會事實方面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聯絡起來,讓他們能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注意了相關知識的整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打破學科界線的“綜合課程”。四年級上冊教材在處理各知識領域之間的關係及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係上,將跨學科的知識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本冊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識,教材將這些知識綜合在一起,強調認知與情感綜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4.將引導學生獲取資訊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5.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四年級上冊教材仍注意了對學生活動的引導,教材根據內容需要設計了許多學生直接參與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親歷的活動來獲得對社會的認識和體驗。

五、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2、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初步瞭解個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六、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講解、社會實踐等。 七、教學措施:

1、改變陳舊的觀念,樹立新觀念

(1)轉變教材觀。教學是對教材的再創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據新課程的教學要求,要運用好教材。要做到“刪減、替換、補充”。,教

材是為學生提供的案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學主題。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題為基礎,引導學生去學習,去探究。

(2)轉變教學觀。新的課程改革,把關注人作為課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第一.要變“目中無人”為有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新觀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的形成。第二,變“重結論輕過程”為重視學生學的過程。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教師的教學過程,要指導學生怎樣學,通過什麼方法學;不要把現成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要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來看待世界,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理念 (1)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2)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育意義在於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過生活錘鍊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選取、引用的教育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引導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要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

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發展的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兒童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要採用他們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引導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4、改革教學方式

教師要注意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基本教學理念,採取以客觀社會為基礎與學生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廣泛採用活動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探究發現訓練技能,養成習慣。

5、重視學生學業評價

品德與社會課評價目的是獲得反饋資訊,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兒童發展,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而不是對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水平做終結性的評定,更不是利用評價結果對兒童進行比較與分等。因此,要從每個學生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勞動是最能培養一個人有良好品格的一種方法之一。因此,我們必需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是貫徹落實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勞動教育是國小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全日制國小開設勞動課是向國小生有計劃地進行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它對於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學會勞動,在德、智、體諸方面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本學期的學習,教育學生初步的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從小培養他們的勞動興趣、及勞動意識,從而促進國小生的健康發展,為日後建設祖國作準備。

二、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年齡比較小,生活中又缺乏操作鍛鍊的機會,所以對於有關泥塑的知識也較缺乏。

三、教學目標

1、學習正確使用常用的泥塑材料、工具以及技法

2、學會泥塑的技巧

3、培養學生的愛勞動的意識。

4、 組織實際操作活動,培養觀察、想象、推理、判斷、思維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明確概念,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3、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爭取大多數學生的積極參與,又有利於優生才能的發展。

5、 組織實際操作活動,綜合實踐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明確概念,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教學重點

用手感受泥性、感知方法進行造型,生活中常用的泥塑的製作方法。

五、教學難點

安全使用各種工具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六、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鑽研教材,全面理解教材,明確教學的目的,把握教學的重點,做到被學生備課、教材,備操作,備教具,讓學生全面掌握每項勞動技能、技巧。

2.勞動課不僅要以勞動實踐為主,還要以培養學生的勞動概念,養成良好勞動習慣,如進行自己動手講好衛生的'教育,勤儉節約的教育,講科學的經驗教育。

3.每項勞動都有一定的程式,教學中一定要緊密結合,做到規範化,只有

這樣才防止發生一些不安全的事故發生。

4.教學時,教師可採取邊講解邊操作的方式進行,也可去課堂講解課外實踐的方法進行,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的能力。

七、方法措施

1、教師講解與示範相結合,指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2、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小組相互結合,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

3、家長輔導,教師指導的原則。

八、教學安排

時間 內容課時

第一週大公雞 1

第二週面具 1

第三週南瓜針線盒 1

第四周葡萄熟了1

第五週小拖鞋 1

第六週會動的小動物 1

第七週有趣的仙人球 1

第八週漂亮的花瓶 1

第九周可愛的泥娃娃 1

第十週泥制——中國印.舞動的北京 1

第十一週 菠蘿 1

第十二週 農家小院1

第十三週 生日蛋糕1

第十四周 航母戰鬥群 1

第十五週 評價與展示 1

附個人教研

9 月:學習新課標,寫好個人教學計劃。

10月:看光碟,學習優秀教師教學經驗。

11月;繼續觀看教學光碟,學習選進的教學經驗。

12月;繼續學習新教材教法,提高理論與實踐能力。

元月:進行教學工作總結。

四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0

一。本班學生狀況:

我班學生有51名,經過一年的科學課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但其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對科學探究的理解是漸進的。對此,四年級的科學教材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制定本計劃:

二`教材分析:

《科學》四年級上學期教材共由五個單元組成:

有生命的物體、溶解、天氣、磁鐵、聲音,分別涉及新課程標準的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教材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專題研究,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要求:

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掌握到的科學知識,自主設計實驗活動解決問題;二、提高學生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例如使用資料進行科學分析,利用測量得到的資訊繪製圖表等;三、注重收集和了解事實,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一)、科學探究

1。學會從生活中尋找研究的問題,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並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

2。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外經歷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3。學習用比較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進行有系統的科學觀察訓練。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

1。鼓勵學生好奇、愛問、愛想象。

2。讓每一個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都能體現自我的價值,嘗試成功的喜悅,建立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

3、學習傾聽別人的見解,尊重他人說話的權利;能運用各種方法記錄與表達自己的事實。

(三)、科學知識

1。瞭解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徵、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圍繞“溶解”的主題,運用對比思想研究觀察物質之間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現象,進行溶解的觀察實驗,進一步擴充套件學生對溶解現象的認識。

3。認識天氣的最基本要素,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去開展對天氣現象的研究活動。

4。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磁鐵的兩極,不同磁鐵之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律。

5。研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區別聲音的大小和高低,區分樂音和噪音

四`本冊的重點`難點:

本冊的教學重點: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瞭解生物的基本特徵。學生能按要求進行過濾和加熱蒸發的實驗操。作能設計一個對比實驗,驗證聲音在液體中可以傳播

教學難點是:學生能按要求進行過濾和加熱蒸發的實驗操作,以簡單的方法對風進行觀測、記錄。

五`教具`學具的準備:(見實驗課計劃)

六`教學中採取的措施`方法:

1。要求教師儘可能提供時間、空間,創造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積累和掌握某一科學事物的有關知識和觀察經驗,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辦法來增進對研究物件的瞭解,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2。重視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加強學生對事實收集和表達的指導與訓練,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緻地觀察物體,要求學生使用科學的測量方法,要求學生選擇適當的詞彙、資料和圖表來描述物體有關的現象。

3。在觀察和收集資訊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並運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抽象概括,從而形成有關生物與非生物的概念。

七`本冊教學內容的課時及課時計劃:

本冊教學共有30課時,上課21課時,機動課9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