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通用15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什麼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通用15篇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

一、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主要以科學現象和科學事實為依據,遵循“問題引領下的科學探究”及“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過程”的理念,圍繞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驟”的目標,注重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融合,以學生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建構了《我們吃什麼》、《水裡有什麼》、《植物的生活》、《空氣和水的力》、《熱的傳遞》、《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共24個課題,32課時。各單元均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中:《我們吃什麼》單元從吃飯入手,由食物到營養,在延伸到飲食與健康,通過對食物進行分類、檢測並進行營養搭配,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髮現科學、合理的飲食結構,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使學生感悟到科學可以服務於生活、服務與人類,生活處處皆科學;《水裡有什麼》單元以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為引領,讓學生針對現象提出問題,並對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在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探尋問題的答案,對現象進行科學的解釋。進一步熟悉科學探究基本的方法、步驟,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的過程;《植物的生活》單元以身邊常見的植物為觀察點,培養學生細緻觀察、精心做科學。引導學生借鑑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解暗箱”的方法對植物的內部結構進行猜想與假設,再通過直接與間接的科學實驗,認識植物身體的構造功能。通過對植物生活的研究,讓學生體驗到直接與間接獲取科學知識的方法,掌握從事物的.表象探究其內部構造的方法,對植物各個器官的功能有較深的瞭解;《空氣和水的力》單元以“力”為探究點,展開觀察、實驗、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科學、做科學的興趣,增強學生關注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時學生理解科學技術的力量,體現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融合;《熱的傳遞》單元以“熱”為載體,展開觀察、對比實驗等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認識熱在不同物質中傳遞的方法,驗證太陽能熱水器所選用的材料、擺放的位置與熱的關係,體會到利用科學知識的重要性。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熟練掌握各種探究方法,具備獨立做科學的能力;《研究與實踐》單元,選用與本冊研究密切相關的“食物”與“太陽能”知識,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科學知識,讓學生走入社會生活,深入探究生活中的問題,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善於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目標

1、認識食物的主要種類,瞭解人類需要哪些營養;知道人們需要的營養物質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營養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會從合理、全面飲食方面考慮設計食譜等探究活動,可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並深入探究人類生命活動中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從而使學生對生命的本質上升到新的高度。

2、以水為研究物件,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認識水對其他物質的作用,引領學生進一步提高科學探究能力,使他們逐步養成關心科學、認識科學、主動探究科學的良好習慣,從而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你。

3、研究植物各種器官的作用,使學生感受植物世界的豐富多彩,藉助學生也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親近自然、親歷探究的過程。

4、能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力,如壓縮空氣的彈力、反衝力、大氣壓力、水力等;知道空氣是可以被壓縮的,同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性質,瞭解人類對空氣和水的力的利用。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樂於試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產品,關心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5、知道熱總是從高溫物體轉向低溫物體;知道液體和氣體主要靠對流傳遞熱,瞭解熱對流的應用;瞭解保暖和散熱材料的性質和用途;認識不同顏色的物體吸收太陽光的能力不同;知道太陽能熱水器吸收利用太陽能的特點;瞭解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想知道、愛提問,喜歡大膽設想,願意合作與交流,知道科學是不斷髮展的。

6、引導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科學知識,通過調查研究,揭示生活中的現象,發現科技產品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培養與人合作、交往的膽量與能力;增強自主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重點、難點

1、水能溶解物質。能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

2、常用的傳熱和隔熱的方法。

3、製作小火箭,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4、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5、能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

6、從:“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食物提出問題。

7、能用放大鏡對物體進行細緻的觀察,並能用圖和文字表達。

四、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主體性、探究性原則。要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為主要學習活動,設計典型的探究內容、過程和方法,為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提供有利的指導和幫助,真正成為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材料。

2、突出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

3、科學、技術與社會有機結合。引導兒童關注包括人類自身在內的生命群體的生存與發展,關注自然環境的變化,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對人類、社會環境的影響,使他們學會把科學即使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嘗試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去反洗、解決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中的問題。

4、趣味性。對學生學習活動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學學習活動是妙趣橫生、樂趣無窮的科學的活動。

五、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我們吃什麼

1、我們的食物

2、我們的營養

3、飲食與健康

第二單元水裡有什麼

4、水變鹹了

5、怎樣加快溶解

6、做一杯飲料

7、水裡有什麼

第三單元植物的生活

8、植物的身體

9、植物的根

10、植物的葉(一)

11、植物的葉(二)

12、植物的莖

第四單元空氣和水力

13、熱氣球上升的祕密

14、充氣玩具裡的科學

15、小火箭

16、瓶“吞”雞蛋的祕密

17、水流有力量

第五單元熱的傳遞

18、杯子變熱了

19、水變熱了

20、它們會生熱嗎

21、誰熱得快

22、太陽能熱水器

六、研究與實踐

食物裡的有害物質

太陽能熱水器的發展與使用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2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物件的瞭解。

例如,對於空氣是否熱脹冷縮,要求學生想出一些觀察的方法。包括用什麼方法把空氣裝起來,怎樣才能不使空氣跑掉,怎樣才能看到空氣遇冷或遇熱後的體積變化。在探究活動中,要求國小生自己想出觀察的方法是需要一定條件的。他們要在積累和掌握了對這一事物的有關知識和一定的觀察經驗之後,才可能做到。由於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習了“空氣”單元,並已經掌握了觀察液體熱脹冷縮的方法,所以在這裡對學生提出這個要求是適時的`。我們希望在其他活動中,也對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自主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三年級的觀察認識活動以定性為主,很少涉及物質的量。在本冊的活動設計中,不僅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緻地觀察物體,而且在很多情況下,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並選擇適當的詞彙、資料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例如,雲量和雨量、氣溫、天氣、磁性的強弱、聲音的高低等。在溶解、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等活動中,也對學生的觀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要求學生不僅觀察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這也是本冊教材在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觀察和收集事實上只是探究活動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事實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才是科學探究活動的全部。“有生命的物體”單元就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3

一、加強教研組隊伍建設,提升品位

一個團結向上的集體,是獲得成功的先決條件。教研組全組成員認真落實師德行為規範,組內成員有良好的師德,無論從衣著打扮、舉止言行等方面都能符合教師身份,無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無亂收費等嚴重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現象發生。組內的各位老師都有積極的工作態度,能心情愉悅的完成日常教學工作,盡心盡力完成好學校佈置的各項任務,教研組內已經形成了團結向上的工作氛圍。組內教師重視個人專業化發展,能積極進行業務進修,全組各位教師的整體素質較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也在這個學年的努力下不斷提高。最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全組教師互互學、團結協作,凝聚力強,能夠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人人爭先向上。

二、把日常工作落到實處

我們教研組能認真執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的規定,根據學校計劃,在每學期的伊始,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本組教學研究活動計劃,做到每次的教研組活動學習有專題(每次教研組活動都圍繞一個專題學習討論)、主講有專人(為了較好發揮備課組每位教師在教研活動中的作用,我們提出“主題先行,輪流主講”,改變以往教研組長一人主講的局面,結合理論學習,充分利用本組資源,分別請經驗豐富的老師結合教學實踐主講)、討論有深度(結合學習體會和教學實際進行討論,暢所欲言,更好地發揮了教師積極參與意識,教研活動有熱點,在互動中有啟發);注重開展觀摩教學、聽課、評課、經驗交流等活動,並注重工作的實效性,期末各位老師都能完成比較有質量的教學情況的總結和思。

21世紀是資訊化社會、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對教師的生存和發展極為重要,教研組學習既是一種團體壓力又有助於教研團隊動力的形成。我們建立了理論學習制度,每學期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理論務虛,以形成團體動力,引導教師學會理性地思考教學問題,運用理論解決實踐中發生的真實問題。

在我們的教研活動中,有意識地多次組織全組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按學校要求認真執行集體備課制度,並長期堅持落實。重視集體備課,加強各位老師之間的交流學習、互通訊息,取長補短,不斷提高家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

定期評估組內教師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每單元的教學結束後,我們都按時進行質量檢測,並按要求做好級組的的試卷分析交教導處。試前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班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複習;試後,組織學科的教學質量分析與思。全組教師坐在一起,認真做好教學質量分析和饋調控,為下階段的教學能夠更加有序、有效地進行打好基礎。

一學期來,我們組織全組教師加強業務學習,相互聽課、評課。充分利用外出聽課的機會,向兄弟學校的老師們取經,並把新的理念和方法帶到教研組中,做到了一人聽課,人人受益。特別是學校組織的觀摩課和新教師的課堂教學評比觀摩,老師們都主動安排自己的日常工作,積極爭取學習機會,並在聽課後及時饋情況,在教研活動中展開討論,把新的模式、方法、認識、體會及時落實到自己的實際教學中去。

重視日常的差補缺工作。任何一個教學班,由於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個性素質的不同,從而決定了學生的認知過程、認知結果也不相同,便形成了“好、中、差”三類生。期初,各位老師都根據後進生的實際情況,詳細地制定補缺計劃。

我們採取的補差方法是“分層教學,分類輔導”。

首先,我們助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彌補缺欠,強化基礎,提高能力,為他們個別進行易混淆字詞的區別、重點語句再理解、寫作技巧再分析等方面的教學,安排查缺、補漏、改錯的時間,強化了這部分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逐漸達到知識的完整化和系統化。

其次,我們注重啟發,細心引導,做好銜接。“補差”只停留於查缺、補漏、改錯是遠遠不夠的,在語文教學中還要培養和提高這部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識能力。只有使這部分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聯絡,協調一致了,才能真正的學好語文。

最後,調動各種方法和手段,定時定人的進行補差活動,針對每階段的教學目標制定每次補差的目標和相關練習,每兩週由各位老師進行階段補差檢測,每個月由教研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級組測試,力求助每個學生把基本教學目標落實到實處,程度上助這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做到了及時掌握消化知識,不把困難過多的積累。

三、內外兼修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而教研組則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重要基地。

根據學校提出的“認認真真抓課堂,踏踏實實促質量”的要求,我們對內提升自身理念,努力修煉內功,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新課標的正式出臺,教師們更是樹立了“雙主”的教學理念。教師本身的不斷進步和提升,正是真正提高教學質量的堅實基礎。

語文教學一定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不管時代發展到什麼階段,這都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課堂教學是學科課程的主渠道,也是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主陣地。這學年,我們主要抓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讀書、思考、交流、練習等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基本的做法是:先掃除障礙(生字、難詞、有關背景、知識等),重點抓好識字寫字;接著初讀課文,理解課文意、結構;繼而精讀課文(或片斷),側重語言訓練;之後勤讀背誦,加強語言積累;最後遷移練習,促進語言運用。

閱讀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一直是困繞語文教師的問題。本學期我們從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入手,助學生積累一定的閱讀方法,引導他們在閱讀過程中自主運用,達到了一定的效果,從期末檢測的情況來看,級組內部分的學生能夠較好地把握短文的主要內容並回答相關的問題。

我們首先教學生學會有效的質疑問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必然會遇到根據他們的知識或生活經驗,通過努力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學貴知疑,質疑問難是思維的開始,多思善問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具體表現。學生從不能發現問題到能發現問題,從不會質疑到學會質疑,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教師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並堅持不懈地引導,激起學生探究的願望,引發學生自己探索,讀懂課文,這就是從“不會”到“會”的發展過程。

其次教學生理解內容。教學前對學生的學習心態作全面分析:他們想理解什麼?想怎樣理解?他們在理解過程中將會遇到哪些困難等等,為採取教學方法提供依據。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啟發學生回顧學習過程,“我是怎樣理解的?我為什麼這樣理解?我這樣理解對嗎?”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然後檢查學習結果,促使學生思考:我理解課文內容了嗎?我是怎樣理解的?我學會了怎樣理解方法?讓學生驗證自己的學習成果。當然,抓關鍵詞、重點句,體會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也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方法之一,必須因文而異。

最後教會學生如何通過朗讀加深對文字的理解。閱讀總得“讀”,讀得好,可以深切地傳達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生能做到有感情地讀,能把規範的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這是提高表達能力的基礎。我們較為重視範讀。在範讀中提出要求,逐步教會學生分辨語言的各種表現方法,有意識地按教材的情感作適當的處理,以此感染學生,並提醒學生要讀其文、聽其音、懂其情。

教學質量是一個學校的百年計,而教學質量的提高必須依賴每個教師的每堂教學,每次練習,依賴教學過程中的每個點滴,是個積沙成塔的漫長過程,我們能夠耐住過程中的寂寞,內外兼修,紮紮實實把教學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四、存在不足和今後舉措

1、教研組各位老師在學科方面的文章還要增加數量,提高質量,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有更多的文章發表。

2、聽課及評課的基本功仍有待於進步,對於聽課的方向、聽課前準備以及聽課時所要觀察的要領(即:聽什麼?看什麼?想什麼?)這三個問題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再者我們評課仍較停留在點上,未能從全面的進行綜合分析評課。設想採用每次開課由一位教師做為主評,其他老師做為輔評以提高評課的能力。多觀看教學課堂錄影,再讓老師們對所觀看的錄影做出綜合的評析及談談自己的若干建議。

3、理論水平仍存在著欠缺,在下學期我們將更一步鼓勵教師多多地閱讀教育刊物,多寫寫教學思以進一步提高理論的素質,以理論來指導、武裝我們的實踐。引導更多的老師積極主動參與教科研究,形成一支學習型、科研型的教師科研隊伍。

教學工作是辛苦的,是煩瑣的,但就是在這份共同的辛苦中,我們學會了與同事之間的和諧交往,學會了及時深入的教學研究,學會了彼此之間的取長補短,學會了真正的團結協作,學會了共同分擔艱難困苦,學會了合作中的共同提升,更學會了彼此快樂地工作、快樂地生活,去攜手創造燦爛的明天!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4

一、單元目標

態度:讓學生在瞭解、認識自己家鄉的過程中,感受家鄉美麗的自然環境,富有特色的家鄉物產,勤勞、可愛的父老鄉親,熟悉美育他們的土地,從而產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培養他們愛護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良好品質。

能力: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周圍事物和現象的能力;收集資訊和運用資訊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初步的分析和解決社會事務、社會現象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知識:知道自己家鄉的位置、氣候特點、地形特徵,初步瞭解家鄉農林副漁的情況,認識家鄉的特徵,瞭解家鄉豐富的文化生活,以及家鄉的歷史變遷。

二、單元內容

1.可愛的家鄉

2.富饒的物產

3.日新月異的變化

4.我為家鄉做貢獻

三、單元教學思路

家鄉的山山水水在每一個人的記憶中都有重要的位置,對於家鄉的熱愛又是每個人情感的一部分。對於孩子來說,家鄉既是他們生活、遊玩的樂土,又是一片並不完全清晰的環境,因此,讓他們更多地瞭解、認識家鄉的一草一木,是本單元的教學思路。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每個主題中都強烈地反映出對家鄉的愛。豐富的內容反映出強烈的情感,情感寓於內容之中,教學中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讓學生了解、認識家鄉的同時,主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讓學生通過調查訪問、參觀學習、蒐集資料,合作探究,設計方案等多種形式,瞭解、認識家鄉,使學習更加生活化。

四、時間安排:

本單元共用時14課時,其中,“我為家鄉做貢獻”用2課時。

第一課《可愛的家鄉》教學設計

首案編寫衛

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美麗富饒的家鄉1.可愛的家鄉

課時劃分:

第一課時:板塊一

第二課時:板塊二、三

學習目標:

1.我能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感受家鄉秀美的山水和悠久的歷史,我能積極參加瞭解家鄉的各項活動。

2.我能看懂簡單的位置圖,認識家鄉環境的基本特徵,我能理解這些環境對生活、生產的影響。

學習重點:

我能瞭解家鄉的位置、地形特點、名勝以及四季景色特點。

學習難點:

在交流研討中,我能學會獨立識圖、獨立思考。

課前準備:

1.老師和學生分別準備中國政區拼圖,課堂教學時使用。

2.課前收集一些關於家鄉風光或名勝古蹟的圖片、資料,以及關於建設家鄉的小故事,準備在在課堂上進行交流。

教法學法:談話交流法、資料交流法、故事講述法、課件欣賞法

導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二、自主學習,交流預展。

學習板塊一:生我養我的地方

1.展示自己蒐集的關於家鄉美麗風光的圖片,與同桌互相欣賞。

2.各小組選一名代表向全班學生介紹本組成員最感興趣的一處美麗風光。

3.在準備好的中國政區拼圖上找到自己的家鄉-山西的位置。找一找山西省的周邊省份。

溫馨提示:你可以看看我們山西省有哪幾個市級行政單位?

3.閱讀課文第三頁,瞭解家鄉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來。

4.看圖,說一說家鄉有哪幾種地形?你發現它們各有什麼特點嗎?

5.介紹自己收集的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故事。

溫馨提示:不是山西的同學也可以介紹一下自己的家鄉。

6.成果展示(要求:聲音洪亮、落落大方)

學習板塊二秀美的山山水水

1.自主閱讀第七頁,結合收集的資料瞭解家鄉汾河的情況。

2.展示自己收集的描寫家鄉景色的詩句。說一說寫的是家鄉的什麼地方。

3.在家鄉政區圖上找一找家鄉的名勝古蹟。這些地方你去過那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給大家。

4.閱讀課本第五頁的短文,相信他一定能勾起你美好的回憶。

5.成果展示(要求:聲音洪亮、落落大方)

學習板塊三:家鄉的四季

1.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家鄉的四季有什麼特點?你喜歡哪個季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對自己的喜愛之情

2.成果展示(要求:聲音洪亮、落落大方)

三、達標檢測。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5

一、本學期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提問——嘗試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並用一定的方式表述;能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初步比較和評價。

2、猜想與假設——能對觀察的現象進行猜想;能對提出的問題做出假設性解釋,會根據觀察的現象對將來的事件做出初步的推論;能用“如果……那麼……”對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設。

3、觀察和實驗——能按觀察物件的變化,培養細緻、敏銳和長期觀察的能力;會藉助工具間接地觀察物體;知道對某些被觀察物件進行簡單處理;嘗試制定簡單的調查、實驗或觀察計劃;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控制變數實驗;會使用直尺、量筒、指南針等工具進行定量觀察,採集資料,並作簡單記錄。

4、製作——根據教材要求,在教師指導下或他人幫助下進行簡單製作。

5、資料收集與處理——能讀懂淺顯的文獻資料和簡單的二維圖表;能根據事物的顯性變化特徵進行分類;能在教師的組織下進行有目的地室內採訪和室外調查,獲取有效資訊;能在教師指導下用簡單的表格統計處理資料,並用簡單曲線圖表達。

6、表達與交流——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能初步構建自己的觀點,並能用語言、文字、統計表等方式將自己的研究過程、結果、觀點表達出來;知道怎樣描述自己的實驗;根據觀察的結果,嘗試對現象做出解釋。

7、評價——知道感官在觀察中存在侷限;能針對別人的研究結論提出質疑;知道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針對研究的問題提出它的缺點或不完美之處;知道結果可以重複驗證;尊重證據。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我們來養蠶”的活動,形成對生命週期的認識,獲得珍愛生命的豐富情感體驗。

2、從“變化的天氣”等單元的活動中,體驗科學與生活的聯絡、科學與社會的聯絡。

3、在“冷與熱”、“磁鐵的奧祕”、“多彩的光”等單元學習中,激發起對物質世界探索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求證中感受科學的魅力。

4、在閱讀科技史的過程中引發更多的情感共鳴。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溫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知道物體一般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知道熱能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不同的材料傳熱的本領不同。

2、知道各種不同的天氣現象,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以測量的量來描述;知道風有風向和風力的不同;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據雨量來判斷的;知道天氣預報的.有關知識。

3、知道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生長階段。

4、知道磁鐵有磁性,有磁極;知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知道鐵釘等可以被磁化。

5、知道什麼是光源;瞭解影子產生的條件;知道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知道鏡子能反射光、能成像;知道陽光是七色的,瞭解彩虹的形成。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從兒童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規律出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重點訓練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過程的描述能力,圍繞認識事物的變化和性質,引領學生學習“冷與熱”、“變化的天氣”、“我們來養蠶”、“磁鐵的奧祕”、“多彩的光”等內容。

本冊教材在“指南車”卡通人的引領下,通過遊戲、觀察、測量、實驗、調查、製作等活動方式,讓學生認識物體冷熱變化的特點、天氣變化的特徵,瞭解蠶的生活習性、生長變化過程以及磁鐵的性質、光線傳播的性質,學習實驗描述、長期觀測和記錄的方法,提高實驗技能,並滲透珍愛生命、敢於質疑、尊重證據、持之以恆、認真細緻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為後續的科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一單元(冷與熱):教材從自然界、生活中的冷和熱現象匯入,引出溫度計並由此展開對熱脹冷縮現象的研究,接著進行熱傳遞現象的研究。安排了“感覺冷熱”、“測量溫度”、“自制液體溫度計”、“空氣是否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研究鐵軌間為什麼留縫隙”、“生活中的熱脹冷縮現象”、“物體怎樣傳熱”、“測量變化的水溫”、“材料的傳熱本領”、“自制保溫盒”等10個活動。

第二單元(變化的天氣):本單元以“總——分——總”的結構來構設教材,按“各種天氣現象——觀測天氣——天氣預報”的順序來組織教學,設計了“多姿多彩的天氣”“測量氣溫”“觀測風”“雨下得有多大”“怎樣預報天氣”等5課。通過“觀測氣溫”、“觀測風”、“觀測雨”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指導學生運用溫度計、自制簡易風向儀和雨量器進行觀測,指導學生蒐集有關資料並對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處理,得出結論。

第三單元(我們來養蠶):教材以蠶的生長、發育、繁殖、死亡的生命歷程為主線構建單元,重點讓學生親歷飼養的全過程,瞭解怎樣照顧蠶的一生的飲食起居並記錄蠶一生的變化,總結歸納昆蟲的特徵,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細緻而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堅持不懈長期記錄的科學研究態度以及珍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第四單元(磁鐵的奧祕):本單元以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為線索,通過學生探究性的實驗來幫助學生了解磁鐵的知識。分“神奇的磁力”、“司南的啟示”、“磁鐵遊樂場”3課,設計了“探物遊戲”、“哪裡磁力大”、“自制指南針”、“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調查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沙裡尋針”、“辨認磁極”、“製作玩具”、“我們還能應用磁鐵的性質解決生活、學習中的有關問題嗎”等活動。

第五單元(多彩的光):本單元以光和材料為研究物件,通過觀察、研究光照在物體上產生的現象和光通過放大鏡、稜鏡、水等材料產生的現象,引領學生設計、觀察實驗,描述實驗過程,解釋實驗現象,讓學生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及日光的色散想象,在親歷“沒有光的世界裡”的活動中激發學生善待盲人、保護眼睛的意識。本單元指南車信箱中呈現有關皮影戲、古代潛望鏡、神奇的鐳射等科技史資料,意在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和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第六單元(我愛做實驗):這是湘版科學教材的特色單元(每冊都有),都是對全冊教材的探究技能訓練重點的回顧與總結,並用又一次的活動來進一步強化、提升,而本冊教材是在總結了實驗技能和方法之後,通過“怎樣才能讓降落傘降得更慢”的活動來鞏固、提升的。

三、教學措施

1、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依據學生的實際開展教學活動。

2、落實三年級下冊重點訓練專案——實驗、描述過程的能力。實驗過程中,要求記錄實驗情況;實驗結束後,組織好同學之間的表達和交流。

3、精心設計探究性的求證活動,引領孩子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主要從引發衝突、自主求證、佈設“迷宮”等方面著手,讓孩子們在求證中感受科學的魅力。

4、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長期觀察所面臨的困難,對學生的評價以激勵和診斷性評價為主,促使學生保持飼養、管理、觀察、記錄的興趣。

5、充分發揮教材所凸顯的科技史特色資源的優勢,如創設情境、進行方法引領、情感薰陶等。

四、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週 常規教育、民選組長和科代表、上期試卷講評、翻閱新書、學習《多姿多彩的天氣》

第二週 《知冷知熱》、《熱脹冷縮》、佈置養蠶的任務

第三週 《熱的傳遞》、《蠶寶寶出生了》、養蠶第一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四周 《蠶寶寶在長大》、養蠶第二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五週 《誰的傳熱本領強》、《測量氣溫》、

第六週 《觀測風》、《雨下得有多大》、

第七週 《怎樣預報天氣》、前兩個單元的學習小結、養蠶第三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八週 《神奇的磁力》、《蠶寶寶大變樣》、養蠶第四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九周 養蠶第五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十週 《昆蟲》、第3單元學習評價

第十一週 期會考試

第十二週《司南的啟示》、《磁鐵遊樂場》

第十三週《光與影》教學研究(本期重點研究課)

第十四周《光照在鏡子上》、《透過玻璃的光》

第十五週《與水有關的光現象》、《光線與視覺》

第十六週 第

4、5單元學習評價

第十七週《我們怎樣做實驗》、《科學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第十八週 第6單元學習評價、複習

第十九周 複習

第二十週 期末考試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6

為切實搞好我校新學期四年級數學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做新學期數學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宗旨,以數學教育教學理論為教學策略指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奮鬥目標

質量目標:在新的學期裡努力教學,力爭使三年級數學合格率、優秀率名次得均到列周邊鄉鎮前矛。

育人目標: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能積極地參加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數學活動,對與數學有關的身邊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感興趣,有學好數學的願望。

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同,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初步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培養好數學的信心。

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數學活動過程和結果的正確與錯誤之處,並作出認定和修正,初步感受數學思考的合理性,初步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安全目標:在一學期的教學中,採取一切措施做到數學課堂教學和課外探究實踐安全無事故,併為學校的整體安全時刻盡好自己的責任。

三、實施措施

1、首先認真學習課標,明確教材教學要求,做到胸有成竹。

2、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用最新最科學的理念來武裝頭腦,指導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到恰到好處。具體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重視創設生動的數學學習情境

(二)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

(三)積極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四)重視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3、認真鑽研教材,研究學生明確編排意圖,科學處理教材,備好每一節課,做到深入淺出效果好。

4、開足課時,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並及時反思改進,做到聯校領導要求的每天十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把課堂教學真正落實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的軌道上來,把課堂教學既搞活又做實。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經常積極主動聽課教研,切實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5、科學作好班級管理。指導學生小組高效合作學習,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小組長的組織管理能力,同學之間的互助互學精神,積極主動的認知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學中做到“三個一”即:選好和培養一個好組長,搭配好一個好小組培,養一個好學風來建立起一個個互學能力強的學習小組,來鑄優撫差,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6、合理安排時間,做好全冊教學內容和時間安排。站在單元內容的高度,結合學生學習生活經驗實情,科學整合教材。做到胸有成竹,重點突出,張弛有度。

四、課時安排:

內容課時

一、認識更大的數10課時

二、線與角8課時

三、乘法10課時

四、圖形變換3課時

五、除法14課時

六、方向與位置4課時

七、生活中的負數4課時

八、統計4課時

總複習3課時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7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所任教的是一年級三個教學班,一年級絕大多數小朋友接受過學前教育,其中一部分受過較好的學前教育,會唱好多歌曲。多半為獨生子女,家長較寵溺,穩定性差,很好動,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比較喜歡唱歌,能夠感受音樂律動美。學生入學不久,活潑好動、天真爛漫,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於形成的初步時期。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瞭解,心中集體主義觀念還未形成,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本學期學生開始正式系統化的學習音樂,應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使學生愛學、願學。對不同學生應用不同教法,要培養學生專長,即“普遍培養,重點發展”。使學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重點放在舞蹈、律動上。不但能增強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還可以增強身體的協調性、節奏感。

二、本冊教材分析:

湘版國小音樂一年級教材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現方式、新的教學機制、新的評價體系,印證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

1、凸現了“以學為本”的教學思想,根據國小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從教材內容與色彩都採用趣味化,鼓勵和啟發學生去學習,讓學生自由想象。

2、降低了音樂知識的學習難點,如聲音的強和弱(f強、P弱)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比較,再如利用烏龜和小兔子的特點,讓學生區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這樣學生就能很快區分。

3、發揮了音樂教學的創新優勢,在呈現上,給師生留出足夠自由想象和隨意發揮的空間。

三、教材編排特點:

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應充分注意這一年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於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採用歌、舞、圖片、遊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聆聽音樂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鮮明。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能夠感受並描述音樂中力度、速度的變化。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作出體態反應。能夠區別獨唱、獨奏、齊唱、齊奏。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反應。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照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學習常見的打擊樂器。能夠在律動、集體舞、音樂遊戲、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

3、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能夠將成語、短句、詩歌或歌詞用不同的節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現。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或其他音源,創作1~2小節節奏或旋律。

4、能夠通過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媒聽賞音樂。能夠用簡明的表演動作表現音樂情緒。能夠了解聲音與日常生活現象及自然現象的聯絡。能夠用簡單的韻律操動作配合不同節奏、節拍、情緒的音樂。

四、教材重難點分析:

教材重點: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節奏和曲調有表情獨唱或參與齊唱,每學期背唱2~3首。能感受樂器的聲音,聽辨打擊樂器的音樂,能聽辨童聲、女聲和男生,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做出體態反應。

教材難點: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通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做出反應,隨著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

五、採取的教學方法及措施:

本學期我將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教學,強調以音樂為本、注重情感體驗,面向所有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我的課堂中能夠找到自己的價值,激發孩子的天性和興趣,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樑。教學中要正確處理自己和學生的關係,提倡民主教學,使學生的心情愉快、思維敏捷、想象力豐富,使學生以充滿自信的態度迎接每一次的學習。

1、教改專題:如何培養國小一年級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2、教改措施:創造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培養兒童學習音樂的興趣。法國大文豪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樂。”國小低年級的音樂教學是整個音樂教育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還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個人音樂素養,讓更多更新穎的教學方法走進課堂,讓四十分鐘更加有聲有色,這樣才能使學生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1)建立必要的課堂常規。

(2)運用多媒體課件,視聽結合激發學生興趣。

(3)啟發學生表現美,激發唱歌興趣。

(4)引導學生歌表演,增強學習興趣。

(5)自制樂器練伴奏,提高學習興趣。

(6)繪畫、故事、表演相結合,誘發欣賞興趣。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8

四年級要完成由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通過學習,要能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中年段的教學目標,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個基礎除了紮實的語言文字的基礎外,還包括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特別是學生在低年級、中年級養成的學習習慣,不管好與壞,到了高年級是不大容易改變的。所以說,四年級是很關鍵的一個學年。

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學生思維相當活躍,個性張揚,學習興趣比較濃,但不善於傾聽別人的觀點和意見,對最基礎的知識點不放在眼裡,協作精神差,缺乏最基本的紀律觀念……看來,教學的著眼點不應僅僅停留在語文教學上,更不能僅僅看孩子們的成績,而應該從他們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本冊教材的基本結構

本冊教材仍以專題形式組織內容:導語、課例(精讀課文、略讀課文、思考練習、閱讀連結、資料袋)、詞語盤點、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展示臺或成語故事等)。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本冊通過精美的選文,在語言學習過程的薰陶和感染中,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在識字寫字、課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作文、綜合性學習等學習和活動中,達到中年級的上階段教學目標。

本冊學習要達到的主要目標:

1.認字200個,會寫200,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會使用字典、詞典,有獨立識字的能力。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用毛筆臨摹字帖。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複述敘事性課文的大意。

6.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7.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圍事物,勤於書面表達。能把內容寫得比較清楚、比較具體。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9.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目的地蒐集資料,提出不懂的問題,開展討論,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落實教學目標的基本措施:

一、營造自主學習的情境。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放鬆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體的學習目標上,通過有目的學習,慢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冊教科書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了具體的學習情境,這種學習情境的`創設主要是通過“對話”的方式來實現的。

1、學生與文字對話

學生閱讀課文,通過想象文中的描寫建立生活影像,通過對照文中人物的心靈來淨化自己的心靈,實現有意義的閱讀。通過對文章結構形式的揣摩和推測,理解文章的內容,達到和人物心靈溝通的境界。

2、學生與文字作者對話。

作者寫文章是和讀者交流,學生邊讀書邊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過引導使學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達成一致,讀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學生與學習夥伴對話。

人教版教科書,在“語文園地”中安排了兩個學習夥伴:一個是小林,一個是小東。其實,學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個想象成自己,另一個就是自己現實生活中的學習夥伴。學生通過閱讀這樣的對話,能夠進入學習情境,也能激發自己的想象,能通過學習夥伴的對話,碰撞出思維火花,從而點燃學習語文的熱情。

4、學生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別人有的感覺我有沒有呢?別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書的編者就是用這樣的閱讀提示語,給學生一個具體的環境,給學生一個心靈的啟示,讓學生去問問自己。教科書通過具體的語言,為學生營造了學習環境。最終使學生達到和周圍人和自然萬物的對話,啟迪學生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進而掌握語文學習的規律。

二、教學措施:

語文學習有其內在的規律,語文學習也有一個基本的步驟。教科書的呈現方式就是讓學生從內心觸控到語文,在實際的語文學習中能習得方法,慢慢找到學習規律。

人教版教科書有著自己的教科書話語表述系統,這是不同於教師教學的話語系統,同時又指導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而言,學生容易接受的是親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語言。人教版教科書在這一點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設計,給學生更多關注,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表現在語文學科中,應該是什麼樣的呢?人教版教科書給出了很好的答案。每個單元前都有“導語”,課與課之間有“連結語”,精讀課文中“泡泡語”,有的匯入學習活動,有的指導學習活動,有的提出學習目標,有的提示學習方式,能引導學生自己閱讀。教科書努力把對學習的指導隱含在文字背後,不是指手畫腳的說教,而是和風細雨的點撥。“教科書通過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學生應該逐步建構起這樣的語文學習過程。這個學習過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讀課文和相互交流為基礎,欣賞語言對文章內容及表現形式進行評價,同時獲得審美體驗。在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基礎上領悟表達。理解內容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學會表達是語文學習的目的,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的產生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通過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即使沒有教師的指導,也會慢慢學會學習。

校本教研專案:

本年級校本教研的專題是: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個人教改探索專案:加強語文實踐,培養創新能力

《課標》中十分強調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加強和提高,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動手、動腦、動眼、動耳,主動進行聽說讀寫思的基本訓練。尤其在解讀文字的過程中,我們要致力於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通過想象擴大語文文字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多元受。

教學進度

周次時間教學內容

11/9--7/9動生收費、始業教育

28/9--14/91觀潮2*雅魯藏布大峽谷3鳥的天堂

315/9--21/94*火燒雲語文園地一單元自測、評析

422/9—28/95古詩兩首6爬山虎的腳7蟋蟀的住宅

529/9—5/108*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語文園地二單元自測、評析

66/10—12/10國慶長假

713/10-19/109巨人的花園10*幸福是什麼11去年的樹

820/10—26/1012*小木偶的故事語文園地三單元自測、評析

927/10—2/1013白鵝14白公鵝15貓

103/11—9/1116*母雞語文園地四單元自測、評析

1217/11—23/1119秦兵馬俑語文園地五單元自測、評析

1324/11—30/1120古詩兩首21搭石

141/12—7/12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23*卡羅納

158/12—14/1224*給予是快樂的語文園地六單元自測、評析

1615/12—21/12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27*烏塔

1722/12—28/12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語文園地七單元自測、評析

1829/12—4/129呼風喚雨的世紀30*電腦住宅31飛向藍天的恐龍

195/1—11/132*飛船上的特殊乘客語文園地八單元自測、評析

20xx/1—18/1期末複習

2119/1—25/1期末複習、考試

2226/1—1/2期末評定、總結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9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矗

二、整體感知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熱”、“變化的天氣”、“振動的聲音”、三個單元組成。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熱”單元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本單元主要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對一些常見的現象提出問題,然後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意義的探究活動,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並進一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樂趣。本單元是由“冷和熱”、“溫度計”、“熱往哪裡傳”“熱對物質狀態的影響”5部分13個活動組成。

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雲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的四個基本要素分別進行觀測。其中包括雲量的觀察和測定、雨量的觀察和測定、風的方向和等級的觀察和測定以及氣溫的測定。這一部分活動中,還包括嘗試記錄各種天氣情況,觀察生物預告天氣的行為以及學習獲得天氣資訊的.多種方法。

對聲音的探究從傾聽周圍的聲音開始,通過對發聲物體的觀察和實驗,研究和探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在這一單元結尾設計的“製作我們的小樂器”活動,將由學生自由取材,利用身邊材料製作一件能發出不同音調的小樂器,並嘗試著奏出簡單的樂曲。

這些活動的教育意義和價值是多方面的。我們在新學期的教學中需要特別關注的是這些活動在科學探究方面對教學提出的新目標。

1、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三年級的觀察認識活動以定性為主,很少涉及物質的量。而在四年級的的活動設計中,不僅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緻地觀察物體,而且在很多情況下,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並選擇適當的詞彙、資料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例如,雲量和雨量、氣溫、天氣、聲音的高低等。

2、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這也是本冊教材在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觀察和收集事實上只是探究活動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對蒐集到的事實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才是科學探究活動的全部。

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對科學探究的理解是漸進的,需要我們引領他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才能逐漸獲得發展。在新學期的教學中,希望老師們勇於探索,積累更多的經驗,將以探究為核心的國小科學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音樂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相信、著重證據、敢於重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寫發展。

四、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他們普遍習慣於死學硬記死板知識,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德育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實事求是與人合作不怕困難等各方面的科學態度。

2.通過天氣變化,向學生進行看圖聽懂天氣變化知識。

六、教學重難點

1.歸納、概括同類物體的共同特徵,並建立初步概念。

2.歸納、概括同類物體的共同點,發現其中規律。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八、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九、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與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 社群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0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27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0人,學生能做到遵守課堂紀律,有大部分學生學習上進心較強。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學生學習不用心,懶惰,有不做作業壞習慣,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發揮本班的優勢,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學生自覺地有效地探索知識,尋求規律,不斷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智力。適當開展數學課外活動,以拓寬知識面,提高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素質。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1、大數的認識,2、角的度量3、三位數乘兩位數,4、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5、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6、複式條形統計圖7、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8、總複習。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位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步發展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除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數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瞭解不現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生簡單的資料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廣角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

9.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形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定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

難點:

1、億以內數的讀法及寫法,培養學生的數感。

2、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概念,會用直尺、三角尺畫垂線和平行線。

4、讓學生認識兩種複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資訊並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

5、使學生通過簡單的事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和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絡,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1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採用了“教案式”的編排體系。每冊書共6個學習單元和2個複習單元。每單元分“A,B,C”三個部分,共10頁,每個複習單元為4頁。以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共同構成的英語課程總目標貫穿整套教材,形成本套教材完整的課程體系基礎。翻閱此教材,總體感覺此教材有如下特點:

1、強調語言運用

2、注重能力培養

3、突出興趣出發

4、重視雙向交流

5、融合學科內容

6、重視靈活擴充套件

7、實現整體設計

(二)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的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有著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也有少數學生由於遇到困難,學習興趣會隨之減弱。尤其從這學期開始,對學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聽、說、讀、寫的技能。所以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目標

本教材的教學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裝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交流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和創造的能力,適當介紹中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初步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範。

三、教學內容

1、能聽懂、會說12組會話,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說、認讀56個單詞和聽、說、讀、寫41個單詞。

3、能聽、做、演14個遊戲。

4、能聽、做6個“TPR”活動。

5、能學會1個製作。

6、能唱7首歌曲。

7、能聽、說、唱6首歌謠。

8、以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9、能聽懂6個幽默故事。

10、能掌握5個母音字母長音的發音規律。

四、方法措施

1、認真備課,鑽研《新標準英語》教材,進行課堂的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

2、創新運用各種不同英語教學法來輔助教學,如:情景教學法、直接教學法,並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遊戲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3、創設英語情景和環境,使學生們在一定的英語語言環境裡習得“第二語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創設良好的語言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肯定他們的進步(尤其是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樹立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朗讀和書寫的習慣。

5、注重教材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幫助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提升英語基礎好的學生。

6、多教授chant和歌謠或小故事等促進學生多單詞和句型的記憶。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創設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野餐、旅遊、問路、看病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7、訓練形式多種多樣,手、腦、眼、肢體並用,靜態、動態結合,基本功操練與自由練習結合,單項和綜合練習結合。通過大量地實踐,使學生具有良好地語音、語調、書寫和拼讀地基礎,並能用英語表情達意,開展簡單的交流活動。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齊、規範、準確地書寫。

五、教學進度安排表

九月份 開學準備~1單元

十月份 2~3單元

十一月份 4~5單元

十二月份 6單元~複習

一月份 複習~迎接期末考試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2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72名學生,經過六個學期的學習,進入四年級的學生基本上都能較熟練地掌握漢語拼音,能正確拼讀音節,能借助拼音識字、閱讀。初步學會結合詞語理解詞義,掌握常用漢字數量大,初步學會辨別學過的同音字、形近字,能認讀學過的多音字。初步學會按部首、音序查字典,檢索漢字,看懂意思。能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參與學習,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初步學會獨立識字。能運用學過的詞語造句說話,會給部分學過的詞語找出近義詞和反義詞。能聽懂別人講的一件事,邊聽邊記住主要內容,並能複述。能正確朗讀課文,會默讀課文,能說出一個自然段主要講什麼,理解課文,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大部分學生對短文能靜下心來認真細讀,對文中的詞句能有意識地深入的體會和理解,知道抓住關鍵詞句感情其內涵。

但因為學生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學習情況參差不齊。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欠培養,書寫馬虎,學習懶惰,怕吃苦,依賴思想嚴重,學習方法不夠科學。特別是部分學生的習作能力有待提高。從整體來說,這些學生動筆前的構思還不夠,作文缺少創意。行文中,出現不具體、不生動,沒有個性的張揚,公式化較嚴重,個別文章空洞無味。而後進生的習作語句不通、不連貫,作文水平還停留在一、二年級。因此在這學期,我們應該積極尋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班孩子的習作上一個臺階,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習作求真、求實、求新。

二、教學要求。

(一)思想教育。

1、在知識傳授和能力訓練過程中,堅持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從小樹立遠大目標,刻苦學習文化科學知識。

2、在激發兒童學習興趣的同時,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

3、在語文學習和實踐中,引導孩子瞭解社會、認識自然,受到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從中領悟一些人生哲理,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語文教學。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並養成習慣;養成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

(2)繼續掌握正確的寫鉛筆字的方法;繼續培養積極發言,專心聽講的習慣。

(3)繼續培養勤於朗讀背誦,樂於課外閱讀的習慣。

(4)繼續培養勤查實際典,主動識字的.習慣。

(5)繼續培養認真寫鋼筆字,毛筆字的習慣。

(6)繼續培養自主預習複習、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7)能夠有選擇地閱讀課外書籍,培養讀書做記號和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2、漢語拼音。

繼續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

3、識字寫字。

(1)能準確認讀337個生字。

(2)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223個,能按字的結構特點把字寫端正、寫勻稱。

(3)繼續練習用鋼筆寫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繼續練習寫毛筆字,寫得端正紙面乾淨。

4、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或一件簡單的事,能轉述基本內容。能講述課文所寫的故事。

(2)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用普通話說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3)能就所聽所讀的內容,用普通話回答問題,做到語句完整,意思連貫。

(4)能當眾說話,願意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做到語句比較通順,態度大方,有禮貌。

(5)討論問題能主動發言,說清楚自己的意思。

5、閱讀。

(1)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複述課文,會分解色朗讀課文。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不出聲,不指讀,一邊讀一邊想。

(3)能聯絡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

(4)能憑藉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5)學習按要求預習課文。能借助字典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提出問題。

(6)能閱讀程度合適的少年兒童讀物,瞭解主要內容。

6、習作。

(1)留心周圍的事物,開始學習習作,樂於書面表達

(2)能把自己看到、聽到、想到、做過的寫明白。

(3)學寫書信。

(4)能夠使用逗號、句號、問號和感嘆號。初步學習使用冒號、引號、頓號。

三、教材簡析及教學重難點。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3

一、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主要以科學現象和科學事實為依據,遵循“問題引領下的科學探究”及“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過程”的理念,圍繞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驟”的目標,注重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融合,以學生生活經驗引領下的資料綜合化,建構了《我們吃什麼》、《水裡有什麼》、《植物的生活》、《空氣和水的力》、《熱的傳遞》、《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共24個課題,32課時。

各單元均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中:《我們吃什麼》單元從吃飯入手,由食物到營養,在延伸到飲食與健康,經過對食物進行分類、檢測並進行營養搭配,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髮現科學、合理的飲食結構,構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使學生感悟到科學能夠服務於生活、服務與人類,生活處處皆科學;《水裡有什麼》單元以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為引領,讓學生針對現象提出問題,並對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在經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探尋問題的答案,對現象進行科學的解釋。進一步熟悉科學探究基本的方法、步驟,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的過程;《植物的生活》單元以身邊常見的植物為觀察點,培養學生細緻觀察、精心做科學引導學生借鑑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解暗箱”的方法對植物的內部結構進行猜想與假設,再經過直接與間接的科學實驗,認識植物身體的構造功能。

經過對植物生活的研究,讓學生體驗到直接與間接獲取科學知識的方法,掌握從事物的表象探究其內部構造的方法,對植物各個器官的功能有較深的瞭解;《空氣和水的力》單元以“力”為探究點,展開觀察、實驗、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科學、做科學的興趣,增強學生關注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時學生理解科學技術的力量,體現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融合;《熱的.傳遞》單元以“熱”為載體,展開觀察、比較實驗等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認識熱在不一樣物質中傳遞的方法,驗證太陽能熱水器所選用的材料、擺放的位置與熱的關係,體會到利用科學知識的重要性。經過探究活動,使學生熟練掌握各種探究方法,具備獨立做科學的本事;《研究與實踐》單元,選用與本冊研究密切相關的“食物”與“太陽能”知識,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科學知識,讓學生走入社會生活,深入探究生活中的問題,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善於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目標

1、認識食物的'主要種類,瞭解人類需要哪些營養;明白人們需要的營養物質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營養合理全面的重要性;明白如何做到合理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會從合理、全面飲食方面研究設計食譜等探究活動,能夠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並深入探究人類生命活動中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從而使學生對生命的本質上升到新的高度。

2、以水為研究物件,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認識水對其他物質的作用,引領學生進一步提高科學探究本事,使他們逐步養成關心科學、認識科學、主動探究科學的良好習慣,從而促進科學素養的構成與發展你。

3、研究植物各種器官的作用,使學生感受植物世界的豐富多彩,藉助學生也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親近自然、親歷探究的過程。

4、能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力,如壓縮空氣的彈力、反衝力、大氣壓力、水力等;明白空氣是能夠被壓縮的,同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性質,瞭解人類對空氣和水的力的利用。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樂於試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產品,關心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5、明白熱總是從高溫物體轉向低溫物體;明白液體和氣體主要靠對流傳遞熱,瞭解熱對流的應用;瞭解保暖和散熱材料的性質和用途;認識不一樣顏色的物體吸收太陽光的本事不一樣;明白太陽能熱水器吸收利用太陽能的特點;瞭解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想明白、愛提問,喜歡大膽設想,願意合作與交流,明白科學是不斷髮展的。

6、引導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科學知識,經過調查研究,揭示生活中的現象,發現科技產品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培養與人合作、交往的膽量與本事;增強自主進行科學探究的本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

三、重點、難點

1、水能溶解物質。能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

2、常用的傳熱和隔熱的方法。

3、製作小火箭,培養動手本事和創新本事。

4、能選擇自我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5、能反思自我的探究過程。

6、從:“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食物提出問題。

7、能用放大鏡對物體進行細緻的觀察,並能用圖和文字表達。

四、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主體性、探究性原則。要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為主要學習活動,設計典型的探究資料、過程和方法,為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供給有利的指導和幫忙,真正成為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材料。

2、突出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

3、科學、技術與社會有機結合。引導兒童關注包括人類自身在內的生命群體的生存與發展,關注自然環境的變化,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對人類、社會環境的影響,使他們學會把科學即使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嘗試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去反洗、解決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中的問題。

4、趣味性。對學生學習活動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學學習活動是妙趣橫生、樂趣無窮的科學的活動。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4

一、基本情況概述:

本學期我任教四年級的《勞動與技術》課。同學們對這門功課的興趣比其他學科要濃厚一些,在勞動課上同學們可以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學有趣的知識。

二、指導思想:

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實施創新教育工程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為重點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教材分析本冊教材編入18篇課文,有水果,有日常生活用品等。

四、定位與反思

在勞動課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國小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組織好勞動課的實踐活動,是勞動課程計劃中的重要環節之一。簡單地“請你像我這樣做”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完全置於消極、被動的狀態,使他們很少或者根本無法主動參與並認真思考,由此造成學生的操作動作機械模式化,製作出的成品雷同無生氣。整個勞動課教學,教師更多關注的是結果,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利於學生主體意識和創新意發展。

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鑽研教材,全面理解教材,明確教學的目的,把握教學的重點,做到課前備教材、備操作、備教具,讓學生全面掌握每項勞動技能、技巧。

2.勞動課不僅要以勞動實踐為主,還要以培養學生的勞動概念,養成良好勞動習慣,如進行自己動手講好衛生的教育,勤儉節約的教育,講科學的經驗教育。

3.每項勞動都有一定的.程式,教學中一定要緊密結合,做到規範化。

4.教學時,教師可採取邊講解邊操作的方式進行,也可去課堂講解課外實踐的方法進行,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的能力。

六、本學期努力的方向

1、培養學生的愛勞動的意識。

2、組織實際操作活動,培養觀察、想象、推理、判斷、思維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明確概念,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5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電”“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礦物”。

“電”單元是從“什麼是電”開始的。學生對靜電有比較豐富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適當地瞭解一點有關電荷的知識,能夠使後續課中電流、電路的學習更有基礎。這一單元將經過與電相關資料的實驗、交流、預測、檢驗、測量和推理、解釋等活動,使學生構成關於電的初步概念,同時獲得一些基本實驗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單元是從“觀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系列觀察活動,過渡到動物的卵、繁殖的觀察和研究,從而使學生獲得植物和動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認識,並構成關於生命的一系列發展性概念。教科書中的觀察實驗,異常是一些探究性的實驗,都是在支撐有關生命概念的建立,並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對生命的理解。

“食物”單元經過對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憶和分類,引起學生對飲食的關注,發現自我在飲食中的不良習慣,並在以後的'生活中,能科學、合理、均衡地飲食。食物的變化和獲取食物資訊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幫忙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的特徵及其變化規律。

“岩石和礦物”單元是學生初次對構成地球固體物質的探究。經過對岩石、礦物的觀察、分類和描述,使學生構成關於地球物質的一般性概念,並對保護、開發和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意義有進一步的瞭解。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本事,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我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異常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我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我的假設。

4、堅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構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景分析:

四年級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必須的基礎,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十分喜歡,並能以自我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本事,動手本事。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本事得到大大的增強。但由於學生年齡的侷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於動腦的同學佔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本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

四、教學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異常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僅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構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確定,並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材中涉及了很多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能夠幫忙學生髮現觀察物件在屬性、結構、功能、關係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並提示學生用文字、資料、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並隨時提示他們將自我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週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彙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資料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忙學生提高科學思維本事,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構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資訊,並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資訊做出科學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