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有關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合集八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合集八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本班情況

本班學生35名,學生們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小部分學生成績較差,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統一規範課堂常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二、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1、位置;

2、20以內的退位減法;

3、圖形的拼組;

4、100以內數的認識;

5、認識人民幣;

6、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7、認識時間;

8、找規律;

9、統計。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教學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關注兩頭。一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及時跟蹤,及時補缺補漏,切實達到教學目標。一是優秀的學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維訓練材料,讓他們吃飽,激發熱愛數學、鑽研數學的興趣。

6、提出具體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交流習慣。加強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複習匯入

1、 複習:

昨天我們認識了誰?

13是怎樣組成的?18呢?

你能用小棒擺一擺嗎?

讓學生在計數器上表示數:11,15,20。並說說數的組成。

2、 口算

教師出示口算卡:10以內的。

比一比,誰算的快。

二、探索新知

1. 出示掛圖:你看到了什麼?

一共有幾個蘋果?你是怎樣知道的?

2. 你看了圖能列出什麼算式?

10+5=15

5+10=15

15-10=5

15-5=10

這些算式是什麼意思?算式中各部分表示什麼?

3. 想想做做第1題——你能用小棒擺出17嗎?

看了你擺的小棒能列什麼算式?

反饋後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4、揭示課題: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的有關10的加減法。

三、鞏固練習

1、 想想做做第4題

看圖,明圖意——複習有關帶大括號和問號的圖文應用題

2、想想做做第2題

先觀察算式半分鐘,思考怎樣算得又對又快。

再讓學生在教材上完成。

交流怎樣算得快。

3、奪紅旗比賽。

想想做做第3題。

4、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1)抽卡片報得數。

(2)火車開得快又快。

5、同桌合作,一個說算式,一個說得數。

6、摘蘋果遊戲:

準備一些卡紙,將10加幾與相應的減法算式寫在蘋果反面,貼在蘋果樹上,指名學生摘蘋果,蘋果就獎勵給學生。

四、小結提升。

1、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2、師出示10加幾與相應的減法各一道,提問學生可以表示什麼意思?

2、 練習十第2題

按順序填數,比一比誰數得熟練。

3、 遊戲——猜數:第3題

老師先和學生一起玩,示範如何開展這個遊戲。

再由學生同桌玩或四人小組玩。

4、 第5題

讀懂圖意後,獨立完成。

5、 比一比——想想做做第2題

注意一組四題的聯絡。

6、 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8+2+3 農曆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八年級 17-7+6

指名板演,集體交流時,注意強調演算法。

練習十第6題——求未知加數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10加幾和10減幾的內容,想一想,這類題你是怎麼算的?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雖然大部分入學前,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特別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而且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剛從幼兒園進入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天真可愛,對學校的一切都覺得好奇,從“遊戲”到“學習”的轉變,使他們對“學習”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別是在新鮮感過後,同時也對學習存著一種壓力。他們有著兒童散漫、好動的天性,有著極強的可塑性。這些孩子大部分家裡都很寵愛,養成了他們的任性、自私、嬌氣、自我等一些不良習慣。大部分孩子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行為習慣比較隨意,有的上課把腳放在凳子上的。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裡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說、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這些孩子對數學有很強的學習慾望的,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這一學期以在課堂上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動靜結合,多表揚鼓勵,不斷強化學生的課堂常規,保護、發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知識結構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數學樂園、總複習。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位置,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綜合與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全冊重、難點:

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任教一(1)班數學,本班共有學生36人,其中有11人是住宿生。由於剛離開幼兒園,進入國小開始學習生活,孩子們短時間內還不是很適應,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帶著幾年幼兒園生活所養成學習和生活習慣。如:上課隨意走動;隨意說話,不聽老師指揮;讀、寫方面的要求等。還有,本班有近1/3的住宿生,這些孩子在7、8歲就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更是要有一個適應過程。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課老師一起慢慢引導,讓每個孩子都能儘快適應國小階段的學習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一)、 教學內容

按照一年級剛入學兒童的學習水平,一年級上冊教材具體安排了 "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和"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方面的教學內容包括。具體如下:

(1)數與代數領域。

知識與技能:認識20以內的數。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包括連加、連減);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

解決問題:聯絡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解決求和、求剩餘的實際問題。

(2)空間與圖形領域。

知識與技能: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大、小,輕、重。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解決問題:簡單幾何體的分類。確定和描述物體所在的相對位置。

(3)統計與概率領域。

知識與技能:物體的簡單分類。象形統計圖。簡易統計表。

解決問題:對簡單事物進行分類、整理,用象形圖或簡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結果。對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說明。

(4)實踐與綜合應用。

有趣的拼搭(實踐活動)。

豐收的果園(綜合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愉快的週末(綜合應用本冊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與過去的第一冊教材相比,不僅"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有許多變化,而且還大幅度增加了"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這兩個領域的內容,並加強了實踐活動和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適應課程改革與學生髮展的需求。

(二)、 教材特點

本冊教材為了適應新時期對教育的要求,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落實《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各項規定,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對教學內容和教材編寫作了精心的安排,具有如下幾方面的特點。

1. 科學安排教學內容,使教材的知識結構更加合理。

教材把四個領域的教學內容分為十二個單元進行教學。其中"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三個單元的內容主要是數數、比較和分類;"數和運算"的內容分六個單元,教學20以內數的認識,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解決相應的簡單實際問題以及認識鐘錶;"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分兩個單元,分別讓學生認識物體的相對位置和簡單的幾何體;"統計與概率"的內容,主要教學收集、整理簡單的資料,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另外還安排了三次實踐活動和知識的綜合應用。

對於內容結構的安排,與過去的教材相比,本冊教材的內容結構有較大的改變。首先,對於數數、比較和分類,不再作為"準備課"來教學,而是作為正式內容讓學生學習。它不僅讓學生學習這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初步體會可以從數學的角度和用數學的思維方法觀察周圍的事物,初步接觸一些數學思考的方法。其次,對於數和計算,10以內的不再把認數和計算穿插進行,而是先認數,主要讓學生學習認數、寫數和大小比較,並重視通過認數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再單獨安排"分與合",讓學生在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分"與"合"的思想,以便學生自己探索加與減的含義、計算方法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然後採用相對集中、分段安排的方法教學加和減。20以內的進位加和退位減,只分為三段進行教學。第三,對於"空間與圖形",教材先安排認位置,讓學生認識前後、上下、左右,並能用它們描述物體所在位置;再安排認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於"統計與概率",則通過對有效資訊的收集、整理,讓學生初步體會簡單統計的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第四,把"解決問題"貫穿於教學內容四個領域的全部,使數學學習和數學活動本身成為對"問題"的探索和解決。一方面,教材不再出現"應用題",而是選擇現實的、有意義的、與學生生活聯絡密切的具體實際問題,作為學習計算的題材,使解決問題融於計算教學的過程中;同時,在認識圖形、統計等內容的教學中,都是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探索、討論、交流等活動,逐步學會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增加實踐活動和綜合應用,幫助學生綜合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探索性地解決一些與生活密切聯絡的實際問題,加深對不同領域內容的理解,體會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絡,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 選取與學生生活聯絡密切、學生感興趣的素材作為教學題材。

教材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生動有趣的、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事物,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相應內容的策略與機智。例如,選擇學生非常熟悉的家庭客廳、廚房這樣的場景,讓學生觀察、比較這些場景的物體,認識長短、高矮和大小、輕重,並建立相應的觀念;選擇讓學生整理自己的學具和文具,學習"分一分",認識分類的意義,學習分類的思想和方法;組織學生自己通過搭積木,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幾種幾何體,並通過"有趣的拼搭"進一步感受這些幾何體的一些特徵。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題材,促進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學習。又如,在教學10以內加、減法時,以學校生活裡學生親身經歷過的澆花、遊戲、游泳和踢足球等活動,以及生活裡常見的栽樹、運南瓜等勞動的現實場景為題材,或創設動態變化的情景,或提出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體會數學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再如,教材在選取童話題材方面,以"森林運動會"的場面為題材,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學習"等於"、"大於"和"小於"的含義及表示方法;在教學簡單的統計時,通過動物到大象家做客的情境,提出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分類收集和整理資料。

教材還注意從學生身邊選取一些有價值、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應用數學思想、方法及數學知識、生活經驗來解決。例如,應用分類的思想整理日常用品和食品,在上下樓梯的情景中找出"都靠右走,誰走錯了",讓學生聯絡實際生活說一說"你在哪兒見到過0",針對鐘面上表示的時刻說說不同時間的鐘面上"怎麼都是10時",分清有上午10時和晚上10時。又如,讓學生根據"你最喜歡吃哪一種水果"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整理喜歡吃各種水果的人數,用統計的方法描述問題的結果。

3. 重視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重視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

本冊教材改變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重視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充滿主動探索和合作交流。

首先,教材在呈現教學內容時,一般採用"創設問題情境--學生主動探索--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和拓展"的過程,並採用圖片、對話、活動等多種形式。例如,教學十幾減9時,例題中先呈現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情境,提出數學問題,接著採用卡通圖片結合語言表達的方式,充分展示學生思考、探索、交流的活動,在學生的交流中呈現各自的演算法,讓學生在感受不同的演算法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接著在"試一試"裡讓學生"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不再統一給出某種演算法,而是讓學生對自己的演算法作出必要的解釋。又如,在教學統計時,先設計到大象家做客的童話場景,提出不同的問題,再引導學生分類、整理,用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的統計表表示問題的結果,然後讓學生用統計的資料進行分析、解釋和說明。

其次,教學內容的呈現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突出學生的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以適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要求。例如,在"認物體"時,讓學生自己玩積木,試著把積木塊分類,在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並進一步聯絡生活找它們的"朋友",逐步建立這些幾何體的觀念,同時安排"有趣的拼搭",使學生在"滾一滾"、"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數一數"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它們的特徵,發展空間觀念。又如,在"分與合"裡教學5以內數的分與合時,例題先提出"把4個桃放在2個盤裡,可以怎樣放"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發現4可以分成幾和幾,再提出"幾和幾合成4"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接著提出關於5的分與合的問題,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主動探究,把結論交給學生自己得出,然後讓學生獨立擺一擺、填一填,完成2和3的分與合。在加、減計算中,都是先出現學生熟悉的、有意義的實際問題的場景,提出數學問題,接著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經驗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組織相互間的交流,發現或總結演算法,然後出現類似的數學問題或通過情境變式,讓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並作出自己的解釋。再如統計的學習,則讓學生著重通過小組合作,經歷和體會簡單統計的過程,用自己的語言交流統計的結果。教材的這些處理,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體會數學問題的提出,理解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使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4. 提倡演算法多樣化,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材在計算教學中,儘量為學生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間,通過自主探索突出演算法多樣化。例如,10以內的加、減計算,不再像過去那樣先複習數的組成,然後用數的組成引導學生學習計算方法,而是聯絡實際問題的情境出現算式,讓學生來探索、交流計算方法。這樣學生就可以聯絡生活經驗算出結果,也可以從圖畫裡數出結果,還可以用"分"或"合"的思想解釋結果。20以內進位加和退位減的計算,教材讓學生獨立思考、相互交流,出現多種演算法,使學生在感受、體會不同演算法的基礎上,採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這裡不強調學生採用同一種演算法,也不要求學生幾種演算法都掌握。

教材在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的同時,還十分重視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數感。例如,在認數中,讓學生理解所學數的意義,用塗色、畫圖或用學具來表示數,說出"比8小的數"、"比7大的數","說一說5離8近一些,還是離1近一些",通過遊戲讓學生猜數,要求學生用認識的數來表達和交流資訊等;在計算中,讓學生"不計算"估計算式的結果,體會估計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讓學生在探索問題時自己選擇適當的方法,也有助於數感的培養。

除了上述特點之外,本冊教材還具有落實思想品德教育、落實數學思想方法、重視數學實踐活動和解決問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有序紮實、圖文並茂富有童趣等鮮明特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數與代數

經歷數物體個數的活動,認識20以內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認識數0,知道一個物體也沒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點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結合計數器初步認識個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幾表示幾個一,知道10個一是1個十;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在分與合的活動中理解並受氣10以內數的組成;聯絡把兩部分物體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和從總數裡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實際問題,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聯絡實際問題理解連加、連減和回頭混合兩步計算。

結合鐘面認識時針、分針,會正確說出鐘面上的整時時間,會說出鐘面上接近整時時間大約是幾時。

(2)空間與圖形

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形狀的物體。

在堆、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活動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

初步認識並會使用上、下,前、後,左、右等詞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統計與概率

經歷把物體按種類、形狀、顏色、用途或其他特徵分類的過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統計資料時的重要方法。

會用簡單的象形統計圖表示分類的結果,會把統計得到的資料填入相減的表格,會利用象形統計圖和表格中的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

2、數學思考方面。

在認數的過程中建立數感和發展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抽象出數,理解數的含義;在操作學具活動中,感受並概括出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在比較兩類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具有初步的對應思想和用數學語言、數學符號描述關係的能力。

在理解加、減法含義和學習加、減法計算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在對實際問題進行數量關係分析的基礎上,選用恰當的數學方法計算;通過對一位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發展計算策略,在多樣化演算法中選擇適宜自己的演算法;在計算練習中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在認識常見的幾何形體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活動,在物體的形狀、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在把物體分一分、理一理、數一數的過程中,感受到統計是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資訊、處理資訊、表達統計結果的能力。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觀察、分析;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實際情境或問題,具有初步的發散思維;在教師幫助下進行有條理的思考,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在教師的組織下,應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在教師的組織下,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大致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好奇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喜歡觀察並提出問題。

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經過獨立思考認識數學知識的體驗。

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初步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四、教學措施

1.把解決問題寓於認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內容的教學過程中。

2.安排了三次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提出並解決數學問題。

3.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

4.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

5.聯絡實際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較多的用實物、圖形、小棒、數字表示數的內容,引導學生用學到的數描述身邊的事情並用數交流資訊。

6.通過交流演算法相互影響、相互吸收、相互評價,為學生保留較大的探索演算法、交流演算法、選用演算法的空間。

教學計劃時間安排表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備註

19/1~9/2準備課2/2

29/5~9/9數一數1/1比一比1/1分一分1/1

認位置1/1機動1/2

39/12~9/16機動1/2認數(一)4/10

49/19~9/23認數(一)5/10

59/26~9/30認數(一)1/10機動2/2認物體2/2

610/3~10/7國慶放假

710/8~10/14機動2/2分與合6/6機動1/2

810/17~10/21機動1/2加和減4/21

910/24~10/28加和減5/21

1010/31~11/4加和減5/21

1111/7~11/11加和減5/21

1211/14~11/18加和減2/21機動2/2期會考試1/1

1311/21~11/25統計1/1認數(二)4/5

1411/28~12/2認數(二)1/5認鐘錶1/1機動2/2

加法1/10

1512/5~12/9加法5/10

1612/12~12/16加法4/10機動1/2

1712/26~12/30機動1/2期末複習 4/4

1812/26~12/30綜合練習5/8

191/2~1/6綜合練習3/8(元旦放假)

201/9~1/13國小期末測試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班級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擔任七(7)班和七(8)班的數學科教學工作。這兩個班的基本情況如下:從上期末的考試成績來看,七(7)班數學平均分72分、達標率83%、優秀率41%、排在全級的第一位;七(8)班數學平均分71分、達標率81%、優秀率40%、排在全級的第2位。兩個班學習數學的興趣都比較高,基礎亦有比較好。

二、教學目標與要求。

經過本期的教學,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團結協作習慣和勇於探究的精神,力爭全面提高兩個班學生的數學成績。加強對基礎較差的學生的輔導,同時也做好尖子學生的培養,總的來說:就是使基礎好的學生成績更優秀,中等的學生越來越好,基礎較差的學生能穩步前進。

三、教學的.措施與方法。

為實現所定的目標,特制訂如下計劃:

1、課前準備。

認真閱讀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充分了解所教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寫出詳細的教案,準備好充足的教具。

2、課堂教學。

(1)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2)用普通話上課。

(3)多用啟發式教學方法來教學。

(4)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特別是在提問的時候,更應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去進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5)在課堂上注意經常組織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

(6)少佈置作業,讓學生學得輕鬆。

(7)七(8)班加強基礎訓練,七(7)班側重提高思維能力。

3、教學反饋。

(1)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對缺陷的知識有針對性的進行處理。

(2)單元測驗全批全改,對整個單元的知識缺陷進行及時的處理。

4、辦好基礎輔導班。這個班的教育物件是後進生,組織成績較好的學生上課。

5、在每班都組織21個學習小組,開展互助學習活動。

6、加大力度對尖子生進行輔導。

四、培優、轉差措施:

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情況分別給予學生不同教學要求,按學生的不同基礎佈置不同的作業,因材施教。多與差生交流,與差生交朋友,分析差生差的原因,給差生以信心和關心,儘量給差生降低學生上的坡度;對於優生教師利用課餘時間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在教學中適當對知識進行拓展,給優生以充分思索的空間,多讓優生自主探索,鼓勵優生合作交流。

五、教學進度

本學期的教學進度暫按《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師用書》進度表進行。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國中一年級數學新學期教學計劃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後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 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1、基本情況分析:今年我任教一年級三班學生人數50人、四班學生人數51人。學生剛進校門,年齡小,愛說、愛動、愛表現,天真爛漫,喜歡玩耍,對於學校的生活充滿了渴望,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瞭解,良好的學習習慣處於初步形成期。

2、認知能力:學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對於點數、數字的書寫有了一定的基礎,有一定的學習數學的經驗;而有的學生,對於數字和數學語言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認識,學生的程度深淺不一。

3、學習態度及習慣:每個學生都抱著美好的願望來上學,開始他們的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來接受正規的教育。但是談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

4、培養目標: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初步養成喜歡數學,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

5、其他:本學期我要狠抓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讀寫姿勢,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數學的能力。並且,注意學生各方面的安全,培養形象思維能力。

二、全冊教材分析

1、本冊教材安排及特點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的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瞭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

密切主題素材之間的聯絡,構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形成“問題串”。根據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幾個主題情境。主題情境是包含有多個資訊的“資訊包”,其呈現形式是把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劃分為幾個情節,編排成“故事串”,從而引出一

個個相對獨立的問題;也可以把一個現實活動的各個環節完整地反映出來,從而引出一系列有邏輯聯絡的問題——形成“問

題串”。構建開放的、具有一定思維跨度的板塊編排方式,為教與學留有儘可能大的思維空間。本教材多構建的“板塊”編排方式,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在一個單元裡,減少例題,強化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擴大教與學的空間,如“20以內的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單元;二是減少欄目設定,構建了簡單明瞭的結構。教材在綜合情境圖之後,安排了“你說我講”板塊。這個板塊分兩個層次,標有紅色圓點的一般是需要學生合作探索、非常規性問題,標有綠色圓點的是讓學生獨立常識解決的問題。“自主練習”板塊,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技能,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應用意識。“回顧整理”板塊,是讓學生自主的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整理與深化。“我學會了嗎”和“豐收園”板塊是在一個單元的學習結束後,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與評價。本教材打破過去過於嚴格的知識體系的束縛,由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本冊教材重點、難點及解決問題的策略

本冊教材共有九個單元:快樂的校園、媽媽的小幫手、走進花果山、誰的手兒巧、海鷗回來了、有趣的遊戲、小小運動會、雪山樂園。

教材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的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教材難點:體會20以內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初步形成空間觀念;經歷簡單的資料收集過程,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教學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練習題要精選,不搞機械重複;練習形式要豐富多彩,能吸引學生;練習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水平和個體差異,如就同一問題情境,允許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在合作、探索的過程中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等,總之要最大限度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力潛能,使全體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另外練習一定要強調高效率。

3、根據學生實際和新課程理念,你準備如何科學、靈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冊新教材與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開啟書一幅色彩鮮明的開學圖呈現於學生的眼前,內容豐富的海底世界,讓學生經歷自然有趣的看圖數數活動過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經驗,為學新知識打好基礎。初步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學習這課時,我會組織學生有條理地觀察,按照“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並且引導學生說一說,說的時候也要注意條理性,並且有意識地使用圓點來表示數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詞語,從而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形成連貫性。本冊書突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如:第一單元《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中資訊窗2,圖中的主資訊是教師和學生做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副資訊是幾個同學在操場上跑步,遠處的綠地裡還插著標有班級的牌子。這一情景圖中的顯性問題是“扎小辮的同學排第幾?”在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並提出這一問題。如學生有困難,我就來提出。圖中的隱性問題,要由學生在顯性問題的引導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幾?”等等。我還會重視 “合與分” 的教學,結合具體的實物和習題的聯絡,讓學生感受數字的意義。再如,本冊教材中的“聰明小屋”,背後蘊涵著一種開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與學的方式。對一些掌握了基礎知識後,具備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學生,我會放手讓他們獨立解決,提高部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激發他們熱愛數學、勇於探索數學的良好習慣。我還會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分析、獨立探索出各自的計算方法,然後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演算法的多樣和學習的個性化在這裡得到較好的體現。

教學中,我還將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這個大課堂,充分利用書籍、電視、報紙、家庭、網路等渠道,觀察、調查、參觀、訪問和蒐集查閱資料等,在活動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在生活這個大課堂裡讓學生學好數學。例如在學了《分類與比較》後,我會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分類統計,引導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房間等,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數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此外,教學中,我還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將故事、做遊戲、搞比賽、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在綜合情境圖的教學中,我將有意識地由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分析提出問題,提高學生從數學的角度選擇資訊、組織資訊、運用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把解決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緊密聯合起來。

三、本年級教學目標

根據學科、年段和本冊教材,結合三個緯度擬定板塊式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

位置與順序;認識“>”、“<”、“=”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能認識個位和十位,識別十位和個位上數字的意義;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經歷用2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事物的過程,理解數的意義,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成中,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2、空間與圖形。

通過事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在認識幾何形體和確定位置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初步培養與同伴交流與合作中的合作意識。

3、統計與概率。

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像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並從中知單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瞭解一些簡單的資料處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經歷簡單的資料收集整理的過程,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瞭解用簡單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4、實踐與綜合應用。

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20以內數的認識與計算方法、圖形與統計等知識的理解,初步瞭解收集、整理數學資訊的渠道與方法;促使學生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的好奇和興趣,喜歡學習數學,喜歡觀察並提出問題,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和具有經過獨立思考認識數學知識的體驗;使學生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構想和具體措施

一年級的學生的,對於學習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卻充滿了嚮往,所以,利用一切時機,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今後的學習也是一個關鍵的環節。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數學教學中,我會著重抓以下幾點:

一、 培養認真聽講的習慣。

聽講是課堂上接受資訊的第一道大門。學生聽講能力強弱與否,是決定接受資訊多寡的首要因素。課上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主要採取正面引導的方法,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我會適時地表揚。如,“xxx同學聽講多認真呀,真是個會學習的好學生,同學們真應該向他學習。”而看到個別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我會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級學生很單純,都愛受表揚,我覺得正面引導的效果會好一些。

一年級學生由於其特殊的年齡特徵,其思維更具形象性。在具體教學中,我會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儘量利用教學掛圖、教具、電腦課件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採取多種遊戲的方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二、培養學生說的習慣

在教學中加強說的訓練,培養說的習慣,有利於學生學習資訊的反饋,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便於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思維發展。

1、讓學生有敢說的勇氣。班級裡,總有那麼一些膽大敢說的孩子,也不乏膽小怕言的學生,針對實際,我會時時以敢說者帶動、激勵怕言者。教學中,對於那些愛探索、肯帶頭的學生,我都給予及時的表揚:×××同學膽子真大,回答問題時聲音真響亮;×××同學真愛動腦筋;你說得棒極了等等。對於那些不善於發言,怕發言的學生給予期待的眼神,鼓勵的目光,並加以適當的點拔、適時的引導,增強他們說的勇氣和信心,只要他們能開口,哪怕聲音再輕說得再離譜,我也會以鼓勵的口吻對待,讓他感到自己也能說,即使說錯也沒關係。比如,當敢說者發表了自己的想法後,我把複述、模仿的機會讓給怕發言者,並給予鼓勵:“你也說的很好。”以此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再如,課中對於那些較簡單的問題,我把說話的機會也讓給怕發言者,並及時鼓勵:“你答得非常正確,很有進步。”當有的學生回答錯誤。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數學樂園;認識圖形(一),活動園地;11~20各數的認識,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最簡單的加減法應用題,我們的校園,數學實踐活動;總複習。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在本學期,我將更深刻地學習會議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認真學習和鑽研教材與《數學課程標準》。多讀課改知識,多參加課改活動,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力爭把工作搞得更好。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瞭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餘的數量關係。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瞭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資料,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資料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複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難點是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的實驗教材,是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的實驗課本,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瞭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二、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lt;”“gt;”,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瞭解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四、課時安排:共計約61課時

1、數一數………………………………………………約1課時

2、比一比………………………………………………約2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約10課時

4、認識物體和圖形……………………………………約3課時

5、分類…………………………………………………約2課時

6、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約21課時

7、11—20各數的認識…………………………………約4課時

8、認識鐘錶……………………………………………約2課時

9、20以內的進位加法………………………………約12課時

10、總複習………………………………………………約4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