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15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來為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什麼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歷史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15篇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1

一、基本情況

1)課程名稱: 高一歷史

2)教材使用情況:新教材人民版

3)任課班級: 高133、134、135、136

4)本學期周課時:3(含補課)

5)計劃教學時數: 50

二、教學目標及任務:

1)課程教學主要目的要求:

1、按《湖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貫徹實施歷史教學, 通過對必修Ⅱ的學習,瞭解中外經濟的發展演變歷史,加深對現今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認識和理解.

2.緊扣會考考綱,做好會考複習,使學生能順利通過會考.

3.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用歷史的眼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從中國國情出發,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做對國家有用的人,高一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教學工作計劃《高一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

2)教學重點、難點: (略)

三、教學內容及計劃安排:

教材體系及教學進度計劃教學內容調整說明

第一週專題一

第二週專題一

第三週專題二

第四周專題二

第五週專題三

第六週專題三

第七週專題三

第八週期會考試

第九周試卷講評

第十週專題四

第十一週專題四

第十二週專題四

第十三週專題五

第十四周專題五

第十五週專題六

第十六週專題六

第十七週專題七

第十八週複習

第十九周複習

第二十週期末考試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以歷史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以學生為主導,營造民主的、開放的學習環境,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二、學情分析

1、國中和高中的教材編排體例不同,國中教材是通史體例,高中教材是專題體例,貫古今,關聯中外,跨度大。但對相關歷史知識要素敘述不詳。兩種不同的編排方式,對學生是嚴重的挑戰,要求學生高質量、高標準掌握國中知識。

2、本屆學生的歷史基礎薄弱。這一屆新生是開卷考試進入高中的。國中時認為開卷考試翻書就可找到答案。因而很大一部分同學平時學習不努力、不紮實,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很難適應高中教材的學習。

3、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教學中既要讓基礎理論好的“吃飽”,又要讓基礎稍弱的同學有所獲。

4、通過半年的學習,部分學生學習習慣有所好轉,對歷史學習有了一定的興趣。

三、教學對策

1、樹立團隊意思,統一思想認識,統一進度,集體備課。共同確立重難點,探究解決的方法。

2、據課標,依託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整合。 依據課標,制定科學、完善的課堂教學目標,這是高中歷史新課程提高教學效率的核心環節3、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歷史教學是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逐步推進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現代化。學生要進一步瞭解和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在探究歷史問題的過程中善於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實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對學生學習進行客觀有效的評價,不斷激勵學生的學習,及時獲取反饋資訊,更好地改進教學。

5、 教師對高中三年教學的全部歷史課程模組提前作出整體規劃安排。36個課時一個模組,不要隨意打破,在教學時序的安排上,要打破過去一統的恆定模式,更加靈活的特點。

6、 教師要對即將實施教學的某個歷史課程模組進行整體的教學設計。教師過去那種面面俱到的教學方式已無法繼續,如何在有限的課時裡完成一個模組的教學,怎樣進行一個模組的設計、一個單元的設計、甚至一個課時的設計、教師與學生活動課時分佈、學生的作業型別等等,都必須提前設計好。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3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教授高一5、6兩個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認知能力強。總體來說,作為高一新生,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國中階段的認識水平。

2、教材簡析

高中歷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歷程為主題,著重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程序中的重要內容,分九個單元,30課進行闡述。教材的編寫採取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巨集觀的歷史問題。每個單元分為若干課,每課涉及一個比較具體的歷史問題。對於專題史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必修課的學習探究,除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外,還要重視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程序,正確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絡。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質量目標

在期會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0%,優秀率為25%

在期末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5%,優秀率為30%

四、重點工作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穩步提高學習成績

五、具體措施

1、做好初高中銜接,放慢講課速度,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綱化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有的放矢。

3、抓好課堂效率,擴大提問範圍,關注每一位學生,觀察學生上課狀態。上課力求精幹、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在教材上做好筆記,課後進行知識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識的鞏固,注重課後反饋,每節課後完成練習,每個單元結束後,進行總複習和考核,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6、注重授課語言的精確,準確適用以下詞彙“瞭解”“掌握”“重點學習”“知識遷移”

20xx高一歷史教師工作計劃範文2

新學期又開始了,為使今後的工作能更順利的開展,特制定此工作計劃,請領導多多批評指導。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學期學習歷史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程序中的重要內容。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程序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二、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個的歷史教學工作。通過初步接觸和了解發現學生歷史學科基礎相當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都沒有養成,而且對歷史學科一慣當作“副科”,非常不重視。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過程與方法: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從****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強化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水平

就是要將課標要求的基礎知識記憶牢固,理解準確。要注意研究在複習中怎樣把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專題問題、熱點問題聯絡起來;要研究怎樣整合教材,怎樣加強三個必修模組內容之間的嫁接與聯絡,怎樣整合選修模組與必修模組之間的聯絡;要研究採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讓學生把主幹歷史知識紮紮實實地掌握起來,達到記憶牢固,理解準確,運用靈活。

2.加強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針對前面分析的學生在知識遷移能力、提取有效資訊能力、思維能力、審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要採取得力措施

(1)研究怎樣實施問題意識教學,即怎樣在複習教學中滲透問題意識,將教材中陳述性的史實,轉換成問題性的素材,把說史變成問史和疑史,鼓勵學生尋找史實之間的因果轉化關係,把歷史的知識序列變成史實的問題序列。

(2)研究怎樣提高學生理論認識能力,即學會應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把理論觀點轉化為認識歷史的思維方法,用以全面地、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

(3)研究採取什麼措施和方法落實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即怎樣把各種能力培養與具體的歷史知識相結合,與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結合;怎樣把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教學、測試等各個環節和各種教學活動中,做到能力培養內容化、方法化、經常化,以期切實提高學生解答歷史試題的基本能力。

(4)研究採取那些措施和方法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資訊回答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做到:能夠正確理解材料資訊的含義;能夠準確概括提煉有效資訊;能夠結合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3.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範性

初步設想通過老師明確要求和樣卷展覽、個別指導、限期做到等四個環節來落實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範性的訓練。

通過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達到三個教學目標:一是放慢速度,夯實基礎;二是理清線索,構建結構;三是注重能力,接軌大學聯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目的,全面整合教材內容,優化教學模式,以期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高歷史學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探究能力。

五、專業成長計劃

本學期繼續努力學習,廣泛涉獵本學科、現代教育技術以及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方面的理論,並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對素質教育和高效課堂要有更明確的認識,並積極參加投身教研教改,把成果落實到教學實踐中。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以高中歷史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標,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為主線,全面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針對我校高一學生堅持“夯實基礎,狠抓雙基,改進學法,激發興趣,提高能力”的指導思想。

二、教學目標:

高一是個關鍵時期,學生剛進入高中學習,功課多,任務重,學生基礎差,學生不能很快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且高一學習要為學考和大學聯考做準備,所以我確立瞭如下幾個目標:

1、落實雙基。加強基礎知識的閱讀、理解、分析、綜合、鞏固,定期組織知識過關。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方法,做到快速閱讀,能提取有效歷史資訊。

3、培養學生理解、綜合運用能力。在教學中加強對歷史概念的分析、判斷、歸納,使學生能正確把握歷史概念,加強材料題的分析訓練,以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4、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課堂上可以分組討論,探究學習任務,互相交流資訊,在合作探究學習中提高學習能力。

5、利用教材資源,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思想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任務是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1必修》內容。本冊教科書講述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共有八個專題。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歷史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程序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本模組的學習要點: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3、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4、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5、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6、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7、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8、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四、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共四個班(147、148、149、150班),272個學生,學生基礎差,學習興趣大部分學生沒有。在教學中要想提高成績,是相當難的,但我要迎難而上,少講困難,多想方法。教學上要分層次進行,要求不宜過高,按照學業水平的要求進行教學。針對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其主動性,拔高要求,並要進行一定量的較難的作業佈置。

五、主要措施:

1、深入鑽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靈活安排教學順序,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用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採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

4、關愛學生,以情動人,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閱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到教學中,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六、教研教改:

1、加強集體備課,與同組的老師共同商討教學教法。

2、鑽研歷史教學大綱,探索新課改,堅持用啟發式教學,在教學中摸索行之有效的創新教法。

3、在教學中,把握好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重在導,學生是學習的主要角色,平時加強摸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變為高效課堂。

七、進度安排:

本冊教材根據專題分為8個單元,共27篇課文。外加1個活動課,共計28篇課文,38課時。

第1周

學習準備:介紹本學期學習內容及學習要求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2周

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第3課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第4課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第3周

第一單元複習《第二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第5、課

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

第6、課

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第4周

第二單元複習

活動課

黑暗的西歐中世紀、第5周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第7課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第8課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

第9、課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充套件、第6周

第三單元複習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課

鴉片戰爭

第11、課

太平天國運動

第7周

第12課

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第8周

第13、課

辛亥革命

第9周

第14、課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第10周

第15課

國共的十年對峙

第16、課

抗日戰爭

第11周

第17、課、解放戰爭

期中複習

第12周

期會考試及試卷分析、第13周

《第五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第1、8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第1、9課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第五單元複習

第14周

《第六單元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第20課

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

第21、課

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

第15周

第22課

祖國統一大業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5

一、學情分析:

20xx年下學期,我擔任高一歷史科教學。學生基礎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績發展不平衡。但是經過分科以後,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學習的主動性大為增強,學習風氣較好。80%以上的同學對歷史學習興趣濃厚,能積極主動的複習和研究課本,參與探求和討論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在逐步形成。相信經過本學期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歷史學科成績將會有一個整體的提高。

二、課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程序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資訊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感知歷史、積累歷史、理解歷史與現實和主動參與的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同他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瞭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個人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精神,堅定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上述三維課程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連續過程和有機整體。

三、教學措施

1、深入鑽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地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靈活安排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順序,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勵學生的學習,啟用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關愛學生,以情動人,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閱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教學,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採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相互配合學校進行綜合知識競賽,開闢第二課堂,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應對大學聯考的挑戰。

5、結合實際,開闢第二課堂。本學期要求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撰寫歷史習作和製作歷史課件等。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綜合能力,逐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任務是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1必修》內容。本冊教科書講述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共有八個專題。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歷史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程序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本模組的學習要點: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3、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4、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5、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6、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7、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8、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

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五、課時安排

本冊教材根據專題分為8個單元,共27篇課文。外加1個活動課,共計28篇課文,31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周次

內容

課時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周

第1 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

第2 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

第2周

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1

第4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1

《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1

第3周

第5 課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

第6 課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1

第4周

活動課黑暗的西歐中世紀

2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第5周

第7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1

第8課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

第6周

第9 課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充套件

1

《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 課鴉片戰爭

1

第7周

第11 課太平天國運動

1

第8周

第12課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

2

第8周

第13 課辛亥革命

1

第9周

第14 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2

第10周

第15課國共的十年對峙

1

第16 課抗日戰爭

1

第11周

第17 課解放戰爭

1

《第五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第1 8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

第12周

第1 9課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1

《第六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第20課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

2

第13周

第21 課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

1

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

1

《第七單元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第14周

第23 課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1

第24課開創外交新局面

1

《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第15周

第25 課兩極世界的形成

1

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1

第16周

第27 課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

1

這節課的組織安排也同樣是在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同時也照顧到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大學聯考。但也同樣存在著時間安排的問題。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6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歷史科教學。學生基礎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績發展不平衡。相信經過本學期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 歷史學科成績將會有一個整體的提高。

課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程序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資訊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感知歷史、積累歷史、理解歷史與現實和主動參與的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同他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瞭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教學措施

1、鑽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地設計歷史教學課堂。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關愛學生,以情動人,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閱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教學,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採用“ 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

5、結合實際,開闢第二課堂。本學期要求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撰寫歷史習作和製作歷史課件等。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綜合能力,逐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任務是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1必修》內容。本冊教科書講述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共有八個專題。

本模組的學習要點: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2、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3、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4、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5、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6、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7、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8、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進度

1 軍訓

2 完成中國古代史基本線索的複習講解

3 中秋放假;

4 完成第一單元的1、2的教學

5 完成3、4課教學任務

6 國慶放假

7 完成第二單元課教學任務;進行第一單元、第二單元政治制度的比較

8 完成7、8課教學任務;

9 完成9課教學任務;安排期中複習;

10 期會考試;期會考試分析,

11 完成9、10課教學任務;

12 完成11、12課教學任務;

13 完成13、14課教學任務;

14 完成15、16課教學任務;

15 完成17、18課教學任務;

16 完成19、20課教學任務;

17 完成21、22課教學任務;

18 完成23、24教學

19 元旦放假;

20 期末考試習題編制;期末複習;

21 期末考試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新高中課程計劃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確保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積極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學中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步伐前進,以確保高中歷史教學和教學質量的穩步前進,從而有利於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教材分析

歷史必修一學習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教科書選取的是貫通古今、關聯中外的學習專題。主要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站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從而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人類的政治活動既受制於經濟和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又反作用於經濟及其他活動,給社會發展以巨大的影響。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曾指出:政治就是參與國家事務,給國家定方向,確定國家活動的形式、任務和內容。換句話說,代表一定階級利益的社會集團、社會勢力及其個人在國家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國際方面的言論和活動都是政治。因此,我們學習歷史,瞭解人類社會政治領域中的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共十二個班近700名學生,生源質量參次不齊,教學上一定要進行分層次分階段地鞏固和提高。針對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則又要進行一定的較難的作業佈置和試卷的佈置。針對學情和特點略講某些章節教學中一定要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並以基礎知識為主。

四、具體工作

本學期工作的重點是憑藉課程改革、教學改革動力,加強高一歷史基礎教育,同時不斷提升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全面提高歷史教學及教研質量;加強教材研究,重視資訊交流,不斷提高高一歷史學科水平。

1.制定落實教研活動計劃

(1)完善備課組工作,每週兩次,常交流、多研究。

(2)結合學校月考制度,做好平時測試工作,認真、及時批改,重點同學要面批;分析、總結,找出學生學習的薄弱點,查漏補缺。

(3)認真完成聽課計劃,能夠每週聽一節課。

2.加強集體備課,提高教學質量

利用好集體備課,完善課堂教學,是本學期教研活動的一個重要工作。對高一的新授課,認真組織備課,分解教學過程,從細節處入手,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3.抓好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

按照素質教育對歷史教學的要求,著重提高課堂即時效率,從“嚴、精、活、實、高”五方面來優化教學過程,使學生堂堂有收穫,節節見成效。

(1)開設高一歷史新授研討課。從能力角度出發,將基礎知識與能力培養相結合,著重培養運用生產力標準、實事求是、巨集觀與微觀、人類文明演進四個理論尺度。

(2)在高一的歷史課中認真抓好素質教育,結合大學聯考改革形勢,在抓基礎知識同時以培養綜合能力為主。

(3)展開對迴圈大課堂教學研究。在實際教學中將對“迴圈大課堂教學”進一步進行探討,對階段性研究及時進行總結,發現問題,及時研究並解決,適當調整研究計劃。在這一學期中,準備將“迴圈大課堂教學”模式基本定型,嚴格教學中的師生互動,進一步深化模式理念,完善研究的各項工作。

4.抓好學案的制定與使用(電子備課)

學案的制定要分工合作,先確定好主備人,再進行集體通研,最後定稿。學案要精選資料,精選試題。

5.落實單元考試,做好成績分析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的知識銜接,注重學科間的貫通,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運用;拓展訓練,重在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使學生既從“點”上拓展,能對所學知識點結合,融會貫通。

(1)認真出好每一份試卷。備課組集體研究,精選試題,突出重點,難易適度。

(2)認真批改、認真分析、認真評講,做好成績統計。找出學生學習的薄弱之處,完善課堂教學。

(3)密切注意歷史優差生的轉換。通過測試發現差生,重點進行原因分析、方法指導。

6.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撰寫教研教學論文

以提高自身素質為主,認真學習教育理論,綜合提高教學能力,及時瞭解教育、教學動態,同時能總結教學心得,撰寫教育教學論文。並努力提高論文的數量和質量。

總之,歷史上的政治活動是豐富多彩、極其複雜的,它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一起構成人類歷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動。只要認真去教授、潛心學習、細心探究,就一定會有讓學生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感悟許多歷史的真諦。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8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教授高一5、6兩個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認知能力強。總體來說,作為高一新生,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國中階段的認識水平。

2、教材簡析:

高中歷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歷程為主題,著重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程序中的重要內容,分九個單元,30課進行闡述。教材的編寫採取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巨集觀的歷史問題。每個單元分為若干課,每課涉及一個比較具體的歷史問題。對於專題史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必修課的`學習探究,除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外,還要重視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程序,正確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絡。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質量目標:

在期會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0%,優秀率為25%

在期末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5%,優秀率為30%

四、重點工作: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穩步提高學習成績

五、具體措施:

1、做好初高中銜接,放慢講課速度,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綱化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有的放矢。

3、抓好課堂效率,擴大提問範圍,關注每一位學生,觀察學生上課狀態。上課力求精幹、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在教材上做好筆記,課後進行知識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識的鞏固,注重課後反饋,每節課後完成練習,每個單元結束後,進行總複習和考核,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6、注重授課語言的精確,準確適用以下詞彙“瞭解”“掌握”“重點學習”“知識遷移”

附:高一歷史教學進度

授課時間

授課專題

授課內容

9月1日—9月13日

專題一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9月14日—9月21日

專題二

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鬥爭

9月22日—10月7日

專題三

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10月8日—10月20日

專題四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0月21日—11月2日

專題五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11月3日—11月11日

專題六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

11月12日—1月21日

專題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與發展

11月22日—12月2日

專題八

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

12月3日—12月11日

專題九

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2月12日—12月21日

專題一

古代中國經濟得基本結構與特點

12月21日—12月30日

專題二

近代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2月30日—1月8日

專題三

中國社會主義道路得探索

1月8日—1月18日

專題四

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9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籍分析:

這學期教高一5、6班,學生基礎好,認知能力強。總的來說,作為高一新生,對歷史的學習還是停留在國中的理解層面。

2.教材簡要分析:

高中第一門必修歷史課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史為主題,著重反映人類社會和政治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共分為九個單元,30節課。教材編寫採用中外合編的特殊歷史風格,每個單元圍繞一個巨集觀的歷史問題。每個單元分為幾節課,每節課都涉及一個具體的歷史問題。對於專題史的學習,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保持戰略地位。

二、教學目的和任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必修課的學習和探索,既要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又要注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要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程序,正確認識歷史發展程序中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關係。同時,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質量目標:

期會考試,學生合格率90%,優秀率25%

期末考試,學生合格率95%,優秀率30%

四、關鍵任務: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鞏固知識庫,穩步提高學習成績

五、具體措施:

1.搞好初高中銜接,放慢講課速度,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規範教學,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有清晰的認識,有明確的目標。

3.把握課堂效率,擴大提問範圍,關注每一個學生,觀察學生的課堂狀態。上課儘量精幹踏實。要求每個人都要在教材上做筆記,課後整理知識。

4.因材施教。

5.鞏固知識,重視課後反饋,每節課結束後完成練習,每單元結束後進行總評和評估,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6.注意教學語言的準確性,準確運用“理解”、“掌握”、“重在學習”、“知識轉移”等詞語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10

一、教學內容:

必修的歷史課(一)是政治文明課。注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

二、指導思想:

新的高中課程計劃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保證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法轉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此,教學要跟上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為了適應這種情況,保證大學聯考的順利進行和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教學應該有利於學生的自主發展。

三、教材分析:

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的問題極其複雜。

歷史必修課(一)有8個學習題目,共27課。主要是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瞭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會從歷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中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和解釋,理解人類社會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而艱難的歷史程序,從而確立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人類的政治活動不僅受制於經濟和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還用於經濟和其他活動,對社會發展有很大影響。因此,我們研究歷史,瞭解人類社會在政治領域的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四、學術條件分析:

高一有5個班,每個班近50人,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所以我一定要鞏固和提高我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教學。對於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同學來說,做一些比較難的.作業和試卷是很有必要的。根據學習情況和特點,教學中一定要適當強調和細化某些章節,以基礎知識為主。

五、教學方法: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知識聯絡,注重學科間聯絡,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應用;擴大培訓,注重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讓學生既能從“點”展開,又能結合掌握所學的知識點。

高中歷史教材的主體結構是根據“研究課題”購買和建造的。共有八個研究課題,包括緒論、研究建議,主要介紹課題的歷史發展線索或研究重點,並對研究方法提出一些建議。自我評估、材料閱讀和思維在課文後輻射,拓寬我們的知識,提高我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李的政治活動豐富多彩,極其複雜,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一起,構成了人類豐富多彩的生活活動。只要學生努力學習,認真探索,就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體會到歷史的真諦。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11

一、學情分析:

20xx年下學期,我擔任高一歷史科教學。學生基礎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績發展不平衡。但是經過分科以後,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學習的主動性大為增強,學習風氣較好。80%以上的同學對歷史學習興趣濃厚,能積極主動的複習和研究課本,參與探求和討論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在逐步形成。相信經過本學期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

歷史學科成績將會有一個整體的提高。

二、課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程序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資訊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感知歷史、積累歷史、理解歷史與現實和主動參與的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同他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瞭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個人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精神,堅定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上述三維課程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連續過程和有機整體。

三、教學措施

1、深入鑽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地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靈活安排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順序,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勵學生的學習,啟用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關愛學生,以情動人,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閱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教學,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採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相互配合學校進行綜合知識競賽,開闢第二課堂,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應對大學聯考的挑戰。

5、結合實際,開闢第二課堂。本學期要求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撰寫歷史習作和製作歷史課件等。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綜合能力,逐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任務是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1必修》內容。本冊教科書講述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共有八個專題。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歷史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程序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本模組的學習要點: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3、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4、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5、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6、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7、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8、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五、課時安排

本冊教材根據專題分為8個單元,共27篇課文。外加1個活動課,共計28篇課文,31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周次內容課時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周

第1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

第2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1

第2周

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1

第4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1

《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1

第3周

第5課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

第6課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1

第4周活動課黑暗的西歐中世紀2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第5周

第7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1

第8課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

第6周

第9課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充套件1

《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課鴉片戰爭1

第7周

第11課太平天國運動1

第8周

第12課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2

第8周

第13課辛亥革命1

第9周

第14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2

第10周

第15課國共的十年對峙1

第16課抗日戰爭1

第11周

第17課解放戰爭1

《第五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第18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

第12周

第19課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1

《第六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第20課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2

第13周

第21課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1

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1

《第七單元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第14周

第23課新中國初期的外交1

第24課開創外交新局面1

《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第15周

第25課兩極世界的形成1

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1

第16周

第27課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1

這節課的組織安排也同樣是在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同時也照顧到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大學聯考。但也同樣存在著時間安排的問題。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12

為進一步做好學科教研工作,促進全市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為指導,以《課程方案》及各科課程標準為依據,以省素質教育會議精神為指導,以“大力推進教育教學創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建設殷實和諧、公平質優教育名市提供智力支援”為實踐載體,自覺踐行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引領學科教研工作,全面提升學科教育教學質量。

二、基本思路

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為重點,以打造高效課堂為、實現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與突破;以強化網上教研為契機,實現教研方式的優化和互補;以提高教研水平與實效為目標,實現自身與師生的共成長。

三、重點任務和主要措施

(一)全面落實山東省普通高中歷史教學實施意見,規範學科教學行為。

1、科學安排歷史學科課程,紮實推進課程改革。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歷史必修ii與校本課程。

2、研究模組專題教學的特點,更新評價理念。

(1)依據課程標準,全面落實課程目標。教師要認真學習、深入研究課程標準,準確把握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明確課程對教學實施提出的要求,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時要著眼於模組或專題的整體設計,有機整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融入教學實踐。

(2)尊重教學規律,開展教育教學創新。既要繼承傳統教學中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教學方式,堅持教學常規,也要根據新課程精神,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教師要特別注意做好備課、上課、課後反思三個環節的工作,借鑑、融合各派教學理論,與同伴、專家開展合作研究,不斷探索提高教學效率的途徑。

(3)轉變教學方式,打造高效課堂。要認真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組織實施策略和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瞭解各種教學媒體和手段的特點,根據具體的教學任務,選擇合適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媒體,提高教學質量。

(4)樹立正確的評價觀,採用多元化的評價其方式。

3、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與指導。培植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典型學校,適時舉辦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現場觀摩會。

4、加強學生選課指導研究,嘗試研究性學習與學科教學結合。

(二)強化理論研究,深化課堂教學創新與改革。

1、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各個環節

針對課時少,教學任務重的形勢,我們應全面優化備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改課、反思等各個教學環節。充分準備課,高效落實課,開誠佈公聽評課,認真反思提升課。

2、進一步完善三種課型的基本環節

新授課的基本環節:創設情境、課標導航→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彙報交流→歸納總結、提升拓展→反饋訓練、鞏固落實

複習課基本環節:問題驅動、自主學習→重點難點、合作探究→知識梳理、點撥歸納→典例評析、深化提高→變式鞏固、拓展完善

講評課基本環節:考情展示→個性糾錯→典例分析→變式鞏固→補償訓練。

自查自糾→合作交流→問題彙報→教師點撥→典題鞏固→補償訓練

3、進一步完善學案導學模式,落實迴圈大課堂理念

積極倡導和落實“迴圈大課堂”的教學管理理念。為了解決規範辦學行為帶來的課時少與教學任務重的.矛盾,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充分發揮“學案”的導學功能和“合作學習”的智慧共享,讓全體學生能高效利用自主學習時間,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集中有限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消化重點、難點,解決思想、方法問題。課前精心編制學案,充分發揮學案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作用;課堂高效落實學案的導學功能;課後充分發揮學案導學的延展功能。

4、開展系列課堂教學創新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開展優秀學案設計、優質視訊、課件製作等系列評比活動。

教師要提高自身專業與理論素養。積極擴大課程資源,拓展知識視野,研讀時新的學術專著及相關期刊雜誌,關注學術進展,並與歷史教學實際適當聯絡。注意新的史觀的學習和吸納,及時學習淄博教科研網相關介紹新的史學觀點文章。

(三)精心組織常規教研活動,增強教研活動的實效性。組織打造高效課堂專題研討,開展同課異構、課例研究等活動,發揮典型和骨幹的引領作用,加強青年教師的培訓活動。

(四)搭建網路教研平臺,開展網路教研研討與經驗交流。

1、依託淄博教科研網與“淄博市學生(網路)自主學習輔導站”,打造全市教學教研共同體與學生自主平臺。不斷豐富“淄博市中國小生自主學習網路輔導站”資源,集全市優秀教師的智慧,以解決同步學習和階段性複習中的共性問題為主要內容,開發同步輔導與節假日輔導兩種網路視訊資源,以實現學生針對性地自主選擇輔導內容。

2、以推廣高效課堂方式、解決教學中的難點、熱點問題為主要內容,進一步完善市級層面的學科月集體備課制度,並以此為平臺,發揮市級學科帶頭人、省市教學能手、特級教師的在教學中的專業引領作用。

3、繼續搞好學案的上傳工作,各校要按照分工和時限及時上傳學案電子稿,歡迎其他老師上傳資料,作到資源共享。

內容

分工

負責人

上傳時間

必修2第一單元

淄博一中

趙增剛

三月上旬

必修2第二單元

周村

李敏

三月上旬

必修2第三單元

淄川

林保西

三月中旬

必修2第四單元

桓臺二中

田家偉

三月下旬

必修2第五單元

淄博十一中

張炳偉

四月上旬

4、加強對網路教研工作的過程管理與評價,培植和樹立典型學科和典型教師,及時推廣先進模式與方法,適時召開全市網路教研排程會、工作會,總結經驗,表彰先進。

(五)其它關工作。做好教研室安排的其它教育教研工作。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1、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和頒佈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對歷史教學的要求,把教學目標定位於全面完成歷史必修2《經濟成長曆程》規定的各項具體任務,包括課程目標、內容標準等。

2、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幫助學生認真學習,理解課表要求,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歷史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歷史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3、在教學方式上,著眼於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在交流中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努力嘗試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經過第一學期的熟悉,相對來說容易融合到歷史老師的教學習慣中,但一方面由於本學期重新分班,來到一個新環境,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上學期的歷史教學中看到,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所以高一下學期歷史教學仍應注重基礎的培養和興趣的培育。此外,學校推行學案制教學,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比較喜歡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因此,在製作學案的同時也製作PPT,將歷史知識與歷史發展脈絡通過多媒體直觀淺顯、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三、工作重點及具體措施:

(一)工作重點:

1、總的要求:明確教學任務,抓好教學常規,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精心備課,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學情、備學習方法。

3、上好每一節課,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4、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5、努力學習,加強理論學習和教學操作能力,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二)具體措施:

1、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創新與改革。

(1)優化課堂教學各個環節

針對我校實行學案制的情況,使教學的'各個環節如備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反思等各個教學環節,得到全面優化。做到課前充分準備,課中高效落實,平時聽評課開誠佈公,課後認真反思提升質量。

(2)努力嘗試三種課型的模式

結合其他優秀教師的經驗,在教學中,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培養自己的教學習慣。

第一種課型,新授課。它的基本環節:課標導航,制定學案,創設情境,模式學習→自主學習,自我檢測→落實知識,合作探究→歸納總結,提升拓展→反饋訓練,鞏固知識。

第二種課型,複習課。它的基本環節:問題驅動,自主學習→重點難點,合作探究→知識梳理,點撥歸納→典例評析,深化提高→變式鞏固,拓展完善

第三種課型,講評課。基本環節:考情展示→個性糾錯→典例分析→變式鞏固→補償訓練。

(3)進一步完善學案導學模式

針對我校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的情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充分發揮“學案”的導學功能和“合作學習”的智慧共享,讓全體學生能高效利用自主學習時間,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集中有限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消化重點、難點,解決思想、方法問題。課前精心編制的學案,充分發揮學案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作用;課堂高效落實學案的導學功能;課後充分發揮學案導學的延展功能。

(4)在鞏固環節上,力求做到每課一練,每單元一練。

1)每堂課最後留一些時間檢測本節課學習情況,做到每課一練。

2)每單元總結測查,把前面所學主要內容以試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每單元一練。

3)利用學校教導處、級組組織的月考、中段考、期末考,查漏補缺,讓老師做到心中有數,讓學生知道得與失。

2、虛心向科組的其他歷史老師學習。

根據科組的安排,教學結對子活動中,與夏培榮老師結成教學夥伴,互相之間多聽課、多指導,加在備課、教學重難點把握、課堂語言表達、授課板書設計、作業批改、試卷講評等教學過程所有環節的互相學習,促進我校歷史學科建設的成長。

3、充分利用科組教研活動,展開高效交流。

歷史科組人數少,高一年級歷史老師就本人一人,集體備課的落實只能在科組教研活動或課後進行。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集體研究,做到課前一週認真準備,寫好教案;課間向40分鐘要效益;課後及時反思成敗得失。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14

新學期又開始了。為了以後的工作更順利,特制定本工作方案,請領導多批評指導。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學期把歷史作為政治文明的必修課來學習,主要體現了人類社會和政治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和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人物,探索他們在人類歷史程序中的作用和影響,學習必要的歷史經驗和教訓。

二、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在16級,7級,8級,94級教歷史教學。通過初步接觸和了解,發現學生的歷史基礎相當薄弱,他們在

2、過程和方法:學會收集政治活動的資料,進行初步歸納和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中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能夠科學地評價和解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從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漫長而艱難的歷史程序,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確立人生理想。

三、工作措施

1、加強學生基礎知識質量,提高學生知識應用水平

要牢牢記住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知識,準確理解。要注意如何把基礎知識的學習與複習中的特殊問題和熱點問題聯絡起來;需要研究如何整合教材,如何加強三大必修模組內容之間的嫁接與銜接,如何整合選修模組與必修模組之間的銜接;要研究讓學生腳踏實地地掌握主要歷史知識的方式方法,做到記憶牢固、理解準確、應用靈活。

2、加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針對學生在知識轉移能力、有效資訊提取能力、思維能力和考試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應採取有效措施

(1)研究如何實施問題意識教學,即如何在複習教學中滲透問題意識,將教材中的陳述性歷史事實轉化為問題性材料,將歷史轉化為質疑和質疑歷史,鼓勵學生髮現歷史事實之間的因果轉化關係,將歷史知識序列轉化為歷史問題序列。

(2)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理論理解能力,即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把自己的理論觀點轉化為理解歷史的思維方法,從而全面、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

(3)研究實施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應該採取什麼措施和方法,即如何將各種能力培養與具體的歷史知識和一定的`方法技能相結合;如何將能力培養融入教學、測試等環節和各種教學活動中,使能力培養內容有針對性、有方法性、有規律,以期有效提高學生回答歷史問題的基本能力。

(4)研究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資訊和答題能力的措施和方法,使學生正確理解材料資訊的含義;能準確總結提取有效資訊;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加強學生寫作答案的規範化

初步設想通過教師明確要求、樣本展示、個別指導、截止日期四個環節,開展強化學生寫作答案的規範性培訓。

通過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實現三個教學目標:一是放慢腳步,夯實基礎;二是整理線索,搭建結構;第三,注重能力,符合大學聯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應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全面整合教材,優化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提高綜合素質的基礎上,提高歷史學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探究能力。

四、職業成長計劃

這學期我們繼續努力學習,廣泛涉獵學科、現代教育技術、教育理論、教學理論和學生管理理論,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對素質教育和高效課堂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積極參與教學和科研改革,並將成果付諸教學實踐。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15

在這新學期裡,我決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以課改為中心,以科研為導向,注重課堂常規教學,在學習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

一、指導思想

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為指導,根據歷史學科和歷史教學的特點,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資訊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教學設計與學生的學習方式整合,使歷史學習成為一個不斷積累歷史知識、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過程;成為一個主動參與、學會學習的過程,一個逐漸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的過程。通過歷史學習,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使學生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瞭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二、總體教學目標

依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整合人民版歷史教材,在改革中創新,在探索中提高,爭取高一年級歷史學科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教學措施

1、深入鑽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地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啟用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採用“ 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4、習題要精選。教師要立足校情、學情、優化精選習題。做到習題要精選,反饋要及時。要通過習題講評評出方法、規律,同時還要強化學生對試題的掌握。進行復習時,重在理清每一專題的框架,儘量使每一專題重點突出,邏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