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日記

【必備】旅遊日記模板彙總5篇

日記2.8K

有趣的一天又要結束了,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麼能落下。快來參考日記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旅遊日記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旅遊日記模板彙總5篇

旅遊日記 篇1

大家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我感覺陽朔的巖洞是最漂亮的了。

去年暑假,我和媽媽一起去桂林玩。我們游完灕江,就到了漂亮的陽朔。導遊帶我們來到了蘆笛巖。一進洞我們就走進了一條陰森的小道,往前走了不一會兒就豁然開朗了。這裡是一個寬闊的大廳,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道,通向遠處,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最有名的.景點——“定海神針”,它有我的手腕這麼粗,頭尖尖的,據說“定海神針”是“東海龍王”送給“孫悟空”的,“孫悟空”用它來“大鬧天宮”,最後,“孫悟空”把它留在這裡。一路上我們看了各種各樣、形態各異的鐘乳石,有的像龍,有的像兔子,有的像魚,栩栩如生。最有趣的就是姜太公釣魚了,姜太公坐在石頭上釣魚的樣子惟妙惟肖,我記得有一句話叫“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媽媽告訴我:姜太公魚沒釣到,卻釣到了周文王。我感覺這太好玩了。

參觀完蘆笛巖,我們又來到了銀子巖,導遊說:這是一個年輕的溶洞。裡面的鐘乳石閃閃發亮,像銀子一樣。有的石鐘乳像巨大的瀑布,水流卻好象被冰凍住了,令人歎為觀止。石筍到處都是,彷彿一個個以假亂真的小雞蛋插在地面上。

這兩個鬼斧神工的溶洞真有趣,給我帶來了很多快樂!

旅遊日記 篇2

今年春節,爸爸媽媽帶我到三亞去旅遊。

在三亞,只需要穿短袖,也可下海游泳。一年四季的溫度都保持在30度左右,因為三亞在中國的最南邊,在赤道線上,屬亞熱帶海洋氣候。

我來到海邊,看到了藍藍的大海,心裡不禁讚歎到:這是多麼美妙的景色啊!大海翻滾著雪白的`浪花,一會兒驚天動地地湧上來,一會又輕聲細語地退下去……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看到海邊那麼多人在漫步、游泳,我有了想下海的衝動,可媽媽說:“天快黒了,不安全,明天再來吧。”

第二天,我整裝待發,來到海邊。先在海邊沙灘上堆城堡、撿貝殼。玩了一會兒,我開始下海游泳了。為什麼我這麼喜歡游泳呢?因為我喜歡在海里漂啊漂的感覺,可我不會游泳,只能套了個救生圈。遊了一會兒,我看到一個大姐姐踩到了一塊“石頭”,撈起來一看,原來是個瓶子!

正當我想著如何讓大家保護環境的時候,突然,一個巨浪翻來,“嘩啦”海水把我的頭髮打溼了,我的鼻子和嘴巴都進水,那種感覺真難過!我在海里玩了很時間,直到精疲力盡才極不情願的回到岸邊。

忘了告訴你們,三亞是熱帶地區,水果特別多,我們一家都喜歡吃水果。這裡的水果有最普通的香蕉、還有什麼帝王蕉、紅香蕉等很多品種,有芒果、木瓜、車釐子、椰子等。

時間如流水,轉眼就到了要回家的日子,我依依不捨,一定要媽媽陪我再到海邊走一走,在金色的沙灘上漫步,走在十里椰樹長廊,看著一望無際的大海,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再見了三亞,再見了大海,不知何時能再來到你的環抱。

旅遊日記 篇3

今天,我和媽媽爸爸坐了4個多小時的車來到了芙蓉洞。芙蓉洞,一聽就會讓人誤解:芙蓉洞一定是裡面很美,芙蓉花太多,所以叫芙蓉洞。錯!芙蓉洞的名字有這樣一段來歷呢!原來,洞裡是冬暖夏涼,所以,芙蓉洞的名字由此而來。走進洞裡,就可以看到千奇百怪,形狀各異的鐘乳石了!哇!裡面燈光四射,到處都是紅燈,綠燈,藍燈.......鐘乳石順著上面和下面同時長,所以中間大,兩頭就小了。走到一半路是,我們便看到了絕無僅有的萬劍掛壁了,洞內的鐘乳石如髮絲一樣光滑細膩,如萬劍一樣懸掛在洞內,那景象,那氣勢,無不讓人佩服呀!走著走著,我們還發現了孫悟空手中的金箍棒!還真像!

其實,這只是一根普通的石筍而已。過了一會兒,我們又看到白得雪白的鐘乳石了,特像聖誕老人的那一撮小鬍子呢!後來,還有許多這種鐘乳石,美不勝收!不知不覺我們又來到了世界上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珊瑚瑤池了!在珊瑚瑤池中有許多珊瑚,奇怪的是這些珊瑚橫著長,不是像鐘乳石一樣立著長,要幾萬年才長一米呢!能有這麼長久已經是一個世界奇蹟了!過了珊瑚瑤池,我們來到了“神舟七號”火箭發射基地,一定很奇怪吧!這個鐘乳石特像火箭一樣!一直沒發射旁邊有“獅子,老虎,兔子,山羊.......”為了看這一幕,都等成化石了!特別是那個火箭,不注意看還真像白玉一樣,閃閃發光,真的可以與玉相比了,我看,準能拿個“特級玉石獎”回來呢!在“神舟七號”火箭發射基地旁邊,有什麼景觀呢?我發現了一塊巨石把小石頭懷抱在懷中,真有母愛的味道,我還叫它“親子石”呢!走出芙蓉洞,我便想起了那些鐘乳石的來歷,經歷了幾萬年才長成這個樣子,有這麼大的成果。如果我們也像這樣,那不是也能成為“稀世珍寶”嗎?啊!芙蓉洞!夢幻的洞!

旅遊日記 篇4

住進蒙古包時,正是中午時分。蒙古包裡既悶又熱,那滋味比在烈日下還要難受三四分。而在大草原上,微風習習,沒有一絲不好的感覺。可到了下午四五點時,太陽在西面還沒有完全落下去,冷颼颼的涼風就向我們襲來,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誰都有點不適應,晚上,我們熄燈睡覺時,浩瀚的夜空在寧靜的草原上顯得格外的美麗。離開了燈火通明的城市,在這裡還真能看得出星星一閃一閃地眨眼。躺在地上仔細觀察:天上的星星有有綠,平日唯能欣賞到月亮的皎潔,今日得已見到繁星的璀璨,令我興奮不已,沒有白來一趟啊。

第二天天還沒亮我起床了,為了一飽眼福,去看那美麗的日出。

我和同伴帶著照相披著棉被選擇了一片廣袤的平地,等待觀看壯麗的日出。這時,不僅是我們,很多人都三五成群地結伴來看日出。不一會兒,天空開始泛紅,從地平線一層一層地延伸到魚肚白,直到頭頂上,還是深藍色一片。這黎明的.景色就像油畫一樣,從這個顏色到另一個顏色,一層一層的十分清晰。此時此刻,我也在用照相機記錄著這美妙的一刻。漸漸地,天空又變成紅色,就連周圍的雲也越來越紅,越來越亮。終於,太陽害羞的露出了一個頭,看了看我們,有趕緊縮了回去,好一會兒才不情願地升起來。這時,天已大亮。我因為被這美麗的景色所迷倒,一直忙於拍照,棉被早已讓同伴拉走,害我流了幾天的鼻涕呢!

旅遊日記 篇5

小時候時常聽大人們說起大禹治水的傳說,尤其是那個娶塗山氏女嬌為妻,“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因此對位於蚌埠市西幾十公里的荊山與塗山早有心儀。

塗山位於古城懷遠縣城之南,濱臨淮河,與北岸的荊山隔水相望,相傳遠古時代荊、塗二山本來是連在一起的,阻礙了淮河的水流,因此淮水氾濫成災。後經過大禹的治理,用神斧將兩山從中劈開,打通了淮河向東的渠道。淮河從兩峰之間奔流向東,兩岸青山蔥蔥、殿宇隱隱,淮河碧水泱泱,征帆片片,景色秀麗多嬌。癸卯年清明攜同窗到此一遊,足慰平生之夙願。

塗山,當地人稱為東山,為古塗山國所在地,也是大禹娶妻及第一次大會諸侯的地方。《左傳?哀公七年》:"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方輿勝覽》雲:“塗禹娶塗山氏之女。後代因其功而立廟焉。本朝命有司以歲六月六日祭”。除此之外《左傳》中有"穆有塗山之會"的紀錄,紀錄了西周周穆王所召集過的另一次塗山之會。在對《史記?楚世家》的註釋中也有提到"穆王有塗山之會"。可見塗山是很有一些名氣的。

從塗山北麓登山,展眼盡望,遍山擁綠迭翠,山坡上榴叢成林。向東遠眺,沿淮水南岸群峰連綿起伏,一脈相承;向西望去,淮河、渦河、天河、芡河在此交匯。此時天氣晴麗,風和日暖,縱目四顧,峰巒疊翠,盡收眼底。只見淮河對岸荊山楚楚,谷嵐渺渺,淮水在山腳下由南向北而來,至兩山之間,拐了一個90度的大彎,然後轉向東去。遙望古城懷遠縣城的幢幢樓廈在叢叢榴林之中若隱若現,荊山南坡上的乳泉公園隱隱約約、依稀可辨。順風時甚至可以聽到時斷時續的鼓樂之聲.真可謂群山脈脈,如筍似簪,矯豔生姿,媚態橫溢。不由得令人想起古人的名句:“山得水而明,水得山而媚”,“水如青羅帶,山似碧玉簪”。身處此高峰之上,一覽眾山小,確實有一種出塵超世的感覺。

我們沿著蜿蜒于山腰上的羊腸小道曲折前行,登上一個個起伏如濤的山巒,漸漸接近主峰時,陡然一座天然屏障聳立在眼前,巨大的石壁上鐫刻著三個如斗大的墨字“定國石”。視其字跡蒼勁有力,如兔起鶻落。石壁上一層青苔覆蓋,呈青黑色。石壁下臨一潭清泉,色白如乳似玉,故名日“玉液泉”。此乃塗山三大名泉之一。大家喜不自禁,爭相汲飲。

繞過石壁繼續前行,漸漸登臨主峰之顛,沿著一條用石頭鋪成的山路,我們來到位於主峰極處的一座古樸的道觀前面.只見門楣高聳,山門森嚴、峻拔,黑漆大門上方高懸著一塊巨幅匾額,上書“禹王宮” 三個金色大字。 大門東西兩側的粉白牆壁之上分別書寫著:“空山垂四壁,古廟獨千秋” 十個剛勁古樸的大字;高大的門庭有楹聯曰:“萬國會冠裳,仰拜賡歌,協帝勳華承堯舜;千秋諳俎豆,報功崇德,興王景運啟商周。”

禹王宮俗稱禹廟,或題為"有夏皇祖之廟"。它始建於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歷經20xx多年的風雨滄桑,幾廢幾興,今天依然是人們來來往往的朝拜之地。據《名勝錄》唐袁思邈記載:“漢高祖過塗山,命立啟王廟,以鎮荊山。立禹王廟,以鎮塗山。”由此推測,禹王宮的建立年代,已經相當久遠。民間又傳漢高祖劉邦統軍鎮壓英布,路經塗山,遊覽了大禹遺蹟,為使後人永遠懷念大禹治水之功,於是下令在塗山之巔建造禹廟。唐代時,禹王宮就已有道士居住。據文獻記載 ,武則天天授三年(公元692年),有一位李慎羽道長,從長安引進石榴種植於當地。漢武帝劉徹也到過塗山。三國曹操父子由淮南古壽春到亳州,都路經此山,並留有遺蹟。唐朝有柳宗元作《塗山銘》傳世。又看到碑記所載:唐朝大臣狄樑公(仁杰),天下正人也,當時毀全國各地淫祀兩千七百餘所,惟有禹王宮巍然獨存。宋朝除重修碑刻以外,又有黃庭堅、蘇軾父子等題詩.

明朝武宗正德九年(1514)曾進行過一次翻修,懷遠縣官高永年監修,並且擴大了建築規模,增添鍾、鼓兩亭。明神宗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又一次維修,增加了香亭,雖然這次維修工程不大,可是廟外石壁上石刻較多,木刻、墨跡更多,因長期保護不善,除石刻尚有殘跡外,其他皆蕩然無存。我們看到的有清朝末年的不少石刻、木刻和墨跡。如近代的康有為、章太炎、鄧石如、柏文蔚、張樹侯、高慰農等人的書畫墨跡。石刻,除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重修碑外,還有懷遠縣官周成章監修碑;木刻聯對有二十餘付,大都是懸掛在禹宮中廳和呂祖殿內的牆壁上;另外還有木刻大匾八塊,都是近代書法名家所撰書。

禹王宮鼎盛時期按照皇家建築規格,分為東、西、中三條軸線,有五進、十殿、十院,坐北朝南,建築按八卦方位排列,被譽為“皖北第一道觀”。明代雖然對禹王宮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擴建,清乾隆年間又進行了兩次較大的維修,但後來都因歷史滄桑,殿宇大都已經傾圮。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當地政府出資撥款對禹王宮進行維修,先後修復了部分屋舍和圍牆 ,恢復了部分匾聯,詩刻,繪畫,並將其列入安徽省重點宮觀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一進九間房屋,中五間等高,覆以黃色琉璃瓦屋面;山門為三間,兩邊有客房。第二進為崇德院,有拜廳三間,舊時為官吏朝覲禹王,置祭祀物品及休息的地方。廳內掛有蘇轍 、岳飛、黃庭堅等人的詩畫,東西牆壁嵌有數通碑記。東側清靜道院內有三官殿一座。殿前原有鐘鼓樓各一幢,已毀。西側純陽道院內有呂祖殿一座,殿內原有明代木雕呂洞賓像,殿北東壁間嵌有蘇軾書《塗山詩》石刻。

第三進是禹王殿,屋面原為綠色琉璃瓦,今覆以青瓦。禹王殿前排是一幢穿堂客廳,兩面道院中建有左右耳房,庭院中竹木溢翠,綠蔭婆娑,環境清幽,謐靜典雅。

殿前東側有明萬曆二十四年( 公元1596年)所建香亭一座,西側有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重修廟碑一座。大殿東側有慈航殿,西側為長春道院,建有邱祖殿。院西側有蒼龍閣 ,為兩層木架結構,上層為藏經樓和歷代禹王宮住持居室,下層為歷代文人墨客下榻之處。閣前現有一株垂乳銀杏,雌雄同株,生機盎然,結果無核,堪稱一絕。

第四進為啟母殿,奉祀禹之妻啟之母━━塗山氏女,已毀於清末。第五進為上下兩層的殿堂,上層為玉皇殿,下層為玄武殿。殿西側原有碧霞元君殿,已毀於地震,今殘垣斷壁尚存。

禹王宮院內有千年銀杏一株,大可數圍,拔地而起。留下了“先有樹,後有山,大禹問樹幾千年” 的傳說。數百年前,另有一株古樹被雷火所焚,如今不僅根部仍然存活著,而且枯朽的樹幹中,又長出了丈餘高的楮桃樹,形態奇特,其枝丫盤蜒如龍,俗稱樹中樹,有兩句古詩描述這一奇觀曰:“山外有山都如畫,樹中生樹不知年。”宋代文學家黃庭堅贊為"老樹參天欲化龍"。

從樹蔭中穿過,跨過幾級石階來到禹王殿內,但見殿內棟樑寬大,盆蘭倒懸,禹王殿的'正面是大禹王的座像端然面南而立,身著黃服,頭戴冕旒。造型神態端莊、氣勢莊嚴、肅穆、威風凜凜,望之令人肅然起敬。清懷遠名人林之望書一聯懸於左右曰:“二儀清濁還高下;萬國衣冠拜冕旒。”皋陶、伯益配祀左右。殿內四壁粉牆上掛滿了歷代名人頌讚大禹王治水功績的字畫,還懸有木刻詩畫數軸及楹聯多幅,目不勝收,應顧無暇。

在宮內稍事休息,住持道人呈上杯盞,細品山泉榆葉之茗,眾人嘖嘖稱讚,雖無雲嶺龍井、黃山毛峰之味,然其獨特的山野溪谷之風沁入肺腑,似有飄忽迷離之感,一路上的署氣跋涉之勞辛,頓覺被掃蕩一空。

自禹王宮出山門,春風撲面,雲淡天高,心胸頓覺開闊,大家不由得蹦跳起來,振臂高呼,大聲吟唱,忘乎所以。縱目南天上浮雲若帶,就象在我們頭頂上飄流著一樣,似乎伸手可摘。真想馬上變化成一隻雄鷹,奮力展開雙翅,向山下猛竄下去,好好凌空翱翔一番。

忽然有人指著山坡上一塊巨大石象驚呼起來,“快來看呀,這就是啟母石。”大家蜂擁而上,果然看到一位很象人形的巨石高高聳立在眼前.傳說她就是大禹的妻子塗山氏"女嬌"的化身。大禹因為治水而得以與女嬌相識,又因為兩人志同道合而結為夫妻。但他們婚後第三天,大禹便離家為天下人根治水患,歷盡艱辛,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其妻每日懷抱嬰兒登高遠望,思念遠方未歸的親人,多少個春去秋來,望穿雙眼,最終堅化成石,世人為這一美麗的傳說深受感動,代代相傳,並稱其為“望夫石”而家喻戶曉。

望著眼前這一尊令人崇敬的石象,我彷彿再一次重溫了中華民族為了生存而走過的艱難歷程。多少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激發著我們的豪情,催我們拼搏奮進。如今,大禹們的後人正在步先輩的後塵,創造著一項又一項讓世人矚目、頂天立地的豐功偉績。

由西坡尋道下山,曲徑小路,穿插在巨石與樹叢之中,忽聞琴聲叮咚,如遠似近。順聲前覓,發現一潭清泉汩汩湧入眼簾。水清見底,晶瑩剔透,十分可愛。旁有一條小溪,蜿蜒流入山澗石縫之中。泉邊立有一塊石壁,上書“聖泉”,字跡雖有些模糊,但依稀可辨,其字型氣勢磅礴,如巨蟒搖尾,似墨鳳翱翔,相傳出自宋儒蘇軾之手。此為塗山三大名泉之一,之所以名為“聖泉”,傳說為大禹治水在此會諸侯時汲水造飯而開掘。由聖泉前行百餘步,就是三大名泉的“靈泉”了。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身心沉浸在這山水美景之中,不覺暮色已至,只好戀戀不捨地告別了大禹,告別了塗山。盡興而歸,船至蚌,早已是萬家燈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