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日記

精選遊記日記10篇

日記1.37W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過去了,你有什麼總結呢?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記吧。日記怎麼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遊記日記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遊記日記10篇

遊記日記 篇1

今天是令我興奮的一天,因為我們全校師生要去自然博物館遊玩。我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早早起了床,帶著興奮,到了博物館。

在自然博物館的展廳上, 我們知道了,自然博物館有四個基本陳列和一個恐龍世界博覽。、館中藏有化石、標本10 餘萬件,大型整體古哺乳動物化石數量居世界第二,黃河古象化石、恐龍化石名揚海內外。“動物陳列”按系統發育順序展示了現生主要動物類群,反映了動物界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水生到陸生、從簡單到複雜的演化歷程。“植物陳列”展示了原核生物的細菌、藍菌,真核生物的藻類、真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的大量標本及生態照片,展現了諸位的多樣性,再現了植物演化的歷程,反映了植物對動物、人類的生存所具有的不可缺少的作用。我們又看到了由猿演變為人的歷史程序,以及個體的人十月懷胎的誕生過程,勾畫出人類自身的發展軌跡。

接著我們來到了原始哺乳動物展,我們知道了大象、馬與犀牛的進化過程,知道了它們從矮小到笨重在逐漸走向靈活,我們又看到了中國的第一朵花,他小巧玲瓏,雖然是個化石,但我們可以感受到它的生命力旺盛。之後,我們來到了水生動物的房間,看到了史前生物,如三葉蟲等,通過一個鏡子,我們看到了幾個水生動物的種種變化,雖然叫不上來名字,但我們都津津有味地看了半天,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到驚歎。然後,我們上到了二樓,正直走過去,看到了蕨類植物繁榮時期的景象,一株株形態各異的高大樹木呈現在我們眼前,在樹的旁邊,繼續向前走去,我們漸漸地從遠古走向了現代,我們看到了現代動物的巢穴,例如海狸,它把它那圓圓的腦袋露出水面,友好的向我們招呼,隨後,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陸生動物,例如狼、鹿、虎,獅子的家園,雖然他們繁殖能力強,但因認了的肆意破壞,他們的數量正在逐步將少,引起了我們的重視。最後,我們往樓下走,來到了一個現代生物的房間,體驗了貓頭鷹的視覺,觸摸了現代的種種奇怪生物,但沒多久,集合時間到了,我們才戀戀不捨地慢慢走回去集合。

自然博物館讓我認識了大自然,瞭解了大自然。為我們架起了一座人類與自然溝通的橋樑。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遊玩了一天,我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博物館。

這次參觀博物館,不禁讓我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還增長了我的見識。令我終身受益匪淺。

遊記日記 篇2

前幾天,老師就告訴我們週四要到金山湖公園秋遊,我一直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這天早上,涼風習習,我早早的地起床了,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學校。

我們坐上校車,不一會兒就到了金山湖公園。金山湖公園是由金山湖公園北面的金山湖和大片溼地改建而成。我們從東大門進入公園,一進門,就看到裡面綠樹成蔭,芳草萋萋。左邊是大片休閒綠地和兒童樂園,右前方是波光粼粼的湖面,一條長堤逶迤穿湖而過,將金山湖公園的東西兩片綠地連成一體。

我們項一群嘰嘰喳喳的小鳥,一路上撒下無數歡聲笑語。沿著湖邊的石子路向前走去,不一會兒就到了“情園橋”,這座橋像一個巨人叉開雙腿,悠然自得地橫臥在水面上,形成一個“人”子形。過了情園橋,就走上了長堤。金山湖公園又叫白娘子愛情文化公園,說以一路上我們看到許多與《白蛇傳》傳說有關的景點,如白娘子和許仙搗藥、洗衣、擔水的雕像,白娘子與小青帶領蝦兵蟹將水漫金山的地雕、情園橋、攬雲橋、折柳堤、訪仙橋等等。時近中午,我們終於到達了“終點站”——三廊門。

在這附近,有一大片大大的草地,我們在草地上休息了一會兒。草依然是綠色的,仔細看才發現草地已微微泛黃。草地旁就是碧波盪漾的`金山湖,湖面上吹來陣陣微風,真讓人心曠神怡。一隻水鳥遊過湖面,湖面上立刻泛起一陣漣漪……

中午,我們吃過零食,已經十二點多了,我們依依不捨地回去了,臨走時,我學著灰太狼的樣子喊了一句:“美麗的金山湖,我一定會回來的!”

遊記日記 篇3

早就聽說保定的動物園很好玩,可是我一直都沒去過。剛剛放暑假,我就請求媽媽帶我去動物園玩兒。媽媽答應了,我高興壞了。

第二天,我們坐上了到動物園的車。剛剛上車,我看到車上有好多好多的'人,我對媽媽說:“怎麼這麼多去動物園的?”媽媽對我說:“有的可不是去動物園的。”我對媽媽說:“這裡有座位了,趕快坐下吧媽媽!”可是已經來不及了,因為有一個叔叔已經坐在那裡了。我們就一直站著。要下車了,媽媽緊緊的拉住我的手說:“別走丟了,小心被壞人偷走你!”我對媽媽說:“是!遵命!”媽媽說:“快快快,趕快進動物園吧!”於是我們就進去了。

動物園裡的動物真多呀!我和媽媽去看了大熊貓。大熊貓真可愛!腦袋圓圓的,長著兩隻黑黑的耳朵,身子胖胖的,四肢是白色的,背上是黑色的,漂亮極了!我們看完了大熊貓,接著去看了看別的動物。我對媽媽說:“我好高興呀!”

遊記日記 篇4

鬱洲公園是有名的娛樂場所,我早就嚮往到公園一遊。星期天,聽外公說帶我到鬱洲公園遊玩,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公園大門是裝飾精美的亭格式的門樓,古樸的黃玻璃瓦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整座牆壁全部嵌上了雪白的磁磚,給人一種清新潔淨之感。金黃的“鬱洲公園”四個大字鑲嵌在黑底紅邊的巨匾裡。顯得格外耀眼奪目。匾下大紅的燈籠與深綠的鐵門相互映襯,更增添了嚴厲的色彩。走進公園,一股花香撲鼻而來。屏牆前,一盆盆花排的整整齊齊。黃色的花叢中央,用紅花擺著“歡迎”的字樣。四周各色鮮花都競相開放。爭奇鬥豔,再加上小型花壇的巧妙設計,真讓人感覺進到了一個繁花似錦的世界。我們攀登了假山。欣賞了噴泉,來到了那令人望而生畏的'高空索道臺下。

沿著鐵板階梯我小心翼翼地爬到了離地面約15米的高臺上,高臺大約兩米見方,俯首望去,公園裡的景象一覽無餘,一想到要從這麼高的地方滑到對面的接應臺上,我已弄不清是激動還是緊張了,只覺得心都快要跳出來了,手心也溼漉漉的。這時,外公拍了拍我的頭,鼓勵我說:“沒關係,你是最勇敢的!”工作人員一邊給我係安全帶一邊笑著說:“小夥子,別怕,滑過去你就是小英雄了!”我抬頭望著外公的眼睛,那眼神彷彿一下子讓我充滿了信心。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工作人員囑咐了我幾句要注意的事項,我默默地記了下來。隨後,我感到一雙有力的大手把我推向前去。真是太刺激了!滑輪的聲音被我的尖叫聲淹沒了,風從我耳邊呼嘯而過,我終於體會到什麼是“風馳電掣”了!我似乎聽到了園中游客發出的驚歎聲。還沒來得及細想,轉眼間,驚險的“旅程”結束了,我穩穩地站到了接應臺上。負責接應的叔叔對我豎起了大拇指。有了這次經歷,我相信: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都會做一個無比勇敢的人。外公又帶我又坐了汽車、開了碰碰車,進了電子游藝宮,鑽了迷宮…直到公園關門,我才隨外公依依不捨地離去。夜深了,我仍然沉浸在幸福和歡樂之中。

遊記日記 篇5

五月七年級日餘束裝寄逆旅主人符心華寓,蘭溪人。乃南抵普安北門外,東向循城行。

先是駝騎議定自關嶺至交水,至是餘欲往丹霞,彼不能待,計程退價。餘倉卒收行李,其物仍為夫盜去。窮途之中,屢遭拐竊,其何堪乎!復隨溪南轉過東門,又循而抵南門,有石樑跨溪上。越其南,水從西崖向南谷,路從東坡上南嶺,西眺水抵南谷,崖環壑絕,遂注洞南入。

時急於丹霞,不及西下,二里,竟南上嶺,從嶺上行。又二里,逾嶺轉而西,其兩旁山腋,多下墜之穴,蓋其地當水洞東南,其下中空旁透,下墜處,皆透穴之通明者也。又西南一里,路右一峽下迸,有巖西南向,其上甚穹,乃下探之。東門有側竇如結龕,門內窪下而中平,無甚奇幻。遂覆上南行,又一里,逾嶺脊,遂西南漸下,行坡峽間。一里,過石亭壘址,其南路分兩岐:由東南者,為新、安二所、黃草壩之徑;由西南者,則向丹霞而南通樂民所道也。遂從西南下。

從嶺峽中平下者二里,東顧峽坑墜處,有水透崖南出,餘疑為水洞所洩之水,而其勢頗小,上流似不雄壯。

從其西,遂西南墜坑而下。一里,抵壑中,則有溪汪然自西而東注,小石樑跨其上。曰南板橋。以別於北大道之三板橋也。其下水西自石洞出,即承水洞之下流,至是而復透山腹也。水從橋東,又合南峽一溪,東向而去,東北合軟橋下流,出北板橋而東與盤江合。其南峽之溪,則自大水塘南山嵐洞來。二溪一北一南,皆透石洞而出,亦奇矣。越南板橋南一里,溯南來溪入南峽,轉而西行峽中。又二里,則有壩南北橫截溪上,其流湧壩下注,闊七、八丈,深丈餘,絕似白水河上流之瀑,但彼出天然,而此則人堰者也。壩北崖有石飛架路旁,若鷁水鳥首掉虛,而其石分竅連枝,玲瓏上透,嵌空湊合,亦突崖之一奇也。又西三裡,路緣北崖而上,西越之而下,共半里,山回水轉,其水又自南向北而來者,其先東西之峽甚束,至是峽之成南北者漸寬。又循溪西崖南向行,一里,南逾一突嘴,則其南峽開而盤成大塢,南望有石樑橫跨溪上。

半里,度石樑而東,遂東南上坡,始與南來之溪別。東上半里,過一村,又東半里,轉而南稍下,共半里,逾小溪而上,過趙官屯,遂由屯村北畔東南入塢。二里,復七嶺,一里,轉峽處有水飛墜山腰。

循山嘴又西轉而南半里,隨峽東入又半里,峽中有水自東峽出,即飛瀑之上流也。小石樑跨峽而南,石碑剝落,即丹霞山《建橋記》文也。

由橋南西向盤嶺,為大水塘之道,遂由橋東向溯水而入。

其下峽中箐樹蒙密,水伏流於下,惟見深綠一道,迤邐谷底。

又東半里,內塢復開,中環為田,而水流其間。路循山南轉,半里,入竹樹間,有一家倚山隈wēi彎曲處結廬,下瞰壑中平疇而棲,餘以為非登山道矣。忽一人出,呼餘由其前,稍轉而東,且導餘東南登嶺,乃下耕塢中去。及餘躋半里,復西入樵徑,其人自塢中更高呼“稍東”,遂得正道。其處四山回合,東北皆石山突兀,而餘所登西南土山,則鬆陰寂歷,鬆無挺拔之勢,而偃仆盤曲,雖小亦然。遂藉鬆陰,以手掬所攜飯摶tuán飯糰而食,覺食淡之味更長也。既而循坡南上者半里,又入峽西上者一里,又南逾坳脊間半里。其坳兩旁石峰,東西湧起,而坳中則下陷成井,灌木叢翳其間,杳不可窺。

已循東峰之南,又轉而東南,盤嶺半里,其兩旁石峰,又南北湧起,而峽中又下陷成窪。又稍轉東北,路成兩岐,一由北逾峽,一由東上峰。餘不知所從,乃從東向而上者,其兩旁石峰,復南北湧起。半里陟其間,漸南轉,又半里,南向躋其坳,則兩旁石峰,又東西湧起。越脊南,始見西南一峰特聳,形如天柱,而有殿宇冠其上。乃西南下窪間,半里,復南上岡脊。回望所越之脊,有小洞一規,其門南向;其西有石峰如展旗,其東岡之上,復起亂峰如湧髻,而南岡則環脊而西,遂矗然起丹霞之柱焉;其中回窪下陷,底平如鏡,已展土為田,第無滴水,不堪插蒔。由岡西向躋級登峰,級緣峰西石崖,其上甚峻;已而崖間懸樹密蔭,無復西日之爍。

直躋半里,始及山門。其門西北向,而四周籠罩山頂。時僧方種豆壟阪間,門閉莫入。

久之,一徒自下至,號照塵。

啟門入餘,遂以香積供。

既而其師影修至,遂憩餘閣中,而飲以茶蔬。

影修又不昧之徒也,時不昧募緣安南,影修留餘久駐,且言其師在,必不容餘去,以餘乃其師之同鄉也。餘謝其意,許為暫留一日。

八年級日甚晴霽。餘徙倚四面,憑窗遠眺,與影修相指點。其北近山稍伏,其下為趙官屯,漸遠為普安城,極遠而一峰危突者,八納也。

相去已百里。其南稍下,而橫脊擁其後,為山嵐洞;極遠而遙峰隱隔者,樂民所之南,與亦佐縣為界者也。其西墜峽而下,為大水塘,塢中自南而北,山嵐洞之水,北出南板橋者也,隔溪則巨峰排列,亦自南而北,所謂睡寺山矣;山西即亦資孔大道,而嶺障不可見。其東僅為度脊,上堆盤髻之峰;稍遠則駢岫叢沓,迤邐東北去,為免場營方頂山之脈者也。山東南為歸順土司。普安龍土司之屬,與粵西土司同名。越其東南,為新、安二所、黃草壩諸處,與泗城接界矣。是日餘草記閣中。影修屢設茶,供以雞矼zōng草名菜、櫐lěi魚腥草漿花、藤如婆婆針線,斷其葉蒂,輒有白漿溢位。花蕊每一、二十莖成一叢。莖細如髮,長半寸。綴花懸蒂間,花色如淡桃花。連叢採之。黃連頭,皆山蔬之有風味者也。

九年級日飯後辭影修。影修送餘以茶醬,粵西無醬。貴州間有之而甚貴,以鹽少故。而是山始有醬食。遂下山。十里,北過趙官屯,十里,東北過南板橋,七裡,抵普安演武場。由其西橫嶺西度,一里,望三一溪北來,有崖當其南,知洞在是矣。

遂下,則洞門北向迎溪,前有巨石坊,題“碧雲洞天”,始知是洞之名碧雲也。

土人以此為水洞,以其上有佛者為幹洞。洞前一巨石界立門中,門分為二,路由東下,水由西入。入洞之中,則擴然無間,水循洞西,路循洞東,分道同趨,南向十餘丈,漸昏黑矣。忽轉而東,水循洞北,路循洞南,其東遂穹然大辟,遙望其內,光影陸離,波響騰沸,而行處猶暗暗也。蓋其洞可入處已分三層,其外入之門為一層,則明而較低;其內闢之奧為一層,則明而彌峻;當內外轉接處為一層,則暗而中坼,稍束如門,高穹如橋,聳豁不如內層,低垂不如外層,而獨界其中,內外回眺,雙明炯然。然從暗中仰矚其頂,又有一圓穴上透,其上亦光明開闢,若樓閣中函,恨無由騰空而上也。東行暗中者五六丈而出,則堂戶巨集崇,若阿房、未央,四圍既拓,而峻發彌甚;水從東南隅下搗奧穴而去,光從西北隅上透空明而入;其內突水之石,皆如踞獅泛鳧,附壁之崖,俱作垂旂qí旗矗柱。蓋內奧之四隅,西南為轉入之橋門,西北為上透之明穴,東南為入水之深竅;而獨東北迴環迥邃,深處亦有穴高懸,其前有眢窟下墜,黑暗莫窺其底,其上有側石環之,若井欄然,豈造物者恐人暗中失足耶?由窟左循崖而南,有一石脊,自洞頂附壁直垂而下,痕隆起壁間者僅五六寸,而鱗甲宛然,或巨或細,是為懸龍脊,儼有神物浮動之勢。其下西臨流側,石畦每每,是為十八龍田。由窟右循崖而東,有一石痕,亦自洞頂附壁直垂而下,細紋薄影,是為蛇退皮,果若遺蛻粘附之形。其西攀隙而上,則明窗所懸也。其窗高懸二十丈,峻壁峭立,而多側痕錯鍔。緣之上躋,則其門擴然,亦北向而出,縱橫各三丈餘,外臨危坡,上倚峭壁,即在水洞之東,但上下懸絕耳。

門內正對矗立之柱,柱之西南,即橋門中透之上層也。

餘既躋明窗,旋下觀懸龍、蛇蛻,仍由蛩góng水邊大石橋下出,飯於洞門石上。

石乃所鐫詩碑,遊人取以為臺,以供飲饌。其詩乃張渙、沈思充者,詩不甚佳,而渙字極遒qiú強勁活可愛。

鐫碑欲垂久遠,而為供飲之具,將磨漶huàn模糊的辯識不保矣,亟出紙筆錄之。

仍入內洞,欲一登蛩橋上層,而崖壁懸峭,三上三卻。再後,仍登明窗東南,援矗柱之腋,透出柱南,平視蛩橋之背,甚坦而近,但懸壁無痕,上下俱絕攀踐,咫尺難度。於是復下而出洞。日已下舂,因解衣浴洞口溪石間。半截夙垢,以勝流浣濯之,甚快也!既而拂拭登途,忽聞崖上歌笑聲,疑洞中何忽有人,回矚之,乃明窗外東崖峭絕處,似有人影冉冉。餘曰:“此山靈招我,不可失也。”先是,餘聞水洞之上有梵龕,及至,索之無有。從明窗外東眺,層崖危聳,心異之,亦不見有攀緣之跡。及出水洞覓路,旁有小徑,隱現伏草間,又似上躋明窗者,以為此間乃斷崖絕磴耳,不意聞聲發閟,亟回杖上躋。

始嚮明窗之下,旋轉而東,拾級數十層,復躋危崖之根,則裂竅成門。其門亦北向,內高二丈餘,深亦如之;左有旁穴前透,多裂隙垂櫺,僧以石窒之為室;右有峭峽後坼,上頗氤氳盤結,而峻不可登。洞中有金仙三像,一僧棲其間,故遊者攜樽酹léi刻有云雷紋的酒杯就酌於此。

非其聲,餘將芒芒返城,不復知水洞之外,復有此洞矣。酌者僕從甚都漂亮,想必王翰林子弟,餘遠眺而過之。下山,循溪溯流二里,有大道,即南門橋。遂從南門入,躡山坡北行。城中荒敝甚,茅舍離離散亂,不復成行;東下為州署,門廨無一完者。皆安酋叛時,城破鞠為丘莽,至今未復也。出北門,還抵逆旅。是晚覓夫不得,遂臥。按君是早返轅矣。

初四日覓夫不得,候於逆旅。稍散步北寺,惟有空樓層閣,而寂無人焉,乃構而未就者。還,悶悶而臥。

初五日仍不得夫。平明微雨,既止,而云油然四布。

是日為端午,市多鬻蒲艾者。雄黃為此中所出,然亦不見巨塊。市有肉而無魚。餘兀坐逆旅,囊中錢盡,不能沽濁醪láo解愁,回想昔年雉山之樂,已分霄壤。

初六日夜雨達旦。

夫仍不得。

既午,遇金重甫者,麻城人也,賈而儒,索觀餘諸公手卷。為餘遍覓夫,竟無至者。

初七日囊錢日罄,而夫不可得,日復一日,不免悶悶,是早,金重甫言將往荊州,餘作書寄式圍叔。下午,彼以酒資奉,雖甚鮮而意自可歆欣喜。

初八日候夫雖有至者,而惡主代為掯kèn索價刁難價,力阻以去。

下午得騎,亦重價定之,無可奈何也。

餘所遇惡人,如衡陽劫盜,狗場拐徒,並此寓竊錢去者,共三番矣。此寓所竊,初疑為騎夫,後乃知為符主也。人之無良如此!夫劫盜、拐徒無論,如南寧樑衝宇、寶檀僧,並此人,俱有害人之心。餘以萬里一身,脫其虎口,亦幸矣!

初九日平明,以行李付騎,別金重甫乃行。

是早,雲氣濃郁。

從普安北門外第一溪橋北,循西峽入,過稅司前,漸轉西南,皆溯小溪西岸行。西山崇隆,小瀑屢屢從山巔懸注。

南五里,始西南登坡,是為雲南坡。八年級裡稍夷,又一里半甚峻,過一脊而西,覆上坳,共一里,為馬鞍嶺。越而西,遂循嶺西向西南行,於是升降在嶺頭,盤折皆西南,俱不甚高深。五里,稍降塢中,為坳子哨。

先是每處有打哨之苦,此為第一哨。

今才奉憲禁,並於一處,過無問者。又南越一坳,大雨淋漓。

仍前,升降大峰之西,冒雨又十五里而至海子鋪。

山塢稍開,頗大,中有水塘,即所謂海子也。有小城在其南,是為中火鋪。普安二十二哨,俱於此並取哨錢,過者苦焉。

先各哨分取,今並取於此。

哨目止勒索駝馬擔夫,見餘輩亦不甚阻撓,餘乃入城,飯於肆。復出南門,南向登山。五里,遇駝馬方牧于山坡,雨復大至,餘乃先行。升降高下,俱依東大山而南,兩旁多眢yuān乾枯的井井墜坑,不辨水從何出。又五里為大河鋪,有水自鋪東平瀉坡陀下,漫流峽中,路隨之而南。天乃大霽,忽雲破峰露,見西南有山甚高,土人稱為黑山。

雲氣籠罩,時露一班,直上與天齊。望而趨五里,大河之水,已漸墜深塹,似從西北坼峽去。

路東南緣嶺透峽東下,則山環塢合間,中窪為塘,水滿其中,而四面皆高,不知出處。又東透坳下,塢間又復窪而成塘,與前雖有高下,而瀦水莫洩同之。又東緣南峰而轉,越其東,則東塢大開,深盤遠錯,千塍環壑於下。度其地在丹霞山南、山嵐洞西南,餘謂壑底水即北透山嵐者。徵之土人,雲:“西峰下有入水洞,水墜穴去,不知所出。”從西峰稍下,共五里,是為何郎鋪。越鋪南,又上嶺,仍依東嶺行,回望雲籠高峰,已在西北,時出時沒,興雲釀雨,皆其所為。

雖山中雨候不齊,而眾山若惟瞻其馬首者。

循東嶺南下峽中,有溪自南而來,溯之行其東岸。

共五里,路忽由水渡西岸,而暴雨漲流,深湧莫能越。方欲解衣赴之,忽東山之上有呼者,戒莫渡,招餘東上嶺行。餘從之,遂從莽棘中上東嶺。已得微道,隨之南二里,得北來大道,果從東嶺上降者。蓋涉溪者乃西道,從嶺者乃東道,水涸則從西,水漲則從東也。西流之中,有一線深坑,涸時橫板以渡,茲漲沒無影,非其人遙呼,幾不免馮píng徒步過河之險矣。從東嶺下一里,則大道西瀕溪,道中水漫數寸,仍揭而溯之。一里,有石樑跨溪上。其溪自南抵東山之麓,至是橫折而西,從樑下抵西山之麓,乃轉北去。蓋其源發於西南火燒鋪西分水嶺,按《志》,分水嶺在普安西南百二十里,即此。北流經此,又北抵黑山、何郎之南,不知所洩,即土人亦莫能悉也。石樑西麓,有穴紛駢縱橫如“亦”字,故名其地曰亦字孔,今訛為亦資孔,乃土音之溷也。

樑南半里,即為亦字孔驛,有城倚西山下,而水繞其東焉。

比至,雷雨大作。宿於西門內周鋪。

註釋

翻譯

五月七年級日我捆好行裝寄放在旅店主人符心華的寓所中,〔符心華是蘭溪人。〕於是往南來到普安城北門外,向東沿著城牆走。〔在此之前,與馬幫商定從關嶺到交水,到這裡後我想前往丹霞山去,他們不能等,計算了旅程退了餘款。我倉粹之間收拾行李,其中的物品仍然被馬伕偷去了。走投無路之間,屢次遭到拐騙偷竊,那怎麼經受得起啊門再順著溪流向南轉過東門,又沿溪流抵達南門,有石橋跨在溪上。過到橋南,溪水從西邊山崖流向南面的山谷中,路從東面的山坡上到南邊的山嶺,往西遠眺,溪水流到南面的山谷後,山崖環抱,壑谷斷絕,水流便往南注入洞中。此時急於去丹霞山,來不及向西下去。二里,竟自往南上嶺,在嶺上前行。又行二里,越過嶺轉向西走,嶺兩旁的山側,有很多下陷的洞穴,大概此地正當水洞的東南方,山腹之下中間是空的,四通八達,下陷之處,都是通有洞穴透進光亮的地方了。又往西南行一里,路右向下迸裂開一條峽谷,有個巖洞朝向西南方,洞口上部隆起很高,於是下峽去探察此洞。東邊的洞口有個側洞,好像建造的佛完,洞口以內下窪但洞中平坦,沒有什麼奇特變幻之處。於是再上山往南行,又是一里,越過嶺脊,就向西南逐漸下坡,行走在山坡與峽谷之間。一里,路過一處石塊壘砌的石亭的廢址,在它南邊路分為兩條岔道:由東南方向去的,是去新、安二所和黃草壩的小徑;由西南去的,就是通向丹霞山而後向南通往樂民所的道路了。於是從西南方下走。在山嶺峽谷中平緩下走了二里路,向東回頭看峽坑下墜之處,有股水流穿透山崖往南流出,我懷疑是水洞中外洩的水,可水勢很小,上游似乎不怎麼雄壯。從水流的西側,就往西南向坑谷中下走。一里,來到壑谷中,就有條溪水浩浩蕩蕩自西往東流注,小石橋跨在溪上,叫做南板橋。〔以區別於北邊大道上的三板橋。〕橋下的流水自西邊的石洞中流出,立即連線水洞的下游,到這裡便又穿透山腹流出來。溪水從橋東流去,又會合南面山峽中的溪流,向東而去,在東北方匯入軟橋下游之水,流出北板橋後往東與盤江合流。那條南面峽中流來的溪流,就是自大水塘南邊山嵐洞流來的。兩條溪流一北一南,都是透過石洞流出來的,也算奇特了。越過南板橋往南行一里,溯南來的溪流走入南面的山峽,轉向西行走在峽中。又行二里,就有座水壩呈南北向橫截在溪上,水流湧過堤壩下瀉,寬七八丈,深一丈多,極似白水河上游的瀑布,但那一處是天然形成的,而此處卻是人工建水壩形成的了。水壩北邊的山崖上有塊岩石飛架在路旁,好像凌空的船頭,而且這塊岩石分出許多孔洞,如樹枝相連,玲瓏剔透,上部露出亮光,湊聚在一起鑲嵌在空中,也是突出的懸崖中的奇觀了。又向西三裡,路沿著北面的山崖往上走,向西越過山崖下行,共有半里,山回水轉,那條溪水又自南向北而來,流來此之前東西向的峽谷十分狹窄,流到這裡呈南北向的峽谷漸漸寬了起來。又順著溪流西面的山崖向南行,一里,往南越過一個突出來的山嘴,就見它南面的山峽開闊起來回繞成大山塢,往南望去有座石橋橫跨在溪上。半里,過了石橋往東走,於是向東南上坡,這才與南來的溪流分開。往東上坡半里,路過一個村莊,又向東半里,轉向南略略下行,共半里路,越過小溪往上走,經過越官屯,便由趙官屯村北側旁往東南進入塢中。二里,再上嶺,一里,山峽轉折處有水流飛墜到山腰。沿著山嘴又由西轉向南行半里,順著峽谷往東進去又走半里,峽中有水流自東方峽谷中流出,這就是飛流瀑布的上游了。小石橋跨過峽谷往南去,有塊已剝落的石碑,就是丹霞山《建橋記》的碑文了。

從橋南向西盤繞于山嶺之上,是到大水塘的路,於是由橋頭向東溯溪水入山。路下方峽中警深樹密,溪水伏流於下,唯見一道深綠色,道巡於谷底。又往東半里,山內山塢重又開闊起來,環繞著塢中墾為農田,而水流在田間流淌。路順著山勢往南轉,半里,步入竹叢樹林之間,有一家人靠著山彎建了房屋,下瞰著壑谷中平坦的田野居住,我以為這不是登山的路了。忽然間有一人出門來,呼喚我到他屋前,稍稍轉向東,並且引導我往東南登嶺,這才下到塢中耕地去了。待我上登了半里時,又向西走上了打柴的小徑,那個人從塢中又高聲呼叫“稍偏東一點”,終於找到了正道。此處四面群山合攏圍繞著,東北面都是突兀的石山,則我所登的西南面的土山,卻鬆蔭寂靜。松樹沒有挺拔的氣勢,卻樹幹堰僕,盤繞屈曲,雖小樹也這樣。於是藉著松樹樹蔭,用手捧著隨身帶來的飯,團成飯糰子吃,覺得吃淡飯更有滋味。隨即順著山坡往南上走半里,又進峽向西上走一里,又往南翻越在山坳山脊間半里。這個山坳兩旁的石峰,在東西兩面聳起,但山坳中卻下陷成深井,灌木成叢密蔽其間,杳然不可窺測。不久沿著東峰的南側,又轉向東南,盤繞在嶺上半里,山嶺兩旁的石峰,又在南北兩面聳起,而峽中又下陷成窪地。又稍稍轉向東北,路分成兩條岔道,一條由北邊穿過山峽,一條由東面上登山峰。我不知從哪裡走,只好從向東而上的那條路走,路兩旁的石峰,又一次在南北兩面聳起。半里路都跋涉在山峰之間,漸漸向南轉,又走半里,向南登上山坳,就見兩旁的石峰,又在東西兩面聳起。越到山脊南面,這才見到西南方一座山峰獨自聳立,形狀如同擎天柱,可峰頂上有殿宇。於是向西南下到窪地間,半里,再往南登上岡脊。回頭望翻越過的山脊,有個圓圓的小洞,洞口向南;脊西有石峰如迎風招展的族旗,它東邊的山岡之上,又聳起亂峰,如高盤的髮髻,而南面的山岡則山脊環繞著往西而去,於是巍然聳起柱子般的丹霞山;其中下陷成環形的窪地,底部平展如鏡,已經翻土成田,但只是沒有一滴水,木能插秧。由岡頭向西沿石階登峰,石階沿著峰西側的石崖走,上去的路非常陡峻;不久崖壁間懸垂著的密樹廕庇,不再有西下烈日照射的灼熱了。一直上登半里,這才來到山門。寺門朝向西北方,而四周籠罩在山頂之上。此時僧人正在山坡上的土壟間種豆,大門關著無法進去。很久之後,一個徒弟自下面到來,〔法號叫照塵。〕開門讓我進去,便拿出寺中的飯食供作晚餐。不久他的師傅影修到來了,就讓我在閣中歇息,並拿來茶水蔬果給我飲用。影修又是不昧的徒弟了,當時不昧到安南衛去化緣,影修挽留我多住些時間,並且說,如果他師傅在,必定不會容許我離開,因為我是他師傅的同鄉。我謝過他的好意,答應為此暫留一天。八年級日十分晴朗。我不時徘徊在樓閣的四面,憑窗遠眺,與影修互相指點景色。山北邊近處的山微微起伏,山下是趙官屯,漸漸遠去是普安城,極遠處有一座山峰高高突起的地方,是八納山。〔相距已有百里。〕山南面稍下去,有一道橫向的山脊圍在它後邊,那是山嵐洞;極遠處有山峰隱約出現,是樂民所的南邊,是與亦佐縣交界之處。山西面深墜入峽中去的,是大水塘,塢中自南往北的,是山嵐洞之水,往北流到南板橋的溪流;隔著溪流就有巨大的山峰排列,也是自南往北,就是所謂的睡寺山了;山西邊就是通往亦資孔的大道,可被山嶺攔住了不能看見。山東面僅是延伸而過的山脊,脊上堆著一座似盤狀髮髻的山峰;稍遠處就是並列的山巒重重疊疊,透邀向東而去,是兔場營方頂山的山脈了。山東南方是歸順土司。〔普安龍土司的下屬,與粵西的土司名稱相同。〕越過它的東南,是新、安二所和黃草壩各地,與灑城奸l交界。這一天我在樓閣中起草筆記。影修多次擺設了茶點等候著,拿來雞蘿菌、蔚漿花〔藤如婆婆們使用的針線,折斷它的`葉蒂,就有白色的漿液溢位。花蕊每一二十根成一簇,蕊絲細如頭髮,長有半寸。花朵連綴懸掛於葉蒂之間,花色如淡桃花。成叢採摘。〕和黃蓮頭供餐,都是山菜中有風味的。

九年級日飯後辭別了影修,影修拿茶醬送給我。〔粵西沒有醬。貴州境內有醬但卻非常昂貴,是由於缺少食鹽的緣故。而到了此山才開始有了醬吃。〕於是下山,十里,往北路過趙官屯,十里,向東北過了南板橋,七裡,到達普安衛的演武場。由演武場西邊往西橫越山嶺,一里,望見三一溪由北流來,有山崖位於溪南,心知洞在這裡了。於是走下去,就見洞口向北迎著溪流,洞前有座巨大的石牌坊,題著“碧雲洞天”,這才知道此洞的名字叫碧雲了。〔當地人把此洞稱為水洞,把它上面有佛像的洞稱為幹洞。〕有一塊巨石立在洞口中央,把洞口一分為二,路由東面一側下去,水由西邊一側流進去。進到洞中,卻空蕩蕩沒有阻隔,水順洞的西側流,路沿洞的東側走,分道趨向同一方向,向南走十多丈,漸漸昏黑下來。忽然轉向東,水順著洞的北側流,路沿著洞的南側走,洞的東面竟然彎隆而起十分寬闊,遙望洞內,光影陸離,波濤之聲沸騰,但行走之處仍然是暗暗的。大體上此洞從可以進入之處已分為三層:那由外面進來的洞口為一層,明亮卻較低矮;洞內空闊的深處為一層,明亮而且愈加高大;在內外轉接之處為一層,黑暗而且中間裂開,略略束緊如像門洞,高高隆起好似橋洞,高聳開闊之處不如內層,低矮下垂不如外層,但獨自隔在其中,從內外兩層回頭眺望,兩頭望去都光輝明亮。然而從黑暗中抬頭注視洞頂,又有一個圓圓的洞穴通往上面,那上邊也很光明開闊,如像是樓閣包藏在其中,恨不能騰空而上了。向東在黑暗中行走了五六丈便出來,就見廳堂門戶巨集偉高大,好像阿房宮、未央宮,四周既已開闊,而高峻之處愈甚;水流從東南隅往下衝搗深穴而去,亮光從西北隅頂上透過明亮的虛空射入;洞內突出水面的岩石,都好像是盤踞著的雄獅、浮水的野鴨,附著在洞壁上的石崖,全如下垂的旗子、矗立的柱子的模樣。大略洞內深處的四個角落,西南方是轉進來的橋洞,西北面是上透亮光的洞穴,東南邊是水流進去的深穴;而唯獨東北方迴環深邃,深處也有洞穴高懸著,它前邊有個乾枯的窟窿深陷下去,黑暗得不能窺見洞底,窟窿上面有側立的岩石環繞著它,好像井欄一樣,難道是造物主擔心人在黑暗中失足跌下去嗎?由窟窿左邊沿著石崖往南走,有一條石脊,自洞頂順著洞壁一直垂下來,那條石痕在壁上隆起之處僅有五六寸,可鱗甲宛然,有的巨大有的細小,這就是懸龍脊,儼然有神龍浮動的氣勢。它的下方西面臨水處的側邊,農田狀的岩石一片片,這是十八龍田。由窟窿右邊沿著石崖往東走,有一條石痕,也是自洞順著洞壁一直垂下來,鱗紋細小,身影薄薄的,這是蛇蛻皮,果然好似蟒蛇蛻皮後粘附著的形態。從它西邊攀著裂縫上登,就到了明亮的天窗高懸之處。那天窗高懸在二十丈高的地方,高峻的洞壁峭立,但側面有很多鋒刃狀的石痕錯落其間。沿著這些石痕上登,就見那洞口寬闊,也是向北出去,縱橫各有三丈多,外面下臨險坡,上面緊依峭壁,就在水洞的東邊,只是上下高懸路絕罷了。洞口內正對著矗立的石柱,石柱的西南,就是橋洞中通的上層了。我登上明亮的天窗後,隨即下去觀覽了懸龍脊和蛇蛻皮,仍由拱橋下出來,在洞口的石板上吃飯。石板是鐫刻著詩文的石碑,遊人用來作桌子,以便陳放酒食。碑上的詩是張渙、沈思充所題,詩不怎麼好,不過張渙的字寫得極為遒勁活潑可愛。刻碑是想要流傳久遠,卻用來作為供飲酒的器具,將要磨損漫願保不住了,急忙拿出紙筆抄錄了詩文。仍舊進入內洞,想要登到上層的拱橋上去一次,可崖壁懸峻陡峭,三度上登三次退下來。再後來,仍登到明亮天窗的東南方,攀援到矗立石柱的側面,鑽到石柱南邊,在水平方向上看見拱橋的背部,十分平坦而且很近,但高懸的石壁上沒有石痕,上上下下都絕無攀附踐踏之處,咫尺之間難以飛度。於是又下來出洞。已是日落之時,於是脫了衣服在洞口的溪石之間沐浴。半年來的積垢,用清澈的溪流來洗滌淨,十分痛快呀!不久擦拭乾淨上路,忽然聽到山崖上有歡歌笑語之聲,疑惑洞中怎麼突然有了人,回頭注視洞中,原來是那明亮天窗外東面山崖上的懸崖絕壁處,似乎有人影影綽綽。我說:“這是山中神靈在招喚我,不可失去機會。”這以前,我聽說水洞之上有佛完,到來之時,四處搜尋佛完又沒有。從明亮天窗外向東眺望,層層山崖高聳,對此心裡面很奇怪,也不見有可攀緣的痕跡。到出了水洞找路時,旁邊有小徑,隱約出現在倒伏的草叢間,又似乎是上登明亮天窗的路,以為這裡是懸崖石瞪斷絕了,意想不到能聽見人聲。發現了這個隱祕的去處,連忙掉轉手杖上登。開始時向著明亮天窗之下走,隨即轉向東,沿臺階上了數十層,再次登到危崖的根部,就見洞穴裂成門。洞口也是向北,裡面高二丈多,深處也如此;左邊有旁洞通到前方,有很多裂縫和下垂的窗棍狀的石片,僧人用石塊把它堵塞起來作為屋子;右邊有陡峭的峽谷在後面裂開,頂上盤繞著氮氯的煙氣,可太陡峻不能登上去。洞中有如來佛的三尊塑像,一個和尚住在洞中,先前見到的那些遊人帶著酒蹲在此處飲酒。不是他們的聲音,我將茫茫然返回城裡,不再會知道水洞之外,還有此洞了。飲酒人的隨從僕人都十分漂亮,想必是王翰林的子弟,我遠遠望到他們便走過去了。下山後,沿著溪水逆流走二里,有大道,就是南門橋。於是從南門入城,踏著山坡往北行。城中十分荒涼破舊,茅屋散亂,不再成行;往東下去是州衙門,門庭官衙無一完好之處。這都是安邦彥賊首叛亂時,城被攻破,長成荒丘叢莽,至今未能恢復的緣故。出了北門,回到旅店。這天晚上未能找到腳伕,便睡了。〔這天早上巡按大人踏上歸途。〕

初四日找不到腳伕,在旅店中等候。到北寺中去稍微散散步,唯有空樓層閣,寂靜無人,這是尚未建成的寺院。回來,心情悶悶地躺下。

初五日仍然找不到腳伕。天明時下起小雨,雨停之後,濃雲四布。這天是端午節,市場上賣營蒲艾葉的人很多。雄黃是這一帶出產的東西,然而也不見有大塊的。集市中有肉卻無魚。我端坐在旅店中,口袋中的錢完了,不能買濁酒解愁,回想起去年在雛山時的歡樂,已是天地之別。

初六日夜間下雨通宵達旦。腳伕仍然找不到。中午之後,遇上了金重甫,他是麻城人,既是商人又是讀書人,索取我帶著的諸公的書畫手卷觀賞,替我四處尋找腳伕,竟然沒有願來的人。初七日袋中錢一天天告罄,可腳伕找不到,日復一日,不免悶悶不樂。這天早上,金重甫講到將要前往荊州,我寫了封信寄給式圍叔。下午,他拿了些酒錢來奉送,雖然很少,但心裡自然感到很欣喜。

初八日坐等腳伕。雖然有來的人,但是可惡的店主代為抬價刁難,〔店主就是符心華,我的錢就是被他偷去的。〕竭力阻撓以致離開了。下午找到了坐騎,也是重金議定的,無可奈何呀!〔我所遇到的壞人,如衡陽搶劫的強盜,狗場堡拐騙的歹徒,加上此處寓所中把錢偷去的人,一共是三次了。在此寓所偷竊的人,起初懷疑是馬伕,後來才知道是符店主。人沒有天良竟然如此!搶劫的強盜、拐騙的歹徒暫且不論,如像南寧的樑仲宇、寶檀和尚,加上此人,全都有害人之心。我以在萬里之外的孑然一身,能逃脫他的虎口,也是萬幸了!

初九日黎明,把行李交付給馬伕,告別金重甫便動身了。這天早上,雲氣濃郁。從普安城北門外溪流上第一座橋的北面,沿著西面的山峽進去,路過稅司門前,漸漸轉向西南,都是在小溪西岸逆水行走。西邊的山高峻彎隆,小瀑布屢屢從山頂懸空下注。往南行五里,開始向西南登坡,這是雲南坡。起初的二里路稍微平緩些,又一里半+分陡峻,越過一條山脊往西行,再登上山坳,共一里,是馬鞍嶺。越到嶺西,就沿著嶺西向西南行,於是在嶺頭上上下下,曲曲折折都是向西南行,都不怎麼高不怎麼深。五里,漸次降到塢中,是坳子哨。〔這以前每處都有哨所檢查的麻煩,此處是頭一個哨所。今天剛才接到禁令,各地哨卡撤銷,合併於一處,這裡無人查問。〕又向南越過一個山坳,忽然大雨傍沱,仍舊前行。在一座大山峰的西面上上下下,冒雨又走了十五里才來到海子鋪。山塢漸漸開闊起來,很大,塢中有水塘,就是所謂的海子了。有座小城在水塘南邊,這是中火鋪。普安衛的二十二個哨所,都在此一併收取過哨所稅費,過路的人痛苦不堪。〔先前各哨所分別收取,現在合併在此收取。〕哨所的頭目只勒索馬幫挑夫,見到我們這幫人也不怎麼阻撓,我便進了城,在飯館中吃了飯。再走出南門,向南登山。五里,遇上馬幫正在山坡上放牧,大雨再次來臨,我便先走了。上上下下,高高低低,都是靠著東面的大山往南行,兩旁有許多枯井陷坑,分辨不出水從哪裡流出去。又走五里是大河鋪,有水流自鋪東平緩地瀉到山坡下,四處漫溢流到峽中,路隨著水流往南走。這時天空大晴,忽然雲破峰露,見到西南方有座山十分高,〔當地人稱為黑山。〕被雲氣籠罩著,此時露出一些,筆直上聳與天一般高。望著此山趕了五里地,大河之水,已漸漸墜入深塹中去,似乎是從西北方裂開峽谷流去。路往東南沿著山嶺穿過山峽向東下走,就見在群山環繞山塢合攏之間,中央下窪成水塘,水貯滿塘中,但四面地勢都高,不知水從何處流出去。又往東穿過山坳下行,山塢間又再次下窪成水塘,與前邊那個水塘雖有高低的區別,可積水無處外洩與前者相同。又向東繞著南面的山峰轉,繞到它的東邊,就見東面的山塢十分開闊,盤繞到深處,在遠方錯落有致,千百塊田滕環繞於下方的壑谷。估計此地在丹霞山南邊、山嵐洞的西南,我認為壑底的水流就是往北穿流過山嵐洞的河水。向當地人驗證這個看法,回答說:“西峰下有個進水的洞,水墜入洞穴中流去,不知從何處流出。”從西峰漸漸下走,共五里,這是何郎鋪。越過鋪南,又上嶺,仍然靠著東嶺走。回頭望雲霧籠罩的高峰,已在西北方,時出時沒,興雲作雨,都是此峰釀成的,雖然山中降雨的氣象條件不一致,可是群山就像對它唯命是從的樣子。沿著東嶺往南下到峽中,有溪水自南流來,溯流在溪水東岸行走。共行五里,路忽然由水中渡到西岸,可暴雨後水流高漲,水深浪湧不能越過去。正打算脫衣赴水,忽然東山之上有人呼叫,告訴不要渡水,招喚我向東上嶺走。我聽從他的話,就從草莽荊棘中登上東嶺。不久找到小道,順著小道往南行二里,遇到北邊來的大道,果然是從東嶺上下降的路。原來涉溪過去的路是西道,從嶺上走的路是東道,溪水乾涸時就從西道走,水漲時便從東道走。西道溪流之中,有一條深坑,乾涸時橫放木板走過去,此時水漲木板漂沒得無影無蹤了,不是那個人遠遠呼叫,幾乎免不了徒步涉水過河的危險了。從東嶺下行一里,就有條大道,西側瀕臨溪流,道上的水淹了幾寸深,仍需提衣逆流而行。一里,有座石橋跨在溪上。這條溪水從西南方流抵東山山麓,流到這裡橫著折向西,從橋下流到西山山麓,於是轉向北流去。大概它發源於西南方火燒鋪西面的分水嶺,〔根據志書,分水嶺在普安城西南一百二十里,就是指此。〕往北流經此地,又向北流抵黑山、何郎的南面,不知洩往何處,就是本地人也不能詳知了。石橋西邊的山麓上,有些孔洞紛雜並列,縱橫排列,如個“亦”字,故而把此地起名叫亦字孔,今天錯讀成亦資孔,是土話的方音混淆了。橋南半里處,就是亦字孔騷,有城緊靠在西山下,而溪水繞到城東。及到城下時,雷雨大作。住宿在西門內的周家店鋪中。

遊記日記 篇6

“五一”放假,我們去了磐安十八渦景區遊玩,那裡清新舒暢,悠閒可愛,獨特迷人。

一路蹦跳在棧道,我們迅速往下趕。遠處,看見人影在晃動,一座吊橋展現在我眼前“耶!”我在心裡一陣歡呼。走在吊橋上,一搖一擺,一晃一蕩,我毫不緊張,腳用力地踩著木板“啪啪”響,低頭往下瞧,總感覺有股懼怕湧上心頭,快活地向上望,哇!真的很恬靜、清涼。“童童,快轉個頭!”媽媽的聲音在我耳邊似乎異常清爽乾淨。我開心地回過頭,一個微微一笑。走過吊橋,又回到棧道。爸爸說:“多看一邊的花花草草木木,來也要長點知識!”我這才發現。許多可愛的草木,我都沒有留意,我開始認真地看起了一邊牌子上的介紹。一路走過,一路觀賞,“木荷、苦李樹、地衣、木杉、青岡櫟……”好多特別的植物,我都沒聽說過。它們是那麼有活力,左右兩旁,它們吐露著清新的味道。陽光下一片綠影,我深吸一口氣,“呼——”舒暢!

總算到了山腳下,我抖了抖雙腳,問:“怎麼十八渦連一個渦都沒看到?”爸爸笑著說:“別急,馬上就會看到的!哦,看,那邊好多人都在坐竹筏,我們也去坐坐吧。”“好的。”踏在竹筏上,我們找了一個位置坐下。我看老爺爺身子一傾,撐船的竹棒一撐,竹筏慢悠悠地向前劃去,竹筏子兩邊,盪漾開來波紋,真漂亮!我看著水面,碧綠碧綠的。突然,涼絲絲的雨點滴在我的手背上,下雨了,雨很快便下大了,我們紛紛打開了一把把花傘。我又轉過頭,看見雨點迫不及待地滴在水面,一滴滴,每一滴都漾開了圈圈圓紋。一會兒,雨停了,我們收了傘。一會兒,雨又下下來了,把把雨傘又打開了,雨滴又在水面上跳舞了。“老天逗我們啊!”我暗自覺得好玩。我想:“這樣一收一放,棧道上的人們看下面一定覺得像盛開的花兒。”“舟行碧波上:,真是悠閒啊!慢悠悠地,行在這碧波上,閉上眼睛也享受,樂趣也就無窮了。

下了竹筏後,我終於看到了許許多多特別的渦。有四世同堂渦,有4個壺渦,似祖孫四代共聚一堂,還有一段小瀑布在那”嘩嘩“作響,彷彿在歌唱。我興奮地跑到田螺渦哪兒去瞧瞧,”哇!一個大坑!“我驚叫道。”不會吧?鬼斧神工啊!那麼大的坑是怎麼形成的?“看了介紹,我才知道,他是急流漩渦夾帶礫石磨蝕河床而形成的!直徑6米,深8米呢!繼續向前,我聽到有人在叫:”快來看!好多渦!“我好奇地向前跑去,壺穴群,聚秀渦。那麼多渦有大有小,一個個組成一個壺穴群。”有15個?“我開始點起個數,

1,2,3,4……嘿,真不錯,真有15個!”它們有遭流水作用破壞,也有不同程度的殘缺。太多渦了,我被震撼住了,流水冰川太強了!能製造出那麼多漂亮的.渦!十八渦各有各的特色,不知不覺,你的眼球就會被吸引過去了。

磐安十八渦景區,棧道上走得是清新舒暢;竹筏上坐得是悠閒自在,我的內心是純淨可愛;觀賞到的十八渦各有千秋,迷住你的眼!

遊記日記 篇7

年輕人總有一股出走的衝動,抓起揹包,塞上耳機,踏著帆布鞋,做一個流浪者。雲遊天下,忘卻身邊的一切,隔絕熟悉的空氣,在路上尋找自由。

我也有過類似的衝動,但未達到流浪的境界,只因放不下生活,於是我愛上了旅遊。也許你說那一點也不灑脫,一點也不自由,但至少在旅途中,心是灑脫自由的。在看過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後,便開始想在去過的地方挖掘它的深層含義,然後寫一篇厚重的遊記,翻開來沉甸甸,是濃重的文化記憶;而看過《邊走邊愛》後,又開始向外神聖神祕的西南地區,有拉薩的日光,玉龍雪山的聖潔,在最靠近佛的'地方洗滌靈魂,或者在最聖潔之地找到現實中找不到的愛,然後也寫一篇遊記,開啟來空靈飄渺,看到經幡的飛舞和那些無汙染的笑容。

在走過許多地方之後,我開始構思我的遊記,腦海中有繁複的畫面,山水、叢林、街道、人群,但無從下筆。我該寫下的是北京的厚重莊嚴,還是蘇杭的精緻古樸;是東北的雪白敦厚,還是東南的多彩現代;是馬來西亞的異國風情,還是新加坡的綠化經濟。它們沒有系統的線條,各自展露風情;它們是駐足的風景,我們只是匆匆過客;它們所瞭解的和包含的遠遠超過文字的承載能力,於是我的遊記只能敘述斑斑點點的記憶,想表達的往往在文字之上,只好暫且擱筆。

難道我的行走註定失去意義嗎?難道遊記非要逃離現實才能完成?難道沒有文化深度、沒有神祕寬廣就寫不出感動自己的遊記嗎?每每歸來,深深地叩問敲打思緒……

後來某一天,當公車顛簸擁擠地駛過韓江時,我看到古樸的湘子橋橫跨江面,江邊兩岸紅雲朵朵,與綠樹古城相映成輝,木棉花、古橋、古城、江水,深深震撼了我,原來最美的風景總掩藏在我們身邊,原來遊記可以如此簡單。

生命就是一趟旅程,從來不乏美景,我們每天都遊歷著不同的景緻,遇見不同的人,發生不同的故事,演繹不同的角色,於是每天都能寫成一篇遊記,寥寥數語盡述深意亦有何不可?只是生命的真義包含著太多酸甜苦辣、善惡美醜,我們不一定都能將其訴諸文字,倘若能將其深深烙在心裡,積澱在生命中,那越積越厚重的生命不就是一部沉甸甸的遊記了嗎?我們把經歷過的事情都謄寫在裡面,翻開遊記的每一瞬間,我們便可以看到活生生的自己以及曾經走過的旅程。

從此,我不再苛求自己在旅遊後寫下游記,而是叮嚀自己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包括旅遊的每一瞬間都寫進生命裡。所謂旅遊、流浪都只是生命的一部分,那些看似轟轟烈烈的舉動都只是生命這部遊記中很小很小的一個段落。因為有生命才有行走,也因為有行走才有生命,好好珍惜屬於自己的遊記,好好敘寫屬於自己的遊記,記載下的並不只是一個人的旅程!

遊記日記 篇8

太和山即武當山。相傳真武曾修煉於此,為道教名山,亦以傳授武當派拳術著稱。山在湖北均縣西南境,有72峰、36巖、24澗、11洞、10池、9井等自然風景。其山中殿宇規模巨集大,現保留有太和、南巖、紫霄、遇真、玉虛、五龍等六宮,復真、無和二觀。全山遊程達60公里。

下筆之初,該篇日記即對太和山(武當山)地區的行政區劃予以記敘,並對其風物景色給予了令人爽心悅目的'描繪,如:“自此連逾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豔異常”。顯然,徐霞客對武當山的印象頗佳。

從“第一山”之米芾書法寫起,尋紫霄宮,摩展旗峰,對山中異品榔梅亦有所記載。山峰接踵而至,霞客筆下生花,至天柱峰,則盡力描摹峰高險絕。繼而,對金頂之幽絕亦讚不絕口,文中還有有趣的索取榔梅果實情節的描寫,讓人倍感親切動人。描寫滴水、仙侶二巖時,已是遊蹤將止,但其意興之濃,不遜於前。

武當乃道教名山,霞客筆下的仙觀玉宇也處處透出道教風味,對各祠、殿的描繪也精練純粹。更有結尾處對杏花美景、桃雨煙柳的再現,顯示出一種對名山仙道的美好情感。

十一日 登仙猿嶺。十餘里,有枯溪小橋,為鄖縣境,乃河南、湖廣界。東五里,有池一泓,曰青泉,上源不見所自來,而下流淙淙,地又屬淅川。蓋二縣界址相錯,依山溪曲折,路經其間故也。五里,越一小嶺,仍為鄖縣境。嶺下有玉皇觀、龍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東北,蓋自鄖中來者。渡溪,南上九里岡,經其脊而下,為蟠桃嶺,溯溪行塢中十里,為葛九溝。又十里,登土地嶺,嶺南則均州境。自此連逾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豔異常。山塢之中,居廬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鱗次,不似山、陝間矣。但途中蹊徑狹,行人稀,且聞虎暴叫,日方下舂,竟止塢中曹家店。

十二日 行五里,上火龍嶺。下嶺隨流出峽,四十里,下行頭岡。十五里,抵紅粉渡,漢水汪然西來,涯下蒼壁懸空,清流繞面。循漢東行,抵均州。靜樂宮當州之中,踞城之半,規制巨集整。停行李於南城外,定計明晨登山。

十三日 騎而南趨,石道平敞。三十里,越一石樑,有溪自西東注,即太和下流入漢者。越橋為迎恩宮,西向。前有碑大書“第一山”三字,乃米襄陽即宋代著名書畫家米芾筆,書法飛動,當亦第一。又十里,過草店,襄陽來道,亦至此合。路漸西向,過遇真宮,越兩隘下,入塢中。從此西行數裡,為趨玉虛道;南躋上嶺,則走紫霄間道也。登嶺。自草店至此,共十里,為回龍觀。望嶽頂青紫插天,然相去尚五十里。滿山喬木夾道,密佈上下,如行綠慕中。

從此沿山行,下而覆上,共二十里,過太子坡。又下入塢中,有石樑跨溪,是為九渡澗下流。上為平臺十八盤,即走紫霄登太和大道;左入溪,即溯九渡澗,向瓊臺觀及八仙羅公院諸路也。峻登十里,則紫霄宮在焉。紫霄前臨禹跡池,背倚展旗峰,層臺傑殿,高敞特異。入殿瞻謁。由殿右上躋,直造展旗峰之西。峰畔有太子洞、七星巖,俱不暇問。共五里,過南巖之南天門。舍之西,度嶺,謁榔仙祠。祠與南巖對峙,前有榔樹特大,無寸膚,赤幹聳立,纖芽未發。旁多榔梅樹,亦高聳,花色深淺如桃杏,蒂垂絲作海棠狀。梅與榔本山中兩種,相傳玄帝插梅寄榔將梅嫁接於榔,成此異種雲。

共五里,過虎頭巖。又三裡,抵斜橋。突峰懸崖,屢屢而是,徑多循峰隙上。五里,至三天門,過朝天宮,皆石級曲折上躋,兩旁以鐵柱懸索。由三天門而二天門、一天門,率取徑峰坳間,懸級直上。路雖陡峻,而石級既整,欄索鉤連,不似華山懸空飛度也。太和宮在三天門內。日將晡bū黃昏,竭力造金頂,所謂天柱峰也。山頂眾峰,皆如覆鍾峙鼎,離離攢立;天柱中懸,獨出眾峰之表,四旁嶄絕。峰頂平處,縱橫止及尋丈。金殿峙其上,中奉玄帝及四將,爐案俱具,悉以金為之。督以一千戶、一提點,需索香金,不啻御奪。餘入叩匆匆,而門已闔,遂下宿太和宮。

十四日 更衣上金頂。瞻叩畢,天宇澄朗,下瞰諸峰,近者鵠hú天鵝峙,遠者羅列,誠天真奧區也實在是未受人世禮俗影響的中心腹地!遂從三天門之右小徑下峽中。此徑無級無索,亂峰離立,路穿其間,迥覺幽勝。三裡餘,抵蠟燭峰右,泉涓涓溢位路旁,下為蠟燭澗。循澗右行三裡餘,峰隨山轉,下見平丘中開,為上瓊臺觀。其旁榔梅數株,大皆合抱,花色浮空映山,絢爛巖際。地既幽絕,景復殊異。餘求榔梅實,觀中道士噤不敢答。既而曰:“此係禁物。前有人攜出三四枚,道流即道士株連破家者數人。”餘不信,求之益力,出數枚畀bì給予餘,皆已黝爛,且訂約定無令人知。及趨中瓊臺,餘復求之,主觀仍辭謝弗有。因念由下瓊臺而出,可往玉虛巖,便失南巖紫霄,奈何得一失二,不若仍由舊徑上,至路旁泉溢處,左越蠟燭峰,去南巖應較近。忽後有追呼者,則中瓊臺小黃冠即小道士以師命促餘返。觀主握手曰:“公渴求珍植,幸得兩枚,少慰公懷。但一洩於人,罪立至矣。”出而視之,形侔móu相同金橘,漉lù滲以蜂液,金相玉質,非凡品也。珍謝別去。覆上三裡餘,直造蠟燭峰坳中。峰參差廉利稜角鋒利,人影中度,兀兀欲動。既度,循崖宛轉,連越數重。峰頭土石,往往隨地異色。既而聞梵頌聲,則仰見峰頂遙遙上懸,已出朝天宮右矣。仍上八里,造南巖之南天門,趨謁正殿,右轉入殿後,崇崖嵌空,如懸廊複道,蜿蜒山半,下臨無際,是名南巖,亦名紫霄巖,為三十六巖之最,天柱峰正當其面。自巖還至殿左,歷級塢中,數抱鬆杉,連陰挺秀。層臺孤懸,高峰四眺,是名飛昇臺。暮返宮,賄其小徒,復得榔梅六枚。明日再索之,不可得矣。

十五日 從南天門宮左趨雷公洞。洞在懸崖間。餘欲返紫霄,由太子巖歷不二庵,抵五龍。輿者轎伕謂迂曲不便,不若由南巖下竹笆橋,可覽滴水巖、仙侶巖諸勝。乃從北天門下,一徑陰森,滴水、仙侶二巖,俱在路左,飛崖上突,泉滴瀝於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至竹笆橋,始有流泉聲,然不隨澗行。乃依山越嶺,一路多突石危巖,間錯於亂蒨qiàn野草叢翠中,時時放榔梅花,映耀遠近。

過白雲、仙龜諸巖,共二十餘里,循級直下澗底,則青羊橋也。澗即竹笆橋下流,兩崖蓊蔥蔽日,清流延回,橋跨其上,不知流之所云。仰視碧落,宛若甕口。度橋,直上攢天嶺。五里,抵五龍宮,規制與紫霄南巖相伯仲。殿後登山裡許,轉入塢中,得自然庵。已還至殿右,折下塢中,二里,得凌虛巖。巖倚重巒,臨絕壑,面對桃源洞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圖畫,為希夷即唐末隱士陳摶,號希夷先生習靜處。前有傳經臺,孤瞰壑中,可與飛蒨作匹。還過殿左,登榔梅臺,即下山至草店。

華山四面皆石壁,故峰麓無喬枝異幹;直至峰頂,則松柏多合三人圍者;鬆悉五鬣,實大如蓮,間有未墮者,採食之,鮮香殊絕。太和則四山環抱,百里內密樹森羅,蔽日參天;至近山數十里內,則異杉老柏合三人抱者,連絡山塢,蓋國禁也。嵩、少之間,平麓上至絕頂,樵伐無遺,獨三將軍樹巍然傑出耳。山谷川原,候同氣異。餘出嵩、少,始見麥畦青;至陝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關,則驛路既平,垂楊夾道,梨李參差矣;及轉入泓峪,而層冰積雪,猶滿澗谷,真春風所不度也。過塢底岔,復見杏花;出龍駒寨,桃雨柳煙,所在都有。忽憶日已清明,不勝景物悴憂傷情。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後一日抵家。以太和榔梅為老母壽。

遊記日記 篇9

6月28日 晴

這是晴朗的一天,我和媽媽、阿公阿婆一起坐大巴去了海濱城市-青島。在車上是很寂寞的,為啥?嘻嘻,因為旅遊團有大半的人都坐高鐵咯,我們每個人可以有4個座位哦!

車子開了7個多小時到了黃島,經過膠州灣海底隧道就到了青島,阿公說我們可是在海底走的,最深有85.6米哩。我們的酒店就坐落在青島火車站對面,左手邊就是青島有名的棧橋。進了酒店放下行李,我興奮地拖著阿婆就走,青島我們來了!

我們沿著海濱線慢慢地步行著,媽媽說這條線有很多青島著名的景點。我們先到棧橋,吸入的全是大海的味道,有點不習慣呢。棧橋最前端在維修,很可惜只能遠觀了。向前是天后宮,我們不清楚是幹嘛的,只是在對面照了一張,證明來過了。繼續向前來到海軍博物館,我和阿公都是半票就結伴而行去參觀了,裡面有各種船、飛機,大炮,最好玩的是“假大船”,其實應該是軍艦,上面能看到大海,真是一碧萬頃、無邊無際,而且和小青島的.距離真近啊!參觀結束我們就坐公交車去了“八大關”,是由長城上八個關隘命名的。

我們順著紫荊關往下走,到了後面花石樓,從花石樓後面到了浴場,傍晚漲潮了浪濤拍打著海堤,我緊緊抓著阿公的手,就怕被浪濤捲走,嗚嗚!海邊的晚霞真美!晚上我們在有名的劈柴院吃了海鮮,可是不開心,為什麼?因為被宰囉!

吃完飯回到酒店,哎呀呀,真累!睡覺睡覺。

遊記日記 篇10

“伏魔殿”長寬各4米的正方形石結構建築,攢尖疊石頂;朝西的門楣上有篆書斜刀陰刻“伏魔殿”三字;據說這種結構的石屋,在全國已十分罕見,它可以與濟南的四門塔相比肩。大家知道四門塔是國家級保護文物,可見伏魔殿也足以列入保護文物了。殿頂是方圓交錯疊壘在一起的,這種結構既結實又美觀。石屋頂端,有雕刻著渦旋圖案剎頂,有鎮伏作用。觀賞至此,我們不得不讚嘆建這座石屋的先人絕對是一流的能工巧匠。

伏魔殿故名思意,就是降伏妖魔鬼怪的地方,據當地人講,如果做了虧心事的人來到這裡,他就不敢進去,他怕身上的邪氣被降伏。可是,他一旦走進去,出來時必定會成為一個善良的'好人,大家可以進殿感受一下。

在觀音堂前有四通石碑,在四通石碑中最具考古價值的就是這一通,它上面記錄的是《重修觀音堂記》,它的寫作手法,是參照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其他三通石碑則記錄了觀音堂的重修過程和捐款者名單及當地的景色。“視山之美而茹,摘木之鮮而食。坐石臨流,逍遙徜徉……。”“椒楊成列,佳水向瑩,生香不斷,玉樹連雲,向陽而垂,甘露遙峰,倚空映日……。”恍若人間仙境。

在三泉庵向西行,就是有名的函山書院;因此處三面環山,地勢形象“函”字,故名函山書院。另因我們這裡處於泰山以西,周圍山脈又是泰山餘脈,故又名岱西書院。在到函山書院內之前,我們首先在房子牆壁外側發現有一洞,大家可以猜一猜這個洞是做什麼用的?大家的說法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據當地人說這個洞是當時書院用來藏書和經文的,故名為“藏經閣”。您猜對了嗎?

現在我們就來到了函山書院內,不知您是否感受到了濃濃的文化氣息,大家細觀察這個院子或許您已經發現這所院子,與普通的院落不同,大家知道,我們北方人建房子,都講究座北朝南為上房,也就是正屋,而這個院子卻沒有,或許在剛進門時,你已經發現,迎面而來的便是北面這道石崖,這不正是一道屏風嗎?另外,由於這裡泉水較盛,雨天時水順崖流下,這裡更像一幅美麗的動態山水壁畫。

在與三泉庵相對的峪南山腰處,還有一處送子觀音堂,為一間,坐南朝北,木石結構,正六邊形平頂建築。室內南牆上方刻有“白雲閣”三字,落款為“甲戌懷二甫建”6字,為平地陰刻隸書。

繞庵外山坡北行,在庵東北的石崖上,有貢生題詩的摩崖石刻,還有“尋花繞寺”幾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