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日記

【推薦】讀書日記九篇

日記2.74W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日記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日記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讀書日記九篇

讀書日記 篇1

爸媽告訴我讀書可以收穫許多知識,讓我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上完課,我就拿出昨日未看完的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剛開啟這本書,我彷彿進入了知識的海洋,置身於一個美好的'境界。我慢慢隨著故事中人物的喜怒悲樂——主人公非常搞笑的時候,我會哈哈大笑;主人公被別人惹怒了,我很生氣;主人公失去親人時,我非常悲傷;主人公被別人逗樂時,我很快樂。

有一次,我去買書,媽媽沒帶我去大書店,相反,帶我去了小書店,我想:幹嘛不帶我去大書店反而來小書店呢?路上,我問媽媽:“為什麼不帶我去大書店買?”媽媽回答說:“因為這關係到買書,買書要買合適的書,大書店太吵了,你就不知道買什麼書了。”

讀書可以獲得很多知識,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書日記 篇2

我特別喜歡讀書,我剛剛過第一個生日時,媽媽就給我念書了。開始,媽媽只給讀童謠聽,後來媽媽就給我讀唐詩,直到上幼兒園,我才真正讀書。我剛剛接觸的書是《安徒生童話》,那一則則優美的故事是我著了迷。我真正體會到了“飯可以少吃,覺可以少睡,書不可不讀。”這句話的含義。到現在我的.書櫃都是我心愛的“朋友”都裝不下了;有《格林童話》、《伊索寓言》、《十萬個為什麼》等等。媽媽一帶我去書店,我就不客氣地去找書,把它們統統買回來,每次都滿載而回。

我愛讀書,就像老鼠愛大米,我愛讀書,就像飢餓的人看見了面包,我愛讀書,就像吝嗇鬼發現了金子。我要把所有有趣的書都讀完。讓我成為知識的夸父。親愛的朋友們:讀書吧——它是知識的源泉。它會使你的人生精彩豐富。

讀書日記 篇3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安妮日記》。書中描述了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出生於1929年德國的法蘭克福。家中住著和藹可親的父親,美麗善良的'母親和聰明的姐姐,一家四口過著富裕、安寧的日子。可好景不長,1933年法西斯來了,並對猶太人伸出魔掌,進行殘酷的迫害。無奈之下,安妮一家人只能移居到荷蘭,在這兒,安妮開始上學,並寫起了日記。

這時,法西斯已侵佔了荷蘭,為了避免屠殺,安妮一家開始了隱居的生活。讀到這兒,我的眼眶已經經潤了,想當年還是在戰爭時代,非常危險,這會兒法西斯又來侵佔國土,隱居的安妮沒有幸福、友情和快樂,只有一本日記陪伴著她。白天不能發出聲音,連走路的腳步聲也得非常輕,只能在晚上才能開窗,說說話。食物也是公司裡的好心人送來的,沒有什麼葷菜,就連蔬菜也是不那麼好的。

當我讀完了這本《安妮日記》時,再回想起往事,覺得自己比安妮要幸福得多!之前我總是叫爸爸媽媽買這買那,再想想安妮是多麼的苦,所以覺得自己太不應該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深深打動了我,使我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幸福,但是一定要記住,比你不幸福的人還有更多!

《安妮日記》認我明白了:知足才能長樂!

讀書日記 篇4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女生賈梅》。《女生賈梅》是秦文君寫的。

《女生賈梅》是講在一場禁菸運動中,媽媽讓賈梅監督爸爸有沒有有抽菸。賈裡是賈梅的雙胞胎哥哥,他想出讓爸爸迷上游戲機,和他一起玩,忘記抽菸。反而爸爸沒有迷上游戲機,卻讓賈裡迷上了遊戲機,整天整夜都在玩,成績一直在低落。賈梅十分崇拜林曉海。這次,林曉梅給賈梅做了個“雲遮月”的頭髮。賈梅為了能聽到左戈拉的演唱會,假期裡打工。等一系列有趣的故事。

讓我最難忘的故事是《食品節的明爭暗鬥》。《食品節的`明爭暗鬥》是講校園裡舉行一場食品節的活動,賈梅不與賈裡同一個班,他們總是認誰的班贏。賈裡準備了香脆脆的玉米,媽媽為賈梅準備了“五光十色”。賈梅進了教室,拿出“五光十色”給大家看,結果拿出來的是一盒玉米,肯定是調包了,這種事除了賈裡還有誰會做嗎?邱士力的羊肉串和賈梅的玉米都讓評委老師很滿意,魯智勝的電烤雞讓全場香氣回溢,讓評委老師很懷疑。至於賈裡的“五光十色”變成了一飯盒爛糟糟的菜,根本沒有鮮豔的顏色。因為“五光十色”要萊冷了以後再裝進飯盒,她怕哥哥有小動作,所以趁熱了裝了起來,果然,賈梅猜對了。最終,初(2)班贏了。

我最喜歡可愛的賈梅啦!因為賈梅天真活潑,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這個看似平凡普通的國中女生,卻和她的夥伴們一起,這當中,有校園生活的甜酸苦辣,有對美好未來的懂憬,也有對親情和純潔友誼的可望。

讀書日記 篇5

本日記,掀開了白話小說運動的序幕;一個病人,抖出了前人不敢想更不敢說的狂言;一位作家,宕開筆鋒,芒刺直向守舊者、偽善者。所以魯迅的《狂人日記》①從開拓文學新領域的角度來說,確是一座豐碑。

《日記》是一部意欲在混沌時代撥雲見日,意欲擺脫封建枷鎖及形式桎梏的小說。內容上它是以瘋人之瘋語抨擊舊社會;形式上它開創了現代白話小說先例——這都是前所未有的。這塊文壇奇石從天而降,不僅空前震動了中華大地,還震撼了大地上的人們,因為讀《日記》的人隨魯迅的筆或多或少地觸見自己一些不潔的本質。

魯迅在序中寫道:“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記中語誤,一字不易。”,似有推卸責任、明哲保身之感。在這兩句的護衛下,作者利用狂人指出社會內質上恐怖的一面。而狂人本身也是魯迅要諷刺的物件,在狂人身上,我們看到病態心理和懷疑主義的根植與氾濫,看到一個小國民醒而不悟的可憐,察覺一個弱國民反而不抗的可悲。然則如何悟,怎樣抗,作者並未多言。且魯迅確實現實了點兒,退了一步:“狂人”的結局並非死,卻是“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

《日記》形式上文白兼有。正文采用白話,序是文言形式。在當時確實掀起驚濤駭浪,有裂雲穿石的效果。與以往小說相比,《日記》是心理獨白而非有情節的故事:全篇都是昆仲之弟心中所想,只兩字“日記”才將十三部分串接起來,這種成篇方法稍顯單調。總體看來,《日記》在魯迅所有作品裡屬於較簡單的一類。

《日記》的一、二部分歸結起來就一個“怕”字。“狂人”“怕”的緣由,無非是趙家的狗“看我兩眼”、“趙貴翁的眼色便怪”、街頭的人在議論、小孩子在議論——“狂人”就多情地將這些活動都解釋為“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的信條在腦海中不斷暗示自己。別人最平常不過的動作在他看來便是針對自己的。用現代的話來講,“狂人”太self-consciousness。“狂人”是如何找尋“怕”的根源的?他的答案就是一個“仇”字。“仇”來自何處?也就是“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然而“狂人”自己也不知道應如何把古久先生與趙貴翁及路人、小孩聯絡起來,於是就自作孽地假想了一段關係,還把孩子們對他的“仇”歸結成“是他們孃老子教的”。總之,他感到自己“怕”,就認定別人和自己有“仇”;認定別人和自己有“仇”,就認定“別人睜著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可以得出結論:“狂人”的邏輯就是反邏輯;“狂人”的主義便是極端個人主義;“狂人”的心態就是極端自私的心態。是什麼造成“狂人”這般的扭曲呢?;作者還有下文。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終於通過“狂人”之口說出了“吃人”二字。該部分大體與第二部分一致,更進一層就是講出了“人要吃人,歷史吃人”的驚世之語。魯迅在這兒似乎想將中國歷史社會全面否定,再來個重生。這個有如霹靂的“吃人”的確是給人們的當頭一棒。即便如今,只要聽見“吃人”一詞,我們便會耳鳴,意識到民族的某些劣根性在自己身上仍根存。

四、五部分告知讀者“吃人的是我哥哥”、“醫生是吃人的人”,不論是治病時、議論時、講書講道理時都想著“吃人”。至親的人要吃“我”,每時每刻都想吃“我”,甚至畜生,也要“吃人”(第六部分)。七、八、九部分便談了“他們”“吃人”的辦法:不是“直截殺了”,而是“逼我自戕”;不是一問一答就能揭穿“吃人”之人的真面目,而是多次相逼他們才會露出狐狸尾巴。

十至十二部分,魯迅終於說了讓我們永遠忘不了的話:“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狂人”竟是位思想者:社會“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認為社會的本源仍是善的;“將來”“容不得”既是對現在的失望,又是對未來人不再“吃人”、社會不再“吃人”的憧憬。可見“狂人”背後的魯迅不僅是剛烈冷峻的批判者,也是位充滿希望、信念堅定的先覺者。至少我們在《日記》的結尾可以看出,“狂人”意識到孩子也許還並未陷入(自己已深陷的)成年人間的利益爭奪、勾心鬥角、勢利拍馬、自私自賤的泥潭中——這泥潭是被守舊頑固、自命清高、虛偽做作的封建勢力保護著的,二者同流,便媾生了《日記》絕對批判的封建“吃人”觀念。具有“吃人”本質的封建主義嚴重禁錮了新世紀(20世紀)人的心靈,毒害了青年,令青年遭受挫折後處處懷疑自己、懷疑他人、懷疑社會、懷疑真摯善良的存在與否及其正確性,使他們最終相信唯有虛偽這副面具才能保護自己,只有渾渾噩噩這外套才能保暖,不受外界寒風侵襲——《日記》要批判的正是這種觀念。魯迅宣揚的是光明磊落、真誠豁達的處世態度,批駁的是矯情自閉、外熱內冷的處世態度。然而那一套封建處世套路已部分根植於全社會的基礎上,有人說,那是民族劣根性。

不過“狂人”也有小人物無奈的一面,反抗不成只得自甘墮落;也有愚昧自私的`一面,吃人不成便恐懼被吃。他是偏激的,也是被矇蔽的,突出體現在他“無知者無畏”的心理獨白中。在一個矇昧將開而未開的時代,現出這麼個異類是可能的——他是舊體系與新體系衝突的產物,可能象徵曙光將至前的混沌狀態。

魯迅對“狂人”也許又愛又恨又憫。愛他是源自同袍之情;恨他緣於他的猥瑣自利;憐憫只因在整個大社會下,“狂人”也無奈。

筆者第一次讀《日記》,記了句:我看著他的自白苦笑,如同對著哈哈鏡苦笑一般。我們心中何嘗沒有閃現過“狂人”所說的懼怕呢?

也是初讀《日記》時,筆者就想起卡夫卡的《變形記》——一個保險公司小職員看自身、他人、社會時那種莫名的不安,被卡夫卡自己運用表現主義手法繪成人變甲蟲的荒誕畫。魯迅同卡夫卡一樣,向內挖掘的力度和深度驚人。不同的是卡夫卡寫自己卻充當了旁觀者,魯迅寫別人卻站在了自白者的角度。性格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問題不同,所以作品角度不同,這無可厚非。

上文提到:《日記》是魯迅較為簡單直白的作品,雖然比後起之秀冰心的問題小說深刻,卻比不上他後來的諸如《阿Q正傳》等頗圓熟的作品。所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筆者認為,這勇士(《日記》)不一定是強者。

可不管姜子牙的漁具有否魚鉤,總歸他是釣到了周文王。即使《狂人日記》不那麼成熟,魯迅也以大無畏的開山精神,為後來者闢出一片新天地。他是鬥士,也是旗手,還是守護者。

當代青年,尤其是文藝工作者,具備了這種開山精神麼?當代人擺脫了偽裝自閉、唯求自保的處世態度了麼?是不是封建社會消亡,封建愚昧落後的觀念就真正消失於當代人的心中了呢?當代人能否變“吃人”贏利為協作贏利呢?能否建起一個富有民主、法治精神的自由國度呢?但願“狂人”形象能給當代人以啟示,讓當代人以健康向上的態度去看世界,而非如“狂人”一般病態扭曲。希望“吃人”的社會已遠去,我們將迎來和諧美好的未來。

讀書日記 篇6

20xx年2月9日 星期三 天氣:晴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叫《永生的眼睛》,聽到這個名字,你一定會感到很熟悉,是什麼呢?哈哈,沒錯,這是在國小四年級語文教科書上找到的一篇文章,這一篇文章讓我極為感動,受到了很大的啟示。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琳達一家人的偉大付出。琳達一家人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死後將自己的身體器官捐贈給他人,其中爸爸說的一句話讓我最是感動: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使他人恢復健康,那麼我們的死便是有意義的。很顯然,這句話是說給琳達聽的,但這短短的兩句話卻讓我反思了好多好多遍。

最後,當我讀完這篇文章,我總結:人生中,最重要的.是給予,而不是索取。如果每個人都像琳達一家人一樣那麼無私,那麼,那已經能夠聽到腳步聲的22世紀,將會為冷酷無情敲響喪鐘,將會迎接我們的,是真正充滿陽光、鮮花與愛的人類世界!

讀書日記 篇7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臥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龐統、姜維、徐庶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

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盡二十六歲。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的)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讀書日記 篇8

今天我們班舉行了讀書交流會,上午輪了幾個同學,下午安託班繼續。前面的同學有的講得很流利,有的不太會講。

過了一段時間,我聽到了林老師叫了一聲32號,頓時我變得很緊張。當我上去站在講臺的.左邊時,我有點不知所措,先講什麼好?後來,我決定講《小豬唏哩呼嚕》。當時因為緊張,雙手不停地抓著衣角摸來摸去,開始斷斷續續地講著故事,講的時候還不停地重複著“然後”。我講著講著,林老師突然讓我停下來不用講了,說我不熟練,只給我七十分。這時我非常難過,我不滿意自己的表現,覺得自己說得不如腦子裡想得好。

我以後要多複述故事,鍛鍊自己的口才。

讀書日記 篇9

媽媽經常跟我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要尊重別人的優點,不能嫉妒別人,也不能盲目的自以為是,要學習別人的優點,改掉自己的缺點。媽媽說的這些,我記在了心裡,但心中還是想體會旁觀者的感受,直到我讀了楊紅櫻阿姨的《笑貓的日記》中《塔頂上的貓》,我才深深的體會到。

這篇文章寫的是在翠湖公園裡有一座美麗的白塔,伴著一縷縷春風,一隻美麗的虎皮貓突然出現在塔頂。這惹怒了一群著名的資格貓,因為它們無法上到塔頂,所以它們決不允許別的貓爬上去。於是他們開會咒罵,憤怒地遊行,這些瘋狂的行為受到了老老鼠的嘲弄,讓公園裡的老鼠們樂翻了天,這些優越的資格貓整天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比別人都強,整天誇大著自己的優點,可是當看到虎皮貓站在他們不能到達的塔頂,他們沒有由衷的佩服虎皮貓,心裡充滿了嫉妒和埋怨,看不到別人的優點,卻咒罵,打擊虎皮貓,這和生活中人們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只看得見別人的缺點是一樣的,也是可悲的,而文中的笑貓,那個充滿了自信的貓看到了虎皮貓可以站到塔頂,做到它做不了的事情,它沒有嫉妒,沒有怨恨,卻把虎皮貓當成朋友,由衷的佩服它,欣賞它,愛慕它!它也是一隻貓,卻不和那些所謂的資深貓為伍,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堅持自己的原則和主見,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當我看到文中的貓瘋狂想傷害虎皮貓的.時候,我真的好生氣,我真為他們的行為感到羞愧,我真想站在那些貓的面前指責它們的行為,可是突然想想,原來我也有它們一樣的行為,在學習跳舞的地方,有個姐姐很瘦,跳的舞也很好,每個人都誇獎她,我心裡很生氣,不理那位姐姐,心裡還罵姐姐,回來告訴媽媽,媽媽跟我說,每個人都有優點、長處,不能因此嫉妒、憎恨別人,這樣會令自己更不開心,而別人會更加瞧不起你。現在我終於明白了,這本書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做人一定要學會尊重,要謙虛,這樣會得到更多的尊重與快樂。

讀完這本書,我的收穫很多,但我最大的收穫便是懂得不要嫉妒別人比自己好,要堅持自己所擁有的,彌補自己所沒有的,使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