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日記

有關有趣的事日記範文5篇

日記8.99K

一天即將過去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日記了。那麼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趣的事日記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有趣的事日記範文5篇

有趣的事日記 篇1

奶奶家門前有兩根電杆,平時,燕子累了,就會在電線上休息。燕子背上得羽毛是黑色得,肚子上得羽毛是白色得,尾巴分開象壹把小剪刀,站在電杆上很像音樂課上得五線譜。

其中有兩隻燕子還在奶奶家得樓道里搭了窩,而且生了許多小燕子,有壹天,那兩隻燕子都去捕食了,回來得時候飛得很低,都快和地捱上了。我覺得奇怪,因為平時那兩隻燕子飛得很高,今天為什麼飛得這麼低?是不是生病了?我就去問媽媽:“今天燕子為什麼飛得低?”媽媽說:“燕子以昆蟲為食,在天氣將下雨得時候,空氣裡得水汽多,壹些小蟲子飛不高,只能在近地面處飛來飛去.地面上得小蟲活動頻繁,燕子便低飛捕食.所以,“燕子低飛”,是“天將雨”得預兆。民間還流傳著“蜻蜓成群低飛繞天空,不過叄日雨濛濛”得諺語,也是這個道理。

聽了媽媽得話,我恍然大悟。

有趣的事日記 篇2

今天,我和張宇打羽毛球時一不小心,羽毛球“飛”上了屋頂。用球拍扔了好幾次都沒有見效,羽毛球停在屋頂上正“狡黠”地晃動著身子瞧著我呢!我急了,拿著兩個球拍“輪番上陣”,結果連球拍也上了屋頂,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這下可把我們急壞了,要知道我和張宇是難得能打上一回球的,何況這副拍子還是新買的呢!對了,用小石子投,哎呀,沒用的`。跳上去又夠不著。這怎麼辦呢?

正當我們急得團團轉時,一位正在打掃的清潔工阿姨給我們出了個好主意:“想拿東西就四處瞧瞧,有沒有可以利用的工具呀!”於是我們四處“偵察“了一下,發現花園門口的不遠處有一根敬啟者:長長的竹竿靜靜地躺在牆壁上,好像正等著我們的重用。我急急地對阿姨說了聲“謝謝!”,便飛快地跑了過去,拖著竹竿來到了屋頂下,張宇得意地對屋頂說:“嘿嘿,這回你可別再神氣了,看誰高!”

竹竿太重,我們倆齊心協力,使出了渾身的力氣,終於把竹竿舉過了頭頂,靠在了屋頂上,輕輕撥動,球拍和球都乖乖地落了地??

有趣的事日記 篇3

又到每年一次的清明節,爸爸媽媽帶我回河南老家去掃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高速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臘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河南的清明節可隆重,我們家的祖墳分佈在風景秀麗的清源上,清明時節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清明節趣事650字作文。大人們準備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著,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後跟著,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每找到一處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乾淨許多,接著還要把五顏六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並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

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後輩的孝心。最後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有的口中還唸唸有詞呢,瞧,表哥念著:“祖先保佑,讓我大學聯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還有更有趣的事呢,爺爺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筆就描,慌得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原來這行字是留著給奶奶逝世後才能寫上的,我差點闖禍,趕緊在爺爺墳前磕四個響頭,大人們樂得呵呵大笑……

掃完墓,我們都累壞,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真有意義,清明節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增添幾分敬意,也密切我和表哥表姐的親情。

有趣的事日記 篇4

今天晚自習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老師去上課,把辦公室門鎖上了,辦室門的鑰匙和老師的手機,還有老師的.車鑰匙全在辦公室裡。這下可好了,學校裡還沒有備用鑰匙。

老師在班裡借各種鑰匙試圖開啟辦公室的門,嘗試了許久都沒有開啟,之後,各班同學大顯神通,拿著各種東西去幫老師撬鎖。

嘗試過各種辦法,換了一個又一個人的人,換了一種又一種的工具,鎖所始終沒有撬開。

之後有一個同學,從學校裡借了把螺絲刀, 費了好大勁兒把窗戶給卸了,最後翻著窗戶進去把鑰匙拿出來了,折騰了一個晚上,終於把辦公室的門打開了。老師開心的都沒有給我們佈置作業,還讓我們玩了一個晚上,因為他一直在那兒撬鎖,就讓我們在那自習。

有趣的事日記 篇5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提起清明,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但在起初,清明並不具有這種意味,而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

清明時節,正是四月,氣候轉暖,萬物復甦,正是耕種的最佳時間,田裡到處都可以看到農民忙碌的身影,春天的時候,天氣很難把握,剛剛還是晴天,一會兒就下起雨來。所以農民下田的時候,經常被雨淋溼。於是就有在清明那日吃一種用艾草拌和製成的食品,如糕、餃等可保一年不被雨淋壞這樣的'說法。

我的家鄉在紹興。紹興人過清明節也有與其他地方不同的過法。

每到清明,奶奶就會做很多艾餃,蒸在籠裡,熱氣騰騰,使人垂涎欲滴。我們有時做的很考究,不僅吃起來讓人讚不絕口,連看上去都十分漂亮,綠色的外衣,形狀美觀。

清明的時候還要上墳,也就是要去“看望”一下死去的親人。上墳的時候,我們會帶很多水果,和一些“活口”,就是將雞鴨鵝要等到用的時候才殺死。比如說“上墳鵝”。“上墳鵝”因為飼養精,飼養時間短,又是春季,所以它的肉又嫩又肥,實在是上品。不過紹興農家上墳用鵝,倒不是單單為它的味道,而是另有寄託。“鵝”諧音“我”,列祖列宗、已故的親人看到之後不是很高興嗎?

這就是清明節,這就是紹興人的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