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日記

【必備】過年日記彙編五篇

日記1.03W

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天又過去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不如趁現在好好寫一篇日記。那麼什麼樣的日記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過年日記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過年日記彙編五篇

過年日記 篇1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

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然後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然後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七年級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七年級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然後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裡,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然後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麵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目佳餚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然後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過年日記 篇2

大年三十,是辭舊迎新的日子,到處洋溢著熱鬧的氣氛,炸魚與燻肉的香味,感染著空中的雪花,雪花也似乎成了一份美味。

紅紅的對聯家家戶戶貼起來了,喜慶的燈籠家家戶戶掛起來了,火樹銀花的鞭炮響起來了。新年,你就這樣來了!

晚上,全家人都高高興興的'吃年飯,吃過了團圓飯又要吃那香噴噴的狀元餃,大家開啟電視一塊看《春節晚會》在不知不覺中“噹噹噹……”零點的鐘聲敲響了,新的一年開始了。那“噼啪噼啪”的炮聲,像是告別的聲音,那轉動的、湧動的、閃光的煙花爭奇鬥豔,多像是迎接新年的鮮花啊!我們歡呼著共同祝願新年好。鞭炮在響著,禮花開放著。哦,那幸福之花開在天上,開在地下,也開在人們的心中……

過年日記 篇3

新年到了,好興奮哦,對孩子們來說最快樂的事就是撈紅包了,不然選衣服怎麼都選有兩個大口袋的呢!

瞧那一張張小太陽紅的跟什麼似的,時不時拍拍自己的口袋,呦,鼓鼓的,再拿幾個糖邊吃邊放炮仗,多美的事兒呀,對大人們來說可沒這麼爽,過年就等於過錢呦,美得我們還有這麼多糖,可是他們呀也只是嘴上說說,可沒當真,該買的就買了,該花的就花了,炮仗照樣噼噼啪啪的放……大魚大肉總不少,圖一個好兆頭!

看看,對聯兒和福字貼的'起歡兒,喜慶慶的,好不熱鬧!這些個大人啊,還真好,自己都捨不得,還給兒女買,真的很好叻,咱可不要辜負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思呀!

最後在這裡,祝福你們閤家歡樂,開開心心每一天!

過年日記 篇4

目前,城市汙染十分嚴重,可人們還在買鞭炮,放鞭炮,今天有兩件事讓我心裡不是滋味。

一件事在去我弟弟家的路上,我看見一個人放鞭炮。我們停下來看著。怦!怦!怦!鞭炮響了,頓時,濃濃的煙爭先恐後的冒出來,我被嗆的咳嗽,想:“汙染好大啊

另一件事是在我弟弟小區那,我看見有賣鞭炮的,想玩一盒,弟弟好像看透了,說:"我家有好多。”可是,轉念又想:‘不對,老師說文明過年,不要讓自己的`熱鬧給霧霾再添貢獻。’可是晚了,弟弟已經扔了一個,煙霧出來了,我的心裡感到彆扭。

“地球是大家的,請大人和小孩不要再燃放鞭炮,保護我們的地球。”

一轉眼,又到大年二十八了,大家都高高興興的準備過年。一出門,都是濃濃的霧,連紅綠燈都看不清。空氣中那麼多PM2.5,每天都呼吸著這樣的“毒氣”,心裡真不是滋味兒。

過大年,除了買年貨、收紅包,還要放鞭炮。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來迎接新年。但放鞭炮會汙染空氣,放出更多的PM2.5。

這一下,該不該放鞭炮成了大家過年最熱的討論話題。有些人認為應該放,因為放鞭炮這一習俗由來已久。

這個習俗有一個故事來源。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凶猛的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蹋莊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裡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逃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於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貼紅聯、放鞭炮、掛紅燈,院子裡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聲音。所以,每年人們都要放鞭炮來嚇走“年”。

這一習俗一直流傳下來,每年除夕夜晚十二點,家家戶戶辭舊迎新的鞭炮聲都會響起,“噼裡啪啦”的響聲趕走過去一年所有的不如意,迎來新年新氣象,表達新的希冀。

有些人認為不該放,因為現在環境汙染很嚴重,還是保護環境要緊。如果不放鞭炮,就不像過中國年了,如果放很多,就會放出很多PM2.5,會使環境更加惡劣,空氣質量下降,霧霾更嚴重,讓城市變成“霧都”。

我認為,我們可以想出其他的環保的產品代替鞭炮,比如製造出一種類似鞭炮響聲的,但是不用明火點燃的電子產品,這樣一來,既可以保持年味不變樣,也可以不汙染環境,一舉兩得。

同學們,為了讓空氣不再變差,我們從自己做起,不放鞭炮和煙火,同時,也向家長們推薦環保過年的新方式吧!

過年日記 篇5

爺爺說:“大人望插田,小孩盼過年。”20xx年春節終於到來了。年前兩天,我和老爸老媽一起去家潤多超市購買年貨。超市裡的生意很紅火,人很多,一個個顧客推著手推車,車裡的年貨堆得滿滿的,排成了長龍準備交款。

春節這天,天氣晴朗,人們都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我也不例外,早早起來約好幾個朋友到外面玩。我們一起來到頤美園小區,這裡張燈結綵、火樹銀花、美不勝收,好看極了!我們幾個小夥伴爬假山、盪鞦韆、做遊戲,玩得樂開了花。回到家後只見我家大門的中間貼了一張好大的福字,兩邊一副對聯:春風得意年年好,前程似錦步步高。

下午六點鐘我們全家到外婆家吃年夜團圓飯,外婆的廚藝真好,什麼“全家福”、“年年有餘(魚)”、“萬紫千紅”……還有我最喜歡吃的蒸蛋,共有十八道菜,好大的一個圓桌都快擺不下了。吃飯前,家家戶戶放鞭炮,鞭炮聲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爺爺也點燃了一掛萬字鞭,響聲震耳欲聾,好是熱鬧。

八時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現場直播開始了。節目豐富多彩,其中有我們湖南本土笑星大兵的相聲,我最喜愛的節目還是幾位老奶奶和一群小朋友表演的機械動作的'皮影式舞蹈。年紀最大的84歲,最小的只有4歲,演得真棒!

年夜飯上我收到長輩們給我的壓歲錢,鼓勵我好好讀書,新年要有新進步。年夜過後,街上的人還很多,我拉老爸跟我一起去買了一大堆煙花、焰火、彩珠筒、沖天炮,噼嚦叭啦,嘭!開心極了,真想天天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