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3月是故鄉明說課稿

說課稿9.23K

一、說教材:

3月是故鄉明說課稿

《月是故鄉明》是季羨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後仍懷念自己的家鄉,以月作為抒情線索,通過對故鄉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特別是對故鄉月色的動人描寫,抒發了作者對故鄉永遠的思念與牽掛。

作者巧妙設題,用唐代詩人杜甫的詩句“月是故鄉明”作為文章的題目,統領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調;增強文章的文化內涵。由於杜甫這句詩是千古名句,特別能引發讀者的共鳴,被廣為傳誦。用它來做題目,更能表達作者的思鄉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結構。開篇點題,總結全文,引起下文,為下文做鋪墊,設定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接著由月過渡到山,到水,進而過渡到家鄉的水,過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並通過他鄉月亮與故鄉月亮的對比,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念。結尾處短短几句話,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本文的主旨是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文章中對於景和事的描述都是為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服務的。在文中,作者通過對故鄉月亮的具體描述,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捉知了、看月亮、遊玩、做夢這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關,寫這些事也是圍繞著月亮來寫的,這樣更能表達出對故鄉的思念;通過在濟南、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見到的月亮與故鄉月亮的對比,表達對故鄉的深情;作者拿賞月勝地朗潤園與故鄉的小月亮對比,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正如作者所說,“然而,每逢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卻仍然是故鄉葦坑裡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最後作者直抒胸臆“月是故鄉明,我什麼時候能夠再看到我故鄉里的月亮啊!”表達對故鄉的思念。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

(1)學會文中的“徘、徊”等16個會認字,讀準多音字“燕”等;會讀“煙波浩渺、篝火、萌動、澄澈、風光旖旎、瑞士、萊芒湖、平沙無垠、碧波萬頃、巍峨雄奇、耄耋、燕園聖地、點綴”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和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默讀課文,說說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經歷,產生了哪些內心感受。

(3)在反覆閱讀、體會情感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對故鄉永恆的思念與牽掛之情。

(4)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學生學會獨立閱讀與思考,通過交流,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5)通過學習和交流,認識故鄉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6)蒐集一些思鄉的詩文,和同學交流。

(7)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2.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說說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經歷,產生了哪些內心感受;在反覆閱讀、體會情感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對故鄉永恆的思念與牽掛之情;通過學習和交流,認識故鄉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3.教學難點:

默讀課文,說說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經歷,產生了哪些內心感受;在反覆閱讀、體會情感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對故鄉永恆的思念與牽掛之情。

三、說學情:

學生在四年的學習和閱讀中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閱讀經驗,有著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對於作者來說,對家鄉的景和事充滿了深厚的感情,對於每一個學生來說,他們每個人心中對家鄉的景、對童年的事也充滿了一定的感情。課文裡面的各種趣事,很多學生可能都有著相同或相似的親身經歷過,課文敘述及表達符合學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進而在文章中獲得感知,發展想象力,鍛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對於課文中提到的“山高月小”“三潭印月”“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八月湖水平”等可能比較陌生,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困難;學生對於課文中提到的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巍峨雄奇的高山、朗潤園、燕園勝地、荷塘月色等可能瞭解很少。對於這些比較陌生、瞭解很少的地方,教師適當補充有關資料,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進行理解和感悟。

四、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以趣激情,以讀悟情,在讀中理解、感悟、想象。

2.說學法:

自主閱讀,合作探究。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學流程:

1.交流古詩,激趣匯入。

引導學生從交流與月亮有關的古詩入手匯入課題,並瞭解作者的相關資料,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為感受“月是故鄉明”做情感鋪墊。

解釋題目後,激發學生思考和交流看到這個題目你都能想到什麼?並引導學生由題目想到文章的主旨是“思念家鄉”;想到題目的出處是杜甫的《月夜憶舍弟》;聯想到與月亮有關的其他詩句。並結合課文進一步瞭解作者要用杜甫的詩作為題目是為了統領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調;增強文章的文化內涵。並進一步體會到杜甫這句詩是千古名句,特別能引發讀者的共鳴,被廣為傳誦。用它來做題目,更能表達作者的鄉思之情。

2.整體感受,理清順序。

通過閱讀,引導學生在學會字詞的基礎上,瞭解作者以“月”為線索,從對“月是故鄉明”這句思鄉名句作了簡單解釋;是對故鄉與童年的回憶;作者離開故鄉之後的生活,通過他鄉月亮與故鄉月亮的對比,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念;對前面的呼應,也是作品在對故鄉與童年的回憶和在他鄉對故鄉的思念的記敘與描寫之後,情感的自然迸發等方面進行描寫的。

3.瞭解作者童年趣事,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引導學生學習文章開頭,瞭解作者開篇點題,總結全文,引起下文,為下文做鋪墊,設定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接著由月過渡到山,到水,進而過渡到家鄉的水,過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

教學中,引導學生按課文的敘述順序瞭解作者回憶的童年生活中的幾件趣事:躺在坑邊場院的地上數星星;在古柳樹下點篝火,搖樹捉知了;在大葦坑邊望月遊玩;夢月亮。引導學生了解這些童年趣事都是圍繞著月亮來寫的,都跟月亮有關,更能表達出作者對故鄉的思念。

4.補充資料,瞭解表達方法。

教學中,教師適當補充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巍峨雄奇的高山、朗潤園、燕園勝地、荷塘月色等有關資料,引導學習瞭解作者通過在濟南、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見到的月亮與故鄉的月亮的對比,表達對故鄉的深情;作者拿賞月勝地朗潤園與故鄉的小月亮對比,突出作者對故鄉月亮的喜愛,更能表達作者對故鄉的眷戀,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正如作者所說的“然而,每值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卻仍然是故鄉葦坑裡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使學生感受對比手法的作用是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引導學生結合全文理解文章的結尾處短短几句話,感受其作用是概括全文並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5.瞭解表達方法,學以致用。

引導學生結合全文了解為了表達本文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這一主旨,作者運用描述、對比、直抒胸臆等手法寫思鄉之情。第一,通過對故鄉的月亮的描述,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第二,通過在濟南、北京和世界其他地方見到的月亮與故鄉的月亮的對比,喜歡故鄉的小月亮,表達對故鄉的深情;第三,作者拿賞月勝地朗潤園與故鄉的小月亮相比,表現濃濃的思鄉之情;最後作者直抒胸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

在學生掌握了作者的表達方法後,鼓勵學生在小練筆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表達自己的感情。達到了語文教學由讀到寫的教學目的。

七、說作業設計:

鼓勵學生蒐集和積累與月亮有關的詩詞和文章,並分享給自己的同學,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含概了本文的兩個要點,一是課文的主要內容:簡單解釋思鄉名句“月是故鄉明”;對故鄉與童年的回憶;作者離開故鄉之後對故鄉的思念;呼應前文,情感迸發。二是透過文章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對故鄉永遠的思念與牽掛。突出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