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秋姑娘的信》說課稿

說課稿7.66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秋姑娘的信》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秋姑娘的信》說課稿

《秋姑娘的信》說課稿1

《秋姑娘的信》是蘇教版第一冊第三單元的課文。本文以擬人的寫法,將“秋”這個季節描繪成美麗飄逸的姑娘,繼而展開課文情節,並介紹了一些常識。

從課題《秋姑娘的信》分析,本文的重點應該落在“信”上,“信”是誰寫的?寫給誰的?信上寫了些什麼?“信”又是什麼?

課文共有七個自然段,每段有一句話。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是第二——五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六——七自然段。下面,我將分別分析每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是課文的第一部分,介紹了秋姑娘用楓葉寫信。回答了課題中的一個問題:“信”是什麼。文中的信就是楓葉。秋季,楓葉轉紅,火紅的楓葉絢麗特別,正適合做漂亮的.信紙,將自己的關懷和祝福寄給遠方的好朋友們。而用楓葉做信紙並不僅僅因為楓葉顏色形狀的漂亮,還因為楓葉在秋風的吹送下可以飄蕩到很多地方,作為信使特別方便。而能使用這些楓葉的只有秋姑娘。該自然段中還告訴了我們,秋姑娘的朋友很多,從“好朋友們”的“們”字可以感受到。為什麼一年只來一次的秋姑娘能交到那麼多的朋友呢?從她不厭其煩地給朋友們寫信可以看出她的熱心,而從下面信中的內容可以看出她的愛心,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她會有這麼多朋友了。

第二——五自然段是課文的第二部分,寫了秋姑娘的信中的四個內容,這四封信分別給了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每個自然段的結構基本上是一樣的,讀起來朗朗上口,並在每段中蘊涵了一個相應的常識介紹。第二自然段中,秋姑娘寫給了大雁,從“南去”這個詞我們瞭解到大雁回南方過冬,路途遙遠,非常辛苦,秋姑娘關心南去的大雁,從“多加”中也能看出來。

第三自然段寫給了青蛙,青蛙是冬眠過冬,也就是在冬天到來之前吃得飽飽的,然後找個溫暖的地方睡上整整一個冬天,等春天到來時再出來。

第四自然段寫了給松鼠的信,松鼠是備糧過冬,在冬天到來前在樹洞中儲備好糧食,然後躲在樹洞中吃著糧食過冬。

第五自然段中雖然信是寫給山村孩子的,但囑咐他們的是請他們給小樹裹上“冬衣”。這裡的“冬衣”用了引號,其實是用稻草、麻繩等裹在小樹外用以禦寒的。秋姑娘真是細心。

第二——五自然段中,不僅介紹了動植物過冬的常識,從字裡行間也透露出了秋姑娘對朋友們的關心。第二自然段中的“多加”,第三自然段中的“蓋好”,第四自然段中的“快”、“充足”以及第五自然段中的“別忘了”。充分說明了秋姑娘的愛心和細心。正因為秋姑娘瞭解朋友的習性,才能有針對性地寫出內容不同的信,體貼入微地關心每一位小朋友。

第六——七自然段是課文的第三部分,寫出了秋姑娘信寫得多。本章沒有用直白的語言寫信多,而是用了一個問句和感嘆句。第六自然段是問句,向讀者們提了個問,緊接著第七自然段就給出了回答,一個“全”字寫出了秋姑娘信寫得多,間接就是告訴我們,秋姑娘的小朋友多。與第一自然段呼應,更進一步說明了秋姑娘的熱心與愛心,表現出了對秋姑娘的讚美之情,讀時要結合最後一個感嘆號來體會。同時也可以理解,正因為這份細心與愛心,所以秋顯得特別可愛,課文中稱其為“姑娘”。

根據本文的特別,我定出以下的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2種筆畫:臥鉤、撇點。注“心”的筆順。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認識秋天的一些特徵,瞭解一些小動物過冬的方法。

4、通過文中對秋姑娘的讚美,懂得朋友之間應該相互關心的道理。

《秋姑娘的信》說課稿2

一、教材簡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語文課本第一冊的第七課《秋姑娘的信》。

這是一篇科普童話故事,它用秋姑娘寫信的形式介紹了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備食物、樹木裹上稻草準備安全越冬的知識。文章語言生動活潑,字裡行間透出了秋姑娘對自然生靈的關愛之情。

二、設計理念和目標

這篇課文融知識和情感為一體,依據新課程標準三維目標體系的理念,我把以讀悟情的情感價值目標列在首位。讓孩子在讀中感受秋姑娘對朋友細膩真切的關愛,在反覆誦讀中讓學生與秋姑娘美好的心靈交匯,從而滋養孩子們關愛世間萬事萬物的善良心靈。

同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拓展內容,開發課程資源,為孩子展示潛質潛能和語言實踐開啟廣闊的空間,使課堂教學更為自主、更為開放。

當然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課文中要求掌握9個一類字,2個基本筆畫和5個二類字,這個智慧目標是必不可少的。

三、設計特色

課內課外知識交融,追求開放性;

讀中感悟怡情養心,注重人文性。

四、 教學設計

我打算先學文後識字,分兩課時完成。下面我具體說說第一課時學文的教學設計。這個過程,我安排了三大板塊。

(一)、營造氛圍,產生體驗慾望

課前,我讓孩子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去感受秋天,或尋找一些秋天的圖片,或吟誦一些秋天的詩句,或唱一唱秋天的歌謠,以“我眼中的秋姑娘”為主題進行充分的交流。使學生的知識貯存與課文內容相交融,併產生直覺體驗,對課文產生閱讀的期待。

1、展現情境,感受秋天

當課伊始,孩子對秋姑娘的情趣已生。此時媒體介入,出現秋姑娘的畫面。 “小朋友,你喜歡秋姑娘嗎?瞧,她來了,快和她打個招呼吧!”這時候,學生可能會喊,“秋姑娘好!”“秋姑娘來了!”高興之餘,我隨機帶他們學習“秋”字。

2、抓住切口、總領全文

認識秋字之後,我又問“那秋姑娘還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呢?”問完,我馬上給孩子出示一幅片片楓葉像舞蹈著的紅蝴蝶一般,在颯颯秋風中飄落的畫面。

“咦,樹上的楓葉都到哪兒去了?”這句話是第六小節的內容,我抓住這個疑問句作為教學的切口,激發學生探究學習全文的興趣,同時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指導的時候,特別要讓孩子讀好語氣詞“咦”。

以上兩個環節,我展示了秋的畫面,安排孩子們與秋姑娘打招呼,著力地營造時空氛圍,意在讓孩子們感受秋的美麗,秋的情趣;意在活化人物形象,引領著孩子走進文字,扎進童話的世界;意在激發孩子們體驗的慾望。

(二)走進文字,親歷體驗過程

文字是語言的載體,是孩子情感體驗的途徑,研讀文字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在朗讀、理解文質兼美的文字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字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

1、感知課文,瞭解大意

讓孩子們帶著“楓葉都到哪兒去了?”這個問題去讀書,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準、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接著通過相互交流,讓孩子們自己明白楓葉都給秋姑娘當紙寫信去了,知曉秋姑娘是給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這些好朋友寫了信。並且呢,我要求他們用“秋姑娘給、 、 、寫信。”這樣的句式講出課文的主要意思。

2、歸謬激疑,探究學文

在這裡,我讓孩子再讀課文2——5小節,首先讓他們瞭解秋姑娘給朋友寫信的內容。然後,我歸謬激疑故逗學生,設問如下:“小朋友,秋姑娘對朋友真是非常的關心。不過老師想讓秋姑娘把信的內容換一換,讓青蛙路上多加小心,讓松鼠蓋好被子,讓大雁準備充足的食品,讓山村孩子多給小樹澆水,你們說老師的建議行不行?”丟擲這樣一個問題,目的是讓學生再讀課文,聯絡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外知識,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表見解,糾正老師的謬誤。這樣的操作形式意在為孩子開啟一個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在這個空間激活了他們潛在的學習情趣,培養他們合作探究的精神,從而讓孩子們更真切地感受到秋姑娘對朋友細緻入微的關愛。

3、讀信說信,語言實踐

在這裡,我首先舉例示範。在楓葉形的信紙上,依據課文內容,用書信的形式,實物投影秋姑娘給大雁的信。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誠至愛的美好心靈,而且躍出文字,讓孩子初步感受書信的基本格式,有機地拓寬知識面。

接著,我又要求孩子照樣子說一說秋姑娘在信中會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說些什麼,這裡只要任選一個說。這樣,我為孩子搭建一個語言實踐的舞臺,給孩子創設一個發揮潛在智慧的機會。

4、感情朗讀,整體迴歸

在以上環節的教學後,學生對課文重點部分2——5小節的內容已經瞭然於心。這時候我設計“換位朗讀”,告訴孩子:“你現在就是秋姑娘,你該如何通過朗讀表現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關愛之心呢?”孩子在品讀“多加小心”“蓋好被子”“彆著涼生病”“充足的食品”“別忘了”“裹上冬衣”等詞句的過程中,把秋姑娘的內心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感情朗讀了2——5小節後,我又回到開頭提出的問題:“現在我們明白樹上的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吧?”借這個問題引讀文章的第七小節,讓孩子的感悟與文章的.內涵更吻合,讓孩子的體驗與文中人物的情感更接近。然後在優美的樂曲伴奏下,孩子們誦讀全文,再次感受課文的語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靈美。

(三)、拓展延伸,昇華情感體驗

文字給我們提供的資訊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字”,而且要“超文字”。

1、內容延伸,探求知識

讀完全文,我又出示了一幅圖,圖上有燕子、刺蝟、螞蟻,“想一想,秋姑娘還會對其他朋友說些什麼?”這樣操作旨在讓學生更多地瞭解秋盡冬來之際動物的生活習性,是對他們課外知識的一種補充,也是為了滿足孩子無限的求知慾,更好地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慾望。

2、呼應開頭,昇華情感

我對小朋友說:“秋姑娘不但人美,心靈也十分美,她關心朋友,照顧朋友,你喜歡她嗎?秋去來,冬爺爺馬上要來了,秋姑娘也要放心地走了,讓我們再次與秋姑娘深情地打個招呼吧!”我話音一落,螢幕便會出現秋姑娘手持花籃,翩然而去的畫面。這時,學生要是情不自禁地喊:“秋姑娘再見!”,那麼我的課也算是成功了。因為學生已經喜歡上了秋姑娘,喜歡上了這個關心朋友的秋姐姐。我想在這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情感交流過程中,孩子們也正在吮吸著愛心營養,淨化著他們的心靈。

3、作業拓展,實踐體驗

最後我也是以秋姑娘信的形式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作業如下:(多媒體出示作業內容。)

讓學生採集落葉觀察,並動手做一做樹葉標本,也是讓學生走出書本,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在開放的富有創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秋姑娘的信》說課稿3

《秋姑娘的信》是蘇教版語文第一冊第七課的課文,是一篇圖文並茂,文質兼美,充滿童趣和蘊含自然常識的課文。全文共分7個自然段,寫了秋姑娘給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寫信,展現出了一幅楓葉飄落、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食、小樹穿“冬衣”的秋景圖。以秋姑娘的信為線索,讓人感受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由此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友誼的情感。下面我就具體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新理念及本年級教材、學生的特點,我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學寫兩個左右結構的'生字“好”“村”,認識筆畫“撇點”。

2、激發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秋姑娘的信寫給了哪些人,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4、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積累。

在匯入新課時,先出示一封以楓葉圖為背景的秋姑娘寫給老師的信,讓學生認讀“信”,然後出現秋姑娘的畫面,讓學生跟秋姑娘打招呼。這樣的匯入,著力營造了時空氛圍,讓學生感受秋的美麗,秋的情趣,同時活化了人物形象,引領學生走進文字,扎進童話的世界,激發了學生體驗的慾望。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作為起始階段的教學,培養語感尤為重要。朗讀則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根據這一要求,我們在這堂課中創設了多種讀的途徑,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首先是提出要求讓學生自讀課文;認讀生詞後,讓學生再次自讀;檢查學生朗讀時,通過範讀、齊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讀、合作讀等多種形式貫穿始終。目的是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從而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教學目標。

新大綱指出,國小語文教學要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學實踐也告訴我們,語文素質的提高,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重視語言的積累。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我們在本課教學中設計了讓學生在拓展說話中強化積累。如:開始時對秋姑娘打招呼;檢查四封信的朗讀情況時,讓學生練習“我想讀秋姑娘寫給誰的信”的句式;最後出示的填空:“秋姑娘給 、 、 和 寫了信。”也是對學生的一種說話訓練。這樣的設計,目的是希望他們在思維、表達的過程中,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促使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的活動中去,增強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所以在最後我留了大約1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教學“好”和“村”這兩個生字。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大膽嘗試探究,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記住生字。學生聯絡已有的知識想出識字的方法,給他們自由發展的空間,有助於形成他們主動識字的習慣。

《秋姑娘的信》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我上的是國標本第一冊的第七課《秋姑娘的信》。這是一篇科普童話故事,它用秋姑娘寫信的形式介紹了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備食物、樹木裹上稻草準備安全越冬的知識。文章語言生動活潑,在閱讀的同時使人感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背課文和識字寫字。

二、教法說明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設計時我把以讀悟情的情感價值為一目標,讓孩子在讀中感受秋姑娘對朋友細膩真切的關愛,在反覆誦讀中讓學生與秋姑娘美好的心靈交匯,從而讓孩子們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的道理。同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拓展內容,開發課程資源,為孩子展示潛質潛能和語言實踐開啟廣闊的空間,使課堂教學更為自主、更為開放。

三、教學設計

(一)走進文字,感受人文內涵

文字是語言的載體,是孩子情感體驗的途徑,研讀文字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在朗讀、理解文質兼美的'文字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字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根據這個理念,我對第二課時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1、歸謬激疑,探究學文

讓孩子們帶著“秋姑娘給她的好朋友都寫了什麼?”這個問題去讀書,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準、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接著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一封信互相交流,並且我要求學生用“我喜歡讀秋姑娘寫給-----的信”的句式來交流,旨在培養學生說完整通順的話。

2、讀信說信,語言實踐

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我利用媒體依次出示秋姑娘給大雁的信,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誠至愛的美好心靈,而且躍出文字,讓孩子初步感受書信的基本格式,有機地拓寬知識面。

接著,我又要求孩子照樣子說一說秋姑娘在信中會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說些什麼,為孩子搭建一個語言實踐的舞臺,給孩子創設一個發揮潛在智慧的機會。

3、挖掘資源,豐富積累

在課文中有幾處知識點,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冬眠,哪些動物要冬眠?松鼠喜歡吃什麼?(旨在感悟“充足的食品”一詞)小樹裹上“冬衣”中“冬衣”是什麼?為什麼要裹?(讓學生明白簡單的科學道理),這些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慾望。

4、感情朗讀,整體迴歸

在學生了解信的內容後,我設計“換位朗讀”,告訴孩子:“你現在就是秋姑娘,你該如何通過朗讀表現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關愛之心呢?”孩子在品讀“多加小心”“蓋好被子”“彆著涼生病”“充足的食品”“別忘了”“裹上冬衣”等詞句的過程中,把秋姑娘的內心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感情朗讀了2——5小節後,我引讀: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吧?借這個問題引讀文章的第七小節,讓孩子的感悟與文章的內涵更吻合,讓孩子的體驗與文中人物的情感更接近。然後我利用多媒體指導孩子背誦全文,再次感受課文的語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靈美。

(二)、拓展延伸,昇華情感體驗

文字給我們提供的資訊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字”,而且要“超文字”。

1、內容延伸,探求知識

讀完全文,我讓學生思考秋姑娘還會對其他朋友說些什麼?”這樣操作旨在讓學生更多地瞭解秋盡冬來之際動物的生活習性,是對他們課外知識的一種補充,也是為了滿足孩子無限的求知慾,更好地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慾望。

2、作業拓展,實踐體驗

最後我也是以秋姑娘信的形式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作業如下:(多媒體出示作業內容。)

讓學生採集落葉觀察,並動手做一做樹葉標本,也是讓學生走出書本,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在開放的富有創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