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臨床醫學導論心得體會(精選10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臨床醫學導論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臨床醫學導論心得體會(精選10篇)

臨床醫學導論心得體會 1

醫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藝術性和道德性的學科,我們醫學生就要做這方面的“科學家”、“藝術家”和“道德家”。

為期5周的《臨床醫學導論》課就這樣結束了,雖然只有短短的30節課,但老師們豐富的專業知識,嚴謹求實的態度,以及對臨床事業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奉獻精神都深深的打動了我,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啟迪。

《臨床醫學導論》是一門過度課程,是連線醫學基礎知識與臨床專業知識的橋樑。雖然當初讀著“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當我步入神聖醫學學府”的豪壯醫學生誓言時我為之動容,但臨床醫學,是研究診斷、治療疾病和醫患關係的學科群,他作為一種應用科學,是建立在生物學、物理學、化學、數學、基礎醫學等學科基礎上的。《臨床醫學導論》這門課程讓醫學生早期接觸臨床,早期對臨床醫學有全面的瞭解,初步進入醫生角色,提高對醫學的學習興趣,是連線醫學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的一條紐帶,一座橋樑。這門課程猶如一劑強心劑,使我們迸發出學習的動力,幫我們擺正了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的目標,那就是努力完成醫學生向醫生角色的轉化,做一名合格的醫生。

首先《臨床醫學導論》給我們介紹醫學發展史,作為一名醫學生,瞭解醫學起源、發展以及醫學模式是首要任務。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瞭解了原始社會的原始醫學、古代奴隸社會的東方醫學、古希臘醫學。還有中世紀以防治疫病為主的歐洲醫學,以及日新月異發展的當代醫學。這些都讓我感到了醫學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也讓我為人類祖先在過去的歲月中與疾病的鬥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和智慧而自豪。同時我認識到了醫學模式的重要性,作為醫學科學和衛生髮展的歷史總結,它必然隨著人們對醫學與健康及其影響因素認識的深化不斷的發展和變,對今後的臨床指導和相關總結有重要的意義。

老師們還教導我們,作為一名醫學生,知識要廣,專業要精。所謂知識廣是指要對醫學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了解,因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能只瞭解區域性而忽略整體;而專業要精則是指要對你將來從事的專科有深入的瞭解和認識,所謂術業有專攻。還要做到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兩手抓兩手硬,他說曾經我們過去只重視臨床技能培養而忽略理論知識的學習,結果培養出來的`卻是“殺人機器”。聶正懷等老師用他們的一個個真實的病例告訴我們有許多方面是要多加註意的,要如何成為嚴謹求實的合格醫生。因此為了掌握精湛的醫術,我們應該做到:重視理論課的學習,踏踏實實地學好每一門基礎課,掌握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重視實驗課的學習,培養醫學生的動手能力,達到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培養科學精神和嚴謹的科研態度;重視實習,加深理解和鞏固理論知識,並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李小安、常山等老師教導我們要善於觀察病人,他們說在不同的時間段裡,病人可能有不同的狀況出現,因為機體是動態的,對於不同的病人,我們也要有不同的看法。常山老師還說一個病症我們要有多種看法。這些話對我們以後很有幫助和啟發。

最後我們還要注意培養自己的情商,態度決定一切,這不僅指對待學習和知識的態度,還指對待病人及患者家屬的態度。智商決定你是否能看好“疾病”而情商才決定你是否能看好“病人”,因此只有紮實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還是不夠的,醫學的目標不應當是狹義的健康,而應該定位於人的尊嚴。醫生應當維護患者要求生命尊嚴的權利和能力。醫生不但是要讓人體面地活,更要對無力救治的患者細心照顧,讓患者體面地離開。能不能與病人的相處的好這也是判斷是否是優秀醫生的重要標準之一,這也是醫患關係得以緩解的手段之一。只有更多的減少醫療糾紛,才能使我們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照顧需要照顧的病人,從而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因此,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培養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對待職業上要真情、熱情、全心全意;對待病人上細心、精心、耐心、誠心;對待病情上要科學、客觀、公平、公正。

臨床醫學導論心得體會 2

臨床醫學導論,這是作為醫學生的我們上的第一門專業的醫學啟蒙課程。回想剛剛考入醫學院的我,並不知道將面對的,將承擔的是什麼。只以為醫生是個治病救人的高尚高薪的工作。隨後看到好多醫患糾紛的報道,瞭解了醫生的辛勞與不被理解,頓時感覺心灰意冷,甚至幾度想要放棄這個專業。但是,這個學期,醫學導論課上,那些醫師教授們的講解和感慨,讓我懂得了作為一個醫者的仁心和責任,明白了我們作為白衣天使的使命。

從遠古時代的艱難探索,到現在精妙嚴謹的現代醫學;從祕密的螺旋解剖教室,到現在的給我們以系統科學教學的醫學院校,蛇形杖的標誌下永遠都是一代代以維護健康和生命為信仰的醫者的努力與不悔的仁心。

老師們給我們講了很多醫學發展的歷史,從古希臘的醫學先驅們為了追求真理,寧願違法偷來屍體解剖研究開始,每一次的進步與探索,都是勇氣和智慧的結晶。從神農嘗百草,到Marshall親自喝下了含有幽門螺桿菌的培養液;醫學是道德和藝術的科學。對真理的追求,對解除人類病痛的堅定,都是我們永遠的楷模和豐碑。他們不是為了家財萬貫而努力鑽研,更不是為了沽名釣譽而奮不顧身,他們的心裡,永遠有著那一份為了他人的博愛之心,那份懸壺濟世,醫濟天下的堅定信念。我終於意識到我以往的狹隘,我們做的,是救死扶傷的大事,是為了他人的健康和幸福而努力的事,是為了整個人類謀福祉的事。勞累一些算什麼,苦一些待遇差一些又算什麼?懸壺濟世,不悔仁心,這不僅僅是一個職業,更是一份責任和擔當。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們的優秀先輩,永遠是我們的楷模。作為將來的醫者我突然感覺到,醫者的光輝和追求是那麼的高尚而無私,在那些給我們講授課程優秀醫生、教授們身上,我看到了作為醫師的`責任心與歲月和知識留下的沉穩和睿智。我們現在的醫學生所享受的如此豐富的資源和如此嚴謹系統的教學,都建立在前輩們的不懈努力下,我們更應當奮力前行。還記得我們的誓言: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當我步入神聖醫學學府的時刻,謹莊嚴宣誓:我志願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於人民,恪守醫德,尊師守紀,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發展。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 這次的課程,不但改變了我的意識,也教會了我許多知識。一直都以為醫生做的只是治病的事,但是老師們卻教導我們,我們能為患者做的,並不僅僅是治好他的疾病;相反,在很多疾病根本無法完全治癒的情況下,我們在精神上對他們的鼓勵支援與安慰,反而是最有用的良藥。我懂得了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醫術,更要有與他人交流的技巧和方法;我們不僅僅要能治好疑難雜症,更要懂得防病,就如故事中扁鵲的大哥,治病於無形,這是對患者幸福更大的貢獻。我也感受到了醫學的發展,正是因為那些不斷創新,不斷為患者的幸福著想的創新者和開拓者,讓本來無藥可救的絕症得以緩解甚至治癒,讓那些令人談之色變的手術改進為只需微創的安全的治癒方法……

漫漫醫路,我們不畏艱險;迢迢征途,我們奮力前行。我們可能看不清我們的未來,但是我們看得見我們的希望;我們可能不知道前路有多艱險,但是我們知道我們的夢想。懸壺濟世,不悔仁心,這是我們永恆的信條。

臨床醫學導論心得體會 3

一學期眨眼間就過去了,我們《臨床醫學導論》僅有的十次課,也在十位外貌性格各異,卻同是白衣天使的老師的悉心教導下,畫上了句號。經過這短短十次課的時間,我們也都感觸良多。

上《臨床醫學導論》課給我最初最強烈的感受是:我是一名醫學生,我有著重大的使命。 作為一名醫學生,和別人不一樣的.是,我們肩負的是最神聖的生命,是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大事,我們必須認真嚴格地對待,不能有半點的含糊。謹遵“醫學生誓詞”的教誨,要“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於人民,恪守醫德,尊師守紀,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發展”,要“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雖然“醫學生誓詞”只有短短的三句話,但其包含的內容確實不能小覷的,這是作為一個醫學生,一個醫生終生追求的目標。

“醫學生誓詞”是神聖崇高的,我們更應該讓這份神聖崇高具有現實意義,努力地朝他奮進,去實現他。

《臨床醫學導論》也讓我瞭解到現當今醫患關係緊張,那麼醫患矛盾的解決就要從現在抓起,從醫學生身上抓起。

造成醫患關係緊張有多方面的原因。在醫生方面,醫護人員與家屬之間溝通能力弱,醫生的誤診、醫療事故等,服務不到位,以及一些道德方面的因素引起了患者及患者家屬不滿,導致醫療糾紛等。患者及患者家屬方面,期望值過大,對醫療賠償抱僥倖心理,對醫護人員不理解等導致醫療糾紛。醫療資源匱乏與配置失衡,醫療費用過高和媒體的推波助瀾等也是導致醫療糾紛,深化醫患矛盾的重要因素。

醫患關係緊張導致的醫療糾紛,給醫護人員的身心帶來嚴重的傷害,許多醫護人員不堪壓力而改行,醫生,這本是帶著美麗而神聖光環的職業,已經在百姓的唾棄聲中變得一錢不值,甚至被戲稱為“高危行業”。但是這最終的受害者卻是患者本身!

臨床醫學導論心得體會 4

沿海城市經濟比較發達,這裡的醫療裝置比我們內地先進,醫院的各種操作幾乎都由電腦來完成,不管是各種病程記錄還是醫囑開寫都由電腦來完成,這兒的人多數說白話,在內地來的我們,聽不懂粵語時就主要靠眼,觀察他們動作及面容,所以在學醫的同時還得兼習粵語和電腦。

我們這兒實習的具體安排是由科教資訊科安排的,他們不定時下科室查勤,每週四下午固定上理論課,在實習的同時也補充了理論。每個科室的帶教老師是由帶教祕書安排的,我們都由主治醫師帶教。

目前我已到兒科、推拿科、脈管炎科、外科實習。兒科多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比例各佔50%,他們的特色是把抗生素、化痰藥(氣管解痙藥)、糖皮質激素溶於一爐,氧驅霧化的`方式噴喉,對扁桃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療效確實。推拿科採取推拿+鍼灸拔罐的方法對頸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等疾病療效好。脈管炎科應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對各種周圍血管疾病及其潰瘍療效顯著,自制中藥脈復生、脈血康及外敷生肌止痛膏極具特色。外科內鏡下開展的多種手術效果好,創傷小。

“讀經典、跟名師、勤臨床”一直激勵著有志於中醫事業的工作者,隱蘊著一個稱職醫生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的工作:理論修養、臨床實踐、勤思善學、不斷總結。它們之間就好像像一首美麗歌曲的誕生,需要作詞、作曲、歌唱的完美組合。理論修養就好似歌詞的創作,作曲、歌唱就好比裡臨出實踐,而勤思善學、不斷總結就是中間的橋樑。只有它們之間的緊密聯合,悅耳動聽的歌曲才會不斷脫穎而出,精湛的醫術才得以煅打鑄就。

理論學習至關重要,它指導著臨床。現今,漫天遍地的書籍,層出不窮的新理論,誰是誰非,讓我們有些彷徨迷離,如何取捨?當記“萬變不離其宗”。中醫基礎理論、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等基礎知識當熟練掌握。方可從浩瀚書海、撲朔迷離的各家學說中找到自己的真知。

“勤臨床、善臨床”是中醫臨床工作者的重中之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可見臨床工作的重要性。一如古人所說“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看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的實習思路是:學有所得,得能有用。在實習中,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切實可行的實習目標,良好的實習態度,不斷的臨床總結。我把它們歸結為以下幾個要點:

1、眼觀四方,耳聽八面。我們實習多數是在住院部度過的。工作時,打起精神,認真一點,仔細觀察老師和病人的動態。

2、主動觀察病情的變化,並隨時向醫生彙報,並聽取其處理方法。

3、大膽思考,不懂就問。問,不是隨口的問而是有思考的問,如你問咳嗽有哪些證型,老師肯定會對你不屑一顧,甚至因此對你留下不好的印象。有思考的問,老師才會細心給你講授,才會能有所得。

4、耐心仔細,自信大方。對待病人應該耐心仔細,尤其是老人、小兒及其危重病人。耐心的疏導,既能緩解醫患關係,又能增進診治時的醫患合作,還可能促進病情的康復。和老師、同學交談時,自信大方一點,既能體現你的風度,又能拉近距離。

5、尊敬師長,團結同事。對老師和其他醫生尊敬一點,見面時打個招呼,問聲好,對同事友善,給人留下好的印象。

臨床醫學導論心得體會 5

寒假期間,我在大連X三甲醫院神經內科,進行了為期一週的臨床醫學導論實習。一週的學習過程在科室裡老師的幫助下,順利結束。這次難得的實習機會,教我開始重新思考醫學,以及我的醫學之路。

實習的第一天,帶我的王老師告訴我:“神經內科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簡單是因為治療方案單一,複雜則是因為範疇內的病很難有明確的診斷,也缺少針對性的治療手段。”而一週的學習過後,我也深深感受到了臨床醫生的無奈。雖然,在過去的一百年裡,醫學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可是疾病的發展總是超過醫學進步的步伐。在臨床,就算是最優秀的醫生,也會遇到,難以認證,或即使認證,也束手無策,只能姑息治療的局面。實習過程中,我接觸到一名女性患者,19歲,診斷為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王老師寫好處方,送走患者及其家屬後,很無奈地嘆了口氣。我藉機向老師詢問,老師說:“這一類病,患者會逐漸喪失脊髓小腦功能,卻並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可以說是絕症了。現在,也只能開一些神經營養類藥物,進行康復訓練。”

這一事件深深觸動了我,我開始思考,究竟醫學的目的是什麼?

傳統的觀念告訴我,醫學就是救死扶傷,起死回生。因而,我評判一個醫生的能力,也狹隘地以能否治療X一種疾病為標準。可現實是,一個醫生不可能精通所有的科室。而即使窮盡畢生的心力,一個人,也難以精通X個科室範圍內全部的疾病。就算對X個科室範圍內全部的疾病都有深刻的瞭解,我們還是缺乏應對每一種疾病有效的治療方案。所以,能夠治癒所有疾病,只是人類一個美好的願景而已。

西方醫學界流傳著一句格言,“To cut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也就是說,醫生的主要職責並不是治癒疾病,而要花費更多的精力,關心患者心理和道德上的完善。所以才會有人指出“ Treatment is more about restoring the peace of mind than about producing a cure.(醫學治療的宗旨不只是要治療疾病,更要助人心安)”。

醫學的目標不應當是狹義的健康,而應該定位於人的尊嚴。醫生應當維護患者要求生命尊嚴的權利和能力。醫生不但是要讓人體面地活,更要對無力救治的患者細心照顧,讓患者體面地離開。文學家愛默生說:“只要生命還是珍貴的,醫生這個職業就永遠倍受崇拜!”其實,醫生的價值,就是生命尊嚴的價值。

也許有的人會認為,這種標準是對醫生過分的'要求。但是,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指出:“醫術是一切技術中最美和最高尚的。”也就是說,選擇醫學可能是個偶然,但一旦做出選擇,就必須甘願奉獻一生的忠誠和熱情。《溫病條辨-自序》指出:“生民何辜,不死於病而死於醫,是有醫不若無醫也。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也。”王老師就常常跟我念叨這句話——“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也。”既然選擇了醫生作為自己的職業,那就選擇了一條嚴格的人生標準。也就無怪乎很多人都抱怨醫生難當了。

都說醫生難當,因為醫學知識更新快。Harvard大學醫學院院長Sydney Burwell教授曾對學生說:“在十年內,你們現在學習的知識有一半會證明是錯誤的,更糟糕的是我們不知道哪一半是錯的。”但“醫書不熟則醫理不明,醫理不明則醫識不精,醫識不精則臨證遊移。”醫生只有強化基礎知識,廣泛涉獵,定期閱讀文獻,獲取在過去30~40年間醫學領域所發生的巨大進展,同時,高度重視理論知識與臨床能力相結合,互相促進,才能緊跟前沿,救治危病。可以說,在學術水平上的不斷攀登,是每一個合格的醫生,都必須面對的任務。

都說醫生難當,因為醫患關係緊張。其實,我倒覺得醫患關係本可以不緊張。實習時,我看到的,更多是恐懼,不安,無助的患者。他們對醫生充滿敬畏和期望。換位思考,有的時候,多一句寒暄,多一個微笑,甚至僅僅是在患者身邊多坐一會兒,都可以讓患者從心裡感到滿足。處理醫患關係,從醫生的角度看,根源上就是醫德的問題。我國醫學家吳階平曾講過:“要做一名好醫生,首先一點要研究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就是醫德。醫德不光是願望,更是一種行動,這個行動要貫穿醫療的全過程,貫穿醫生的整個行醫生涯。”西方人說:“Before you become a doctor , become a man.(為人,是為醫的前提)”缺失醫德,對醫生而言,就是人格的缺失。

都說醫生難當,因為醫生回報少。社會輿論常常誤以為醫生收入高,可我實習所見,科室裡的醫生都是普通人。他們拿著基本工資,不比別人多多少,也會因為物價上漲,買房還貸而苦惱。醫生們,經歷了學業繁重的學習階段,生存在高風險高壓力高關注度的工作環境中。卻領取著相對的低迴報。如何讓人平衡?而這就是中國醫學事業的現狀。但作為醫生,一方面我們應當認識到“欲救人學醫則可,欲謀利而學醫則不可”,一定程度上的自我犧牲是必須的。而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相信,隨著中國醫療改革的深化,我國醫療體制會更完善。醫生,將更多地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尊重。

一週的實習很快就結束了,我上了一堂生動的社會課。我深深地意識到,醫生與其說是一種職業,不如說是一種責任。醫生需要的也不僅僅是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更是一份勤於鑽研的求索精神,樂於助人的人格道德,以及勇於犧牲的社會擔當。正如古語所言“博學而後成醫,厚德而後為醫,謹慎而後行醫!”

臨床醫學導論心得體會 6

臨床醫學實習活動已經結束好長時間了,但是直到今日,實習留給我的記憶仍是歷歷在目。我不知道那些感覺、那些思路要在我心裡停留多長時間。自打有了那樣一些經受之後,整個人都有所變化,現在彷彿還在變化著。通過實習,我感覺作為一名醫務工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留意個人形象。這個問題好像從來都沒有在入科訓練中提到過,不過,信任許多局外人,包括醫同學印象中的醫生都應當是如江口洋介般玉樹臨風的雖然,實際狀況可能讓你大跌眼鏡。跨進病房那一天起,你就成了一個準醫生了。儘管醫生在中國的地位並不高,儘管整個病房誰都想支使你,但是,咱不能自己把自己給看扁了,更何況,沒有病人會一開頭就充分信任一個鬍子拉碴、白外套皺巴巴的醫生。所以,請留意你的形象,從頭到腳,從外到裡,潔淨整齊,清爽精神。其次,請不要遲到。這是個通病,有許多人都是踩著點衝進病房的,不論是實習的,本院的,還是進修的。在心內科實習的時候,盧老師曾經要求實習同學7點進病房量血壓,住院醫生7點半到,主治主任8點到。提倡向外科醫生學習,養成早起的好習慣,向床位上的病人都問候一下"昨晚睡得好嗎?早飯吃的什麼?,病人也都會把你當成床位醫生而把你的帶教晾在一邊(這種喧賓奪主的.現象在實習中發生的概率是很大的)。

第三,口袋裡的東西。白外套口袋裡首先要放個小本子。那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東西,有希奇奇怪的醫囑、綜合症、藥名和用法,有今日要請的會診要開的化驗單要寫的階段小結,還有各種各樣的電話,各個科室的、各科住院總的、老師的。這是你實習的見證,那上面寫滿了你的歡樂、難過、敬佩和懷疑。(我至今都捨不得扔)記得不要拿醫院裡的紙張記東西,不好看,簡單丟。其次有聽診器、手電筒、壓舌板。再次多半有手機,建議查房的時候放到震驚或者關機。否則教授查房查得正起勁的時候被你的鈴聲打斷了思路,影響實習成果。其次可以裝些不簡單找到的化驗單什麼的,這樣可以省下許多查詢的時間。

第四,假如可能的話(我強調的是假如可能,由於這屬於小概率大事),在進一個科前先把相關的書本內容複習一下。事實證明要這麼做是相當相當困難的!但是,還是要儘量做到。做不到就邊實習邊看,這樣的記憶是很深刻的,有些甚至終生難忘。

第五,要有自信。當然,自信的前提是要有紮實的基本功,這樣做事才能得心應手。要敢於主動爭取擔當某項任務,才能爭取到提高熬煉的機會。在現在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裡,不擅長推銷自己的人經常會失掉很多很好的機會,不利於自身水平的提高。在實習階段,有很多動手的機會都要靠自己爭取,你的自信也會讓患者更加信任你的醫囑。

臨床醫學導論心得體會 7

一晃高校已經過去四年的時間,我們也進入了臨床的實習階段,也向醫生邁進了一步,雖然離成為一個合格的醫生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但究竟這個距離在一步一步地縮小。現在南樂縣中醫院實習,雖然僅僅一年多,但是通過和老師的接觸,給我的感受許多,也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給了我心靈的禮德,讓我想起了中學讀過的一本書《論語》。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醫學注意的是理論和實踐,理論是指南針是依據,只有具備過硬的理論學問,才能夠正確地做出推斷。常常不斷地看書,彌補一下自己以前所未留意到的問題,在讀書中查詢樂趣,會發覺在學問的海洋中游覽,其樂無窮!經過了四年的理論學習,我們已經把握了一些理論學問,但是醫學是一門實踐的科學,我們必需樂觀地投入到實習當中,在實習的過程中,進一步強化自己的理論水平,同時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動手力量,為自己將來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裡匯聚了四周八方的醫同學伴侶,"相逢即是緣!能夠熟悉這麼多的伴侶,莫非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嗎?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但是來這裡的目的很簡潔就是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既然來到了這裡,聚在了一起,融入了南樂縣中醫院這個集體,我們就是伴侶,應當團結互助!盼望我們可以在一起度過這一生中難忘的實習時間!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過去學習過的學問,從中可以有新的收穫,對學問的熟悉就可以提高一個檔次。實習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抽時間看看課本,還可以在臨床的實踐中和課本的學問相結合,上升一個新的高度。我不求可以為老師,最重要的是自己可以能夠有所心得,可以和大家共享!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原意是:"三個人一起走路,也定有值得學習的老師。選擇優點而學習,看到短處而改正自己。我們這麼多人在一起實習,雖然學校各有差異,但是學習的學問都是一樣的。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之處,也有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們要擅長髮覺別人的優點,虛心地向他人學習,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看到他人有什麼缺點,端詳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類似的毛病,多反省一下自己,"一日三省己,又如孔子說的.另外一句話那樣:"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我信任能夠考上醫學院的同學都是很聰慧的,已經經受了N年的學習,已經有了紮實的理論功底。但是臨床上不僅僅要求我們要有理論標準,還要求我們實際操作力量,因而我認為任何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除去醫生和護士,還有許多人是我們的老師,包括某些患者,他們在某些問題上或許比我們知道的要多得多,我們應當虛心地向他們請教一些我們不明白的東西,不要認為這是很沒面子的事情。其實這些都沒有什麼!人的一生原來就是不斷學習的一生,醫生更是如此,假如我們不多學習,跟不上時代的潮流,遲早會成為社會的棄兒,因而我們要向任何一個比我們強的人請教。把自己永久放在同學的位置上,不斷地學習,彌補自身的不足,力求更上一層樓!

臨床醫學導論心得體會 8

在很多人眼裡,醫生是救死扶傷,懸壺濟世的白衣天使。然而在我看來,醫生只是芸芸眾生,萬千職業中的選項之一罷了。

“臨床醫學導論課”的第一節課,老師不能免俗地問:“你為何學醫。”就算不是幾十年前那個容易做夢的年代,“夢想”仍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主題。《好聲音》的學員自我介紹時總要回答“你的夢想是什麼。”彷彿站上那個舞臺需要天大的勇氣,不得不靠夢想來支援。而現在,我成為一名醫學生,對這方面感興趣的人通常會問:“你很喜歡學醫吧。”或者,“是不是你父母讓你去學醫。”在他們眼裡,醫學是個佈滿荊棘的道路,所以我做出這個選擇的前提,無非“喜愛”,“逼迫”。小區裡經常在一起聊天的大媽們,從未近距離接觸過醫學,她們一邊在自己病痛時對醫生崇敬有加,一邊又將學醫視為洪水猛獸,為踏入其中的後輩默默擔憂。

然而,為我們上課的老師,有些穿上白大褂已數十載,在將我們引向“臨床”的殿堂之時,問了和那些不瞭解醫學的人一模一樣的問題——“你為何學醫。夢想還是‘現實’。”

“當醫生”並不是我的夢想。我的父母確實希望我學醫,但他們也沒有逼迫我。

我看中的,是“醫學—醫生”這條專業性的筆直道路,醫生的穩定收入,社會地位,比較單純的人際往來,以及,“治癒了一個病人”這個確實可得的成就感而為了得到這些所需要付出的學習上的努力,我覺得值得。我的父母在其中只有過一次推波助瀾,那就是我母親說我的性格適合學醫。綜上,理性的角度考慮,“醫學”這條路就算不是我人生的最優解,也依舊可以算一個明智的選擇。

然而,人在選擇職業,職業也在選擇人。往往,那些對一個崗位擁有“喜愛”的人總是能獲得一些加分,因為人類為自己“喜愛的事”付出的努力看上去更加可靠。這是完全正確的。然而,前提是,那個“喜愛”得是穩定的,不會被枯燥歲月磨滅掉。萬一有一天,“喜愛”的火焰熄滅了,新的火焰又沒能及時點燃,職業道路上一片漆黑,他只能退出,否則只能原地踏步,甚至誤入歧途。

單純的“喜愛”在醫學上擁有更大的.隱患。因為醫學是與生命息息相關的職業,若從業者不能時刻保持正確的態度,耽誤的可能就是一條人命。多少醫療事故,是因為當年的激情減退,耐心細心不再而引發的呢。

比起“喜愛”,我認為,醫生更應“膽小”。換句話說,不管最終你的技術達到何種程度,不管來求醫的人的病情看上去何等無傷大雅,在施行救治時最好能保有當年還是實習生時候的謹慎。在我的理解中,就算不去提那些“救死扶傷”的高尚論調,醫生通過醫好病人獲得報酬,那麼,就算是為了活下去的口糧,這份“膽小”也不能丟。我母親所謂的“適合學醫的性格”,就是指的這份“膽小”。

因為我“膽小”,所以我在學習時便不敢有所遺漏;因為我“膽小”,所以我在診斷病情時便不敢輕易下定義;因為我“膽小”,所以我在用藥時會充分了解病人身體再開處方;因為我“膽小”,每次治療過程中(包括手術)都會再三檢查,以免節外生枝

所以我覺得,比起“喜愛”,“膽小”才更適合一名醫生應有的覺悟。當然也有人會說:“醫生不僅僅是要在生理上治癒病人,醫患之間,也應有心理上的交流。若是喜愛這個行業,就能待病人更加耐心,細心,何愁不能做到你說的那些。”

但是“喜愛”是有疏漏的。“喜愛”本就是私人心情,帶著這種心情工作,工作上的行為都是以滿足“喜愛”的心情為先。這樣說有點消極陰謀主義。但是心情這種東西是瞬息萬變的,就比如小時候喜歡的超級英雄動畫,現在看來只覺得索然無味。“喜愛”醫學的人,在日復一日的與病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在可能是千篇一律的病情報告中,又將如何保持自己的本心,始終寬厚和藹。更別提,被生活中的瑣事煩擾的日子,當真還想得起自己那份“喜愛”的心情嗎。

終究,與人打交道的方法就不該與醫生的本職混為一談。若是良好的心情對病情好轉有幫助,或是和藹寬厚的話語更能使病人配合,那就帶著這個觀點去安撫病人就行了。其他時候,不需要刻意迎合病人。將工作與情緒分隔開,不對病人產生感情,就能不讓病人的感情影響到自己,反過來,就可以不讓生活中自己的感情影響到工作。這叫“他人視界”。

“他人視界”並不會導致嚴峻“醫患關係”,雖然它看上去確實有點不近人情。但是,“醫患關係”惡化的根本原因,只是醫生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一個醫生應該做到,細緻診斷,深入瞭解,謹慎治療,以及良好溝通。良好溝通的缺失往往會成為直接原因。

而“不存感情”並不代表“與病人缺乏溝通”。相反,客觀全面的“醫囑”才是病人所需要的,也是碰到無理取鬧的患者家屬時最好的擋箭牌。

比較之下,高下立分。

說到底,想做好一個醫生,不在於你希望為這個職業付出多少,而在於他人(尤其是患者)對於處於這個職業的你有多大要求。大多數人求醫,藥到病除是最終目的,那麼我們便給他們這個結果。自以為是的“心靈雞湯”確實能滿足一下虛榮心,但那對治療無多大裨益,還不如用這點時間,反省自己是否缺漏。

所以我說,“膽小”比“喜愛”更適合一名醫生。

臨床醫學導論心得體會 9

經過臨床醫學導論課的學習,使我對於臨床醫學這門學科有了一個整體上的認識,也讓我對於未來將從事的醫生職業有了一些瞭解。

關於醫患關係,導論課上的一張圖片使我印象深刻。一名醫生跪在一個坐在輪椅的小男孩邊詢問病情,男孩的臉上充滿了陽光的笑容。這又關係到了醫生的職業素養問題。正如照片中所示,如果每個醫生都能夠溫柔的、體貼的關心病人,我想病人也是會體諒醫生的,這樣醫患關係就能朝著正常的方向轉變。醫生需要提高自身修養,用恬然淡靜的微笑去面對病人,讓病人信賴你,冷靜下來仔細的敘述病情病史;而不是面無表情,冷漠的例行公事式的檢查,這樣就丟失了第一印象,在病人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形象。禮遇他人,他人也會尊重你。想要改變全國人對醫生的看法是很困難的,所以不如改變醫生給的職業素養,善待病人,以解決醫患關係緊張的關係,共同促進和諧社會,迎接美好的明天。

關於醫學教育,我認為醫學生課業繁重,需要學習的東西又多,如果能夠減輕課業,讓學生有時間進行復習與總結,建立起整個人體的體系,包括哪個部位有什麼結構什麼神經肌肉細胞以及相對位置,會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及未來醫生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於現在課程較多,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人體這一寶庫展開探尋,因而就會有交叉,不同學科間所學知識會有些重合。這些重合有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但是由於不同學科側重點不同,導致交叉知識點的側重不同,複習與整理時便會產生時間上的些許浪費。如果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我相信醫學生一定就能有更多的空餘時間來整理知識以及形成體系。 經過將近一年的學習,我也算初步跨入醫學的大門了。越是學習,心中對於醫學的敬仰就越是濃厚。學習瞭解剖,體會到極其複雜人體結構是多麼難以記憶,但醫生依然能夠從容下刀,避開血管神經,直達患處,不可謂之不神奇。而且,前人到底經過了多久的努力才將如同浩瀚星海般複雜而玄奇的人體結構搞清楚,讓我們能夠快捷便利的瞭解人體這個寶庫。學習了組織學,體會到前人一個個構思精巧的發明和實驗方法,將肉眼不可見的'微觀世界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能從極細微的方面去感嘆生命的神奇,那麼多各種各樣的不可見的微小細胞是如何組成一個龐大的、能夠做很多事情的身體,人類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細細端詳自己的掌心,似乎可見那一道道似乎隱藏著人生命運的掌紋下的表皮真皮,神經血管。讓思緒隨著一個個紅細胞走遍全身大小迴圈,就好像自身化作一個細小的宇宙塵埃,飄蕩在無垠的星河中,這種感覺玄妙而又令人敬畏。今後,我便會帶著這份玄妙與敬畏投身臨床醫學的學習中,敬畏人體,敬畏人,敬畏醫學。

臨床醫學導論心得體會 10

回想剛剛開始學習《臨床醫學導論》時,老師告訴我們,這是一門過渡課程,是連線醫學基礎知識與臨床專業知識的橋樑。這本書介紹了描述疾病的症狀,提供採集病史的基本方法等一些基本的醫學知識。這本書深層的含義是滿足所有未來醫生的願望,開始接觸病人的情況,對真正的醫生的作用,而不僅僅是一個只會讀書不會實踐的大學生。醫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藝術性和道德性的學科,醫學生在這三個方面都要做好。而我也將老師的教誨銘記在心,認真聽講,努力消化吸收文字代表的知識。

《臨床醫學導論》給我們介紹了醫學發展史,而作為一名醫學生,瞭解醫學起源、發展以及醫學模式是首要任務。我認識了原始社會的原始醫學、古代奴隸社會的東方醫學、古希臘醫學,還有中世紀以防治疫病為主的歐洲醫學,以及日新月異發展的當代醫學。這些都讓我感到了醫學的博大精深,同時我也認識到了醫學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作為醫學科學和衛生髮展的歷史總結,它必然隨著人們對醫學認知的深化不斷的發展和變,對人類社會今後的臨床指導和相關總結有重要的意義。我要告訴我的學弟學妹們,醫者的驕傲,就是救死扶傷;醫者的榮譽,就是被稱為“白衣天使”。

我對此的看法是,這是我們作為醫學生的第一次專業醫學啟蒙課程。當我剛考入醫學院時,心中只有茫然,對於未來要面對的要承擔的責任一無所知。然而,經過學習醫學導論課,我懂得了為醫者的責任,認識到了“白衣天使”這個神聖的稱呼代表著怎樣沉重而偉大的使命。

醫學,其實是一門道德和藝術並的科學。對真理的追求,對解除人類病痛的堅定,都是醫者心中的信仰,巋然不動。我們不是為了金錢而鑽研,也不是為了虛名而奮鬥。

當一名合格的醫學生,知識要廣,專業要精。這些也都是我們的`老師常講的。知識廣,是指要對醫學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了解,這是因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能只瞭解區域性而忽略整體。而專業要精,則是指要對你將來從事的醫學專科有深入的瞭解和認識,正是術業有專攻。

老師們用他們的一個個真實的病例告訴我們,在醫學方面有許多方面是要多加註意的,如何成為一名嚴謹求實的合格醫生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此為了掌握精湛的醫術,我們醫學生應該做到:重視理論課的學習,學好基礎課,掌握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重視每一節實驗課的學習,培養好動手能力,培養科學精神和嚴謹的科研態度,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提高自己的綜合實踐能力。

追溯醫學歷史,我深深的被醫學的發展所折服。醫學的探索從古代到現在,從落後到先進,都在告誡每一個從醫者:蛇形杖的標誌,代表著對生命的敬畏,值得我們一代又一代前仆後繼努力探索。即使是在條件落後的年代,從醫者也從沒有放棄對生命對健康的探尋鑽研。

醫者的心裡,永遠保留著懸壺濟世的博愛之心。世間,唯有真愛支撐我們在醫學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我們現在做的,以及以後要做的,是救死扶傷的大事,是為了世人的生命和健康而努力的事,是為整個人類謀福祉的事。懸壺濟世,不悔仁心,我將永遠牢記在心。

仰望白求恩等優秀先輩,我只想說:你們永遠是我們心中的楷模。醫者的光輝和追求是那麼的高尚而無私,例如在那些給我們講課的醫生教授身上,我也看到了作為醫師的責任心與歲月和知識留下的沉穩和睿智。我深深的被這份沉穩和睿智所吸引,期盼著自己也能走到這光輝的一步。現在的醫學生所享受的如此豐富的資源和如此嚴謹系統的教學,都建立在醫學前輩們的不畏艱辛刻苦鑽研下,每一個醫學生都應當不懼繁瑣,不懼挫折,奮力前行,實現自身的價值。

當我步入神聖醫學學府的時刻,謹莊嚴宣誓:我志願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於人民,恪守醫德,尊師守紀,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發展。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當我老了,我仍會記得當初的誓言:健康所繫、性命相托!我會為我這一生從事醫學事業而驕傲,我會我身為一個醫生拯救生命免除病患而自豪。

之前,我一直都以為,醫生做的只是治病的事,別的事情不用管。但是老師們卻教導我們,我們能為患者做的,並不僅僅是治好他的疾病。比如,在很多重大疾病目前條件根本無法治癒的情況下,我們在精神上對患者的鼓勵與安慰,恰恰也最有用的良藥。放鬆愉悅的心情會對患者的病情恢復有很大的幫助。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手上的技術,也要掌握與患者交流的技巧和方法,讓患者從內心裡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夠戰勝病魔;不僅僅要能治好疑難雜症,更要懂得提前預防疾病,將患者的痛苦降到最低值。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前途不可估量,但我們從醫者將會繼續懷揣著救死扶傷的夢想,穩穩前行,向著比遠方更遠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