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1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15篇)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1

我有幸參加了五年內國小數學教師課堂教學研討暨評課交流活動,一共聽了2節課,一節是 杜浩科老師的《組合圖形的面積》,另一堂是胡妮妮老師的《三角形的分類》,他們的課讓我開闊了眼界,收穫頗豐。不僅領略了各位教師出類拔萃的教學風采,也讓我從中感受到國小數學課堂的靈活多變。下面就從以下幾點談談本人的幾點收穫。

一、紮實的基本功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感染了我。這是靠老師平時上課經驗的積累,教師的基本功對上好一堂課起著關鍵的作用。

二、教學用具製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學具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杜老師在解析一個草坪中建路求面積的題目中,採用了自己製作的卡紙教具,直觀又形象得把解題方法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快速明白為什麼走道可以平移到最旁邊,變成長方形,從而簡便計算。

三、一材巧用。胡老師在猜一猜這是什麼三角形中,用只露出一個角,讓學生來判斷這是什麼三角形。把之前學習的三角形分類進行了鞏固。之後,胡老師給他加個條件,這是三角形中最大的角,那你能判斷了嗎?為什麼?從而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判斷一個三角形是什麼三角形,只要看這個三角形最大的一個角。最大的角是銳角的就是銳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鈍角的就是鈍角三角形”的結論。胡老師對這一材料進行了整合,巧妙地運用,使得學生主動去探究發現規律,這是本節課的亮點之一。

四、上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在這聽的這兩節課中,每一位教師都能對學生的來回答做出積極的評價,尤其胡妮妮老師的親切和藹的教態、抑揚頓挫的語調、給孩子們積極向上的鼓勵使得整節課都充滿著活力。

五、在參加此交流活動前兩天,非常湊巧地,我聽了我校張珠鳳老師的《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一課。我把這兩堂課進行了比較,發現各自有各自特點。主要有一下幾點。

1、杜老師和張老師才用的教材有所區別。杜老師是採用北師大版,用了L型的組合圖形求其面積。而張老師用的人教版第94頁第二題求中隊旗的面積來切入課題的。這兩個材料都能很好體現組合圖形面積求法的多樣化。

2、杜老師和張老師都通過例題講述了割補方法,都沒系統性提到割補移。

3、杜老師採用的是分步列式,而張老師採用的是綜合列式。我個人認為,分步列式更能幫助學生整理思路,理解做題步驟。但是,我覺得杜老師的分步列式還是可以簡化些。例如把多邊形分成2個梯形,直接可以寫出第一個梯形面積和第二梯形面積的求法,不需要具體寫出上底多少釐米。

聽完課後的交流會中,楊老師的一句“讓學生高興地站起來,體面地坐下去”

讓我頗有感觸。聯想到自己的教學經歷,發現自己確實沒做到那點。以後,對學生的課堂評價這塊領域,也是值得我自己去深入探究,多多反省的一部分。很感謝楊老師這次組織的交流活動,希望以後多一些這樣的活動,讓我自己能有多些收穫。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2

5月8日--9日,我參加國小數學名師教學觀摩研討會。在2天的時間裡,觀摩了8節示範課,聆聽了2個學術報告,聽了這些名師和專家的課,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師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下面我就說一說我聽課後的感受。以前覺得教國小生還應付自如,每天都能認真備課,有時觀看名師的錄影課,並把精華的部分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來,但上過課後也有很多的困惑,為什麼同樣一篇教案,名師們在課堂上是那麼的揮灑自如,孩子們學起來也是興高采烈,而到了我的課堂上卻是不盡人意?蔡巨集聖和朱玉如兩位老師的學術報告後中提到:“沒有課前的精心預設,就沒有課堂上的精彩生成。”聽了名師的示範課以後,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尤其是名師們的敬業精神令人感動,

太原市張琪老師《確定位置》一課中,充分地讓我感受到了“數學應該是現實的,是生活化的,是兒童樂於做的。”張老師首先讓學生找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由於標準的不同而產生問題,再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使整節課都在學生的自主學習生完成教學,真正的展現了學生的自主能力。聽了李小春老師的課和講解後,更讓我感到的是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自已動起來,同時在動的過程中更應該發現問題,正如李小春老師說的:“教學不是讓學生學會知識,而是讓學生帶著小問題進入課堂,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這句話更深刻地點到了我們目前的教學中的不足,每節課的教學不是問學生學會了沒有這麼簡單,而是要讓學生在本節課學習的認知能力上產生出更多的問題,這樣才能促使學生不斷地去追求學習新知,正如“學無止境”一樣,知識是沒有終點的,就象走路一樣,當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時,我們回頭看時好象是到了一個終點,但在我們的面前卻又產生了幾條沒有盡頭的新路。教學和學習也應該是這樣的,是一條永遠沒有盡頭的路,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是否能在學習完後產生更多的有代學習的問題。

後來,聽了蔡巨集聖老師和朱玉如老師的課和學術報告後,更讓我感到的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兩位老師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蘊含著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學生通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名師不但關注學生,把握數學的解題方法,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他們的學術報告更是讓我感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和差距,更讓我們感到要學習名師紮實的理論功底、深厚的文化積澱、開闊的教育視野、精湛的教學能力及永不滿足的超越精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們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堅持不懈,努力提升自己。

在這短短的2天時間裡,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想一想一名教師一輩子從事學校教學工作,就意味著他生命中大量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為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凝聚。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我們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和自身發展的組成。雖然我們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實是生活的本質,多彩只是生活的點綴,捨棄平實而追尋多彩,結果必定是浮華人生。課堂教學不也正是如此!名師們走進課堂,讓課堂走進生活,用真情撥動學生那鮮明的思想、生動的語言、創造的精神的琴絃。我們也只有將課堂教學當作人生中的生命經歷,去享受、去充實,才會將課堂教學當作學生的生命經歷,自覺地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這段生命經歷。名師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師的課堂樸實而顯睿智。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也讓我的教學生活化、細節化、智慧化。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3

我們的每一堂課都是一場沒有彩排的劇目,教師面臨的是時刻都會發生他們所設想之外的情形,而要自如地掌控這種隨時都有“意外”的局面,就必須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教學機智及應變能力,就這一點來說,我覺得教師與直播現場的節目主持人的角色是一樣的。在這次聽課過程當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執教老師的那種良好的教學機智,豐富的語言,神態、動作等方面的表現以及老師們的良好的課堂應變能力,讓我進一步體會到教師自身素質的重要性。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一、現代教育提倡學生自主學習,但不等於教師可以放任自流,而應成為學習的指導者,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要認真地看,仔細地聽,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並且考慮下一步要如何指導學生學習。特別是現在提倡討論式的學習,教師應參與學生的討論,及時指導學生的討論,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精神。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在設計問題時要“跳一跳,夠得著”,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的角色轉變了,學生的角色也在轉變,由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學生既是知識的接受者,也是知識的發現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的思想。丟掉傳統教育中教師的絕對權威,洞悉學生的興趣愛好,瞭解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並針對他們的興趣愛好找準教學的切入口,因勢利導,將手中的“指揮棒”變成引領學生去探索世界的“引路石”。在這裡,教師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說教者,學生不再是教師思想、情感的複製品;課程也不再是純粹意義上的單一的教材內容,相反,教師能夠從學生出發、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研究解決學生要學什麼、怎樣學等一系列問題。

三、思考幾個問題

1、課堂實效與教學質量、課堂效率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追求高質量的教學質量、講求高質量的課堂效率是落實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基本保證。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即要關注教師教的質量,又要關注學生學的質量,二者缺一不可。教師要有“課堂成本意識”,不能以加班加點、題海戰術、機械訓練的方法犧牲學生身體健康為代價。

2、落實了“數學化”課堂是否就是實效好的課堂?

國小數學教學的實效性應該體現在讓學生真正經歷“數學化”的過程,但是不能說只要經歷了“數學化”就是落實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經歷“數學化”是落實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途徑。落實實效性好的課堂必須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落實課程目標,而不只是關注學生的數學智慧。我們要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理解數學內涵,學會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數學資訊,用數學符號描述現象,進行數學建模。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是單純地獲取知識,而是探究數學知識的同時感受體驗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富有生命活力的優質的數學教育。

3、為什麼學生面對“精彩的畫面”視而不見,毫無興趣?

4、動手操作就是探究學習嗎??小組討論就是合作學習嗎?只有數學活動才是體驗學習嗎?

5、一問到底才是啟發式教學嗎??用了電腦課件就是“整合”了嗎?

6、你精心設計每一節課了嗎?教學的每個設計、每個活動都是有效的嗎?

7、你在預設中為生成留有空間了嗎?你是否有效的利用了生成?

8、你採用的教學形式是否有助於學生的發展?如何走出課堂表面繁榮而實質低效的教學誤區?

四對策

精心預設——準確把握教材、全面瞭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適時準確評價關注生成——寬容地接納生成、理智地認識生成、機智地篩選生成、巧妙地運用生成以滿腔的熱情、智慧的頭腦,敏銳的觸角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喚起學生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小心翼翼地呵護孩子的學習熱情,想盡辦法調動學生地積極性、主動性,全力以赴地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的價值,不斷地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堂有實效的課要做到確定好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課堂的生成點,教學風格樸實一點,雙基訓練紮實一點,教學容量厚實一點,學生思維活躍一點,教學方式靈活一點。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4

這個星期二上午數學組進行了評教評學活動,我們三、四年級共有四個老師講課。兩個年級講課的內容都是口算乘法,只是內容難易不同。我聽了三位老師的課,又給了我一次精神的洗禮。幾位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讓我佩服,也引起我不少的感觸。

三年級的王老師和冀老師講課時教態自然,溫文爾雅、不緊不慢的課堂教學語言。顯得樸實、逼真、引人入勝,讓我親身感受到了她們的"自然而不隨便,規範而不死板"的課堂教學風格。

同年級帶課的李老師講課語言規範、嚴謹,她的課靈活的使用了自學---交流---練習這樣的教學模式。這堂課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了學生。開始上課時,李老師首先出示自學提綱,學生根據自學提綱自主看書,並對重難點進行勾畫。自學完後彙報交流,這時教師只在適當時候點評。交流完後教師設計了三類不同層次的練習,學生做題時,每個小組選一名學生上臺板演。小組長在這個環節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不但要判閱組員的題,有錯的還要督促其改正。總之這堂課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愉快。

幾位老師教學藝術值得我們深思與追尋。他們精湛的授課藝術,使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新課程下什麼樣的課是一節好課。下面,談談自己的收穫和體會:

1、為學生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

好的課應當有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能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上“板著面孔”的課,學生可能會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但他們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也不會有積極主動地參與熱情。寬鬆和諧的環境並不意味著只有通過遊戲或生動的情境才能實現,教師生動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有探索性的活動等都可以為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

2、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有體驗數學的機會。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數學學習,特別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學習,應當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體會數學。

3、為學生創設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好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富於思考的,學生應當有更多思考的餘地。學習歸根結底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習的效果最終取決於學生是否真正參與但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主動地思考。而教師的責任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為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與空間。

4、一堂好課應該是自然的、生成的課。

評價一節課不應該只關注結果,更應該注重探究的過程。一堂好課中應該有教師和學生真實情感、智慧的交流,應該有通過師生碰撞、相互討論,生成的許多新東西。

5、一堂好課應該注重學生有效學習,關注課堂效率。

有效學習一定是有價值的學習,對學生有用的學習,是針對學生普遍需要解決的問題及進行的學習。

當然,一堂好課並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我認為應該是真實、紮實、充實、平實的。這些說起來好像很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卻很難,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在努力追求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水平,真正享受到“教學作為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5

感謝周主任為我們提供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在這次活動中有一些體會:

1、數學課堂變安靜

一年級的譚老師教的有幾瓶牛奶很注重學生的擺,探究方法,獨立思考,課堂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東西。課堂返璞歸真,已經安靜了很多,留給學生安靜思考時間,迴歸數學課堂抽象性或邏輯性。課堂變成了一個師生共同“享受”知識能量,傳遞資訊的空間,讓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紮實。

2、在方程的意義這節課中,吳老師運用了分類的思想,從天平的平衡中,先得出等式和不等式,再進行歸納分類,結果得出方程的概念,但不是得出概念就沒事了,他還進行了一系列的反問,如:你認為方程,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條件,為什麼你覺得這些都是方程呢?等等適可而止的反問,充分暴露學生思考的思維,讓學生進行反思。古語說的好:反思是數學思維的內在動力和核心,如果在課堂中,我們也經常進行這樣的反思,必定會讓學生受益匪淺。在評課環節,我進一步認識教學方程的意義,體會它是一種數學模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描述了方程的外部特徵,並不是本質特徵。在教學是要落實:

(1)方程用等式表示數量關係,

(2)它由已知數和未知數共同組成,

(3)表達的相等關係是現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數量關係。

聽了這兩節課以後給我的啟發一名優秀的教師要具有語言魅力,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語言要做

到嚴謹簡練,並且要具有親和力,對孩子要多表揚,多鼓勵。兩位老師語言很輕柔,很具有親和力,譚老師兒童化的語言一直吸引著孩子的注意力,並且能夠及時的表揚孩子,這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吳萍萍老師語言已經做到了嚴謹簡練。這是我以後的教學中應時刻注意的一點。

數學源於生活,最後必須要回到生活當中。學習知識是為了運用,如果脫離實際來學知識的話,其學習的意義不大。所以在數學課上,必須讓學生知道在現實中的應用。這兩位老師在講課始終,都把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絡,這也是我以後課堂上應該做的。

教師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為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調整學習的方向,是關鍵時刻予以適當的點拔的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編材。面向學生,面向生活,反映現實生活,兩位老師的提問有效,使學生感到數學問題新穎親近變得摸得著,看得見,易於接受,從而激發了學生內在的認知要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更好的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較高的培養。

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課上,兩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教師憑藉個人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及獨有的人格魅力駕馭著課堂,引導學生在擺一擺、畫一畫等數學活動中“直觀感知、主動參與、探索實踐、自主讓學生自己探究方法。另外,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6

本學期我校舉行“照鏡子”聽評課活動,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為我們提供這樣一個互相學習的平臺,讓我有一個共同提高的機會。下面我就談談我的感想。

(一)還數學課堂安靜

以前的公開課在我眼裡是熱鬧有加,整堂課如雷貫耳的掌聲、讚揚聲、小組合作討論聲,遊戲高興地叫喊聲,真的聲聲入耳,還有那變幻莫測能刺激視覺的課件,一個比一個美,讓我們可望不可即。而這次的課堂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東西。課堂返璞歸真,已經安靜了很多,留給學生安靜思考時間,迴歸數學課堂抽象性或邏輯性。課堂變成了一個師生共同“享受”知識能量,傳遞資訊的空間,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紮實。

(二)課堂教學體現數學味道

這次的課堂體現了數學應有的味道,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這次講課內容多樣,不像以前公開課那樣多講幾何知識,或講簡單數學認識。對於一些抽象代數知識是避之若騖。這次不僅講一些比較抽象知識——如比、用字母表示數、有餘數的除法、百分數的意義、中位數等。還講了一些比較有難度的知識如可能性的大小、雞兔同籠、莫比烏斯圈、郵政編碼等。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二是重視數學語言表達,教師語言簡潔精煉,言簡意賅,沒有多餘的話,最大特點是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注意學生語言的嚴謹性。

(三) 多媒體的大量運用

最後我簡單地說一說有關多媒體的運用,老師們都知道,數學課堂上運用課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節省時間,二是直觀形象展示給學生。這次的課件製作水平相當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課件華而不實的現象,學生的專著力只在課件表面的畫面上,沒有起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作用,課件成了擺設。課件是教學的輔助手段,為教學服務,不能主次顛倒。

以上是我的感受。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改革走到今天,已經由當初的羽翼末豐逐漸成熟起來,我們感到由衷的欣慰。最後,也祝願老師們在自己的教學園地這塊實驗田裡結出豐碩的果實。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7

為了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益,本學期,縣數學教研組開展了組內的外出聽課活動。到我校聽了一個數學教師的一節數學課,課後大家都能誠懇地給授課的老師提出意見和建議,也談自己的收穫。現就談談自己聽課後的一些心得體會

1.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該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不是相當充分的。從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到能力目標,都不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學生髮展觀。因此,我們應精心設計每一節數學課,尤其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都要進行精心的設計

2.教學過程要精緻

從該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沒有經過精心的準備。我們在講課時從匯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要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定都要恰到好處、板書也應充分體現數學知識的結構體系。每位教師都應根據自己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難度的把握上處理要得當,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要注重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當今會考命題的命題指導原則是,有利於高校對人才的選拔,確立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題指導思想,這就加大了對能力的考查,為此各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了這個問題:在瞭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去歸納、去概括、去總結,讓學生先於教師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的目的。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8

今天我聽了一節馬銅雯老師的數學課,她講授的是一年級的連加。讓我受到了許多啟發,再聯絡我自己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說一說我的心得體會。

課堂上馬老師親切的話語與老練的教姿、教態、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也特別活躍,更讓我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第一,備課的精心和設計的新穎值得我學習。特別是用故事《熊出沒》中熊大和熊二射擊比賽來引入所要講的連加,既符合國小生的身心特徵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聽課中時常看到這樣獨特的教學設計,精美的課件製作更讓我心動!使我明白一切的教學手段都可以用來服務教學。

第二,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僅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讓學生自由暢談,總結自己的計算方法。老師及時給與表揚,這樣學生各抒己見,積極性很高!

第三、講清重點,突出難點。在講解1+2+4=7中給學生強調,1、2、4是加數,7是和,在這個算式中可以先算1加2,再算3加4等於7,也可以先算1加4,再算5加2等於7。然後然後學生觀察得出: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還有就是加數中有零的連加,只把兩個數相加,零可忽略不計,這就突出了難點。

第四,注重反覆練習。數學就是要多練,在練中掌握技巧。通過練習,發展思維,培養能力。

第五,就是老師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說教師的語言。“我表揚,誰坐得好。”學生回答:“我坐得好”,“表揚表揚自己,誇誇自己”等。這使得孩子們不僅在輕鬆愉快中學習,又巧妙的維持了課堂紀律,因為對於一年級小朋友來說,他的注意力就只幾分鐘,要在這短短几分鐘內達到應有的效果是很不容易的。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在上課時,馬老師語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在這節課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句話:“雖然你說得不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總之,從本節課的聽課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並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於樂”。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9

今天傾聽了張老師的《連除問題》這節課,我收穫頗多。學生課上和張老師的配合默契,參與課堂的高漲的積極性令我很是羨慕。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能正確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能用連除或者用乘除混合的方法解答此類應用題,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它和前面我們所學習的連乘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有相同之處。那就是將任意的兩個條件組合如果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就可以列出一個算式算出一個得數,再將算出來的得數看成一個已知條件再和剩下的那個條件組合,就可以求出這個應用題的最終的答案。解決問題是我們國小階段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雖然我現在教的是一年級,但是我仍然能夠感覺到學生在遇到解決問題時很吃力。但是在這節課上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圓滿的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可見平時張老師對孩子們的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本節課教學,張老師很重視解題方法的指導,始終是按照“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這樣的流程來解答問題。

1、閱讀與理解。

通過讀題理解題意。知道題上告訴了我們什麼?問題是什麼?需要指出的是讀題對於解答應用題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有些學生在做題之前連題都不讀,一看就在下面列算式。很多情況下列出來的算式都是錯誤的。張老師教育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拿到題以後首先要好好讀一讀。

2、分析與解答。

將前兩個條件組合可以提出一個什麼問題?引導學生回答。(每隊多少人?)怎樣列式?60÷2=30(人),每隊30人,平均分成3組。可以求出什麼?(每組有多少人?)怎樣列式?30÷3=10(人)綜合算式:60÷2÷3=10(人)。這是一種正確的解答方法。那麼這道題還有別的解答方法嗎?我們將後兩個條件組合可以提出什麼問題?(一共分成了幾個小組?)怎樣列式?又說2×3=6(組)的,又說3×2=6(組)的。到底哪個是對的呢?經過討論同學們一致認為應該是3×2=6(組),60人平均分成6個小組。可以求出什麼?(每組有幾人?)怎樣列式?60÷6=10(人)。怎樣列綜合算式呢?60÷(3×2)=10(人)。為什麼要用小括號?(先算乘法,必須用括號來改變運算順序)。需要指出的是對於這類問題教師要特別重視的問題是解題方法的指導。只有學生學生學會了解題方法,他們才能舉一反三,運用自如。

3、回顧與反思。

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確。這是一道應用題。最後還要寫答案,教給學生解答應用題的完整步驟。

4、練習。

在講授完例題以後出示好幾道這種型別的題讓學生來做。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幫助學生及時消化理解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通過練習的情況來看對於用連除的方法來解答這類問題學生大部分都能正確列式。乘除混合這種解答方法有部分學生算不出答案。(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沒學過)張老師有預見性的告訴了學生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明確地告訴學生我們是用兩種方法解答的同一個題,那麼最後的得數肯定是相同的。只要你的第一種方法算出來得數是對的,那麼乘除混合算出的依然是這個得數。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10

上一週我們到潼川二小聽了幾節非常精彩的數學課,讓我感到收穫很大。讓我受到了許多啟發,課堂上教師成熟與老練的教姿、教態、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更讓我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不僅領略了各位教師出類拔萃的教學風采,也讓我從中感受到國小數學課堂的靈活多變。下面就從一下幾點談談本人這幾節課感受最為深刻的地方。

一、紮實的基本功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感染了我,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堅持不懈積累經驗。

二、課前準備過程很有特點,每位教師採取不同的方式創設情境教學,賴老師語言簡潔,思路清晰,引導到位,注重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想,動嘴說,給了學生充分的空間,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課堂教學效果很好。肖老師語言流暢,乾脆利落,問題的指向性強,認識數和數的順序時老師先提出疑問,設定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張老師課堂教學靈活,不管她的方法多樣,她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他比較有經驗把平時學生常出現的或可能會出現的錯誤展示給學生,讓他們防範於未然。練習題的設計精準並體現出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對以後的教學做好了準備。這樣讓學生既學到了新知識又鍛鍊了能力。

三、教學課件製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佩服他們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內,不僅完成課堂教學的設計,還配有畫面優美的課件教學。並且老師都能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的表現形式,大大增強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在應用現代化教學工具的同時,並能很好的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手段相結合,做到嚴謹和生動相結合,既提高了教學效率,又達到了解決數學問題的目的。

四、練習設計基礎實效,新課過後的練習訂正及時,這樣更好的鞏固新知。只有及時鞏固才能更好的使學生牢記掌握所學知識。

五、上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的信心。作為一名老教師,我一直苦於課堂語言,尤其是對學生的評價。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們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總之,我對此次學習感觸頗深,認為短短的三天的時間,收穫多、收穫的質

量高、學習的感悟深,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我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新課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認真反思我的工作,虛心向各位老師學習,特別是在如何關注學生的學習困難,如何通過現有的教學設施高效課堂教學,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多作探索,力爭為我校中學數學的發展作出自己的力量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11

上一週我有幸在西安聽了十四節非常精彩的數學課,讓我感到收穫很大。不僅領略了各市頂尖教師及全國特級教師朱德江老師出類拔萃的教學風采,也讓我從中感受到國小數學課堂的靈活多變。同樣也見識了交大附國小生的精彩表現。下面就從一下幾點談談本人這幾節課感受最為深刻的地方。

一、紮實的基本功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感染了我,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這幾節課中我真正體會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堅持不懈積累經驗。因為沒有點滴的積累就不會有豐富的經驗。比如張德江老師的正負數一課,將四年級的知識引入三年級,通過靈活有序的教學程式,在課堂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二、課前準備過程很有特點,同樣一節課不同老師所採取不同的方式創設情境教學。比如兩節百分數的意義一位老師是以分數的比較逐漸過渡到百分數,而另一位則直接通過兩個百分數的比較引入百分數的意義,收到的效果卻是一樣的好。都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吸引到課堂中來,只有集中的注意力才是學習的最佳狀態。

三、教學課件製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無論從課題材料的蒐集上還是從視聽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創意,引人入勝,而且大多數都引用了視訊型的檔案,既形象又生動,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比如五年級的“展開與摺疊”利用動畫將正方體的平面圖形摺疊成立體圖形,生動形象;二年級的“重複的奧妙”利用白板的功能將課件製作的惟妙惟肖。)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得牢固掌握。

四、課堂設計圍繞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四能(操作技能、心智技能、一般教學技能、特殊教學技能)展開教學。整堂課沒有了華麗的設計,以實效出發,讓學生輕鬆掌握知識。尤其是田鑫老師的“展開與摺疊”運用想象加動作在結合實際操作與課件展示,一堂如此抽象難懂的課竟這樣讓學生輕鬆掌握。

五、練習設計基礎實效,新課過後的練習及時鞏固基礎。每位授課教師都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練習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中及時鞏固並牢記所學知識。

六、討論交流的主體是學生。合作交流是數學重要的學習方式,以前聽課觀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師生的對話,老師對學生彙報進行彙總或評價訂正。重結果,輕學生思維的碰撞和交流。而這些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學生的討論交流中能自己獲取知識,掌握知識。

六、上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在這聽的這幾節課中,每一位教師都能對學生的來回答做出積極的評價,尤其是賈曉麗老師的上課策略,老師親切和藹的教態、抑揚頓挫的語調、給孩子們積極向上的鼓勵使得整節課都充滿著活力。

通過這兩天的聽課中,我深深的感到作為一名年青教師我們所欠缺的太多太多,只有不斷地學習、積累才能為教育事業而服務。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12

我有幸去佛山三水聽了“廣東省第九屆國小數學優質課評比活動”, 看到參賽的每一位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詮釋著數學課堂教學中生命的對話,置身於會場中,傾聽著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但由於學到很多知識,心情卻很高興。現在就談一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我感受最深的是選手們基本功都很紮實,組織調控課堂的能力都很強,理論水平較高。每一位教師的課都是實實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課堂追求花樣,華而不實。教師完全是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瞭解學生的起點,直面學生的教學現實。

每一位老師都能讓學生獨立的去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稍複雜的問題,都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老師都能耐心的去啟發引導,突出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學理念。但個人總體覺得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師說的嫌多,引導得也太多。

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切的體會到新課程下的數學課堂更應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戰性,充滿生機和活力,湧動生活的靈性,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啟用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不斷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和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善於發現。參加這次活動雖然說不能立刻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但至少在觀念上我感覺對自己是一次衝擊,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可以在將來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13

20xx年4月,我校組織部分數學教師到市實驗國小參加了xx市國小數學優質課評選。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裡,觀摩了來自各校數學優質課,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這些課都以《新課標》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低年級的老師講的時候,在課件裡呈現的各種各樣的鐘表,其情境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王老師還注意擴充套件知識的範圍,注意內容的豐富性和開放性。這樣學生們會非常樂意參與學習,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在這一天的時間裡,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校老師在講課時提出的疑問,設定的懸念,都啟迪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學生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

一天的學習,共聽8節課,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每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在分析教材時,要適當舍取一些教材內容,做到靈活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14

聽了這五堂數學課,讓我感受頗深,有年齡大的老師,也有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他們的課有太多值得我學習和思考的地方,下面我就談一下聽了這幾課以後給我的啟發

一、一名優秀的教師要具有語言魅力,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語言要做到嚴謹簡練,並且要具有親和力,對孩子要多表揚,多鼓勵。王老師雖然是一名男教師,但語言很輕柔,很具有親和力,他兒童化的語言一直吸引著孩子的注意力,並且能夠及時的表揚孩子,這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劉老師作為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其語言已經做到了嚴謹簡練。這是我以後的教學中應時刻注意的一點。

二、數學源於生活,最後必須要回到生活當中。學習知識是為了運用,如果脫離實際來學知識的話,其學習的意義不大。所以在數學課上,必須讓學生知道在現實中的應用。這幾位老師在講課的最後,都會把今天學習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絡,這也是我以後課堂上應該做的。

三、教師靈活的教育機智,在鞏固練習環節,翟麗華老師反饋糾正及時,分解了題的難度。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功能。

總之,這幾位老師的課基本功過硬,充分展示了教師的綜合魅力,很值得我學習。今後一定多向其他教師學習,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在教學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在長樂路國小,聽了趙文淵老師的一節植樹問題。這節課通過幾個環節的活動,讓學生感知數與間隔的關係。根據教材和學生年齡的特點自主探究,你是園林工人應怎樣做?最後聯絡實際生活,讓學生來說說本節知識在生活中的體現。在練習中,著重逆向思維完成練習,通過課件體現知識的探究過程。

本節課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由於教師過多的引導,使學生的自主探究任務沒有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反思整個教學過程,發現單純的用規律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植樹問題,對學生有些難,所以在課堂中重視規律更強調方法,注重學生獲取知識過程的體驗是學生從舊知識向隱含的新知識遷移的過程。如果說生活經驗是學習的基礎,生生間的合作交流是學習的推動力,那麼藉助圖形幫助理解是學生建構知識的一個柺杖。有了這根柺杖,學生們才能走得更穩、更好。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注重了對數形結合意識的滲透。直接例題匯入,引導學生可以畫圖模擬實際栽樹,通過線段圖的演示,讓學生充分理解“間隔數”與“植樹棵樹”之間的關係,就此向學生滲透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思想,讓學生自主選擇短距離的路用畫圖的方式得出結果。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發展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國小數學聽課心得體會15

十一月,我們來到了美麗的西子湖畔,參加了“千課萬人”全國國小數學生本課堂研討觀摩活動。此次觀摩活動可謂專家雲集,名師薈萃,不僅有國小數學界的泰斗,還有全國知名的特級教師。陣容強大,精彩紛呈。每一堂課無不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學導課堂”,以下是我對其中幾節課的一點點感悟:

老師激情幽默,他執教的《百分數的意義》,牢牢抓住重點,圍繞投籃命中率可不可以是“50。7%”展開討論,在討論中完成對本節課的學習。教師很好的導,學生很好的學,兩者配合相得益彰。

記得上一次來參加活動,對 劉鬆 老師的課印象頗深。他的課讓我很有感觸,不僅僅因為他的幽默風趣,而是他課堂的變化。兩年前也聽過他的課,被他的幽默風格所吸引,也正因為聽了他的課後,才關注自己在課堂上要自然,要改變自己強壓式的風格。但細細品味總覺得他的課堂還缺少點什麼?是的,今天我清楚了,當時的課缺少數學味,數學的思考深度。正如浙江省國小數學教研員斯老師所說的,一堂課在嘻嘻哈哈笑過還應給學生留下點東西的。 劉 老師的今天的課充分體現了思維的深刻性。

劉鬆 老師本次執教的是《乘法分配律》:

一、從本質出發建立乘法分配律的“形”

乘法分配律的本質是什麼? 劉 老師給我釋詮的是加法和乘法的合併。出示把6個3、5個3、1個3相加用乘法表示,溝通乘法與加法的本質聯絡,然後把5個3和1個3合併就是5×3+1×3,讓學生明白6×3=5×3+1×3,然後請學生列舉多個形。

這時學生或許只是在發現一點規律後的模仿,很多學生還沒有從本質上理解乘法分配律。

二、從本質出發建立乘法分配律的“神”

當學生已經初步建立乘法分配律的形後, 劉 老師馬上呈現了多個生活例子,從生活中買一套衣服中體會規律的關鍵合併,即上衣和褲子一套套買;接著擴充套件到平面圖形中,運用圖形來幫助學生建立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抽象出字母公式後,老師為了讓學生把規律內化,提出用另外的符號來代替字母,學生用長方形表示重複用的,用三角形、圓表示另外兩個加數。這時,我相信,學生是真的明白這乘法分配律到底是什麼了?

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學生明確的掌握了知識,以及運用所學去解決問題,這才是學有所用。

為什麼上課的老師們能精準地把握數學本質呢?這取決 於一個 老師的教學功底。讓每一個一線老師具備深厚的功底是不現實的,但我們可以去尋找名家的教學設計,這個尋找並不是拿來主義,而是在比較、分析中探詢他們對數學的理解,對數學本質的把握。從中得出最適合自己的上課風格,給學生上最好的課!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對自身數學素養的培養,只有兩方面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才能讓自己進步;對照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是根本,細心發現並研究課堂問題,提高鑽研教材的能力是關鍵。在大師的帶領下,希望能演繹出自己的精彩才能給學生更好的導,讓學生更好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