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

這個星期我們看了一部電影,雖然講的是中國落後的狀況。但也覺得很真實,也有一種莫名的感動。特別是那位老師的執著與堅定,讓我情不自禁的對老師這個職業產生了敬意。

記得讓我最感動的是老師流落街頭的場景,為了尋找學生,吃了數不盡的苦。

她沒有錢吃沒有錢住,因為她沒有想過她自己該怎麼用錢,她一心只想該怎麼用錢找回她的學生。這段辛酸史讓我感動了。當她偷偷跑過去吃別人剩下的面,當她睡在街頭,當她用手寫了一百份尋人啟事,當她站在廣播臺下站了三天,我就徹底的被她感動了。

她沒有想過放棄,沒有回家。因為心中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一個人學生都不能少。她必須做好她應該做的事,她必須盡好她應盡的責任。

我覺得她真的是一個值得人尊敬的老師,值得人欣賞的老師。形容老師最好的.一句話就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而她,就是這句話的代言人。執著是她的代名詞,所以她最後能成功。能夠找到她的學生。我覺得我們學習應該也這樣,不言放棄,執著的走向成功!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2

今天我們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場名為《一個都不能少》的影片。

劇中講的是水泉鄉水泉國小高老師的媽媽病了,他要回家探望,於是便請了一位年僅12歲的魏敏芝做代課老師。高老師臨走前再三叮囑魏敏芝班裡的學生要一個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張慧科因為家裡窮去城裡打工。魏老師就千里迢迢來到城裡找張慧科。最後在電視臺臺長的幫助下他終於找到了張慧科。

水泉國小的'教室那麼破舊,文具那麼少,學生的家境又那麼貧寒。可是不管教室多麼破舊,文具多麼少,家境多麼貧寒,他們仍然堅持學習。我們現在的環境不知道比他們好多少倍,所以我們應該更加努力的學習。

劇中的魏老師對她的學生那麼好,我們的王老師對我們也不差。老師為了讓我們長大有出息,無時無刻的為我們辛勤的忙碌著。同學生病了,老師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去看望同學,為同學補課。老師這樣關心我們,愛護我們。我們要以優異的成績報答老師。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3

當看完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後,我不由得讚歎:“多好的一位老師啊!”

影片中的主人公——代課老師魏敏芝,僅僅13歲,也就是國小剛畢業,被家有事的高老師找來代課。高老師臨走前告訴她:“全班28個學生,在我回來之前,一個都不能少!”

這對魏敏芝來講,雖然是一個鍛鍊的好機會,但也給她帶來了很多壓力。第一個壓力是縣裡選明新紅為跑步運動員,她就以“失蹤”為藉口,保住了“一個都不能少”。而第二個壓力是張慧科因家庭貧困,離校進城打工。這又急壞了魏敏芝,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一個小女孩,不顧年小路遠,獨自進城尋找。在尋找中,她吃了不少苦,甚至一整天沒進一口食,一整夜呆在電視臺門外。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忍耐著,最終找到了張慧科。

是什麼力量使魏敏芝能夠保住“一個都不能少”呢?我認為主要是她有一顆愛我課堂、遵守諾言和忠於教育事業的心。這也是我們學習的'精神所在。

相比之下,再看看自己,我也10歲了,可是遇到一點困難我就退縮,作業多了也不認真寫。看了這部電影后,我深受感動,我要向魏敏芝學習,樹立正確的信念,遵守諾言,努力學習,將來更好地建設祖國。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4

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電影:在一個貧窮的小山村裡,有一個叫魏敏芝的代課老師,她答應原來的老師,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結果,前後少了兩名學生,在自己帶的28名學生的幫助下,魏老師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在電視臺的幫助下找到了男孩並獲得好心人的幫助。

這個代課老師比我們還小,13歲,但她倔強的堅守“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在最後很多人籌錢,但這些資金及物資有多少能送到貧苦學生手中,又有多少資源是真正花在學生身上的,當老師說要找張慧科時,到村長家求助,村長一面收起大魚大肉,吃剩下的,一面拒絕她的請求,並說沒錢,想幫也幫不了。當老師去搬磚時,農民工都知道這是幫助同學,那麼那些不讓上車,不給予幫助的城裡人,又算的上什麼。電視臺的接待員,口口聲聲的`按規章辦事,看見那個就有本事讓一個小女孩在外面等了一天半,大晚上就睡在路上。很多人知道張慧科的事情,都是以不耐煩的態度去面對,難道這個世界就沒有一點點平淡麼。

這個故事,說出了貧困國小的不幸,說出了整個中國的不幸,每一個勢力的人民的不幸。

我認為,山村國小單靠慈善是不可能的,國家的大官小官已經完全沒有當初共產黨的光鮮,社會的敗壞值得我們去深思。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5

看了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後,我不由得讚歎:“多好的一位少年老師!”

影片中的主人公——代理老師魏敏芝,僅僅十三歲,國小剛畢業,如今要代替高老師上課了。 老師臨走前告訴她:全班二十八名學生,在他回來之前,“一個都不能少”!

內因,魏敏芝可以極力克服,而外因卻給魏敏芝帶來不少的壓力。第一次縣裡選拔明新紅為跑步運動員,她以“失蹤”保住了“一個都不能少”。而第二次張慧科因家庭貧困,突然離校進城打工掙錢去了。這件事可急壞了魏敏芝。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小小年紀,又是女孩,社會交往又少,路途又遠,怎麼辦?

魏敏芝首先與同學們一塊兒商量,繼而單獨一人進城尋找。在尋找中,她一整天沒顧的吃飯,一整夜呆在電視臺門外。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忍耐著到長途車站,用自己身上所有的錢買了紙和筆墨寫了尋人啟事,又到電視臺……

魏敏芝忍飢挨餓,風餐露宿,四處奔波,是什麼力量在激勵著她?是愛我課堂,遵守諾言“一個都不能少”,是忠於黨的`教育事業的一顆赤膽忠心!

看了影片,我受到深深感動與鼓舞。我要向魏敏芝學習,樹立“愛我課堂,勤奮好學,爭做四有新人”的堅定信念,將來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

甘肅張掖甘州區甘浚鎮東寺村的農戶石作新正在給能繁母牛新增飼料。今年他養殖了14頭母牛,繁育牛犢6頭,比去年增收8000多元。他見到幫扶幹部高興地說;在家門口看到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拍攝過程,更堅定了脫貧致富決心,自己還要擴大養殖規模,力爭年底過上小康日子。

連日來,全程在甘肅張掖拍攝創作的'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成為甘肅張掖村民們談論的熱門話題,劇情反映貧困村脫貧過程中,村民走上勤勞致富路。甘州區甘浚鎮東寺村、速展村、臨澤縣倪家營鄉南臺子村的村民目睹拍攝過程和央視播出後,激發了致富奔小康新激情,目前,全身心投入到了春季生產中。

據悉,該劇展現了國家脫貧攻堅大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這一主題,揭示精準扶貧路上扶志、扶智和提升農民精神文明程度的現實意義。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7

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一個都不能少》,看後不禁生髮感嘆:“多麼好的一位老師啊!”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魏敏芝,一個年僅13歲的',國小剛畢業的女孩子,竟然擔當起代課教師一職,因為原村任高老師的母親生病了,需要他回去照料。在臨走時,高老師囑咐她:“全班有28名學生,在我回來之前,一個都不能少。”

不久,他的學生張慧科因家裡欠別人一千塊錢,母親讓他到城裡打工去。魏敏芝知道後,決定去城裡找張慧科回來。

在尋找中,她一整天沒顧得上吃飯,一整夜呆在電視臺門口外,為了“一個都不能少”的鄭重承諾,她忍耐著。到長途車站,用盡身上所有的錢來買紙和筆墨寫尋人啟示,又走進電視臺,做《生活七彩橋》的嘉賓,最終通過電視媒介找回了張慧科。

魏敏芝忍飢挨餓,風餐露宿,四處奔波,是什麼力量在激勵小小年紀的她呢?是對“一個都不能少”這個承諾的較真,是她那信守諾言的品格在支撐著她!

看罷影片,我感到很慚愧。記得在兩年前的暑假裡,我的朋友——芳婷約我下午兩點鐘去她家玩,但是我卻臨時改道去了表哥家,我之輕易失約與魏敏芝相較,真是羞愧難當啊。從此,我立志要成為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8

近日,全程在甘肅張掖拍攝創作的'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高臺縣紀委監委號召紀檢監察幹部通過電視、網路等方式認真觀看這一脫貧攻堅題材重點劇目。

“該劇以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為背景,生動反映了甘肅推進精準扶貧、決戰脫貧攻堅的實際成效,為我們紀檢監察幹部鼓舞了幹勁。”

“感覺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看電視劇的同時也讓我們壓力倍增,如何通過完善監督制度,推動清廉鎮村建設,助力鞏固提升脫貧成效是我們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紀檢監察幹部觀劇後,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據悉,今年以來,縣紀委監委持續深化扶貧領域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著力糾治扶貧領域問題。目前已公佈4批共30個關於農村專案資金管理不規範等民生領域突出問題,對4起侵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和問題通報曝光,引導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履職盡責,全力保障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9

《一個都不能少》是張藝謀導演的一部電影,裡面內容非常感人。

在這個感人的故事裡,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姑娘,她當上了代課老師,以前那位老師姓高,臨走前高老師跟代課老師說:“這28個人我交給你了,要一個都不能少。”小魏老師把這句話記在了心裡,28個人一個都不能少。

代課老師姓魏,由於那是農村,生活條件較差,在這裡有四個年級,在一間教室裡讀書,而且教室很窄,老師連粉筆頭都節約,比起我們現在的生活學習條件差距多大呀!

魏老師細心地照顧著這28個人,可是這裡面有一個孩子叫張慧科,是個小男孩,他家太窮,就到城裡去打工。魏老師知道這件事後就連忙湊錢去城裡。於是她領著同學們搬磚攢夠錢,跟剩下的27個孩子告別了,她自己靠走路去城裡連著2天2夜都沒睡覺,她的'耳邊又想起高老師的那句話:28個人一個都不能少。於是她連夜趕路,終於到了城裡,並且連忙寫了好幾張尋人啟事,寫了一晚上粘到各處,後來她知道可以從電視臺找人,而且更快,在電視臺的幫助下,她終於找到了那個小男孩——張慧科。

魏老師對學生負責,雖然窮,但是魏老師依然牢記著這句話:28個人一個都不能少。真讓人敬佩!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0

今天下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看了《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的主要人物有:魏敏芝、村長、張惠科、明行光、張明獻。

主要情節是:在一個偏遠的'地方,有一個永泉國小,就一個老師,這個老師姓高所謂高老師。有一次高老師的母親病重了,他只好找一個代課老師,可讓人來,別人嫌這裡太遠了,都不想來教學生。村長好不容易找了個代課老師,是國小剛畢業高老師但又不同意,嫌她太小了管不住那麼多學生,但別的人都不來,只好讓這個叫魏敏芝的來教。村長答應他教完了,高老師回來給她50圓。這裡因為太窮了好多孩子都不上了,現在就剩28個學生了。有一天,一個體育老師又來把一個學生弄到市裡上學了。

張惠科也不上了,於是,老師去找他,老師最後找到了。

我要向魏敏芝學習。做什麼事情,只要堅持不懈、執著地去追求,就一定能做成功。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1

這部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魏老師找張惠科的那一段:

歷經千辛萬苦,魏老師來到大城市的電視臺,卻一次次被趕出去。第二天,團長終於被她的行為所感動,請求電視臺幫她找回孩子。張慧科在餐廳的電視臺裡看到魏老師找自己時說的話,發現老師對他那麼疼愛,那麼關心他,就和魏老師一起回到了水泉國小,電視臺也給水泉國小送了很多東西。

什麼!故事的.結局很完美!故事裡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魏敏芝老師。

魏老師找了他3天,吃別人剩飯,露宿街頭。我很佩服她的毅力。那個時候的貧困山區和現在的大城市是天壤之別啊!但是,我們並沒有所有的精神。他們升國旗那麼認真,而我們現在的飯菜多好啊!對山裡的孩子來說,是天賜的佳餚,我們卻不珍惜。

看完這部電影,我必須珍惜現在的食物和一切。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2

今天,我們的語文老師帶我們去五樓多媒體教室看了一場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故事講述了貧困山區水泉國小的高老師因母親生病要回鄉一個多月,所以,讓村長找一個帶課老師,村長就找了一個年僅13歲的'魏敏芝做帶課老師,並答應給他50元,吩咐他一個學生都不能少。因為班裡有一個女生跑的快,被縣裡的老師看種了,所以讓她去縣裡上學,可魏敏芝說,高老師吩咐他一個都不能少。

幾千塊錢,所以到縣裡打工掙錢去了。於是,魏敏芝決定去 沒過多久,另一位同學又輟學了,經家訪才知道欠人家縣裡找張慧科,他先是去廣播臺叫人家播,可是沒找著。又去商店買了紙和筆寫了尋人啟事,可是在他睡著的時候被風颳走了。他又到了電視臺,等了臺長一天多,終於見到臺長,找到了張慧科。電視臺為水泉國小捐了錢和許多學習用品,電影圓滿結束了。

這部電影讓我們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是多麼的關心和愛護。我們要好好學習,用好的成績來報答我們的老師。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多多捐款。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3

這天我們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場名為《一個都不能少》的影片。

劇中講的是水泉鄉水泉國小高老師的媽媽病了,他要回家探望,於是便請了一位年僅12歲的魏敏芝做代課老師。高老師臨走前再三叮囑魏敏芝班裡的.學生要一個都不能少。但是不久,張慧科正因家裡窮去城裡打工。魏老師就千里迢迢來到城裡找張慧科。最後在電視臺臺長的幫忙下他最後找到了張慧科。

水泉國小的教室那麼破舊,文具那麼少,學生的家境又那麼貧寒。但是不管教室多麼破舊,文具多麼少,家境多麼貧寒,他們仍然堅持學習。我們此刻的環境不知道比他們好多少倍,因此我們就應更加發奮的學習。

劇中的魏老師對她的學生那麼好,我們的王老師對我們也不差。老師為了讓我們長大有出息,無時無刻的為我們辛勤的忙碌著。同學生病了,老師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刻去看望同學,為同學補課。老師這樣關心我們,愛護我們。我們要以優異的成績報答老師。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4

水泉國小唯一的老師高老師因為家中有事,不得不暫時請假回家。村長不得不從隔壁的村子找來了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魏敏芝來代替高老師上課。高老師覺得她年紀小,可是無奈找人不容易,只好囑咐魏敏芝每天給他們抄課文,準確點清人數,一個都不能少。原本30多個學生,因為家裡負擔不起,所以只剩下了26個。

學生都覺得這個老師太年輕了,沒有老師的樣子便開始欺負她,整個教室都亂哄哄的。張慧科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可是家裡窮,母親又病臥在床,所以他不得不到城裡打工掙錢。魏敏芝得知情況後,呼籲同學一起湊錢去找他回來。

魏敏芝到達城裡後,歷經辛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找到了張慧科,而且這些山區的.孩子得到了社會的很大關注…

《一個都不能少》整套電影以純真、樸實、自然的拍攝手法,帶出現今中國山區的基礎教育推行的實況和問題,流露出真摯的情感、動容的氣氛。片末只以學生用七彩粉筆寫字的情景作結,並沒有交代水泉國小的發展及高老師的復職,給現眾留下了想象的空間,這亦正是我們該對山區教育推行問題加以正視的地方。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5

今天晚上我在電視上看了一場名叫《一個都不能少》的影片。片中講述的是水泉鄉,水泉國小高老師的媽媽生病了,她必須回家探望母親,於是便請了一位只有十二歲的魏敏芝來當代課老師,高老師走之前再三囑咐魏敏芝說:“班裡的同學一個都不能少”。可是沒過多久,張慧科因為家裡其窮,沒錢給媽媽治病所以來到城裡打工。當魏老師知道這個訊息後就千里迢迢的來到城裡尋找張慧科,最終在電視臺長終於找到了張慧科,

水泉國小的教室是那麼的破舊,桌子椅子都沒有幾個,每個學生的家境又是那麼的貧窮。可是不管教室是多麼破舊不堪,不管有沒有桌椅板凳,他們仍然堅持學習。與他們相比我的.生活環境是優越的多,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

影片中的魏老師對自己的學生那麼好,我們班的張老師對我們更好,老師為了我們長有出息,無時無刻為我們辛苦的勞動著,老師這麼關心我們,我們一定要以優異成績來報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