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電影觀後感《奪冠》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觀後感《奪冠》,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觀後感《奪冠》

電影觀後感《奪冠》1

堅不可摧的力量,就是“女排精神”。女排姑娘們即便是失敗了,也沒有意志消沉、“團隊精神”依然存在,“軍心”依然牢不可摧。女排姑娘們腳踏實地、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地獄式”訓練,她們將最美年華奉獻了出來,不攀美、不濃妝豔抹,整日身處“與世隔絕”的環境,用盡全力塑造了永不言敗的鬥志和“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好似一顆火種,一代代人被她感召、受她鼓舞,激發出奮進的動力,這力量源源不斷、薪火相傳。這種精氣神,不僅體現在歷屆女排教練員、隊員身上,也展現在每一個被她感染、熱愛她、傳承她的人身上。

女排精神也走出國門,為世界人民認可、欽佩,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女排決賽現場,隨著女排隊長惠若琪一記利落的'探頭球,中國女排拿下奪冠的最後一分,英國BBC的解說員激動地說:“中國女排完美詮釋了奧運精神!中國證明了,重要的不是如何開始,而是怎樣結束。中國是本屆奧運的冠軍!”

“用微笑面對蹉跎,看我光明和磊落。仰望著,夜空最亮的星火。所以我愛過,在角落天空海闊。不害怕折磨,因為熱愛才值得。風雨過後的灑脫,如出一轍的你我,穿越過,生命之河……”電影《奪冠》的片尾曲《生命之河》中,王菲、那英用溫柔而堅定的聲音徐徐訴說。

電影觀後感《奪冠》2

2008年8月15日,北京奧運會女排比賽,中國VS美國。戴著金絲框眼鏡的郎平(鞏俐飾)坐在美國隊教練席上,大氣沉穩,目光如電;中國隊教練(黃渤飾)站在場邊,全神貫注,面帶笑容。中國隊教練望向郎平,目光充滿深意,不斷經過的人影遮蔽了他的視線,中國女排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被緩緩開啟

影片開拍前一年,劇組就開始全國尋找演員。最初決定找身高在1米8以上的女性做演員,先教她們打排球然後再試拍,但拍出來效果不夠好,也難怪,凡事都是講專業性!專業的就是專業的!劇組重新開始,在全國上萬名排球運動員中海選,覆蓋範圍從中學校隊,大學校隊,到省隊,甚至還有前國家隊成員。

歷時半年經過數輪海選、淘汰、表演、訓練,終於定下十二位,飾演老女排的演員。其中的陳展,是前國手,曾隨中國女排國家隊出征2014年世錦賽,通過層層選拔,最終出演了孫晉芳一角。導演陳可辛選角時,曾表示過,他不要人氣流量明星,他只要實力派演員。

國家隊選手專門抽出8天時間來集中拍攝,包含了平時訓練,以及比賽時的電影畫面,如此專業的製作,可見《奪冠》的誠意了。

通過短短的預告片,我們看到了中國女排一種精神、兩種傳承、三代傳奇的故事主線,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的辛酸以及發展的曲折,讓大家更加明白體育精神的精髓,讓我們更加熱愛和尊重體育。

《奪冠》的`題材以中國女排為背景,本就為電影帶來了很高的關注和期待,加上鞏俐、黃渤等實力派演員的加持,預估會帶來電影票房的高潮。

在電影院漸漸破冰放片時,很多春節檔的大片,為了票房依然沒有選擇上映,而《奪冠》選擇提前放映,正如影片中的不怕輸、不服輸的精神一般。

電影觀後感《奪冠》3

今天我觀看了電影《奪冠》,這個電影的靈感出自於最近中國女排奪冠。電影主要講述了老一代女排與新一代女排的征程和一路上經歷的坎坷。前後也重點突出了她們的差別。

看完整個電影,我感觸深刻。我佩服老隊員們那種不服輸,以命相搏的精神。她們把排球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在那個沒有先進裝置,只能人工發球。她們通過對自己的信心和高強度的訓練取得了幾代人的尊敬,也創造了排球史上的一個奇蹟。

我更佩服新隊員們有戰術,團結一心的思想。對於女排十幾年的失敗,她們並沒有失去自信。在指揮員郎平連續的實驗和搭配,終於研製出了一種高效有用的'辦法。她們利用戰術巧妙的應對了他國計算機分析的弱點,將計就計,戰勝了無人能敵的巴西隊,為中國取得了新的榮譽。

總的來說,不論她們是新隊員還是老隊員,對排球都有不一樣的見解。她們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出新的戰術,方法。她們心態良好,不會因為別人的一句指責,他人的一次輕視而自卑。她們不畏困難,不怕受傷,每天日復一日的訓練從來沒有一句怨言。

對於郎平,我佩服她的指揮能力。她在賽場上可以摸清敵人的套路,迅速找到敵人的弱點,對其進行多方面,多方向的進攻,讓敵人無路可走,喪失信心。此外,她還利用了一些功底好,但是很少上場的選手,讓敵人的計算機找不到球員的弱點,從而趁其不備,出其不意的進攻。

我喜歡中國女排的信心,決心和團結,我忘不了那一頂西瓜頭,帶著一個方框眼鏡,眼神中透露出的一陣機警的郎平教練。我也忘不了那幾十個球員溫柔的面孔和那一個個堅定的表情。每一次成功的背後,都有數不盡的淚水和汗水,堅持才是勝利,我為我自己加油!為中國女排加油!為祖國加油!

電影觀後感《奪冠》4

在1月19日,電影《奪冠》首映禮開啟,並且還發布了片尾曲。這部由陳可辛監製的影片能在春節檔成為最大的黑馬嗎?成為了大家最期待的事情。而鞏俐在出席這次首映禮的時候,身穿著黑色的運動服並且素顏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奪冠》的演員陣容除了鞏俐之外,還有黃渤、彭昱暢、吳剛等等,他們也在首映禮中出場。據觀眾透露,電影中最引人淚目的地方,是女排的訓練、日本奪冠以及新女排相互鼓勵等這些地方。

鞏俐在現場的狀態也比較好,她在剛剛開始女排拍攝時,就曾亮相在觀眾面前,酷似郎平的北影,讓大家記憶深刻,所以,大家對鞏俐老師的評價十分高。

而在片尾曲中,歌詞也非常燃,“不想變成粉末”等等。但是眾多網友在已經發布的預告片中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就是《奪冠》的拍攝地選擇的地點是天津大學。

郎平站在臺階上面對新聞記者發言的一張圖片,背後的建築就是天津大學的1895行政服務中心,也叫做天津大學杏蓀樓。

因為天津大學的創始人是盛宣懷,他字杏蓀,所以命名為杏蓀樓。它的外表磅礴大氣,設計的尺度把控得非常好,讓人感覺到大氣的'同時又不失一股親切之氣。

後面的第二幅圖中,郎平身穿紅色的運動服,在一棟大樓前仰望燈光。這棟建築的外觀一看就覺得十分特殊,非常吸睛,由八根圓錐形的建築當作外表支撐。

這一棟是天津大學的綜合體育館,建築由室內體育活動中心和游泳館兩部分組成,環抱式的結構溝通著建築的南北和西東。

第三幅圖是女排運動員們在晚上進行訓練。這個地方是天津大學公共大廳的屋頂,非常有幾何形狀的美感,並且將光線運用得十分巧妙。

電影觀後感《奪冠》5

本週四學校組織我們看了一場電影—《奪冠》。

《奪冠》的主人公是郎平和中國女子排球隊。《奪冠》的故事情節是這樣的:因為當時的中國女子排球隊很弱,經常被嘲笑,所以急需一場重要球賽來證明中國的實力。為此,國家隊請來了一名男陪練來幫助女子排球隊進行訓練,這名男陪練後來成為了女子排球隊的教練。在訓練過程中他發現了中國女子排球隊有一種不怕吃苦的精神,就對女子排球隊進行了嚴格且科學的訓練,最終中國女子排球隊在奧運會上拿到了冠軍,從此她們就一直拿冠軍。

後來女子排球隊到了新老隊員更換的時候,這名教練發現新的女子排球隊沒有了之前的那種精神,當然她們就一直沒有贏球了。為了重振旗鼓,國家隊請來了曾經的老女排隊員郎平當教練,還更換了一批新隊員,新隊員表現還是不如人意。經過分析,新隊員缺少之前老女排那種不怕吃苦的精神,郎平用了一系列的'辦法最終激發出了新女排隊員的這種精神,所以最後女排又重新奪冠了。

看了這場電影之後,我覺得我們要學習女排不怕吃苦的精神,不要以為自己已經很努力很能吃苦了,說不定成績比你好的人比你還能吃苦呢。所以我們要自主學習,一直在心裡問自己我想學習嗎?同時也要跟小組一起合作,彌補自己的不足,小組中有人有不足時,我們要幫她。我們要有時間學習,也要有時間玩,這樣才能讓我們更加優秀。

電影觀後感《奪冠》6

一個講述中國女排成長曆程的影片,中國女排已經成為一種民族精神,也成為中國一代人的情感。不論影片本身是好壞與否,單就這一份情懷,對老牛這樣一個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就有無與倫比的誘惑和吸引力,和老婆還不忘帶上九歲的女兒,希望她能參與到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中去,理解我們的感觸。

影片整體的.敘述路線清晰,當然對於九歲的女兒只能理解事件,而無法理解整體的情感路線。畢竟,對於我們來說是體驗與經歷,而對她來說僅僅是旁觀與歷史。

影片中的演員和女排的本色出演都非常出色,尤其鞏俐飾演的郎平一角,確實無論在演技和情感帶入方面都達到了無法超越的境界。

但導演在整體影片的細片上面把握性還是不夠。影片中20xx年與巴西對戰的那一場,程中和在家觀看時的電視機還是老款的CRT電視,20xx年CRT的電視估計都絕跡了,嚴重與時代實際情況脫節。這可能是因為陳可辛導演本身缺少內地生活經驗導致的。

當然,這些並不會影響影片整體,把頑強拼搏與永不言敗的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並不斷的戳中老牛的淚點,偶爾還有笑點。過程中也會不斷有觀眾控制不住在影片的比賽場面時,情不自禁的找回當年觀看女排比賽時的激動,吶喊並叫出加油,扣死它!

導演通過拍攝,演員通過演繹,我們通過觀看,讓我們一起向女排精神致敬!

電影觀後感《奪冠》7

中國女排曾奪得1981年和1985年世界盃、1982年和1986年世錦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冠軍,創下世界排球史上第一個五連冠”,後又在2003年世界盃、2004年奧運會、2015年世界盃、2016年奧運會四度奪冠,共九度成為世界冠軍。中國女排是中國三大球中唯一獲得冠軍獎盃的隊伍。

“女排精神”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之後的經驗總結。當代“女排精神”可概括為無私奉獻、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棄、自強不息。

“女排精神”的關鍵人物當數“鐵榔頭郎平。”沒有她,就沒有今天的女排和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僅是贏得冠軍,更是知道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郎平這樣鼓勵她的“戰士”。

30多年來,中國女排就是以這樣的拼搏精神激勵自己,戰勝困難。就算狀態處於低谷,就算實力不佔上風,但她們咬牙堅持,絕不後退。正是在高峰與波谷的顛簸中,在讚美與質疑的嘈雜中,在勝利與失敗的摔打中,在誘惑與謾罵的交替中,中國女排不迷失、不信邪、不動搖,把所有的困難照單全收,把所有的不利化為動力,任驚濤拍岸,看潮起潮落,一次次以拼搏的姿態帶給我們驚喜與感動。“再難的逆境也絕不言棄”,“可以被打敗但是絕不會被打倒”,“哪有什麼洪荒之力,不過是在咬牙堅持”,中國女排正是憑著這樣的執著勇毅去拼搏去奮鬥。

其實我是個怕困難的'女生,“女排精神”對我有很大的鼓舞,今後我要把女排的這種精神用在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習中碰到難題,不要退縮,要開動腦筋,尋求答案。生活中碰到困難不要馬上向大人求助,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做個迎難而上,積極立志的女生,加油!

電影觀後感《奪冠》8

昨天,我和爸媽一起在家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奪冠》。

電影裡主要講了郎平她喜歡排球,18歲就被招進國家隊,然後每天都在鍛鍊,開始她舉不起100斤重,於是每天都在舉重,最後還是舉起來了,她舉起來後對自己的陪打教練說:“我18歲就進了國家隊,可是我一直都碰不到球,我以為我最能吃苦,可沒想到別人更能吃苦,我連吃苦都比不過別人,我還有什麼比別人好!”而且郎平有個理想,就是她要超過海曼的摸高3。2米。

20xx年,他去美國當女排的主教練之後,她要和她以前的朋友打比賽了,在比賽之前,郎平的朋友(中國女排的主教練)對著中國女排的人唱了一首叫《愛拼才會贏》,中國主教練說:“的確是啊,我們要拼才會贏。”比賽結果是中國隊輸了。

20xx年,郎平就回歸祖國,當上了中國女排主教練。

後來,中國女排和巴西女排打比賽時,郎平讓隊員們打出自己的節奏,結果他們真的贏了。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的'感受是:我們要好好向中國女排學習,我們要學習女排打比賽時的精神,一鼓作氣,奉陪到底,永不放棄等精神,還有他們在比賽之前會謙虛地向江蘇男排學習,我們也該謙虛地好好向老師學習,不要輕易放棄學習的機會。

總而言之,就是告訴我們要好好的學習中國女排比賽時謙虛的品質。這真是一部有意義的電影啊!

電影觀後感《奪冠》9

女排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她們紮紮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鬥,刻苦鑽研,勇攀高峰。五次蟬聯世界冠軍,為國爭光,為人民建功。她們的這種精神,給予全國人民巨大的鼓舞。

無私奉獻的犧牲精神。沒有私心雜念、敢於犧牲的人,才能做到寵辱不驚,在各種困難挑戰面前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集中精力迎難而上、勇闖難關。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征程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培養這種為實現國家、民族利益無私奉獻的精神境界。

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女排精神包含著很多層意思。其中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團隊精神。郎平巧妙運用團隊協作的法寶:用老隊員穩軍心,用新隊員打拼殺,12名隊員輪番上場,人人都是主力。女排背後的大團隊也形成了支援女排的強大正能量,各種專業人才形成了託舉女排高峰的巍巍高原。推進民族復興,我們更要萬眾一心,人盡其力,凝聚攻堅克難、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艱苦創業的'奮鬥精神。中國女排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艱苦創業史。從白手起家到鑄就輝煌,靠的是艱苦創業;從低谷再到巔峰,靠的仍然是艱苦創業。這樣的艱苦創業精神,在推進民族復興偉業的新長征中永不過時!

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30多年來,中國女排前進的道路上有輝煌也有挫折,但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中國女排一直頑強拼搏,永不言棄。處順境就自強不息增創更大優勢,處逆境則自強不息化劣勢為優勢,從不怨天尤人,始終以頑強拼搏精神帶給人們感動與鼓舞。在推進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我們尤其需要弘揚這種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也只有這種精神才能保證我們在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接力賽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電影觀後感《奪冠》10

國慶假期,我和媽媽一起去看了《奪冠》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裡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

電影一開始,就深深地吸引了我,震撼了我。女排們刻苦努力訓練,那時,什麼裝置都沒有,靠的是她們自己每天練無數的拍球、投球。真的十分好辛苦,不過,人生有苦也有甜。女排們無所畏懼,迎難而上。

女排們跟日本比賽時的場景,好激烈呀!不知道誰能贏?看得我的`心揪成一團,十分緊張。女排們努力奮戰,不屈不撓,最後女排拿到了冠軍,球場傳來震耳欲聾的吶喊,舉國沸騰了。

我們要學習女排吃苦不怕累,拼搏不服輸的精神,勇攀高峰。

2008年奧運會時,郎平在美國當教練,非常厲害。那年,中國奧運會才拿到銅牌,郎平教練十分難過,毅然辭掉了美國教練的職位,重新回到中國當教練,中國女排又有了信心。郎平回來的時候已經不再是原來的中國了,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練習場也跟上了時代的進步。郎平招來了100人,每天都要訓練。2016年中國女排和巴西女排決賽,大家心情都非常緊張。巴西,可是全球排名第一的。郞平帶領女排,團結一心,努力拼搏,及時調整戰略戰術。最終贏得了勝利,女排的精神一直傳承到今天。

看完《奪冠》這部電影時,給了我無窮的力量。我想:我平常練鋼琴時,學習時,都不應該偷懶,應該有女排的精神,女排們刻苦訓練不言棄的精神激勵了我,我要努力學習,勇往直前。

電影觀後感《奪冠》11

我是看新聞,對他的評價後才匆匆去影院的。不知上次像這樣一決定就行動是何時了,也無需記得。只要知道該影視作品的魅力帶動了我千斤重的雙腳即可。

中國女排是什麼?是一箇中國人自豪的資本。中國女排是什麼?是一種敢拼肯吃苦的中國精神。中國女排是什麼?是一群譜寫,誰說女子不如男的鬥士。中國女排還是什麼?是中國代名詞的之一,中國女排不僅僅是幾個女性投擲線球的場景,它是一種體育競技,一種敢流血敢受傷的拼搏精神。

若是你問我女排精神是什麼,我不知。可這不代表我白看這部電影了。因為這是一種堅持,信仰,錚錚鐵骨,為國為己的拼搏,可以用來形容他的詞太多了,因為這是一個充滿正能量國家的代名詞,若是全羅列出來可能萬里長城都不及它長了吧。

脖子以下沒一塊骨頭是好的`。這是電影中形容郎平的一句話。以她為例,因為他是一個成功的體育人。再想想其他人吧,或許即使撐過了我不敢想象的訓練後,也沒有取得成績的呢,這樣的人肯定也不在少數。他們或許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少卻換來了一派荒涼,這是一種艱決的選擇,但他們還是選擇了排球。敢拼,才會以不同的方式贏。

這個電影金句頻出,我後悔忘記帶支筆抄錄一些了,不過文字有深度有力量。聽一遍,便情不自禁地記住了大部。

我一直以為“汗如雨下”是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看了女排這才知道,只有比喻。

電影觀後感《奪冠》12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看了《奪冠》這部電影,我深有感觸。

這部電影自誕生之日起,就像中國女排一樣,歷經坎坷磨難,又是定檔又是改名再定檔再提檔。電影《奪冠》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主線,講述了郎平初期而不平凡的一生。

1981年,全國共有電視485萬臺,按照全國8億人口計算,平均每165位中國人才擁有一臺電視,而這一年,中國女排拿到了首個世界盃冠軍。80年代的世界盃,是幾十個人,甚至幾百的人擠在一臺電視機前觀看,當看到中國女排拼到最後一刻,終於拿下冠軍時,頓時全國人民沸騰,大家相繼湧上街頭,歡慶著來之不易的冠軍。

其實這部電影裡還蘊含著一些道理,比如在電影中郎平與朱婷的'一段對話:

“朱婷,我問你為什麼打球?”

“為我爸媽。”

“那你永遠也打不好,再想。”

“為我自己。”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是啊,沒有什麼人是沒有缺陷劣勢的,不要老和他人攀比,老想著去成為他人,不必成為別人,只要好好的成為自己。

還有一個道理,也令我印象深刻,郎平因為身高太高,負重輕,教練一直沒有讓郎平摸球,她自己認為只有堅持下來的人,才能走到最後,只有更努力,才能摸得到球。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正是這個道理。

我現在已經是一名國中生了,要懂得控制自己,懂得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做好自己,懂得不怕吃苦是幹好一切的前提。只有不斷地去提高自己對學習的意識,德智體美勞才能全面發展!

電影觀後感《奪冠》13

太真實了!這是記者的感嘆。影片一開始畫面上的“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這16個字,就貼在現在中國女排北京訓練館牆壁上,是女排精神的寫照。隨後的那句話高度概括了女排精神的內涵:女排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中國人渴望找到某種方式讓世界重新看到自己”伴隨著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國中國人的風貌一出現,就瞬間將人們思緒拉到那個奮鬥年代。

中國女排40年征程彈指一揮間,從球員到教練,郎平的確是貫穿前後的那個人,直到現在仍是中國女排主帥。從最初老女排那第一個黃金時代,到陳指導的第二個黃金時代,再到如今郎平指導的`第三個黃金時代,這簡直就是中國女排“黃埔軍校”,而陳指導和郎平幾乎貫穿始終的其實是情懷,兩人演繹的對手戲感人至深,賽場上惺惺相惜,而共同的情結恰恰就是女排精神。

許多話語直抵人心,陳指導這樣對郎平指導說:“我身邊的許多人都對我說,時代變了,中國人不再需要中國女排了”,他摸著自己的胸口直言:“但是我需要!”其實,她們流露出的恰恰是對冠軍的無限渴望,以及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女排精神傳承至今永不褪色,他們書寫了傳奇,五星紅旗如此鮮豔,義勇軍進行曲如此雄壯。

影片在里約奧運會奪冠頒獎中落幕,銀幕上閃現出中國女排歷史上十次登上世界之巔的畫面和記錄,那廣大球迷熟悉的一幕幕在閃回,中國女排10次奪冠經歷,最後一個鏡頭又回到了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那才是初心。

電影觀後感《奪冠》14

天高雲淡,看看《奪冠》。

這是兒子的假期作業,也是我的假期安排。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任何文藝作品的解讀都有多面性,哪怕如《奪冠》這樣的國慶檔期主旋律電影都不例外。有人把它看成《郎平傳》,有人把它看成《郎和陳的故事》,我看到的是價值觀的變遷,集體和個人關係的變化。

老女排能取得五連冠,這是集體主義的勝利,外在條件貧乏不堪的情況下,正是強調“我們”而非“我”,才最大限度凝聚了力量,用強大的`精神力量彌補了技術和科技的不足。這也是我們理解的女排精神的第一個層面,拼搏,努力,即便一身傷病,也無怨無悔。

郎平執掌中國女排,女排隊員已經是九零後,這代人已經不是靠空洞的雞湯和體制的壓力所能動員。所以會有陳鹿離開考大學,丁霞會說她心中的那個人就是她自己,朱婷會咆哮“我會成為你,你滿意了嗎?”郎指導不愧是具有國際視野的金牌教練,她的三大改革除了戰略戰術的意圖,還有很核心的一點,就是尊重每一個個體,所以會變“主力——替補”為“首發非首發”,會鼓勵球員們談戀愛,會對朱婷說“你們應該打出你們自己的排球,你不用成為我,你只要成為你自己。”我覺得這可能是電影表達的女排精神的第二個層面:尊重每一個個體,讓每個人成就自己,而非僅僅只是在為集體去努力。

集體主義和尊重個體其實並不矛盾。新一代女排讓我們不僅看到了更加精彩的比賽,還看到了同樣精彩的隊員,惠若琪、張常寧、丁霞等等,我們喜歡這批女排隊員,不僅僅因為她們獲得了冠軍,不僅僅因為她們膚白貌美大長腿,還因為她們真實而個性紛呈。

讓每一粒種子都能肆意蓬勃,春天會更加溫暖而熱烈。

電影觀後感《奪冠》15

中國女排的精神是怎樣的一種精神?女排精神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之後的經驗總結。是一種不驕不躁,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他詮釋的是:“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友好,堅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這種精神曾是時代的主旋律。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影響了幾代人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當中。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棄一定失敗。”我一直將這句話作為我的座右銘。一直激勵著我。古人云:“人貴能持之以恆。”這句話也不證實了這個道理嗎?正如中國女排,他們在經歷了11年的低迷期,在關鍵時候壓不彎,踩不扁,打不垮,頂的住,扛得起,最終榮登世界之巔。中國女排因為努力,因為堅持,他們成功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堅持,不努力。

我們要向中國女排學習,學習他們吃苦不怕累的'精神。人生有苦也有甜,想過舒服的生活。就得吃得苦中苦。應該用汗水,淚水刻苦鑽研,苦中作樂,無所畏懼,迎難而上,勇攀高峰。

《奪冠》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應該不言辛苦,踏實肯幹,勇於創造,奮力拼搏,銘記初心,牢記使命,將女排精神融入生活,融入學習,融入工作,融入人生。為祖國繁榮昌盛,實現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創造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