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優秀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優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優秀

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優秀1

新課程標準首次十分詳細地提出了教師研訓的要求,這說明其理念以及內容確實需要一線教師深入領會,並且做出切實改變,這雖然是一個很漫長的時間,因為理論從建構到真生落地本來就有一個痛苦的適應過程,但是不變的話,孩子卻很難適應“未來已來”的現實。

首先,是對語文育人價值的深入理解。語文的育人價值在於“立德樹人”,如何“立德樹人“,課標只給了三個載體,一個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一個是“革命文化”,一個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這三個文化,可能就足夠語文老師好好領受了,比如,哪些是屬於優秀傳統文化呢?可能需要一個明確的界定;革命文化,現在一些專家列舉的也是越來越多,我以為也是需要一個邊界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一個制度文化的問題,但可能也需要明晰地界定。

其次,是對核心素養的深入理解。我們讓孩子對中國優秀文化形成自信,首先教師自己就要自信起來;第二,語言運用,教師語言的運用關首先就得過,然後最近出現一些社會新聞語言失誤問題,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一些專門搞語言文字的,還出現這樣的問題,你讓語文老師該怎麼過語言關呢?第三,思維能力。首先,什麼是思維,語文課堂上如何培養辯證思維、邏輯思維?思維是一種先驗的`能力,語文老師知道不知道它是如何發生的?以前的中國語文的薰陶作用與思維能力有沒有抵樗?第四,審美創造。這也得看語文老師的藝術造詣了,其實語文老師,在很大程度上,目前還停留在傳授的基礎上,他們很難做到語言的專家、藝術的巧匠。

第三,是對一些新概念的理解。首先是學科實踐。什麼叫學科實踐?要讓孩子像專家一樣的學習語文、探究語文,語文老師是不是也需要像專家一樣的學習語文和探究語文?學科實踐的情境性和實踐性對其主題、內容、過程設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語文老師如何培養這樣能力?

再比如任務群,現在專家、一線教師都已經開始辨析,什麼是任務群?任務群與以前的單篇教學有怎樣的區別?與統編版教材的單元主題教學有怎樣的區別?與綜合性學習有怎樣的區別?任務群到底怎樣設計?是不是嚴格按照語言文字梳理與探究,實用性閱讀與表達等等這樣的任務群編排?先行語文教材如何切入任務群?等等,要解決的問題實在是太多。

再比如每一個年段的具體要求,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是不是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閱讀與鑑賞”是孩子對語言文字文字的體驗方式嗎?是一種活動嗎?那麼感悟呢?體驗呢?鑑賞是不是最高層次的活動等等。

不過,我相信,眾多專家已經在解決這些問題,讓我們靜靜等待。

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優秀2

通過幾天的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認識到在新的一輪課程改革中,義務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全體學生的文化素養,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不是面向少數學生的教育,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普遍性教育,是全面的綜合性教育,從而使學生在科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首先要建立新的學生觀。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兩個因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既相互對立又自成一體,構成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對基本矛盾。教師怎樣對待學生,構成了教師的學生觀。對教師來講,樹立正確、科學、合乎社會需要和時代發展要求的學生觀是十分重要的。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填鴨式、注入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折射出教師並沒有以學生為本,疏忽了學生自由、獨立的思想。學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有自己特殊內心世界和獨特創造價值的能動體,認識這一點,對教育就很有啟發。教師要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其次新課標也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樹立教育民主的思想,確立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後,要建立師生之間良好的雙向交流和互動的關係,充分發揮情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總之,以人為本是現代學生觀的顯著特點,也是現代學生觀與傳統學生觀的根本區別。另外學生是一個發展中的人,也就決定了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並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來影響學生,否則教育效果事倍功半。教師應樹立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對教育好學生充滿信心。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教師肩負著教育和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

其次,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其課程意識也隋之發生了一系列的轉向。從課程目標意識來看,由單一轉向多元。要培養一個健康的全面發展的人,僅僅有知識的發展是不夠的,教學還應該包括更多的內容。正是由於課程目標的多元化,課程設計,課程內容,課程課時等才出現靈活,欣欣向榮的態勢。如今,在課堂教學中,已經很少有人把教學目標僅僅限於知識的傳授上,更多地在於掌握一種方法,學到一種態度和精神。從課程內容意識來看,由封閉轉向開放。在新課程內容意識的指導下,教師在把握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的前提下,創造性地使用課本,表現在:更換內容、調整進度、適當增減教學內容、重組教學單元,並聯系其他學科中的有關內容進行整合。課程內容走出了課本,走近了科學,走出了學校,走進了教師和學生的心靈。從整體上來看,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課程意識已逐漸地從被動轉為主動,從靜態轉為動態,教學素質相比較以前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建設鮮明的符合時代發展的課程意識仍然是一個重要話題,只有當這種課程意識真正地內化為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才能得以實現。

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優秀3

語文課程致力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的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及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語文課程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增強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新課標更加註重保護學生的個性。學生是獨立的有思想、有主見的行為個體,我們語文教學務必要重視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不能在學生畢業時,腦子裡的`東西都一模一樣。在近幾年中,尤為重視在語文教學中保護學生鮮明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經過多年的共同努力,初見成效,但我們還得繼續努力。

課標是“綱”,提綱挈領,讓老師抓住重點;課標是“燈”,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通過學習新課標,四學年老師對相應學段的課標要求有了更深、更精準的體會。本次學習對於老師們理解和把握教材及教學理念,有效實施新課程教學意義重大。全面掌握新課標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四年級全體教師將繼續靜下心來研讀新課標,研究新形勢下的教學策略,為孩子們的終身學習,為接下來的教學順利進入新課程改革奠基!

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優秀4

“核心素養”是新課標文字的主旋律,它作為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也為語文課堂教學指明瞭方向。核心素養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方面,那麼如何將核心素養貫徹落實到我們國中語文學科的教學之中也就成為了我們必須要探討的話題:

培養學生的文化感受能力,國中語文教材文字中存在大量和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傳統文化,需要合理優化文學形象,同時還要強化自身語言表達,確保可以對其相關文化進行有效弘揚,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傳統文化,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緒。

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語文課程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落實到課堂中要對學生進行“讀”的訓練。創設情境分角色朗讀、抓住關鍵詞句反覆品讀,揣摩人物心理悟讀,分析人物性格,依據標點讀出情感,讓學生在讀中把握語言文字規律,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國中生思維的提升與發展是語文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語文素養形成的一個重要標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落實到課堂教學中關鍵形式在於“問”。教師為引入而設計的問題要能快速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主題問題設計要牽一髮而動全身,結尾問題要把學生思維引向更深處。讓學生在問題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組織語言表述問題的.答案或解決方案,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拓寬學習語文的領域,重視跨學科的學習,讓學生在不同學科,不同內容相互滲透,提高語文實踐能力。跨學科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在語文課文中涉及其他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要有計劃地安排實踐活動,鼓勵引領學生大膽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把所學運用於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更豐富的知識。

深挖教材中的資源。教材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自己尊重教材,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篇課文,每一頁教學內容,鑽研教材,吃透教材。要精心設計匯入方式,把學生帶進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實現在與文字的充分對話中讓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美,接受真、善、美的薰陶。每篇課文的作者介紹、和作者有關的故事、本文作者的其他作品等都是可以推薦給孩子閱讀的資源。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教學是基於學科本質的教學,也是基於學科思維的教學。在教學中,我要著力於構建以學生為主線的課堂教學體系,也在不斷地教學實踐中貫徹落實語文核心素養。

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優秀5

首先,教師無小節,處處為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心目中的理想良師應該儀表端莊、態度溫和、言談文雅、言行一致,做到“慧於心而秀於行”的境界,從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要做到這一點,非常難,需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不斷培養自己的氣質,豐富肚中的書墨,這也是一切後話的基底。

其次,作為優秀教師要擁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學生的求知慾望強,可塑性強,正是受到外來影響最為突出的時候。在這個期間裡,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為學生樹立一個標杆、榜樣,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使學生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之材。作為教師更要樹立高尚品格、良好的形象,這樣才能使教師自身具有較強的親和力,使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成為每個學生的知心朋友,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

再次,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要回歸到“立人”上,教師的關注點要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那麼在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並不應該清閒地看著,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思考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念是否積極正確,應該給予怎樣的引導與鼓勵。

然後,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淵博的學識和較高的專業素養。教師之所以能夠“傳道授業解惑也”,主要的原因是教師繼承著前人的文化成果並擁有開拓創新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專業素養過硬,這是一名合格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條件。只有知識淵博,術有精專的教師才可能受到學生的'尊重。常聽人說,作為老師,想要教給學生一瓢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就是陶行知先生說的:“要想學生好學,先得先生好學。”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育理念的轉變,教師教學不能再是一股腦的“傾倒式、獨白式”,不能只停留在對於課本知識的學習。知識是一個四通八達的大網路,由一點可以外延到很多相關的點,教師在課本知識足夠紮實的基礎上,要做一位終身學習者,去了解更多知識,增加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共同探討中傳道授業,這就要求教師擁有深厚的知識儲備和強大的外延能力,來隨時應對學生的發問,使課程活泛,內容豐富,效果顯著,使學生信服。

最後,愛崗敬業、盡職盡責。作為教師要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熱愛學生。教書育人,要學習陶行知先生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努力做到愛崗敬業,對知識問題小心求證,不誤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