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南京學習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南京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南京學習心得體會

南京學習心得體會1

很榮幸到南京多所名校學習,雖然學習時間只有短短的五天,但是收穫頗多,讓我開闊眼界,增長了見識.那我把這次學習的所見,所聽,所聞,所感給大家作一個簡單的彙報。

我們到了三所中學學習。溧水縣東廬中學、楊州市文津中學、泰興市洋思中學規模都沒有我們學校大,尤其是東廬中學是一所普通農村國中,然而它們聲名遠揚,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地方。

一、自力更生、自主創新、自強不息的精神

學校都是在困境中謀求發展,在它們成名之前都面臨被淘汰,然而它們都是發奮圖強,學校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謀發展,以分數取勝,分數是學校發展的根本。抓教學質量,從改革入手,改進教學方法,建立高效課堂是他們的目標。

二、校園文化氛圍深厚

三所中學給人感覺,環境優美、整潔衛生、井然有序。洋思中學20xx年搬遷到新校區,走進校門,首先映入眼簾是一座巨大的紅色花崗岩,一面鐫刻著“真、善、美”三個大字,這是洋思中學校訓,格外引人注目,綜合樓赫然寫著“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辦學理念,“先學後教,當場訓練”教學模式。

三、他們辦學各有特色

東廬中學的“講學稿”、以學生的自學為主線,按照學生學習的全程來設計,充分體現了課前,課中,課後的發展和聯絡,主要包括四大環節:課前預習導學—課堂學習研討—課內訓練鞏固—課後拓展延伸。講學稿在課前就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學教材。上課時老師按照“講學稿”檢查和點撥,以學定教。學生會了的老師就不再講,不會的進行點撥,教的就是學的,學生不會的東西正是教師要點撥的東西,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也是老師要補充的東西。沒有多餘的廢話,課堂效率高。

文津中學的“四導四學”學案、是在講學稿的基礎上進行提煉和發展,他們提出課堂的效益取決於教師是否能恰當地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實現學生的優化學習。

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模式。他們提出學生自學之後,教師要注意幾點。這與我們的315很相近。1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後還不能掌握的地方,對學生通過自學已自學掌握的,一律不教。2教的要求,不就題講題,只找出答案,而要尋找出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3教的方式都讓已掌握的學生先講。如學生講對了,教師肯定,不必重複,達不到深度的,教師要補充,講錯的.,教師要更正。再談試卷講評:試卷分發下來,首

先自我修正(10分種)——查書,查資料,問同學(不允許問老師)——老師總結歸納(共性問題提出)

四、先學後教,高效課堂

無論是東廬中學的“講學稿”,還是文津中學“四導四學”,學案,洋思中學“三清”都是先學後教,相當於我們315課堂中的自主學習。以學定教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內容,要求進行自主學習。學生自主學習之後,再進入“後教”階段,老師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教師設計的練習題要篩選、精選。學生分層次訓練,教師及時批改,二次批改,問題落到實處。

總之。在我的印象中。他們的課堂是知識容量大,節奏快。在洋思中學聽了一節化學課,和一節生物課,自已都聽得很累。以上就是我向大家彙報的情況,有說得不對的地方,敬請諒解。

南京學習心得體會2

這次有幸能外出南京的任務,非常感謝學校領導。這次派送我們六位教師到南京外出學習,學習的目的是參加七彩語文杯第六屆國小國小語文實驗教材書(蘇教版)課堂教學大賽。這次的確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因為參加授課的由全國各省各市優秀的教師代表。由南京較有名的教授,專家現場點評,使我們受益匪淺,在此與大家共同分享。

本次課堂教學主要以識字教學為主,名師們都以隨堂識字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讓我看到參賽的每一位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詮釋著語文課堂教學中生命的對話,教師們在厚重文化底蘊中散發出的活力,開闊了我們的思路,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置身於會場中,傾聽著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這裡,我親身領略著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著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著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特別是在課程改革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方法,在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將起到重要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這次的培訓學習在我們的戀戀不捨中敲響了結尾的鐘聲,三天的行程結束了,回想這幾天的聽課過程,參觀學習,感覺受益匪淺,授課教師的博文廣識、生動講解、精彩案例無不在我的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吸其精華,棄其糟粕”,我將好好利用這一次的學習機會,對照自己,慎思自己,讓自己的專業成長更上一臺階!

南京學習心得體會3

非常感謝學校能夠給我這個外出學習的機會,很榮幸於20xx年5月4日,我和陳老師在市教研室的組織帶領下,隨全市各旗區學校共110多位老師一起遠赴南京XX縣東廬中學考查學習,通過聽課、聽報告,以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有了許多較為直觀、真切的感悟,今天藉此機會通過書面材料向各位老師做一下彙報。

首先我簡單介紹一下東廬中學的概況。東廬中學地處XX縣永陽鎮,原是一所基礎薄弱的農村國中,現在的校園環境、硬體設施都不及我們學校,它也曾一度成為撤併物件,面臨倒閉。為了擺脫困境,謀求出路,他們於1999年開始嘗試以“講學稿”為載體的“教學合一”的教學改革,東廬中學1999年開始使用“講學稿”,首先在數學和化學兩門學科試行,結果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成績,這兩門學科成績由原來在全縣排名中下游上升到了上游。全校師生因此備受鼓舞,極大地增強了進一步推廣“講學稿”的信心。隨之,“講學稿”開始在全校各門學科中推行。20xx年,全校數學成績為全縣第一,第二年,學校的會考平均分更是達到了南師大附中和南京外國語學校這些南京頂級高中的錄取分數線512分。最近幾年,學校會考的平均成績穩定在省重點高中錄取線以上,在全國產生了強烈反響,被譽為全國農村中學改革的三面旗幟之一。

東廬中學的校訓是至博至淳,就是要達到學識廣博和氣質淳厚;教育理念是合群、合作、合享的合融教育,學校的願景是追求鄉土氣與書卷氣並重、高知名度和高美譽度兼備的樣板學校。學校使命是培養學識廣博、氣質淳厚、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弘揚東廬文化,以人文精神輻射鄉里;樹立辦學榜樣,以教改經驗造福一方。他們還有教師誓詞、學生誓詞和校歌,校內和校外的牆壁上都貼著成語故事、名人故事、還有24節氣知識的噴繪,校園文化氛圍比較濃厚。

東廬中學的教學改革與教學成績均圍繞“講學稿”來進行,這是他們教學的主體,我聽他們的課也是如此,講學稿既是老師的教案,也是學生的學案和複習資料。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講學稿是什麼東西,它時一份融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案,分層次的評價練習為一體的師生共用、探究活動的載體。它通常也就是一張正反面的8開卷子,內容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法指導,主題部分包括預習導學、學習研討、延伸拓展三大類,以語文學科為例,預習導學中就將生字詞以及課文整體感知的一些簡單問題在課前的預習中就解決了。在上課的時候先對這一部分預習成果進行展示交流,然後進入課文解決學習研討中的問題,課文內容理解後,在進行拓展訓練,做一篇同類的閱讀理解。整個講學稿都是以習題的形式來展開,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體現自學特點。總體上經過先自學教材,發現問題,完成第一次教學;然後在課堂上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分析問題,完成第二次教學;當堂進行達標測試,及時得到反饋,解決問題,完成第三次教學。這種設計,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了條件。這是他們拿講學稿上課的大體上的執行過程。“一稿兩課、一稿兩天”就完成教學與學習任務。

圍繞講學稿教學給我的留下了一下幾點深刻的體會:

1、狠抓集體備課,並積極探究新的備課模式,抓落實。他們備課做到“三定三有”:定時間、定地點、定主備人;有計劃、有主題、有紀錄。提前一週就備好,組內反覆修改,最終審查後印出來,上課前一天就將講學稿發給學生。師生共用這一份教案,一稿兩課,一稿兩天,也就是一份講學稿用兩課時,兩天完成。通過集體備課確保了講學稿的質量。

2、對預習的重視和運用,進而對自學能力的培養。預習就是他們使用講學稿的關鍵一環,所有同學必須自行解決“講學稿”中基礎題部分,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做提高題,碰到生疏的、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做好標記,第二天與同學交流或在課堂上向老師質疑。通過預習就可以將一課所學的幾乎一半內容掌握了,像語文的字詞以及對課文的初步整體感知都在預習中完成了,並且預習的另一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髮現學習中的主要問題,第二天在課堂上就分析解決這些問題,並不斷向老師提出質疑。我在聽課時,老師一節課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時“質疑”,讓學生就講學稿中不斷髮現的新問題提出質疑,然後大家討論解決。我們平時的課堂上通常是想法設法讓學生就這篇文章提出問題,讓學生髮現問題,東廬中學是讓學生在預習中、在課下就發現了問題,在課上就是用各種方法解決這些問題以及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提出質疑,這樣就感覺課容量也增大了,學生掌握的知識面也就廣了,課內的訓練鞏固也就有保證了。總體上給人感覺就是讓學生在“做中學”,老師在“做中教”。

3、對學習小組角色轉換的靈活運用;我在聽東廬中學的教育教學研究處主任的報告時,他講到了關於學習小組的利用問題。他介紹說講學稿的運用必須要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其實也就是自主合作能力的培養。他講了他自己用的一個方法,就是小組內的角色轉換,四人小組,組員中一人是組長、一人負責記錄、一人負責發言回答、一人負責

蒐集資料,而且這四個角色是輪流更換的。這是小組長,班裡還有四個大組長,分別負責督促檢查這些小組的預習完成情況,小組長也向所在的大組長彙報。學習小組長和大組長都是每月換一次,根據月考的成績來定。另外就是不管班主任怎麼排座位,但上我的課就必須按我排的座次坐。

4、對講學稿的落實與檢查,進而保證了對每一課的“清”;每節課上完都做當堂測試,反饋評價。另外給全班學生進行編號,讓每一個學生都上臺總結過,總結你上節課學了什麼,其他學生做補充點評;另一種就是定時檢測,及時鞏固。老師每次只收取班裡的一部分講學稿進行批改,也就是隻是抽查。他們自己總結出“四精四必”:精選、精講、精練、精批,又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

5、由講學稿帶出的“三無”現象,即無練習冊、無作業、無補課;這一點讓我感覺很新奇,給我的感觸是既減了負,又增加了效率。我覺得這需要老師在課下要下功夫,學生在課前預習上要下功夫,學生和老師在課後的檢測上更要下功夫。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生每天要做大量的作業和練習,老師手一揮、嘴一張就是作業和練習,學生負擔重但效果如何卻是個疑問,學習效率上就像東廬中學那樣能做到事半功倍就好了。我感覺要精選課內、課外作業,必須要掌握學生作業量,堅決不搞題海戰術,要讓學生有充分思考的時間。

6、重視並保證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鞏固;他們在講學稿的使用中從預習到課後檢測,鞏固次數最多的就是基礎知識這一塊,而且大都是學生在預習中自行掌握的,自主學習就完成了,老師只是適當查漏補缺,再就是檢測。

7、在報告中講到了班級管理中採取學生盯學生的'這麼一種方法,尤其對班級中的問題學生,或者調皮學生,找一個他的剋星負責管理監督他,及時向老師彙報。這樣人人都是班級的管理者,效率高而且還能給老師減負。

8、進入他們的教室,第一感覺是簡潔,第二感覺實用。沒有太多的佈置。他們每個教室門口的牆上掛一塊小黑板,上面寫著班級宣言、班級目標、今日格言,學生自己設計的很新穎、漂亮;感覺比我們牆上固定的要簡便而靈活。

9、課堂上注意作學習方法和規律的筆記以便今後複習,學完一課後,要在“講學稿”的空白處寫上“學後記”(學後心得)。

10、關於考核,東廬的評價制度實行的是教師集體捆綁考核,避免了教師之間的惡性競爭。比如成績是校外排名,注重整體成績。教師之間非常團結,互相幫助,互相支援,共同成長。

關於講學稿,學生自己的感受應該是最真切的。一位八年級的學生這樣評價講學稿:她國小時學習功課感覺很吃力,不知道重點在哪裡,不知道怎樣複習,一本書常常從頭翻到尾。現在的“講學稿”讓她知道了重點在哪裡,知道了學習目標和思考方式,應該如何預習複習。“知道教師下一步講什麼,提前想一想,心理有準備,就容易學會了。

此外,他們對七年級新生的入學教育,重點就是培訓如何使用講學稿。等到正式開課後,無論是做操還是上課都非常適應了。

東廬中學的教育教學研究處主任在報告中,有這樣一些話,我覺得很經典,在這裡與大家一起分享。“早戀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對老師和學生的工作與學習,是有效的勞動,無形的約束”,“對老師而言,敬業精神比技術更重要”,“素質就是點點滴滴”,“對任何事都要看有沒有效,不然就是走形式了。”

當我們結束此次考查學習,離開東廬中學後,再回想這所學校的點點滴滴,一個整體的感受就是簡單而有效,樸實、實在,毫無形式化的東西,沒有什麼花樣。聽了幾節課,他們的課堂模式、過程形式單調,無亮點,不過師生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細節,都是紮紮實實的學習過程,都圍繞知識與能力、探究與實踐這些目標展開很有效率的討論解答。

以上是我通過這次學習後得到的一些感悟和收穫,由於時間倉促,比較粗糙和膚淺,真誠的希望各位老師和領導給予指導,也希望能與大家進行更多的交流與學習。

我的彙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南京學習心得體會4

春風送暖的陽春三月,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中心主辦、南京鳳凰母語教育科學研究所承辦的“七彩語文杯”全國國小語文教師素養大賽於 3 月 31 日在古城南京舉行。

這次可以有幸全程觀看了大賽過程,收穫頗多。

本次大賽,分朗讀展示、書寫展示、知識素養現場答題、才藝表演、課堂教學五個部分,給選手們一個展現自我才藝的舞臺,一個學習和鍛鍊的平臺,對我而言則是一次充分學習的好機會。在三天的比賽中,參賽選手個個不甘示弱,在每一個環節中都表現出大膽、自信、激情、細膩、創新??體現了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他們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語文教師紮實的業務能力和全面的藝術才能,獲得了全場陣陣熱烈的掌聲。他們紮實的專業技能、出色的課堂設計,處處都體現了他們的用“心”教學,而他們對專業技能的磨鍊、對教材把握的準確,更體現了他們的用“情”教學。所有的這些都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時代對教師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三天的學習,讓我感受到,一個人的語文能力是多方面的,善讀、能說、會寫,應該是語文教師專業素養中的最基本部分,也是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體現。我們的教學不是技術,而是藝術。語文教學能力又有它的特殊性。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主要靠的不是簡單的行為糾正,而是靠認知上的感染薰陶、潛移默化和揣摩體悟。教師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因勢利導、因材

施教,讓學生自己能夠領悟到語言的規律和要求,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和語言行為調控能力。

從所有參賽選手身上,我體會最深的就是,作為國小語文教師,需要具備:

1、豐厚的文化。

一個語文教師首先要有文化品位。文化是從閱讀中來的。一個勤奮的教師,不僅讀教材,讀參考,更重要的是博覽全書。每一個人工作以後,都面臨著再學習的問題。雖然國小語文簡單,可是涉及到的內容還是很廣泛的。學生雖小,但是他們在課堂中的問題卻很多,什麼都問,什麼都敢問。一個教師如果總是支支吾吾的,或者和學生“踢球”玩,是有失教師職責的。所以,一個語文教師始終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的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不斷地從閱讀中汲取營養,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

2、精美的`語言。

語文教師的語言不僅要用詞豐富、嚴密,而且要流暢、純正。課堂上常帶著口頭語,語氣平淡無味,聽到這樣的課,每個人都會感到不舒服。相反,一個非常有語言修養的教師,往講臺一站,神采奕奕,說起話來,聲聲悅耳,學生在這樣的教師影響下,他們的語文能力怎麼會沒有提高呢?語文教師的語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決定語文課成敗的關鍵之一。俗話說:“近珠者赤,近墨者黑。”教師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3、燃燒的激情。

語文是情感的語文,因為語文不僅學語文知識,還承載著傳承文化的重任。一篇散文,一首古詩,一句名言,這些文化都是具有豐富情感色彩的。要想教好語文,教師首先要有情感,

這種情感來自於對文字的解讀,來自於對生活的感悟,一個語文教師,沒有情感的豐富性,就不可能教出語文的激情。

4、專業的知識。

當今時代,一個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識,況且資訊時代的來臨,知識可以儲存在電腦裡了,但是電腦永遠也不替代人腦。知識是人腦創新的基礎。語文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話,甚至每個詞語,每個字,都蘊涵著豐富的知識。這些知識,有的是靠學生自己感悟的,有的是靠教師講解的,所以教師沒有知識是不能勝任的。一個教師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補充鮮活的血液,連自己也會變得陳舊。教師始終要有知識的緊迫感,無論教材怎麼編,無論課程怎麼變,都必須是一個知識的擁有者,這樣才能無愧於自己,無愧於學生。“知識用時方恨少”,這是不變的真理。

通過學習,我不僅提升了教育理念,也拓寬了視野。參加這樣的培訓,機會非常難得,我要好好珍惜,好好學習,更要慢慢品味,慢慢消化,真正去理解專家所說的“生活化的語言,離孩子的心才會更近”;“常態的追求,可以造就一節課的精彩”。讓學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實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

南京學習心得體會5

5日下午,我們走進了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南外仙林分校佔地廣闊,大氣得有如一個大學,分東西兩個校區。學生有走讀有住宿。校舍整齊+,造型有特色,走廊寬大,每幢樓用廊橋相連。教室外部的走廊上以及樓梯的一步步梯階,處處都是雙語甚至三語名人諺語,讓學生無時無刻不沉浸在外語環境中。

這所學校是一所由南京外國語學校控股的具有多種經濟成份參與的股份制學校,其管理體制為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一點和二外頗有相似之處。學校設有國小部、中學部(國中、高中)和國際高中部,現有5000餘名學生,900多名教職工,外語教師100多人,外籍教師50餘人。

南外仙林分校外語教學從七年級到高三都實行小班上課、中、外教師執教的模式。其中1-9年級使用《朗文英語》作為精讀教材,《典範英語》作為泛讀教材,其中《典範英語7》、《典範英語8》分擔到國中三個年級使用;《典範英語9》、《典範英語10》分擔到高中三個年級使用。由於初、高中的學生正在月考,我們到國際高中部觀摩了一節由外教執教的《典範英語》課,因為他們把《典範英語》作為精讀課程。外教是一個菲律賓人,備課非常精心,先複習了一些文學寫作常識,每個組每個學生都自覺地輪流起立回答,並沒有一兩個積極的學生反覆發言其他學生漠不關心的情況出現。外教將課文的大意、發展結構和重點細節部分都進行了講解,並利用圖片、道具等手段輔助理解,穿插了各種問題以及學習策略引導。本課最大的亮點在於外教假設了書中的情景在生活中再現,學生應該怎樣應對,對這些即將走出國門的學生進行了生活、態度方面的積極引導。課後的作業及測試也是外教一手佈置並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都很端正,作業做得非常仔細。

觀摩課後該校的分管外語的陳校長和張主任,以及外教老師和我們進行了座談。介紹了學校的總體情況和外語特色發展。讓我們耳目一新,備感震驚:

1. 仙林分校推行特色教學、差異發展的辦學思路。辦學目標非常明確。學校把外語特色看作是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這一點上全校老師在思想和行動上高度統一。該校的校級領導裡有兩位外語專業的校長分管外語。下設主任、副主任。從領導組織架構上可以看出該校把外語的'發展作為立校之本。

2. 外語特色凸顯:所有班級從七年級到高三外語上課都是小班,教材自主,多樣化,非畢業年級不參加統考,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過程中不看重分數。

學生出路多樣化、多通道。大部分學生選擇出國讀書,留學國家眾多,從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到歐洲、日本等。每年參加大學聯考的學生每個班不超過20個人。

3. 開設特色班級、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普通高中實行小班化教學,另設有中澳班、中新班、中德班、中美班等。國際高中部實行中外合作辦學,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在國內拿到其他國家的高中文憑,免去了去國外讀預科的程式;二來學生在國內接受的國外老師的教學,提前讓學生熟悉國外教學模式,課程上跟西方國家接軌,學生出國後能夠很快適應,不至於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

南京學習心得體會6

組織我們老師去南京為期四天的寶貴的學習機會,四天以來對我來說既短暫,又充實。

這次參加課堂教育教學策略高階研修班學習,整個活動安排的科學合理,前兩天聽取了專家們的專題報告。後幾天參加觀摩名園的建設及觀摩活動課。這次活動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我受益匪淺,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從習到了很多知識,而且在這次學習中有幸傾聽了眾多專家的精彩講解,讓我對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經過這次的參觀學習令我感觸很大的特別是參加南京市第一幼兒園。南京一幼是一所歷史文化悠久又兼與現代化氣息的幼兒園,是江蘇省示範性實驗幼兒園,是省、市級、區級教科研基地。邁進了南京一幼的大門,走進一幼的大門,一種自然、清新、現代的感覺撲面而來,一條二十來米的過道,過道兩邊都是自然生長的野花野草,兩邊是年代已久的樟樹,草地上面零散地放置著一些大、中型玩具,還有一個水池,聽完張說裡面養了一些烏龜,給孩子們來觀察研究。進入教學大樓的門廳,簡潔的圖形、流暢的線條、淡雅的色彩,透視著精緻溫馨和現代。另外,幼兒園環境佈置所用的幼兒作品小到樓梯角落的標誌,大到牆面天花的佈置無一不是出自幼兒稚拙的小手,心靈手巧的善於規劃,讓幼兒的作品以美的方式呈現。走在南京一幼裡,無論是大廳、走廊、還是的餐廳都是體現著濃濃的人文氣息,都散發著濃濃的獨特的一幼校園文化滲透著《綱要》的精神,對於教育環境的創設,一直強調要體現教育價值,既讓孩子參與創設,易於孩子的操作。我們也一直是這麼追求的,但感覺做的`還是很淺顯,沒有真正的體現它的教育價值,南京一幼的環境我感覺到是真正創設給孩子們的,這裡不僅有讓他們回顧活動經驗的照片展示,更多的是引發他們的探索的可操作環境材料,在操作中滿足孩子對新經驗的探索和積累,增進與同伴間的交流,區域裡的東西都是由專門的環境創設研究小組共同研討出來的,不僅物品做工精美逼真,而且品種齊全,比較充足的,如一個大班門口掛了一個牌子是糖果博物館,走進裡面無論是牆面設計,貼的、掛的、放的還是環境區域的佈置都是各種各樣的糖就像走進一樣,而且主題層層遞進,從糖的來歷——甜蜜的傳承——糖盒子的設計——甜蜜物語——甜蜜記憶,充分體現了《綱要》的精神。

通過參觀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同時我又不斷的在思考如何使環境創設更加的貼近於生活,貼近於孩子,更加的新穎、持久有效。以孩子為出發點,讓孩子成為環境的主人,並讓幼兒充分有效的感知、自主地參與、共同進行再創作。在創設環境時,教師應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出發,讓幼兒多動手動腦,按照科學的原則來創設班級環境,發揮環境對幼兒的影響和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價值。

南京學習心得體會7

南京師範大學為期一週的學習,南師大的專家、學者、特級教師從課程校本化,課堂教學的維度,教師專業發展(魅力教師的修煉),校本教研與教研組建設,課堂導學模式與實踐,基於數字平臺的課堂評價等方面給我們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專題講座,這使我受益匪淺。

啟示一:我們的追求,教學做合一

魏峰教授所做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情懷、思想與行動》讓我們對我們對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情懷有了更深的認識,體會到了他愛滿天下的濟世情懷,樸素精深的思想,以及他的生活教育理論和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方式。重新思考今天的教育,在課改的大背景下,兵教兵正是先生提倡的“小先生制”的重新發芽生根。但是與先生倡導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還有一定的距離。特別是農村學校的學生,還應該在“上的課堂,下的田旁,入的廚房”上做大文章。從考試的設定來看,除了知識的考試還有實踐(所謂生活能力)的測試,好在區教育局在八年級開設勞動實踐課,各中國小也相繼開闢了部分菜地作為實踐課程,讓學生親身經歷,觀察,體驗。但與先生倡導的教育的任務是培植生活力和創造力還有很大的差距。

啟示二: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個性化

1 楊新富校長所做的《課程校本化的整合的思考與實踐》的報告,提出了從立德樹人,適應世界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深化課改等方面迫切需求的學生核心素養。還有對國家課程 ,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定位,恰當的比喻國家課程是鋼筋鐵骨,地方課程是更加豐富,校本課程更有個性,記憶深刻。特別是他們結合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實踐,結合南京當地的風土人情,把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落到實處。反觀我們開展的校本化和少年宮活動有提升的空間。關於國家課程校本化,結合齊文化進校園我們臨淄區也有很好的資源,需要化大氣力來做。

啟示三:讓學習真正發生在學生身上

學習是學習者自己的`事情,是學習者自己發生改變。真正的學習不可能完全由教師的“教”發生;也不可能完全由學生的“合作”發生,離開教師的引導是有問題的。學習者應該在體驗中應用,應用中建構,建構中改變,學習才能真正發生。教師所做的一切最終應該讓讓學習真正發生在學生身上。

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是以學習者的興趣與體驗,期望與需要為前提的,其中需要教師以問題與方法為核心的引導。實質是學習者以展示與評價為核心的自我建構。導學是實現“讓學習真正發生在學生身上”的有效途徑。真正意義上的導學是教師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緊隨學生的思維節奏,以融入學生心靈世界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導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更好的學,學的更好。借用的媒介是導學案。

2 反觀我們的實踐,雖有些許成績,但在設計的格式,學生的落實,教師批閱,課堂應用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俗話說:“全國教育看江蘇”.蘇派教育如流水般靈動,包容,滴水穿石,婉約動人。特別是他們對教研和質量的不懈追求,需要我們切實做一個自覺的研究者,並且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

南京學習心得體會8

為期三天的“全國國小語文教師素養大賽”在參加本次教學觀摩活動的全體教師的驚歎、震撼和掌聲中圓滿結束了。作為本次教學觀摩活動的親身參與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大賽留給人的思考,帶給人的收穫是前所未有的。下面我分四個方面彙報本次活動的學習感悟:

一、紮實的基本功是提高教學水平的前提和基礎。

本次大賽的第一項內容是朗讀展示:參賽教師在賽前10分鐘抽籤選定篇目,準備幾分鐘後上臺比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把握準一篇文章的感情基調,並作到發音準確、感情飽滿、聲情並茂的朗讀,如果沒有平時過硬的功底是很難做到的。而參賽的教師們大部分能很好的把握文章的基調,能吐字清晰、發音準確、語速適中,感情飽滿的把文章詮釋得淋漓盡致,的確讓人從心底裡佩服。

第二項內容是寫字,選手們提前10分鐘抽籤,準備幾分鐘後上臺,每人一塊黑板,在幾千人的注視下在3分鐘內要完成16個字的書寫,這不僅是對選手的基本功的挑戰,也是對選手心理素質的挑戰。15位選手中有14位能在3分鐘內完成,並且大部分選手能把字寫得正確、美觀、流暢,筆劃有輕有重、一波三折,字的結構、穿插、鬆緊適當,堪稱經典,有書法家的風範,不愧是全國精選的選手,的確有相當的實力。

由此看來,不管以後教改如何進行,紮實的基本功仍然是每位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前提和基礎。今後我校將為各年級配備隨課本配套的朗讀磁帶,每天的晨讀、午讀都要師生一起聽錄音;每週安排兩節朗讀課;每月班級評選一次朗讀之星;每學期學校要舉行一次師生朗讀比賽。首先督促教師,以比賽促進教師練習的積極性,只有教師的朗讀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指導和示範。此項工作將列為我校常規工作的一部分,要為師生搭建朗讀的平臺,營造朗讀的氛圍,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先提高教師的朗讀水平,為儘快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打好基礎。

我校在書寫這方面一直在做,每天的20分鐘寫字,已經堅持了兩年,由於教師的書寫尚不夠規範、不夠美觀,所以學生的書寫進步還不是很快。今後,我們不但要繼續堅持教師的每週練四篇字,還要增加每天在小黑板上工筆正楷的寫十個字,並且增加每學期一次的師生書寫大賽,以比賽促發展。只有激發起師生練字的熱情,才能保證書寫的進步,提高書寫的質量。

二、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永遠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

本次大賽來自不同省份的優秀參賽選手為我們展示了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在十五節展示課上,參賽教師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不僅給我們展示了真正意義上的優質高效課堂教學,而且非常關注課堂細節。如孩子讀書寫字的習慣,指導孩子讀好每句話,寫好每一筆。真正作到了用心指導,紮紮實實的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進步,而不是在走過程。

這其中掀起最高潮的是廣東的吳桂賢老師。他執教的《觸控春天》一課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看似平淡,實則湧動;課堂教學簡約高效,教師能抓住關鍵詞語展開教學,層層深入,環環相扣,並緊扣中年級教學要求,注重語言文字訓練,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正如泰戈爾所言:沒有用錘的打擊,而是用水的且歌且舞,使學生在一次次見證奇蹟的過程中走進文字,觸控春天,十分巧妙的設計,為我們呈現了一節紮實、高效、經典的閱讀課。

高林生先生指出:中年級段語文教學的任務主要有三點,一是捕捉文中的關鍵詞句,二是明確關鍵詞句的內涵,三是聯絡課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表情達意的作用。這三點在吳桂賢老師的這堂展示課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在聽課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永遠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學校教育永遠的主戰場。無論教改如何進行,課堂教學在全部教學中起最重要的作用是永遠不可改變的。今後,我校將會在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上狠下功夫,紮紮實實地作好這一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為全面提升學校教育水平打下堅實基礎。

三、藝術修養的提升是教師形象提升的必備條件。

本次大賽還設有才藝展示,有簡筆畫、舞蹈、器樂、書法、朗誦、曲藝、戲劇表演等展示形式。參賽的15位選手中有10位在才藝展示這項中獲得了滿分,這說明參賽選手不但教學基本功過硬,更是具備很高的藝術修養。尤其是5號選手的`笛子、書法、歌唱組合堪稱經典,足以挑戰專業演員;3號選手的邊唱邊畫充滿了詩情畫意,真是一位才女;14號選手的手風琴演奏、演唱、朗誦組合更是多姿多彩,美侖美奐。這些參賽選手所展示的高超藝術修養給我們這樣的啟示:要想全面提升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必須全面提升教師的綜合藝術修養。只有教師的綜合藝術修養提高了,才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樹立新時期全新的教師形象。今後,我校將在提升教師藝術修養方面多創造條件和氛圍,讓廣大教師在作好教學工作的同時不斷改變和提高自身藝術修養,樹立全新的教師形象,全面提升教師的文化和藝術層次,從而提升學校的整體層次。

四、教師的文化底蘊和綜合知識素養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素質教育的水平和層次。

本次大賽的另一項重要展示形式是:每位參賽選手要回答4道客觀題和1道主觀題,題目的內容涉及到古典文化,中西文化,有音樂、美術、戲劇、新聞等多方面的問題,有90%多的選手能全部答對。這使我們有這樣一個深刻感受: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和提高的今天,教師不但要熟練掌握各種教學教育技巧,還要不斷學習各種文化科學和社會知識,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和綜合知識素養。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的文化底蘊和綜合知識素養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素質教育的水平和層次。這就要求教師要始終做學習型的教師,與時俱進,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和理念,要真正成為新知識的擁有者,成為新文化的引路人,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今後我校也將創造各種條件,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讓教師們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中同時提高自身的文化和知識素養,為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做好準備和鋪墊。

大賽結束了,但大賽帶給我的感受卻一直沒有結束。至今為止,我最深刻的一點感悟是:教師的素質決定了學生的素質,學生的素質決定了民族的素質,民族的素質決定了國家的未來。千里之行,始以足下,我將以此次大賽為契機,全面推動本校教師苦練教學基本功,建立高效課堂,努力提高自身文化底蘊、藝術修養和綜合知識素養,為本校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而不懈努力!

南京學習心得體會9

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園課程的領導力,更好地組織落實課程方案,真正提升幼兒園的內涵,為潁泉區幼兒提供更優質的學前教育服務,12月4日—9日,潁泉區幼兒園園長及骨幹教師在教育局領導王傳巨集主任和郭曉靜科長的帶領下在南京進行研修學習。我是聞集幼兒園的老師王效影,有幸參加這次5天的學習,受益匪淺!

在開班儀式上,潁泉區教育局黨組成員、教研室主任王傳巨集回顧了近兩年的幼兒園課改之路,闡述了本次活動的目的、背景,並向每個學員提出要求:細心聆聽,認真記錄,達到理論的提升,經驗的積累。各園所基於本園的園情,對照反思,梳理經驗,切不可生搬硬套。各園尤其是幫扶園之間加強交流,共同推進幼兒園課改程序的步伐。王主任的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本次培訓形式多樣,結合講座、實地參觀、參與活動等多種方式,組織開展理論學習、觀摩實踐。多形式、多途徑、多領域、多角度的學習,促使我對課程進行多維度的思考,從而尋覓推進與實施園本課程的更適宜途徑,進一步優化課程方案。我相信對我以後的工作會有幫助的。

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學博士王海英教授的《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學前教育》、《幼兒園課程遊戲化的理論與實踐》、《兒童本位的幼兒園環境設計及教師支援策略》等講座,讓我瞭解到我們的立場--回到兒童本位,落實《指南》精神,讓環境回到兒童立場,讓課程回到兒童立場,讓生活回到兒童立場,讓我對“當前學前教育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有了深刻了解。最後一天又聽了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博士何峰的《課程遊戲化背景下幼兒園課程實施路徑》的講座,讓我瞭解了課程遊戲化的理念和提高課程遊戲化能力。蘇州第二師範學院院長尹堅勤的《幼兒園綜合主題課程的建構》更是讓我這個海底之娃大開眼界,她講了瑞吉歐教學檔案記錄和紐西蘭“學習故事”。在多個層面實現了幼兒園課程的綜合。

去了三所幼兒園各有千秋,梅花山莊幼兒園、南京熱河南路幼兒園和南京市實驗幼兒園。現場觀摩了三節課堂教學,他們的課堂教學貼近生活,以孩子為主,遊戲化課程,值得學習。她們的園領導詳細介紹了園內課程建設與推進的經驗,從課程理念的樹立、環境的創設、具體的方法,結合例項進行講解,以及幼兒園的安全衛生及後勤工作的經驗介紹受到參與學員的`極力好評。最讓我念念不忘的是她們的環境創設都是來自大自然的樹枝、樹棒、樹葉;廢物利用,紙片紙箱和瓶子;以孩子為主題加上老師和家長的配合,真的太棒了!我要好好學習!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好的課程建設,不一定要有多少高度,但一定要貼近生活,貼近兒童。合理利用好周邊資源,分析園所需求,是課程建設的第一步。以後我將盡力做一名善於發現和觀察的老師,做一名“活”教師,創設“活”環境,帶出“活”孩子。真正的做到迴歸生活、迴歸兒童!看得見兒童才能找得到課程,做一個懂生活、愛生活、善發現、靈應用的“活教師”。

南京學習心得體會10

今天,我們第三次聽餘穎老師的隨堂課,這節課上到三分之一,我感覺今天餘穎老師的話特別少,就對她的說話時間進行了記錄,一節課下來,餘老師主動發起說話共三次,前後說話時間加起來少於10分鐘。就像林湘主任說的:“我們看到的課堂是學生的課堂。”真正做到“把學習主動權還給了學生,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

我們一起來看看餘穎老師的課堂吧。餘穎老師出示今天學習的例題,集體讀題後說:“現在大家開始在小組內說說做這道題的想法。”(課前已經探究過)隨著老師一聲令下,只見一個個小腦袋紮在一起唧唧喳喳地開始討論。兩分鐘後,小組成員開始輪流發言。然後,4個“小老師”走到了講臺上:一個人負責結合例題圖講題,一個同學負責演算,一個同學負責補充,最後一個同學負責總結。下面的同學,不用舉手、不用徵得老師同意,學生可以直接站起來發表意見:“我認為這道題應該這樣想,因為……”“我不贊同他的想法,我認為……”有時候,某同學的覺得大家聽不明白自己的意思,這個同學也會請旁邊的同學:“你幫我說說……”有的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後,還會虛心地問臺下的同學:“大家對我們講的方法有沒有不同看法?”同學站起來說:“我覺得這道題還有一種解法。”……每個同學的.講述都是那麼有條理。當有人站起來回答問題時,其他人都會認真聆聽。在他們臉上,看不到害羞和膽怯,而是流露出認真和興奮的神情。

這期間,老師沒有給大家講解,只是靜立一邊,適時地進行引導。老師如果想說話還得說:“我可以打斷你們一下話嗎?我也想說一下我的觀點……”得事先和學生商量,經他們同意才可以。

“給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讓他們堅守心中的自信,走過成長的歷程。”餘穎老師就是這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