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體驗教師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體驗教師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體驗教師心得體會

體驗教師心得體會1

通過這段時間的培訓,讓我對教育技術、教育現代化的發現有了新的認識。當今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正飛速的發展,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使我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在這短短的培訓中我收穫頗多。

一、更新觀念

此次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每一天緊張有序的培訓都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聽了老師的講座,掌握了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理解其意義和作用;知道了教學中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掌握了教學設計的概念及一般過程;瞭解了研究性學習的概述和評價;知道了教學過程的組織與實施,以及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的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聯想我平時教學都只停流在基本應用上,沒有理論作指導。然而通過此培訓,為我今後的教學提供更好的理論支撐,能更好的指導教學,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在今後的業務提升方面還有大量的知識要學習,只有這樣隨時為自我更新,補充新識,更新觀念,從根本上提升專業素養。

二、收穫知識

通過聆聽專家教授對案例分析的學習,使我充認識到作為教師,首先要具備基本的資訊素養,掌握資訊操作的基本能力和獲取資訊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具備資訊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深刻的認識到教育資訊的'重要性,明白什麼是教育資訊化發的發展情況,真正理解了資訊化教學環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同時掌握了常用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的應用,及如何進行教學評價。

與此同時,參加本次培訓還有本校的教師,在學習中,得到了其他老師的幫助;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認識了很多優秀教師,學習他們的經驗和長處,不斷提升自己。這次培訓,但我受益匪淺。這將在我今後的工作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現代化的教育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體驗教師心得體會2

轉眼上崗已經快一年了,進修學校的老師對我們新教師也很是關注。從公佈課題以來,我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當然,不知道課題前,也很緊張。然後,匆匆忙忙備好課,在學校裡試教後,心裡立馬慌張了,感覺還是比較複雜的,因為學生沒有毛筆,水墨等工具,課堂上混亂一片。而且,我們學校的學生可能是因為沒正式上過公開課的美術課,所以感覺學生都安靜的坐著不敢發言。下課後,我趕緊把聽課老師告訴我的一些事項整理一下,再把自己的上課思路調整一下。第一次教學我覺得我上課思路還是有點混亂,我是想用音樂貫穿整堂課,可學生卻完全沒靜下來凝聽音樂。而且感覺本節課沒什麼亮點,課堂沒氛圍。我原來設計的是想讓學生聽著音樂的節奏,感受水墨中的點和線,結果,學生完全都在爭搶誰先畫,誰後畫。真是一堂失敗的課。

新教師考核感想之再次

在自己學校上過之後,我從新整理思路,調整課堂步驟。既然我想要讓學生從音樂中去尋找跳舞的點和線,那我就一定要讓學生去聽音樂。於是我在幾個環節中都強調學生聽,閉上眼聽。

第二天,我到實驗國小借班上課,實驗國小的學生們活潑大膽一些,再者工具都準備齊全,所以每個環節能清楚的上下來。但是因為課堂上我的廢話太多,學生太活潑,思維太豐富,想講的太多,導致我沒把控住時間,留給學生創作的時間太少了。還有環節中有些是不需要的,有些畫蛇添足了。

晚上回去再次的修改,聽取了實驗國小老師的意見,在上課匯入部分,挑了一首先慢後快的鋼琴曲,跟著節奏畫一幅1M長的抽象山水畫。水墨濃淡變化的線條山水,彩色精靈般跳躍的點。最重要的還是要簡練我的語言,學生在積極的發言的同時控制好時間。

第三天,再次上下來的一堂課就已經比第一次要精煉多了。不僅在匯入示範畫時贏得了學生自主的為我鼓掌,而且課堂時間也把握的比較準確。雖然語言上還有欠缺,廢話還是多了些,看來要克服這個問題,還學要長時間的磨練。

新教師考核感想之最終戰

終於等到最終戰的時候了,一早我就到了中山國小,提前了20分鐘就進入課堂,讓學生把該準備的整整齊齊擺在桌面上。看著指導老師們一來,我就在上課鈴響之前提前與學生做了個小互動,跳了跳簡單的節奏舞,讓之後更好的'引匯出我想上課的內容。

課終於是上完了,心也終於可以放下來,緊張的身體也在慢慢放鬆。回想課堂,還是有很多不滿意,沒達到預期目標的地方,但是我覺得這樣幾天下來我已經進步了。

雖然嘴上總是跟別人埋怨這新教師之路不平坦,事情多,像是總想找我們麻煩。其實心裡我還是很感謝進入新教師隊伍和新崗位以來的一切麻煩事。這個學期馬不停蹄的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讓平日懶散慣了的我徹徹底底的改頭換面。以前經常在校園裡看到別人忙碌的身影,感覺連遇見打個招呼的時間都沒有,這個學期我也體驗了一把這種感覺,突然間覺得自己有點點成就感,感覺學校是需要我,不再是個貌似可有可無副科老師。年輕的時候不鍛鍊自己,更待何時?

在此感謝給我這麼多機會鍛鍊提高自己的石門國小和進修學校。

體驗教師心得體會3

拖著疲憊的身子放學回家,我們在人民路口下車後還站在原地議論紛紛,這就是今天下午課改體驗課的感受。

今天的課改學習上午由xx雙語學校的何文老師授課,他的理論課紮實深刻,作為奮戰在教育一線20年的教師,我對他的教學模式,教學思想理解得很透,也很贊同他的做法,理論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他的一節實踐課雖然重在教導教師們如何操作,但在上課中也暴露了時間難於掌控的問題,遺憾的是由於時間關係,他沒有進行更深刻的總結。

下午我們上的是體驗課,由xx的教師擔任培訓師,組織這一節課,因為是教師,大家都積極參與,表現出空前的熱情,整整一個下午,我們幾個教師在一起合作研究,合作分工,上臺表演精彩絕倫,更重要的是我們無拘無束,釋放自己,這根本不像一節合作探究課,更像一次聯歡會,也許這就達到了改革所要求的新課堂“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但我看我們的課程更像是“創意的超市,生命的狂歡”。大家在掌聲,歡笑聲中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可是經過一年新課改實踐的我們,還是有無數的困惑:面對根本不想學的學生怎麼辦?面對基礎太差的'學生,大學聯考太難的現實怎麼辦?面對一節課無法完成教學任務怎麼辦。。。。。。我們像山崖邊的小草,面對新課改,唯有堅韌不拔,奮發向上,希望我們奮鬥過的地方,能夠綠草如茵,因此我們組的組名是“綠草如茵”,組訓是“堅韌頑強,奮發向上”,我們的組徽是“山崖邊的小草”,我們的組規是“分工協作,各盡所能”,我們的組歌是“小草之歌”。小草的精神是我們組八位成員的共同追求:淡泊名利,紮根土壤,默默奉獻,堅韌頑強!

相信有我們這樣的教師,中國的教育一定能迎來美好的明天!

體驗教師心得體會4

隨著資訊時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中國的教育改革也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新課程標準的出臺,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目的是讓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再一味地接受。要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學會認知世界的途徑,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要求教師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有進一步的研究,要應用信技術與課程進行有機的整合。

(一)理論基礎

整合是指運用系統科學的基本原理,將兩種或兩種以上性質不同但有關聯的事物,通過動態組合的方式融為一個整體的理論與實踐。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資訊科技、資訊資源、資訊方法等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實質是要學生學會進行數字化學習。

數字化學習是指學習者在數字化的學習環境中利用數字化資訊資源,以數字化方式進行學習的過程。它包括三個進本要素:即:數字化學習環境、數字化學習資源和數字化學習方式。

在數字化學習環境中的變革:

1.資訊科技引發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變革

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文字)中的文字、靜止影象以及教師語言變革為超文字和網路環境中的聲、像、圖、文綜合的動態的資料整合,可以隨時選擇。

必要條件:具備適當的硬體和軟體。

優勢:利用數字化平臺和數字化資源,教師、學生之間開展協商討論、合作學習,並通過對資源的利用、探究知識、發現知識、創造知識、展示知識的方式進行學習。

2.資訊科技引發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與是否採用資訊科技無必然的'因果關係,而取決於使用資訊科技是否得當。應用資訊科技開展學科教學有利於自主探究,分層教學、個別化學習、合作習。

必要條件: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不能變“人灌”改“機灌”

優勢:數字化學習改變了時空觀念,對學習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習已經變得無圍牆界限,人類將從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終身學習轉變。在數字化環境下,學校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體性、合作性和創造性。要使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作業協同化,要把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作為學習的培養目標。

3.資訊科技引發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

學習方式變革必然引起教師角色的轉變,從“講解者”變為“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解疑者”、“共同探究者”。

4.資訊科技引發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應用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能改善以往的知識運送單向模式,而變為多項即從“教師主動、學生被動”變為“師生和諧、平等”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還可以實現一位教師可與多個學生交叉互動,遠距離交流,即時反饋與矯正。

體驗教師心得體會5

在手忙腳亂中就度過了頂崗實習的第一週,這一週好像過得很慢,又好像過得很快。儘管在之前就已經在學長學姐們的經驗中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當自己切身體驗時,還是受到了一定的衝擊。

我們是開學第一天到學的,剛好是週一,原本以為會有一直兩週的培訓、聽的'學習時間。但情況大出所料,學校太缺老師,校長安排我們直接上任,中午領到本,下午竟就開始教學了!在一天內,角色突然真的由學生變成了老師,內心既激動又有些惶恐。

我一直認為第一堂很重要,第一堂奠定的是我今後的教學風格、學生對我的態度。所以第一堂我並沒有直接開始程,而是跟學生“立規矩”。我按照之前設計好的,跟學生宣佈本學期的語將實行我個人設計的“綜合表現積分制度”,這個制度將從堂表現、作業、考試、以及外活動四個方面進行加分或者扣分。並且跟學生定下堂紀律,強調清楚,為日後的管理做好基礎。

第一堂完成得很順利,基本在我的預料之中。有了第一節的基礎,後面兩天的,我儘量的讓同學們熟悉我上的規矩和習慣以及氣氛。但是在週五這天,可能臨近放假,同學們心情比較激動,有了一點紀律散漫的現象。我發現後,通過嚴肅批評的方式進行及時調整,有所改善。不知下週情況又會有什麼不同,還需細心觀察才是。

學生的整體語成績雖待提高,但是不至於到很差。希望本學期我能帶領著他們得到一些收穫吧。

體驗教師心得體會6

忙碌了一天,有付出也有收穫,總的來講還是收穫大於付出。原因很簡單,就是作為一名學體育教育專業的體育人,在心中曾幻想過無數次教師夢終於實現了。

雖然這只是三下鄉體驗生活中的一部分,教育的也只是暑假招收的一班四年級國小生,但是這種經歷卻是我正式成為一名老師之前的寶貴工作體驗。在沒有上課之前,我曾有一種擔心,擔心我第一次以老師的身份教育學生們會教得不好,擔心他們不聽我的使喚,怕他們的行為與我說的背道而馳。總之,我的心中既是期待又是擔憂。

在他們的班主任把他們帶領到我面前交給我教導時,我見到他們個個都那麼的活潑可愛,臉上都掛著燦爛純真的笑容,還有他們能聽命令排出整齊的隊形,我心中的憂慮就煙消雲散了。

由於他們還是國小生,對於隊形佇列沒有多少了解,所以我對他們的'要求不太嚴格,整理隊形時也是親自上前幫助他們調整好的。

在我對他們說:“同學們好”時,他們卻是啞口無言。我知道,這一定是他們還沒有適應由一名大哥哥來當他們的老師,所以我也沒覺得很尷尬很不高興之類的。在我說到這節課的課堂任務時,他們卻有一部分人說可不可以不學,這的確讓我感覺到比較意外。但是俗話說得好:童言無忌。他們說話是有一點直,但卻說出了他們心中的想法。我知道一定是這節課要學的東西還沒有激起他們的興趣,所以才會有一部分學生產生不想學的想法。作為一名初出茅廬的小老師,上課的任務是讓他們喜歡上自己所教的課程。幸好,最後在我的教學魅力下,終於讓他們不抗拒我所教的東西。在接下來的幾十分鐘裡,他們都比較認真地學習,他們的悟性也很高,學習能力很強,很快就可以做出我教的動作。

在這之前,我只能體驗到作為一名學生被老師教導的感受,卻不能體驗到一名教育學生的老師的感受。原來當一名老師是這麼的不容易,特別是對著一群有點調皮的學生們時,更覺不易啊!然而我卻深知,不管他們有多麼的調皮,教育好學生始終是老師的責任。

體驗教師心得體會7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頂崗實習兩週了。在這兩週裡,我們忙碌地適應著新環境中的生活,我們也在忙碌地備、上、聽;我們在熟悉著周邊的老師,我們也在和各種各樣的學生打著交道。這其中有著付出的艱辛,也有著收穫的喜悅。我們在忙過、累過、哭過之後,也依然堅強地笑著;我們在難受過、反思過、實驗過之後,也依然在努力地改變著。無論如何,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我發覺:自己在和學生一起體驗學校生活中慢慢地成長。

因為頂崗實習,我變得更加自律了。就我進行頂崗實習的學校——任縣二中而言,他們的學生都有嚴格的作息時間。學生每天六點二十便要開始晨讀,這就意味著他們最晚也要五點五十起床,而我作為一個語老師,每天都有責任陪他們晨讀。於是,一般不到六點鐘,我便會伴隨著學生的起床鈴起床,然後在匆忙收拾之後趕到教室,做他們的榜樣,陪他們一起大聲讀書,利用好早晨的寶貴的時間。晚上,我會在學生八點五十下之後寫一下自己這一天講的`教學反思,有時候還會批改一些作業。這樣,每次十點鐘左右回到宿舍,收拾完之後,我便倒頭就睡。日復一日,我便形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生活得更加自律了。而這些都是我所在的學校和我的學生們贈予我的。

因為頂崗實習,在切身的實踐中,我對國中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我知道:他們是一群很活躍的學生,自控能力差,團體意識薄弱,缺乏組織紀律感,喜歡投機取巧,理解能力有待提高,還未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又帶有青少年的叛逆心理。同時,他們也是一群很可愛的學生,想法單純,熱愛勞動,希望得到老師們的關注,老師們一點點的表揚和鼓勵便會讓他們高興不已。所以,即使有部分學生在堂上不安分,甚至他們過火的舉止會讓我感到氣憤,我也會原諒他們並待他們依然如初。我不想用責罵打擊和制服他們,我希望我能用正確的道理和鼓勵的話語引導他們,使他們自覺地約束自己,認真聽講,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目標而努力。學生們需要我這個老師的幫助和引導,我也在教育他們的過程中學會了寬容和理解。

我不知道在這短短一個學期的實習過程中,我會帶給他們多大的改變;我也不知道有幾個學生真心地願意陪伴著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但無論如何,我都會勇敢無畏地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讓他們走出自己封閉的世界,眺望遠方,在追求自己遠大理想中變得更加優秀!

體驗教師心得體會8

體驗了一個學期的數學教學,我頗有感觸。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說數學”,在聯絡生活中體驗“用數學”。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然而在新課程中,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 發展 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物件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並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 規律 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如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後,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釐米,求圓的面積(下圖)。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學生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釐米,問題迎刃而解。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 科學 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第二、實踐操作——讓學生體驗“做數學”。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學會”。皮亞傑指出:“傳統教學的特點,就在於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

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好,因為學生在製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如:一張長30釐米,寬20釐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釐米的小正方形後,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鬆解決問題,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將正方體鋼胚鍛造成長方體”,為了讓學生理解變與不變的關係,讓他們每人捏一個正方體橡皮泥,再捏成長方體,體會其體積保持不變的道理。在學習圓柱與圓錐後,學生即使理解了其關係,但遇到圓柱、圓錐體積相等,圓柱高5釐米,圓錐高几釐米之類的習題仍有難度,如果讓學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許學生就不會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學會邏輯地思考。

對於動作思維佔優勢的國小生來說,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教師要善於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第三、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說數學”。這裡的“說數學”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 發展 。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達、爭辯,在體驗中“說數學”能更好地鍛鍊創新思維能力。

第四、聯絡生活——讓學生體驗“用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教師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於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