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經濟學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經濟學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濟學讀後感

經濟學讀後感1

當我聽到這本書的名字時,還再三和同學確認,懷疑是不是自己聽錯了,“牛奶可樂”怎麼會和“經濟學”有關係?接觸、閱讀之後才發現,《牛奶可樂經濟學》其實講的就是生活中一些常見的事物,圍繞這些事物所提出有趣的、常見而沒有人思考過的問題,作者則用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其中潛藏的利益關係。

就舉個例子:你有一張大歌星埃裡克·克萊普頓的演唱會門票,但你不能轉售。而今晚另一大歌星鮑勃·迪倫也在開演唱會,門票是40$,當然你可以別的時間去看,可你的心理承受價格是50$。換言之,如果迪倫的票價高過50$,你就不想看了。除此之外,看兩人的演出並無其他成本。試問:你去看克萊普頓的機會成本是多少?

作者是這樣解釋的:去看克萊普頓的演唱會,你就不能去看迪倫的;不去看迪倫的演唱會,你就會錯失對你來說價值50$的表演。但同時,你也省下了買迪倫演唱會門票所需支付的40$。所以,你不去看迪倫的演唱會,你放棄的價值是50-40=10(美元)。如果你覺得看克萊普頓的演唱會至少值10$,那你就應該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倫的'演唱會。

這就是機會成本。這個問題看似十分簡單,可還是有很多人認為是40或50$。倘若學生沒花足夠的時間在上面,沒在不同的例子裡反覆演練,也就無法真正理解它。

通過這本妙趣橫生的書,我很驚喜、很意外的看到了生活更深的層面,像我這樣一個不愛思考的人,竟然能耐心看完一本關於經濟學的書。沒錯,經濟學並不一定是枯燥的,它也可以是耐人尋味的。相信越來越多人會認識到這一點,重視這一點。也會有更多人會因此喜歡上經濟學!

經濟學讀後感2

《臥底經濟學》是一本輕鬆有趣的經濟學科普讀物。介紹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經濟學常識:市場的作用;使市場失靈的三個因素:稀缺,外部效應和內幕資訊。還介紹了股市的難以把握、博弈論在拍賣中的應用、全球化、全國貧窮的原因、如何使窮國擺脫貧困。最後一章的題目是《中國的致富之路》,作者來中國進行了訪問,回顧了中國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富強的過程,分析了其中的經濟規律。

本書,行文輕鬆幽默,緊貼日常生活,又處處體現經濟學的原理與結論。

價格是由稀缺性決定的.,稀缺會在供求兩房間轉換,價格隨之升降。定價是一門學問,最高境界是給不同的顧客出不同的價格。超市就最會使用這一招,把價格攪亂,讓大方的客戶多付錢。為了讓高階產品定價高,低端產品其實是由高階產品取消一些功能而來。IBM以前的一款低端印表機其實是在同系列的高階印表機上裝了一個晶片而讓其列印速度下降。所以低端產品有時成本反而比高階產品更高。

本書中講博弈論時提到的“撲克”其實就是德州撲克。博弈論是關於以對別人行為的預測來決定自身行為的理論。博弈論在經濟學中有很多應用。對一些稀缺,資源擁有者與出價者都不能完全確定其價值時,就應該採用拍賣的方式。但如果組織、設計的不好,可能會造成巨大損失。而設計良好的拍賣不僅防止了作弊,還能在拍賣過程中傳遞資訊,更好地確定資源的價格。這裡就有博弈論的用武之地。

以前總以為經濟學只是做生意的商人或是研究經濟的學者用得著,離我們普通人很遠的樣子,通過學習了《臥底經濟學》,讓我認識到經濟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要懂得一些經濟學原理,才能看好我們的錢袋子。

經濟學讀後感3

這回是真的要改變自己了,從零做起,歸零的心態:我覺得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女人,必須各個方面都做的好,無論外表、內在素質、知識、智慧都得好好修煉一下。最近正好沒有什麼專案,環境也很清靜,社交也很少,好好修煉一下內功吧,我真的很需要,為了以後能漂亮高貴的.走出去,為了以後的幸福生活。本來想先學習《《每天懂一點人情世故》》了,結果還是因為太愛錢了,呵呵,先看了這個經濟學的文章,這回事真的看進去了,兩個小時的收穫:

一、要想學會理財,必須得積攢人生的第一桶金,多關注富人和會理財的人,學習和被感染著;

二、貨幣升值時,買不動產或者儲存貨幣;可以從國外過引進產品,千萬不要做何出口有關的生意;

三、通貨膨脹時,儘量減少消費,以存錢為主,適當理財,反正是不要讓錢外流;

四、瞭解了次貸危機,使我聯想到中國的銀行信用卡亂髮、銀行亂貸款、還有房市價格的飆升,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會會不會也像美國一樣發生次貸危機呀,我覺得這需要國家巨集觀調控,之後我要好好研讀一下十二五規劃,很有必要;

五、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是經濟假設人,無論做善事的還是做惡事的都是從自己的經濟利益出發的,沒有人能違背這個經濟常理,因為他要生存就必須為自己掙錢,所以不必說誰誰見錢眼開了,我們大家都一樣的;

六、做事要有經濟頭腦,你都付出了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的,就要尋求回報,哥倫布發現新大論就是例子,只有先規劃好強大的經濟收益才會有巨大的動力,才會全力付出,才會成功,才會收到預期的經濟收益的;

七、知道了什麼是機會成本:凡事都有多種方案,通過比較各種方案的機會成本最後決算那種受益最大。

經濟學讀後感4

經濟學,是一門探求如何作出選擇的科學。如何選擇,要看有什麼樣的態度。對待環境的經濟哲學態度無外乎三種,選擇環境、改變環境和適應環境,但這三種態度卻有著不同的經濟哲學。

“孟母三遷”的故事可謂選擇環境的經典案例。當環境不適合人們的生存和發展的`時候,換環境不失為一種明智的抉擇,但在做出這個決定時一定要慎重。不是有一種觀點這樣說嗎:“樹挪活,人挪死。”一個人換環境後,他(她)在原環境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人脈、工作經驗等資源幾乎都將只能成為歷史的回憶。

有些環境是不能選擇的(比如出生環境),那就努力去改變環境吧。通過改變環境才能真正體現我們的價值,實現我們的追求。不能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或想著換環境。人類歷史也是一部改變自然戰勝自然的歷史。改變環境有時是需要付出努力、代價甚至犧牲的,但只要是為了正確的和有價值的目標或理想就是值得的。

有些時候有些環境僅憑一人之力是無法左右的,那就只能適應了。適應環境也有兩種態度。一種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去適應。雖然我們改變不了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通過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適者生存嘛”,生存下來是第一位的。但我們也不能僅為了生存而無原則地去改變自己,這樣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我們要有自己的信念和堅守,就像周敦頤的《愛蓮說》中寫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另一種是消極地去適應。就是僅為了生存和一己私慾而無原則的改變自己,就像隨波逐流的浮萍。

選擇環境體現了睿智,改變環境體現了追求,積極地適應環境體現了堅守,消極地適應環境體現了懦弱。

經濟學讀後感5

寒假向圖書館借了一本由美國羅伯特·弗蘭克寫的《牛奶可樂經濟學》。最初還怕因為對經濟必修一內容理解不好會看不懂經濟學的書,翻開書立刻消除我所有顧慮。我想就算是沒學過經濟學的人,只要識字,都能讀懂書中大部分內容。這讓我感覺好多了,還好沒借一本枯燥的理論書。我還曾一度認為經濟學那些死板的條條框框的`內容沒有用,這本書完全否認了我的觀點,它具體細微地從生活中各個方面闡述經濟學在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它並不是一直在空講大道理。它都是舉身邊最普通但我們不常關注的例子給理論堅實的後盾。

看完這本書,雖然不理解為什麼要取這個名字,但是有收穫就好。走在大街上我也會下意識挑出一些東西侃侃而談。書中有幾個事例我覺得十分有趣。比如“為什麼硬幣上的人像是側面像,但是紙幣上的人像是正面像?”(當然是美元,人民幣的硬幣刻的是花)因為硬幣上刻畫出辨認度高的正面像是十分困難且成本高,而且在流通中容易磨損,所以沒有這個必要。但是在紙幣上畫正面像,精緻而複雜,成本低還可以辨別真假。另一個有意思的例子是“為什麼鯨魚瀕臨滅絕,而雞卻沒有繁衍之憂?”我剛看到這個問題時就蒙了,等看完覺得是可愛的推理。書中說因為鯨魚不被人擁有。捕鯨人知道,如果自己不捕鯨它們就會被其他捕鯨人捕走。但雞大多是被人擁有的。如果雞被人殺了一隻,主人肯定會要求賠償,然後再買進雞維持平衡。雖然鯨魚和雞都有價值,但由於沒有所有權,導致鯨魚瀕臨滅絕。

看完這本書,我深刻了解對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多問幾個為什麼的重要性,或許就在思考為什麼的答案中找到許多樂趣。

經濟學讀後感6

作為一個合格的商人,利益就是他的目標。以最小的成本賺取最大的利潤,才能算是一個優秀的商人。商人們懂得,當利潤缺少上升空間,最好的辦法就是降低成本。超級市場就是為了降低成本而生的。

超級市場中一切明碼標價,顧客不需過多詢問售貨員,自然不需要太多僱員,自然而然得可以由此精簡人員。又因為顧客可以自由選擇,除付款可能需要排隊外,幾乎不會發生擁堵,對商人而言成本自然下降。因為便利又帶來了更多的顧客,利潤必然上升。

不只是針對超級市場,所有公司、企業甚至對我們自身而言,都應該學會如何降低成本。降低成本的方法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尋找,關注事物的一點一滴,才能在紛亂的關係中找到適合的路。所以企業公司會精簡人員,物流運輸講究不浪費一絲空間,一切都以利潤為中心,降低成本才是王道。

進口與出口是一對兄弟,一味的進口或出口或者抵制進口出口,對經濟而言都是不利的。進出口的實質是互通有無。出口生產處於優勢的產品,進口生產處於劣勢的產品,是交易的目的'所在。對一個國家來說,總有你沒有的,總有你不會做,總有你做不好的,總有你比不上的商品,這些差距就不需通過貿易來彌補。當然,一味的進口會導致國內的商品依賴於國外,一旦由於國際經濟變化國外減少出口,國內的經濟就會大受影響,所以自主創新才會成為國家的目標之一,不為其他,只為經濟的自主,不受制於他國。

對國內企業來說,這更有益於提高大型企業的競爭力,淘汰不合格企業,讓國內經濟走出去。交流,是為了發展。

經濟學讀後感7

當我聽到這本書的名字時,還再三和同學確認,懷疑是不是自己聽錯了,“牛奶可樂”怎麼會和“經濟學”有關係?接觸、閱讀之後才發現,《牛奶可樂經濟學》其實講的就是生活中一些常見的事物,圍繞這些事物所提出有趣的、常見而沒有人思考過的問題,作者則用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其中潛藏的利益關係。

就舉個例子:

你有一張大歌星埃裡克·克萊普頓的演唱會門票,但你不能轉售。而今晚另一大歌星鮑勃·迪倫也在開演唱會,門票是40美元,當然你可以別的時間去看,可你的心理承受價格是50美元。換言之,如果迪倫的.票價高過50美元,你就不想看了。除此之外,看兩人的演出並無其他成本。試問:你去看克萊普頓的機會成本是多少?

作者是這樣解釋的:

去看克萊普頓的演唱會,你就不能去看迪倫的;不去看迪倫的演唱會,你就會錯失對你來說價值50美元的表演。但同時,你也省下了買迪倫演唱會門票所需支付的40美元。所以,你不去看迪倫的演唱會,你放棄的價值是50-40=10(美元)。如果你覺得看克萊普頓的演唱會至少值10美元,那你就應該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倫的演唱會。

這就是機會成本。這個問題看似十分簡單,可還是有很多人認為是40或50美元。倘若學生沒花足夠的時間在上面,沒在不同的例子裡反覆演練,也就無法真正理解它。

通過這本妙趣橫生的書,我很驚喜、很意外的看到了生活更深的層面,像我這樣一個不愛思考的人,竟然能耐心看完一本關於經濟學的書。沒錯,經濟學並不一定是枯燥的,它也可以是耐人尋味的。相信越來越多人會認識到這一點,重視這一點。也會有更多人會因此喜歡上經濟學!

經濟學讀後感8

一直對經濟學感到困惑很多人被它的火熱攪得暈頭轉向,卻無法參透箇中內涵。這反而引起了我對它的興趣經濟學到底是什麼?經濟學會如同無數的高深學說一般,令人深感迷惑與不解嗎?

於是我選擇推薦這本名字極具誘惑力的書,《牛奶可樂經濟學》。似乎這與晦澀的大部頭理論不搭邊,事實上作者也並沒有闡述什麼高深的學問,而是在解釋生活中一些有趣的,讓人不解的,或是沒有人思考過的現象。他把這些現象中潛藏的利益關係告訴我們,用經濟學原理來一一破解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這就是博物經濟學。誠然,對於整天潛心研究經濟學、分析資料搞研究的人來說,這本書或許會是他們很不屑的小兒科,如同小點心;但對於喜歡尋根問十萬零一個為什麼的人來說,這確實是個appetizer(開胃菜),雖然沒有大快朵頤的'酣暢淋漓,但是卻能滿足對博物經濟學管中窺豹的胃口。

我很喜歡裡面生活化的例子。書中大多數例子都是學生的作業,但是有一些例子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例如為什麼鯨魚瀕臨滅絕,雞卻沒有繁衍之憂?為什麼DVD格式各地區不同,而CD格式卻到處都一樣?等等。當然,看到最後還有一個壓軸的經典問題:為什麼通常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比其他人更聰明?學生十分巧妙地搬出了心理學家SatoshiKanazawa和Jomm自己心裡啥樣就比較清楚了[捂臉]

生活中處處都是經濟學。用作者的話說就是“基本上,既定環境的方方面面以及人類和動物行為的所有特點,都是成本與效益相互消長所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結果”用經濟學的眼光看待問題~客觀理性大方大氣[勝利]

經濟學讀後感9

為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裡賣,可樂卻裝在圓瓶子裡賣?

對於這本書的招牌問題,書中是這樣解釋的:方形容器能比圓形容器更經濟地利用貨架空間。像可樂這樣的軟性飲料的生產商堅持使用圓形容器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軟性飲料大多是就著容器直接喝的,所以由於圓形容器更稱手,抵消了它所帶來的額外儲存成本。而牛奶卻不是。牛奶一例中節約的空間,顯然比軟性飲料一例來得更划算。超市裡大多數軟飲料都是放在開放式貨架上的,這種架子便宜,平常也不存在運營成本;但牛奶則需專門裝在冰櫃裡,冰櫃很貴,運營成本也高。冰櫃裡的儲存空間相當寶貴,從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裝牛奶的`收益。所以就算是大多數人直接就著盒子喝牛奶,它們仍不大可能裝在圓形容器裡賣。

解釋上述現象用到了成本效益原則,即:唯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收益大於額外成本時,你才應該這麼做。這是準則之一,之二是機會成本原則:從事一項活動的機會成本,是指你為了從事這件事而放棄的其他事情的價值。

經濟學認為人是有理性的,人能夠根據自身利益的得失來權衡自己的行為。其實,日常生活中每種事物的背後都蘊涵著經濟學道理。這本書正是讓經濟學徹底融入生活,它讓我覺得經濟學就是這樣實際,打破了人們對經濟學只是枯燥無味的理論與圖表的認識;它教會我用經濟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並在不同的環境下巧妙地應用經濟學原理。

做一個理性的人,做一個善於思考的人,做一個把知識變為智慧的人。

經濟學讀後感10

《經濟學原理》的微觀經濟學分冊中,向讀者先闡述了經濟學的十大原理,緊接著就向我們介紹如何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彷彿是賦予讀者一個經濟學家或者說研究者的身份,更深地去體會這本書的奧義。

然後曼昆從不同物件看待經濟學的不同角度來深入闡述,這個角色怎麼做,為什麼這麼做。同時,大量的舉例也讓我更好地去理解。書的左右側還特意留出了一塊對一些名詞作專門的解釋,好像劃重點一樣,讀起來也是很方便,且回頭再複習、檢索也更容易。供需理論、彈性分析、剩餘福利......這些概念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經濟學分析結論,如由於糧價的低彈性,科技進步帶來的農業發展往往卻犧牲了農民的收益;又如,無論商品稅收是向消費者還是向生產者徵收,其最終版本的轉嫁結果都是一樣的.等等。當然,不同的人讀這本書肯定有不同的見解,我在網上也不乏看到一些反駁曼昆觀點的論據。那麼我對於《經濟學原理》這本書讀過之後,印象裡最深刻的一點就是經濟學可以讓我學會做決策。我引用書裡對一篇新聞的摘錄中一句話:“我想象不出對於公司CEO、國會議員或美國總統來說,什麼專業比經濟學更好。”說學好數理化是走遍天下都不怕,是因為你會有很多對於生活細節上的知識以及更強的邏輯能力,被扔到一個荒島上理科學的好得或許可以比文科學的好的多活好久等等。但經濟學是一種系統的、經過嚴格訓練的思維方式,只要不出現被扔到荒島上的這種特殊情況,我覺得經濟學更能使我終生受益。

經濟學讀後感11

多數情況下,人是感性動物,在生活中的種種選擇行為,都是為了滿足其心理上的需求;

多數時候,人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只有在具體的環境下,才能做出選擇;

免費的誘惑,無人能抵擋,所以,免費也是商家最常用的營銷手段。這一點我直接聯想到了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他們簡直把免費套路玩兒到了極致。現在我們獲取的各種資訊都是免費的,但是我們付出的,確實最珍貴的注意力。免費的才是最貴的,這是真話!

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就算不能實現,也能也能讓自己進步一點;如果任由自己隨心所欲,恐怕會墮落的`很深。雖然多數人覺得生活是有底線的,人們常說,最壞還能壞到哪裡?事實上,生活是沒有底線的,它能讓人一天比一天慘。

虛擬的所有權:當你看中一件商品,幻想著擁有這件商品,你會如何如何快樂,享受,獲得怎樣新奇的體驗,那麼恭喜你,你已經獲得了這件商品的虛擬所有權。雖然你還沒有買下來,但是,你會高估這件商品的價格,當付款結賬的時候,人們才會發現,自己買貴了。

人的感覺會誇大損失,縮小收益

同樣的100元,同樣的一個人,丟掉100元,它會感覺自己丟掉了一個億(誇張手法);如果他撿到100元,他會覺得自己撿了一瓶買可樂的錢。

當兩個選擇相差不多時,行動比選擇最重要。

當人在糾結於吃豬肉還是吃雞肉,苦於取捨選擇時,豬和雞都已經跑遠了。所以,幹,就完了。

經濟學讀後感12

有規律,就有例外,而有例外,才能證明規律的存在!

《牛奶可樂經濟學》走過的歷程,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認識、親近和運用經濟學的歷程!

它讓我們慢慢學會用經濟學的思維,去解決我們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利用經濟學原理,探討親身觀察到的事件或行為模式中有趣的問題,持續引爆我們對經濟學的渴望與希冀!

我們可以把自己想到的經濟現象寫下來,用經濟學原理和方法,來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並通過這些事例和解釋來加深我們對經濟學的理解,關注我們在現實中,司空見慣而又未注意到的現象。

書中介紹了微觀經濟學的機會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則。圍繞成本效益的原則和運用、核心供求定理、收入與貢獻關係、商品生產、定價與競爭、公共資源、產權重要性、資訊經濟學、差異對經濟行為的影響、行為經濟學、經濟學對社交關係市場的影響10個方面,提供豐富案例,加深對原理的理解。讓我們學會用經濟學方式去思考身邊的事物,理性地生活。

理論是灰色的,枯燥無味的,但從每天見到的現象入手,利用經濟學系統的知識去解釋,能讓我們輕鬆、愉悅地掌握經濟學深奧的原理。這樣,我們認識世界的水平提高了,決策才會更加理性!

“教的少,學的`多”,學習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把它寫下來。

微觀經濟學,是紀念,更是新的開始!不要急於從書中尋找答案,生活中的問題不是公式和概念,其實並沒有標準和準確的答案,每個人都有可能給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釋。我們可以積極地去思考,並把思考用於生活!我想,這才是作者寫下此書的初衷和想法吧。

經濟學讀後感13

對經濟學雖然不是很乾興趣,但是書名為生活中的經濟學,這一點卻讓我興趣大動,在生活中懂一點經濟學是很有必要的。

通過書中的講解我真正瞭解了什麼是市場經濟、什麼是經濟學、什麼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特點是什麼、當然,很多作者自己的主張和見解都流露於其中。和主題經濟學有點偏差,再說說他一再地強調市場調節價格的`作用,認為行政手段干預是吃力不討好,我認為也不能完全贊同,那麼一切交給市場去做好了,政府就別在經濟這個領域做任何工作了?至少現在還沒有這樣的一個政府出現。還有就是強調糧食自給自足不是一個聰明的決策,理論依據還是他相信的市場調配資源的作用,唉,真不知道這個人懂不懂一點政治,糧食是人生存的根本,在危機時刻,控制了糧食就可以控制一個國家的命脈,其意義哪能僅僅從經濟的角度去小視?他的說法完全是一個理論的經濟學者的態度,所以我認為他這樣的人完全不能管理社會,只能在經濟學理論這個領域做些研究罷了。

書中的大部分內容還是能讓我認同的,其說法讓我耳目一新,比如不論是輸錢還是贏錢都會使錢的效用降低,因為贏錢後人們會大手大腳花錢,輸錢自不必說。勞動、資本和資源是產生價值的三大要素。交易是有費用的,美國的交易費用低,才形成了一個商業發達、分工明細、專業化程度高的經濟環境。

經濟學讀後感14

“農民以體力勞動從事耕耘,商人以其審時觀變從事貿易,手工業者以其精工巧技製造器械。”這世界上無人不在追求著“利”。經濟學是現代的一個獨立學科,是關於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從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奠基,現代經濟學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已經有巨集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等眾多專業方向,並應用於各垂直領域,指導人類財富積累與創造。

看到這些,你是否猶豫了呢?雖然經濟對我們很重要,可礙於經濟學對於我們來說無非就是一些複雜的公式圖表和概念,所以我們都不約而同的略過了經濟學。當然,我也是這樣認知的。可是卻有一本書徹底顛覆了我對經濟學的.認知。它就是《牛奶可樂經濟學》。

為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裡可樂卻裝在圓盒子裡?為什麼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邊而男士的在右邊?為什麼餐廳都為飲料提供免費續杯?為什麼大學教授說話語焉不詳?為什麼……這就是那本書的導語,也就是這本書帶我走進了經濟學的另一個世界。

這本書分析的簡明扼要,讀完之後我也就順理成章的知道了這一系列的設計方式問題,其實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都是蘊含著經濟學的道理。產品的設計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費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滿足賣方保持低價、便於競爭的需求,這也就是說,產品設計必須在兩者之間保持平衡。

看完之後,同學們是否都有了躍躍一試的打算呢?那麼就行動起來吧!因為這本書是不會讓你失望的!

這就是我對這本書的一點小見解。

經濟學讀後感15

《牛奶可樂經濟學》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管理學院的教授,他喜歡在自己的課堂上給學生布置“博物經濟學”作業,讓學生提交生活中的問題,並以經濟學的視角做出回答。這就是此書的藍本。書中有很多經典問題例如:“為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裡而可樂裝在圓盒子裡”“為什麼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邊而男士的在右邊”。

其實,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可以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機會成本指你為了從事這件事而放棄的其他事情的價值”“ 成本效益原則是所有經濟學概念的源頭。它提出,惟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效益大於額外成本時,你才應該這麼做。”在生活中,多問幾個為什,就可以減少我們的成本,提高效益。產品設計、供求關係、人際關係、心理學……等等各個方面都會影響成本和效益。閱讀此書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很多看似複雜的事情,其實我們只是忽略了基本的概念,而基本概念往往都是一門科學的基礎。同時,在生活學習中,我們也應該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多思考才會有更多的'發現。人生本身就像是一個正弦曲線,有波峰,也有波谷,但始終圍繞著一個x軸。在失意時被批評,於是我們很容易將緊隨其後的上升理解為批評帶來的效果。在得意時被表揚,於是我們很容易將緊隨其後的降落理解為表揚帶來的負面效益。

讀《牛奶可樂經濟學》,學習博物經濟學是一項很好的學習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