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精選20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精選20篇)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1

通過學習教師人文素養我對教師師德以及教師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又有了新的認識,現在我就談一談自己的學習感受: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也漸漸被大家所接受,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這就在客觀上要求,必須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是人的整體素養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是指“人”處在人類活動的中心位置,“人”是行為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也是基本的價值衡量標準。“現代教師的人文素養”是指教師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在從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關心學生生存、促進學生髮展的修養,教師的人文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

一、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人格的完善

在學校裡,教師是學生最親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樣,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教師的人文素養,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人格。教師的素養之光對學生心靈的鑄造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有了這樣的“心心相印”,學生的人格的成長會在具有豐富的人文素養的教師的影響下,逐步成熟與完善起來,而學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學習心理的基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直接與間接地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完善。

二、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學習目標的明確

一位人文素養深厚的教師,肯定是一位有抱負有追求的教師,往往呈現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煥發,精力充沛,性格堅毅,樂觀向上,作風嚴謹,給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與影響下的學生,必會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受教師的影響,使學生也形成堅強的意志與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於思考,發奮學習。這樣會自覺不自覺地樹立遠大的目標。教師的追求與抱負已經深深地成為學生人生髮展的指標。教師的努力與成功,激勵他們的學生追求更遠大的目標與成功。

三、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學習動機與效果

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表現的比較單純,情緒化比較重,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一個學生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好壞,與他是否喜歡教這門功課的教師相關。教師的師德狀況、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養同樣很重要。學生的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些,而這一切還是取決於教師的人文素養。

四、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著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與監督者,教師的行為舉止與愛好習慣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作為榜樣被學生所模仿,並以潛移默化地方式發生作用。教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如何,直接制約著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集中反映了教師的精神風貌,它包括教師的道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認知策略、對學生的態度及其教師的主觀追求等。擁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在學生中自然擁有較強的影響力,這樣,教師的正確要求就容易化為學生的行動。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2

在閱讀教師讀本的過程中,可以從中充分的學習到中華人文精神的形成、發展,傳統人文精神發展和中華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論述。同時,從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的重要性和在各個領域裡所起到的作用。如,中華傳統人文的基本特徵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徵間的區別與共同點。

從我國學校的課程安排來看,基礎教育存在著明顯的重理輕文的傾向,諸如歷史、地理之類的人文課程,與國外相比,不僅課時少,而且教學要求低。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不僅重視課外閱讀,而且對研究和寫作能力有較高要求,國外很多國家的學校教育從國小低年級就開始訓練收集、查詢、分析資訊,並結合社會生活科學研究的程式寫論文,對比鮮明的。

教師要始終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標準,要把自己想象成學生,才能明白學生到底喜歡聽哪一型別的課程。因此,作為教師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在不斷的創新中,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業和考試增加學生負擔,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開發其求知的慾望,從而使其在創造、開發、想象的過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難而進,而最終達到學生的求知慾,使教學以全新的面貌運用到學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

中華民族有著獨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諸如儒家的仁愛、節儉、謙讓,墨家的重實踐、任人唯賢等,得以綿延至今。我們如今所說的人文素養,即是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它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澱的結果。現如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與人文素養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動、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它主張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人的求知慾、興趣等各個方面的優勢,來填補教學過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終體現在人文素養的底蘊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基礎,因為人文素養是多方面能力的總體支撐,這種支撐作用具體表現為理性的思維、寬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夠的合作意識等等。人文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3

前幾天我有幸參加了蘇州吳江市震澤中學的聽課學習活動。聽了兩位老師的課,我感觸很深,瘦弱頗多。用一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能概括我的體會,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識更加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思維方法是否合理、正確,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當抓住機會,明白學生學習,將“漁”的潛力教給學生,使學生不但能夠學會,而且能使學生“會學”,讓學生了解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發展思維,構成潛力,能獨立解決問題。這種“漁”的方法我覺得也適用於其他學科。

第一位xxx上的詩歌鑑賞這以複習鑑賞課中,方法的教授體現得尤為突出。xxx老師在上課的開始用複習舊知識引入新的知識,這樣就到達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當學生應對學案中提出的問題時,劉朱剛老師又滲透著詩歌鑑賞的方法性,滲透著方法性教學。

第二位老師是x老師的課,她的課思路很清晰,環節流暢,她講的是《始得西山宴遊記》第二課時。x老師抓住重點“始得”並貫穿全文,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可見劉老師的課紮實有效,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她上課也比較自然、流暢,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學習!

這兩位老師的課將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得十分突出,自我扮演著主導主角,她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用心主動地學習,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潛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聽了她們的課後,我深刻地反思自我的教學過程,感慨萬千,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自我雖然也認真投入,但跟她們比,實在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沒有到達必須的高度,很多教學環節設定沒有深度,在點撥功夫上還有所欠缺,尤其是課堂評價語言,我更是單調,沒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致使語文教學成績沒能到達預想的效果。聽了她們的課,我學到了很多,今後自我必須將所學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自我的教學中去,儘快地提高自我的教學潛力,不辜負領導和學生的期望。

這次聽課活動雖然是短暫的,但是我們的課堂改革以及課程改革是長久,我會將這次學習活動積累的經驗,應用於以後自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去,努力去做一位優秀的數學教師。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4

第二次參加xx區國小語文教師素養大賽了,本次大賽雖然與上次大賽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同樣是教師展示智慧的舞臺,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平臺,更是讓我們比照優秀國小語文教師的內涵從而提升自己的契機。

回顧比賽的前前後後,從接到通知到參加比賽,這段時間全身心地準備比賽,潛心學習、刻苦訓練,雖然辛苦,但心知這是提升的過程,所以感到充實而快樂。

但讓我感懷更深的是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對自己在場上的表現感到不滿意。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必須努力培養自己一專多能的本領,竭力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讓自己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讓學生喜愛母語的學習。

剛剛走下賽場,心情真的難以平靜。雖然屬於自己的參賽時間早已過去,但自己的頭腦還是忍不住去回憶,去思考,如果在比賽現場時,自己能這樣,或是那樣,也許會更完美。不去想太多的遺憾,只因參與就是勝利。不去看眼前的.成敗,只因努力就是收穫。能參加這次素養大賽,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提高的機會。參賽是最好的歷練!賽前的冥思苦想,賽中的竭盡全力,賽後的及時反思,這一系列的經歷都將推動我更快更好地成長。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將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不斷錘鍊內功、豐富自我,保持積極向上的姿態,“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踏著初冬的腳步,我們又一次迎來了xx區第二屆語文素養大賽。在這裡分享了一份獨特的盛宴,我們盡情沉浸、陶醉在國小語文別樣的天地裡。

觀摩期間,我的心情無比激動,看到來自全區的優秀選手們在舞臺上自信大方,展示著自己的風采,演繹著自己的魅力,我深受觸動。選手們聲情並茂的朗誦與賞析,筆力遒勁的粉筆字和講解以及對課標深刻的解讀,無不讓人嘖嘖讚歎。

本次觀摩活動,讓我有所得,有所思。當今的語文教師應該做到厚積薄發,不能只做單純的教學者,更要成為研究型、學習型教師,變因循守舊為生動鮮活、富有生機的創造者。做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很不易,做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更不易!希望自己能做好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努力去做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5

通過專題二“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學習,使我深刻認識到了教師“六功”的重要性。教師必須具備多樣好功夫啊。耳功,嘴功,眼功,手功,腦功以及身功。我們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各種條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學習,教學相長、共同進步。尤其是以下幾點:

一、教師傾聽學生是瞭解學生的主要途徑

“教學”是由教師教和學生學兩方面要素組成的,缺乏對學生的瞭解,即使有精緻完美的教學設計,全面充分的教學準備,也會由於缺乏針對性而無法生成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因此,瞭解學生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並且取得實效的起點。瞭解學生的最簡便、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傾聽學生,傾聽能使教師較全面地瞭解學生的知識背景,情感態度,智力水平和思維能力。沒有傾聽,瞭解學生只能是霧裡看花,隔靴搔癢。

二、教師傾聽學生也是教師成長的'助推力。

“教學相長”,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應該是教師學習、成長的過程。亞里斯多德告訴我們:“誰在傾聽,也就隨之而聽到了更多的東西,即那些不可見的以及一切人們可以思考的東西。”傾聽能使教師獲取出乎意料的多種有效資訊,或是對迷惑的問題豁然開朗,或是對弄錯的東西撥亂反正,或是對視如平常的地方重新認識。傾聽還能使教師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得到一定的鍛鍊,最終促進自身的成長。

三、教師研究學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於老師明確怎麼教學生知識,其實研究學生個體差異,讓學生明白怎麼有效地學習更重要。未來教師必須提升自己的認識能力,認識每一個學生個體特點的能力。每個教師都應該去研究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關鍵在於提升教師認識學生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特別是認識學生個體的學習特點、發展路徑等。如果我們要為他們終身奠基,就必須詳細瞭解每個學生的不同。教師提升自己的認識能力,一方面靠經驗,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懂得大資料分析。如果我們的老師不去掌握大資料的話,在未來的資訊社會中教學水平就跟不上。教師們不能只停留在做PPT教案的水平上,而要更多地使用大資料的互動功能,提供給學生個性化的教育服務。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實踐,學會創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網路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

通過培訓,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讓我學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6

通過這次學習,我的思想有收到了一次洗禮、淨化和昇華,使我對教師的言行舉止又加深了認識和理解,使我又上了一堂師德教育課。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為人師表”是教師最崇高的榮譽,也是教師的神聖天職。要求學生文明禮貌,教師自己言談舉止切切不可粗魯;要求學生遵守行為規則,教師應自覺遵守教師守則。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而作為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教師,更應要求以終身教育為目標,將終身學習貫穿於一生。我想,今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著想 受應試教育,某些學校部分教師仍然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於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展。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了自己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做法是對的 。

二、對學生信任和寬容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後的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寬容,相信學生的能力並想方設法鍛鍊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 原來我們搞的“填鴨式”教學,得到的結果是學生被動“換聽”,課堂氣氛沉悶,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過學習,我著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兒童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於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著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問在語言文字上。教師“少講”、 “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之中,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四、經常反思,不斷提高 。 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幹精神,又善於開動腦筋,善於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目標。當然,反思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寫教育和教學反思。在反思中積累成功的經驗,才能不斷進入教育教學新境地的鑰匙,不斷提高自己對教師道德的認識,規範自身的教師道德行為。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淨化心靈,完善人格、激勵意志,並對學生給信任和寬容,讓學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積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於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並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以上所述,僅是我學習後的一點淺顯體會,我相信每個參加學習培訓的教師都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

我堅信自己以後會學習學習再學習,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進步。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7

今天,我中心全體教師觀看學習了《教師職業素養講座》。大家就教師職業素養的每項標準,聯絡自己平時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探討,每位教職工都對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教師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

一名優秀的職業教師不能用應試的手段給學生施加學習壓力,更多的是需要用自己獨特的教學去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讓他們自覺地找到實現自我昇華的正確途徑;這需要我們傾注更多的精力,給予學生更多的愛與關懷,而不是冷冰冰的制度管理及死硬的知識填充;另一方面,也需要同學們具有高度的學習自覺性及上進心。目前的現狀,我們覺得這兩個方面均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

通過學習思考,從新的角度分析了成為一個完美的職業教師所應具備的職業素養。這種教師職業素養的要求,一定是多方面因素的辯證統一,各個方面的均衡協調,簡單的概括如下:

1 .嚴格的課堂管理與生動活潑的教學的統一

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在教學內容,知識結構上的給予學生鮮活的,系統的知識,為學生創造一個儘可能寬鬆的學習氛圍,同時要儘可能的在課堂教學上實行嚴格管理。這兩者相互影響,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學術活動範圍的寬鬆並不意味著可以放鬆管理,管理的嚴格也不意味著制約了學術的自由。其實,嚴格的管理才能確保良好學習環境;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反過來促進科學、嚴格的教學管理流程的形成。優秀的教師必定是能夠靈活把握好兩者關係的教師。

2 .知識教學與興趣培養的統一

一個好的老師,不僅要在專業知識上有著豐富的`閱歷和經驗,同時需要關心學生的價值取向,興趣取向,瞭解他們平日裡所關心的事物,做到心中有數,知己知彼。在很多授課的過程當中,可以有選擇的“投其所好”,同時要注意,興趣取向的誘導一定要與所教授知識形成契合,萬不可盲目的迎合學生興趣而破壞了原來整個學科教學的內容框架,這是得不償失的。這也是素質教育對老師作出的普遍要求,即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 .傳統專業性知識與當今前沿科學知識教授的統一

一個優秀的職業教師,不僅要在本專業領域掌握高於常人的知識積澱及學習造詣,同時也要務求及時瞭解當今科學發展的最新進展,洞察當今社會發展的最新動向,不斷的將這些新知識的融入我們的教學體系中,這與社會的普遍發展規律是一致的。 面對日新月異, 瞬息萬變的社會,只有不斷開拓發展的思維及與時俱進的知識更新才能適應。

《教師職業素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其實是對一個教師職業發展理想化的要求,也許沒有誰能夠在所有的方面做到十全十美,但是我們卻可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向著這一完美的終極目標不斷完善自己 ! 這也是我們身為一名教師所必需努力去做的 !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8

核心素養必須在課程建設和教學模式兩個方面去落實。二者相輔相成,相互聯絡,對立統一,缺一不可。在某種程度上說,當前創新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來實現課程建設提出的目標更為重要。核心素養的落實如果僅僅侷限在課程建設方面,因此落實核心素養必須以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為保證。

1、層次化教學,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

分層次教學的實質就是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化需求,這是一切從學生出發的具體體現,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實現有效教學和高效學習的最基本策略。我們千萬不能把分層次教學理解成辦尖子班,在實踐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師去教拔尖的學生,而是用同樣的教師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學生,教師在備課、上課、輔導各個方面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給予不同的教學服務。

2、主題化教學,實現知識的縱向聯絡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自身的邏輯規律,不斷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主題進行教學。在教學實踐中,這種教學方式往往都是在期末或者大學聯考複習中運用,平時總是打牢雙基。一些有經驗的教學水平高的教師往往在每一個學習階段,就要進行一次主題式或者是專題式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知識模組與模組之間的內在關係,讓知識形成大的模組,從見樹木到見森林,再從見小森林見到大森林。

3、問題化教學,實現知識的橫縱聯絡

真正實現學習方式的改變,要靠問題化學習。我們從講授中心的課堂轉變為學習中心的課堂,中間有一個橋樑,這個橋樑就是問題化學習。因為問題化學習讓我們所有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線去設計,必須以學生的問題展開,必須讓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能夠發生。知識要從碎片化、斷點化的知識轉變為結構化的知識,而結構化的知識其實就是問題化的學習,把真實的問題形成問題鏈,讓學生在對問題的追尋中找到知識之間的橫縱聯絡。

4、情景化教學,實現由學習走向生活

真實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學生在學校學過的知識和現實生活建立不起聯絡,原因就是我們的教學過程缺少真實的'情景,只是把知識符號化。知識符號是表達知識體系的,這個知識體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聯絡,只是把知識符號背熟、認知、複述,去對付考試,就很難讓學生形成核心素養。

我們必須認識到知識是素養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把核心素養貫徹到教育教學中,就是把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以學為本的思想體現在教學中去,真正體現課堂的育人功能。落實核心素養,一方面要遵循知識內在的邏輯規律進行有效學習,真正實現構建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學習者的認知規律把學習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在學習和實踐中形成良好的品質和健全人格,讓學習者真正形成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德和關鍵能力。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9

經過11月10號週一下午的學習,頗有感觸,讓我認識到教育工作並不是以前所想的那麼簡單,更清楚地知道需要怎樣的外在形象以及內在品質,因此在這一方面我或許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為了縮短這一段差距,必須在以後的工作中抽點時間加強自身的學習。通過本次講座不僅使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更理解了一名優秀教師的本質含義,因此我個人認為要成為一名有職業素養的優秀教師應該具備以下幾點:

一、更新教育觀念,提升個人素質。

通過培訓,本人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寬了教學思路,對新課程的認識與實踐都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對自身的素質提高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通過短短這次培訓學習,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真正地認識了新課程改革,認識到這場課改所具有的深遠意義。為了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教師的當務之急是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新時期學生的發展變化。只有教師的素質提高了,教學水平才會提高,課堂才會豐富多彩,才會有的放矢的面向全體學生,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升素質的一條捷徑就是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通過反思提升實踐智慧。反思能力增強了,實踐能力也就會提升。

二、踐行師德規範,展現人格魅力。

通過培訓我體驗到,教師只有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上下工夫,當好人師,為學生樹立楷模,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切為了學生”。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而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於淵博的`學識、精彩的課堂,上課要有激情,幽默生動,教學設計要精巧別緻,語言要形象感人、抑揚頓挫、有衝擊力、震撼力。作為教師在課堂上注意與學生的交流碰撞,老師不僅要講授知識,還要啟迪學生智慧,展開互動研討,開發創新思維。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人格是教師的最高學位,“無德何以為師”真是至理名言。

很感謝學校組織的這次培訓,給我們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懂得了愛是教師愛崗敬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愛事業才能成就事業,愛學生才能獲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自己,要獲得優秀教師的職業素養,這樣才能夠塑造出優秀的教師形象。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10

教師是教育改革的踐行者,提高教學質量離不開優秀教師素質的養成。在倡導素質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八十七中學“自主發展、人文見長”理念的背景下,一系列如“四杯賽”(教學技能比賽)、課題研究的教育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教學技能、教學經驗、教學理論獲得了提升和積累。面對本校“十二·五”階段新的挑戰、目標與規劃,本校教師更需要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及時總結並反思已有經驗,“走出去”感受成功教學案例、“引進來”有助於提升教學效果的理念,積極在日常教學中探究並總結有效教學實踐。

在秋風送爽的九月,八十七中學得骨幹教師、各年級備課組長等教師隊伍的中堅在馬廷芳校長的帶領下赴山東,開始了新的學習之旅、探究之旅,以“有效教學”為主題,聽取了專家關於“有效教學”的角度獨到的講座,參觀了濟南五中和中外聞名的杜郎口中學。這次赴山東的教育考察,不僅使八十七中學得教育團隊感受到讓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還收穫了成功教學經驗下的有效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從山東回來後,我們的教師團隊結合學校和自身的情況,將所學所感應用到了實際的教學活動之中,使山東考察的所學、所感真正走入了八十七中的教育實踐。

一、猶讀萬卷書,學習有效教學理念

什麼是有效教學?為什麼要進行有效教學?怎樣進行有效教學?其實,如何在課堂上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是身處教學一線的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很多教師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教學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然而,真正從巨集觀的理論層面上感受並詳細瞭解“有效教學”的機會並不多。因此,在學習有效教學的成功案例之前,參加活動的教師們首先在理論層面上對有效教學的理論進行了深入聽取了中國教師報全國教師培訓基地特聘教育專家、全國優秀教師於春祥老師的“高效課堂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的講座。

從課堂教學的理念出發,於老師引經據典地為大家講解了語言、歷史和文學中對於學習和教學的論述:學習應該是令人愉悅的,以人為本、養成良好的師生關係、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模式才是課堂的本源。接著,於老師以“目標—預告—展示—點撥—作業”的學習流程為主線,結合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為大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高效課堂實踐要點和策略,即課堂組織、課堂展現的重建和對學生學習環節的有效整合與控制。最後,於老師通過自己對於有效教學的反思,詮釋了有效教學實踐的核心,就是“行動”與“堅持”。

二、敢走萬里路,感受有效教學實踐

學習不僅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因為只有行萬里路,才能從細節親身學習和體驗成功的教育實踐。八十七中學此次更是長途跋涉,幾經顛簸地前往濟南第五中學、山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和聞名中外的教育改革試驗校——杜郎口中學。通過深入聽課、交流、討論、講座等多層次、多元化的活動,參加活動的教師們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學習到了一些值得借鑑和能夠幫助自身改進的地方。其中,最令人深刻的.就是杜郎口中學以行動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觀的詮釋:

課堂上,教室裡取消了講臺,以“10+35”的學生35分鐘主講加展示為主、教師10分鐘補充提煉為輔,轉換了教師與學生的再課堂中的地位。學生的發言可以是長篇大論,可以是隻言片語;可寫在預習本上,可寫在黑板上、地板上;也可以是演、唱、跳。教師在課堂中積極帶動學生進行小組活動,促使學生髮言和討論,並適時給予指導。這樣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不斷交流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讓課堂“活”了起來,更讓學生的學習“樂在其中”。

課堂下,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為學生講解習題、傳授學習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與傳授只是相比,如何整理所學、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更能為學生長期的學習做保障。校園裡,校園板報中皆是學生寫的詩歌、文章和感悟。真可謂課堂內外皆是學生自主發展的舞臺。

三、踐行所學,完善日常教學活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從山東回來,參加此次活動的老師不僅將所學形成了一篇篇細緻而又充滿自己思考的考察報告,還通過思考積極將這些感悟運用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

例如,在杜郎口中學,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開展學習活動,小組合作學習一方面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不僅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展示機會,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在交流中獲得更多的學習經驗;另一方面,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一種高效的教學管理模式,通過組員向組長彙報,組長向教師彙報,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和對學生的掌控能力。受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啟發,八十七中學老師也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中運用了起來。由於學生並沒有經過自主學習模式的訓練,因此學生小組學習的模式就先從課下做起,比如英語組的教師就讓學生結成小組,組員向組長展示需要背誦的英語單詞與課文的掌握情況,教師則通過嚴格考察組長的掌握情況和課上抽查進行控制,避免學生佔用大量時間逐個給教師背誦、有效提高了教學管理效率。

四、及時總結,開啟教學模式探索新路

教學模式是已有教學經驗的總結與昇華,是成功教學模式傳承的載體,是幫助教學行為規範化、科學化的工具,更是有效教學實踐開展的核心。山東考察後,我們意識到一個明確、響亮而又內涵豐富的教學模式對於八十七中學發展的重要性。在聽取了大家的總結報告與反饋後,馬廷芳校長結合自己對眾多成功教學案例的瞭解和思考後提出,“要探索、總結具有八十七中學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一次山東之行,帶給我們的有收穫、有啟示、有反思、有疑惑,然而留給我們更多的是成功教學經驗和教學理念在自身教育教學提升中的影響,如何內化學習成果、怎樣踐行有效教學仍然是八十七中學在不斷踐行的課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學模式探索的新路上,在有效教學的實踐中中,八十七中學領導及全體教師定將不負家長及社會的期待,為社會提供更為優質的教育資源。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11

芳菲三月,繁花滿樹,溫暖的春日陽光傾透過窗戶灑在面前的桌子上。今天是3月6日,一個與往常不一樣的星期天。我們在學校的階梯教室迎來了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專題培訓活動。

上午,特級教師、教育部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張睿老師給我們分享了精彩的講座《做有思維力的語文——以國小語文句群訓練為例》。張老師首先指出,當今的語文教學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問答大多是碎片式的,大部分學生基本上只是一句話一句話地說,表達能力好一點的學生可以流暢地說上三兩句話。學生的語言表達缺乏邏輯性、豐富性,使得作文也常出現思維紊亂、言不達意,沒有中心的情況。接著她解釋了什麼是句群訓練,並藉助生動的教學課例,闡述瞭如何通過“讀——歸——移”“三步教學法”來實現句群訓練,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語文思維力,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下午,來自馬鞍山當塗縣太白中心學校的張文娟老師充滿激情的講座《敢問路在何方——教師專業成長》,讓我深受觸動,感動、還有一點心動。張老師的講座沒有花哨的PPT、沒有刻意打造新名詞,只是以她自身的專業成長為例,分享了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如何通過閱讀、培訓以及寫作等途徑來實現自我成長。

兩位專家老師,一個引導我們該“如何教”,一個反思我們要“如何學”,她們的講座,正是當下的我最需要的“雪中碳”。

以前在教學時,我常依賴教師參考用書和教學設計用書,上課也多是在此基礎上“照葫蘆畫瓢”。“如何教”這個問題在我甚至沒有真正思考過。直到統編教材使用後,教材的難度更大,加上“雙減”政策的落實,班級學生的語文成績不進反退,我才真正地開始思索“如何教才能更有效”。正在我一籌莫展之時,張睿老師的講座讓我明白:我課堂上那“吐哺式”的交流,對學生的語言訓練是無效的,句群訓練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今後在閱讀教學時,我明確了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課前要仔細研讀教材,結合課後習題;課堂上丟擲問題後為學生搭建支架,引導、鼓勵學生以句群的.方式回答問題。同時,認真分析課文中的句群特點,鼓勵學生進行模仿練筆。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始終堅持說和寫的句群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怎能不提高呢?

“如何學”這個問題,其實我心中也有答案,只是我怕,怕讀那晦澀難懂的教育專著,怕絞盡腦汁地寫論文,怕在各種培訓中忽略對孩子的陪伴……於是,就在這各種各樣的“怕”中繼續碌碌無為。反觀張文娟老師,她在燈下不知道“啃”了多少本教育教學專著,她要求自己三天必須寫出一篇文章投稿,她為了準備比賽,幾個晚上可以不睡覺……她就這樣,像一顆種子積極主動地生長,正如她所說的“只要你願意,沒人能阻擋你成長的步伐!”對比之下,我是何等慚愧!但,我又是何等地幸運,能親耳聆聽她的成長經歷,激發我生長的動力。

春天,是生長的季節。讓我們像張雲娟老師一樣做一顆種子,安靜地生長,主動地生長,勇敢地生長,快樂地生長,持續地生長!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12

為提升國小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提高教師課堂教學實效,三月初,一場名師課堂教學觀摩與培訓活動在滁州市實驗國小成功開展。安徽省特級教師,教育專欄作者,蘇州大學無痕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安徽省國小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學術祕書夏永立老師做課堂教學專題培訓。

本次培訓活動分為兩部分,《加減乘除是一家》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練習》兩節示範課,《學校要給“作業”賦能》和《向深度教學研究更“深”處漫溯》兩場學術報告。

夏老師一直致力於深度研究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簡約而不簡單、深刻而不深奧”的教學主張,形成了“創新、靈動、深刻”的教學風格。本次培訓讓我們這些紮根在一線的教師深有感觸,甚至有些理念和教學策略留給我們的是深深地震撼!

一條長長的數線,一個小小的磁扣,演繹一節豐富而精彩的複習課——《加減乘除是一家》。夏老師的課堂看似簡約,沒有精美華麗的'課件,只有一條數線,一個磁扣,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給人初始印象就像一節傳統課堂。然而通過課前互動丟擲的三個問題:我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貫穿始終。課堂上,夏老師循循善誘,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關注學生髮散思維和數學方法的運用。這節複習課看似簡單實著有深度,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思路得到開拓,突出重點,攻破難點,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知道每次跳的格子數是一樣的,跳動的方向不同這一規律,把加減乘法四個階段的學習通過知識的整合與梳理,讓學生茅塞頓開,原來他們兩兩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學生學得津津有味,我們老師也聽得興致勃勃,豁然開朗。

聆聽、記錄、思考……每一位老師都專注而認真,都在用心品悟著深度教學中深刻而不深奧的簡約數學思想。夏老師的課和講座帶給我們一線老師更多的啟發和思考,相信大家一定會把學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能融合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13

在當前“雙減”的政策之下,全社會向教師們要求更高的教學質量,更好的教學效果。這些讓我們教師感到壓力很大,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驅動力。如何備好課,怎樣上好課,這節課還有哪些地方處理的不夠恰當……這些都是我們教師每天要思考的問題。當前,無論是教育決策者,學校的管理者,還是一名普通教師,都知道現在的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的“生本課堂”。我相信,我們教師每天都在嘗試如何把學生請到講臺上,讓他們做課堂教學中的真正主人。

由此可見,追求高效地課堂教學是我們每位教師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經之路。那我們該怎樣做呢?在此,我結合本週日的學習,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尋“祕籍”,讓課堂教學走“武功大成”的捷徑

在我看來,週日的培訓活動,就是給我們送來一點兒“祕籍”。夏永立老師與眾不同的課堂教學及觀點新穎的報告講座,為我們開拓教育理論的視野,更為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了新的模型。如在《加、減、乘、除是一家》的教學中,夏老師通過簡單的數軸跳格子的方式,讓學生很輕鬆地發現加法和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緊密聯絡。此時學生們的學習就像觸動的了多米諾骨牌,一發不可收拾:探究一直在進行,發現在不斷地跳出。學生們在不斷地嘗試中,更加欣喜地發現加和乘、減和除、乘和除之間的關係。整堂課中,夏老師沒有過多的講解,只是通過適當地引導,就讓新的發現不斷地蹦出。類似這樣的課堂教學“祕籍”還有很多,這就要我們教師拿出“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幹勁,儘快領悟其中在要領所在。唯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走出捷徑,我們教師才能成為“明師”。

二、“覓”本質,使我們教對數學課

在課堂教學大餐之後,夏老師又為我們帶來了新穎的.理論講座。特別是他提出的“深度課堂”的觀點,並給出了五大策略。策略一:研究學生要“深入”,瞭解課堂教學的真實起點。策略二:鑽研教材要“深究”,把握數學學科的核心知識。策略三:課堂內涵要“深刻”,提升數學課堂的思維含量。策略四:教學效果要“深遠”,促進學生終生的持續發展。這些也正好契合夏老師所提出的“基因課”的理論。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許多課就是這樣的“基因課”,上好這些“基因課”,其他常規課將會“不攻自破”。此時,我突然感覺夏老師和俞正強老師兩位大咖真是心有靈犀,不謀而合。這兒的“基因課”不正是俞正強老師所倡導的“種子課”嗎?既然前輩們為我們指明瞭方向,那我們為什麼還不沿著“指引”努力前行,快速追趕呢?在我看來,不管是“基因課”還是“種子課”,不都是在追尋數學課堂教學最本質的東西。我們教對這些“種子課”,那其他的常規課的教學不就變得輕鬆愜意了。

三、“夯”基礎,讓我們飛得更高

我心裡明白,我以及許多老師沒有成為“明師”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內部驅動力不足。這是為什麼呢?我想應該是我們為發動機加註的“油”太少的緣故。“捫心自問”,一年中我讀過多少本書,看過多少次名師們的課堂實錄,寫過多少篇感想,發表過多少論文?沒有汗水哪能有收穫?沒有紮實的基礎,怎麼能夠展翅高飛?

一次集體學習會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心得,但要讓“心得”成為課堂教學的元素,也是十分的不易。這裡需要我們老師、學校及學校前輩們的共同努力,讓我們普通教師在“名師”的帶領下不斷成長。也要我自己補充能量,加註“燃油”,唯有這樣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14

3月6日,有幸參加學校安排的專家講座,聆聽到了張睿老師和張文娟老師的精彩分享,深感受益匪淺。更是讓我明白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語文思維力是兒童語文核心素養的最重要標識。國小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張睿老師《做有思維力的語文》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讀、歸、移”的三步教學法。日常課堂上的填充式補充、吐哺式交流對於學生的語言訓練是毫無意義的。要儘可能的去發現優質句群,不斷地聚焦、研磨、解構,給予孩子充分的信心、耐心,永遠不要“我覺得”,而是學生覺得,遵循孩子的內心,讓孩子們敢想、敢講。

張睿老師提到的句群教學策略對我來說無疑是醍醐灌頂,多點串聯法、解構複述法、資料整合法一個又一個實用、經典的方法更是有助於我的每一節課堂教學,有助於我與學生們的每一次心與心的交流。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日後的教學中我將認真研磨教材、研磨學生,做孩子們學習成長路上的幫助者和引導者,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力,讓孩子愛上語文,樂於學習語文。

下午的講座來自馬鞍山市太白中心國小的張文娟老師,“敢問路在何方”的課題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張老師的話讓我感慨萬千,作為一名小語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必須要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懷有對教育事業、對孩子們深忱的熱愛之情,才能在教師成長的道路上紮實前行。

張老師從學什麼、怎麼學、主動積極的培訓、勇敢的磨鍊、研究性教學、寫作幾大方面指引我們專業成長。張老師為我們推薦了很多優秀書目及專業書籍,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相信堅持閱讀、堅持學習一定可以充實我們的內心,也可以更好的運用到我們的教學之中。學習如登山,不怕慢,就怕站!今後,我將珍惜每一次的寶貴培訓機會,自覺自願的學習、成長,拼盡全力,不讓自己留有遺憾。

張老師充滿活力的精彩演講,不正是她熱愛教育事業、熱愛這一群天真孩子的表現嗎?每一位學生都有其自己的獨特性,有自己的思維,倘若你願意空出時間,滿懷愛心的陪伴、鼓勵他們,與他們攜手並肩,那你一定會收穫很多的'驚喜與感動。對於自己的每一節課堂應該像對待自己喜歡的花兒一樣耐心地去呵護,一天一個小創意,讓課堂不再死氣沉沉,讓課堂真正成為教師和孩子平等溝通的聖殿。

最讓我震撼的還是張老師的寫作能力,她不僅有才華而且有毅力。我覺得她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當然,我也想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不是不想寫,而是寫不完的人。

我思故我在!動腦、動心、動手才能真正的提升自己。自覺自願是成長的本色,接下來的日子,我將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主動生長、積極生長、勇敢生長的小語人!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15

3月7日上午,經開區全體語文教師齊聚在85中學的報告廳,參加了由經開區教文體局組織的“語文教師朗讀素養提升培訓”,讓我受益匪淺。

培訓開始了,李莉老師首先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朗讀《我為什麼當教師》。聽著老師的朗讀,感覺她的聲音是那麼的甜美,讓人如痴如醉。緊接著,她又引用了著名央視主持人董卿的一句話:“朗讀屬於每一個人。”從而突出了朗讀的重要性,並且再次強調,作為語文教師,朗讀更為重要,因為朗讀是語文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方式。聽了老師這樣說,在場的成員不約而同地點頭,表示對老師看法的認同。

接下來老師給大家明確了朗讀的具體要求:朗讀首先要做到準確、清晰;其次是要流暢、自然;接下來是要感情真摯;最後是要恰當的運用朗讀技巧。結合以上要求,老師用了大量的.時間為我們分享了朗讀的技巧。並從兩個方面展開,具體分為:內部心理感受和外在表達技巧。內在心理感受包括形象感受和邏輯感受,形象感受是指調動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官綜合感知,使作品中的情、景、物、人、事、理在內心“活”起來,“動”起來。講到這裡李老師還舉了朱自清的作品《春》為例,帶領大家邊體會邊朗讀,弄明白什麼是形象感受。另外朗讀者對作品中事物間的邏輯關係的感受,把握好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係。外在表達技巧分為內在語、語氣、停連、重音和節奏。李老師對語氣、重音講解尤為具體,說道“語氣”她說“語”是通過聲音表現出來的“話語”,“氣”是支撐聲音表現出來的話語的“氣息狀態”,語氣運用的一般規律:喜則氣滿聲高,悲則氣沉聲緩,愛則氣緩聲柔,憎則氣足聲硬,急則氣短聲促,冷則氣少聲淡,懼則氣提聲抖,怒則氣粗聲重,疑則氣粗聲粘,靜則氣舒生平。且每講一處,老師都有示範。

整個培訓過程,有老師的講解有師生的練習體驗,課堂氣氛甚是熱烈。當然,任何一項技能的練就都不能一蹴而就,但相信,只要大家按照老師的指導用心練習,我們的朗讀水平一定會大有提高!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16

豔陽照大地,春色滿人間。在這樣美好的季節裡,我有幸聆聽了來自合肥市六安路國小張睿和馬鞍山市當塗縣太白中心學校張文娟兩位老師的專題講座,在收穫理論與實踐知識的同時,更多的是邊聽邊在反思自己的教學態度與行為。她們執著於教育工作的精神,對學生、對語文的熱愛,令我不由地心生感動與佩服。尤其是張文娟老師,一位農村女教師,能走到今天,而且能取得如此多的成績,太不容易了。從她的講座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是“三力”成就了她的美好,讓她遇見了更好的自己!這“三力”我認為就是:內驅力、學習力和執行力。

這“三力”是獨立的,但又是密不可分的。我們知道:內驅力對於每一個人的成長都至關重要,是一個人區別於其他人最重要的能力。企業家馬斯克曾指出,他自己成功的關鍵就是內驅力。而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沒有內驅力。當我們內心存有疑問,想要探求究竟時,內驅力便會激發我們主動學習、思考和探索。反之,被別人強迫去做某件事,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張文娟老師,正因為她有積極向上的內驅力,所以她能主動地去閱讀和研究《國小語文》《國小教學設計》《愛上課》《做最好的老師》等諸多教學雜誌、教育理論書籍。而我就是缺少這種內驅力,我也曾訂了教學雜誌、買了相關的教育理論書籍,每一次都是因為內驅力不足,而像張文娟老師說的那樣“我好像又錯過了一個億”,後悔之餘,更多的是慚愧,都是“懶惰”惹得禍。我想:這也許就是普通人與優秀的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吧!如果我也能像她們一樣,以強大的內驅力去工作,自然也能讓自己變得優秀,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

第二是學習力。所謂學習力也就是學習的動力。張老師之所以能成為名師,她的學習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就像她講座裡說得那樣,每天都很忙碌,時間都覺得不夠用。她不僅向書本學、向名師學,還向網站等平臺學習,很珍惜每一次的學習機會。一次網路學習,她竟然能記下厚厚的筆記,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看她呈現的一個個筆記本記錄得那麼認真,就知道她對待學習的態度。與之相比,我真是汗顏。每一次的網路學習,我只是一聽而過,很少記筆記,難怪常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動筆墨不讀書”,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今後,我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與書為伴,與書為友,讓書香充盈我每天的生活!

第三是執行力。執行力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態度,它也是一個可以讓我們受益終生的能力。張老師能堅持撰寫很多篇教育教學論文,一篇篇發表,為班級學生堅持寫日誌,帶領學生閱讀等。正如她所說:一次行動勝過千萬遍心動。她是縣裡的`教研員、帶團隊、帶班級,可見她有多忙,但依然能做到堅持寫作,真是了不起!其實,很多時候,我也會有一些想法,該是付諸行動的時候,總是會因為種種原因,卻選擇了放棄行動。我總會認為自己很忙,現在想想,與她們相比,其實也沒那麼忙。此時,魯迅先生的那句名言“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有的。”似乎在我的耳畔迴盪……

有人說,你如果能把一件小事做好,那就是不平凡。這兩位老師是普通的,但更是不平凡的人。從她們身上,我真正體會到了“堅持就能創造奇蹟”這句話的含義。正是因為她們有內驅力、學習力與執行力,成就瞭如此美好的人生。

我很喜歡《菜根譚》中這樣一句話: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是啊,歲月悠悠,但整天忙碌的人卻覺得時間十分短促。渾渾噩噩是一天,忙忙碌碌充實的也是一天。與其如此,倒不如讓自己的每一天過得充實起來。

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從實踐起步。只要自覺自願地改變,我想什麼時候都還不算晚。紫燕迎春喜歸來,百花爭豔滿人間。在這樣環境優美的校園,在這樣幸福美好的時光,我將以這次培訓學習為起點,努力改變自己懶惰、做事拖拉等壞毛病,以她們為榜樣,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向美而生,但願能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17

“引子:昨天六點起床,八點半坐高鐵去上海,晚上九點半才到家,十點四十睡覺。日子很辛苦,所幸心底一直有熱愛……”——摘自張文娟《那些光陰的故事》

週日下午兩點至五點,在實驗國小厚德廳禮堂內地聽了張文娟老師的學術講座。未見張老師之前,首先百度了她的簡介:安徽省特級教師,高階教師,馬鞍山市當塗縣太白中心學校教師,當塗縣國小語文教研員。曾獲“省十佳青年教師”“省巾幗建功標兵”“市先進工作者(市勞模)”等稱號。曾獲第二屆長三角班主任大賽國小組第一名、第二屆安徽省中國小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第六屆華東四省優質課評位元等獎。一百四十餘篇論文發表於《國小語文》《國小語文教師》《國小語文教學》《國小教學》《國小教學設計》等等。

古人常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非常崇拜專業素養極高的教育工作者,對於那些高尚品德、具有獨特人格魅力的人更加心生仰慕。三個小時的專題講座聽下來後,除了仰慕,更添幾分驚詫和疑惑。同樣從事國小教育,張老師是如何做到“閱讀——安靜地成長。”張老師說自己都是快四十歲的人了,還過著學生樣兒的生活。她喜歡做一名學生,渴望每天都能有學習的時間與心境。不過她也說這樣的狀態可遇不可求,上班時各種瑣事纏身,心裡焦灼得厲害——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自己的底子本來就很弱,怎麼能不學習呢?這大概就是我們口中一個氣象萬千的讀書人吧!張老師的講座中不僅看到了她的大格局,大氣度,我還感受到一名對教育工作者對自己事業的熱愛。通過她在閱讀中的成長故事,讓我看到了讀書本身是一場偉大而漫長的“造心”工程,讀書讓人的心靈變得豐富,細膩而充盈。張老師的`讀書寫作故事,讓我想到了自己,因為熱愛,而選擇了教師這個行業。十八歲走上工作崗位,帶的是國小畢業班,一群十二三歲的孩子圍著我這個大孩子。那時的自己是一位心中有愛、眼中有光的小老師,更是一個喜歡閱讀、寫作的熱血青年。白天上班,晚上伏案閱讀、寫作。昏黃的燈光下,如甘泉般的文字散發出淡淡的墨香,滋潤著我的心田。細細的蟲鳴、指尖劃過紙張的聲音讓我如痴如醉。日子在不經意間過去,學生燦爛的笑容、草叢中的祕密、上班的趣事兒、教學中的反思……很多化作文字留在筆記本中。今時今日再次翻看,紙張間的文字愈發厚重,那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張文娟老師的文字記錄了怎樣的生活?帶著好奇和疑惑,我走進了她的QQ空間,細細品讀了她的文章。日誌532篇,說說333則,相簿2400張……一位熱愛教育、用心鑽研、筆耕不輟的老師形象躍然於腦海之中。開頭那段是張老師寫於2021年7月6日,也就是暑期剛剛開始的日子。我們常開玩笑說:“為什麼有寒暑假?那是給老師們治癒、療傷的時光。”雖是玩笑,但卻能說明一件事兒,大部分老師的假期基本用來休息、玩樂的。那麼在張老師眼中假期又是什麼?“暑假來了,像時光給疲於趕路的人,端上甘甜沁涼的泉水——好好享用啊,過期不候!於是,每天怎麼過都覺得浪費,恨不得做好多好多事,才對得住時光的慷慨賜予。來,好好讀書啊,好好寫作啊,我和孩子們一起約定,在語言裡沉浮與浸潤,享受被薰陶與淨化的可能;在文字裡描述與思考,享受傾訴與珍藏的幸福。

第一天,上午開了半天會,下午睡了一覺,在睡夢中驚醒一一我要做讀書筆記呀;第二天,婆婆住院檢查,吊完水來我家,我忙著做午飯,下午冒雨去看荷花——我要尋找寫作的素材呀;第三天晚上,家裡來了很多人吃飯,洗完一大堆碗筷,我才能坐下來寫讀書筆記……”

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為什麼這些年過去了,我的腳步還停在原地。書櫃已結滿蛛網,枕邊的書塵封已久,筆早已乾涸無墨,曾經的熱血青年再難尋蹤跡。老天總是最公平的,他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而我們更多的是抱怨時光流逝似白駒過隙,可問題還是處於疲於應付上,整天感覺做不完的事兒。何曾做到張老師這樣靜下心來閱讀,安靜地成長。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書籍上搜索著有關知識和圖片,有時為了寫一篇文章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上浪費時間。這就是平日那些被白白耗費的時光對我們的懲罰。

“清晨,外有涼風吹來,樓下街道寂然無聲,整座城市還在沉睡中。這個時間剛剛好,我沉浸在一本好書裡,聆聽著作者的智慧點撥,咀嚼著語言的詩意與理趣,在摘抄中消化與積累。不知不覺,讀完了四篇文章,完成當日的摘抄任務,心裡踏實而又滿足——好樣的,今天沒有白過……”最後把張文娟老師日誌中一段優美的話送給大家。願我們能靜下來,定下來。好好讀書,好好寫作,專注做好當下,不叫時間白過。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18

週末,學校開展了以“落實雙減,提升賦能”為主題的培訓。培訓中,張文娟老師的講話內容尤為讓人內心波動。早就有這樣一個困惑:現在的中國小教師估計沒有誰能躲得過專業成長的“要求”的,沒有能逃得脫“寫教學反思”、“寫讀後感”任務的。寫文章這件事,對中國小教師來說都知曉其重要性,心知肚明。用最功利的視角看,善寫論文、能出專著的老師,大多成了“名師”或者“教育專家”。然而,為什麼語文教師卻不擅長寫作?或者懶於寫作?追根求源,老師們不會寫、寫不好、不想寫的原因有三:第一,從國小起,就開始應試化、格式化作文,缺少正確而持續的寫作指導,導致作文空洞無物。華麗辭藻、排比句、名人名言、雞湯故事一大堆,唯獨沒有自己的思考和邏輯。對讀書寫作沒興趣,畏懼寫作,討厭寫作,久而久之,寫作就成了難事。第二,走上教師崗位,教學任務重,與教學無關的'事情也特別多,每天少有時間和精力顧及讀書、寫作。第三,學校只檢查教案、教學反思、讀書筆記,卻不指導老師怎麼寫,缺少專業引領。

聽了報告後,讓我對寫作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雖然年少時也擅長寫作文,但忙碌的教學常規工作,讓我疏於寫作懶於動筆。試想,老師都不願意寫,怎麼能讓學生愛上寫作呢?在教師還不習慣於寫作的狀況下,疏遠研究反思,會進一步增加教育教學的“匠氣”。實際上,高階教師職稱對科研能力、論文仍有非常高的要求,沒有日常寫作的練習與積累,怎麼可能獲得科研能力,又如何去提高論文寫作水平呢?為教師減負,把老師從作業堆裡解放出來是對的,但是把寫作當作負擔,這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教育教學需要教師一刻也不能停止思考、研究和創新,而教師寫作,特別是圍繞教育教學工作的寫作,實際上就是另一種形式上的思考和研究。有智慧的老師,不會漠視寫作,而是把寫作當成一種生活的樂趣。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何不從教師教學時開始反思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語文教師寫作就有障礙,那麼何談教授學生去寫作呢?寫作,可以看作教師之“術”中的一種。教師之“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層次,自已信仰的“師道”自然而然就會迸發出來。

教師寫作,是讓教育變得更加美好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通往職業幸福之路的法寶。當然,這條路並不是坦途大道,並沒有想得那麼好走,需要教師付出很多的時間與心血。寫作,是一件費腦力的事,其中自然會有辛苦的,有時也會腦袋空空如也,江郎才盡,從而產生寫不下去的苦惱,但要相信:堅持寫下去,收穫的將是長久的快樂與幸福,是精彩的教育人生。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19

週日,有幸參加了以“落實雙減提升賦能”為主題的職業素養提升專題培訓,夏永立老師先進的教育理念、對教材的深入理解、課的構思和設計、課堂的把握與調控能力都讓我受益匪淺。

上午活動第一項是觀摩夏永立老師示範課《加減乘除是一家》。這節課夏老師提了三個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吸引著孩子們操作,激勵著孩子們交流,引發起孩子們思考,就這樣加減乘除的意義從中凸顯,加減乘除的關係在玩中建構。當一個完整的板書隨著學習的推進清晰展現在孩子們眼前時,加、減、乘、除這四個基本運算彼此之間的關係已經成功架構。將原本散落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無痕銜接,變成一條彼此關聯的線,這不正是我們所追尋的深度學習嗎?這不正是我們所致力的結構化學習嗎?

作業是學校教育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環節。上午活動的第二項,夏老師給我們帶來的是“學校要給作業‘賦能’”這一學術報告,提出優化作業設計、加強作業督導、實施作業評價是學校常規管理中的重要抓手。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真正實現減負增效。學校要給作業“賦能”,尋找新的作業改革出路。

總之,學校要加強作業的`研究和管理,不斷提高教師作業的設計和實施能力,真正優化作業功能。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學校教學水平。

當許多老師還在關注將知識更加有趣、更加巧妙地傳授給學生時,夏永立老師已經將課堂變成了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和綜合素養形成的演練場。下午活動的第一節是夏老師執教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練習》一課。上課的時候,學生們興致勃勃,踴躍發言。老師們獲益良多,感觸深刻。開篇,夏老師就提出了三個問題。(1)我真的會了嗎?(2)我是怎麼學會的?(3)我還想學會什麼?在上課前提出了這三個問題,讓夏老師掌握了學情。課堂上我們看到了夏老師不滿足於學生只會列豎式計算,這樣只能將學生培養成刷題的機器。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計算出結果早就變得非常容易了。在高科技如此發達的新時代,我們的計算課應該有新的價值追求。我們看到了:計算課上,夏老師更關注的是學生視野的開闊、數學思想與方法的培養、思維能力的提升以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真的會了嗎?這是對自己學習結果的反思;我是怎麼學會的?這是對學習過程的反思;我還想學會什麼?這是對知識遷移的思考。每一個問題,無不嵌入了夏老師對數學教學的深刻思考,真正實現“為學生的深度理解而教”。

下午活動第二項是由夏永立老師帶來的專題講座《向深度教學研究更“深”處漫溯》。分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教學建議。同時,夏老師結合自己的課例和教學實踐,向老師們介紹瞭如何把教學研究做得更深入,讓老師們受益匪淺。

夏老師一直致力於“深度課堂”的教學研究,並不斷地進行有效的探索,提出了“簡約而不簡單,深刻而不深奧”的教學主張。值得致敬的是,他從《周易》的哲學思想中得到啟發,在數學課堂中融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數學課因哲學思辨而靈動。這無疑是為數學這門課的教育研究打開了新的“天窗”。

努力提升教師的四種素養心得體會 篇20

中國小教師素養提高培訓學習已接近尾聲,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受益匪淺。

網路學習讓我們隨時隨地不受地區、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能夠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識。在網路學習中我與同行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在互動中雖然好多學員都是三言兩語,但也讓我在互動中受益,每個人對同一個問題,對不同問題,都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老師們的答疑解惑讓我學到了更多的教學方法,這讓我能更廣泛地瞭解問題的解決途徑。也為我的教學工作教育增加了信心。教學工作有了動力和努力的方向。

通過網路學習,我發現我的理論知識水平有很大的不足,是自己在駕於課堂、解決問題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缺陷。通過網路研修,是自己的理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學習上,我保證學習時間,根據計劃自己安排學習時間,認真觀看視訊。並作好學習筆記,及時寫心得體會,認真寫學習日誌,是自己每天的學習都能獲得一定的收穫,每天用一定的時間在網上學習,並結合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剖析。逐步把學到的知識逐步運用到教學實踐中。

在網路研修和交流活動中,每一次學習,每一次交流都會讓我有新的收穫。通過學習和交流不斷積澱知識,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在教學中充滿信心。

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學無止境。科學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掌握新的科學理念,才能勝任科學教學。想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科學教師,就要不斷的通過學習學習給自己充電,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業務素養。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養,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可能是羈絆。教師僅靠那點舊有的教學經驗,自然會導致各種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這時舊有的教學經驗就成了阻礙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的障礙。

用全新的.、科學的、與時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來武裝教育者的頭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理念必然充滿生機和活力。通過培訓學習,我進一步瞭解了“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新型的教學模式的內涵。這些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為課堂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自覺地把新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改變課堂的面貌,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民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力,做到師生關係融洽,充分體現素養教育的根本目標。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繼續向優秀的教師學習,來更好地適應現在的科學教學。我會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力求讓我的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科學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養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