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資訊科技的教學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資訊科技的教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資訊科技的教學心得體會

資訊科技的教學心得體會1

經過二十天的資訊科技提升能力國培學習,這二十天的時間,通過聽專家的講座、與同行教師的交流研討、取長補短,使我收穫頗豐。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培訓即將結束,這段時間的研修,有收穫,但更有壓力。下面把我的所獲從五方面加以總結如下。

1、資訊科技提升能力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的培訓,我進一步明確了教師專業化成長和專業素質的提升在教學中的作用。反思自己在體育教學中的做法,感慨頗多;同時也為自己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明白了“師德”在教師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更懂得了資訊科技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我要把本次資訊科技培訓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動力,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我今後的體育教學工作。

2、在此次資訊科技提升能力培訓中,我通過瀏覽了周茹豔老師的簡報《讓國培之花綻放》和繼教網的專案簡報第一期,認真觀看了陳教授和馬教授講座視訊。我深受啟迪,受益匪淺。同時我感到自己肩負的教學使命重了、但更加堅定了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信心。此次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培訓,我在同行教師中學到了很多知識,為我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我知道在教學中一切要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體育鍛煉習慣。

3、此次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培訓學習,為我在今後體育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體育教學工作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具有學生健康的體魄和能吃苦耐勞的精神,是為學生實現理想奠定基礎的一門學科。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培訓學習,使我認識到體育課教學的'重要性,更加理解了體育課的教學含義。因此必須提高自己的體育綜合素質,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將資訊科技與體育教學有機整合是提高體育課質量的關鍵。

4、通過本次資訊科技與體育學科教學有效整合培訓的學習,對我今後的體育教學促動很大,我要將我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我的教學實踐中。在今後的體育教學中更好的貫徹新《體育課程標準》,我將採取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中掌握動作技能和要領;通過資訊科技與體育學科教學有效整合,在體育教學課堂中倡導“活而不亂,管而不死”的教學策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年齡特點、課的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將體育教學內容遊戲化、趣味化,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健體。

5、培訓固然是好,但得要虛心學習,專家的講座喚醒了我專研教育教學的信心,催動了我前進的動力,真心希望培訓永遠堅持下去,永無止境,因為人是學無止境的。

總之,這次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培訓,是一次對教師專業成長有著重要意義的培訓,是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一次有效培訓,是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一次有效培訓。這次培訓真的需要我們去反思,去研究,去提高;這次培訓我的思想素質和專業素質得到了質的飛越,也為我今後的體育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資訊科技的教學心得體會2

“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必須懂英語,會電腦。”“計算機地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從以上的話語中,可見計算機知識地學習已成為國小生必不可少地課程組成部分,這不但對培養跨世紀地人才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提高我們民族地素質也有著深遠地意義。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對這半個學期的工作進行總結:

一、情景匯入,激發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而好的情境匯入能夠最大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可根據教材創設以形象為主題,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情境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以此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動畫製作軟體時,我向同學們展示了精彩的.動畫課件,配上解說,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激發了他們學習興趣,然後再引導他們去認識動畫製作軟體。這一片段設計使學生從一開始上課到自由上機都被老師吸引著,對一些操作技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好奇心,激起了學生不小的求知慾。

 二、注意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計精彩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

流和合作,能夠起到理清思路、激發靈感、反思自我和增進友誼的作用。比如在教學綜合實踐課時,我就讓學生交流合作,讓他們共同完成設計動畫指令碼。讓學生在愉快的合作交流中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指導學生養成閱讀教材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由於資訊科技學科的特殊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也沒必要對所有的知識點逐一講解,有些內容我們可以做簡單的講授後讓學生去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會、去掌握;有些內容,我們完全可以以“任務”的方式佈置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通過看書、瀏覽教學光碟、上網查詢等方式自主去探究,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講到“文字遮罩”這一內容時,我要求學生首先仔細閱讀課文,在學生充分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幾乎不用教師做任何講授,學生基本上都能理解上述內容,為“文字遮罩”的實際操作學習打下了良好的知識基礎。

四、以實踐操作為主,教師講授為輔。

教學時,我把新知識、難點、操作要點作為主要內容講,把課堂的多數時間儘量留給學生操作,操作中作好輔導,保證學生課堂上機操作時間。

半個學期以來,我覺得今後自己還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好努力。

(一)由於條件地限制,學校不能做到一人一機,所以在上

課過程中我應該控制好課堂紀律,分配好每個學生地操作練習時間。合理安排好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練習地機會。

(二)學生對遊戲存在著太大地興趣,在教學時,我應該努力控制學生玩遊戲地時間和遊戲地型別。

(三)自己還必須加強該方面知識地學習。如電腦地維修知識等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總結的一些看法,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對資訊科技課程的研究,以更科學更有有效的方法進行資訊科技教學。

資訊科技的教學心得體會3

2019年我有幸到梧州市參加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融合培訓。培訓地點在梧州市貽景大酒店。資訊科技正逐步走進我們的生活,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特別是國際網際網路的普遍應用,資訊科技已經滲透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它的威力越來越不可限量。資訊科技走進課堂,走進我們的學科教育,與學科教育融合,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創設情境,啟用興趣

國小語文教材大多有故事情節,這些故事情節可以利用計算機的文字、影象、音訊和視訊的'功能,將情境生動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短時間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變得分外活潑,讓學生主動、輕鬆的接受語文知識。

例如,兒童詩《雨點》,在教學時,我利用電腦,將不同水體中的狀態展現出來,然後通過動畫演示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和大海,並配上輕鬆愉快的音樂,孩子的興趣被調動起來,隨著雨點律動起來。

二、化靜為動,突破難點

資訊科技具有多種感官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能夠把教學的重難點一一展示出來,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呈現思維過程,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縮短學生認識和客觀事物間的距離,讓學生能更好、更準的把握知識的重難點,並加以突破。例如,《再見了,北京》這篇課文,講述了奧運會閉幕式的情景,孩子們那時剛出生,根本沒經歷過那種激動人心的時刻,也就無法體會當時運動員的心情,也想象不到當時熱鬧的場景。那麼藉助網路還原閉幕式的盛況,利用投影展現在學生面前,那恢弘盛大的場面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眼球,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與語言描寫文字產生共鳴。

三、多樣選擇,及時反饋

在課堂上,學生對於所學知識是否掌握,可以通過練習加以反饋。傳統的反饋方式比較單一,學生的積極性並不高。而資訊科技手段形式多樣,色彩豐富,可以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反饋形式。例如課文的朗讀和背誦,可以出示課文的動畫情景,讓學生進行配音。也可以讓學生利用網路進行錄製音訊檔案,提交給老師等等。

資訊科技對於我們的課堂教學來說是一種手段,它與學科教學有機的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過分依賴資訊科技手段,使得教學從傳統的一支粉筆,一本書的“人灌”,變為電腦加網路的“電灌”,這是不可取的。作為教師,要掌握好資訊科技,讓它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機會去這樣的培訓。

資訊科技的教學心得體會4

資訊科技是一門新型的課程,也是一門高速發展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資訊科技教學總結及反思。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漸漸發覺這門學科的教學不能像傳統科目那樣處理。它有著自身的很多特點和特殊的學科環境。處理不好可能會讓帶著興趣來的學生漸漸沒興趣甚至覺得是一種負擔,如果把握處理的好它又能對學生各方面有促進作用。

當剛進入學校要成為資訊教師時,我也和很多人一樣,覺得資訊教師就可以稱為微機教師,但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和對教材的深入瞭解後,才知道現在高中資訊遠遠超過了簡單微機教學的範疇,它牽涉面非常的廣,要求不僅限在教學生如何完成操作,而是讓學生學會如何解決出現某問題的整個過程如分析取材展現評價等各方面能力,所謂的微機操作只是整個過程的一小部分只是一種基礎。所以把自己只定位在微機教師的身份下是不對的。

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客觀和非客觀的因素給資訊教學帶來了一些難度,這些問題應該在教學中不斷總結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法。

學生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我們學校由於很多學生來自不同的國中,由於條件不同有的學生國中幾乎沒有接觸過電腦,而又有一部分學生國中就係統的學過了電腦的各方面操作甚至更深,如何去調節這種差異完成高中這以國中有基礎前提下的資訊課本內容?若從最基本操作講的話有基礎的學生漸漸就會覺得自己沒什麼好學的全是自己會的慢慢的就會覺得沒意思,而直接從有基礎講的話那些沒學過的就會跟不上聽不懂漸漸的這一批也會煩躁沒信心漸而也覺得沒意思,工作總結《資訊科技教學總結及反思》。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最初是隻管不會的不管會的一把抓,發覺問題越來越多會的同學閒得發慌漸漸的開始有紀律問題,後來經過分析反思後嘗試為班級分組,一個或兩個基礎好的和幾個基礎差的一組作為組長幫助他們提高和完成任務。實踐後發覺效果還不錯,想想竟能一舉三得:有基礎的學生有事做並能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時時有成就感,基礎差的也能在幫助下逐漸熟悉操作完成任務,而作為我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學生太多有問題全問我太累了。當然也不可避免出現一些小問題那都是好解決的。同時還在考慮著能不能針對不同層次的同學在佈置作業任務時可作一定的難度調整。最好的解決方法只有在實踐和反思中不斷摸索總結。

學生學習資訊的心態方面,有很多教師都說資訊應該很好教因為學生都喜歡電腦對它有很大的興趣,不像有的學科還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興趣,其實這些人都沒有仔細的想最初學生真的是對資訊有興趣嗎對電腦操作有興趣嗎對計算機解決問題有興趣嗎?不是吧他們開始的興趣多隻是一種玩心作祟只是以為上資訊課就可以用電腦玩遊戲上網聊天聽音樂看電影。不過後來我漸漸發覺雖然這興趣不是直接服務於資訊學習中但如果能適當的利用加以轉化的話確也有它的好處。不要把有些事情想當然的就認定它是完全的壞或完全的`好,例如:既然學生愛玩遊戲,那麼就讓學生通過玩遊戲來激發他們想學的意願。把計算機某些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同時教師自己也應該學會充分利用網路教室的各種硬體軟體資源充分立體地展開教學而不能一謂的照本宣科,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玩可以但要讓學生玩中生智,而不是玩物喪志,讓學生從一味玩的興趣轉化成探索用豐富多彩的方法解決問題展現問題能力。

同樣高中資訊地位的特殊性,要求作為資訊教師要擺正心態並要找準信息學習的目的和目標,否則將很有可能使資訊課變成一形式或負擔。高中資訊本

教學實踐中常常會出現很多突發非突發的狀況,學會隨機應變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學會不斷的從實踐中反思總結,對出現的問題要有著一定要解決的思想和行動,不能得過且過或乾脆逃避不管不顧。作為教師我們值得和需要認識和反思的方面很多無論是教學方式和內容還是對教學中出現問題的處理,無論是對學生的行為心理理解和把握還教師自身的心理行為等都需要經常檢查思考。不斷改進逐漸找到最完美和諧的處理方法。

資訊科技的教學心得體會5

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和網路技術的日趨成熟,電教裝置一體機、多媒體課件等已廣泛應用於幼兒教育中,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影象、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特別是其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境、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本文結合幼兒課堂教學的特點,對多媒體資訊科技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做了客觀闡述和說明,並分析論述瞭如何藉助多媒體資訊科技實現幼兒課堂教學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是我們教師探討的話題。特別是在幼兒教育中,學習興趣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在我從事幼兒教育的十多年裡,也在一直探討和研究這一課題,在教學實踐中我明顯感覺到,一旦幼兒對教授的內容感興趣,他們會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學重點上,思維表現得非常活躍,一節課上起來比較輕鬆、愉悅,容易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但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多媒體資訊科技的應用更易於培養幼兒學習的興趣。

一、借力多媒體資訊科技創設課堂環境,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教學效益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在幼兒課堂教學中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幼兒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幼兒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得好不好。為實現幼兒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教師在課程設計和教學環境創設中,必須以幼兒的直接經驗和實際生活為基礎,配合其能力、興趣和需要,儘量在課程和活動中促進幼兒多層次、多角度、多學科的發展。例如,在中班的美工活動《摺紙船》教學活動中,我充分借力多媒體資訊科技設計了這樣三個版塊,先是學習兒歌《小小的船》,再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幼兒展示各式各樣的船,最後讓幼兒動手摺紙船。

隨著教學環節的進行,幼兒潛移默化地掌握了語言、數學、美工等綜合性知識,還提高了語言表達和動手能力。在《摺紙船》教學過程中,對幼兒來說,最難得應該是認識摺紙的基本方法,對角折、對邊折、翻轉折,如果在活動中當著幼兒的面直接示範,幼兒肯定覺得很困難。於是,我把折小船的整個步驟用數碼相機拍攝下來,邊示範邊講解,使幼兒一目瞭然。那麼我們如何借力多媒體資訊科技創設環境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呢?我認為應把握以下幾點:一是要充分發揮多媒體資訊科技的激勵功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二是要充分發揮多媒體資訊科技的益智功能,通過多媒體資訊科技創設環境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提高他們智力活動的效率;三是要充分發揮多媒體資訊科技的育美功能,即通過多媒體資訊科技創設教學環境,激發幼兒的美感,進而培養幼兒正確的審美觀和高尚的審美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想象,提高他們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二、借力多媒體資訊科技轉變師生角色,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是課堂的主宰,上語言課就是背兒歌,上數學課就是學習簡單的加減法,教學內容陳舊單一,幼兒教育模式與傳統的國小教育模式沒有太大區別。幼兒就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甚至將幼兒的奇思妙想當成胡言亂語,扼殺了幼兒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往的這種師生角色正在發生著轉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多媒體資訊科技的應用意義十分深遠。它不僅拓寬了教師的視野,更豐富了教學資源,讓教師在課堂上不再照本宣科,讓學生在課堂上也不用“洗耳恭聽”。

比如在讓幼兒瞭解小狗喜歡吃的食物時,我特意製作了一個課件,並讓幼兒自己操作,幼兒瞭解了原來小狗喜歡吃的食物有很多。這是通過操作達到的,當小狗來到喜歡吃的食物旁時,電腦上會出現小狗的笑臉,其他小狗不喜歡的食物,小狗會有一個不高興的表情。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依靠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很難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隨著多媒體資訊科技的應用,師生角色已經發生了轉變。但這種轉變不是簡單的教師做課件、學生操作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學習的過程。教師不再是權威和知識的化身,而成了幼兒學習的促進者;幼兒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而成為了教學活動的主體。

三、借力多媒體資訊科技提升幼兒綜合素養,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是新時期立德樹人的實踐創新,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主要任務。在幼兒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資訊科技的應用對提升幼兒綜合素養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利於建立和諧的課堂氣氛,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異想天開、勇於參與、不怕困難,培養幼兒探索能力、創造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是利於幼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促進其智力發展,獲得較全面的知識。三是利於消除幼兒依附心理、依賴心理、懶惰心理,在活動中享有選擇、創造的自由,體驗到獨立自我的快樂與欣慰。四是加強幼兒的自身修養,能讓幼兒在教學活動中學會交往,懂得尊重他人,以信任、誠摯、謙讓的態度與人相處,具有客觀的評價自己和他人以及辨別真偽、善惡、美醜的能力。比如在中班《小動物找家》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小動物、各種障礙物圖片進行編輯、組合,再配以音響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教師引導提問、幼兒思考回答、結合遊戲等多種方式,從而啟發幼兒大膽想象。

整個教學過程是在靈活自如中輕鬆進行的,全體幼兒都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畫面上出現的各種小動物和障礙物,幼兒通過自己的分析判斷,都能通過遊戲方式幫小動物指出回家的路。當他們最終將小動物送回家時,從他們的臉上可以看到興奮的神情。這樣獲得的知識具有牢固性和創新性。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表達能力、辨別能力及創新能力,而且訓練了學生的思維,還有利於塑造孩子的個性。凡事有利不有弊,多媒體資訊科技僅僅是用來輔助教學的工具,不能為了課堂的熱鬧或華麗而讓其“譁眾取寵”“喧賓奪主”,只有掌握好“度”,才能充分發揮其優越性,打造出當前幼兒課堂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資訊科技的教學心得體會6

工作四年來,一直從事資訊科技與英語學科的教學,隨著時間的的推移,我越來深得認識到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我們在教學思路和方法上要求實、求新、求變的真諦。21世紀是網路資訊時代,為我們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契機。實踐證明,資訊科技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能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豐富教學形式,優化教學過程,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那麼,我們如何將資訊科技與英語教學有效整合?

結合本人四年來的教學以及他人的經驗,對資訊科技與英語教學的整合體會如下:

一、 資訊科技在英語課堂上的應用。

1、運用多媒體教學的視覺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教學熱情。

利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學習英語,腦、眼、耳、口、手並用,這種集圖形、聲音、動畫、文字等多種資訊功能為一體的教學,以全方位、多層次吸引學生,增加資訊獲取量使課堂英語教學更為生動活潑,趣味盎然,,讓學生聞其聲、觀其形、臨其境,使學生自始自終都保持強烈的興趣,從而易於接受、記憶新的語言材料和學習內容。

2、運用多媒體教學進行大量的聽說訓練。

3、 製作適宜教學實際的課件。作為英語學科,課件的設計應從著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出發,創設語言情境,激發學習動機,啟發、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正確理解和運用,並且突出重點、難點,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二、 英語教學在資訊科技課堂上的鞏固。

1、傳統的資訊科技課堂的教學似乎只是電腦基礎知識的基本應用,本人在工作發現如果在資訊科技課堂中能夠融進英語教學的元素,不僅能夠改變單純的技術性教學的枯燥性,而且能夠進一步強化英語知識,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熱情。

2、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增強、培養學生“文化意識”

現如今是一個資訊科技大爆炸的年代,網路資源的應用越來越多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可充分利用網路資源讓學生了解各國的風土人情,豐富學生的英語課外知識。

最後請看實驗心理學家赫瑞特拉的`著名心理實驗之一的一個成果:“人類獲取的資訊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由此可進一步證明資訊科技與英語學科的相輔相成的融合能夠充分發輝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讓學生充分吸取大量的資訊,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進一步加強資訊科技與英語學科的教學整合。

資訊科技的教學心得體會7

作為一位農村學校的教師,教育戰線的一員,通過網路培訓這種便捷的方式,使我受益匪淺。經過一段時間的資訊科技培訓學習,傾聽專家名師的經驗傳授,使我加深了對資訊科技教學的理解。並且提供了大量的資源,供我有邊聽邊練習操作的機會,提高了資訊科技素養。就本次學習,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素養。

由於思想認識的偏差及學校條件的限制,在學校中難以開展正常的資訊科技教學活動。再者結合我校實際,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資訊科技在學校教學中廣泛應用的阻力,另外一些錯誤觀念,比如有教師包括家長只是一味的追求學生的語文、數學成績,認為資訊科技如同勞動技術、美術、思想品德等課程一樣可有可無,資訊科技就是單純的電腦操作,教師上資訊科技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操作電腦,特別是對於我們農村的'國小生來說,學會正確開機、關機就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而學校的計算機少,電腦配置低,難以保證學生正常上機實踐,學生自然對電腦的瞭解與掌握十分有限。自從參加了培訓學習,對照各個模組的培訓知識,系統化的全新認識了資訊科技在當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對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在此次培訓中,我轉變自己的學習觀念,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堅持每天都上網學習,參與線上交流並高質量完成作業。並且注重學思結合,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在不斷反思中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以身作則,帶動全體教師學習資訊科技,提倡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養。

二、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是一種積極的,合作的教學模式。

通過學習,我深刻的認識到在現行教學中恰當、正確地使用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難點,對優化教學起著顯著的作用。現代多媒體教學好處諸多,由於多媒體視聽結合、手眼並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遊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最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到熱愛學習、自主學習和高效學習。而傳統的教學手段似乎就是顯那麼單調,僅是黑板加粉筆。由於有些學科自身的特點,沒有那麼形象、生動、具體。學生起來有點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就會給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多媒體計算機把語言、聲音、圖象、文字、動畫、音樂等經過處理後,形成一種全新的、圖文並茂的、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教學資訊,彌補了以往課堂教學中的某些不足,對教學中重點的講解、難點的突破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同時,化抽象為具體,更加直觀和具體地將資訊傳達給學生,不僅把學生的聽覺、視覺等一起調動起來,使學生成為主動參與、發現、探究和建構知識的主體,這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課堂效率。

三、提高專業理論知識水平。

此次學習,讓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瞭解的知識,讓我感覺到真是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還有待於提高,要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還需不斷地學習,充電。在學習中,我瞭解資訊科技基本工具的作用,認識了多媒體,瞭解計算機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的一些應用。掌握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整合的教學設計方法,能夠用資訊科技有效設計學科教學方案。掌握有效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準確診斷和切實解決學科教學問題,提高課堂教學實施和評價能力。瞭解學科教學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能夠在各個學科教學中選擇運用,改進課堂教學及其研究行為。明確課程改革與發展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新要求,能夠在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學生輔導、學業測評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教學研究理論和學科教學研究方法,能夠進行學科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並形成初步成果。

四、提高課件製作水平。

掌握多媒體技術,熟悉多媒體軟體的使用,瞭解多媒體課件製作流程已成為當代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而製作課件既要講究精美又要講究實用。製作課件是一個艱苦的創作過程,優秀的課件應該融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技術性於一體,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潛能,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所以通過此次學習使我學會從網上等多種途徑下載視訊、圖片、flash等資源,以及擷取網頁和視訊等,並將它們整合到課件中等技術操作,從而製作出更加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資訊科技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

這次學習使我對資訊科技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通過培訓學習,不但提高了我對新課程的認識,還使自己的資訊科技教學能力與技術得到了提高,為了真正推資訊科技的發展,我將會把所學知識應用於日常教學工作中。同時學無止境,我也將繼續努力學習,認真鑽研學習業務知識,提高業務水平,為教育資訊化建設做出自己的努力!總之,在這次培訓活動中,我鍛鍊、培養了各方面的能力。培訓只是一種形式,它只告訴我們如何才能做得更好,關鍵還是靠自己不斷的努力!培訓時間裡,我能夠認真聽、觀看視訊講座,做好筆記,寫好心得,培訓後收穫很大,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增強了緊迫感和危機感。我個人希望多參加這樣的培訓,向更多的名家同行老師們學習,同時也要加強自身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爭取做一名真正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合格教師。學以致用,才是根本。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並把這次所學的內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努力提高教育質量,讓學生快樂成長。

資訊科技的教學心得體會8

隨著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將資訊科技運用於課堂教學已受到越來越廣泛地接受和採納。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我是運用資訊科技的擁護者和實踐者。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和多媒體化的優勢,以計算機為工具,以網路為資源,以活動為載體,以語言交際為主線,豐富教學形式,優化教學過程,我已經充分感受到了“技術”的魅力。

一、創設英語學習環境。

利用資訊科技的情境性、真實性,創設與主題相關的、儘可能真是的情景,啟用學生的先前經驗,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虛擬情境可以使學習內容故事化、情景化。

二、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的英語學習。

資訊科技環境下的英語學習,學生和教師都是信心的來源,這種環境是可以由學習者控制的、允許學習者在特定內容領域裡和驗證假設的`發現式學習環境,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內容、按照自己獨特的方式和路徑學習。

三、擴大和緊密英語學習共同體。

在資訊科技學習環境下,可形成“人——機——人”的三維互動形式。

四、為教師的演示教學。

資訊科技的高容量和整合性,使教師可以利用Word 、PowerPoint等軟體製作簡單的教學簡報,從而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興趣第一。根據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兒童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語言又是相對抽象的知識。兒童

外語教學需要具體情境的支撐,才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語言本身。具體而言,兒童英語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語言的具體或模擬情境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在日常生活環境中學習。兒童英語教學,必須為兒童提供可讓兒童理解語言的內容、表達條件、語用情景的機會。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和渴望,他才願意學。因此,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取多變的教學活動形式和不同的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

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資訊科技是多種媒體的集合,一般包括以下幾種媒體:(1)文字和旁白;(2)圖案和插畫;(3)靜態的照片;(4)圖表和圖形;(5)視訊和動畫;(6)音樂和音響。多媒體的最大特點是互動性,重要特徵是數字化及人機互動能力。它將計算機與表演藝術結合起來,從而使得資訊的獲取與傳遞因戲劇效果的加入而更具感染力和藝術性。多媒體可以表示影象、動畫、聲音、視訊,可以模擬模擬,可以實現虛擬的世界。正是由於現代資訊科技的這些教學優勢,使教學手段趨於全方位、多層次,創造一個更適合學生學習的開放的探索式的學習環境。它能加速學生感知過程,促進認識深化,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和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資訊科技的教學心得體會9

人類已經跨入21世紀的資訊社會,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預示著人類經濟社會生活將發生新的巨大變化,資訊的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能力將作為人們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標誌。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訊技術為特徵的現代資訊科技,已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工作與學習方式。

資訊科技課程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其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科技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和資訊素養,為他們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一、課前準備

1、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學科教師平時應認真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瞭解新課程理念,並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落實在教學活動過程中。

2、學習學科新知識,及時更新陳舊知識內容。由於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迅速,教學內容也更新較快,學科教師應關注資訊科技發展的新趨勢,及時更新陳舊知識內容,熟練掌握綱要中規定的教學內容。

3、瞭解學生認知水平。通過多種渠道瞭解學生的知識水平、認識發展水平、思想及情感發展水平、操作技能水平等。

4、鑽研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學科教師應認真鑽研教材及相關的教學參考資料,瞭解教材的編寫原則,瞭解所授知識在學科教學內容中的地位、與前後知識之間的聯絡,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確立包括情感態度、認知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正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知識。

5、熟悉教學的硬體和軟體環境。熟悉教師演示裝置、學生操作練習裝置的硬體和軟體環境,熟練掌握硬體和軟體的操作使用方法。

6、認真進行教學活動設計。

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遵循一切為了每位學生髮展的理念,以及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認真進行教學活動設計:

⑴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各種有效的學生學習活動方式和內容。

⑶設計合理的問題和任務,難度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操作水平。

⑷設計多種有效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

⑸設計完整的課堂教學結構,過渡自然流暢。

教學設計內容要形成電子文件,主要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活動的內容和開展過程,學生操作練習內容,板書內容。

7、製作電子板書。設計並製作美觀、清晰、簡明的電子板書(或課件)。

二、課堂教學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

1、創設有效合理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2、教學過程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開展,分散難點,突出重點。

3、合理運用講授法,講授應具有啟發性,堅決杜絕滿堂灌的教學方式。

4、教態親切、自然,術語規範、正確,演示正確、熟練。

5、應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問題難度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操作水平。

6、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

7、教學過程應遵循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理論聯絡實際原則、直觀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等教學原則。

8、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各種有效的學生學習活動方式。

9、課堂教學結構完整,過渡自然流暢。

10、採用多種有效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

三、課後教學活動

1、進行課後教學反思,寫出教後感。

2、檢查教學裝置,排除裝置故障。

3、及時批改課後作業,並及時反饋。

4、進行課後輔導工作,對不能達到教學目標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5、開展課外活動輔導工作。對學有餘力的學生應組織課外興趣小組,根據學科競賽內容和專案進行課外輔導。

四、評價與考核

1、資訊科技學科只進行期末考查,不進行期會考查。考查成績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

2、評價與考核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評價的方式應靈活多樣,可以採用考試、考查和評估學生作品的方法,並以評估學生作品的方法為主。

3、不論採用什麼方式進行評價都應鼓勵學生創新,使檢查學生學習質量的手段和方法象資訊科技本身的發展一樣充滿活力。

在常規中提到了對學生的指導,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法,也要研究學法,研究如何設計有效的學生學習方案,研究如何引導學生構築課堂學習的規範,與教師教的規範相得益彰。

課外活動是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在常規的最後一點,提到了教師應積極開展學科競賽活動,結合學科課程整合、校園文化建設因地制宜地開展提升學生資訊素養和創新能力的綜合實踐活動,張揚學生個性,發展學生特長。

資訊科技的教學心得體會10

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給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個新的春天。那一次,在課堂上,我巧借資訊科技手段,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精彩,感覺真好!

那是教《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時,羅布泊,在遙遠的大西北,學生幾乎沒有到過的,遠離學生實際,此文,對於學生來說,無異於空中樓閣;課文的主旨是環境保護,這又是學生不感興趣的話題,因為他們在政治課上已經學膩了,在語文課上再來學,能有什麼新花招呢?的確是難,難以備課,我不由得仰天長嘆。

正在我冥思苦想之際,忽然,資訊科技一詞,就像流星在我眼前一閃而過,對,借用資訊科技,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於是,我通過網路資源,蒐集資訊備課,一切皆順。

在課堂上,我首先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約5分鐘的短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題目為:美哉,羅布泊。畫面展示出過去的羅布泊的景象,並且配上音樂,頓時優美的旋律在課堂迴盪,畫面在流動──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水面平如月鏡,在如此幽美的環境中,它的周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瞧!牧林邊牧民在歡歌,就連那羊牛彷彿也在唱歌第二部分題目為:羅布泊之變臉,向學生展示了今天的羅布泊的畫面,配以悽美的旋律,展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黃沙飛揚的羅布泊,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懼

學生在靜靜的看著畫面,心靈被深深的震撼了,痛心疾首,彷彿身臨其境,進入了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我深深地感受到:對那些與我們的學生所生活的經歷、朝代、空間有較大差距的文章,如歷史性、地域性、不同國別、不同生活制度或生活方式的文學作品,我們在教學時,完全可以用資訊科技設定一個特定的情景,拉進作者與讀者的距離,讓一個本來與大家相隔甚遠的東西如在眼前,給學生以實實在在的可觸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積極的感情,從而使學生能移情入境。

在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與學生探討了羅布泊消逝的.原因後,我又向學生展示了本堂課的第二個短片:羅布泊式悲劇幾時休。畫面為我採集的破壞環境、濫砍濫伐、破壞天然植被、水土流失、沙塵暴天氣等方面的素材。並配以字幕和沉重的解說詞: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38%,並且每年以1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荒漠化面積已達262萬平方公里,並且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充套件;草地退化、沙化、鹼化面積1.35億公頃,每年還在以200萬公頃的速度增加。

學生凝神靜思、眉頭緊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我覺得:本課的選材,就是通過教材這個例子,讓學生真正懂得環保的意義。但僅僅是課文,還遠遠不夠。我們身邊環境究竟如何?有哪些罪魁禍首還在無視我們共同家園的累累傷痕,還在拼命剝奪和掠奪他?此時一系列問題一定會縈繞學生心頭。我巧妙利用網路資源優勢,採集了最新重大的相關事件,製成了短片,我想,他的震懾力量絕不是學生討論所能達到的。

反思:

1、在現代資訊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資訊科技教學已經逐漸滲透到常規的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不是完全依賴資訊科技,但藉助資訊科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優化教學過程。

2、《語文課程標準》一再強調,充分利用網路、媒體等資源,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讓語文真正與生活融合。這節課我充分利用了資訊科技這一資源,對教材內容拓展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我們的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還是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境況,還是課堂教學的零星點綴,有時僅僅侷限於一些公開課、示範課,相信,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步伐一定會加快,資訊科技與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會成為日常教學習慣的一部分,成為日常教學方式的一部分,很快會形成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局面。

資訊科技的教學心得體會11

一、書法課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陣地

20xx年,中國書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日本、新加坡、韓國、東南亞等一些國家已興起了書法熱,在日本被尊為“書道”,在新加坡,國家總統帶頭練習書法,全民普及。這些國家被譽為“中華文化圈”地區。隨著經濟全球化,漢語已在全球普及,世界已開辦上百所“孔子學院”,中國書法激發了每個中國人的愛國情懷。

書法教學任務,不僅是教學生寫字;還要讓學生了解到中國書法的歷史,學習古今著名書法家的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精神。

自古名垂青史的書法家,大都是正直廉潔,道德高尚的人。如王羲之開倉賑糧,解民疾苦;柳公權在唐穆宗問詢學數祕笈時,他卻直言不諱,一語雙關地說“心正則筆正”,規勸穆宗一心為江山社稷考慮。近現代書法大師于右任先生提倡“藏書於民”,為人作書不計酬勞。啟功先生品格高尚,其人其書,都讓人“高山仰止”、

顏真卿立朝為官,耿直忠烈,剛正不阿,敢於秉義直諫。在奸臣排擠之下,更顯其英雄本色。在與安祿山的鬥爭中,英明果敢,擇取統帥、良將,與堂兄顏真卿相約共同抵抗安祿山,最後,各郡縣的叛軍被顏真卿的民族精神所感染,紛紛歸附於他,並推為“盟主”,統兵20萬,橫掃燕趙;在“藩鎮割據”時,為了維護國家安定顏真卿威武不屈,叛軍頭目李希烈對顏真卿威脅利誘,李希烈拿他沒辦法,只好把顏真卿關起來,在院子裡掘了一個一丈見方的土坑,揚言要把顏真卿活埋在坑裡。後來,李希烈又在囚禁顏真卿的院子裡,堆起柴火,澆足了油,威脅顏真卿說:“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裡燒!”,顏真卿二話沒說,就縱身往火裡跳去,叛將們把他攔住。

顏魯公寧死不屈,“以死明志”的民族氣節“驚天地,泣鬼神”,與日月同輝。其書法氣象巨集偉,雄厚端嚴。“學書當學顏”,後人非常喜愛“顏書’,不僅因為字好,更看重他的人品。

為了讓書法教學更生動、更形象,我收集了大量資料,製作課件,播放中央電臺“探索與發現”裡的《千年書法》等,常給學生講一些古代書法家的故事愛國愛民族的故事。每講完一個感人故事,同學們總是一次次感動,一次次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在幼小心靈產留下了“中國文化的元素”。他們在敬畏中國書法的同時,漸漸的走近這一古老藝術。每當看到他們在米字格里寫下了一個個方正、渾厚的“顏體”字時,我心中盪漾起一種幸福。

二、書法教學可以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

中國書法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因此,鑄就了獨特的民族精神和氣質,不同時期的書法家有著不同的時代精神,正是“書為心畫”。書法作品蘊含“真、善、美”。

先讓我們領略古今書法家的情操和胸懷吧,他們或憂國憂民,或藐視權歸,或淡泊名利,或忍辱負重。如“熱血書家”顏真卿、“尚意領袖”蘇東坡、“高雅人士”黃庭堅、“悲情書家”趙孟頫、“文才風流”文徵明、“狂放奇人”徐渭、“高僧書家”八大山人、“大氣磅礴”王鐸等,古今像這樣極具個性的書法家不勝列舉。當然,每個書法家所處的時代及社會環境不同,其個人理想抱負、道德情操而因此有所不同

在書寫過程中能讓我們感悟人生。如我們在臨寫《蘭亭序》時則講求疾澀、提按、映帶、疏密、高下、斜正、等筆法;在臨寫《勤顏禮碑》時,我們則強調藏露、方圓中側、縱收、氣息、高下、斜正、筆斷意連等各種筆法,這就需要我們善於處理好字的各種關係,要講究和諧統一。我們在為人處事方面也深受啟發,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庸”之道,過猶不及,則說明了這個道理。

明末清初著名的書法家傅山有一句作書名言:“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這講的是寫字,其實是糾正做人的輕浮、淺薄、機巧、油滑、取媚、低俗等不良品行。

最近,我讀《中國書法家·王寵卷》時很有感觸。王寵是明代著名書法家。博學多才,他在書法方面造詣極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曾經養尊處優,在宮中有職位,但是,他還是回到自己的家鄉,回到大自然,回到他的朋友圈裡。最終和文徵明、祝枝山、唐寅、陳淳共同步入藝術的殿堂;與文徵明、祝枝山、形成“吳門書派”,成為“晚明三大家”。顯然這與王寵高蹈出塵的心態和疏淡秀雅的審美心理有著直接的關係。在他的詩歌、書法裡,隨處可見的是他對隱逸的企願和對富貴生活的不屑——他以“層臺緩步”的用筆傳達的是寧靜、優雅、孤高以及與俗世的距離感。然而,王寵的`溫厚平和,不激不厲的藝術氣質至今還在影響著後來的文人和書法藝術家。

三、書法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品質

書法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歷代書法家勤勉勵志的故事。培養青少年持之以恆,刻苦學習的優良品質。

教師在書法教學時,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心態和書寫習慣。學習書法貴在“心靜”,情緒煩躁、心神不定,是寫不好字的。王羲之說:“夫欲書者,先於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墨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寫大字時,要求書者站立、身直、挺胸、懸臂、懸腕、兩足平放、呼吸勻和、專心致志,不允許有其它雜念要求。書寫者善於巧妙的運動人體內氣,經過身、臂、肋、腕達到筆尖,這樣才能產生優美的線條和筆力。

尤其是寫小楷,要求極高,需要很強的視力、腦力、體力;同時心、眼、手高度協調,做到精力充沛,甚至在較長的時間裡不吃不喝,不能走動。

漢字是由點、橫、撇、捺、鉤、折等基本筆畫組成,沒有筆畫就沒有書法美。教師可以從字的基本筆畫、結構、用筆、用墨、章法等方面指導學生練習。要想把字寫好,就得下功夫,從一筆一劃學起;要想掌握字位置、長短、粗細以及運筆的輕重、緩急、速澀,字態的險與穩、欹與正,用墨的濃與淡、溼與枯。要做到這些,就要培養學生一絲不苟,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

總之,義務教育階段的書法教學不僅是一種素質教育,同時滲透著德育教育。學生通過書法學習,能很好地瞭解中華民族的歷史及燦爛的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資訊科技的教學心得體會12

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運用是導致教育領域徹底變革的決定性因素,它必將導致教學內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學思想、觀念、理論,乃至體制的根本變革。但是,如果教師處於缺乏創造性思維的狀態,要讓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是不現實的。同時,如果沒有一個鼓勵學生髮展創造性思維的社會環境,不考慮社會環境的現實特徵,學生在學校學得再好,也是不可能對社會的發展起多大作用的。特別是在資訊科技如此發展、E環境強烈衝擊和改變我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教學環境的今天,創新能力是與資訊的獲取、加工、分析、處理等方面的能力密不可分的。

因此,研究資訊科技背景下,特別是在一個變革的時代,人們在對語文教學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口誅筆伐之後,開始了冷靜而深刻的思考。便是面對時代挑戰作出的積極迴應。面對語文教學的重要變革,該如何做出自己的應答,是擺在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面前的.現實課題。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確樹立。

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了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需要有富有膽識、敢於創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著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名師。

當代,具有新新人類特徵的學生已不再迷信教參上對教材的一成不變的傳統的權威理解,他們渴望著有著獨特個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師給他們一個全新的解讀,渴望闡釋自己的獨特體驗,渴望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在觀點的碰撞交流中去共同完成對那一個個文字的理解。順應這一潮流,倡導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個性必須靠個性來培養。這必然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個性,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只有這樣,也必須這樣,我們的語文教育才能衝破傳統的羈絆,走向自由的天地,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和獨特的魅力。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的自尊和自豪,我們教師也定能成為學生崇拜的大師。

讓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這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能夠對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還要能夠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改變以往語文教師的老學究形象。

那些只具有語文學科知識(甚至只是語文解題知識)的所謂名師將不再適應新的語文教學。而那些掌握了現代教育技術、關注社會變革、不斷學習的新型教師如能在教學方式上創造出適應語文學習的新的教學方式,必將成為時代需要的新型名師。

資訊科技的教學心得體會13

21世紀是知識經濟世紀,也是教育的世紀,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經濟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重要程度也越來越強。而教育的發展又離不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教師是學校的主力軍和頂樑住,教師的素質、專業水平的成長將影響著學校的成長和可延續發展。教師的教學能力將影響著孩子未來的發展,當今社會是資訊化時代,計算機、網路教育、多媒體教學已經進入校園,過去的教育觀點、教育模式、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以現代技術為手段的教學給教育領域注入新的活力。這樣以來,我們教師的一些傳統教育觀念要做以調整和改變,那些一支粉筆、一本書就能完成任務的思想和觀念已經跟不上時代了,不能適應現在社會的發展了。

目前,以現代資訊科技為支撐的現代教育技術已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就對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利用現代資訊科技獲取最先進知識的能力,還應具備會用現代資訊科技教學和指導學生的能力。為此,教師必須瞭解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路媒體的表現形式及構成形式,掌握其基本的操作方法,學會各種課件的製作,以滿足教學的發展。

教育技術能力已經成為教師專業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教育技術能力是以資訊科技的應用為基礎的。教師一旦具備了較強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就可以帶動教師專業技能中與資訊科技密切相關的專業能力的提高,例如帶動資訊化教學能力、資訊化教學管理能力、教學監控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教學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那麼資訊科技對教育教學有哪些作用呢?

(1)資訊科技促進教學能力的提高

資訊科技整合應用於學科教學,形成資訊化教學能力,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和資訊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資訊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達到提高教學效果、教學效率和教學效益的目的。

(2)資訊科技促進科研能力的.提高

知識檢索、知識更新、知識管理、知識結構優化是教師科研能力的基礎。數字圖書館、學術期刊CNKI、電子期刊、教育網站、教師網聯為教師提供數字化的教育科研資源,用於科研選題、文獻研究、文獻引用、論文發表等。E-mail、BBS、ICQ和技術則為教師提供反思、交流、虛擬教研、協作研究的網路環境。

網路調查工具、統計軟體、資料分析軟體、課堂教學分析軟體、課題網上申報平臺、網上投稿平臺可以大大提高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3)資訊科技促進反思能力提高

部落格工具簡單易用,線上編輯、即時釋出、效率非常高,教師輕鬆釋出教學反思,推動教師反思常態化、視覺化、網路化,通過檢視留言和評論看到反饋資訊,日積月累,教師的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在資訊科技環境中,人們不僅需要現代化的資訊科技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觀念和理論去重新審視和指導教育教學活動的各個領域和環節。觀念層面的現代化是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和核心,如果不更新觀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資訊科技的應用不僅不會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而且還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因此上級組織教師開展現代化教育理論的學習,使老師們明白現代化教育改革的趨勢、現代教育與現代資訊科技的關係,從全新的視角出發,掙脫傳統教學的羈絆,提高教師教育資訊化觀念。

資訊科技的教學心得體會14

一、激發興趣,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深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然而興趣和動機有賴於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來引起,國小生尤其如此,媒體計算機通過文字、圖畫、動畫、聲音等形式,對學生形成刺激,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其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例如,在應用計算機課件教學“圓的認識”這一課時,可以用flash做成直觀形象的動畫,向學生播放動物旅遊公司派來了三輛公共汽車,來接動物們去旅遊畫面,教師問:同學們猜一猜看,小動物們最喜歡坐哪一輛車?為什麼?接讓學生觀看三輛車行進的效果圖:第一輛車,車輪是方的,車子在行駛時顛簸不已;第二輛車,車輪雖是圓的,但它的軸心沒有裝在中間,車子在行駛時也會顛簸;只有第三輛車,車輪是圓的,車軸裝在中間,車子行駛起來,又快又穩;教師問:為什麼第三輛車開起來又快又穩呢?想知道其中的奧祕嗎?學生:想。接著老師:好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圓”它會給你滿意的答案的。學生的學習興趣被生動的畫面完全調動起來了,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他們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了。

二、合理運用動畫揭示規律,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概念捨棄了具體形象的支撐而昇華為抽象的.文字,學生不易接受,利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清晰地展示或無法觀察到展示過程。而多媒體技術集聲、光、色、動等於一體,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閃爍、移動、變形等功能,使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輕鬆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的退位減法,23-8,計算機畫面上先出現小棒,兩捆和三根怎樣減去八根,學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試一試怎樣減,探求方法,然後,按一下正確答案,出現畫面:畫面上出現兩捆零三根小棒和一隻小熊,按照學生擺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開,然後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於十五根小棒。小熊邊做邊說,再加上適當音響和音樂。在這個過程,學生可以親自操作,可以親眼目睹這個過程,認識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關鍵就是不夠減的向前一位借一,在個位上加十再減。在一系列的動態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反覆操作,抓住重點,從而得到正確結論,學會知識,完成教學任務。這一環節,藉助多媒體的色彩、閃爍、聲音、動畫演示,不僅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表象,促進知識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啟發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呈現過程,有利於突破重點難點

國小生知識貯備有限,缺乏生活經驗,他們往往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徵進行概括和作出判斷,在他們的頭腦裡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的抽象思維過程,仍然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援。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化靜為動,化無形為有形,化無聲為有聲。如果教師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將書中的圖例,由靜態轉變動態,用計算機進行演示,學生們就能隨著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如運用計算機技術動態演示,能突出實際操作過程,學生在主動參與中,藉助於觀察、比較逐步把握知識的實質,從而正確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如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計算公式,這一點學生難以理解,他們難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難以理解化圓為方的道理。我們用計算機技術演示,先把一個圓2等份拼成近似長方形,並閃爍顯示;再把一個圓分成8等份,16、32等份,並分別進行割補,使學生直觀地看出等份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推出圓的面積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使用計算機技術,直觀地演示出圖形的變化和知識的形成過程,對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重點、難點,克服認知障礙,培養空間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資訊科技的教學心得體會15

資訊即資源,它是教材內容的一部分,對教師而言,資訊科技應是像黑板、粉筆、三角尺和圓規一樣使用得心應手的工具;對學生而言,資訊科技是像圖書館、資料室一樣理想有效的學習環境;有時還是答疑解惑的“老師”,也是學生自主探究、學會學習、創新的有力工具。“整合”應是看得見、實實在在的教學過程。

通過實踐,使我認識到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是在課程教學中把資訊科技、資訊資源、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意味著在已有課程的學習活動中結合使用資訊科技,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我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現代資訊科技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的意義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方式較單

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和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然而資訊科技與國小數學學科整合之後的教學過程卻是:學生的學習開放性、全球化;學習過程具有互動性;內容形式呈現多媒體化。改革現行的學科教學方法,使其適應資訊環境下的學習要求,看來是刻不容緩。

二、通過整合,讓數學更貼近生活。

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要貼近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事實上,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們有一定生活基礎的數學知識,並且對此更感興趣。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注意聯絡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我們可以利用網路資訊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將資訊科技與國小數學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各種資訊資源,與國小數學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同時也讓教師能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讓數學學習更貼近生活。

三、通過整合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堂課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具有聲情並茂、視聽交融、動靜交錯、感染力強的特點,集文字、聲音、圖象、圖形於一體,它在處理圖文、動畫、視音訊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視聽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如在教學二年級“平移與旋轉”時,運用資訊媒體播放遊樂場的情景錄影,讓學生在逼真的情境中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在已有認識發展水平上產生了自主探究的願望,因而在學習活動中更加積極主動,能說出、區別身邊的平移與旋轉現象。例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教學中如何畫角是本節課一個重要內容。以往教師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黑板上畫,學生看,這樣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二,畫圖時,教師的身體會遮擋部分學生的視線等等。如果利用多媒體來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樣。首先利用電腦演示畫角的步驟和方法。演示前,教師提出“注意觀察畫角時先畫什麼,再畫什麼,最後畫什麼?”的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電腦演示步驟。由於是電腦畫,學生注意力集中,給學生留下的表象非常深刻。然後教師再在黑板上畫角,進一步明確畫角的步驟,滲透角的形成,最後讓學生獨立畫角。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主動參與,瞭解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生不僅掌握了畫角的方法,而且數學課堂也是動靜交融,充滿了勃勃生機。

通過資訊科技與教學內容整合,利用網路資訊環境,創設教學情境,開展課堂智力激勵,能使學生對問題情境,積極動腦筋思考,並通過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發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索和發現新知識的認知過程。

四、資訊科技與國小數學學科整合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學資源的合理設計與應用,是實現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有效整合的必要前提,但部分教師對教學資源的應用存在錯誤的認識,例如:

(1)關注課件,過多的展示多媒體,忽視教學過程,很多教師認為要把資訊科技整合的學科教學中,必須把課件做得非常完美,所用色彩比較亮麗、鮮豔,這往往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干擾學生的觀察,不利於看清問題的本質。還有的教師認為,多媒體課件是萬能的授課式從頭到尾都要使用課件,割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直接聯絡,忽視教學過程。

(2)唯技術主義,過度依賴資訊科技支援。很多人認為,如果一堂課沒有用到多媒體課件、網路等就不是一堂好課。也有的人認為技術越先進越好。這就再很大程度上導致一些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認為,編寫和製作好了多媒體課件就等於把一堂課備好了,而沒有進行細節設計。於是,上課就變成了幻燈片放映,受課件的編制形式所累,課堂教學被課件材料牽著鼻子走。學生學習也按照整個課件的結構和一些問題的“標準答案”進行,按照預先設定的模式、思路、線索進行人機互動,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深入地思考,只能順應設計者的思維方式做一些簡單的應答。這種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求異思維的發展,不利於鼓勵創新,也與素質教育的原則背道而馳。

從數學學科的角度需求出發來使用計算機,而不是盲目的使用,要強調教師的心理現代教育技術學和學科教學基礎,在充分了解傳統教學、準備好教學設計的基礎上有選擇地使用計算機。

總之,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