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我就是數學》讀書心得3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就是數學》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就是數學》讀書心得3篇

《我就是數學》讀書心得1

寒假中,讀了華老師的《我就是數學》,最大的感受就是華老師的所作隨筆大都從細處入手,寫的都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從蹲下來和孩子對話,到老師自己擦黑板,到究竟怎麼讀分數……這些細節問題在我們的課堂上都會經常出現,有的我有所注意,有的我根本就沒放在心上。讀了華老師的這些隨筆,對我太有啟發了。是的,教育就是要從小細節方面入手。小的不注意,大的即使注意了,對一個教育者的進步來說,也不會有特別大的作用。

華老師在《人師:教育人的追求》一文中(22頁)寫到:只要是老師身上的故事學生都會感興趣,哪怕是平淡無奇的,學生也會聽得津津有味。把教學內容和老師的故事結合起來,是一種教學技巧和藝術,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存“心”去運用。記得有一次數學公開課,一位數學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匯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的年齡嗎?”學生們興趣盎然,猜到18、26、32、甚至40,雖然在我們眼中看來,學生是在瞎猜,甚至猜的一點也不靠譜,但學生對老師的年齡很感興趣,並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使課堂氣氛一下子就熱了起來,而此時老師的一句“大家要認真聽講,在下課時告訴大家答案”,使學生能夠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實際上,自己還是學生時,又何嘗不是喜歡與和老師一起踢足球、打籃球、進行各種比賽,喜歡接近老師,瞭解老師,而現在的我們與學生的關係恰恰相反,因為不完成作業、考試成績差等等原因,不斷地批評、找家長,而忽略了與孩子的交流。在自己的課堂上,我也經常的利用生活例項來進行教學,如往往不用書中的資訊窗內容,而採用學生身邊關心的內容來進行匯入,比方說經常性的用班級裡男女生人數,利用老師和家長的年齡來講解知識,收到的效果確實不錯。正是因為學生關心這些生活例項,所以他們願意認真地去聽講,認真的去參與,而相比一些課本中枯燥無味的文字來說,他們接受知識的效果會更好。

相信每個老師都遇到過上課了,黑板還沒擦的情況,不知大家是怎麼處理的呢?我之前的做法通常要不不用板書,要不將學生批評後讓學生擦乾淨,著急的時候,三下五除二自己將黑板擦一下,將就使用。而華老師的教學是從擦黑板開始的,不管黑板是否已經擦過,他都會將黑板重新擦一次,他說從中獲益良多。(42頁)有:可以快速溫課、尊重學生、一種精神和氣勢。他說,上課前把黑板擦乾淨,就像吃飯前先洗碗一樣,碗不乾淨,是不會吃飯的。讀到這裡,自己有一定的感觸,黑板不管誰擦,一定要乾淨才能講課,我們經常會在黑板上記錄一些作業、紀律不好學生的名單等等,其實這樣不僅影響了教師上課黑板的使用率,也對學生上課時看板書時造成了一定的干擾。今後,再次遇到上課時學生沒擦黑板的情況,我會自己認認真真將黑板擦乾淨,然後開始講課,相信這樣不僅會讓忘記擦黑板的學生留下印象,不會再次遺忘,也會讓所有聽課的學生靜下心來,認真的聽講。

下課了,學生有了自己的課間十分鐘,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下課鈴聲一響,就立即下課。華老師對此作為一項規則來遵守,確實值得學習,想想我們也曾經作為學生,如果下課鈴聲已然想起,儘管老師講的興高采烈,滔滔不絕,但真正還有心思坐在那裡聽講的學生還有幾個,況且,這短短的十分鐘學生有許多的.事情還要做,比如上廁所、準備下節課學習用品,我們往往會批評學生為什麼上課還要上廁所,為什麼上課前不提前準備好學習用品,卻忽略了這與我們沒有按時下課有著多多少少的聯絡。按時下課,教學效果會更好,不僅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下一節任課老師的尊重,同時更能夠得到學生的尊重,因為,下課鈴響後,教案上設計的再好的話也是多餘的, “下課啦”才是最好聽的。

這本書的語言靈動幽默,整本書以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感悟的方式呈現,沒有枯燥的教學理念,而是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例項,貼合教學實際,可操作性強,而且讓我們感受到數學教學的樂趣。這些例項都是華老師的親身經歷,在我們的課堂中,也有許多這樣的案例,只是我們沒有及時整理,沒有及時反思,今後,我將會向華老師學習,及時積累自己的教學案例,總結教訓,積累經驗。

《我就是數學》讀書心得2

近期我拜讀了華應龍老師的《我就是數學》這本書,我被它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這本書它不單單是一本講國小教育教學的書,而更重要的是體現一種創新性教育教學的一本書,書中華老師的課堂上總讓我感到,他時刻以學生為主,關注學生,關心學生的一言一行。從書中我領略到了華老師的睿智、博學多才、樂學善思、風趣幽默。

全書共有六部分,即“課前慎思”、“課中求索”、“課後反思”、“聽課隨想”、“評課心語”和“生活感悟”。讀後的感想有以下幾點:

1、華老師的觀察細緻。

所作隨筆大都從細處入手。從老師的教具掉地上,孩子撿起來交給老師,老師沒有道謝。到蹲下來和孩子對話,到老師自己擦黑板,到究竟怎麼讀分數……等等。這些細節問題在我們的課堂上都會經常出現有的我有所注意,有的我根本就沒放在心上。讀了華老師的這些隨筆,對我太有啟發了。是的,教育就是要從小細節方面入手,小的不注意,大的即使注意了,對一個教育者的進步來說,也不會有特別大的作用。

2、讓學生覺得數學真奇妙,熱愛數學。

要想建立民主和諧的氛圍並不難,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多關心他們,從而激起他們對老師的愛,對數學的愛。而從字裡行間更能看出華老師對每一個孩子的尊重,從而他也換回了同學對他的愛和信任。

3、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成為課堂的主人。

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我從書中找到了答案,並積極實踐。就是“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採取活動的形式。國小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徵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景抓住知識的生長點,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其主動探究非常重要。另外要採取把知識趣味化的形式。教師要善於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為了一個簡單的匯入,苦思幾個星期,最終找到小猴滑滑梯這一情景。儘可能使學生感到新穎、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為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提供物質內容和推動力。採取好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持續發展。教師的評價要根據差異原則因人而異,對學生的要求不要一個標準,要根據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情況分類評價,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孩子通過評價,看到自己的進步。教師的評價用語應該有針對性、導向性,比如,有的孩子的解題方法新穎,就能批上:“你的`想法很獨特,看來你是個愛動腦子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學習進步了,可寫道:“看到你的進步,我非常高興,這說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會有所收穫。”對個別同學還能寫上:“最近怎麼了,為什麼錯題比較多?應該找一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師。”這樣,把作業作為媒介,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教學中通過評價鼓勵與眾不同的思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總之,讓學生從老師的評價中得到一種成功的喜悅,以利於增強自信心。

最後以華老師的一個案例作結。

《中括號》一課,華老師帶著一頂帽子上課,是磕破了頭才戴的,但為了這頂帽子華老師就斟酌了很久,該怎麼來跟孩子解釋戴著帽子上課。最後終於讓他想到了,請看以下案例:

“小朋友們,此時此刻,看到講臺上的我,你最好奇的是什麼?”

“您的腰桿挺得特別直。”

“您戴著帽子。”

“我為什麼戴帽子?”

“您沒頭髮。”“您的髮型不好看。”“戴帽子年輕。”“推廣2008奧運。”“帽子有各種各樣的功能。可以裝飾,可以遮陽,可以保暖,還可以遮羞。那我為什麼戴帽子呢?不告訴你,這是個迷。”

下課了“我”深深一鞠躬,同學和老師都看到了後腦勺的白紗布,輕輕地笑了。

“哈哈,腦袋上帶個帽子和算式中加個中括號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某種需要,帽子和括號都有著特別的功能。”

在華老師的課堂上一頂帽子可以成為教具,一次意外可以轉化為教學資源。作為一青年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思維、新理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斷自我反思,總結教訓,積累經驗,促使自己儘快成長。多讀書,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我將循序漸進,踏實勤奮,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將自己錘鍊成一名能適應新時期教育教學要求的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的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我就是數學》讀書心得3

最近閱讀了《我就是數學》這本書,當我初次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大吃了一驚。華老師那堅定地話語“我就是數學”,重重的撞擊了我。我教學十來年,從未這樣想過。而華老師敢於說出這樣的話語,到底他的底氣在哪?開啟書後,我被他的教育思想深深的打動了。這本書裡彙集了他的教育思想及教育靈魂。

從張梅玲老師寫給這本書的序言中,我知道了華老師出身於農民家庭。因此他對農民有著一種天然的情結。當了老師,他仍然保持著農民的心態和氣質,他用農民對田裡莊稼的那份濃厚、深沉的感受來愛他所選擇的教師這個職業。愛他的學生,像農民精心選種那樣鑽研文字,選擇教學內容;像農民深耕細翻土地那樣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像農民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地細心呵護每一棵莊稼那樣,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像農民確定播種時機那樣,尋找課堂上大膽的'退,適宜的進的時機;像農民對長的不好的莊稼從不責怪莊稼,而是責怪自己那樣,反思課堂中的遺憾與自己的關係。像這樣的農民對莊稼的精心呵護,在華老師的引領下,演變成了課堂上的教育理念及思想。這也就成了他能引領教育前沿,說出這樣豪邁的語言的堅強砥柱。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細細品味葉老的話,“農業”與“工業”最根本的區別在哪裡?或許是農業的工作物件是有生命的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工業所需要的是一名技術熟練的操作工,而農業所需要的卻是能真正關注生命的農民!

是啊!我們的教學面對的是有生命的孩子,我們更要像對待農業一樣的對待自己的孩子(莊稼)。特別是在新課改後,我們的課堂上,有了我們對教材、對教學的理解,有了我們自己的思考,有了我們自己的聲音。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一起營造了寬容的氛圍,學生不僅可以暢所欲言,樂此不疲地感受著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讀了華老師的寥寥幾篇教育隨筆,我深深的感到我的課堂上,要解放孩子的思想,解放孩子的嘴,讓孩子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體。這已經成了我當前迫在眉睫的使命。我要不斷嘗試,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寬鬆的氛圍。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的思考才可以任意賓士,不必有太多的顧慮。課堂上,我要千方百計給學生帶來一些思考,使其尋找數學知識背後的東西,遇到問題習慣於問個為什麼。雖然,這樣的嘗試過程是漫長的。但我堅信靠著不放棄、不拋棄的毅力,構築理想的課堂的願望將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