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彙編15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理講座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彙編15篇)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

20xx年10月,在學生活動中心舉辦了一個心理健康講座,由心理學碩士魯丹鳳老師演講,為我們做了一次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現談談自己的體會。進入大學,標誌著人生開始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大學階段是大學生走向成才的重要階段,健康向上的心理是大學生成才的必備條件之一,大學生要科學認識自我發展,努力加強心理素質培養,逐步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不斷增進心理健康水平。

學習環境在改變,大學生要變積極適應新的環境,科學確定新的目標,逐步樹立新的自我。保持正常的心態,穩定的情緒。有健康的心理的人能正確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坦然地接受自我。擺正自己的位置。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最好的,也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差的。作為大學生,應該對此 有正確的認識,思想上要自立自強,以積極健康的態度對待客觀現實,尋求對策,贏得主動。

我不知道怎麼樣的心理才是正常,怎麼樣的心理才是健康,我想說每個人的心理想法都是不一樣的,內心裡想的東西要是不通過語言、行為動作等表現出來,我們也是無法知道的,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惡魔與天使,有各種各樣好的或不好的想法,但是隻是想法,並不是行動,誰的內心深處沒有動過邪惡的念頭,但是我們是一個善良的人,即使不是每一件事都為別人著想,捨己為人,也不會想說要做傷害別人的事。所以,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我認為這是正常現象,畢竟,人無完人。

但是,身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基本的身心健康是要有的,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社會未來的接班人,我們要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大學生,我們要做一個心智正常的人。最起碼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正確。身心健康是成長成才的基礎,因此,每一位大學生都應該重視自己的健康,這當代不僅此於身體健康,也都應該對自身的心理架空負責,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一種理想尺度,它反映的是個體能很好地適應社會所必需的一種心理狀況,但不是最完美或完善的境界。這就要求大學生一方面要調整和修正自己的心境,以達到心理健康的標準,更好地維持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斷增進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追求心理髮展的更高層次,以完善自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我們大學生面對陌生環境,相互之間特別需要溝通,需要理解,渴望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氛圍,以擺脫寂寞感和孤獨感。為此,大學生首先要樹立自信,大膽真誠地與他人進行交往,加深彼此間的瞭解;其次要主動參加集體活動,熱情幫助他人,擴大自己的交往際圈。交多一點朋友,在大學四年收穫真摯的友情或者甜美的愛情,這都是很美好的。

老師在說的時候,是圍繞我們的大學生活說的,從以前的學習模式,生活模式過渡到現在的大學生活,我們總有一種自由的感覺,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還是受約束的,我們還是要認真學習,學好專業知識,起碼要對得起自己,不要浪費我們的青春,尤其是我們學校的學費比其他學校要高几倍,我們更要努力,不能讓父母失望,讓父母和自己的付出付諸東流。同時,我們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成年人了,要以成年人思維方式思考做事,這是老師在會上強調的,在為人處世方面,在情感問題方面,我想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學習,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這也是我們在大學所學習到的社會知識,因為大學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

我對我的大學生活有著無限憧憬。我希望在大學裡可以真正學到對自己的將來有用的知識,雖然這樣說的很空泛,何為有用的知識,除了專業知識,除了技術,除了實驗,除了理論,還有一系列的人文知識,還有為人處世的社交知識,我希望四年後我有一身的本領和一堆的好朋友,希望我會變得更自信,更美好,這次心理講座與其說是講座,不如說是大學的導語,新的導航與啟迪。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2

11月6日晚7點,在南院多媒體四樓教室,由心理諮詢中心楊元花老師主講的“心理諮詢”知識講座正式拉開了帷幕。與會人員有:楊元花老師、心協全體成員、各區隊心理委員。講座主要圍繞“感恩的心,感受幸福”而展開,旨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心態,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關心、學會合作;然後重點講解了心理正常與異常的區分原則;心協會員和區隊心理委員的職責。

聽《感恩的心》通過手語感知無聲世界裡的.愛,看一幅幅圖片感受不同意境中的幸福。此次知識講座在楊老師的帶領下以一首《感恩的心》作為開場白拉開了序幕。大家都沉浸在“感恩”的氛圍中,在楊老師的號召下,心協的全體會員都站起來以手語的方式感愛幸福,原來幸福可以簡單到一個微小的動作,感恩的心串聯著我們每個人的心。伴隨著音樂的動人旋律,通過圖片感受幸福:老年夫婦漫步林間、嬰兒天真無邪的酣睡、衣衫襤褸的小孩對知識渴望的眼神……幸福來自不經意間,幸福來自對未知世界的渴望,幸福更是來自對夢想無悔的追求。我相信這一幅幅的圖片都震撼了在座的每一位心協會員,也達到了感受幸福這一目的。

接下來,楊老師在講解之中,力求讓會員正確理解“心理諮詢”,瞭解協會章程及心理委員工作注意事項。

識別心理正常與異常。在這次講座中,楊老師從常識標準和心理標準兩方面介紹心理正常與異常。使廣大心協會員和區隊心理委員能夠簡單的識別異常與正常心理。

為了啟發大家的心靈,開展了破冰遊戲——無家可歸。通過這次遊戲讓我們聯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的交友問題,大家表現積極,也各自發表感言。這樣的遊戲有利地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進了解和交往、啟發大家要積極主動去交往。

此次心理知識講座通過圖片、音樂、遊戲等元素,讓每位心協成員既體驗到了心理健康的快樂幸福又增長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

此次講座可謂是十分圓滿。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3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但有一些習慣是好習慣,有一些習慣是壞習慣。比如在學校逃課不交作業就是壞習慣,而早睡早起就是好習慣,為了我們的學習成績能不斷提高,我們就要養成一些好習慣。小編在一本雜誌上閱讀過一篇看于丹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諮詢講座心得,大家可以學習一下這篇文章的內容。

今天早晨7:40,我準時的坐在沙發上收看于丹老師的講座。于丹老師主要講了四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愛心、責任心: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的能力;三是如何培養孩子抗擊壓力、面對挫折及防止被騙的能力;四是家長面對孩子叛逆、發脾氣、不愛學習等問題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

于丹老師首先談到“孝”。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的一種責任。

然後談到“自立,自強,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會直接決定人生的軌跡,孩子的成長不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經驗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規,按部就班,而是要在這個處處混沌喧囂的社會中,學會發現其中的有效資訊。

通過於丹老師講的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首先要學會感恩,學會做人,學會與人交往,不要與人斤斤計較,盡力去主動幫助別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想想自己,有時爸爸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囉嗦,有時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總不情願,想到這裡,我不禁感到很內疚,爸爸媽媽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還不知道感恩,總惹他們生氣,傷心,太不應該了。在這裡,我想對爸媽說:“我錯了,我以後要聽你們的話,好好孝敬你們,好好報答你們的養育之恩!”聽了于丹教授的講座,我才知道,那是我的能力有缺陷,但是這種缺陷是可以由自己培養訓練之後可以彌補的,所以,從今以後,我要制定學習計劃,來鍛鍊的學習能力,把這種能力缺陷補上來。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跟同學們一起快樂的學習,樹立自己的遠大目標,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做一個有孝心,有愛心,有自信的優秀的合格人才。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4

隨著社會高速發展,市場競爭加劇和生活節奏加快,在資訊大爆炸的當下,受網路等媒體影響,不少人因期盼與獲得的不平衡以及生活工作中累積的壓力,逐漸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如不能得到有效開導及化解將出現難以估量的後果。

20xx年x月xx日,本著以人為本的企業發展理念,為關愛廣大職工心理健康,疏導員工在生活工作的心理癥結,從根本上員工找到心理存在的問題,xxxx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誠邀著名心理學專家xx教授,在公司會議室開展心理學健康講座。經過數小時的講解,全場在輕鬆歡愉的氣氛中度過。xx教授從“人的三個層次、力量來源、邊界思維、概率”等方面,通過生動講解和職工互動等方式向廣大員工闡述了從心理層面應以什麼樣的心態對待工作生活,如何處理與人交際溝通時出現的問題。

x教授的講解讓我受益匪淺,講座過後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現將對參加此次講座的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不妥之處請諒解。

一、從精神層次提高人生站位。人類與其它動物的本質區別就是因為我們有複雜的思考能力,豐富的.精神世界。然而大部人對自己人生站位停留在物質獲取及社會關係上面,這樣就會形成期盼與獲得不平衡的心理問題,不可否認改善生活品質提高社會關係是人之本性。但我們更應該從精神層次來定位自己,對待工作。在熟知的偉人中,如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放棄美國給出的優越待遇,經歷艱難也要回國為國家導彈事業獻身。這樣的人已經把個人在事業中獲得的名利拋之腦後,在精神上與更高層次的民族大義相關聯。作為一線公路人,不應以單純的物質報酬感到快樂,還要以身為國家公路人,社會主義發展貢獻的一份子感到自豪!

二、自律人生,掌控力量的來源。我們總是因為鬧鐘響起才不情願的起床,小時候如果不是父母催促便不會主動寫作業,長大了不到迫不得已就不會主動改變,不會自律的人生就是被外界所控制。自律是人與人之間產生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方法。西漢匡衡鑿壁偷光苦學,終成一代文學家。今年大學聯考才結束,一名昂子喻的盲人考生考了635分的好成績。他們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自律。關於自律不應該是嘴上說,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這是很多人的通病,而是給自己定一個能完成的目標,工作上也是一點點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找藉口持之以恆的堅持。掌握了自律就是掌控人生,只有掌控人生才不會因被外界驅使而痛苦。

三、不以主觀心態,對待他人。在我們的平常工作中常會因為某位司乘人員的態度影響一天的心情,列如一輛綠通車因貨物不能滿足政策不能免費,而產生不滿。我們看來我們是對的,司乘人員卻認為我們在故意刁難,當雙方都認為自己沒有錯時,矛盾就出現了。其實,拋開主觀心理看待問題,是否因為我們解釋工作做得不好,宣傳工作不到位才產生這樣的問題。換位思考,學會從別人角度思考,找到自己的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四、加強學習,提升思維邊界。看待問題應該從更寬廣的長遠角度出發,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心有多寬舞臺就有多寬,馬雲在建立阿里巴巴前期時說過,要將公司打造成世界級別的電商平臺,那時很多人認為他痴人說夢,現在看來事實證明他長遠的目光是正確的。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那樣的思維,當我們感到思維受到侷限時,就應加強學習,學習是提升思維邊界的唯一途徑,不學習猶如井底之蛙,永遠不知道天地的廣闊。

五、奮發努力,提升成功概率。努力不一定成功,成功卻必須努力。我們生下來不會走路,是在一次次摔倒中從走到跑,那些百發百中的也是在無數次練習中才掌握命中技巧。就算在網路上看到別人的光鮮亮麗,其背後的艱辛又有多少人看到。作家冰心《成功的花》一文這樣寫“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靠運氣獲得的成就也伴隨巨大的風險,只有努力才是通往成功路上概率最大,風險最低的方法。

思想決定行為,態度決定一切。內因對事物發展起到決定性,外因僅起到減緩或加速的作用。態度就像一面鏡子,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生活和工作就用相應的結果反饋給自己。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5

此次安排的講座是外出老師學習所參加的一個心理健康培訓的反饋,裡面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值得我把我學習的內容和大家進行一個分享。

講座開頭我就被《微笑的力量》視訊,深深的吸引住,讓我帶著微笑的、愉悅的心情去聽整個講座。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理念與實踐》講座培訓心得學校心理健康的目標有總目標和具體目標。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充分開發他們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為他們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和生活,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強調控情緒、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有心理困擾或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及時給予必要的危機干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學校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減少和避免各種不利因素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瞭解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和技能。重點是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6

12月30日下午學校幫我們安排了一次心理健康講座。是關於情緒方面,聽了黃xx心理諮詢師的《情緒管理與健康》的講座,感受到人的情緒與現在人的健康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絡。黃老師講課非常生動,也舉了很多真實的案例和互動的小環節,在歡快的氛圍中,我瞭解到,作為老師的我們同樣也是這種心理疾病的發生者。而面對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應當如何應付成了關鍵的問題。

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所以要求教師學高身正;社會對老師角色的美善化,對教師賦予了過高的期望值,使得身處教育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不但長期超負荷地工作,而且承受著來自社會、學校、家長、學生和家庭多方面的壓力,經常處於心理應激之中,必然導致各種心理問題,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

國小教師的心理問題不僅影響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也一定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和生命質量。而情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情緒使得疾病增加,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腸胃疾病,癌症等。所以在生活當中,我們需要努力改變這些。總是保持健康的心態。首先要做到心理平衡做到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苦中作樂。其次是合理的膳食,再是適當的運動。還需要戒菸限酒。

在工作中,有些人有典型的“癌症性格”,我也自問,我有沒有這種性格“看什麼都不順眼,有人時和人過不去,沒人時和自己過不去。”

人的健康50%取決於情緒20%取決於睡眠20%取決於運動10%取決於飲食。我想,做到這些我們的健康才不受影響。所以好情緒的培養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所以要放下心中的包袱,笑對壓力,放飛心情。

聽了這次講座,真的`覺得,生命是可貴的,但是也相當的脆弱,珍愛自己的生命,凡事都不要太計較,心胸要寬廣,對待一些事情需要冷靜。就象黃老師講的那個關於風箏的故事,遇事應當完全瞭解事實後再作定論,而不是衝動的做出結論。在工作中,遇到不如意的事,多述說,這樣就不至於得心理疾病。不希望自己早上起來不想上班,而上班的不想回家,成為那種不幸福的人。

總得來說,好情緒創造好未來,讓自己不生命,健康的成為一個幸福的人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著去做到的。在今後的工作中,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寬容,而不要做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更加愛護我們的學生,關心自己也關心他人。幸福相信就在我們身邊。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7

通過對生活深入思考“希望得到什麼成就、做好哪些準備、如何循序漸進的行動”,我應該對自己有個的規劃了,讓沒有夢想的日子遠離!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著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導致部分老師,部分學生厭學等不健康心理,嚴重影響了教與學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對心理健康的問題非常感興趣。現對這次心理健康學習談一點自己膚淺的體會。

一、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通過教師的心理健康的學習,我也知道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國有這樣一句格言3歲看小,7歲看老。這充分說明了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響。結合我的實踐經歷和周邊情況,我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做了認真地分析。我認為,我們目前正處於一個社會的轉變期,紛紜複雜的社會現象,多元化的價值觀,來自升學、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各種不可測的變數,引發了學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過去與現在雖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審視我們目前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存在種種不足也是明顯的。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對症“下藥”。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8

這次參加了學校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通過培訓,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認識。

由於是新教師,沒有更多的瞭解現在教育的現狀和教師成長方面的情況,就像井底之蛙,對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缺乏全面的瞭解。通過此次培訓,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網路研修,好處多多。可以說網頁學習的即時性,有利於我自主安排學習,減少了工作與學習的矛盾。可以說網頁學習的快捷性,有助於我提高學習和實踐應用的效率。可以說網頁學習的互動性,有助於我和眾多教師及時學習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研修讓我明白的不僅僅是教學上,還有人生感悟。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應付壓力最好的辦法就是關愛自己,保持身心健康。我們要學會認識、接納自己,關心自己,愛自己。誰關心自己也不如自己愛自己。

首先,處理好與同事、領導、家長、學生之間的關係,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工作環境的好賴是開心工作的前提,更是保障。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9

5月24日晚上,在長寧區少科站大禮堂我有幸聆聽了延安國中舉辦的《青春期的心理需要》的講座,黃欣雯女士有理有據且有互動的演講使我感觸頗深。

首先,感謝學校能為家長提供這樣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孩子從國小到慢慢融入延安國中這個大家庭。我也慢慢地感受到他的健康成長和逐漸獨立,當然偶爾也會有小小的與我們的衝突。直到有一天,兒子對我說:“媽媽,你應該理解我,我現在正處於青春叛逆期!”我的心裡一驚,難道擔心的事情就要發生了嗎?而此時我的心理都還沒有做好準備!我慶幸兒子能對我說出他的想法,甚至對兒子都有些感激!鎮定一下自己內心慌亂的情緒後,我笑著對兒子說:“兒子,我只聽說過有青春期,哪有青春叛逆期呢?”正在我對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感到茫然時,延安國中舉辦了這個講座,真的非常感謝學校。名校就是名校,她不僅能讓孩子快樂學習、健康全面發展,關鍵是她能準確把握孩子的思想脈搏,家校聯合,給孩子以適時疏導和教育。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耳濡目染了中國大學校園的本科生研究生林林總總的學習面貌和思想狀態後,我更能體會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也更能理解延安國中舉辦此次講座的良苦用心和必要性。

其次,這次講座讓我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更加理解從而對孩子也更加包容。黃女士首先採用互動的方式給我們介紹了青少年的變化與發展,家長們頻頻舉手或點頭稱道,我更理解了現在孩子的一些行為是青春期的正常現象,消除了自己原有的擔心與焦慮,從而能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並及時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最後,這次講座對我自己也是很大的提升。黃女士就自己的育兒體會,對於“過於自信且有點自負的孩子”的產生原因進行簡單分析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這對我啟發很大。“天才是放對位置的人”說的多好啊!有的家長不顧孩子本身的喜好和感受而逼著孩子去學各種樂器、參加各種培訓班。這樣孩子短期內可能會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最終的結果大多也是可怕的,也許這也是中國學生為什麼進了大學之後就迷失了方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吧。我有一個朋友的女兒自幼學鋼琴,孩子彈的不到位就用尺子打孩子的手,結果孩子對鋼琴很牴觸;而我們學校一個鋼琴專業的外國大學生來中國進行短時間訪問時仍能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去琴房練琴,並且還積極觀看在上海舉辦的音樂會的演出!與他交流之後得知,這些都是他自願的!如果家長能針對孩子本身的特點並給其提供適當的條件和教育,將“要孩子學”變成“孩子要學”,那麼,或許中國的“天才”會多一些吧!

總之,這次講座讓我受益匪淺,真希望延安國中今後能多多舉辦此類有針對性的教育專題講座或活動,多多提供家長與學校交流與學習的平臺,家校聯動,共同為培養健康優秀的祖國未來而努力。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0

我校進行了一場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感覺特別地受益。

依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諮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實為重要。

每個大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雕塑,並不是等量齊觀的。那麼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差距,使其順利成才呢?有如下途徑和方法:

第一,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懂得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

第二,第二,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學會科學用腦,做到勞逸結合。

第三,第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

而在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方面,我們可以做到: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裡遨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他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認識到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範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係,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

4、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包括適應生存環境、成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係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才有可能升起。真誠地對待身邊的每個人,微笑地面對自己的人生。用積極的心態去做每件事,樂觀地看待自己的未來。願我們的朋友們都快樂,願作為朋友的朋友的我們也快樂!更願快樂的我們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大家都快樂!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1

一、什麼是心理學,和我們有什麼關聯性?

心理學這個名詞誕生於歐洲,由歐洲傳播到東亞的日本,20世紀初由日本傳入中國。大家如果覺得心理學是外來的舶來品那就錯了,其實中國的先秦時期就有了心理學的雛形,來自道家的思想“無為而治”就是最早的心理學思想。道家的思想“智、信、仁、勇、節”就較好地詮釋了人內心的幾種情緒,事情做得通順叫做智慧,做得不通則稱之為成見。

二、情緒的本質是什麼?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情緒,情緒是出自我們的本性,它是不受控制的。情緒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即主觀體驗、外部表現、生理喚醒。主觀情緒是自我的感知體驗,遇喜則喜、遇憂則憂,是因人而異的。外部表現主要是恐懼、煩惱、悲傷等心理創傷,失魂落魄不知如何表達,如經歷地震、車禍等失去親友的人表現極為突出。生理喚醒是指情緒受到外界影響產生的生理性反應,比如人在心煩意亂的時候會有厭食、失眠等症狀。

三、壓力是怎樣產生的?會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壓力是一種保護性的心理機制,它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刺激性反應。比如我們在生活中看見體型較小的狗會產生喜愛的心情,但是如果見到體型較大的狗會就會產生恐懼,我們面對大體型的狗的時候生怕它會咬人,自然就產生了心理壓力。

四、我們的情感都有哪些規律?

第一、我們的情緒是人的內在本性,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第二、情緒的過程如山形曲線,我們不要太在意得失,順應規律,它自然就消失了。第三、放任情緒的發洩,只能夠得到一時的心理滿足。第四、我們試著去適應情緒的波動,情緒會慢慢平復。第五、情緒是存在疊加效應的。第六、精神上存在互動作用。第七、行動會創造新的情緒。第八、情緒和壓力是交織在一起的,適當的壓力可以轉化為工作的動力,但是超出承受的範圍將造成心理應激障礙。

五、在工作生活中怎樣應對壓力與心理的衝突?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不需要刻意去控制,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說不負責任的話,不做不負責任的事。面對壓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1、樹立良好的信念與信心。

2、擺正自己的心態構建最佳的心境。

3、多做開心有益的事情,將不良的情緒逐漸淡化。

4、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向信任的人吐露自己內心的不快。

5、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擁有健康的人生。

6、給自己設立一個短期的'目標,使自己能夠獲得成就感。

通過學習,我對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認識。下面談幾點體會:

我認為,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於是,在雙方的協同努力下,創造出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和課堂氛圍。這樣的教學,必然是令人樂而忘憂,如沐春風。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自己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教師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就必須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以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環境的變化。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提高自我評價、自我調控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2

今天聽了陳紀英老師關於在學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儘管身上覺得疲累,但心理卻覺得如沐春風一般,在教學工作中所有過的困惑、鬱悶都煙消雲散,心裡從內向外透著一股說不出的清新、敞亮的氣息。陳老師以詼諧幽默的語氣解讀了屢屢發生在我們身邊,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為我們找到在根源所在。

陳老師在報告中說要了解學生的需要,走近學生,學生接受了你,你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走近”、“走進”,看似只有微小的差別,或許在平時我們還會混用,但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卻有大大的不同。學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個體,哪能容我們直通通的走進他們的內心,所以我們只能先走近他們。怎樣才能走近他們,是不是無微不至的關心幫助就能走近他們,其實不盡然。如果我們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願想法,想當然的認為學生需要而為之,往往會產生實得其反的效果。象陳老師說的一個小事例,在假期回來的第一節課先給學生3~5鐘的`時間處理一下自己的事情,無非是同學幾天不見了,自己遇到的新鮮事想第一時間內跟同學分享,幾分鐘就搞定了,既滿足了學生交流的慾望,又同時給學生提了個醒兒,假期結束了。這樣該做的事都做完了,剩下的就是認真上課了。回想我們多數情況下所做的,往往是想當然的認為,學生的心跑野了,得在第一時間內把這韁繩勒緊了,而事實上就不那麼當然了。所以我們要了解學生的需要,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方能找到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

陳老師還講到師生關係是教育的生命線。現在都說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我們都高舉平等的口號,又是否真正做到平等。陳老師在這也舉了個小例子,也是幾乎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學生沒寫作業,“為什麼沒寫”,“我忘了”,“你都能記住什麼”。這樣的對話似乎在每一個老師身上都時有發生,接下來的談話就陷入僵局,談話這演變成了老師自己一個人的說教,學生要麼低頭不語(這是好的),要麼脖子一扭,臉一仰,不理你。這樣沉默的反抗讓老師覺得自己的師道尊嚴受到挑戰,然後說教就變成了批評甚至諷刺挖苦,將學生推的又離我們遠一些。回頭看看這其中的對話過程,我們又何曾給了學生與我們平等對話的權利,學生說什麼我們堵什麼,學生說什麼錯什麼,反正你沒做作業就是錯了,再狡辯更是錯上加錯。學生沒有申訴的機會,我們也就無從瞭解學生沒做作業的真實原因。師生關係的構建需要交流、需要溝通,給學生說話的機會,滿足學生心理上的安全需要,讓我們蹲下身子,和學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對話,師生關係會在這樣的基礎上走向和諧。那麼我們的教育也會成果累累,親其師而信其教,親其師而信其道嘛。

在陳老師的講座中我還有很感觸,我會在以後的工作中繼續去領悟、去體驗、去實踐。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3

健康是人類生存極為重要的內容,那麼,一個人怎樣才算健康呢?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規定: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應當重視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體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一個人如果有再健壯的體格,可心理不健康也只能是行屍走肉。可見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是什麼?心理健康的標準應包括人際交往、自我意識、情緒、個性、工作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

人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人人的溝通和交流,這也是我們人生的主要內容。在學校裡天天和同學在一起學習,與舍友之間一起生活。學習上的問題,我們可以在一起探討和研究,同時這也促進了學習的進步;生活中遇到的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開心的時候有人分享,難過的同時也有同學一起分擔。所以良好的人際交往有利於大學生身心健康、學業進步、以及情感的分享等等;如果我們學校很少跟同學說話遇到不懂得問題也不能夠及時的解決,日積月累問題越來越多,這也會使我們產生厭學,導致學習退步。但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也只能憋在心裡,這也不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所以人際交往不良可能會引起我們心理失衡,產生心理問題,影響學業。同學之間的交流也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對自己的認識,才能讓我們自我完善。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是心理健康者與外界正常交往的結果,是我們對自己和對他人以及兩者之間關係正確認識和評價的結果。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面對不一樣的事物

和環境會使我們產生不一樣的情緒。就像剛入大學的時候,生活環境的變化,使我產生了焦慮、煩躁的不良情緒。第一,在高中,每個班都是固定,學的課程是固定的科目。而在大學是不一樣的`的課大都要換教室,有專業課、有必修課、還有選修課;每學期開設的課程不同,每門課考試的方式不同,每門課的學分也不同,這些變化令我摸不著頭腦,很是焦慮、煩躁。第二,大學裡再也沒有人跟在後面督促你幹這幹那了,而是有大量的“自由時間”。真是不知道如何利用這些時間;不知圖書館、機房、自習室去哪,往往一個學期就荒廢了感到很迷茫、恐懼、失落。第三,覺得進入大學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了,經過大學聯考的激烈競爭,已感到筋疲力盡,認為進入大學可以好好放鬆一下,以補償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於是失去了奮鬥目標,沒有了學習的動力,內心卻無比的空虛和失落。總總的不良情緒不僅僅影響學習和新的生活,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及時的調整。當進入新的學習環境後,我們應保持樂觀的心態,及時排解內心的焦慮、煩躁、鬱悶或其他不好的情緒。一旦出現焦慮、煩躁、情緒不安等症狀,要學會向朋友、同學傾訴,或者轉移關注點。我們也可以選擇一種自己感覺比較舒適的方式,或坐或臥,慢慢地通過調節呼吸或放鬆使心情平靜。積極樂觀的情緒使我們充滿信心,精神充沛,能夠良好地適應周圍新的環境。反之不良的情緒使我們焦慮、煩躁、鬱悶、易怒、從而導致不良心理問題。所以我們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避免不良情緒產生。善於到生活中去發現新意,和同學去操場散步,聆聽鳥兒的歌唱,感受大自然的生機,為生活增添活力。一個真誠的微笑,一段溫馨的音樂,也足以讓你新的生活充滿愜意和浪漫。

人與人需要交流,有好朋友才有好健康。人類本來就是群居性的。親密的朋友會使我們生活充實,讓我們在孤獨和脆弱的時候找到精神的依靠。友情是我們堅強的後盾,讓我們不會被困難擊垮,勇敢面對挑戰和考驗。另外要確定適當的目標。過高的要求會使自己喪失前進的動力,屢次失敗會打擊自己的信心和激情。建立適當的目標,讓自己取得一定的成功,使自己從中發現自己的價值,從而建立良好的情緒。

總的來說人要有健康的心理,才會有健康的生活.故讓我們為了明天的美好,讓我們擁有一顆健康的心吧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4

現代社會的壓力之下,可能身邊有很多人內心都有痛苦,但是他們用微笑來掩飾,把自己偽裝的很快樂,其實內心很孤單,找不到開解的方式,這是一個非常需要我們去正視的一種疾病。

喬泓教授主要從三個方面講述了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心理健康的源動力以及心理升級的路徑。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又分為生物因素、性格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健康的源動力又分為能力感、關愛感、自主感。心理升級的路徑又分為成長型需求、成長型價值觀、追求型目標。

在成長型價值觀中喬泓教授三個石匠的故事令我深受感觸,他們雖然做著同一個工作,但是給工作的定位不同,決定了能取得的.高度。混飯吃的石匠也永遠成為不了建築家。而第三個石匠不僅熱愛自己的工作而且充滿激情,並朝著這個目標不懈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幹出一番理想的成績,正是這種目標明確的激情和理想激勵著他不斷努力,不斷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所以才造就了他的成功。

我覺得對於今天的中國社會來講,社會發展的速度很快,年輕人承受的壓力很大。但是中國人又往往對於心理疾病存在一些誤解,膽怯的心理導致不想跟別人表達、也不敢跟別人表達,病人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會承受雙倍的痛苦。

別再獨自掙扎!如果真的覺得自己的心態在某一段時間已經出現不穩定的時候,及時找專業人士來幫你判斷。這時候非常需要陪伴和開導,需要大家及時的溝通,把心裡的問題發洩出來,不要藏在心裡。我們也需要關注一下別人的內心到底是什麼樣子。多接觸一些性格好的朋友,少聊一些負能量的事,堅持做每一天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努力對待生活,努力堅持做好每一天、過好每一天。

願你我擁有發自內心的微笑!

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5

我聽了韓學榮教授的心理健康講座感覺受益匪淺收穫很多。

韓老師從健康的定義、健康的標準、健康與不健康的問題等幾個方面展開了講述,感覺老師講的`這些都很貼切實際,很實用,尤其對於我們老師工作壓力大,聽完講座心裡感覺輕鬆了很多,感覺比以前更瞭解自己了。並且在課上聽的很輕鬆沒有感覺累,一天時間覺著過得很快。並且在以後教育學生上和自己自我調節上受到很大啟示,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在教育學生過程中,不會有萬能的、普遍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怎麼教要掌握技能和技巧,不要只知道批評,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尊重學生讓孩子們喜歡你。學生在喜歡你的基礎上,就會對你所教的學科產生興趣,並且願意學習,因為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

二、在我的心裡上,老師的講座讓我釋放了很多壓力。首先讓我知道生活是五顏六色的,當我們工作和生活上有壓力時,我們要學會把心思放下來把擔子放下來,學會自我調節。另外還要正確認識自己,必須要學會獨立生活,在生活中要有最起碼的獨立性。當我們不能改變環境時,我們要試著適應環境。

總之,人無完人,金無足金,我們在生活工作中該怎麼過怎麼過,高興也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為什麼不高高興興過好每一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