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實用】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彙編六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心得吧。可是讀書心得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彙編六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炎熱夏季,唯有該書沁人心脾!對於一個嶄新的我來說,無疑是一粒定心丸和一針強化劑。

暑假前一次逛書店之時,淘到該書,正好在如此酷熱的暑假之中可以尋找到一絲涼意。《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是著名的特級教師宋運來先生所著,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經典著作。全書主要就教師工作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和現象作了描述和分析,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問題,分別從教育習慣篇、教學習慣篇、學習習慣篇、生活習慣篇、行為習慣篇等五個方面100個案例進行詮釋。

教育本身是一種智慧,而教師作為教育者,更需要擁有教育智慧,教師的教育智慧從哪裡來?從學習中來,從良好的習慣中來。教學時一門藝術,教學也是充分展示教師魅力的舞臺,追求有魅力的教學是所有教師共同的願景,教師需要通過良好的習慣不斷增加其教學的魅力,才能激發學生去讚歎、仰慕、並主動聆聽其教誨。有魅力的、完善的教育者需要有一定的專業水平,需要不斷學習。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品質,教師只有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成為有魅力的教師。教師的生活應是充滿情趣的、擁有幸福感的生活。因此,教師應有一套合理的生活習慣,這樣既可以具有旺盛的精力,又能促進身心的健康。當教師,就要當一個有品位的教師。有品位的教師,猶如一杯淳美的米酒,讓人回味、沁人心脾。教師的品位從哪裡來?從良好的行為習慣中來。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提升自我,從而成為有品位的人。

當我翻開該書的目錄時,首先看到“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大標題。智慧,從何而來?教育習慣篇從21個習慣進行例舉,“切記,一個學生一個世界”、“做一名陽光的教師”、“教師,請記住學生的名字”、“要善於換為思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等等。通過翻閱該書,從中體會到許多頗為中的,而又行之有效地經驗和方法。“一個學生不僅僅是一個鮮活的生命,而且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教師要像慈母一樣關愛每一位孩子。”“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等等。

特別是學習習慣篇中,作者提到“要做一個完善的人”。的確,學習是當前任何職業和任何人都必須牢牢記住,而且必須時刻實行的關鍵字。似乎早已進入知識和資訊爆炸的時代,當前社會日新月異,任何學習都不再一勞永逸,樹立活到老學到老已經不得不成為現實。況且,做為一名教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是工作的需要。只有在不斷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自己,才能成長孩子,成長教育。“認識自己”,這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的名言。作為教師,要習慣“研究”自己。“做一個充滿情趣的'人”,教師的生活應充滿情趣。讀書,是教師的一種生活。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河流。要善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善待他人,即使善待自己。只有當一個人懂得善待他人的時候,他所處的人際關係才會和睦友好、充滿溫情。要做人類精神的守望者。“做一個有品位的人”,從行為習慣談教師。“學會傾聽自己”、“善於發現自己”、“語言要有親和力”、“學會尊重”、“學會規劃自己”等等。做人要有氣質,做事要有風格。而作為一名教師,也要有自己的特色。高層次的豐滿的閃耀著燦爛人性的特色,稱之為“教師的品味”。一個教師有了這獨具的、高雅的品味,就會使其教育教學洋溢著風采,充滿著生機。有品位的教師,善良寬容,有愛心,有責任感,有同情心,有正義感,有尊嚴感。

記得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上不存在優秀的行為,習慣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要臻於事業之佳境,一個人需要優秀的行為習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作為一名剛入系統的自己,教師的專業習慣在我身上似乎還難以找尋到蹤跡。通過對該書的拜讀,仔細品味,方然覺察到自己的太大不足與無知,有一種恍然大悟的靈動。原來,教育還存在於自己的生活當中,習慣還影響著如此非同凡響的教育人生。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著神聖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

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

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著我,從師範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週一例會我們觀看了高金英老師的《提高自身素質,做好新時期的班主任工作》報告。我聽後第一個感覺就是:如果我是學生,能有這樣一位老師一定很幸福。高老師以鮮活的案例闡述理論,時而溫情感人催人淚下,時而犀利深刻發人深省,時而詼諧幽默惹人發笑。教育的智慧盡顯其中。

一個平凡的班主任竟然能夠做出如此多的不平凡的事。初建巨集志班,高金英老師就擔任班主任,對既沒成功經驗又沒失敗教訓的她來說,惟一"有譜"的是"我有愛"。因為在此前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她即是在"有了愛就有了一切"的實踐中走過的。而講座中最讓人心情不能平靜的也是巨集志媽媽關於"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的部分。聽著高老師一件件感人的事例,這也一次次的驗證了高老師的信條:"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回想起高老師的講座真是精彩多多:聽報告更像是聽高老師的單口相聲。高老師的講座之所以講的如此收放自如,得益於她那一個個發人深省的小故事,那一段段讓人捧腹的笑話。而那不僅僅是一個小故事,一則笑話,它們都被高老師賦予了教育意義,而且還是那麼的"潤物細無聲",彷彿是吃了糖衣藥丸。高老師將一句句普普通通的道理講得那麼生動,那麼真切,那麼讓人信服,讓這些枯燥的大道理瞬間變得鮮活而充滿生命力,並像烙印一樣深深地印入人心。由此,我認為教師也要與時俱進,用心學習,笑話不是一笑而過的話,格言也不是手抄百遍後的理解,當教師就要能抓住風的一瞬並讓它變成能量,在高老師身上我知道了原來用心積累,用心賦予一個笑話於新的內涵也是一種學習,有底蘊的老師才有魅力!

高老師的講座給我的感觸太多,我無法一一述說。作為新時期的'班主任,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很多的機遇,同樣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如何去面對挑戰如何能夠真正的勝任新時期的班主任工作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必須要耐得住寂寞,能夠沉下心來,去讀一些書,一些有用的書。"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老師!"博覽群書,取之所長,為我所用。

用到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去,教師的教育工作會如虎添翼,更上一層樓。

聆聽高金英老師的報告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幸福,讓我們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和精神的昇華,讓我們渴望並努力去做一名"充滿陽光味道"的老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今年寒假,應學校組織要求,為了積極響應讀書活動號召,我從中選擇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靜心的閱讀了該書,並對李鎮西老師的觀點稍有感悟。

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

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同時,使我這個新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裡,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裡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的編輯這樣推薦: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在李鎮西老師看來,“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鎮西老師說:“我所謂的‘做最好的教師,’不是與我所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強調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便意味著要儘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本書就是李鎮西老師“自己和自己比”的真實記錄。

這是一本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要主和具體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樸實、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他擅長把理性的思考傾注於可讀性極強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個個跌宕起伏、典折動人的故事裡,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會其中,發人演省,撼人心魄,催人淚下的書。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書中提到的“四心”讓我感受頗深。一是:奉獻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是啊,教師是一碗良心飯,對學生的態度,為學生服務的心,完全來自自己的奉獻,只有當老師全心全意為學生付出,不求回報,不求利益的時候,那學生就是幸福的,同樣的老師也是幸福的,可以在學生真情的眼神中感受到幸福。二是:理解之心:“我們要懂得兒童”。時常聽到這樣的抱怨“這學生怎麼這麼不懂事的”,可是,我們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心聲,他們又何嘗不在期盼有位理解自己的人,可以理解自己的老師,可以理解自己的父母,可以理解自己的朋友,所以只有我們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替學生想,理解的基礎上才能走進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學生的好夥伴。三是:平等之心:“拜小孩為師”。不要總是站在一個高度看小孩,不要總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會,李老師告訴我們,學一學孩子的`方式未嘗不可,你會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的祕訣。四是:責任之心:“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 “作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應該具備童心、愛心和責任心:童心使他能走進兒童的心靈,愛心使他能“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而責任心則能使他站在人生和時代的高度,著眼於兒童的未來與社會的未來,培養出“追求真理的真人”。陶行知先生正是這樣的教育家。”

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著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裡,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裡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反思後我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總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從今以後我會多試著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學生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作者談到,在工作中,他給大家出了這麼一道填空題:“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們教得最好時我們的獨特身份認同所蘊含的隱喻和影像,從中發揮教師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人們為自己提出了許多成功的隱喻——教得好的狀態就像一個瀑布、一名爬山向導、一名園丁或一個天氣系統。每個人的隱喻是不一樣的,因為優質教學來自教師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了什麼呢?牧羊犬。“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讀到這裡,我也在思索著自己的隱喻,但同時又很認同作者的這個隱喻,它很確切地描述出了一個實踐真正共同體的空間影像。“牧羊犬有四種重要的功能。它維持一個使羊群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間;它把羊群聚集在那個空間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群找回來;它保護空間的邊界並把危險的掠奪者阻攔在外;當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轉移到另外一個可以得到它們需要的食物的空間。”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

教師在教室中的任務就相當於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務——給羊一個空間讓它們自己吃草,而學生一定要自己去“餵飽”自己,而當他們已經知道在那個地方能學到什麼知識時,教師就一定要把他們轉移到下一個“牧場”,這就是主動學習,這就是學會學習。

本書中還有許多精彩的論述深深地吸引著我。例如,有關從微觀世界教學的幾個生動的案例,用以說明專注於“偉大事物”的教育共同體的力量:一個是醫學院裡的微觀教學,一個圍坐在活生生的、真有病的病人周圍進行的教學所產生的教育力量;一個是社會研究的'微觀教學,一個探究種族概念的對話過程,以此說明讓學習者“把點連起來”去建構經驗的益處。

書中還介紹了維持開放的學習空間的技術手段,在第一章和第五章中,提到了作者的一位極具教學魅力和獨特氣質的導師,一位深切地熱愛他的學科、學生和教學、希望學生也能認識這門學科的導師……書中很多地方,值得我們駐足停留。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麼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我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麼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範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徵。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

首先,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願望。

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教的是什麼?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麼?最難接受的是什麼?”“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數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鑑的呢?別人的為什麼好呢?好在哪裡?”“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係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