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大山的女兒觀看心得體會(通用6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山的女兒觀看心得體會(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山的女兒觀看心得體會(通用6篇)

大山的女兒觀看心得體會1

熒屏上的黃文秀形象,知行合一、立體豐滿。她從鄉親們那裡汲取智慧和營養,也向鄉親們傳播新時代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觀看電視劇《大山的女兒》,不禁熱淚盈眶、思緒澎湃。伴隨著熒屏上“時代楷模”黃文秀平凡而又非凡的人生歷程的藝術再現,感受著這位“大山的女兒”精神不斷昇華的軌跡,我為熒屏成功塑造了黃文秀這一藝術典型、唱響新時代青春之歌點贊。

這部關於精準扶貧和新農村建設的影視作品,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如劇名所示,《大山的.女兒》濃墨重彩地為“時代楷模”、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原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樹碑立傳。如果說作家楊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培育和引領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革命事業,那麼,《大山的女兒》堅持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相結合,以精彩的故事、生動的細節、鮮活的語言,塑造既有理想又腳踏實地、既有精神高度又有文化內涵的新時代青年黃文秀形象,再次唱響了青春之歌。

黃文秀的形象已經出現在一些文藝作品中,同題創作,《大山的女兒》充分發揮電視連續劇的獨特優勢,著力刻畫人物的精神世界。熒屏上,黃文秀的藝術形象真實可信、可親可學,既具思想深度又具感染力度和人性溫度。全劇對黃文秀一生的表現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從黃文秀出生到求學,主要凸顯黨和人民、社會和家庭對她的培養。她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放棄留京,主動申請回家鄉,到艱苦的農村當駐村第一書記。此後,她真抓實幹,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提升精神境界。劇中,她翻山越嶺走訪住在山上的殘疾人黃美沙與韋平雨一家,目睹了他們的困難,幫助他們聯絡落戶和醫保事宜,維護了他們的自尊,使他們看到了希望。上級組織為讓黃文秀安心照顧患癌的父親,提出將她調回市裡工作,但她仍堅守在一線,要與鄉親們一起讓百坭村永不返貧、共同致富。其家國情懷、忠孝情結,感人至深。熒屏上的黃文秀形象,知行合一、立體豐滿。她從鄉親們那裡汲取智慧和營養,也向鄉親們傳播新時代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電視劇對於黃文秀駐村第一書記形象的塑造,樁樁由“事”入手,件件著意於“魂”。她不僅幫助鄉親們從經濟上脫貧,更可貴的是引領大家從根本上轉變思想觀念,從精神上脫貧。村兩委班子連同幾位扶貧幹部,都在她的影響下思想得到了可喜的昇華。從龔福洋到黃元軍、從雙應姐到班小班,再到以龔連升為代表的中國小生,也都在黃文秀的言傳身教下轉變成長。飾演黃文秀的青年演員楊蓉,表演樸實自然、感人至深。經由楊蓉的動人演繹,榜樣的形象、楷模的形象,綻放出光彩。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英雄,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青春之歌。“大山的女兒”黃文秀,她的青春之歌是如此壯美動人,讓人銘記在心。

大山的女兒觀看心得體會2

近日,一部以“時代楷模”黃文秀為原型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走上熒幕,影片真實還原了一位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而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的當代青年,她帶領村民實施脫貧攻堅的故事,引起了廣大基層青年幹部強烈共鳴。

從走出大山到反哺家鄉,黃文秀以其“一心一意”的堅定信念、“一往情深”的為民初心、“始終如一”的無私奉獻彰顯了新時代基層幹部的良好形象。廣大青年幹部要讀懂本片中的“精神密碼”,拿好信仰之“杆”、責任之“槳”、創新之“犁”,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信地擘畫壯麗藍圖。

以信仰為“杆”,舉好“亂雲飛渡仍從容”的理想信念之旗。“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她白天遍訪貧困戶,分析致貧原因,晚上與“村兩委”研究脫貧對策,夜深了,一個人孤零零住在村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裡,用初心堅守著曾經許下的諾言。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安身立命之本,唯有理想信念,才有“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姿態不懼亂雲飛渡、勇競百舸爭流。回望黨的百年風華,無數的偉大成就都是革命先輩們在飽受飢寒的艱苦條件下創造的,正是有理想信念這最豐盛的“精神食糧”,黨和人民一同跨越“婁山關”,勇闖“臘子口”,不懼任何挑戰,在百年變局中開創新局,踏平坎坷成大道,信仰的力量在百年風雨洗禮中生生不息,越發活力。

以責任為“舵”,掌好“捨我其誰挑重擔”的使命擔當之舟。她毅然接受組織安排的任務,奔赴偏遠的貧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帶動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敢於擔當,勇於作為,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特質。新徵程上充滿挑戰,唯有擔當實幹,方可贏得民心,順應時代。“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新時代要求我們不能畏首畏尾、避難就易,要有越是“險灘”越要闖,越是“陡坡”越要攀的`“闖勁”,“怕擔責、恐問責”的青年幹部究其根本是忘了初心,必將被人民拋棄。“我為群眾辦實事”不是一句口號,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入手,敢抓敢管、敢試鋒芒才是守使命、勇擔當、固初心的直接體現。

以創新為“犁”,耕好“為有源頭活水來”的開拓創新之田。“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山裡缺產業問題,她帶領村幹部和群眾學經驗、找路子;為了開啟銷售渠道,黃文秀帶著全村發展電商;為了解決村民生產生活用水問題,黃文秀帶著大家修建蓄水池、渡槽……新時代對青年幹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青年幹部要提升工作的創新意識,打破慣性思維,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創新首要在學習,要有本領恐慌,學習要不拘泥於形式,堅持學理論與學典型相結合,結合自身的優勢創新謀劃工作,探索路徑,而非憑空想象。創新要有勇氣,切忌固步自封,敢於正視問題、突破常規,善於探究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創新要有意識,要從思想上增強創新意識,跳出傳統思維框架,嘗試從新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開拓全新模式。

近日觀看了致敬“時代楷模”、真情再現黃文秀先進事蹟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我被一個個真實生動的細節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打動。作品重塑了英雄形象,弘揚了脫貧攻堅精神,在觀眾心中立起了一座精神豐碑。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以黃文秀同志為“鏡”,學習她“心裡很快樂”的真情付出,多到田間地頭,多到鄉下農村,多關注農業農村農民。我們要把文秀學姐的可貴品質傳承好,用為民服務的無私奉獻回報黨和國家的培養。

大山的女兒觀看心得體會3

一直不敢看這部電視劇,因為知道原型、更瞭解結局。還是有點內心不能接受的感覺,由於最近崗位的調整,感覺我需要一股讓我滿血復活的動力,所以決定還是看一看作為近齡人的事蹟、他們的智慧是如何在基層中發揮作用的。

作為一個從大山裡面走出去的人,自己好不容易擺脫了貧困、逃離了大山,卻毫不猶豫的決定回去反哺,這樣的事蹟難得,選擇肯定也很艱難,可以她卻毫不猶豫。這種決定其實也不難理解,我們從她的家庭就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是感恩的,對子女的要求也是感恩的,感恩黨、感恩國家、感恩政策,他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劇末黃爸爸拒絕縣級撫卹金的情節,讓人動容,這樣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她做出的決定似乎也是必然的。

她的真誠感動了村裡的群眾。第一次到村裡的她去走訪群眾,群眾能跑的就跑,能躲的就躲,大家都不願意見她,都不信任她,但是通過她的堅持、她的熱情,以及她的細緻,她跟群眾認親戚,把群眾實實在在的放在自己的心裡,真心實意的為群眾謀福利,切切實實的讓群眾感受到了溫暖、得到了實惠,很多人都開始慢慢的接受她,有事主動找到她,有的人甚至只相信她。作為一名年輕的幹部,她不僅有一腔熱血,她還有方法、有策略,懂得如何去感化別人的心,她帶著自己單純的初心,用最樸實的行動踐行了自己的入黨誓言。多年沒人管的老太太,連支書都說我都把她給忘記了,但是文秀書記發現了,她不僅幫助她,而且親人待她,老太太親切的稱呼她為自己的孫女;全村第一懶漢,從見到她就跑,到親切的稱呼她為妹妹,有事他只信任她……樁樁件件都是真心真情換來的感動和支援。她的細心、用心、耐心和智慧讓她在群組中站穩了腳跟,獲得了認可。

她的熱情帶動了周邊的幹部。她一到村子裡就開始帶著大家從環境衛生開始,從一個最基本又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小細節抓起,帶著大家一起從細處著手。她虛心向村裡的幹部學習,學習之後總結出自己的想法,通過黨建的帶動,充分發揮黨員的帶頭先鋒作用,善用集體的力量來推動工作。在她的帶領下,村裡的隊伍從一盤散沙,到團結一心,不分彼此,很多年輕幹部受到感召,積極的加入共產黨,很多幹部從從前的.不理解、不支援、不配合,到自己主動反思、主動參與,從看笑話看熱鬧到積極投身。她的一腔熱情,提起了周邊幹部的積極性、大家都想幹一番事業,大家主動想事、主動參與、主動投入,帶動了原本有意見的村幹部,讓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村裡產業發展起來了,百姓帶動起來了,整個村裡都欣欣向榮,貧困戶的紅旗一面面的摘下來了,換上了嶄新的藍旗,貧困戶以自己家紅旗戶為恥,大家都爭先努力的想要插上藍旗,變成脫貧戶。僅僅一年的時間,全村貧困戶就基本全部都有穩定的產業、穩定的收入,這是內心的帶動,不僅是扶技,更是扶志。

她的事蹟感動了全國的人民。車禍的發生,本可以避免,但是作為一名內心裝滿群眾的第一書記,她對群眾的念念不忘,使得她義無反顧的前往。事後,不管是她的親人、村裡的群眾還是曾經的同事,都不能接受,全國人民都為她感到惋惜。奮戰在脫貧一線的幹部很多,她的故事或許很普通,每天都在各地發生,但是作為一名高學歷的年輕女幹部的這種覺悟、這種韌勁、這種執著是很多人身上看不到的,這是我們這輩人值得學習的,學習她的一往無前、學習她的韌勁、學習她的無私,學習的為人處世方法。雖然她犧牲了,但是千千萬萬個黃文秀還在我們的基層,還在我們的群眾當中,還在帶著她的遺憾努力,還在帶著她的目標前行。

看完這部劇,久久不能平靜,演員演活了黃文秀,給我們真是還原了她的一年扶貧經歷,讓更多的人記住她,讓更多的人為她接續努力,讓更多的人投入到基層一線中去。自己作為其中受鼓舞的一員,也更應該沉下心來,想想自己的價值在哪裡?

大山的女兒觀看心得體會4

近日,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黃文秀先進事蹟改編創作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在央視一套熱播。該劇以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為線,刻畫了脫貧攻堅戰前線的真實圖景。黃文秀以自身奮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現如今,我們站在新的“趕考路上”,青年幹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希望,更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銳意進取,用實際行動展現青春力量和擔當。

初心在胸前,踐行入黨時的錚錚誓言。在黃文秀的入黨申請書裡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他人、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當許多農村大學生選擇從大山中走出來,黃文秀卻成了一個“逆行者”。從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後,黃文秀放棄了留在大城市的機會,毅然返鄉,主動來到這個位於大山深處、離百色市區164公里的村子。為了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她駐村兩個月走遍了全村195戶貧困戶,立志改變這個深度貧困村,用實際行動履行“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扶貧承諾,踐行了自己入黨時的錚錚誓言。青年幹部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知黨恩、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始終做趕考路上矢志不渝的追夢者,為努力實現鄉村振興貢獻一份青年力量。

初心在心中,表達對家國的深切愛戀。黃文秀的心中有著家國情懷,肩上有著家國擔當。在單位就駐村工作徵求她意見時,她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絲毫未提她父親患癌症病重的事,就這樣,她踏上了“心中的長征路”。“在我駐村滿一年的那天,我汽車儀表盤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我簡單地發了一個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週年愉快’。”剛來百坭村時,黃文秀給村裡的扶貧工作群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百坭村鄉村振興地表超強戰隊,就是這支戰隊帶領群眾摸索到了適合百坭村發展的產業路,不到一年時間,貧困發生率從22.88%下降到了2.71%。青年幹部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涵養家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擔起千鈞重任,迸發激情活力,加強實踐錘鍊,永葆愛國主義,跟隨國家的腳步走,把自己當作“國家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去哪裡。

初心在腳下,譜寫對人民的熱忱無私。在拍攝《大山的女兒》時,當地村民專程開車三個小時到達拍攝地只為了看看演員像不像黃文秀,因為她,村民的哭戲勝過專業演員。百坭村扶貧任務重、壓力大,脫貧攻堅時間緊,面對人民群眾的疑惑與顧慮,黃文秀始終把人民的安危冷暖裝在心間,心中有多少責任,腳下就沾多少泥土,從跑遍村子裡的'所有貧困戶到手繪全村地圖,從學習當地方言到帶領群眾修路、發展特色產業,黃文秀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一顆愛民之心。廣大青年幹部要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幸福”作為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主動將“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理念融入工作和生活中,自覺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在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黃文秀的生命雖然很短暫,但是她的付出將永遠被世人銘記,她寶貴的品格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同樣作為基層幹部的我們,唯有以她為榜樣,將她的精神傳承下去,主動服務基層、紮根基層、奉獻基層,為實現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貢獻青春力量。

大山的女兒觀看心得體會5

電視劇《大山的女兒》看完了,帶給我的全是感動感動感動。一位不到三十歲的女娃,放棄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貧窮落後的大山,真心把村民當作親人,全心全意為民服務奉獻一切。期間竟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怎不叫人動容。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事情的屬實性應該和電視上差不多,畢竟是真有好人的,只不過這樣的人太少了。

感動的同時我有更多的是感慨,全國的扶貧工作都像黃文秀那樣真心扶貧,我們還會有貧窮之說嗎?同樣是扶貧,黃文秀所代表的百色地區是那樣一番景象,全國其它地方的扶貧呢?會是一個樣子嗎?應該是有類似的地方,但也是少數,這不全國就出現了一個黃文秀,多數地方的扶貧是不理想的,其它地方我不很清楚,我們這裡的扶貧是令人失望的。

我有印象的扶貧是九十年代中期了,我們這裡的扶貧和她們完全不同,一般是由市縣級各單位派幹部到農村去扶貧。一個鄉鎮由鄉鎮委選出幾個應該是最貧窮的村子,來做為扶貧的`目標。事實上選出來的都是鄉鎮上最有名的最富有的,一般是一些大點兒的,不能太偏僻的村子,大概原因是太窮太偏的村子招待都困難,交通也不方便。所謂的扶貧都知道不過是這麼回事,走走形式,象徵一下,又改變不了多少,更談不上扭轉了。去名村大村這叫讓錢花在臉上,寧願錦上添花也別雪中送炭。那時的套路基本一樣,由上面各單位派出一到兩名幹部,進駐一個村子,在該村住在該村吃,一月要住多少天,一年下來多少次都應該有規定。他們在村裡就是吃喝玩耍,毫無事幹,和電視上演的大相徑庭,大概是年代不同。別看他們有時間,又無事可做,可他們生活上還是需要專人照顧。大隊為此專門找一個做飯的,伙食還挺好,平時就是扶貧的和做飯的吃,隔三差五或者有事時,村幹部就一起用餐。一年下來連辦飯的工資加招待費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那時整體都窮啊。關鍵是他們沒有在這裡的必要,還發著工資,浪費人力。一到年底,村裡反而向扶貧幹部送禮。會計保管和辦飯的一塊拿著稱滿村子裡收笨公雞,再弄一些小米花生等土產,至於還送些什麼外人就不清楚了。當然了,人家來扶貧還是對村莊有利,這樣在村子待上幾年,也是有規定的時間,算是扶貧結束。其間扶貧幹部和村幹部一塊商議,給村裡上個什麼事?這才是扶貧的真實作用。一般都是給村裡修一個小橋,或打一眼大口井,或蓋一個學校等等。對村裡的扶貧起作用不大,這是兩千年時的扶貧。

進入二十一世紀了,我們這裡的扶貧還是不斷,也說明了上面的決心。扶貧的模式也先進實用了,不只是單純的給建一個什麼東西了,也逐漸開始給上一個專案了。我瞭解的一個村子,扶貧幹部和村幹部商議著給村裡建高效保溫大棚。這就實用多了,確實能為村裡扶貧大有幫助。他們蓋了高效大棚和普通大棚兩種,這個花費巨大,當然了不是所有的扶貧都給與這麼大的幫助,這個責需要看扶貧的單位,該扶貧的單位是市財政局,可謂是財大氣粗,一般是達不到這種規模。投上巨資,拿出好地,使上功夫可最後的結果同樣是不理想。因為這些大棚不是針對貧困戶的,村裡明文規定,誰想種誰承包。村裡的貧困戶他能包的起嗎?他們有人力物力和能力玩的轉嗎?最後全部成了村裡的幹部和村裡有能力的人種植了,又是一次錦上添花的行動,其結果可想而知。扶貧需要那麼高階嗎?既然建上了不會再幫貧困戶謀資金謀技術?直到圓滿銷售,就像電視上演的那樣幫助,不行嗎?不會嗎?就是管富不管貧。這就是我們的真實扶貧操作。

這裡面還藏著一個大問題,建大棚花費巨大,說它花一百萬也中,說花一百五十萬也中,說花二百萬也行,又很難掌握清楚,這裡面的關鍵問題就不言而喻了。凡是做事出發點就不正確,其結果就一定不會好。甚至這個扶貧案例,在市扶貧大會上受到表揚都不算回事。

這是我們這裡一零年左右的扶貧模式了,至於現在的扶貧應該更先進了,也稱呼第一書記了吧。但是其核心性質不變就很難見效。這也難怪出現不了第二個黃文秀,多數都這麼一個素質,這個扶貧怎能真正做好?好在我們這裡還不是那麼貧困,都能說的過去。但是想想國家為我們付出了那麼大的人力物力,我們下邊的所做所為對的起我們的黨和廣大百姓嗎?

大山的女兒觀看心得體會6

當下,央視一套在黃金時間熱播電視劇《大山的女兒》,主人公黃文秀的事蹟催人淚下,感觸良多……

一心為民,把扶貧路當“長征路”

黃文秀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後回鄉工作,2018年擔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家庭並不富裕,父親身患重病,重重壓力之下,黃文秀總是樂觀開朗、積極向上。

她剛上任時,發現現實情況比想象的更復雜: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03戶474人,貧困發生率22%,是深度貧困村。百坭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居住分散在幾個不同的山頭,對於她這個不熟悉地形的“新手”來說,要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全村貧困戶的詳細情況,是非常困難的。

但她沒有失去信心,仍然堅持深入的開展群眾工作,常常脫下外套幫貧困戶家掃院子;貧困戶不讓她進家門她就去兩次、三次;貧困戶不在家,她就去田裡,邊幫他們幹農活邊聊天。時間久了村民們見得她多了,開始慢慢地接受她。

經過兩個月的摸底,她基本掌握了全村概況,百坭村共有472戶206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95戶883人,2017年未脫貧為154戶691人,因學致貧和因殘、因病致貧佔比最高。

駐村一年,她把全村所有的貧困戶訪了一遍又一遍,在“扶貧心得”中她寫道:“在我駐村滿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車儀表盤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我簡單地發了一個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週年愉快’。”

先忠後孝,把貧困戶當“自家人”

在一次貧困戶家中走訪時,因該貧困戶是一個醉漢,常年一人在家喝悶酒,村兩委的人誰去做工作都油鹽不進,難以溝通。

這次黃文秀來到該戶,他又在牆落裡喝酒,黃文秀想盡辦法想了解家裡的實際情況,就是找不到突破口。

該醉漢指著酒缸說:“舀一碗酒喝了,你問什麼,我就答什麼?不然別想在我這知道點什麼。”

沒法子,黃文秀拿起碗,就在酒缸舀了一碗酒,艱難的喝了下去……

就在此時,突然接到姐姐的.電話,告知她爸爸檢查得了肝癌。

作為女兒,聽到此訊息,如晴天霹靂,一下子就懵了,一串串晶瑩的淚水猶如斷了線的珠子從她臉頰上滾落下來,她拼命地想擦去,可是無濟於事。

村支書匆匆的送她回家,得儘快送父親去醫院看病。

車在崎嶇的山村公路朝她家的方向疾馳。

黃文秀的手機再一次響了,貧困戶家裡出現了矛盾糾紛,讓第一書記前去處理。

她讓村支書停下了車,略微沉思含淚道:“支書,掉頭,我們回去吧!”

“不行,村裡的事情有人會處理,你還是儘快回家。”支書說。

黃文秀:“不行得嘞,這樣我走了,也心裡也不安呀!還是回去吧!”

支書只得掉頭,回村處理矛盾。

作為女兒,在聽到父親得了那麼重的病,第一時間本是見見父親,讓父親立即入院治療。但黃文秀仍把村民的事情放到優先處理,然後才去處理家庭的事,這種“先公後私”處理事情的方式,不正是黨員幹部好好學習的地方嗎?

黃文秀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理想之中,理想才會更遠大。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

人的一生或璀璨或平凡,雖然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能夠拓展生命的寬度。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幹部,特別是青年黨員幹部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人民群眾創造美好幸福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有的把熱血和汗水傾注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有的卻將年輕的生命終止在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

他們是祖國和人民的驕傲,而黃文秀則不正是廣西百色人民的驕傲嗎?黃文秀的事蹟,在廣大幹部群眾中間廣為流傳,她的精神,早已成為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扶貧幹部心中的一道標杆,激勵著為民奮進的腳步。

我們要向黃文秀同志學習,以實幹踐行初心,用擔當承載使命,自覺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積極投身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和工作中去,以昂揚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紮紮實實做好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努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全力解決最後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為助力鄉村振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