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做智慧父母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做智慧父母心得體會(精選1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智慧父母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做智慧父母心得體會1

不論我們願意與否,孩子會效仿我們的言行,身教重於言教,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在教育孩子當中,父母習慣去說教,卻很少願意去真正傾聽孩子的心聲。甚至在聽的時候也是敷衍了事,或是中途打斷,說一大堆的道理給孩子聽。但其實,不是每一個時刻都適合教育孩子。父母需要“看在眼裡,放在心裡”,等待合適的時間、地點,採用合適的方法去與孩子溝通。親子之間的溝通是孩子和父母的雙向溝通,不是一味的把父母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更不是用大道理去說服孩子,而是不居高臨下、不以指責教育的口吻,尊重孩子、以平等的方式與孩子探討溝通。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同年齡有不同心理特徵,不同心理特徵對應不同教育方式。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父母也要不斷學習和成長,並學會換位思考與自我的反省,才有可能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狀況,父母應該學會對孩子給予更多的耐心、寬容、理解、尊重、信任和關愛,多看到孩子的付出與努力,多鼓勵少批評。為什麼在孩子成長中要多鼓勵他呢?因為多鼓勵可以讓孩子更有自信心和勇氣,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不灰心、不氣餒。讓自信的笑容在孩子臉上綻放!

做智慧父母心得體會2

今天觀看了釘釘釋出的楊雄專家演講關於<<雙減背景下如何做智慧父母>>專題。

首先:父母教育孩子要顆平常心,讓孩子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成長。

以我家孩子這年齡段,正是自己有主見思想,開始有點叛逆時期,若要以強硬、侮辱性口氣批評,只會是對抗性反駁於你,得不償失。要以鼓勵為原則。多溝通心理想法,實現行為思想改正。

要發揮家長言傳身教的作用,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長必須先做到,在孩子面前樹立榜樣。把孩子教育好,讓他自己有時間觀念,有責任心不要命令強迫孩子,讓他自己自覺遵守,家有家規,有守規則意識,我作為媽媽一定少嘮叨,要無條件愛孩子,事情沒做好,對事不對人,先安慰他,讓他知道沒做好,媽媽知道你自己也難受,讓孩子感到家的溫暖和安全,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盡最大努力去做就行,做一件事情就好好堅持下去,決不半途而廢,我家孩子字寫不好,我天天罵天天扔本子,效果是更差,要講方法,鼓勵,適當表揚獎勵,比如,哇,我發現這裡其中一個寫得特別好,讓他有信心,我能寫好,想開來,如果學習不行,我有可能還有另外本事,並不是一無事處,及時肯定他,世界這麼美好,我可以做很多事情,遊戲電視讓他規定時間完成,做個自律的人,而不是強勢決對服從,反而會一有機會偷偷摸摸玩,從而學會了撒謊,懶惰。讓孩子多幹家務活,是家裡的一份子,參與一些家務和思想,決不做閒人,要感恩。

孩子是我們每個做家長的希望,真心希望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陪同下成為自信、獨立有責任心的國家棟梁之才。

做智慧父母心得體會3

這是一門讓人印象深刻的課程,課上的我有會心一笑,有熱淚盈眶,也有深刻反思。成長是一件痛苦的事,成長意味著不停地蛻變,每一次蛻變都是一次化繭成蝶,都需要經歷艱辛困苦。但成長也不只有痛苦,它還有努力過後的充實和喜悅。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何做好父母的角色,是一大難題,大到沒有具體標準,千人千面、千變萬化,其中有主觀個體,也有客觀條件。大多數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是對原生家庭教育方式的延伸。然而在國家飛速發展,政治、經濟、文化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卻還是很少為教育孩子去做計劃和提升自己。我也是這樣的,所以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常感到迷惘,事情的兩面性常使我矛盾,讓我不知如何去教導孩子。

所幸這次的課程讓我收穫了非常有用的三個觀點,我準備在實踐中充分應用起來,它們分別是:

讚美孩子。讚美是永恆的法寶,孩子的每一點進步,我都要熱情地誇獎他、讚美他,不要再因為害怕他驕傲自滿而吝嗇自己的讚美和喜悅。我還要學習如何發現孩子的優點,學習自然、熱情地讚美孩子的每一點進步;理解孩子。孩子們都有一顆善良、敏感、脆弱的心,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語氣溫和地和孩子溝通,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走出成長期的困惑和迷惘;創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中,父親就像一臺機器的硬體,母親是軟體,但連線它們的不是電,而是愛,有愛的家庭就有溫度。有溫度的家讓孩子安心,孩子更愛家,就會想為家庭努力、進取。

包容孩子的不完美,讓孩子從容、快樂地成長。不苛刻、不焦慮,用微笑感染孩子,用愛澆灌,用心堅持,就終會見彩虹!我們是孩子未來的原生家庭,我們要為他們的未來,學習做好父母!

做智慧父母心得體會4

孩子在國小時期最重要的就是習慣的養成,好的習慣可以陪伴終生,壞的習慣同樣也會影響他的終生。家長和學校承擔的責任是不一樣的,家長需要給孩子創造好的家庭氛圍,以身作則,比淳淳教導要管用的多。同樣,學校交給學生的書面性的內容,也要和家長的言傳身教能夠吻合,所以我覺得這堂課還是主要給家長上的課,比如分享課程的老師在裡面說,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激勵的方式,讓孩子養成主動寫作業,主動學習的習慣,例如:先寫作業再看電視可以多看10分鐘,每次寫作業前先端正坐姿有小獎勵,時不時的小鼓勵和讚美,以及召開家庭小型會議等等,方法都挺好。

另外每個階段,孩子的心理成長都是有變化的,因為家裡還有兩個學生馬上7年級了,也聽了一下國中期孩子的心理變化,比如講到:到國中期孩子就會形成自己的圈子,他會渴望自由,就和國小時期不一樣了,所以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做好積極引導。現在的孩子們和以前的不一樣,因為網際網路太發達了,手機電腦讓他們接觸到的知識已經遠遠的超出了他們所能理解和操控的範圍,所以就更需要我們家長多操心,多一些囑咐,要告知他世界上並不是全都是好人,要有自我保護意識等等,家長呢也要提升個人的文化素質,沒事在家也要看看書,帶領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出正確的引導,也可以張貼夢想牆,為了目標和夢想讀書。

孩子的教育無小事,國家現在已經把孩子的教育上升到了法律的層面,可見,素質教育已經影響到了整個國家的發展,我們要緊跟國家政策法規,做合格家長,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才,讓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富強,越來越昌盛,越來越強大!

做智慧父母心得體會5

作為一個國小五年級學生與九年級學生的媽媽,我直接感受到的就是,校外培訓機構和一對一輔導都無法實現對孩子的優質教育了。我大女兒九年級了,會考即將到來,課程多作業多,百分之五十的普高錄取率讓家長焦慮,學校是很負責的,安排了免費的晚自習和週末輔導,原本打算周未請人查漏補缺輔導一下的,也因為沒有時間只好放棄。

小女兒也是國小五年級了,在“雙減”政策落地後,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孩子在家學習、做作業的時間少了,娛樂休閒的時間多了,更多的時間資源還給了孩子。作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寶貴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父母要明白,“雙減”是為了減輕孩子過重的學業負擔,而不是減輕做家長的責任。在陪伴孩子成長這條路上,作為家長,我們始終應該是一名學習者。

做智慧父母心得體會6

認真的看完了數字大學裡楊雄教師的講座,使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認真的回味,也意識到自己需要反醒的地方有很多!

楊雄老師的講座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教育孩子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要了解孩子的青春發育的反叛心理,管教孩子應講究技巧與方法,要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的溝通,要做一個示弱的家長,不能太過於強勢,也不要太過於關注孩子的學習,要學會放手而不撒手,不要老是盯著孩子作業作業、功課功課、分數分數!殊不知,這是孩子最敏感的部分,要多鼓勵、少批評,放下架子多陪伴多溝通。

通過今天的學習,還讓我更加了解了家長如何更“有建設性地批評”教育孩子,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更多的關心!

總而言之做父母是終身的職業、也是需要終身學習的!希望以後有多多這樣的講座,讓我們家長也多多學習。

做智慧父母心得體會7

今天線上家長會跟著心理輔導師學習這節課程,讓我們知道,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只會習慣去說教,卻很少願意去真正傾聽孩子的心聲,甚至會無情的打斷或敷衍了事。其實,不是每個時刻都適合教育孩子,我們做父母首先要觀察孩子是否愛學習,是否喜歡學習帶來的感覺,如果只是一味地指責,批評,只會讓孩子痛苦,逃避。幫孩子找到學習的美好感覺最重要。父母需要採用合適的方法與孩子溝通。如果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只會讓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不居高臨下,不以指責教育的口吻,尊重孩子,以平等的方式與孩子探討溝通。

在這過程中會遇到挫折和困難,父母應該學會對孩子,給予更多的耐心陪伴、寬容、理解、尊重、信任與關愛。多看到孩子的付出和努力,做到多鼓勵少批評,才可以讓孩子更有自信和勇氣。

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與自我反省,對孩子多關心人,少關心事。把目光放在人身上,以人為本,不能只看結果。要知道我們愛的是孩子,不是成績。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也要不斷的學習和成長,提升自己的認知,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

做智慧父母心得體會8

紀伯倫在《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一文中寫到“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這一段話發人深省,也許很多人對這段話視若罔聞,能夠讀懂又真正這樣去做的,簡直就是鳳毛麟角了。

今天非常有幸聽青少年心理輔導專家,和諧家庭和親子教育專家,著名中國學生心理成長網首席講師毛一鳴老師的“科學教育。做智慧父母”家庭教育線上直播課堂講座。首先,主要從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家校關係三個方面詳細闡述了關係大於教育的重要性。關係的好壞,決定家庭教育的成敗。調正關係,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家是孩子心靈的港灣,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父母幸福的婚姻。如何正確處理好這些關係?

大地寬廣無邊無際,樹木數得完嗎?在億萬棵樹苗中,沒有一棵是弱小的嗎?晴天無限好,一年365天,沒有陰霾風雪交加之時嗎?不是的,有春天的腳步,就有冬天的凜冽。與生活同行,互相取暖,你才不會寂寞。接納別人,就是接納自己。真正愛一個人,就要愛他的全部,不能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和願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媒體和網路報道的關於青春期孩子的自殺事件比比皆是,就有人指責孩子太沖動、太脆弱,殊不知本來青春期的孩子心理髮展不成熟,一方面需要獨立,另一方面需要家長情感方面的理解。家長因為不瞭解孩子,對孩子橫加約束,這使得家長與孩子的矛盾重重,衝突不斷升級。青春期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轉折點,這個階段決定了孩子一輩子的命運。孩子沒那麼難管,只是你不懂!孩子再長大,他也是個孩子,也需要愛的。只是他有他自己獨立的見解和思維,我們總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要求他們,要從內心去尊重、理解他們,孩子也是人,不是我們發號施令、用來撒氣的工具。

欣賞,就是用眼睛去注視,用耳朵去聆聽,用心靈去體味這人世間的美好。欣賞別人是一種尊重,被人欣賞是一種認可,無人欣賞則是一種不幸。我們渴望被人欣賞,往往忽略了欣賞別人。更多時候,我們善於發現別人的缺點,樂於放大自己的優點,甚至喜歡在別人的不幸中尋找到自己的幸福。然而,欣賞是相互的,要想被人欣賞,就得先去欣賞別人;只有欣賞別人,才能會被人欣賞。學會欣賞每個人的優點,包括我們的孩子,正確對待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切忌不可把孩子放在跟別人一起比較,要跟他自己比,跟上一次比,跟過去比,設定合理的目標,及時進行反饋,不斷提升能力,讓孩子獲得自信和快樂。孩子真正的自信是建立在對自我的正確認知,這需要父母在平時表揚孩子時,注意表揚孩子的具體行為和積極、努力的狀態,而不是籠統地說“你真棒”等。孩子越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有優勢和被肯定,就越朝著這些方向努力。我們要善於去挖掘孩子身上所呈現的閃光點,而不是一味地去強調和提醒他們的缺點和不足。蒙臺梭利的一句話,“是成人剝奪了孩子旺盛的經歷,粉碎了孩子獨特的個性。成人急切地糾正孩子的錯誤,平息孩子心理上的缺失,彌補孩子性格上的缺陷,殊不知孩子的這一切都是成人造成的。”我們要尊重孩子,放下身段,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用智慧的匠心去引導他們,而不是責備、嘲諷和謾罵。

有一種愛叫作放手。愛它,就給它自由,讓鳥兒回到天空,自由飛翔;讓花兒盡情開放,展現風采;讓孩子露出笑臉,健康成長。放手,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放手,是父母今生對孩子一門很重要的課題,但是知易行難。電視劇《小捨得》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人和鳥兒一樣,也需要自由。也許人比鳥兒更看重自己的人格和權利。最愛孩子的是父母,可是他們為了讓孩子變得聰明、多才多藝,便將愛變成了數不清的擔子和巨大的壓力。怎麼放手?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情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多去選擇,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孩子被我們帶到這個世界,對於我們父母來說,視為自己一幅心愛的作品,總是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儼然在很多方面就逐漸形成越殂代皰,喜歡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要求孩子,想讓孩子按自己的意願行事,越是干涉的越多,矛盾就進一步激化的越快,往往兩敗俱傷,都會很累。“美麗的鳥兒,我喜歡你那清脆的歌聲,宛轉悠揚;我喜歡你那多彩的羽毛,絢爛華麗;我喜歡你那可愛的姿態,充滿生機。我認為我已經給了你生活的必需,給了你關愛和感情,可是,我卻發現你的歌聲越來越蒼白無力,還總是對著籠子外的天空凝望、哀鳴……”學會放手,給孩子一個獨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展開翅膀去遨翔,尋找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相信他們一定會更加精彩漫步人生。

做智慧父母心得體會9

首先,感謝鄭州大學幼兒園若男一、一班的老師能夠為我們家長提供一次寶貴的聆聽教育講座的機會。

今天有幸在鄭州市科技館聆聽了支豔強講師《科學教育,做智慧父母》教育講座,讓孩子成為健康、快樂的好孩子,讓父母成為輕鬆、快樂的好父母。聽後很有感觸,現將自己的一點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要發揮家庭環境的作用。孩子的教育因素大部分都歸結於家庭,良好的家庭環境能夠帶給孩子身體、性格等多方面的養成。

二、要發揮家長言傳身教的作用。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長必須首先要做到,在孩子面前也要多注意很多容易被忽視的禮儀和規矩。

三、要關注孩子的健康。身體健康與否很好辨識,也是最受我們做家長所關注的,可是心理健康與否,只能通過孩子日常舉手投足間進行細心分辨,而這恰恰是最容易忽略的。放下家長的架子,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從她們考慮問題的角度,真心為她們答疑解惑。

四、觀國學經典,聞古典音樂。物質食糧和精神食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一不可,物質食糧能夠讓孩子身強體健,精神食糧能夠讓孩子知行合一。

孩子是我們做家長的希望,真心希望每一棵柔弱的小樹苗都能夠成長為參天大樹。孩子是我們的影子,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除了學校,就是家庭,希望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陪伴下,成為獨立、自信、有責任感、樂於學習、善於與人相處的棟樑!

做智慧父母心得體會10

今天,我去茌平振興國小聽《智慧父母,引領孩子未來》的講座,這個講座時講給孩子聽得,給是講給大人聽的,聽後使我大開眼界。

人有八大智慧,分別是語言修辭技能,數學邏輯智慧,肢體運動智慧,音樂智慧,個人內生智慧,人際交往智慧,視覺空間技能,自然觀察技能。語言修詞能力強的人:適合做作家,詩人,記者,演說家和新聞播音員;數理邏輯強的人適合做:科學家,數學家,會計師,工程師和電腦程式設計師;肢體運動強的人適合做:運動員,舞蹈家,和手藝人;音樂能力強的人適合做:音樂家,作曲家,指揮家和音樂評論家;人際交往能力強的人適合做:成功的教師,社會工作者和政治員;視覺空間能力強的人適合作:航海家,飛行員,雕塑家,畫家和建築師;自然觀察能力強的人適合做:農夫,植物學家,獵人,生態學家和庭院設計師。

我認為加德納的觀點是對的,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十分完美的人,八種智力成分都強的人幾乎沒有,幾乎每個人都有一種或幾種智力成分比較強。我們應該揚長避短,取長補短,變短為長。每個人都有八杯水,每個杯子裡的水不可能都是滿的,我們應該取長補短,讓每種智慧的成分都提高,這樣才算“可追求卓越,不可追求完美。”其實良好的親子關係,才算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聽了這個講桌,使我明白了家長給孩子的愛和鼓勵才是內在動力的源泉。

做智慧父母心得體會11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盯著封面上吳斯達的照片狐疑了半天,儘管知識一個頭像,卻能看出是位不僅善於保養,而且很注重美容的女士。會不會作品也是面子工程,流於表面,我將信將疑的開啟書繼續讀下去。

看完書後,我可以確定兩點,第一、資深青少年專家絕不是浪得虛名,不像《圍城》中的“老科學家”一樣完全知識靠時間熬出來的;第二:本書的安斯選取看似隨意,但實際上匠心獨具,大概也正因為此,無論是作者還是編輯都氣定神閒,自信這確實是本好書。天朝取得教師資格證的人有千千萬,考上心理諮詢證的人也有不少,可惜真正能夠傳道授業解惑的人卻並不多,能夠有效地將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傳達給孩子或表達出來的更是少上加少,這令人很無奈,卻也更突顯出了可貴。現在越來越多自命為教育專家心理學家的人喜歡使用隨筆或漫談的形式寫文,可惜,看似只是essay的文字實際上需要駕馭的功力更多,越是看似漫不經心的動心,實際上越發能窺見著者的水平。

作者選取的這些材料從各個側面展現出當代的孩子在青春期時的各種迷惘於痛苦,就如另一位名人所說:青春期的孩子就是一個思想還不成熟的`腦袋架在一個已經成熟的身體之上的小怪物。更何況,從前的社會是單純的,法律是說到做到的,家長不認真管教孩子出門是要被戳脊梁骨的。現如今的社會卻已經完全顛倒了過來,家長莫說教育孩子,知道自己需要協助老師互相幫助,簡直認為老師就是自己的奴隸,而且對老師有著生殺予奪的大權。作者精心挑選出的這些案例都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父母都是關心孩子的,不然也不會在一籌莫展的時候想到向心理學專家求助了,但他們的表現不外乎兩種,一是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說的更清晰點就是一味苛求),只管在經濟上給孩子創造富裕的環境;另一種則是自以為讀了幾本教育學上的書,自己就比接受過專業的師範教育的老師很厲害,在孩子面前說三道四指手畫腳互相攻訐最後落得一個自打耳光被孩子嗤之以鼻的下場還不自知。即便是碰上吳老師這樣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還是狂妄的不可一世,不把孩子逼到死路上不肯低頭。

所以,吳老師的這部作品固然是好書,但更重要的是家長們懂得低下自己那顆高傲狂妄的頭顱,其實不用提醒大家也都知道真正的智者從來都是低著頭的,因為他們在不斷地檢討反省自己,不斷地思考學習。

正如吳老師所提:如何說孩子才會停?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好父母有愛,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愛,也就是做有智慧的父母。

做智慧父母心得體會12

這本書是主要是針對青春期的孩子們出現的狀況而著的,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再次為我們解析了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們,我們的家長應該如何去跟著成長,如何與孩子一同度過難關。

這本書讓我一下子想起了自己那個年紀時的一些心情。兒子現在還小,但他總有一天也會遇到這個時期,我總覺得做父母就是再次成長的過程,我們提前預習一些功課總是有必要的。

我挺喜歡作者這種分析問題的方式,她將每一個問題,通過故事來講述,然後通過與孩子和父母的溝通交流,進而將問題慢慢化解,讀起來會讓人覺得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理解。

的確,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呢?只是愛,常常愛得偏離了方向,變成了束縛,可是家長們卻總是意識不到。

於是問題分析來分析去,病因總是在父母的身上,對孩子表示了理解,更主要的還是要解決父母教育方式的問題。

很多父母其實自己都來不及思索,孩子就長大了,於是變得手忙腳亂,於是對抗越來越嚴重。甚至父母根本就意識不到是自己出了問題。

通過作者抽絲剝繭地解開孩子的心結,引出病因,父母才終於恍然大悟。

讀這本書的感覺有兩個字特別明顯,那就是“溫情”。通過那些故事的對話,我們能看得出,作者是一個非常溫情的女人,她不僅是一個教育者心理學者,更重要的是通過那些對話,她的溫情撲面而來,光是想象一下,就會覺得,坐在她對面聽她講話會很溫暖。

本書一共舉了15個非常典型的社會例子,這既是社會的縮影,也是我們內心的縮影,只是這些孩子表現得有些極端,而他們的父母又實在是不懂得孩子的心,但是這些故事簡化一些,其實在我們的青春期卻是都有可能遇到的狀況。例如,是誰是把孩子推向了網路世界,還有家長站在前面,孩子看到的是背,考試總遇拉肚子,我覺得這是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們都有可能發生的,如果父母不能學會與時俱進地理解孩子的心,依然按照兒時的管教方法不與孩子溝通,孩子就一定會偏離愛的航道。想做一個好的父母,那麼就應該多讀書,從別人的失敗中找到自己成功的捷徑,不要讓我們與孩子一起走彎路。

理解孩子,關愛孩子,讓我們像作者一樣,耐心地坐下來,傾聽孩子,然後愛得更有智慧一些吧。

做智慧父母心得體會13

為人父母的,相信我們都當之無愧地可以說對於孩子會給予全部的愛。但是這個所謂的愛卻並非只是一個簡單的動詞。真正所謂的好父母之愛,作為家長的你我其實更需要的是講求技巧,運用智慧地給予孩子。

一味的寵愛不是愛;一味的棍棒相加不是愛;一味的縱容不是愛;一味的偏袒不是愛;一味的斥責不是愛;一味的表揚不是愛-----正是因為孩子有自己的獨立的性格和選擇,家長需要妥善地處理好自己的這份對於子女的關愛。正是因為父母之愛的學問如此深奧,家長需要發揮自己的智慧營造真正合適的愛給來養育自己的子女。畢竟,愛是相互的。所以家長更應該時刻提高警惕地關注於《好父母有愛,更要有智慧》這類話題。

在這本家長育兒經驗談的書籍中,每位希望正確引導自己孩子的父母都值得來一讀此書。一如此書的推薦般,這本書的一大特色便是作者本身就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心理專家媽媽。以專業的角度;以過來人的經驗,以實戰經驗的講解,以心理學的科學角度分析。這便是此書的可讀可點之處。正可謂此書集結了養育孩子的相關愛的方法和技巧,引領父母幫孩子成長為最好的自我。畢竟青春期決定孩子未來的生活態度,孩子成長的每一步腳印都至關重要。書中涉及的內容其實包括了現在社會中很多處於青春叛逆期孩子們的問題而展開,類似於網路問題,類似於偷竊問題,類似於不合群問題,類似於溫室裡的花朵問題,類似於沒有主見問題,類似於孩子的情緒問題等等。看似問題嚴峻,其實只要父母點點滴滴地關愛和靈活運用的

讀完此書,身為家長的我同時也在有感而發的激發出某些感言。的確,做人難,而做好父母更難。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上,家長如果可以深入研究和學習下這些相關的專家級講解絕對可以有種豁然開朗般的感悟。愛孩子的確是需要從心裡面去愛。如何從心出發呢?那就是需要家長時刻地注意智慧的運用。所謂的智慧之愛首先需要做的大前提便是去了解孩子。我們給予孩子的愛不是盲目的。其次,愛的呵護下需要的更多的是機會的給予,尊重的設立,信任的前提。尤其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們,他們處於叛逆時期。假如父母一味的強求,勢必會帶來一種惡性迴圈般的不良效果。唯一解決的辦法其實就是尊重和信任。再次,青春期的孩子個性已經向獨立的方向過渡。他們更渴望的是父母對於他們的順應自然般的鼓舞和推動。家長在這個時刻需要做的是有如朋友般的適時點撥和指導。假如父母連自己都對孩子喪失了期望,那孩子又怎能在遇到問題時自我去努力找尋辦法和客服呢。所以,這個飢餓頓的父母同樣需要的是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地開發他們的潛能等等。

《好父母有愛,更要有智慧》作為一本智慧育兒經的書籍出現在我們家長面前。作為一本家長育兒教育書籍,它所起到的作用更大程度上是啟發家長們如何更好地發揮自我智慧來養育好兒女。雖然它的內容並不可能包羅永珍地進行相關的育兒講解,但是我們家長卻可以在讀書的過程中觸類旁通地找尋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經。這也才是此書的重中之重。

做智慧父母心得體會14

當我作為一名教師首次站在講臺上的時候,自己的學生就是一幫青春期的孩子們。他們很可愛、很純真、很向上,但也很叛逆。

我作為一個成年人,作為一個孩子的父親,本以為自己曾從這個叛逆的時代走過,便自以對這班叛逆的學生相當瞭解。可是實際上,由於與時俱盡的因素存在,自己的那些經歷,自己的那一套全都過了時,這班孩子的叛逆與自己當年的叛逆已經是截然不同,叛逆也在與時俱盡了。

在沒有讀本書之前,我一直為此感到困惑。有學生告訴我,我已經OUT了。的確,我雖然長得面嫩,但是思想保守,的確很容易OUT。再加上三年一道溝,我早已與這些學生們相隔萬水千山,自然是互相不能理解。OUT的現實我承認,代溝的存在我也清楚,但是這些為何發生,緣何而起,卻是我不得而知了。不過讀了本書,我大受啟迪,雖然仍舊無法洞透其中原委,但也明白了大多數。

拿到本書,第一眼就看到了“吳斯達”三字。我並不知道吳斯達是誰,之所以對其敏感,是因為自己看成了“吳孟達”。這僅是個玩笑,拿起吳老師的書翻閱之後,這才明白,自己的這個同行真的是不簡單,不愧為人大代表的稱號,真的是有水平。

與時俱盡的第一個要素恐怕就是網路了。自己叛逆的時候別說網路,就連電腦也不常見。我國中的學校是市裡的重點校,開設有微機課。但那時候的電腦還不如小霸王遊戲機好玩,別說顏色,就連聲音都沒有。那時候的電腦不像現在,對我們沒有半點兒的吸引力。雖然曾幾何時我還對BASIC語言相當精通,但那卻是比英語還要痛苦的一種存在。現在的叛逆者可幸福了,他們可以找到的娛樂要遠比學習多。除了看電視、電影、課外書之外,還有電腦、手機、MP4、IPAD等各種NB的存在。與他們相比,曾經叛逆期的我們就是土包子,我們那會兒找到的最好消遣無非是跑到街上的遊戲機廳花掉一個大錢,痛快地玩上半天。可是對於他們,街機已經成為一種小遊戲,若不是我們這夥兒老八零後們還需要用它們來尋找失去的回憶,恐怕街機已經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網路是好東西。我第一次上網是在兩千年。當時我很不理解,為什麼要花和玩遊戲同樣的錢來幹這麼沒有意義的事情。後來上了大學,上網才變得普遍起來,自己也有了第N個Q號。再後來則是聯網遊戲(不是網路遊戲),我甚至成為了CS的職業玩家,若不是找到了教師的工作,恐怕我早已成為遊戲界的一個名星了(小小YY一把)。對於我,網路遊戲沒有什麼吸引力,但是這類玩物的確吸引到了更多人的注意,使更多的人墜落。這裡不說網路遊戲,只說咱們的叛逆者。與成年人相比,這群叛逆者的控制力要弱得多,他們更容易被網遊吸引,更容易走上歪路,更容易墜落。網遊雖然為國家提供了很多稅收,但是也毀了相當一部分人,其中有很多都是青春期的孩子們。這個東西怎麼辦,怎麼讓孩子處理,書中給了詳細的講解。雖然不見得對每個孩子都有用處,但至少可以值得借鑑,可以讓父母、老師們不再束手無策。畢竟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

網遊只是書中的一個例子,書裡還有很多很多種叛逆者的“疾病”,吳老師也為我們提供了治病的方法,絕大多數都相當地實用。

正如吳老師所說,好父母有愛,更要有智慧。我也想說一句,好教師不僅僅要有愛,也要有智慧。雖然這本書是寫給父母看的,但為人師者亦同為人母,也應該好好讀一讀,從中吸收有用的部分,用來教育自己的學生。

這是本好書,讓我這名教師受益匪淺。但是讀這本書也相當地沉重。如果孩子們無法安全地渡過青春期,對他們來講,這個損失也太巨大了。

做智慧父母心得體會15

《好父母有愛更要有智慧》一書的作者是一名高階心理諮詢師。這本寫給青春期孩子家長的書是由作者親歷的十五個真實的事例勾串而成的。每個故事都很具代表性。作者詳述了自己接待的這些所謂的“問題”少年並對其展開心理輔導的全過程。不僅提示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徵和思維方式,更重要的是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手段和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方法。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身體的成長,心理的成熟,使他們的自我意識高漲。他們追求獨立,強調自尊,張揚個性,排斥束縛,他們渴望得到尊重,期待獲得理解,盼望展現自我的價值。面對這一系列的改變和渴求,青春期的憂愁和煩惱接踵而來。厭學、沉迷網路、暴力、自殺、早戀……可以算得上是問題百出,狀況不斷。而家庭關係也常常被搞得危機四伏,矛盾重重。青春期是孩子自我塑造的關鍵時期。青春期如此關鍵,父母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拋卻剪不斷、理還亂的千愁萬緒,順利走過這段成長歲月呢?

很喜歡作者對本書的命題,好父母有愛更要有智慧。高爾基的那句名言“愛孩子,那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則是一件大事。”天下父母誰對孩子不是充滿了愛?但能夠做到有智慧就要另當別論了。從書中的事例來說,每個家庭,無論貧富,無論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低,對孩子的愛都是百分之百。如果有哪個父母被加之不愛孩子的評判,一定會十分委屈。有多少父母會自省自己給孩子的愛是否得當,愛的是否夠智慧?甚至當孩子出現了心理或行為問題的時候,當親子關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灼期的時候,父母們似乎也還沒能適時的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沒能意識到眼前這個叛逆的不服管教的孩子已經不再是昨日自己懷中需要百倍呵護的“小天使”。當父母們為家有“問題孩子”而焦頭爛額之時,也似乎並不能把自己對孩子的態度做重新的調整,更無法形成一種有深度的認識,去反省自己的教育態度。

而本書的作者以一件件鮮活的事例自然而恰當地在提醒著父母們,不但要有愛更要有智慧。智慧的愛對於孩子是溫暖的陽光,不當的愛對於孩子卻像是灼人的炙烤;智慧的愛是滋潤孩子心田的雨露,不當的愛卻會讓孩子在暴雨中煎熬。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而家庭對於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孩子今天的種種問題都是家庭中的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面對問題父母首先應該做的不是責備孩子,管教孩子甚至粗暴的對待孩子。而是應該反省自己的教養態度,反省是不是家庭給孩子營造了錯誤的動力環境。青春期孩子有脫離父母的需要,父母的榜樣力量已經在他們心中淡去,他們有思想,渴望獨立,渴望被尊重。父母的要充分的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和成長需要,在基礎上改變自己,調節自己的教育方式。

本書的作者沒有過多的理論論述,而是全部採用例項,而這些例項在我看來更有說服力。十五個故事裡,都是由正文、小貼士和給家長的話三部份組成。正文的例項觸動了父母的心,小貼士裡是專業的解釋,給家長的話是對父母的諄諄提醒。書中提到了一些心理輔導的方法像角色扮演、森田療法,作文指導、正性強化法等,日常中也可以一試。感覺本書最值得稱讚的地方就是在潛移默化中點撥父母們要不斷反省和思考自身,這一點對父母們來說太重要了。希望作者能達成所願,天下的父母都能用智慧的愛伴孩子順利走過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