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當好國小一年級班主任?管好班級?

新的學期開始了,剛剛師範畢業的我即將上任某國小一年級的班主任。可是剛走出校園的我十分彷徨,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好低年級的班主任工作,請有經驗的教育人士指點!小女子感激不盡!

當好國小一年級班主任?管好班級?

1、蹲下來看學生的問題。

這種提法我們已經見的很多了。觀點的來由是說有位母親帶著自己的兒子去逛商場,兒子說很害怕,母親很奇怪,當她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才發現,目光所及,全是些長腿在眼前晃動。母親馬上明白了兒子害怕的原因所在。這件事說明了一個問題:孩子看問題的眼光和成人是不一樣的,成人要想弄清孩子的問題,就必須從孩子的角度去探究發現問題。

2、給學生一個板凳。

學生難免犯錯誤,老師也常常把學生叫到辦公室進行批評教育。於是我們便常看到這樣一個現象:老師滔滔不絕的在講,學生則揹著雙手,低著頭,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至於老師講的是什麼,恐怕根本就沒有聽進去。這種教育方式如果有收穫,就可能只是讓學生明白了一件事,哪就是犯錯誤要受到懲罰。而對於學生的內心世界,則很難觸及到。更有甚者,若老師批評時不注意自己的言辭,不顧及學生的自尊,很可能激起更深的矛盾。有次班上有個學生跟老師頂嘴,被送到辦公室。該生進來時完全是一副無所謂的模樣,我知道他的想法:大不了請家長。其實此事並不很嚴重,這次我沒有按常規的方法來教育他,而是讓他拿個板凳先坐下,也沒有直接問他頂嘴的原因,而是先問了他一些最近的學習情況。沒想到,這個學生自己反而不自在起來,最後主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當然,對哪些犯了嚴重錯誤的學生,我也贊成要嚴厲的處理,但對於哪些犯些小錯誤的學生,我們不防給他們一個板凳,讓他們坐下來再談。當我們讓學生坐下來說話時,在老師與學生之間便構成了一種平等的框架,只有在這種框架下,學生才有可能開啟自己的心扉,從而達到更大的教育效果。

3、注意與家長的談話方式。

當學生犯了較嚴重的錯誤,老師在通常情況下要通知家長,有時也請家長到學校。這時老師必須注意與家長的談話方式,因為我們請家長的目的是和家長共同教育學生,而不是因為學生的錯誤而施行懲罰。我們應該請家長先坐下,然後和家長一起探討學生的問題,一定要保證家長和老師站在同一立場。而不能只是簡單的告狀,或者訓學生的同時也訓家長。否則,只能引起家長的反感和學生的仇恨。

4、公私分明原則。

這一條主要是對班幹部而言,班幹部因為平時幫老師做很多事,所以老師對他們也是格外照顧。從而容易出現不公平的現象,給以後的管理帶來困難。因此,如果班幹部犯了錯誤,也應該對他們做出相應的處理。正如諸葛亮所說的“不使內處異法”。當然,如果你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班幹部,通常情況下他們會理解你並支援你。

5、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現在的學生很講求個性,注重平等。但心裡素質卻很脆弱。我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措辭。不能說的話就不要說,特別是那些傷人的話。

6、誠懇的表揚。

後進學生往往學習和生活中的習慣都比較差,老師和家長也常拿他們的缺點和別人比較,長時間以後,這部分學生便對自己缺乏信心,學習和紀律都存在很大的問題。其實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只是後進生的優點很難被老師發現,如果老師留心去發現他們的優點,並適時的表揚他們,會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7、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包括知識方面也包括在育人方面。

一位有前途的老師,必須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給自己的前進找到動力。

8、保持良好的心態。

教師的工作可謂艱辛,每天的工作,除了8小時之內,還有8小時之外;除了要認真的備課、輔導還要去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和家長。若沒有良好的心態,教育對教師來講,可能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那麼怎樣才能保持良好心態呢?以下提議僅供參考:a、不要把課堂外的情緒帶到課堂內去;b、不要因為學生的錯誤而生氣,謹記“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c、無意間聽見學生叫你的名字也不要生氣,因為叫老師的名字在他們中已成為一種時尚,並不代表該學生對你有看法;d、教育學生不要急於求成,別想著要在短時間內把一個不聽話的學生教育的樣樣都好;e、努力,努力,再努力,只要付出就一定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