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演講稿(精選5篇)

演講稿3.29K

演講稿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怎麼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演講稿(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演講稿(精選5篇)

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演講稿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是我們常掛在口頭的一句話,可我們應該反思:“我們真的做到勤儉節約了嗎?”當我們用厭惡的眼光去看那些任意揮霍的人時,我們應該反思:“這一幕是不是曾經發生在我的身上!”當我們用憐惜的目光盯著垃圾筒中堆滿的、半新還可以用的紙時,我們應該反思:“這片紙是不是我丟下的!”

說到這裡,有些同學肯定很不滿意,認為自己確實做到了勤儉節約。那麼,因為一張白紙只是沾上了一滴墨水,你就把它揉成一團扔進垃圾筒,這算是勤儉節約嗎?因為忘記關燈,而使燈亮了一晚上,這算是勤儉節約嗎?因為沒有關水龍頭,讓水白白流了很長時間,這算是勤儉節約嗎?如此等等,正是因為全球70億人無意中的浪費、揮霍,才致使全球升溫,地球媽媽發燒。可這一警示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甚至有些人還會說,我用自己的錢買東西,用不著你們讓我節約,就是浪費,也是浪費我的錢,這樣的說法可就大錯特錯了,我們現在穿的衣服、用的文具、吃的食品、各種家用電器都是地球豐富資源與人類智慧的結晶。一個數字,如果前面沒有“1”,那麼後面再多的“0”也是白搭,同樣的道理,如果沒有了地球給予我們豐富的資源,我們就是再聰明,也是無用的,我們能在這樣優越的環境下讀書、工作、生活,盡情享受陽光雨露,這其中包含著地球媽媽的無私奉獻呀!

而正是因為人們身在福中不知福,才造成這一惡果,有些人可能認為:“我只扔一片紙,不會造成太大浪費。”可他們有沒有想過,一片紙雖小,可也不是沒有用的,它可以用來打草稿、做紙製玩具,這也是勤儉節約啊,“從小事做起”如果我們每個人能在生活中節約一張紙,那70億人就可以節約出70億張紙,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點點滴滴、涓涓細流定能匯成大海。

雖說知道這麼多,可我有時也會有一些浪費物品的行為,如:洗完臉的半乾淨的水,因為懶得端進廁所,便直接倒進洗臉池中;因為桌子抽屜中的白紙太多難以收拾,便不由分說的扔掉幾張;因為衣服稍小或或覺的難看,就束之高閣不再穿著;因為飯菜不合口味覺得難吃,就棄之碗中任其倒掉……可是,當我越來越大,意識到看似簡單的勤儉節約,卻對人類生活起到重大的作用,便開始從自身做起,把勤儉節約從口頭變成行動。

我曾經看到一部公益廣告,左右兩邊分別有一個不同的場景,左邊是一個山區的黑人男孩,他拿著一個大缸在接水,生活質量顯然很差,右邊是一個白人女孩在明亮澄淨的衛生間接水刷牙,當女孩開啟水龍頭時,左面男孩的手卻停了,女孩由於兩隻手沒法騰開,水便一直“嘩嘩”的流著……當女孩刷完牙關好水龍頭後,左邊男孩的水才流了起來,男孩的眼裡燃起了生的希望。我想:如果我們少用一滴水,不僅能為“勤儉節約”添一絲光彩,更能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豈不是“一舉兩得”嗎?請大家謹記:不要讓最後的一滴水,成為我們的眼淚!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少用一滴水,少扔一張紙,少費一度電,少拋一粒糧,少花一分錢,讓“勤儉節約”成為你我的習慣和精神,共同營造一個勤儉節約光榮、浪費揮霍可恥的社會氛圍。

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糧食兩個字一說起,我們的腦海中就浮現出各式各樣的情景,有路邊的'小吃攤,有高檔餐廳的簡單吃食,也有金黃的麥田裡農民辛苦的農作,翠綠的水稻田裡工人們彎著腰插著秧,這一幕幕是美好的,也是令人深思的。糧食,是我們人生續費生命的主要材料,也是我們生活豐富多姿的主要色彩。所以親愛的同學們,請大家拾起關於糧食的責任,抗在肩上,不再浪費,不再揮霍,從此刻做起,也從現在出發!

我生在一個算是富裕的家庭,從小父母就給了我衣食無憂的生活,雖然有了這樣的日子,但是父母依舊不忘提醒我節約每一粒糧食,節約每一滴水。這個傳統的家庭給予了我很多方面的能量,比如說艱苦奮鬥的家庭原則,很多富裕家庭其實都在一定程度上是節儉的,不管是生活方面還是平時的態度方面,首先就要樹立起一個正確的觀念,以往大型家庭聚餐,我爸爸都非常主張在家裡吃,因為我們能夠控制好量,如若一定要去外面吃,我爸爸也會建議先上後添,如若實在少了菜再加菜就是,不用為了所謂的面子而去浪費,這是毫無意義,也毫無品質可言的。

因為這樣的家庭教育,所以現在的我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吃飯方面最為突出。進入高中之後,大家的飲食變得豐富多了,學校食堂食物種類也很多,大家打菜和吃飯的時候有時候也會剩下很多。每次裝剩飯的那個桶子總是滿滿一桶,我覺得真是太浪費了,所以平時我在糧食方面,就是能吃多少打多少,儘量不要去浪費食物,這是對他人辛苦勞作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

同學們,節約和珍惜是一種良好品德,並不是說面子是建立在浪費上的,擁有這樣觀念的人本身面子已經失去了。任何一個人都會崇拜一個三觀端正,有良好行為建設的人。所以親愛的同學們,珍惜糧食,從此刻做起,刻不容緩。我們需要去證明自己的品行,從而拉開未來之窗,做一個更好的時代少年,為這個社會承擔起一份艱苦的責任,鞭策著我們往一個更好的方向去前進。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珍惜每一粒糧食吧,做一個有責任心,能夠擔當這個身份的高中生吧!

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演講稿3

或許,飢餓這個詞對於我們已經有些遙遠。吃飽飯,吃好飯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還有誰會在意糧食的由來,還有誰會在意隨手丟棄的糧食。然而,現實情況令人堪憂:

一方面,全世界人口與日俱增,糧食供應日益緊張,部分地區糧食短缺現象日益嚴重;

另一方面,浪費糧食的行為屢見不鮮,農民的勞動成果得不到珍惜。

我們古代的教育家孔子給後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為天。可見,“吃”在老百姓心中是多麼重要。只是這些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現了許多不珍惜糧食的現象。學校裡,學生就餐時饅頭四處橫飛,雪白的米飯撒滿地面……不知是應把這裡看作是沒有硝煙的戰場,還是應想象成沒有寒冷的雪原。

有些人對於這些言論或許多少還有些嗤之以鼻,認為是危言聳聽,自己只是浪費一些糧食,為何要受到如斯沉重的指責。那麼,讓我們來算筆賬吧。據測算,1公斤大米約有米粒40000個,我國13億人口,若每人每天節約1粒大米,則全國每天可節約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節約1200萬公斤大米,可養活35000人;若以平均畝產1000公斤計,等於每年開發無形良田12000畝!一米一粟當思來之不易,愛糧節糧須知人人有責。

袁隆平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袁隆平感動了中國,更感動了世界。我們應以袁隆平爺爺為榜樣,利用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同時,在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征程中,我們更要關注農業,農村和農民,要倍加珍惜糧食的來之不易,因為,在每粒糧食中,都浸滿了農民伯伯揮汗如雨的辛勤耕耘!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為一種美德。這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演講稿4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勤儉節約、愛惜糧食”。198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為促進世界各國關心糧食正式規定每年的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生活資料。它直接關係到國計民生,關係到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生產有了很大發展,基本上解決了十多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但是同學們可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處於飢餓當中,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仍有八億多人口當心自己的吃飯問題,這是一個比整個歐洲人口還要多的群體。全世界有約九百萬人死於飢餓和飢餓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說每天有兩萬四千人,每四秒約有一個人因為飢餓離開人世,由於直接或間接的飢餓問題,每八秒鐘就有一個孩子被活活餓死。

冷靜地分析我國糧食問題的現實狀況和未來前景,我們不能高枕無憂、盲目樂觀。我國農業基礎薄弱,人口多、耕地少,需要解決世界22%人口的吃飯問題。而我國糧食人均佔有量只有360公斤,這與發達國家人均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我國糧食供需矛盾也始終比較緊張,因此,採取各種有效的措施,切實解決好糧食問題,是我們的重要任務。值得提出的是,近些年來,隨著糧食的連續豐收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社會上普遍出現了一個令人十分憂慮的社會問題,就是人們愛惜和節約糧食的觀念淡薄了,浪費糧食的現象嚴重了。很多人很難再體會到無良的悲哀。

我們經常看到學校食堂飯桌上扔著大量的糧食製品;有的同學吃一看飯菜稍不合口味,就整盤倒入了垃圾桶。前不久的颱風菲特給那些已經忘記糧食可貴的人們敲響了警鐘,菲特來襲,水淹甬城,很多人第一次嚐到了餓肚子的滋味。當處於飢餓的邊緣,你是否更加的認識到糧食的重要,更加的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同學們,當你們想把手中的糧食浪費時,想一想還處於飢餓當中的人們。

“一粥一飯當思其來之不易”。“光碟”行動也不只是一句口號。我們一定要增強愛惜、節約糧食的意識,杜絕嚴重浪費糧食的現象,要在我們的學校和全社會形成一個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風氣,自覺的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演講稿5

各位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古往今來,成功的創業者大都經過艱苦奮鬥的階段,所以都很勤儉節約。但是對於守業者來說,則正好相反,他們沒有經歷過創業的艱辛,容易貪圖奢侈享樂,最終的命運必然是事業的衰敗,國家的滅亡。這是幾千年歷史所昭示的真理。

今天,就讓我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古人曾雲:勤儉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勤儉永無窮,坐食山也空。這些古語意在告訴我們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那就是,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的傳家寶。這些金玉良言指引著數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勤儉節約,並代代相傳。

珍惜糧食是一種可貴的情懷。諸葛亮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他淡泊的心志和高尚的情懷用這樣寥寥的幾筆就勾勒出來。而珍惜糧食這件事,其實也是這樣。看似輕而易舉的四個字背後,承載的是李紳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沒種過土地的人,不知道種地的辛苦,更不知道每一粒米飯在端上餐桌前被灌注的心血。而懂得珍惜之人,自古以來便如那天上的圓月,稀少卻耀眼。珍惜糧食,是知曉人間千難萬險後歷練的一種可貴的情懷,是一種包容,更是一種兼濟天下,是白居易的“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古語云:“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糧食的可貴便那樣簡單地傾瀉而出,而反觀現在隨處可見的“舌尖上的浪費”,它讓每一個字都那樣沉重地烙印於心間。我們被奢靡之風吹昏了的不僅是行為,還有心靈。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倘若沒有他的豐功偉績,我們也就吃不上如今的糧食作物。或許這種時候,我們可以做的,便是振臂吶喊: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喚醒社會,示以警鐘。

民以食為天,且行且珍惜。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