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週記

端午節週記【精選15篇】

週記3K

忙碌而又充實的一週又過去了,一週的時間,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寫週記,就是在準備寫週記吧。怎樣寫週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週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週記【精選15篇】

端午節週記1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的大詩人屈原的`。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大詩人屈原還寫過一首世界著名的詩,叫《離騷》。

端午節又稱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我還知道端午節有掛菖蒲、艾葉、薰蒼朮、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過端午節的時候,在一個大桌子上,一起吃著香噴噴的粽子,到嘉興南湖的一條河邊,還看見他們賽龍舟。“觀看的人真多啊!”我不禁感嘆道。“他們劃得真快啊,他們比得真激烈啊!”爸爸也說道。

中華傳統節日不僅僅只是端午節,還有話多其它節日,正等著我們去了解它們呢!

端午節週記2

我喜歡的節日有很多,但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這個節日不但離我的生日近,也是愛國詩人屈原的祭日。端午節時,我們可以看龍舟、吃粽子。

媽媽帶著我去看龍舟,當時的情形可熱鬧了!四面響起了咚咚的鼓聲,比賽開始了,河面上有紅的`、黃的、藍的、綠的龍船,四條龍船伴著鼓聲越劃越快。再看觀看的人們,人們有的急得像油鍋上的螞蟻,有的正在瘋了似的喊加油,還有的激動地跳起了舞。這時,所有人幾乎什麼煩惱都忘掉了,伴著鼓聲越飄越遠,消失得無影無蹤。

回到後,我們開始了包粽子行動。我先用兩張葉片疊在一起,加入糯米、花生……包成三角體,用細繩纏緊。口味有很多種,有蛋黃的、肉鬆的、火腿的……真想每個味都嚐嚐。粽子不但味道多而且形狀也多,有橢圓形、斧頭形……真讓人眼花繚亂。

端午節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精彩的龍舟比賽,真是樂趣無窮!

端午節週記3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有兩項任務,就是買粽子和香包,我們在大街上走著,我忽然看見了一位老奶奶她騎著一輛自行車,自行車上有用三根竹竿組成的“幹”字杆,“幹”字杆上面掛著許許多多、香噴噴的香包,我說:“媽媽媽媽,你說你要給我買香包的.。”媽媽指著香包問我:“你要哪一個?”我指著一個錦囊香包說:“我要這個。”媽媽你瞧,這是一個紅色的、上面有藍色的水鳳凰的香包,我拿到香包後一直描述著這個香包。

現在我們去買粽子,我們來到一家超市,找到賣粽子的地方,哪裡有好多好多口味的粽子,有紫薯的、蜜棗的、肉餡的、糯米的、豆沙的,我選了一個紫薯的,回到家,媽媽煮了兩個粽子,煮好後,我和媽媽一人吃了一個沾著蜂蜜的粽子,嗯!味到還不錯。

端午節週記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就想起了小時候過端午節時熱鬧的場面。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不為了撈救屈原。將粽子投進江裡,是為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經過很長時間的.演變,往江裡投粽子漸漸變成了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吃粽子。

端午又稱重五,因此很多習俗和“五”這個數字聯絡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紅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時,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喝雄黃酒。

啊,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端午節週記5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它有一個小故事。

戰國時期,屈原抱石投江自盡,老百姓敬仰他的為人,划船到他投江的地方救人,又怕江裡的`魚蝦傷害屈原的遺體,就用粽葉包了糯米投向江裡。這就是端午節划龍舟吃粽子的由來了。而這一天,據說正是農曆五月初五。

不同地方過端午的習俗不盡相同,但吃粽子、划龍舟、插艾蒿這些習慣大多一樣。

咱們荊門人過端午,又稱“過端陽”或者“送端陽”,是出嫁的女兒對爸爸媽媽的感恩節。這一天,女兒要帶著丈夫和孩子回孃家,還要帶著豐厚的禮品。爸爸說,在京山,人們通常送的是幾斤肉,而爸爸媽媽一定會蒸饅頭,做包子,好好地招待女兒女婿。媽媽說,在荊門送皮蛋、鹹蛋、肉的居多,老人要準備的也很多,不過一定不會忘了送女兒女婿幾把蒲扇,這既是因為夏天熱且蚊蟲頗多,也是因為蒲扇還有另外一個好聽的名字——福扇的緣故。

端午節週記6

五月五,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

這無疑是一個歡樂的節日,我們三五成群,頂著烈日,來到了江堤上,因為那裡有熱鬧的賽龍舟。

在那裡,民俗風氣和槳手們的激情吸引著觀眾。瞧,觀眾們歡呼聲覆蓋著全場,槳手們的吆喝聲也雄渾有力,大鼓響起,震耳發聵,他們期待著大賽的'到來,讓自己能大展身手。

不知誰喝了一聲,龍舟有序地排列起來,槳手們都在沉默中醞釀力量,欲在賽季中爆發!龍舟栩栩如生,彷彿是大江中蛟龍即將決戰,龍眼炯炯有神地巡視一切。又有人喝了一聲,鼓響了,槳動了,槳手們一聲聲有節奏的吆喝震天撼地,他們划動手槳,汗出浹背,有序配合。時而這條獨佔鰲頭,時而那條後發制人,他們你追我趕,向終點飛去。

一陣歡呼,紅龍贏了!對手相互祝福,在這歡喜的日子裡,沒有掃興的氣氛。

呀,在擺脫壓力中體會鄉間民意,多麼愜意!

端午節週記7

今天是端午節,我吃完早飯就出去玩了,直到快午飯的時候才回來,到家後,我發現我家多了幾個看起來特別精緻的粽子。

於是,我就問媽媽:這麼精緻的粽子是從哪來的?媽媽說:“是對面的鄰居送的,他家自己包的”。

以前我家衣服被風吹掉到樓下,是對面的鄰居幫我們撿回來;以前有好吃的東西,也是對面鄰居送我們的`,媽媽經常送給他們一些好吃的東西。媽媽常說:“鄰里之間相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相愛護。”

吃著鄰居送來的精緻的粽子,我覺得非常的好吃,因為在這精緻的粽子裡,包含了,鄰里之間的關愛。

端午節週記8

每年的端午節,我都在外婆家裡過,過了一個很充分很快樂的一個端午節。

每年的`端午節,家裡人都要去割艾草,或是去街上買一些艾草回來,放在門口前,插在後院裡,只要有空的地方你都能看到有艾草立在那裡,整個房子就像被艾草包圍了一樣,一片綠色,像是一片綠色的絲巾。這個艾草它有寓意,艾草能驅蚊除蟲,也可以驅災辟邪。所以每年的端午節大家都會買一些艾草放在家裡面。

到了中午,外婆會給孩子們繫上紅繩,有的系在手腕上,有的系在腳懷上,有的系在脖子上。聽說這紅繩叫“長命繩”、“快樂繩”、“辟邪繩”。它是五色繩,它有青、白、紅、黑、黃,它們分別是木、金、火、水、土,可以強身健體,長命百歲。

晚飯到了,餐桌上的菜各色各樣,聞起來就香,中間盤就是魚了。大家聚在一起吃飯,幾桌的人都滿了,他們滿臉的笑容,話有說不完的話。端午節很熱鬧呀。

端午節,真是別具一格,令人難忘得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9

今天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外婆給我送來了許多好吃的粽子。一個個大大的粽子用長長的綠葉子包成四個角,再用一條細繩子把它繫緊。做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還可以在裡面新增一些蜜棗、雞蛋黃、瘦肉、板栗等等。剝開熱氣騰騰的粽子,頓時芳香四溢,雪白的`糯米像變魔術似的已經成了琥珀色的,晶瑩剔透,十分誘人。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果然香甜可口。

粽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食品,除了吃粽子,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有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葉菖蒲、小孩配香囊等等。

今天,我還上網查看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我知道端午節還可以叫午日節、重午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等。我還知道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

在這個家家戶戶飄滿粽香的日子裡,我不僅品嚐了美味的粽子,而且還收穫了很多知識。

端午節週記10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早上起來,我看見爸爸媽媽還有姐姐已經起來了,他們開始吃粽子,我急忙去吃粽子。

我想起前天,我跟媽媽姐姐還有奶奶包粽子的日子。媽媽給我講屈原的故事: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他因為抗敵的主張沒被採用,國家被打敗了,就含恨走到江邊,抱著一塊石頭跳入江中。人們為了救屈原,不斷在水底打撈,一直沒有找到屈原。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就往江裡扔一些糧食,後來成為今天的端午節家家包粽子的'習俗。

聽媽媽講故事,我開始跟姐姐學者包粽子。姐姐疊蘆葦葉,我往蘆葦葉裡倒黏米,奶奶跟媽媽包又香又粘又甜的粽子。我們包得非常順利。粽子很快就包完了,媽媽說:“後天就可以吃粽子了。”看著那些可愛的粽子,我想一定很好吃。

現在,我終於吃到了又香又黏還又甜的粽子了,媽媽還給我一個五彩線,讓我綁在胳膊上,還把艾蒿插在門上,到處都是粽子的清香。

我喜歡端午節,我喜歡吃粽子。

端午節週記11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逢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有些地方還舉行划龍舟比賽??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中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絕望、悲憤之下,投入汨羅江,當地的`百姓聞訊後,馬上划船去打撈,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就變成為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裡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根據以上故事來看,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形成一種風俗習慣。我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平時還要更多地去了解這些燦爛古代文化。

中國有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於我從小十分愛吃粽子,所以對“端午節”的印象十分深刻。

端午節週記12

今天我可高興啦,因為今天又是端午節,又是我爸爸的生日。

這一天,我起的最早,因為我很興奮。不一會兒,爸爸、媽媽帶我去超市給外公、外婆、爺爺、奶奶買過節的禮物。買完了禮物我們就去外公家了,給外公、外婆送上禮物,並給他們送上了節日快樂的祝福。

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關於端午節的傳說和由來。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屈原的人,他很愛自己的國家,為了國家的興旺他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跳到了汩羅江裡,人們為了不讓魚兒吃他的身體,就包了很多粽子餵魚。從那以後,人們每到這一天,都會包粽子來紀念屈原。

我們要學屈原的愛國主義的精神。

端午節週記13

每年端午節的龍舟賽是我國人民最重要的比賽活動之一。

端午節那天,天氣格外晴朗,不到早晨八點鐘,江岸上就熱鬧起來,人們人們挨挨擠擠,談笑風生,開心極了。

訊號彈劃過天空,龍舟比賽開始了,六條船上的運動員使勁地向前划著,我看到他們那麼投入,那麼認真,頭上的汗水像下雨似的往下滴,我心裡感動極了,也和岸上的啦啦隊一起拼命的叫著加油!加油!健兒們聽到我們的`喊聲,勁頭更足了,向前衝去,結果一號船得了冠軍,剛一宣佈結果,人們都歡呼起來。

龍舟比賽結束後,開始搶鴨子了,只見從龍舟上扔下了好多好多的鴨子,它們在水裡亂撲、亂叫著,不知所措時,人們從四面八方向它們擁來,拼命的抓著,眼看著那些可憐的鴨子一隻一隻被人捉走,我心裡好難受啊!

龍舟賽,抓鴨子真是好玩極了,長大我一定要親自去實踐實踐!

端午節週記14

陽光金黃又柔和,天地問一片明媚。外婆家門前兩棵高大的樟樹上,站立著兩隻喜鵲,它們唧唧喳喳,在一唱一和。

屋外敦厚的外公正肩扛著鋤頭往家走,手裡捏著一束尺把長的綠色葉子。那葉子名叫菖蒲。外公用紅紙,把菖蒲粘在門兩邊的木柱子上,真是好看!我好奇地湊上去,立刻聞到了菖蒲的清香。

屋裡,外婆在灶臺上忙碌著,菜刀切、鍋鏟炒,熱氣騰騰,香氣撲鼻。

外婆還會拿出一隻碗,那碗裡倒著些許燒酒,燒酒下沉積著橘紅色的雄黃。她一隻手拿碗,另外一隻手的食指仲到碗裡,蘸來燒酒和雄黃直往我耳朵裡、脖子上、額頭上塗抹。我逃,外婆就追。到後來,在門前的空地上,小夥伴們看到各自部是耳朵裡黃黃的,額頭上黃黃的,就忍不住笑。

端午節,在門口插上菖蒲是驅邪避瘟,給小孩子塗抹上雄黃酒,是為了讓他們避過蟲蠍叮咬,平安過夏。

這是記憶中的`端午節。它就像那時的陽光,是柔和的,金黃色的。每每想起,我的心情就會明媚起來。

端午節週記15

快到端午節了,今晚我家包粽子。我也想學著包粽子,母親就一步步地教我:首先拿兩片粽葉,並排將寬的一頭重疊一小部分,再窩成一個小漏斗,但是這個小漏斗一定要是封口,一絲縫也不能留;再將糯米裝進去,用粽葉長長的尾部蓋上蓋子;然後還要加一片粽葉才把小漏斗裡的糯米包裹得嚴嚴實實;最後用繩子將成形的粽子捆緊,就大功告成了!

今晚我一共包了三個粽子,其中兩個是在母親幫助下包好的,還有一個雖然樣子很古怪,但是我獨立完成的。我不明白為什麼同樣的粽葉在母親手中就很聽話,一點兒也不漏米,而在我手裡卻總是不停地散開、漏米?母親說熟能生巧,只要我多練習,就會越包越漂亮的.!還說我第一次學包粽子就能包起來,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小姑娘!

今晚學包粽子可真有趣!以後我包的粽子一定會比母親包的還要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