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14篇

作文8.83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元宵節的習俗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14篇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1

元宵,又圓又滑,光看樣子,就讓我們口水直流三千尺,這次家裡要自己包元宵,這可讓我們下了會功夫。

“準備材料,藝麻粉,麵糰,白糖……首先拿出大碗。”母親講著,我跟著做著,“放入白糖,藝麻粉和筠……總算到包元宵了,想象奇特的我將麵糰揉成各型各色,在嗮在燈光下的藝麻粉。“蹬,蹬蹬蹬!第一個完成,”我歡呼躍雀,真迫不及待品嚐到我做的第一個元宵。

開鍋的日子真難熬啊,一分一秒在蒸汽中沸騰。“啊?好香啊?”一股濃濃的酒香在沉寂的時間中散漫著:“老媽,這是什麼味道啊?”陶醉在酒香中的我不禁地說。母親說:“這是米酒的香味,”原來是米酒啊!怪不得如此香氣宜人。總算開鍋了,鍋蓋一開,散漫著濃濃酒氣的蒸汽鋪天而至,我貪婪地深吸一口氣,真香!一個個小碗頭中盛滿了又圓又滑的小湯圓與米酒,碗頭中會散漫著香氣。小湯圓在碗中像一顆晶瑩剔透的白玉,丸子,圓圓的光滑,滑的給人看著就會有一種想要上去的衝動,而那一粒粒米酒則如天空中點綴月亮的小星星,是那樣的小巧依人,玲瓏可愛。忍不住夾起一顆塞入口中,一口咬下去,流出了濃濃的藝麻,滿嘴留著香味,那一陣絲滑可口環繞舌兩旁,喝一口米酒湯,酸酸甜甜,咬一口小米鬆,軟軟可口說不出味道!那一口我狼吞虎嚥,直到了胃痛。

吃自己的勞動成果,就算味道不咋地,但心卻是甜的。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2

在爆竹聲中,迎來了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早晨起床當然應該吃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湯圓用黏黏的麵糰搓成,有大有小,有粉有白,放在鍋中蒸上一會兒。煮好的湯圓,像一個個可愛的胖娃娃。咬一口,燙燙的黑芝麻像流水般滾入心脾,嘴巴中充滿了濃濃的芝麻味,舌尖上留著那種甜蜜蜜的情思與味道,代表著一家與與睦睦的生活。

晚上,我到外邊去玩,大街小巷都張燈結綵,最美的還要數護城河邊了。護城河邊燈光輝煌,人聲鼎沸。我漫遊在這燈的世界,細細觀賞,栩栩如生的金魚燈,形象逼真的蓮花燈,古樸典雅的宮燈——各式各樣的彩燈造型優美,裝飾考究,做工精細,真讓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在平靜的河面上,映照出了燈的影子,好像河的底下也點著一盞似的。一陣微風拂過,河面上微波盪漾,燈的影子也跟著搖搖晃晃了。

“好!”一陣喝彩聲吸引住了我,原來是不遠處有人在猜燈謎。我也想過去猜猜,可無奈人太多,形成了一堵‘人’牆,把猜燈謎的舞臺圍得水洩不通。我站在‘人’牆外,聽著中面傳來的陣陣歡笑聲。主持人開始說燈謎了:“一人一張嘴(猜一字)。”我心想:那是什麼呢?我正想著,一位老爺爺舉起了手,回答道:“是個‘合’字。”主持人笑眯眯地說:“恭喜您,答對了。”話音剛落,周圍就響起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元宵節,這個熱鬧非凡的節日,在人們的歡笑聲中結束。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3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4

火樹銀花看花燈,歡天喜地鬧元宵,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

我和爸爸今天早上冒著雨去西環路去看節目,我們去的有點晚,來到西環路,早已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們前幾個節目沒有看見,有扭秧歌的,舞龍燈的,划龍舟的,搖花籃的,騎毛驢的,扮小丑的,玩木棍的,釣魚的,大部分都是扭秧歌的,舞龍燈有兩條龍,一條 龍有七八個叔叔用木棍撐著,搖花籃,花籃有各種各樣的,騎毛驢不是真正的毛驢,毛驢根本都沒再走,其實是人在走,扮小丑有的扮雞公,有的老奶奶扮老爺爺,有的老爺爺扮小孩,玩木棍有個老爺爺在玩木棍他很像孫悟空,釣魚有一個老爺爺在釣魚,他們的每一個節目都有一輛車在前面那上面都寫著給全市人民拜年了,每一個節目都有一個人在前面吹哨子,只要一吹哨子就變化隊形,那輛車上面有伴奏的,男女老少的都有,五顏六色各種各樣。

晚上,天隨人願,雨停了,我們在學校裡看放煙花的,有很多煙花連在一起,點著一個就全點著了,那裡有各種各樣的煙花,最多的一百響,有綠的,有紅的,有藍的,有橙色的,還有紫色的,煙花點起來了,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星星點燈,在天上一閃一閃的,有的像灑下一張大網,把整個天空照的像天空一一樣明亮。聲音霹靂啪啦,震耳欲聾,把車震的嗡嗡的響。所以的人們都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

看完了煙花,我和爸爸媽媽去看花燈,大多數都是牛,因為這是牛年,還有很多畫,畫本來就很漂亮在美麗的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漂亮,有很多燈籠掛在樹上,讓我想起了一個四字成語,“火樹銀花”、”數不勝數”、”燈火通明”、”觀者如堵”……

還有我媽媽上班的地方榮軍醫院,也放上了花燈,花燈照亮了夜晚的天空。

真是一個熱鬧的元宵節。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5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執佑《惹蟮梅鴟ü槔矗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的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那個島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鑽燈腳生卵葩”(就是鑽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6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7

“吃湯圓嘍!”外婆那濃濃的鄉音為元宵節美滿的開始吹響了號角。

外婆住在海濱的鄉下,大平原上的天空特別的藍,外婆所在的小村翠竹四季蔥鬱,門前的小河清流舒緩。我把這裡看作我的樂園,每年除過年、中秋、清明,寒暑假,元宵節這天我也是一定要隨爸爸、媽媽去外婆家的。

我喜愛那兒的食物。外婆做的湯圓有很多花樣:芝麻的香甜可人,薺菜的入口即化,水果的酸甜沁人……口味層出不窮。餐桌上,大人們談笑風生,而我則不斷的舀著湯圓往嘴裡送。等他們回過神來,碗已見著底,我溜出餐廳躲到一旁偷笑。

我喜歡那兒的火把。元宵節的傍晚,外公會用香點燃一根散發著松脂香味的木棒,然後舉著這柄熊熊燃燒的火炬在田裡晃上一圈,遠遠的看上去,就像太陽留在天際的餘暉,遲遲不肯落下。外公說“這樣可以把害蟲燒死,來年莊稼就會大豐收。”我寧願相信這把火真的會演化成為燎原之勢,會遂了外公外婆和鄉親們的心。

我喜歡那兒的燈謎。這些年村子裡富庶了,文化的氣息也濃厚起來。當月亮枝頭掛,星星隨意閃,彩雲任意飄時,大家來到公園廣場,猜著妙趣橫生的燈謎,賞著炫彩奪目的煙花,人們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共同沉醉在幸福之中。

我喜歡那兒的氛圍。華燈初上,星星點燈,燈火通明。家家戶戶團聚在一起,看著精彩紛呈的電視,打著趣味無窮的撲 克,嗑著瓜子,聊著天,一片和諧融洽的氛圍,驅散了料峭的春寒,讓人們從慵懶的冬天裡走出來,走出一個五彩的新世界!

“元宵”,在我們這裡既是一個節日,也是湯圓的代稱,還象徵了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日子就像這圓碩的湯圓,團團圓圓,幸福圓滿。我最喜歡外婆家的元宵節了!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8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新年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9

說起蘇州的節日,除了端午節、中秋節、冬至節,最熱鬧的就屬於元宵節了。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農曆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吳中風俗,尤競上元。”元宵節是蘇州人尤為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想體驗“原汁原味”的蘇式元宵燈會到山塘街是個不錯的選擇。

山塘街的元宵燈會十分熱鬧,整條街充滿了歡樂和喜慶的氣氛。山塘街的民居都掛上了燈籠,給山塘街的夜色增添了幾分亮色。民居旁邊的石路上擠滿了人,一排排各式各樣的花燈,有紗燈、宮燈、紙燈、走馬燈……五顏六色,裝飾精美,讓人賞心悅目。河面上也很熱鬧,一艘艘小船來來往往,船上也掛著紅色的燈籠,尤為喜慶。兩岸的倒映在水面,使得整條河都亮堂起來了。橫跨這河面的一座座橋,橋上人來人往,尤顯得這個節日的熱鬧。

山塘街元宵燈會的活動豐富多彩,在元宵夜,蘇州婦女早有“走三橋”的習俗。她們一般會挑名字吉祥的橋來走,如壽星橋、吉利橋、太平橋……我走過了紋祥精緻的壽星橋,飽經風霜的吉利橋,後又走上了太平橋,望著遠處,心裡也祝願一切都平平安安的。走完三橋,我來到一處擺放很多花燈的地方,正看著一個走馬燈,燈的四面畫著山塘街的水墨畫,畫的很好,就像把這裡的景色全搬進這幅畫裡。燈的下面還掛這個一個紙條,上面下著一個燈謎“社會在發展(打一個《水滸傳》裡的人名)”我立馬想到了,是“九紋龍”史進,就這樣邊走邊看邊猜謎,樂在其中。

月亮升空,猶如白玉盤。這時,遠處煙花四起,在上空綻放,絢爛多姿,美極了。看著此情此景,心中喜悅。

元宵節不僅營造了團圓喜慶的氛圍,更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熱愛。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10

元宵,又圓又滑,光看樣子,就讓我們口水直流三千尺,這次家中要自己包元宵,這可讓我們下了會功夫。

“準備材料,藝麻粉,麵糰,白糖……首先拿出大碗。”媽媽講著,我跟著做著,“放入白糖,藝麻粉與筠……總算到包元宵了,想象奇特的我將麵糰揉成各型各色,在嗮在燈光下的藝麻粉。“蹬,蹬蹬蹬!第一個完成,”我歡呼躍雀,真迫不及待品嚐到我做的第一個元宵。

開鍋的日子真難熬啊,一分一秒在蒸汽中沸騰。“啊?好香啊?”一股濃濃的酒香在沉寂的時間中散漫著:“老媽,這是什麼味道啊?”陶醉在酒香中的我不禁地說。媽媽說:“這是米酒的香味,”原來是米酒啊!怪不得如此香氣宜人。總算開鍋了,鍋蓋一開,散漫著濃濃酒氣的蒸汽鋪天而至,我貪婪地深吸一口氣,真香!一個個小碗頭中盛滿了又圓又滑的小湯圓與米酒,碗頭中會散漫著香氣。

小湯圓在碗中像一顆晶瑩剔透的白玉,丸子,圓圓的光滑,滑的給人看著就會有一種想要上去的衝動,而那一粒粒米酒則如天空中點綴月亮的小星星,是那樣的小巧依人,玲瓏可愛。忍不住夾起一顆塞入口中,一口咬下去,流出了濃濃的藝麻,滿嘴留著香味,那一陣絲滑可口環繞舌兩旁,喝一口米酒湯,酸酸甜甜,咬一口小米鬆,軟軟可口說不出味道!那一口我狼吞虎嚥,直到了胃痛。

吃自己的勞動成果,就算味道不咋地,但心卻是甜的。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11

元宵節到了,民間有三個習俗:一、吃元宵;二、看花燈;3、放煙花,今天我就在這兒說一說。

元宵有很多種口味:黑芝麻、藍莓、巧克力等等,其中我最愛吃黑芝麻的了,外皮滑溜溜的(呵呵,聽起來怎麼那麼像肥皂?)咬一口餡就出來了,不是那麼甜得發膩,也沒有那麼淡。好吃!嘻……

我們也去看了花燈。剛入廣場大門,可以看到兩隻高抬著頭的鳳凰,下面整齊地站著賣熒光棒的小販,嘴裡不停喊著:"走過路過別錯過!""走一走,看一看!"走到中間,看見一個大碗,釉色清晰明朗,真像明代的青花瓷!上面有一個個元宵,誘人啊……碗的下面還有還有"配餐":大蔥、辣椒、彩椒、西紅柿。大碗的前面是一個小舞臺,舞臺後有八隻張牙舞爪的長龍,威風凜凜。大碗的後面是三座冰雕,全是具有古典風格的房屋,還插了一個牌子:小心有電!大碗的左面是十二生肖有牛、虎、羊……咦?這是老鼠還是松鼠?我一下看見了兔子,我指著喊"媽媽!"(我媽咪屬兔的)媽媽笑著說:"小壞蛋!"大碗的右面也是小動物造型的燈。

晚上,我們看了煙花。呵!從鐵人廣場一直排出兩、三千米,這也驗證了一個謎語:世界上最長的車是什麼車?答:堵車。我不耐煩了,和媽咪下車看。煙花有紅色、橙色、金黃色、綠色、紫色,那最好看的煙花也是最大的:砰,砰,砰,三個金黃色的煙花,形成了一個金黃色的樹,漂亮極了。還有"黃金瀑布"、"變色花"……

今年,我們歡歡喜喜的鬧了元宵節。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12

劃旱船

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

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於船中一樣,手裡拿著槳,做划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

劃旱船流行於我國很多地區。

偷菜節

流行於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也是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

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群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為偷菜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他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大家吃一頓即可。偷菜不怕被發現,被分的人家並不責怪。大家把偷來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

據說誰吃得最多,誰能早得意中人,同時所養的蠶最壯,吐出的絲也最好最多。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好死。

荊楚歲時記》中說,正月十五的時候,有一個神仙下凡到一個姓陳的人家,對他們說:如果你們能祭祀我,今年就讓你們的蠶桑豐收。後來就形成了風俗。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13

元宵節到了,民間有三個習俗:一吃元宵;二看花燈;三放煙花,今天我就在這兒說一說。

元宵有很多種口味:黑芝麻、藍莓、巧克力等等,其中我最愛吃黑芝麻的了,外皮滑溜溜的(呵呵,聽起來怎麼那麼像肥皂?)咬一口餡就出來了,不是那麼甜得發膩,也沒有那麼淡。好吃!嘻……

我們也去看了花燈。剛入廣場大門,可以看到兩隻高抬著頭的鳳凰,下面整齊地站著賣熒光棒的小販,嘴中不停喊著:"走過路過別錯過!""走一走,看一看!"走到中間,看見一個大碗,釉色清晰明朗,真像明代的青花瓷!上面有一個個元宵,誘人啊……碗的下面還有還有"配餐":大蔥、辣椒、彩椒、西紅柿。

大碗的前面是一個小舞臺,舞臺後有八隻張牙舞爪的長龍,威風凜凜。大碗的後面是三座冰雕,全是具有古典風格的房屋,還插了一個牌子:小心有電!大碗的左面是十二生肖有牛、虎、羊……咦?這是老鼠還是松鼠?我一下看見了兔子,我指著喊"媽媽!"(我媽咪屬兔的)媽媽笑著說:"小壞蛋!"大碗的右面也是小動物造型的燈。

晚上,我們看了煙花。呵!從鐵人廣場一直排出兩、三千米,這也驗證了一個謎語:世界上最長的車是什麼車?答:堵車。我不耐煩了,與媽咪下車看。煙花有紅色、橙色、金黃色、綠色、紫色,那最好看的煙花也是最大的:砰,砰,砰,三個金黃色的煙花,形成了一個金黃色的樹,漂亮極了。還有"黃金瀑布"、"變色花"……

今年,我們歡歡喜喜的鬧了元宵節。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14

我的家並不大,不漂亮也不熱鬧。平時媽媽在服裝廠上班,整天加班到深夜才回家,爸爸在外地工作,難得回家,很多時候都是留我一個人在家。一年一度的春節,使這個往日裡冷清的家變得格外的熱鬧。

今天是元宵節,過完這一天,20xx年的春節才算是真正的結束了。我放學回到家,媽媽正在燒餛飩。都說元宵節要吃湯圓,怎麼吃起餛飩來了?我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正在這時,爸爸也耍起了脾氣,說:我不要吃餛飩,我要吃湯圓。媽媽可不會像哄我一樣哄爸爸。她瞅了爸爸一眼,沒好氣地說:你呀,又不是小孩子,有啥就吃啥。你不吃我們可要吃的。爸媽每次交鋒,最後投降的一般都是爸爸,這次也不例外。你瞧他那吃餛飩的樣子就知道了。他一邊吃還一邊賣弄起了他之乎者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人不學,父之過;學不嚴,師之惰哈哈,連我都聽得出他吃得無奈啊。

我呢,只看著他們笑,因為全家人在家的機會實在不多,這對我來說是一件興奮的事。媽媽不知又從什麼地方拿出了一包湯圓,這讓我和爸爸喜出望外。媽嗎一邊煮一邊說:這湯圓可真貴,10個小小的湯圓就要4塊多!還不如吃餛飩來得實惠。噢!我似乎明白了我們家元宵節吃餛飩的道理。

一會兒,湯圓就在鍋裡活蹦亂跳起來,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讓我們品嚐它的美味。媽媽做了老孃舅,分給我和爸爸每人5個。我和爸爸端著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便開始吃了起來。我吃了兩個,說吃不下了;爸爸吃了三個,也突然說不好吃,都把碗遞給了媽媽。媽媽依然沒給我們什麼好話:你們父子倆倒好,吃麼要吃,真吃又那麼浪費。算了算了,都我來吃好了,真是的!我和爸爸卻捂著嘴嘿嘿地溜出了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