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恰好的作文(集錦5篇)

作文2.91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恰好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恰好的作文(集錦5篇)

恰好的作文1

那一天,陽光恰好,微風不燥。

桌面上熱茶氤氳著香氣,漫了一屋子。手中握著的糖人悄悄化了,化在口中,也化在心裡,是恰好的味道,恰好的時光,恰好的回憶。

小時,媽媽曾攜我去趕集,集市的人很多,是一個不小心就淹沒在人海中的那種。媽媽緊拉著我的小手,一遍遍地囑咐:“囡囡一定要拉好媽媽的手,可不好亂跑”,我卻絲毫不在意,一雙眼全在瞧那五顏六色的鋪子了。拉著媽媽的手,我興奮地到處走。“哇,是糖人啊!”我忙向那鋪子擠去。攤上陳列著各式各樣的糖人,有齊天大聖孫悟空,大肚皮的豬八戒,還有好多小動物模樣的。吹糖人的師傅停下口來,和藹地問道:“小朋友,要吃糖人嗎?叫你媽媽來買。”我這才意識到:媽媽不見了!

我有些慌張,卻依然在原地等著媽媽來找我。一會兒過去了,我焦急地四處張望,淚水在眼眶裡打轉轉,焦急地想要落下來。淚眼朦朧中,媽媽的身影恍然浮現,我歡喜地向她衝去,努力地收回淚水,然後咧出一個大笑臉:“媽媽你怎麼來啦!”

我看見,媽媽說鼻頭附著一層密密的汗珠,眼睛亮晶晶的,星星一樣,她輕喘著氣,卻滿不在乎地颳著我的鼻子:“媽媽恰好在這裡碰見你啊!”

那一刻,我們都笑了。

大了一些,我也懂事了,漸漸明白爸爸為什麼總不著家,他要出差,要掙錢,要滿世界地跑。

我永遠也忘不了爸爸為我泡的熱茶。

我極愛喝茶,從小便是如此。茶中之極品“金駿眉”是我的最愛,爸爸也愛喝茶。

小的時候他常常抱著我,極精緻地品茶,你一盞,我一盞。大了以後,我們都忙了,這樣恬靜美好的'時光愈來愈少,原本平淡無奇的事,如今卻成了奢求。

深秋的一天,我感冒了。傍晚,隨著同學們走出學校的大門,我邊吸著鼻子,邊搓著手,目送著同學們一個個地揮著手道再見然後坐進家長溫暖的車中,我卻只好暗自無奈:又要趕公車了啊!忽地一抬頭,卻望見了那個有點蒼老的身影是爸爸!他正向我大揮著手。

我驚喜地跑去:“爸爸你怎麼來啦?”“今天回家的時候恰好路過,又恰好帶了茶壺來。”我接過保溫杯,尚未見茶卻聞其香。是金駿眉。我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任茶香瀰漫口中,溫熱溢滿心頭。還是小時候的味道啊!

許是好久未見的緣故,我竟不知說什麼好,只是一個勁地稱這茶好。半杯下肚,胃裡暖洋洋的,感冒的症狀似乎也好了不少。

他輕輕拍著我的肩,卻忽地愣了一下,道:“長高不少哇!”

是啊,長高了不少,只是願這些成長的日子裡,你都在我身邊。我在心裡想著。

“嘀”的一聲,車子的閃光燈亮了,我發現爸爸的白髮又多了點。“老爸,你白頭髮多了不少啊!”他又愣了下,摸了摸頭髮。“都變了不少啊!”我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都笑了。

那天的月兒啊,很圓也很亮。

我不去想所有的恰好是否只是碰巧,既然擁抱著溫暖,我便不再迷茫。

恰好的作文2

一個人,一杯茶,一座城,一種文化。恰好,我趕上了。

——題記

冬日,曙光初晗。恰好,遇見那一抹朝陽。

晨光在世間落下片片暉印,我漫步于山塘街邊,徜徉在蘇城的曼妙時光裡,心中有碧波漾起,無限欣喜。

行至一座茶館前,那古色古香的外容便讓我移不開了眼——茶·苑。並非多麼華麗的名字,確是極簡中的智慧。正如蘇城和她的人們一樣,都是摒棄那金玉其表、敗絮其中的花樣,從最樸素的出發,散出的由內而外的淡雅,恰好,典雅而不張揚。我帶著好奇推開那扇木質大門。

目光被大片銅紅色所環繞,桌椅皆有柔美的曲線,嵌著上好的白玉。地板能踩出緩沉的吱吱響,房間瀰漫著一股木雕的清香。雖談不上沁人心脾,卻也令人有幾分舒心。一排排杯具,一壺壺茶葉,整齊有致,我不禁對這裡的主人心生敬意。

“喝杯茶吧。”還未抬頭,一位身著淺茶色長裙的老夫人進入視線。只見她拈起幾片茶葉,看似清閒隨意又準確地撒入杯中,細長的手指輕握杯把,抖上幾抖的動作都從眉眼間,舉手投足間散發著蘇城女子的風情。老夫人輕挑起茶壺,一手捏緊茶蓋,一手執著壺把手。“咕嘟咕嘟”的水聲輕盈躍入我的耳朵。茶葉在觸水的那一刻便四散開,如遊子奔向遠方般浮出水面。茶水面上聚出白色的茶沫,茶葉在綠中泛出黃橙的光,帶著幾分神祕。漸漸茶香在一室氤氳,屋中煙霧繚起,虛幻相生,若即若離,似中國古韻前那層遮蓋著的隱祕面紗。

“孩子,你來得可真巧!”我疑惑的眼神探向老夫人,“我生病這一年,無人打理,正想關了這門。可是又……”她垂眸望向茶碗,眼中隱匿的是年華的傷痕。她輕輕嘆息,撥出一口濁氣,遞與我一杯茶:“品品!”我接過杯子,輕抿一口:“好香啊!”老人眼中頓時有了神采:“香的是茶,更是茶文化!這茶啊,是父親,是爺爺,是先輩留下的好東西啊,不能忘,不能忘……”她像是咿咿呀呀唱著一首童謠,又像在撩撥文化長河中那顆遺珠。她一下一下搖著那竹藤椅,似在追憶,追憶那段祖孫三代一同守茶的、舉世無雙的好時光。也許昔日的回憶,便是她漫長堅守中的`白月光。但此刻,她的眼神又流露出一份獨有的堅定:“罷了,罷了,就讓我這老朽為茶苑再續上最後的香火吧!”老夫人不太會說話,但她深知,這蘇城,這古韻,要靠華夏子民們與茶文化延續。正因為那份堅守,蘇州還留存著上世紀與民國時期的那份古樸與典雅。它未像六朝古都那樣也被繁華洗滌,而是堅守著自己的國風。老夫人,蘇城女子抬眸闔眼間那份恬若止水的溫柔,是眾生皆豔羨的吧。

“謝謝你,孩子,讓我堅定了信心。”我朝老夫人笑笑,出了茶苑。

門外,朝陽仍在任性地將天空的三層漸變藍過濾成金色。我重新邁上苔蘚環繞的青石板,打量著古鎮的玉磚黛瓦,小橋流水人家,只是換了一份心境罷也。

今日出門,花香依舊,鳥雀追逐嬉鬧。只是,我恰好遇到了一抹暖陽,一抹藏在樓閣深處,與茶為伴,珍藏在歲月流沙裡的熾熱暖陽。

遇見一個人,記住一種文化!如此,甚好!

恰好的作文3

猛然夢中驚坐起,簾外風驟雨疏,攀明窗朦朧望,恐海棠落得個如詩下場“綠肥紅瘦”。

春雨來得急,去得也急。迎著料峭春風,踏上鞋,步庭院裡。

“幸好”我拍著胸脯,低語道。海棠也沒落多少,地上一層綠毯尚未織滿,偶有粉白相生的花苞,綴其間。海棠樹安穩地立庭院內,剛歷風雨一場,樹散著清清爽爽的雨水味兒。手滑過溼漉的枝幹,水汽在指尖繞著旋兒。

前些日子,我班同學有一項作業,名為“第一朵海棠的盛開。”要我們用相機,攝下海棠初綻時,不少同學一聽,就哀嚎起:“我們怎麼知道,究竟什麼時候第一朵海棠會開花?”老師笑,一抹海棠紅攀上雙頰,看似漫不經心道:“那就看你們的運氣了,指不定恰好你就碰見了呢?”

於是我候著,候一朵海棠爛漫。

四月懶洋洋的日光如瀑傾下,海棠滿樹淺粉花苞,分不清何為苞,何為果了。橢圓的,未開的花瓣層層疊疊結合在一起,倒像是迷你的鬱金香。每一朵都巧的精緻,像是經過了精密的運算,計算了每一朵每一瓣的形態與色澤,恰到好處。

忍不住用鼻尖輕吻熟睡的海棠花苞,在她耳邊輕聲呢喃:“快開花吧,快醒來吧”

海棠是無香的,在有暗香湧動即可判斷其他花卉的開放時,她將整顆心塞進海棠裡,捕捉她將醒的痕跡。偶爾的,會見她的花尖顫了又顫,卻遲遲不肯笑臉相迎。

四月下旬,眼瞧著海棠一日更比一日俏,欣喜,夾雜著些許難安。

快入夏,凌晨四時,天矇矇亮。倚窗默望,清風東來,遠方雲靄瀰漫,海棠在奶白的背景裡,更是嬌媚。驀然間,看一簇枝丫微搖。

來不及更衣,飛快執著相機,輕悄悄地向海棠靠去。

那一朵花苞已塗滿水粉,在晨曦微光裡,奮力想要將自己舒展。隨著輕輕的一聲花瓣綻開的聲音,第一朵海棠就此而現。

我呆在她跟前,就像剛剛聽見第一聲嬰兒軟糯的啼哭,是象徵著光明與希望的歌。又若文藝復興時詠歎的十四行詩,溫柔而浪漫。是將髮梢拂過耳畔的風吧,誰也抵不過她的輕柔和溫暖,而一切的美好,都聚在了這朵剛剛掙扎出、剛剛綻放的海棠花上。

其他的花紛紛向她學習,欲有綻放心,忙舉起相機,“咔”

白皙的'臉頰上點了淡淡海棠紅,額上貼花黃幾枚,如詩如詞,如歌如賦,在春風裡溫柔。見鏡頭掃去,她眨眨眼,衝我嫣然一笑。海棠的笑顏,在那一刻定格。

一朵海棠初綻,一樹海棠欲開。

海棠醒了。

交作業時想起曾讀過的一句話,為此照片取名“凌晨四點鐘,看海棠花未眠”。

老師眼裡,放出點點光,像海棠般耀眼。他頗有深意道:“運氣不錯!”

不少同學眸中驚豔與羨慕交織,前來賀喜:“哇,你運氣太棒了吧,恰好看到第一朵海棠花開了。”我笑:“是呢,我運氣確實挺好。”

真的是運氣好嗎?

我親愛的同學們啊,你們有風雨夜裡為海棠愁容,明朗日內盼海棠盛放,在凌晨淺眠只為候一朵海棠開嗎?也許在你們眼裡是運氣,可於我,它耗費了我多少心血與光陰?

正所謂,世上從來沒有什麼“恰好”,你眼中的運氣,是他人背後不知道多少的努力。

一樹海棠,譜優雅華章,淺紅的雲久久停在我家後院。

鏡頭裡,一樹海棠春爛漫。

恰好的作文4

盛夏,老院子裡的綠植很久沒修過了。除了後院的菜田,奶奶打理過的,其餘的都是該怎麼長怎麼長,連原來那條雅緻的磚砌小路,都被瘋狂生長的枝條掩蓋。

盛夏的陽光燙得灼人,我的心情也如這驚人的溫度一樣煩躁。

奶奶突發性腎結石,凌晨出的事。家裡人留下了一張字條和一串鑰匙,讓我去幫奶奶乾乾活,喂喂雞,再把雞關好,拿一下雞蛋,鎖好房門……

我是極不願幹這等雜事兒的,彎著腰在田裡除草,又或是撒上一把小麥子,像哄小孩兒一樣催著雞吃,還要忍受臭烘烘的味道,滿地是雞屎爛葉的雞圈,誰都受不了——但我是見過奶奶幹農活兒的。

她就是這樣佝僂著老腰,似乎戴了個粗製的太陽帽,上面還有大紫紅色的花的——總之要怎麼土氣怎麼土氣。她瘦小的身體埋在被太陽光晒得蔫黃的'莊稼裡,或是手裡攥著一把飽滿的小麥,古銅色的面板上都是汗水,身上的味道跟雞圈一樣,饒是再有教養的人聞了也會不由自主地蹙起眉。

我嘆了口氣,小聲地咕噥著:“唉”,我頹廢的握著手裡生鏽的大鐵鏟,“怎麼這事就讓我幹呢?”

也許是在城裡呆慣了,連思想都被養得“嬌生慣養”起來了。我握著抵我半人高的鏟子,在堅硬如鐵的泥土一下又一下地鏟著。我突然不可抑制的想起來——奶奶那枯槁的手,究竟是怎麼鏟動泥土的呢?

腦海裡像是有個模糊的畫面的,應該有很大的太陽,奶奶從莊稼堆裡站起來,嘴裡喃喃地說著什麼。

我捻著已經爛的發臭的青菜葉子,扔到一個盆裡。小時候,我不大喜歡吃青菜,媽媽就在飯桌上苦口婆心的勸我:“吃點兒,多吃有益健康。”她見我無動於衷,又道:“你已經生在最好的時代了,我們當年吃青菜都跟吃魚肉一樣的,沒得吃呀!哪像你,生下來,吃什麼爺爺奶奶都給你買,你是恰好得來的福分,怎麼就不懂得珍惜呢!”諸如此類,滔滔不絕。

現在想起來,還有點不耐煩。

我端起盆子,敷衍地扔一把青菜到雞圈裡。雞一看我面生,躲在圈裡不敢出來。

快到正午了,太陽烈得厲害,汗水蒸得我睜不開眼。我在盛夏的陽光裡煎熬著,昏昏欲睡著,先前模糊不清的畫面卻在這時清晰了:

也是這樣的午後。我還小,艱難地頂著陽光看向田裡的奶奶。奶奶注意到我的目光,抬起臉來,古銅色的面板因年老而皺在一起。她臉上帶著笑說道:“小寶,看什麼呢?”我沒回,只是看著她頭上誇張的太陽帽。“今年莊稼收得挺好的,你爸媽今年回來又可以帶上新鮮的菜走了。這個時代是很好的,我也不用再忙於生計了,但我就是閒不住,哎,過慣了勤儉的日子,一天不勞動都難受,哪能像你一樣玩樂呀!你說說你,你生在這種年代,坐在家裡,只讀書,吃的有人幫你種好,喝的有人幫你倒好,啥事兒都不幹,哪像我們一樣懂得要‘勤為生,苦為樂’呀!這是要作為祖訓的。”

恰是正午,烈日當頭,耀得晃人眼睛,然而我的腦袋忽然清醒起來了。

我再次深深凝望了這個老院,原本讓我腹誹的一切都在剛剛的回憶下襯得有了不同的意義。

我浸沒在暖暖的陽光下,擁抱恰好的時光。

恰好的作文5

溪水不長,但恰好盛得下一碗歲月。——題記

縹碧的湖面倒影著石橋,斑駁的石壁留下歲月的印記。街口的第一縷炊煙升起,氤氳間花藝師開啟花店的門,馥郁的花香佈滿了整個古巷。這小鎮不大,沿著水,靠著山丘,卻恰好能盛下一碗歲月。這溪水也不長,可纏纏綿綿地恰好繞著我的整個童年。

少年騎著單車路過,風掀起少女的白裙,挑起少女腮上一抹緋色。小孩兒吵擾著要吃麥芽糖,老人在樹底下乘涼。街頭人來人往,沿著那溪水,各自奔向遠方。在我的記憶裡,家鄉的溪水,永遠都在盪漾。

“今天恰好有空,我們去散散步。”兒時的黃昏,爺爺奶奶常常帶我去河畔散步,晚霞染紅了半邊天,倒影在水面與樹影交相輝映,晚風吹過,便徐徐展開了潑墨似得山水畫。奶奶最是健談,晚風吹動這她發間的銀絲,牽動了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的皺紋。

她又開始絮絮叨叨地重複著那些講了又講的老故事,爺爺微笑著,聽她把那些或是快樂,或是心酸的過往,反反覆覆。我追逐著懶貓,又或是撲騰著路邊的蝴蝶,眉間蘊含了最純粹的笑容。風在搖樹的葉子,草在結它的種子,我們就這樣,就很美好。

獨坐溪邊的老人與我互不相識,卻最為熟稔。小時爺爺奶奶去田野裡奔波,我便來到橋口,坐看老人釣魚。“小孩兒,你是哪家的?叫什名字?”童真時的我固執地搖頭不語,老人見了也只是輕笑,並未在意我的無禮,只是遞給我一顆糖,我也只是接過,悄悄地把糖藏在口袋中。老人絮絮叨叨地用方言說著話,深邃的眼眸如同黑曜石。我沒有聽懂太多,只是覺那吳音甚是好聽,軟軟糯糯地好似老街口的桂花糕。

“今天真幸運,日落前恰好釣到了一條魚。”老人甚是高興,把魚放進水桶,魚在裡面活蹦亂跳著。我正要為他鼓掌,他卻一下子將水桶中的魚倒回小溪,還向它揮手告別。後來才聽聞,這老人可是鎮裡的老好人,只是常年兒女不在家罷。他常獨坐河邊垂釣,我卻從未見過他拿走一條魚,許是有的,但我沒見,只是在每晚夕陽落山,月華似水,見他提起魚鉤,星光落入海面,便覺是提起了一片星光瀲灩。

後來,隨著父母離了家鄉,學業和生活的壓力把我束縛於乏味的生活。也便只有過年過節,才有得機會回那小鎮看看。“今天恰好有空,回來吃頓飯。”我也會笑著解釋。

恰好或許成了小鎮人愛的一種表現,不多不少,剛剛好。奶奶會幫著種菜賣菜,跟著爺爺上山砍柴,給的`原因是“恰好有空”;媽媽會把湯中的排骨撈出來放我碗裡,哭喪著臉說“恰好減肥”;年過九十的太太搶著洗碗燒飯,強勢地說“恰好放鬆一下”;孩子們一起為大人們按摩,笑道“恰好有心”……恰好是善意的謊言,也是愛的表達。

小鎮好像什麼都變了,以前的同伴不在了,老人據說也隨著兒女去了城裡生活。只有那條蜿蜒輾轉的溪水,依舊在汩汩流淌,在記憶的柔波里釀成了一碗歲月。

溪水不長,但恰好盛得下一碗歲月。小鎮不大,卻恰好容得下萬家燈火。

“願你恰好有空的時候,多回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