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薦]

作文1.07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作文[薦]

家鄉的風俗作文1

在不同的地區都有各自具有特色的風俗文化,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是安徽蕪湖,那兒雖然不是什麼名勝景地,沒有像大都市那樣的繁華,但是那裡卻是我最喜愛的故鄉。

自我打小有記憶起,每到臨近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時,在北京就常聽到父母經常說起賽龍舟的日子就快要到了。因為只有過年才回到安徽,所以我從未親眼見過賽龍舟。自此我對端午節賽龍舟這一風俗,感到十分好奇。在一次偶然機會下,臨近端午節時我回到了安徽,也終於可以親眼見見我期盼已久的賽龍舟了。

也是因為到了端午節,每家每戶都飄著粽子的香氣,為了這即將開始的賽龍舟又增添了幾分不同的'氣息。“啪”一聲槍響,四周變得安靜起來,只聽隱隱約約的敲鼓聲從遠處襲來,緊跟著龍舟出現了。微波盪漾的湖面也因著他們的到來開始翻騰起來,一個個的龍舟如同出海蛟龍,長長的龍體塗滿了鱗甲形的花紋,那昂起籠統也威武無比。每條龍舟上都整齊地坐著兩排划槳手,船頭和船尾各站一個人。船頭的人負責打鼓為划槳手們鼓勁兒,船尾的人負責掌控方向。“咚,咚,咚咚咚”打鼓的人這樣有節奏地敲著,划槳的人們整齊,急促的一起一落,激起一團團白色的浪花。龍舟也就在這樣的浪花中有節奏的起伏著。活脫脫像是龍騰大海,壯觀極了。

再一聲槍響,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條條龍舟競相越過終點,伯仲難分。分出名次後,頓時禮花綻放,人們也在歡呼雀躍中結束了這酣暢淋漓的比賽。但如今,那振奮人心的鼓聲依舊在我的耳邊迴盪,如果有機會,我還想再親眼觀看賽龍舟。

家鄉的風俗作文2

我們延邊朝鮮族有個傳統的節日,那就是“老人節”。

1982年以來在朝鮮族聚居的延邊地區,各地成立了老人協會,1984年,將8月15日定為“老人節”。這一天,年滿60週歲的老年人們都會佩戴大紅花,接受兒孫們的祝福。有老人的.家庭還會給老人備制“麻克烈”、打糕條、冷麵等。圖們市委市政府還會在圖們江廣場,為老人節準備了歌舞表演、傳統娛樂活動。

俗話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民族把尊老敬老當做傳統美德。現在的圖們市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很多年輕人都是在外打工。很多家庭都是留下一位年輕人,上要照顧老人,下要關心孩子。今年的老人節,媽媽帶著姥姥和我,到圖們江廣場觀看老人節活動。在廣場上,我見到很多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風風雨雨的老人。他們身著傳統服裝,依偎在子女身邊,觀看傳統活動,滄桑的臉頰帶著幸福的笑容。老人們見到相識的老夥記時,都會向對方炫耀自家子女是如何安排自己幸福的晚年,展示子女們為其添置的新衣服;他們也不忘回憶起年輕時曾經一起走過的崢嶸歲月。

“老人節”是一個值得向全國推廣的節日。因為是現在的老人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趕走了日本鬼子;是現在的老人們用血汗建設起祖國的富強;是現在的老人們還在老家為子女帶孩子。

我想對全國的老人說一句:“您們辛苦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3

春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定是會做一大桌子好菜的。對於我來說,安徽的美食是我記憶中最為深刻的家鄉風俗。

在這眾多美食之中,最符合我口味的當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實踐過幾回。第一步不消說,用水與麵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糰子,那外形跟吃撐了的“年畫娃娃”有得一比。第二步便是捏皮了。跟“隔壁”那餃子不同,米粑的皮像是放大了幾十倍,並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製而成。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塊麵糰,拇指輕輕按住中間部分,另一隻手拉、扯、捏、扭,直到變皮在手下“規規矩矩”地圓起來。我最享受也最喜的當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是奶奶的“專場”。她熟練地將蔥、蒜整齊地切成小段,肉沫和著豆角、蒜泥、小蔥糊糊塗塗地被奶奶的鍋鏟輕盈地翻炒著,小火炒後的香味總使我陶醉其中。豆角的酸溜溜、肉末的鹹香、以及綠油油的小蔥,“奶奶牌內餡”的味道,老家人都是讚不絕口。第四步的步驟與包餃子大相徑庭,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曉的。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來的花紋,這個得講究。先是捲一捲,再是旋一旋,最後包一包,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紋路。

全部步驟完畢,上鍋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嚥了。米粑的外皮雖軟糯綿密,但畢竟無味。因此各家會備上一碟自制辣醬,辛爽入味,辣醬各不相同,像我家,便會有一種舌頭髮麻的感覺,卻不是太過於辣。

春節是一年最熱鬧的時節,鞭炮聲聲聲入耳,酒肉味絲絲入心,大紅“福”字映入眼簾,美好的一年總在這樣的團圓中開啟,總在米粑鮮美的味道中開啟......

家鄉的風俗作文4

我的家鄉在一個山鄉小鎮,那裡雖無都市的繁華,卻有著自我獨特的韻味,尤其是家鄉的大秧歌,更是村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提起大秧歌,那可是家喻戶曉。家鄉的男女老少,哪一個不能扭上一段呢!每當過年過節的時候,大街上響起咚咚的鑼鼓聲和優美的嗩吶聲,這聲音像一種號令,聽到的人們陸陸續續的來到街上。他們有的手中拿著扇子,有的拿著手絹,有的一家老少全都出動。頓時大街上變得熱鬧非凡。

看,大秧歌扭起了。雖然隊伍多是中老年人,可他們腳步輕盈,姿態優美,動作極為協調。尤其手中的.扇子和手絹,舞弄得出神入化,盡情的揮灑著內心的喜悅和幸福。一些青年和孩子,心裡也些發癢,不時地加入隊伍。一條條彩色的“長龍”也在不斷加長。隊伍的四周圍滿了觀眾,他們一邊欣賞,一邊嘮著家常,自在悠閒。吹嗩吶的不時地變換曲調,秧歌的隊形和動作也隨著變化,讓人久看不疲,這樣喧囂的場景一向會持續到夜深才結束。

家鄉的大秧歌,不僅僅是人們每年的精神大餐,也是節日慶典不可缺少的專案。每當這個時候,秧歌手們便身著彩裝,那種孩子們喜歡的“大頭娃娃、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粉墨登場,為節目增添無限的喜慶。我們這些小孩子在人群中躥動著,追逐著,嬉戲著,心裡別提多開心喲!

啊,家鄉的大秧歌,你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陳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著家鄉人的心。

家鄉的風俗作文5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春節時,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今天,我來說一下我們家的春節風俗。

每當過年的前幾天大街上便會非常熱鬧,市場裡的商店都打扮得紅紅火火,有各式各樣的燈籠,春聯,紅福,年畫等。有些店還準備了我們小孩子最喜歡放的鞭炮,鞭炮的種類也有很多,有摔炮、煙花、響炮、沖天炮這些是小的,還有大的鞭炮,有卷炮禮炮等,市場上更是人山人海,有的人這裡買了一大包那裡買了一大袋,像是從市場白拿的,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歡快的笑容。是啊!辛苦了一年。該好好犒勞一下家人了。

每當過年的那一天,路上會變得香氣濃郁,走在路上你會聞到各種香氣,因為每家每戶都在準備年夜飯的菜。晚上在吃年夜飯之前,我們會點上蠟燭,祭拜死去的`親人,讓他們也來吃我們親手做的年夜飯。我們還會給他們倒酒,燒紙錢,希望他們保佑我們家平平安安萬事如意。對呀,祭拜了他們以後,就是吃年夜飯了,一整桌美味佳餚,看得我眼花繚亂,手中拿著的筷子,不知該如何下手。吃好年夜後是放鞭炮環節了,我們會把買來的鞭炮放掉,那時,鞭炮聲此起彼伏,天空中一朵朵美麗的鮮花次第綻放,變成了花的海洋,光的世界。之後就是看春節聯歡晚會守歲了,就是我們家鄉春節的風俗,令我印象深刻,回味無窮。

家鄉的風俗作文6

我家在過年時可有許多習俗呢!想知道嗎?

過年前夕,家家戶戶手忙腳亂地把臘肉臘魚等做成美味佳餚,在窗前、牆壁上、門上都貼著火紅火紅的對聯和倒著的“福”字。

緊接著,只見爸爸媽媽忙得不可開交,有的買年貨,有的打掃衛生,奶奶則是在街上逛街,比如買雞或是買鴨買幾隻還是買其他的。

過了一會兒,奶奶終於回到家了,我看著那充滿生機的五花肉,立即“口水直流三千尺”,可奶奶怒氣衝衝:“不準偷吃,這是給客人吃的!”“哼!我才不稀罕呢!”我小聲嘀咕著。但是我的臉上還是沒有減少過年的那種喜悅。

振奮人心的時候到了,桌上擺著許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我的眼睛卻圓鼓鼓地盯著媽媽剛剛拿走的零食,傷心欲絕,香噴噴的米飯也勾不起我的食慾感。奶奶又請了很多的人,我家可謂是門庭如市,鞭炮聲也連綿不絕,客人們笑容滿面,而我們這些小孩,就像是多餘的,不需要的',礙眼的,為什麼呢?因為桌子被圍得水洩不通,夾個菜都難,連坐的地方也沒有,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啊。

晚飯過後,奶奶連忙端出了一盤餃子,原來爸爸媽媽早就知道晚飯過後會有餃子,故意不吃飽,而我的肚子已經圓鼓鼓的了,只能看著他們一口一口吞噬著。但值得欣慰的是我收到了許多紅包。

今年情況特殊,受疫情影響七年級八年級街上雖有人拜年,但也並不多。很快就元宵節了,到了這一天我們全家人都會買元宵來吃,煮的、炸的都有,到了這天,我們晚上還會看晚會,看著乏了,也就去睡了。

怎麼樣?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過年時熱鬧非凡,元宵節那美味的湯圓也等著你來嘗,你們那裡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7

每個人都有自己美麗的家鄉,而每個人的家鄉都有各種各樣的風俗,樣樣別出心裁,與眾不同,別有一番風味。就例如我的家鄉,保證有所不同。

我的家鄉在臨岐新華村,有一個愛做美食的奶奶,樣樣都會做。她懂得也很多,知道哪個節日要做哪個美食來給我們吃。

就比如大年三十那天,我們村並不會很忙,只不過是貼下對聯,掃一下墓,下午才會很忙,因為我們村的人更注重團聚。那天,我們都會叫來自己的親朋好友,擺出十幾張桌子,讓那些做菜好吃的人來燒菜,我奶奶也是其中一員,她要做暖鍋,因為她在村裡算是暖鍋燒得最好吃的人。

快到傍晚,那一陣一陣的菜香撲鼻而來,一個個暖鍋冒著熱氣,幾位大人把分好的酒菜放在每個桌上面,從高處看,可以用人山人海這詞來形容,就像有人結婚時婚禮的樣子。

開始吃飯了,只見每桌的人開啟暖鍋的蓋子,那正在沸騰著冒著香味的暖鍋,看看就夠讓人口水直流了,何況是大口大口地吃著,大匙大匙的.盛著呢!

吃完了暖鍋,我們來到人民大會堂裡面,坐在椅子上摸著那吃飽喝足的肚子,看著那一出又一出精彩的表演,獲得電玩具呢。這表演一結束,熱鬧才開始了,成群的小孩子們拿著火炮,噼裡啪啦響個不停,直到晚上深夜才逐漸變小。

怎麼樣,這就是我們老家過春節時與眾不同的分俗,我到現在也不知道這天為什麼要做這些,但是我很喜歡我們家鄉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8

鐵水舞龍是重慶銅梁的傳統習俗,一般在正月十五舉行,又稱火龍鋼花。這種活動我以前連聽都沒聽說過,這次媽媽卻說要帶我去現場觀看,真期待啊。

表演的場地在小山坡下,觀眾們坐在山坡上,演員們就在下面寬廣的廣場上準備表演。

表演開始,場地中間的一個小噴頭上噴出了火星,越噴越高,最終停在了離地面兩米左右的地方。兩隊舞龍隊在此時從兩側奔跑上臺,火龍身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小噴口,不斷地噴湧火花,被演員們託舉著,在場中不斷地舞來舞去。

這時,圍著廣場的六七個早已燃燒的火爐已經將合金半融化了。旁邊的三名專業演員,用一種特製的勺子舀起了半融化的鐵水,將這溫度接近一千五百攝氏度的鐵水向空中拋去。另一名演員眼疾手快,用一塊乒乓拍大小的木板將那半融化的鐵水徹底打散,向場中的舞龍隊灑去。高溫的鐵水炸裂開來,在空中呈現出金色火花,像仙女散花一般落在廣場上,潑金撒銀,絢麗無比。我們的眼球已經完全被美麗的鐵水舞龍吸引了。

在漫天飛舞的'金色鐵花的襯托下,場中的火龍隊隊員更顯彪悍。他們赤裸上身,在滾燙的鐵水中穿梭自如,做著各種動作。只見舞龍頭的兩人,高高地舉起龍頭,後面幾人,以s形的走位,不斷用力揮舞著龍身,左右兩支舞龍隊不時交換位置,遠遠看去,時而像兩條巨龍正在打鬥,時而又像雙龍戲珠還在嬉戲一般。在金色火花的襯托下,舞龍也更顯絢麗。

鐵水舞龍的場面就是這樣壯觀無比,為春節增添了許多年味兒。這樣鐵水舞龍鬧新春,這真真擔得上“過年”二字啊。

家鄉的風俗作文9

我的姥姥是地地道道的土家人,所以,每到過年的時候我們都要回到老家——山東。

每到臘八那天,我們一家在天上還有星星的時候就起床了,臘八節一定要吃臘八肉,我大姨夫從冰箱裡拿出了一大塊豬肉,只見他把肉放在火爐上讓它解凍,又往肉上撒了好多胡椒粉、辣椒粉,讓豬肉變得花花綠綠的,接著大姨夫讓我把肉遞給爸爸,只見爸爸把一小桶酸糕水倒了上去,再用刷子把酸糕水刷開,刷完酸糕水的豬肉味道非常的香,有著酸糕水的酸味也也有胡椒粉和辣椒粉的辛辣味兒和香味兒。

吃完臘八肉,就該喝臘八酒了,雖說臘八酒有酒字,但裡面只是用葡萄、梨、蘋果等水果榨的果味飲品,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還可以把臘八酒和帶氣的無味蘇打水一起喝,口感更佳呢!

過完臘八就到了小年,這天男人們都在家收拾房屋,女人們會去集市上買年貨,而我們小孩兒就在田野裡玩摔炮。

又過了幾天就是大年了,爸爸和大姨夫在殺豬、清理豬的內臟,而我們小孩兒在屋裡的炕上玩耍。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過去了,豬肉終於烤好了。爸爸拿小刀從豬身上割了一大塊兒的肉讓我們吃,我問爸爸為什麼要把整隻豬一起烤,不分成幾部分?爸爸說:“因為這樣可以象徵我們一家圓圓滿滿。”

吃完閤家飯後,我們土家的年也就算是過完了,是不是很有年味兒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今天的老家似乎分外熱鬧,村口的老樹上掛起了紅燈籠,拉起了橫幅,遠處還有鞭炮的陣響,桐廬南鄉邊的時節到了!

時節裡最忙的地方莫過於家家戶戶的廚房了。這地方打自一上午就炊煙不斷,煎炒蒸炸,涼拌果盤,全在為中午那隆重的宴席做準備。農家土灶上多屜蒸籠裡熱氣蒸騰;砂鍋裡筍乾鴨煲 “咕嚕咕嚕”地冒著泡;鍋子裡各種小炒在廚師手裡上下翻飛。這邊水池裡嘩嘩嘩的洗菜聲,那邊擋板上咚咚咚的切菜聲,還有灶孔裡柴火燃燒的嗶嗶啵啵聲,簡直就是一首炊廚合歡曲!

臨近中午,客人們陸續來了。這些客人有的是親戚朋友,有的是朋友的朋友,認識的儘管來,不認識的來了再介紹,多添幾個人桌邊擠擠,都沒關係。過時節就是圖熱鬧,誰家熱鬧誰家就人緣好,旁人看著也高興。

爸爸出去迎客,媽媽沏茶切水果,我一會兒敬茶,一會兒取東西,反正是打醬油。爸爸招呼客人們入席: “來來來,吃點水果,嗑點瓜子”說話間,茶果端上來了。

客人們也到的差不多了,便上菜了。第一道菜是悶燒大閘蟹,紅彤彤的外形與鮮香的醬汁,令人津從口生。接著什麼紅燒豬蹄、清蒸魚、燉牛肉、油燜筍等等都陸續端上。爸爸客氣道:“來來來,別客氣,隨便吃。”大家在你呼我讓中入座了,熟悉的`,不熟悉的這時候也都聊上了。男人們抿幾口小酒,臉色微微泛紅,開始說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什麼生意難做啦,投資謹慎啦;女人們吃了幾口菜,也紛紛聊起自家孩子的學習,家常裡短的。整一桌上說談聲不絕,笑聲不斷。主人敬酒,客人回敬,大家舉杯同敬,在“砰砰”的碰杯聲裡祝福彼此,也為時節畫上一個幸福的句號。

飯後,人全散了,但鬧尚存;宴雖完了,但喜還在;親雖別了,但情留存心間。時節不就是用來團聚的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要說春節過後最熱鬧的節日是什麼,那肯定就是“元宵節”啦!在中華眾多節日中,我最喜歡的莫過於元宵節了。

元宵節有很多習俗,例如:吃元宵、猜燈謎、踩高蹺……而在諸多習俗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吃元宵”這一習俗。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做“浮圓子”,後來又叫“團”或“湯圓”,這些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

這不,我和媽媽就動手來包元宵啦!首先我們先準備材料:糯米粉、白糖、植物油、水。接下來就到重要環節啦!先取適量糯米粉,倒入少許水,揉成糯米糰。這貪玩的我,竟然在揉糯米糰的時候,揉著揉著玩去了。要不是媽媽提醒我,我就把包元宵的事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哈哈!

然後要把糯米糰分成大小適中的小團,在中間挖個洞,加入事先準備好的.糖和芝麻餡,繼續揉成團。就在這一過程中,我與媽媽進行了一場比賽:比誰包的元宵又快又好看!那場面叫一個激烈:只見媽媽手疾眼快,一個接著一個可愛的元宵誕生,包得又快又好;另一邊的我臉漲得通紅,看著媽媽動作的迅速,給我急得直跺腳。我已經猜到了結局,只好主動認輸,並向媽媽請教。最後終於全部都包好啦!

再把它們放入鍋中煮一煮,完成!晚飯桌邊,我們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突然有一種湧上心頭的幸福,那是團圓的幸福!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元宵節,團圓,幸福,祥和,美滿!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風俗,是一個地方的節日習慣,也體現了當地的文化。而我家鄉的風俗也許很常見,但卻是我們家人溫情的體現,體現這是一個溫暖的家。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在這個溫馨的節日裡,和家人吃上一桌團圓飯,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而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裡,可不只有吃這麼簡單。包餃子,貼春聯,掛燈籠……這幾個活動中,要數包餃子為頭牌!

“包餃子嘍,包餃子嘍!”在這大年三十,我最愛聽的就是這話。我們家的餃子都是自家和麵,自家調餡,自家包好。這些工序可為餃子增添了不少的風趣。這不,拿出一個盆兒,麵粉往裡兒倒,加水,和麵。將手洗淨,觸碰那柔軟的麵糰,用手攪和。靜置一段時間後,將面揉搓成長長的一段,再用刀分切為小段,搓圓。再用擀麵杖擀麵,擀成圓形。這邊母親在忙活,我就去父親那瞅瞅吧!父親熟練地操著刀,切著菜板子上方正的肉塊,搭配著事先切好的芹菜,攪和在一起。添上些許調味料,繼續用筷子攪和,美味的餡料就完工了!看完爸這波工程,我回到了我自己的崗位,包餃子。

拿起一片薄薄的`麵皮,握在掌心中,餡料不多不少,正好一勺。麵皮對摺,用手粘合面邊。一下……兩下……三下……一個餃子就大功告成啦!嘿嘿,最後一步——下鍋!將一整盤餃子倒入鍋內,沸騰的水“撲哧撲哧”地吹著號子,“撲通,撲通,撲通。”餃子玩起了跳水……

我的家鄉雖沒有獨特的風俗習慣,但卻擁有著人情味兒,很濃,很濃。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在我的家鄉,有著許多豐富多彩的端午風俗。

小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只是覺得這天有好吃的,好玩的罷了。

早早的算好了時間,得知今天是吃粽子的日子,我一大早就喜得快要發瘋了。

懶得在臥室與灶房間來回周旋,我乾脆搬了個小板凳來,就這麼坐在奶奶跟前,看著她包粽子。

“這裡髒,妮兒,你快出去。”

“沒事兒,我不嫌髒。”相比關注這髒兮兮的瓦灶和牆壁,我還是更想看奶奶包粽子。

那雙佈滿皺紋的手是多麼靈巧啊!一彎,一放,一折,一綁,短短几步,短短几十秒,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便誕生了。

要煮粽子了,奶奶怕薰著我,硬是把我推出了灶房。自己留在那兒隨時準備著添柴火。

望著灶房煙囪裡冒出的濃濃的.煙,不知為什麼,我感到那次的粽子格外的甜。

“五月裡有午端陽,粽子油條泡雄黃。”在我的家鄉,端午節不僅要吃粽子,還要吃油條、糖糕一類的油炸食品。雄黃油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家鄉還有一個關於雞蛋的端午風俗。在這天,我一起床奶奶就會拿來一個提前煮好的熱騰騰的雞蛋,然後讓雞蛋從我的頭頂一直滾到腳尖,嘴裡還唸唸有詞“骨碌骨碌災,小病大災都滾下來........”滾好後,再讓我把雞蛋猛地一摔,然後立刻拿起來,剝掉殼,給我吃掉。

據說,這個習俗的由來是因為老人們堅信,熱騰騰的雞蛋可以粘走孩子們身上的一切病災,在下一次端午節前都平平安安,倖幸福福。

端午在奶奶對我的關懷中走來,又在奶奶對我的祝福中離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說到“龍”,我便會想起家鄉的那條“首飾龍”。

每逢元宵,“巨龍”就會駕著五彩祥雲出現,通體燈光點綴,金碧輝煌。各村的年輕小夥爭先恐後地抬著“首飾龍”開始巡遊,“嘿喲嘿喲”地喊著號子。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放慢速度,兩旁的人們圍著“巨龍”歡呼著,叫喊著,祈禱著。平時寂靜的小山村,這個時候是最熱鬧的,彷彿沉睡了整整一年的人們,只有在此時才醒過來。

據說這條“龍”已經有400多歲了,好奇的你肯定想知道這條“龍”是怎麼來的吧?我已經替你走訪了村裡幾位年長的老爺爺了,不過他們的.答案也不盡相同:有的說是古代勞動人民對自然災害缺乏科學的認識,幻想龍就是神,想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風調雨順,糧食豐收;有的說在我們樂清,地處東南海濱,古代漁民靠海捕魚,他們對漁船寄託了深厚的感情,製作出這種身體呈漁船形狀的龍燈來祈求國泰民安。這也就是為什麼“首飾龍”在我們家鄉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龍船”。

“首飾龍”一般長4。5米,高3米,寬2米,前有龍頭,後有龍尾,龍身至少由四層樓閣組成,每層樓閣上插著各色小旗,內壁貼著透光白紙,外壁貼著五顏六色的細紋刻紙圖案。仔細看,裡面大有乾坤,“住”著好幾百號形態各異的人形玩偶。惟妙惟肖的古今人物在色彩繽紛的船型龍燈上手舞足蹈,上演一幕幕古裝大戲,妙趣橫生。正所謂:一個人物就是一段歷史,兩個人物就有一段故事。

如果你來到樂清,剛好是元宵節,我一定要帶你去見識那件寶貝——“首飾龍”!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我的家鄉在常德,那是個美麗的地方。風兒一吹過,花兒便綻開了笑容。鳥兒在枝頭一唱,萬物復甦了。今天我就來說一說我們常德的春節風俗吧。

我最盼望的節日便是春節,在春節裡,要裝上燈籠,貼上對聯。那一個個的大燈籠,彷彿在為新年的到來歡迎,還有那對紅紅的對聯,還有貼上倒過來的“福”。全家都是喜氣洋洋,紅紅火火。當然,過年哪少的了壓歲錢,對著長輩們大聲說祝福:“新年快樂!”你便會得到許多紅包。孩子們也會在外面玩得快樂,穿上過年的新衣,舉著燈籠。不過,小孩們也會玩各種各樣的鞭炮。

我們常德有在臘月除塵之俗,一旦是臘月初八,十八,二八,家家戶戶可要忙著打掃衛生。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以舊換新。這可是傳統的'衛生節。

除夕時,家家都要守歲!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當然,我會買一些小小的鞭炮來放。在十二點的時候,煙花響了起來,我們站在那裡觀看著,美麗極了。嗨喲啊等著財神爺的到來,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能把門開啟。對於我來說,除夕最熱鬧。

後面的幾天,小孩都要去買小鞭炮和零食,以免過年餓肚子。

大年三十,是吃團圓飯,全家圍在一起,便有了年的味道,菜也是豐富多彩,大魚大肉,有雞、鴨、魚、青菜、海帶、肉丸、香腸等。味道好極了,特別是在喝上一杯葡萄酒,那就更美味了。全家其樂融融。

這就是常德春節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