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習俗節日的作文15篇

作文3.05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習俗節日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習俗節日的作文15篇

習俗節日的作文1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不僅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

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由於各地方經濟條件的差別,祭掃的方式也會有所區別。

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也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盪鞦韆: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可以培養人的勇敢精神,兒童也特別喜愛。

放風箏: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習俗節日的作文2

清明節除掃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豐富多彩的。

吃青糰子。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的必備食品。

吃饊(sǎn)子。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吃雞蛋。在我國一些地方,清明吃雞蛋,就如同端午節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一樣重要。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

清明節吃雞蛋象徵圓圓滿滿。在農村的一些地區,還有兒童之間“撞雞蛋”的習俗。倘若要探究清明節裡吃雞蛋、撞雞蛋的`象徵意義,其中應該還寄寓著人們對於生命、生育的敬畏與崇信之情。

此外,我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餈、清明粑、幹粥等多種多樣營養食品的習俗。

習俗節日的作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個清明節,按照習俗,我們今早該去山上掃墓。

吃過早飯,背上鋤頭等一些工具,就和家人們上山掃墓去。

剛剛從家走時,我是熱血沸騰。可到了山腳,就已氣喘吁吁了。把鋤頭“扔”給媽媽,脫下外套,十分堅難得爬著山——其實這座山很矮。此時,早晨那溫暖的太陽已變得毒辣。

終於到了山頂。穿過羊腸小道,就能來到墓地,可我在要穿過墓地時,被某種不知名的草給割傷了,流出鮮紅的血。就因為這點小傷,本該幹活的我被媽媽二話不說地拉到一棵大樹下,清理了塊空地,然後讓我坐下。

看看爸爸、媽媽、奶奶正灑著汗水地幹活,在看看樹下閒著沒事幹的我(我也想幫啊,可媽媽不讓),真是鮮明的'對比呀。

終於,墓四周的野草都割完了。奶奶從籃子中拿出供品、紙錢、打火機、蠟燭,開始拜拜起來。

我拿出看家本領,跑到奶奶那幫忙。奶奶在墓碑前、土地公那和鄰居那擺上供品,插上蠟燭叫我去燒紙錢。煙把我薰得直咳嗽,於是我蹲在煙的反方向,拿了個樹枝,去挑紙錢,生怕哪沒燒到。

又過了會兒,奶奶將鞭炮放完了,收好了供品,準備回家。

臨走前,我還特地把灰堆裡的火星踩滅,吹滅蠟燭,去追已經走到前面的家人……

又過了一個清明,期待下一個。

習俗節日的作文4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裡,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七年級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習俗節日的作文5

俗話說的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中國的節日習俗非常有特色,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節日,每一個節日的.習俗都有不同的含義,下面,我就說說我們漢族的節日習俗吧!

我們漢族裡有端午節,提到端午,總要與愛國詩屈原聯絡起來。據記載,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淚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現在人們把五月五日當成端午節,端午節有賽龍舟,懸艾,吃粽子等習俗。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捨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追到洞湖時就不見蹤影了。之後每年五月五日以划龍舟來紀念。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吃粽子,這也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每年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浸米、洗粽葉、包粽子,花色品種很多。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插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把菖蒲、艾條插入門中,並把它們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我們中國的節日習俗有特色吧,要不,你也來體驗一下吧!

習俗節日的作文6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主張抗擊秦國,但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楚國快要滅亡時,屈原很痛心,農曆五月五日這天,他投汨羅江自殺。投江後,楚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食物。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粽子投到江裡祭祀屈原。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

因地區不同,由材料以至粽葉, 都有著很大的差別,連“裹” 的形狀,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們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漢晉時的粽子,多做成角形, 作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 北方的粽子,多是簡單白米,國內的粽子,以江南出產的最有名。嘉興粽子早在清代,食書記載嘉興粽子的種類有很多如:竹葉粽、艾香粽、薄荷粽、豆沙粽 蓮子粽 、松仁粽、火腿粽……在嘉興粽子中,五芳齋最為著名。

粽子是一種很好吃的食物,所以我很喜歡它。

習俗節日的作文7

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朋友,如果你來我的家鄉,就可以看到重陽節正宗的民風民俗。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陽節,正是看老人、飲雄黃酒的節日,我們家也正是如此。

在公雞打鳴、太陽出來時,我們迎來了重陽節,姥姥聽見公雞打鳴,便拿了幾根艾草掛在門頭上,還說:“艾草不上頭時,不能說話,不然不吉利。”

清晨,姥姥就開始打掃房間了,隨後,又用了幾根艾草掃了掃屋裡的地板,我也學著姥姥拿了幾根艾草,姥姥邊掃邊念著俗語:“艾草掃一掃,螞蟻蚊蟲都往外跑。”

剛出了屋門,姥爺拿毛筆,在我頭上寫了一個“王”字,還說:“寫上這個,妖魔鬼怪都不敢騷擾你。”

臨近中午,是我們小孩最開心的時刻,因為我們可以要食物了。小孩子們挨家挨戶串門,還可以要兩三塊糖和一些小零食。

回到家中,家裡變得和春節一樣熱鬧,親朋好友都來家中聚餐,廚房裡也開始“叮叮噹噹”忙了起來,頓時,開始了一段交響樂:“咕嘟咕嘟”“呲啦”“叮叮”等聲音此起彼伏。

吃飯時,客人們井然有序地坐著,飯也是琳琅滿目:有糖醋魚、四喜丸子、白糖赤米、手扒雞等,只見姥姥給媽媽夾菜,爸爸給姥爺倒酒,小孩子們也吃著五花肉、火腿,大家其樂融融,這場面,如果你看了以後,你會覺得十分溫暖。

太陽悄悄爬上了老棗樹,我坐在搖椅上,聽姥姥給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在溫暖的陽光下,我就這樣乘著涼風,晒著太陽,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習俗節日的作文8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它的起源是什麼呢?有什麼樣的習俗呢?是什麼原因使得其成為團圓節日呢?國內外民俗學的相關研究很多,而且很深入,但是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本文著重從起源、習俗、象徵意義、相關傳說等方面,從民俗學、社會學的角度,由現象深入本質進行剖析,在前人很多研究的`基礎之上,得出自己的結論。

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它的形式與意義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並有相關的祭祀的記載。在民間,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加之相關詩詞的作用,中秋節更逐漸為人們重視。

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關注,中秋節也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習俗節日的作文9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嚐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遊戲,乞巧遊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豔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製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習俗節日的作文10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津津有味地吃著棕子,激情高昂地觀看賽龍舟,過著這個有著20xx多年曆史習俗的傳統節日。

這一天很多人都會去看龍舟,我也不例外。媽媽帶著我,去看期盼已久的龍舟。到了塘河邊上,河面的場景令人振奮,連市長都過來觀望比賽。比賽中,我看到有一隻龍舟像離了弦的箭,比其他龍舟快好幾倍。這是因為他們齊心合力,和有節奏的.配合的十分默契。所以贏得了冠軍。觀望的觀眾響起陣陣掌聲!我們為他們加油吶喊!這次看龍舟,讓我感受到了濃烈的節日氣氛,他們齊心合力的精神讓我敬佩萬分。

在上面觀望的我,頓時想起了一首端午詩:“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突然我就感覺到肚子特別的餓,聞到了陣陣粽子香,於是我和媽媽回家吃起美味的粽子。

在今天的節日裡,我和家人們一起分享著吃粽子的甜蜜。觀望了賽龍舟的振奮。共同懷念了偉大的愛國者屈原。端午節,讓我明白了過端午的種種習俗。

習俗節日的作文1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洋。”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逢端午節,人們會吃粽子,插艾葉,賽龍舟,戴香囊,喝雄黃酒。我知道把粽子投入江河,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了,不去吃屈原的遺體;喝雄黃酒,是為了驅蟲避邪。南方人在端午節的時候,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但不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聽我媽媽說我小時候過端午的時候,還要穿百獸的衣服來避邪。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要賽龍舟呢?我想知道個究竟,便好奇地去問媽媽。

“媽媽,媽媽,端午節的時候為什麼要賽龍舟呢?”我好奇地問媽媽。

“這個說來話長。”媽媽慢理斯條地對我賣起了關子,“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屈原雖忠事楚懷玉,卻遭遇排擠。楚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饞言而流放,最終投汩羅江而死。人們聽了,悲痛欲絕,便把船做成龍的樣子來撈救投汨羅江的屈原。後來,賽龍舟這個習俗便流傳開了。”

“哦,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典故啊!”我感嘆道。

瞭解到了這麼多端午節的.習俗,好期待端午節的到來。

習俗節日的作文12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習俗節日的作文13

寒假開始了,轉眼間就要過年了,大人們都忙忙碌碌的準備年貨,而小朋友們也盼望過年。可大家知道過年有哪些習俗嗎?下面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在全國各地,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有打掃衛生、清洗各種器具、被子等,這種習俗被稱為“掃塵”因為“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貼上一幅大紅春聯,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聽說這一習俗從宋代就開始了,一直傳到今天。在民間的'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人們還喜歡在門、牆、窗花等地方倒貼“福”字。大家知道為什麼要把“福”字倒著貼嗎?因為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到了”,“福氣倒了”。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過年習俗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著年夜飯,圍坐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

小朋友們最喜歡的習俗就是放鞭炮和拜年。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小朋友們能收到好多的壓歲錢,不過在此提醒小朋友們:壓歲錢可不能亂花哦!要用在學習上!

習俗節日的作文14

每當這個時候,你都能聽到清脆的骰子聲,和快樂的歡呼聲。你聽,這美妙的樂曲又開始了。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正是中秋佳節,我們學校嚮往常一樣開展博餅活動。我們迫不及待地端出大碗和骰子,開始博餅。同學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大試運氣。

這不,就輪到我擲骰子了。我把6顆骰子放在掌心,心裡默唸:一定要博個狀元啊!6顆骰子在大碗裡滾動,四顆落定——1個五,1個一,1個六,1個三!再來看看還沒落定的,1個二,1個四,哇!對堂!大家都為我歡呼起來。

幾輪過去了,桌上的獎品逐漸減少,只剩下一個狀元。但我們並沒有放鬆,個個屏氣凝神,等待著狀元的出爐,那才是真正的好彩頭呢!

轉了一輪,又輪到我了。我往骰子上吹了一口“仙氣”。輕輕地鬆開手,骰子像故意和我作對似的,轉了老半天才停下來。“呀!是狀元,五子帶三!”噢噢,我也是狀元啦。最終狀元大獎納入我的囊中。

一陣陣歡叫聲,一陣陣搖頭嘆氣聲,還有清脆的骰子的.跳躍聲,匯成了一首優美的樂曲,在教室上空迴旋著……

習俗節日的作文1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古老東方的一片土地上盛開著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花朵都盛開著奇特的民風民俗。

衡水,一座美麗的小城,這裡是董子的故鄉,這也是衡中的故鄉。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吃團圓飯,守歲。包餃子時,奶奶按照習俗,會往餃子裡放幾個1角的`硬幣,誰要是咬到這個硬幣,誰來年可就有福嘍!這時,遠在外地的姑父和姑姑,會從石家莊往衡水趕來吃團圓飯。奶奶大展身手,展示著她那精湛的刀工,“咔嚓!咔嚓!”地切菜。廚房裡煙霧猶如仙境,可奶奶卻一點汗也不出,也不覺得累。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大魚大肉,哇!那叫一個香,全家人有說有笑。燉魚有滋有味,紅燒肉肥而不膩。外面,爸爸在院子裡放煙花,吃完飯後,我們全家開始守歲,嘮著家常,磕著瓜子,播著春晚,那叫一個愜意!

衡水湖邊還有花燈。花燈在晚上看格外漂亮。一個個大小各異的花燈,美麗極了。

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習俗,每個地方的習俗也不一樣,在我眼中,都很獨特,閃爍著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