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熱】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

作文2.67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

採菊南山之樂

淨土何在,汙濁喧囂人世間。

隨遇而安,家旁五柳。陶淵明不受塵俗煩擾,住在車馬來往的喧鬧之地卻因心靈的與世無爭坦然淡定。遠離了齷齪的官場,過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生活自然處處皆趣。悠哉悠哉籬下采菊,飛鳥相伴歸往山林,萬物自由自在,南山之景實謂佳好。陶潛心中自是愉悅,於是脫口而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你那超凡脫俗的牧歌生活,令我怦然心動。在眾人爭先恐後追逐名利的年代裡,你不像他人詞藻堆砌造作。你的詩詞更多的是自然的本真,不粉飾,不浮誇,清新樸素卻寄情深長。我曾想,如若有機會像你那般生活——看自己喜歡的書,吃自己種植的蔬菜,賞自己獨愛的菊,與知己盡興言歡,豈不快哉。感謝你,陶淵明,你的`純樸簡單讓我安寧,像在炎熱難耐的夏季裡感受到的絲絲清涼之意。

水調歌頭之愁

月明如水,皓月當空銀光瀉。

團圓節裡無團圓,一人一月一壺酒。蘇軾醉意微薰,把酒問天,瀟灑之中又帶鬱憤。遙望月宮他心生羨意,想那無暇的明月寒宮會比這混世好上百般,可月常圓缺,又恰如人間,時也缺憾。無眠的孤清更加釀深了思念之情,千里外的弟兄是否安好,只聞他念“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以解心中之愁。

蘇軾,你的詞曾被人稱須關西大漢,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不想向來豪情萬丈睥睨天下的你,也總有寂寞一刻。正因落拓與憂愁的共存,演繹了一個精彩真實的你。我曾想,生活亦是如此,時而一馬平川直指東去,時而蛇形北斗朝向難分。感謝你,蘇軾,你的灑脫與哀愁領我走向了更加遼遠開闊的一方天地。

過零丁洋之嘆

驟雨打萍,疾風捲絮山河碎。

學而入仕歷經苦幸,一心報國壯志不屈。為扶正國家傾倒之勢,文天祥在荒涼冷落的戰火中煎熬四年,怎奈卻未能扭轉乾坤,僅而淪為階下囚。國家的仇恨與個人的屈辱讓他受盡折磨,但歷史卻記下了他那刻骨銘心的一聲千古嘆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你是正義凜然的鬥士。你勇敢地接過那些苟且偷生的人不敢擔起的責任,奮勇迎戰,誓死保衛自己的家園不受侵略與踐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僅是這一點就強過其他千萬只為安身立命的奉迎小人。我曾想,你最終的無奈抱憾怎樣一種鬱結?怎樣一種不甘?感謝你,文天祥,你用自己的一腔熱血教會我懂得什麼是國,什麼是家。

品味陶淵明,樂在素人心;閱讀蘇東坡,愁于思家親;感受文天祥,嘆因為國屈。當你們輕輕走過我的身邊,答案昭然若揭。

中華三千,古人,不遠。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2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關羽,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住民將領,自劉備於鄉里聚眾起兵開始追隨劉備,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在關於去世後,其形象逐漸被後人神化,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物件,被尊稱為“關公”,又經歷代朝廷藵封,清代時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關於被描寫為“五虎大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三國演義》”中的“義絕”。另外,古代有地名關羽,但其確切位置不明。關羽在涿郡,遇上東漢政府動員各地豪強地主組織武裝,共同正壓黃巾起義,他在這裡結識了當地正在聚眾起兵的劉備(劉備自稱是西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六省的後代)和張飛三人志同道合,一見傾心,友愛異常,親如兄弟,後市傳說,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曾在桃園結義。《三國演義》則“演義”出他們的誓詞:“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危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雖然是小說家言,但由於符合了動亂瀕仍的時代中下層百姓的心態,影響

巨大。後市好多農民起義,都效法起義的形式,來鞏固隊伍,加強團結。三人組織了一支武裝力量,參與了進攻農民起義的行列。關於也就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從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死,關羽始終忠心耿耿的追隨劉備,“隨其周旋,不避艱險”。我喜歡他因為他驍勇善戰。在與董卓的戰爭中關羽長提刀清戰,曹操說喝完酒再去,雲長說回來再喝,當把華雄的人頭提回來時酒還是

溫的。這就是著名的溫酒斬華雄的故事。他文武雙全,一次與曹操作戰,關羽用了水淹的計謀,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裡,命人放水淹了魏將於禁的七軍。他義薄雲天,在於自己的兄弟劉備張飛失散後,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奔曹操,但得知自己大哥的下落後,他在三次別曹操,曹操迴避不見。關羽只得掛印封金,留下美女和書信,只帶原有隨從和行李,離開曹營立即去找劉備。但是,人無完人,他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驕傲自大,過於傲慢,東吳陸遜利用這一點,假意讚許關羽功勞,讓其對自己放鬆警惕。果然關羽中計,撇下荊州北區抗曹,結果呂蒙藉機白衣渡江,火速奪取荊州只落得關雲長最後敗速麥城。之後又敗於江東呂蒙,招來殺身之禍。在關於失敗的例子中,讓我瞭解到,不驕不躁才能取得徹底的勝利。所以,我們做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

我喜歡關羽的忠義,黨曹操為了讓他降曹,封官賜寶,還打最愛心的赤兔馬賜給他,但關於卻始終忠於劉備,沒有絲毫降曹之意。最後,關羽得知劉備所在之處,丟下曹操所賜的高官厚祿,金銀珠寶,毅然棄曹而尋劉備。從這舉動中,讓我感受到了關於終於蜀國,重義輕利的品質。

我喜歡關羽,雖然他沒有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他的大仁大勇,重情重義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3

在歷史的文化豐碑中,鐫刻著無數立下豐功偉績的人物,是他們推動了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發展。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以其智、勇、忠、貞、廉等諸多美德贏得了身前生後名,世世代代為之傳頌。

我驚歎——驚歎於他的雄才大略,身居草廬之中,卻能將天下三分的形勢分析得如此透徹。

我驚歎——驚歎於他的足智多謀,他並不擅武,卻能不費一兵一卒退敵兵千里。他造木牛流馬,他名成陣圖,他革新連駑,他留給世人太多太多的驚喜。

他有呼風喚雨之能,未卜先知之才。他憑藉鬼神莫測的謀略威震八方,他任借三寸不爛之舌名揚四海。奸臣為之驚心,國賊為之喪膽。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神話般的故事和他一起在歷史長河裡閃著耀眼的光芒。他,是成功的象徵,“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但他偏偏遇上了一位扶不起的阿斗,給後人留下無盡的慨嘆和唏噓。

建安十二年,諸葛亮27正值風華正茂之時,是劉備的三顧茅廬結束了他的隱居生活,正如《出師表》中所說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險之間。他開始輔佐劉備完成他的統一天下之大業,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病逝于軍中,時年54歲。整整二十一年,諸葛亮用它的忠心幫助劉備一步一步開啟統一天下的理想之門,可是就在最後一步中卻未能完成劉備的臨終託孤,遺憾而去。

最令人感動的是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在漢中前線向北徵軍團公佈的.檄文,公開表示希望今後請將士能勤於攻擊諸葛亮的缺點,才算忠於國家的人。他曾聽從楊洪的建議,急速派兵馳援在漢中和曹操陷入若戰的劉備,以穩定北方防務,徵求鄧芝和孫權的策略;遵從馬稷“攻心為上”的戰略,以為南征蠻夷的主要精神指導。或許這些也是他個人心中早作的決定,但他絕不居功,讓優秀的部屬不要被自己的光芒所掩蓋,使每個人才都能樂於發揮自己的才幹,用心於公事。

三國鼎立局面形成時,蜀漢力量最小,但人才最多,所以才有力量屢次向曹魏攻擊。這些優異的人才,的確都是因諸葛亮“不居功,不情才;虛心納諫”的作風,才能獲得。

我欣賞他的智慧,他的忠心,他的廉潔,他的偉大人格深深影響了我。天時、地利、人和無不樣樣精通。我常把它想像成自己心中的燈塔,照亮我前行的路。

戰場上的每一場戰績都證明著他巧用天時地利、人和的智慧,他的一生無人可及。但可惜的是最後一步失敗了,他帶著遺憾結束了他的一生。

一篇《出師表》見證了他偉大的一生,一部八卦圖勾勒了他卓越的智慧,一場空城計再現了他的指揮。是他——一個完美的偉人諸葛亮,讓我如此欽佩,如此仰慕,如此想走近他!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首豪邁而又悲壯的歌曲,彷彿把我們帶回了那個硝煙四起、諸侯紛爭、局勢動盪而又演繹了無數傳奇的歷史年代。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曾經湧現出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經歷、演繹著屬於自己的傳奇的故事。在這其中,有著我最喜歡的人物,他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中蜀國的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更是中國千百年以來被世人所熟知的傳奇人物。回顧諸葛亮的事蹟,你是否記得他在火燒新野時的胸有成竹;是否記得他在城門大開,孤身一人在城樓上悠然彈琴時所抵擋司馬懿十幾萬大軍的步伐;是否記得他出兵伐魏時曾上書《出師表》流傳千古的膾炙人口的篇章。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足智多謀,通曉軍事、天文、地理、陰陽變化等。他在隆中就提出了據蜀、聯吳、抗魏的三分天下戰略決策。

在赤壁之戰中,他孤身一人來到吳國遊說,聯合東吳,共抗曹操。他來到東吳後,舌戰群儒、智激孫權、巧說周瑜、草船借箭、借東風而又平安迴歸,無一不說明了他的智謀超群。即使周瑜也敬佩不已。諸葛亮是忠貞的化身。“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有感於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即使是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也是全力輔助。為其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力圖一統中原,匡扶漢室。最終薨於五丈原,空留餘恨,讓人長嘆不已!諸葛亮是高尚品德的化身。“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其高尚品德的真實寫照。不論是在治軍還是處理國家政事,他都嚴於律己、執法嚴明、不掩蓋是非。在即將出山之際,就已決定功成身退而耕種於隆中;在街亭失守之後,他毅然揮淚斬馬謖,自降罪而降其職。

最悲涼的莫過於諸葛亮的死。天嫉英才,正當出祁山而北圖中原,匡扶漢室之時,上天無情的帶走了他。他走了化作一顆流星飛逝,蜀中百姓,聞之而道哭。他一生以匡扶漢室為己任,後人每談論於此,無不痛惜。杜甫在《蜀相》中寫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遺恨千古的詩句。或許,他明明知道自己無法振興漢室。但他仍然六出祁山,但天數如此。可是,他那顆堅定不移為匡扶漢室的心沒有變。即使歷史過去了二千年,即使歷史已經定格,他也許沒有想到歷史上會留下諸葛孔明這個名字。但是後人記住了他,他的精神永遠留在世間。

歷史已成為過去。我們不能夠回到過去,我們也不是諸葛亮。但是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更激勵這我們更好地走好我們的人生道路。縱觀古今,談笑風中,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5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武則天。她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功績,昭昭於世。武則天,出生在唐初新貴顯宦之家,顯赫的權勢,豪奢的生活,滋養了她無限量的權力慾。

然而,初唐極重士族的門閥之風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門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飽受流俗的輕視,而不甘埋沒。這一特殊的境遇與遭際,強烈地刺激著青年時代的武則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權力,以達唯我是從的.慾望,和以冷酷而不擇手段地去報復一切的心理。14歲的她以長相俊美,入選宮中,受封“才人”。入宮之後,則天行事幹練,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嬌豔,頗得太宗歡心,遂賜號“媚娘”。太宗死去後,武則天與所有嬪妃,傳送長安感業寺削髮為尼。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後,因早先與她暗通款曲,對她極有興趣,遂經常往來於感業寺,並於兩三年後重召則天入官,晉封為“昭儀”。

極受高宗寵幸的武則天,在內宮的鬥爭中穩操勝券,並日促高宗立己為後。然而,在封建社會中,皇后的廢立乃國之大事,須與重臣們商定。當高宗把廢皇后王氏,立則天為皇后的打算向諸遂良、長孫無忌等元老重臣說明後,立即遭到強烈的反對。他們認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為後。但是,高宗的主張也得到武則天的同謀許敬忠以及李義府、徐世等一些朝中要員的支援。在他們的幫助下,高宗終於在這年的十月斷然頒詔,廢皇后王氏,正式冊立則天為皇后。

自此,皇家內宮大權,全部落人武氏之手。則天登上皇后寶座後,機智精明,“通文史,多權謀”的長處,得到長足的發揮和發展,使高宗對她寵愛之餘,別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對己的寵愛,積極參與朝政。後來,高宗李治因患鳳眩,目不能視,遂下詔委託武后協理政事。自此,武則天從參政步人執政。由於則天武后處理政務有章有法,不似高宗久諉不決,甚為群臣敬服。高宗雖厭其獨行獨斷,許多國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這樣,就使武后逐漸從幕後走向前臺,竟與高宗同臨紫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武氏為當皇帝做了大量的長時間的準備,採取了多種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繼承上,高宗想禪位於長子李弘。武后則不念母子之情,將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賢為太子。

李賢被高宗委以臨國之任,處理政務頗為精幹,武后則廢李賢為庶人,立三子李顯為太子。高宗卒,中宗李顯剛剛繼位,武后則以皇太后名義臨朝稱制。一年後便廢掉中宗,改封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睿宗。李顯、李旦都是昏庸無能之輩,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處處受制於武后。

雖然這個歷史人物雖有她的種種劣跡,但卻不乏政績,在我國曆史上,仍算得上是一個有作為的女皇帝。所以她是我最喜歡的人物。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6

我最喜歡的一個歷史人物是關羽。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著名將領,自劉備於鄉里聚眾起兵開始追隨劉備,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在關羽去世後,其形象逐漸被後人神化,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物件,被尊稱為“關公”;又經歷代朝廷褒封,清代時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也對關羽的事蹟多有描寫,在《演義》中關羽被描寫為“五虎大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中的“義絕”。○另外,古代有地名關羽,但其確切位置不明。關羽在涿郡,遇上東漢政府動員各地豪強地主組織武裝,共同鎮壓黃巾起義。

他在這裡結識了當地正在聚眾起兵的劉備(劉備自稱是西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和張飛,三人志同道合,一見傾心,友愛異常,親如兄弟。後世傳說,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曾在桃園結義。《三國演義》則“演義”出他們的誓詞:“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雖是小說家言,但由於符合了動亂頻仍的時代中下層百姓的心態,所以影響巨大。後世好多農民起義,都效法結義的形式,來鞏固隊伍,加強團結。三人組織了一支武裝力量,參與了進攻農民起義軍的行列。關羽也就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從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死,關羽始終忠心耿耿地追隨劉備,“隨其周旋,不避艱險”。我喜歡他因為他驍勇善戰。在與董卓的戰爭中關雲長提刀請戰,曹操說喝碗酒再去,雲長說回來再喝,當把華雄的人頭提回來時酒還是溫的。這就是著名的溫酒斬華雄的故事。

他文物雙全。一次與曹操作戰,關羽用了水淹的計謀,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裡,命人放水淹了魏將於禁的七軍。

他義薄雲天。在與自己的兄弟劉備張飛失散後,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奔曹操。但是當得知自己大哥的下落時,他再三辭別曹操,曹操迴避不見。關羽只得掛印封金,留下美女和書信,只帶原有隨從及行李,離開曹營立即去尋找劉備。

但是,人無完人,他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驕傲自大,過於傲慢。東吳陸遜利用這一點,假意讚許關羽功勞,讓其對自己放鬆警惕。果然關羽中計,撇下荊州北去抗曹,結果呂蒙藉機白衣渡江,火速奪取荊州,只落得關雲長最後敗走麥城。之後又敗於江東呂蒙,招來殺身之禍。

從關羽失敗的`例子中,讓我瞭解到。不驕不躁才能取得徹底的勝利。所以我們做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

我喜歡關羽的忠義。當曹操為了讓它降曹,封官賜寶,還把最心愛的赤兔馬賜給了他,但是關羽卻始終忠於劉備,沒有絲毫降曹之意。最後,關羽得知劉備所在之處,丟下曹操所賜的高官厚祿,金銀珠寶,毅然棄曹而尋劉備。從這個舉動中,讓我感受到了關羽忠於蜀國,重義輕利的好品質。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7

白浪滔天,觀海聽濤,濤聲如雷震耳。不禁意間腦海中凝固出千年前的模糊畫面,眼前驀然化作金戈鐵馬的修羅戰場。風如刀割,紅纓高揚,刀光劍影中那抹快如閃電的身影,如死神般漠然無情地掠奪著生命,介冑之下是猙獰的鬼面駭人心神。這便是北齊赫赫有名的戰神“蘭陵王”——高肅。名孝瓘,字長恭。

沿著歷史長河,思緒成舟逆流而上,回到那個混亂的年代——南北朝。我的思緒之舟在這停泊,尋找那令我難忘的身影。

腳步停在金墉城下。腦海裡閃過一段話:“邙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冑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斑駁的老城牆巍巍屹立如巨人般守護著金墉,正向我娓娓道來那日的故事。

那一日,炙陽似火;那一日,洛陽被北周十萬大軍圍困,受命為中軍將的蘭陵王戴著“大面”,身穿鎧甲,手握利刃,率領五百精騎,奮勇殺入周軍重圍,勢如破竹,一直殺到洛陽城下;那一日,守城的北齊軍隊被困多日,不敢貿然開門,但當他褪去“大面”的那一刻,驚為天人,日月皆因他而失色。縱使烈日炎炎,但籠罩在陽光下的他卻比烈陽更耀眼。那一刻的美,驚心動魄,翩若驚鴻。守城齊兵,軍心大振,內外夾攻,潰重圍、敗周軍,解了洛陽之圍。將士們為歌頌他,而譜了《蘭陵王入陣曲》流傳千古。

戰場上他是令人聞風喪膽的鬼面修羅,面對敵人,他從不心慈手軟;戰場外他對自己的將士下屬“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

北齊書》記載:一次他上朝,“僕從盡散,唯有一人,長恭獨還”,事後長恭竟不以為意,“無所譴罰”。他對待下人,極是寬厚仁慈。在北齊“不把人當人”、動輒砍頭殺人的瘋狂時代,他寬厚仁和的一面獨具風範,煥發著溫暖的人性光輝,不由得讓人心生敬佩。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功高蓋主,禍必降之。”人生的輝煌,往往可能是悲劇的起點。對蘭陵王而言,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出生在一個瘋狂得近乎變態的.帝王家族。儘管蘭陵王容貌柔美、軍功顯赫,終其一生小心翼翼,想盡一切辦法避禍自保,可終是躲不過悲劇宿命。長恭“有千金責券,臨死日,盡燔之”,火中別人所有欠他債的借據都成灰,而不滅的卻是那顆慈悲的心。

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他驍勇善戰,才武而面美;他忠以侍上,和以待下……蘭陵王,我追著你的足跡,回到了一千四百多年前,記住了金戈鐵馬中你如鬼神般的身影。孝瓘,我追著你的背影,回到了你埋下光芒的地方,記住了亂世中你短暫而不凡的一生;長恭,我追著你的名字,來到了你身邊,記住了你的音、你的容、你的名字……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8

在我的星空有一顆閃亮的星辰,在我的心中有一個不屈的靈魂,凝望那扇半掩的窗,我讀懂了你……

——題記

看到粽子,我就想起了你;手捧《離騷》,我讀懂了你。為了國家,為了正義,你那縱身一躍,被定格在歷史的畫框裡,你成為中華民族不朽的靈魂。

我穿透了兩千多年的時空,把目光停留在你那半掩的窗戶上。於是,總在這樣寧靜的夜晚,散落一個又一個欲言還休的日子,無可奈何地將光陰虛擲,卻一遍又一遍把你深情地呼喚。你的名字,跨越了千年的歷史,依舊是不老的.傳奇。

都市的喧囂,破壞了夜的寧靜,月亮被輝煌的霓虹燈映襯得黯然無光。我拉上窗簾,遮住燈紅酒綠的世界,留住我一室的靜謐。

伴隨著一滴清淚、半杯香茗,我細細咀嚼你生命的絕唱——《離騷》。“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是何等的豪邁;“豈餘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又是何等的憂鬱、彷徨。你傑出的治國才能,可與日月齊暉;對楚懷王的忠心,天地可鑑。然而,楚懷王卻輕信奸佞之言,疏遠忠義之士,你空有一腔熱血,卻無處施展過人的才華。於是,你縱身融入汨羅江的滔滔江水,成為世人永恆的記憶。

即使在你生命的最後一刻,你依然保持著一貫的高風亮節。縱然舉世皆濁,你仍在心中恪守著一方淨土,這便鑄就了你不朽的靈魂。

揮之不去的悽清,糾纏著對你的呼喚。從我手心靜靜流淌的音符,擾亂了我的思緒。我感嘆著你多難的命運,細數著你悲壯的遭遇,徹夜難眠。

在朦朧的月夜裡,對你的緬懷猶如月色一般朦朧。夢裡的你,來了又走了。離去的足音,不正如你暗淡的憂鬱?

也許,你不想讓沉重拖滯你的輕盈,不想讓頑冥牽絆你的不羈,於是,你選擇了憤然離開,卻留下了不朽的詩行。你與楚懷王,就如同兩條平行的鐵軌,離得雖近卻永遠不能相交。天上的星月甚是誘人,但它屬於所有人的眼睛。正如你滿腹的治國之道,並不僅僅屬於楚國,無論在哪個諸侯國,只要遇上求賢若渴的明君,便定能造福一方。

世事變遷,光陰不復,如今已是四海昇平,百廢俱興。遠離了烽煙四起的歲月,卻昇華了對你無窮的懷念。我仰望天空,呼喚著你的名字……

天空中只有浮雲飄過,我驟然發現,我的想法是何等空虛。突然想要把你的名字編織在蔚藍裡,好讓我的想法盈滿樓臺天宇,或者將思緒嫁與風,任其漂泊;或者把心靈上道鎖,鎖住緬懷。

由於間隔著兩千多年,我只能站在你的半掩的窗外,遙遙地把你凝望,深情地把你懷想。我雖只能在現代讀你的詩文、故事,卻被深深地感動著。我非常喜歡你《離騷》中的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它時時激勵著我百折不撓、不遺餘力的去追求,去探索。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

我常常在想,李易安究竟是怎樣的女子,是“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細緻善感,是“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的婉約輕愁,還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的灑脫酣然。亦或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東江。”的豪邁沉靜……

我與她時隔將近千年,本應是西風不相識的人。可每每讀到她的詞卻恍惚間能看到她從風花雪月中走出來,淡雅柔婉靜靜站立,含蓄而自然的笑容從她的嘴角氤氳開來,那樣淡雅脫俗。

她出身貴族,擁有美好的童年,受過良好的教育。十八歲嫁為人婦,與丈夫趙明誠又琴瑟和諧。但我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嫉妒了,還是非要給她個美好的開始,又扔給她一個國破家亡的淒涼收場。在他們成親二十六年後,丈夫去世,也是李清照流離顛沛的開始。

殘花落,幾人憐;聞人語,何處見?幽幽小舟泛漣漪,楚楚悽歌醉蠟顏。思君碧葉間,燭影淚連綿。亂世中,懷才不遇,顛沛流離的遭際,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我再不忍看,怕又想到她是如何悽苦的度日。

想必她晚年在讀到早年那些簡單快樂的詞也會不由自主的落淚吧,只有離別,才更令人憂傷。當年的餘花漫天舟清泛,一楫碧波水凌亂。最終卻也變成了香沉落絮人長嘆,曲終人散終成憾。然而這兒女情長的離別之愁,怎能與她南渡後那些淒涼的詞作對比?

彼時的宋朝早已是搖搖欲墜,幾近滅亡。徽宗父子等人的決定卻更令大宋雪上加霜,他們的腐朽無能,令李清照的'愛國感情最終落空,她主張收復中原的希望成為泡影。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將對宋王朝的憤恨表達的暢快淋漓,那些在燈紅酒綠中度日的統治者還不及一個弱女子。而為什麼易安身為女子卻又這樣勇敢。

難道就是為了讓她的詞變得雄渾奔放,憂國憂民,就一定要讓這個女人,隨著朝廷南渡,在人間顛沛流離,流徙飄泊,直至孤老死去?我不解

然而雖然丈夫故去,親人離散;即使國破山河破,任是自身窮困潦倒,仍念念不忘國恨。寫下《永遇樂。元宵》一面懷念昔日風光,一面因末世繁華感到悲傷。塵世的驚濤駭浪沒有將她湮滅,國破家亡的哀痛不會將她摧毀;浮生浮世,終是還要踏碎這場盛事煙花,待到枯藤長出枝椏,她最終也拔節而出。這樣出色的女文人,再沒第二個了。

楊柳依依依幾株?慘絮悽悽,只覺秋盡苦。冷風切切寒蟬噎,思愁迢迢梨花月。群芳過後空笙歌,簾卷窗攏,彼岸夕陽散。索飄蓬蓬不止,留雲不住雲已換。

時光依舊,任思緒穿越千年。亂世中,易安仿若有恨無人省,在蕭索飄蓬中黯然消逝,而今生今世希望她能做一個快樂自在的人,在江南的淡煙輕雨中,盛開如花。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0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腳步從未停止過。歷史的車輪依然滾滾前行,但我們回頭卻發現,歷史上的許多人物值得我們敬佩。就比如我最喜歡的這位歷史人物,他的名字叫做嬴政。

有人稱他為英雄,因為他滅六國、逐匈奴、平百越、築長城,推行了一系列對後市影響深淵的制度、有人說他是暴君,因為它造宮殿、修陵墓、焚詩書、坑儒生、求仙藥,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和痛苦。

但無論怎樣,我們都不能否定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公元前247年,13歲的秦始皇登上王位。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吞併六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定都咸陽。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三皇五帝,於是把“皇”與“帝”連線在一起,並自稱“始皇帝”。

不管後人對這位“千古一帝”的評價是褒是貶,我們都不能不敬仰他對中國統一所做出的'貢獻:統一文字,廢封國,立群縣,統一貨幣和廢量衡;車同軌,到同居,修築秦直道;修築靈渠,修建長城;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開發南疆。

此時的秦朝疆域,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這時候的秦朝已經是世界上的大國了。

我想,後人在對秦始皇的貢獻上最不滿的一項,應該就是“焚書坑儒”。因為它不僅摧毀了書記,還使那蓬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受到了打擊、但我認為,秦始皇所做的這一切,只是為了要想鞏固國家的統一,只是採取的手段是野蠻的,殘暴的,鉗制了思想。

此外,秦始皇還很注重任用人才,他在用人上從不注重出身高低,不拘一格,廣招人才。能夠禮賢下士,任人唯能,敢於向不下承認錯誤,所以想李斯、蒙恬、尉繚、王翦等人才能在他的統一大業中能夠各顯其才,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秦始皇的所作所為,我們不能很斷定的去說,到底是他的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使中國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統一,形成了“車同軌,書同文”的局面,為以後各朝代謀求統一奠定了基礎。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國使在其之後1700年的中國政治制度上先進於西方,為中國經濟繁榮奠定了基礎。所謂“漢承秦制”“自秦以來,其制未變”“百代猶行秦法政”20xx年的皇權時代的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襲了秦朝的制度。由此可見,秦始皇所帶給我們的東西,大部分都是積極向上的。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是萬世不易的祖龍。

我呷一口清茶,品茗著它似濃還淡的餘韻,把目光引向一碧如洗的天空。我彷彿看到二千二百年前的秦始皇,正坐在龍椅上,他的眼中,是安寧的中原大地,是統一的中國!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1

他是被歷史爭議的人物,他是一代梟雄,他也是吟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那心懷遠大的詩人。他就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曹操。

緩緩走下歷史的坡道,漫步在青石板的老街上。牆面斑駁,樹影婆娑全部映照在夢裡水鄉石拱橋下的水波里,沉澱了歷史的風霜。那一剎那,似乎走近了歷史,古人不遠,曹操的戎馬一生也近在眼前。

官渡一戰挫傲軍

歷史的飄搖,在亂世成就了曹操。征戰一生,他創造了太多輝煌,官渡一戰就是代表。那是亂世,群雄逐鹿天下,官渡之戰開始前,群雄間實力最強的非袁紹莫屬。袁紹大軍來攻,兵臨城下,直逼曹軍,大戰一觸即發。袁紹軍隊十萬,遠勝曹操。但梟雄終歸是梟雄又怎麼會被兵力所束縛?大戰初期曹操便是一招聲東擊西解了白馬之圍,讓敵初嘗敗果。之後又襲敵軍營,致使袁軍方寸大亂,大獲全勝。戰爭的硝煙散去後,留下了“官渡一戰挫傲軍”的讚美,流傳千古。

以少勝多,官渡之戰的勝利靠的是赤腳迎許攸的禮賢下士,是曹操過人的才智謀略。

瞭解了官渡一戰,開始點燃我心中對曹操的無限敬仰。

豪氣萬古觀滄海

除了在軍事上曹操成就卓越,在文學上他一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詩中懷有屹立於滄海之上一觀滄海的豪情,正如他的代表作《觀滄海》一名。亦如其中“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所表達的秋風蕭蕭,捲起落葉發出“沙沙”響聲,於海面翻湧而起巨大的波瀾的豪邁。那是豪情萬丈,從心迸發的'力量,那是一個英雄心懷的天下,它比秋風掃落葉更加遼遠,比波瀾壯闊更加雄渾。那些出自他筆下的字字句句氣勢磅礴,格調雄放,它們樸實無華、不尚藻飾卻能以感情深摯、氣韻沉雄取勝。那些慷慨悲涼的情感在他的渲染之下有了海納百川的氣度。

如若要把曹操的情懷比作是某種事物,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海。只有海的一望無際,海的深不可測,海的波浪滔天像他。像他的多變,像他的氣度,像他筆下的抒情與描寫。

他濃厚的文學底蘊更加深了我對他的敬仰之情。

唯有英雄堪比君

有人說曹操是漢朝的篡逆者,有人說曹操是自負小人,還有人說曹操是雄心勃勃的野心家。可是“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我們有怎能以一件事判斷一個人的一切,怎能以好、壞評論一人物的功過?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是啊,放眼他一生的赫赫功績,拋開一切詞,至少他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輕輕揭開歷史的塵封,走向千年前的硝煙烽火。驀然轉身,平沙無垠,蓬斷草枯全是夢中古戰場的荒涼景緻,滿載時代的回憶。那一瞬間,彷彿走近了歷史,古人不遠,一代梟雄已然近在眼前。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2

歷史的車輪不停的轉動,沒有誰能夠阻止車輪的前進或改變它的運動方向。在這個世界上,歷史是唯一不能改變的。在這些歷史中有小人,也有偉人,而在這些偉人我最喜歡的是“曹操”。

世人口中的“奸雄”,戲劇中的白臉,《三國演義》裡的無數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詐的化身,然而即便是“親劉貶曹”的羅貫中,也不得不為曹操的才情與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認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我最喜歡曹操的忠信與忠勇,曹操出身官宦,十六歲舉肖廉任城門典校衛。十二色杖,不分貴賤,一但違反出入城規,皆以杖責,這體現出它的“忠信”,黃巾作亂,曹操任驃騎都尉奮力破敵這是“忠勇”的表現。

我最喜歡曹操的有勇有謀。董卓當權,敗壞綱紀,曹操夜帶七星寶刀隻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荊軻。行刺失敗,董卓懷疑他時他又臨機應變,說說獻寶刀的,騙過董卓後星夜飛離京城這一此不都說明他有勇有謀嗎?

我相信倘若曹操在治世,必定是個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當時的亂世註定他必須揹負起“汗奸”的罵名,來收拾分崩離權的漢家天下。漢朝的氣數已盡。朋黨、外戚、宦官爭權奇勢使它走向衰敗,這時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人出來撐住局面,孫權不行,他坐領江東六郡八十一州,歷得四世已屬僥倖;劉備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義”面具收羅諸葛、關張、趙雲、佔據荊州富饒之地,卻始終是“生兒不象賢”,其子劉禪寵信宦官難脫前桎梏。事實證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國具有統一天下的能力,“漢奸”“亂臣”的罵名,只是用來套住對前朝愚忠的愚民的韁索。識得時務的人,誰會說曹操不是英雄。

我最喜歡曹操的軍事才能與高超的政治手腕。“破黃巾、滅袁紹、平袁求、誅呂布、敗張魯、收劉表、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切無不表現出曹操傑出的軍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釃灑臨江,橫槊賦詩”,高唱“山不厭高,還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更是表現出他的廣闊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懷。縱觀整部《三國演義》,哪個人能像曹操一樣軍事、政治、勇氣、謀略、才氣集於一身呢?諸葛亮也比不上,他沒有狠辣的手段,所以會有宦官黃皓壞計;沒有豪邁的詩情,所以要借前人的《樑甫吟》抒志;沒有嚴厲的懲罰制度,所以讓李嚴延誤軍糧,阻斷了伐魏的征途。

歷史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偉人也不例外,“曹公”在別人眼中是“小人”“漢奸”“奸雄”而他在我眼中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偉人,“曹操”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曹公,生而不能與君共遊。真是人生一大憾事也!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3

“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兵;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在那個風雲激盪,群雄逐鹿,弱肉強食的年代,有一群辯士,他們穿梭於刀光劍影之間,以卓越的辯才和超人的膽識,遊說於各國之中,他們或語攜風雷,慷慨陳詞,或欲擒故縱,委婉機智,常常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使命。他們運用自我的智慧和口才,輕簡單鬆地挽救了一個國家的利益和尊嚴,真是“一言能夠興邦,一言能夠救國難”啊!在這眾多的遊說者中,我最欣賞的是一位不計前嫌,臨危受命,隻身赴險,說退秦師的英雄――燭之武。

秦晉圍鄭,鄭國危在旦夕,“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佚之狐的力薦可謂是慧眼識英雄,燭之武臨危受命,夜縋而出,智說秦君,秦穆公心悅誠服,秦軍乃還。晉文公應對風雨突變,亦毅然而去,鄭國轉危為安。

燭之武是一個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是一個直入敵營,無所畏懼的勇士,是一個機智善辯的外交家。他是一個志士。燭之武的外交才能透過佚之狐的話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一個“退”字,盡顯燭之武的才華。由於長期未能被重用,燭之武滿腹牢騷與委屈溢於言辭,以至於以“今老矣,無能為也已”來推辭。但在國家形勢與個人利益的關係下,最終他決心從國家利益為重,出使秦師。這說明他是個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

他是一個勇士。兩方交戰,生死未卜,出使秦師,成敗難料。燭之武到了秦營之後,應對強敵不卑不亢,侃侃而談。他先論說滅亡鄭對秦國有害無益,只是增加了晉的勢力,然後承諾儲存鄭國將會對秦國大有好處。“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這是鄭國請求秦國退兵所施予秦國的小恩惠,既可使對方感興趣,以權衡利弊,又不失本國的尊嚴。一番利誘之後,燭之武就從秦晉的歷史關係入手,揭示出晉文公過河拆橋,忘恩負義的本質,公開挑撥秦晉兩國關係;並且用發展的眼光,引導秦伯認識到晉的貪婪會給秦國帶來的危險,這就使秦伯認識到晉的貪婪和晉是敵而非友,並最終和鄭國結盟。燭之武一字未提鄭國的利益,卻成功說退秦師,充分展現了他的`外交才能。

燭之武到了七十高齡,仍有滿腹牢騷,可見他的銳氣未減;仍能建功立業,可見他的才華依舊。此前,三朝為官,滿腹經綸卻一向不得重用,其間忍受寂寞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燭之武在這種懷才不遇的痛苦中,並沒有自暴自棄,更沒有妄自菲薄,而是以驚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圖強,飽讀經書,關心時事,提點江山,激揚文字。最後在人生的最後時刻,也是最為關鍵的時刻。“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完成了人生的最後的一擊,為自我的一生畫上一個完美的感嘆號。

時代鑄就英雄。燭之武的時代早已過去。但燭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還啟示著這天的我們:即使暫處逆境,也就應不斷磨礪自我,乃成大器!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4

在華夏五千年曆史中,名人輩出。有戰勝蚩尤的黃帝;有治理黃河水患並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的禹;打敗暴君桀的商湯;破紂的周武王;春秋亂世的霸主春秋五霸;變法的衛鞅、吳起;統一中國的秦始皇;西楚霸王項羽;甘忍胯下之辱的韓信;雄才大略漢武帝等等。若是將這些數不勝數的英雄偉人的名字寫下來,估計可以編輯成一本厚厚的書。不過我最喜歡的古人東方朔又有幾個人知道他呢?

東方朔是西漢武帝時期的人,司馬遷稱讚他是“滑稽之雄”。他剛到長安的時候,曾上書十萬字,在當時沒有紙張的時代,寫這些字需要用三千卷木簡,兩個人才能抬起來。他行為怪異,如:皇帝宴請大臣時,他吃飽後把食物放在衣袖裡帶走,把衣袖都弄髒了;每年結一次婚,又離一次婚;據說有一次他還在皇宮裡小便……按說他做的很多事情都足以讓他死好幾百回了,可是奇怪的是漢武帝就是沒殺他,這又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漢武帝把東方朔當做一個弄臣,什麼是弄臣?就是用來取樂的臣子。所以東方朔他做了這麼多可以讓他死幾百回的事卻死不了——因為漢武帝開心了。

不過歷史上的東方朔真的就是一個弄臣嗎?不是的,東方朔不只不是一個弄臣,而且他還是一個隱士。那為什麼東方朔又是一個隱士呢?他不是在朝廷中做官嗎?因為中國古代將隱士分為三等: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東方朔在朝廷裡遊戲人生,這不正是大隱隱於朝的最佳表現嗎?

但是東方朔真的只是一個不關心天下大事的隱士嗎?也不是。漢武帝有一個妹妹叫隆慮公主,老來得子。她的兒子被封為昭平君,深受漢武帝寵愛。有一次昭平君酒後殺人,辦理案件的廷尉不敢處理,就請示漢武帝。漢武帝想赦免這個侄子卻又礙於律法不好明說,只好掩面哭泣。左右的大臣都明白了漢武帝的意思,紛紛向昭廷尉給昭平君求情,唯有東方朔裝作不知道,向漢武帝祝賀說:“聖王執政,賞罰不避仇敵,誅殺不擇骨肉。今聖上嚴明,天下幸甚。”漢武帝只好將昭平君殺了。漢武帝有一個姑媽叫做竇太主,她有一個下人叫做董偃。由於竇太主丈夫早死,後來她又嫁給了董偃。董偃十分受武帝寵愛,常常與武帝遊戲。有一次漢武帝在宣室宴請董偃,東方朔執戟阻攔,並勸漢武帝疏遠董偃,專心國事。自此董偃漸漸失寵。

我覺得東方朔對待人生的態度很值得我們學習。在現在這個社會,還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的做到“隱”這個字?又有幾個人能做到遊戲人生?而東方朔不只做到了隱,做到了遊戲人生,他還在隱的`同時還能夠關心國事,不愧是中國古代的智聖啊。只可惜這樣一個智聖,漢武帝卻只把他當作一個弄臣來取樂卻不重用他。東方朔遊戲人生卻又為國為民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上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學習嗎?

在歷史的長河中,也許東方朔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是在我心中,這朵浪花卻是最美的。唉,東方朔,你只是生不逢時了罷!如果換一個時代,你的才華就可以得到完美的展現了吧?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5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句詩描寫極為生動形象,且想象豐富。能寫出如此美妙詩句的人,只有自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被後人尊稱為“詩仙”的他——李白。

李白一生清高,是中國唐代的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遊歷人間山水,祖國的大好河山都盡顯於他的詩詞之中,像《望天門山》、《蜀道難》都是其代表之作呢!

李白的詩豪邁奔放,比如《將進酒》,其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最能表現其特點。把懷才不遇的苦悶及心中所想都傾瀉出來,因酒的助興,使得詩句語氣豪邁,感情奔放。然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不僅豪邁奔放,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詩中他把廬山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李白的詩還有清新飄逸、語言輕快的特點,使人讀起來朗朗上口,真不愧為“詩仙”呀!

李白還懂得“剪枝蔓,立主腦”,去掉一切華而不實的東西,只把精華濃縮到一句話、甚至一個字中。這一點我尤其喜歡,也非常值得大家學習,因為“矯揉造作、無病而呻”已成為了現代文學的一大弊端。

也許很多人只知道李白詩歌方面的成就,卻不知道他有著一手好劍術。“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由此可見,他的劍術造詣非同一般,僅居唐朝第二。李白真可謂“文武兼備”呀!

李白一生遊山玩水、逍遙人生,卻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和理想抱負:想成為輔助君主的賢士。他關心時事,喜談王霸之道,一心建功立業。但由於性格清高的關係,李白不願通過世俗的科舉考試做官,只希望依靠自身才華,得到賞識重用或通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可惜當時無伯樂,再有滿身才幹也無處施展。雖後來曾被唐玄宗賞識,但因個性正直,容忍不了權貴,棄官而去,又繼續他的遊歷生活。關於他這一做法,我很贊同、佩服:不會因為官職與富貴而失去自己做人的原則,不向權貴低頭,高風亮節。儘管不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有點可惜,但處於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官場之中,生活也將毫無意義。

李白豪邁、豁達,對事物常處於積極、樂觀的心態,且為人清高、正直、具有俠義精神,這正是我為什麼如此喜歡、敬佩他的原因。但有點美中不足的是他太天真、對生活、事物過於理想化、不近現實、逃避現實。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儘管他存在缺點,但他的優點遠遠大於他的缺點,可以說不值得一提。然而,我對於李白的敬佩猶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

李白的詩歌永傳千古、為世人誦讀,偉大的政治抱負及其精神由歷史傳承。古人不遠,其光輝形象永遠顯現在我們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