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家鄉的美食作文

作文2.97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美食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美食作文

家鄉的美食作文1

我的家鄉為糧食大省,是全國人民的大糧倉,大廚房。家鄉的美食數不勝數,最令我難忘的是遍佈街頭的各種平民小吃。

華燈初放時,五里長街成了飲食一條街,文化廣場成了飲食的廣場。廣場中央雕塑著一匹騰飛的白馬,這一帶就有了“白馬”的稱號,誰不知聞名遐邇的白馬小吃?常去白馬小吃的食客終於明白:這裡與古都開封的小吃原為同宗相傳,中原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

走進飲食的廣場,就如走進沒有圍牆的美食大觀園。熙熙攘攘中,傳出熱鬧的叫賣聲,燈火照亮處,小吃的燈箱招牌令人眼新:張記正宗羊肉面,胡家祕傳糊辣湯,李四水餃,王五餛飩,大塊牛肉,小雞烙饃。各種麵食,各種小炒,報不完的家鄉菜名,看不盡的夜宵盛況,徜徉其中,各取所需,各得其樂。攤位的布篷內座無虛席,或工或農,或官或商,有本地人百吃不厭,還有外地人慕名而來,有年輕人出雙入對,還有全家人扶老攜幼,歸來的遊子不禁尋思:家鄉的小吃竟如此火爆!

實惠是小吃的特點,合口是大眾的評價。吃罷付賬,我愣了半天,幾乎喊出便宜二字。有人介紹:三元吃飽,五元吃好,十人八人一桌菜,五十元錢就夠了,我問咋這麼便宜,那人哈哈大笑:面是大田的麥子,菜是大棚的蔬菜,牛羊雞鴨是自己飼養,你說便宜不便宜?我恍然大悟:這些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難怪常吃常有四時不絕。四時都是新鮮肉食,都是純天然綠色食品,土鍋製作味道獨特,原汁原味的家鄉風情。有的美味異鄉他域是買不到,大餐館裡是吃不到,只有到家鄉的飲食廣場來尋覓。

家鄉的美食作文2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每一個地方皆有獨一無二的美食。如運城的千姿百態的花饃,天津的美味可口的大麻花……但是,令我垂涎三尺的還莫過於歷史悠久的大同美食——刀削麵。

這源遠流長的刀削麵來歷還真是“無巧不成書”。自從蒙古韃靼入侵中原,便挨家挨戶繳收所有的金屬,連黎明百姓賴以生存的菜刀也是10戶一把。一日,一位老婆婆滿心歡喜地和好面後,讓老漢去取10戶一把的菜刀做麵食。結果菜刀沒取到,反而撿到一塊平淡無奇的又薄又軟的鐵皮。老婆婆無奈,只得用鐵皮“砍”面,卻出乎意料地出現瞭如今赫赫有名的刀削麵。

觀看廚師的做法,猶如觀察一場妙不可言的藝術表演,一刀接著一刀,那優美的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令人拍案叫絕。葉葉面片猶如銀魚般落入水中,濺起層層晶瑩的水花,好似群魚入水,又似密雨落地,即使只是在旁觀看,也是那麼令人由衷地佩服廚師的高超技藝,不能自己。

淋上那鮮美的滷汁,撒把翠綠而鮮嫩的香菜,再倒上大同人每餐必備的山西老陳醋,在燈光的照耀下,那麼富有光澤,使人垂涎三尺。更引人注目的是它獨特的香氣,清新又不失誘人可口。夾起那富有彈性的麵條,入口細細品嚐,軟而彈的麵條讓人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忍不住大塊朵頤,那是多麼美妙的滋味啊!吃後,那感受令人蕩氣迴腸,口有餘香,令人還想再來一碗。

大同美食刀削麵,永遠在大同人心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鮮香柔韌的麵條令人慾罷不能;可口美味的滷汁讓人回味無窮;刀削麵源遠流長的歷史使人為之驚歎。這就是飽含大同氣息,堪比山珍海味的大同刀削麵。

家鄉的美食作文3

食餅筒又叫麥餅筒,是象山石浦的一道傳統美食。每逢佳節或親朋好友相聚,飯桌上總少不了美味可口的食餅筒,我自然十分愛吃。

食餅筒裡裹的料理很豐富,其中醬色的炒米麵、金燦燦的蛋絲、香噴噴的薑絲炒肉、糯糯的南瓜和洋蔥炒魷魚是必不可少的。當然,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青椒炒土豆絲、紅燒大鯧魚、萵筍炒魚面等都可以當作食餅筒的料理。這些料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要把食材切成長溜的絲或條,這樣包起來才方便。

包食餅筒可是門技術活。先把一張平底鍋大小的圓形麵皮平攤在桌上,然後用筷子夾少許炒米麵或蛋絲放在麵皮的四分之一處,排成一長條。這兩樣菜之所以鋪在底層,是因為它們沒有水分,不至於把麵皮弄溼弄破。接著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把自己喜歡吃的食材一層一層地鋪上去,鋪好後把四分之一處的麵皮包裹著料理捲起來,等捲了一半多時再把兩頭摺進去繼續卷,最後的成品是圓柱形的。真正的包食餅筒高手會把食餅筒包得又大又實、又挺又壯,而我卻包得又瘦又長,跟自己的手臂一樣細。

食餅筒包好後,可以直接吃,咬一口,軟軟的麵皮裹著各式料理,真是滿嘴留香;也可以把它放在平底鍋裡用油煎得兩面金黃,此時,咬一口,外脆裡香。我覺得不管哪一種都極為好吃。

聽了我的介紹,你有沒有垂涎欲滴了呢?可是你知道嗎?在美味的食餅筒背後還有一段關於勇氣和智慧的傳說呢!

傳說以前的東南沿海經常遭到倭寇的侵擾,百姓民不聊生,於是朝廷就派了戚繼光將軍到石浦來打擊倭寇、保護百姓。當地百姓為了犒勞神勇的戚家軍,準備了豐盛的酒菜,但最後卻不方便送去軍營。見此情景,有個聰慧的漁家姑娘就用麵粉做了一張張麵皮,再把菜都裹在裡面,送到軍營裡。後來,人們也都紛紛效仿這位姑娘的做法。於是,石浦就有了節慶之時吃食餅筒的習俗。

聽了這個美麗的傳說,你是不是覺得食餅筒吃起來更加美味了呢?

家鄉的美食作文4

我的家鄉是四川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鎮,它雖然毫不起眼,但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

我最喜歡吃酸辣粉和麻辣燙了,將光滑、雪白的粉條倒進沸騰的開水中煮一會兒,待粉條煮熟了以後,就被倒進乾淨的瓷碗中,在上面撒上蔥呀、蒜泥呀、胡椒粉等作料,再將鮮紅的湯汁倒進半碗進去,就這樣,一碗美葉的酸辣粉就做好了。麻辣燙的做法更簡單,將粉紅的火腿呀什麼的串在乾淨的竹籤上,放進鍋裡鍋邊用夾子把竹籤夾著,防止它整個兒都進了鍋裡,鍋內鮮紅的湯汁翻滾著,湯麵上密密麻麻地漂浮著花椒、辣椒,以及一些我叫不出名的.作料,過了一會兒,麻辣燙煮熟了,將它從鍋裡撈出來就可以吃了。

小孩子特別愛吃麻辣燙,不管是上學還是放學,他們都要買上一串在路上吃。大人們比起麻辣燙來,似乎更愛吃酸辣粉一些。難道不是嗎?不論是下雨還是別的什麼壞天氣,小店裡的人總是滿滿的。而且坐在桌旁埋頭吃酸辣粉的總是大人們,在熱氣騰騰的鍋旁等候的除了幾位給孩子買麻辣燙的大人和幾名中學生外,大多數是活潑的孩子。

我和媽媽也很愛吃酸辣粉和麻辣燙。如果一個星期沒有吃到一碗香噴噴的酸辣粉和幾串美味的麻辣燙,我心裡就不踏實,怪難受的。每個星期日我都會拖著媽媽一起去吃酸辣粉。也許是國為大家心靈相通吧!小店裡總是擠滿了人:有工人,有學生,還有教師……

遇到人滿的時候,我總是把嘴一噘,站在一旁,責怪媽媽誤了時間。這時,和藹可親的老闆娘總會過來打圓場:“小姑娘,別生氣了,是我的錯,是因為我這店太小了!”那幽默風趣的話逗得我導火線涕為笑。

人少下來的時候,我和媽媽就坐在位子上,津津有味地吃著。酸辣粉的味道好極了,酸酸辣辣的,讓人忍不住吃了還想吃。吃完粉後,我總會多要幾串麻辣燙在回家的路上細細品嚐,可最後的一串我絕對會風捲殘雲般地把它吃得乾乾淨淨。

啊!家鄉的美食!

家鄉的美食作文5

我的家鄉是四川廣元,那裡風景美麗,還有許多名勝古蹟。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國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的故鄉,她還創造了廣元有名的特色小吃——女皇蒸涼麵。

女皇蒸涼麵又叫“夫妻米涼麵”。相傳,武媚娘在入宮之前,常和青梅竹馬的情郎常劍峰一起遊河灣,河灣渡口有一家削麵店,他們每次總要到店裡吃上一碗麵。因此經常與店老闆淡論面的製作,他們想,夏天要是能吃一種涼麵該多好。於是便和麵店師傅一起試驗,終於用米漿研製成了一種柔軟可口、綿韌不粘的米涼麵。媚娘和劍峰高興得抱成了一團,削麵店師傅見此情景,便打趣這一對小情人:“這面不如就叫夫妻米涼麵吧!”,恰巧這天又是媚孃的生日,夫妻米涼麵就這樣誕生了。由此傳開,成為當地人人愛吃的地方名食。後來武媚娘被唐太宗選入宮中為才人,因君命難違,她不得不去了京都長安。直到武媚娘當了女皇帝,還念念不忘“夫妻米涼麵”,每逢生日,必命御廚給她烹製一碗食用,這樣一直到她的天年。這種蒸涼麵選用上等大米為原料,耐嚼、爽口,吃法多樣,最普通的吃法是;碗內放涼麵,加入醬油、香醋、辣椒、辣油、香油、白糖、花椒麵兒、蒜泥等調料,攪拌後有酸、甜、麻、辣、香五味,川味十足。

我最愛吃辣的,白花花,軟乎乎的涼麵上放上一些蔥花,像是潔白的象牙上放上了一些碧綠的翡翠;再倒上幾滴紅紅的辣椒油,又像是放上了幾顆紅寶石;又倒上幾滴醋,像是放上了幾顆黑珍珠。再加入鹽醋蒜水等作料,一碗色味雙美的女皇蒸涼麵就呈現在眼前了!吃得人兩頰通紅,辣味十足,可還是越吃越想吃。

如果你要來廣元遊玩的話,一定不要忘了吃一碗女皇蒸涼麵,那味道準會讓你“口水流下三千尺”呢!

家鄉的美食作文6

總有一種味道,在我的記憶中揮之不去,那是一種只有在家鄉才能有的味道。每當我想起這個味道,心裡就會生出一種渴望“渴望再吃一次”。

在我心中,家鄉的雜格是天下最好吃的食物,每天早上來一碗雜格,再配上一個,不,兩個小米煎餅,簡直是絕配。

雜格的做法很多種,一般都是做為早餐來吃。最地道的就是羊腿骨熬的湯,加上幾乎燉的爛熟的白蘿蔔,還有師傅們手工做的粉條,配上祕密調製的調料,吃的時候加點羊油煎的紅辣椒,就著手工做的小米煎餅。會在每天清晨瞬間就把你的身體喚醒,讓人精神百倍。

聽爸爸說,吃家鄉的雜格有三種境界。第一種只吃雜格,不就其他東西,這些大部分是第一次吃雜格的人的吃法;第二種境界就是雜格就油條,這是吃了兩三年的家鄉人的吃法。第三種境界就是雜格就小米煎餅,而且還是泡的煎餅。為什麼會這麼劃分呢?爸爸說雜格本身帶著的羊羶味加上小米煎餅略帶澀澀的味道,就著軟滑順溜的粉條,在來上點噴香的辣椒,這本身就代表了家鄉。家鄉的人純樸自然就像那濃濃的羊湯的味道,遇事愛叫真就像那澀澀的小米煎餅,出門在外與人相處的圓滑世故就像那軟滑順溜粉條,再加上遇事不怕的性格就像那噴香的辣椒。這就是最能代表家鄉的食物。

自從上了國中後,我就很少能吃到這樣的早餐了,媽媽也曾經嘗試在家裡做,但怎麼都沒有記憶裡在家鄉那些小店吃的味道了。現在偶爾回老家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和爸爸媽媽一塊來一碗熱乎乎的雜格就煎餅。這是多幸福的一件事情啊!

家鄉的美食作文7

我的家鄉在鎮江,鎮江有名的三怪是:香醋擺不壞,餚肉不當菜,面鍋裡煮鍋蓋。而我最喜歡吃的是"面鍋裡煮鍋蓋的——鍋蓋面"。

鍋蓋面歷史悠久。相傳在古代的時候,一戶人家的妻子正在為丈夫下面,一不小心將鍋邊的小鍋蓋滑了下去,沒想到這樣下出的面比以往更加好吃,不僅軟硬適中,而且味道鮮美。後來,丈夫和弟弟合夥開了一家店,由於是合夥開店,所以這種店被稱為"夥麵店"。這家店因為面好吃,店裡的生意越來越旺,成為了鎮江市有名的食品店,便一代一代的傳了下來。因下出來的面是往大鍋裡放小鍋蓋,人們又稱其為鍋蓋面。

鍋蓋面不僅味道鮮美,而且色彩豔麗。白色的面配上醬紅色的湯汁,還有金色的香乾,印著綠色的香菜、蔥花,再配上鮮紅的火腿,看了就能讓人垂涎欲滴!聞著那股誘人的香味,還有那美味鮮美的湯汁,真希望大開吃戒才解饞啊!

我來到老字號麵點,叫來老闆,點了一碗麵。面不久就端上來了。我先喝了一口湯汁,又吸了一口麵條,那麵條及其富有彈性,好像是一條牛筋一般。再吃了一個雞蛋,喝一口湯,那味道直接讓我們豎起了大拇指。香乾吃起來又滑又香,它的身體漂浮在鮮美的湯汁裡,讓人一看就非常有食慾。豆芽也很新鮮,雪白雪白的吃起來脆生生的,真是葷素搭配,很健康!吃著吃著,我還發現了鮮紅的牛肉,它看著我彷彿在說:"主人,品嚐一下我吧!"我說:"好呀!"我張大了嘴巴,牛肉直接跳進了我的嘴裡,我咬了一口,啊,真是鮮嫩多汁啊。我吃了一塊又一塊,真是太美味了。這碗麵被我吃完了,我感到渾身舒暢,充滿了活力。

鍋蓋面是我家鄉鎮江的美食,我希望全國的美食家都來家鄉品嚐鍋蓋面,讓它走遍全中國,走遍全世界!鍋蓋面是鎮江人民智慧的結晶!

家鄉的美食作文8

俗話說得好,金窩銀窩比不上咱家的草窩,這就說明家鄉在每個人心中的分量那是相當的重啊!我們常年生活在蘇州,所以哈哈哈故鄉也就理所當然的成了我們的第二故鄉,逢年過節我們都要回去那裡,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那裡的美食吧!

哈哈哈故鄉位於江蘇如東一個名叫拼茶的古鎮,鎮不算大,但小有名氣,因為這裡有所高階中學每年有不少學子考上清華北大吆。楊二車娜姆就曾經攜帶央視來這裡拍攝過這裡的美味呢!

我要介紹的第一美味,那就是竹蟶湯。在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這道菜,逢年過節或者家裡有什麼重大事情,請客會友都要有這道菜的吆。竹蟶經過浸泡,下鍋即是奶白色的湯汁,根據季節的不同,再搭配上時令素菜,那叫一個鮮美濃香多變呀,保準你吃了還想吃!

其次,就是這裡的海鮮燒餅了。一說燒餅,大家也許會說,燒餅有什麼好介紹的,到處都有。可是這裡的燒餅據說乾隆年間就聞名天下了呢。從外皮上來看,和其他燒餅沒有什麼兩樣,可它的餡卻是很不一樣的。韭菜末、配上蟹油、蝦子、蔥花、板油等。師傅的手藝也是相當的了得,而且都是親歷親為,所以常常都是供不應求,每天都能賣出上千個,想吃的得起草排隊吆!

最後,介紹的是這裡的扣包。扣包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肉包,一看到肉包,大夥兒又要笑了吧,有人會說,我們這裡包子有各色各樣的,誰還稀罕什麼肉包呀!不要急,聽我說完你肯定要流口水的。這裡的老闆堅持只做一種口味,老闆每天四點就起來備料,而且豬肉都是精心挑選的三分肥七分瘦的,這樣的肉餡油水剛剛好被面皮吸收,肉香撲鼻,肥而不膩。如果你有需要,老闆還會送你骨頭湯呢!

我說得自己也流口水了,還好,離去外婆家的日子也不太遠了!

家鄉的美食作文9

成都,天府之國的省會,小吃的天堂。美味的四川人造就了眾多的名小吃:鍾水餃,蒸珍糕,擔擔麵,三大炮……

而在眾多的小吃中,我對肥腸粉情有獨鍾。肥腸粉在成都雖然比較普通,可唯有白家高記肥腸粉館的最為正宗。恰好他離我家最近,我們可以經常解饞。這是一件沒有裝潢的小館子,客人卻不少。一走進屋子裡,就會聞到一股濃濃的香味,十分誘人。看那些吃粉的人,圍坐在方桌旁,臉上紅丹丹的,嘴上還不是的發出“噝噝“的聲響,可見堂外的寒風也擋不住這嘴裡,這心裡的熱浪。

好不容易買了張票,坐在灶臺的一張桌子旁,再等吃的同時,一覽堂內的風景,先飽了眼福。只見堂內有一個大灶臺,上面支起了一個大鍋,一鍋濃濃的沸騰的湯,扶著一層厚厚的油。灶臺上還有十來個碗,裡面放著碎蔥,紅油,味精,鹽等調料。灶臺的右下方是個木盆,裡面盛滿了粉,師傅把一個個盛了粉和豌豆苗的竹勺,放入了沸騰的鍋裡?過了五六分鐘,終於煮好了,師傅把粉倒進裝有調料的碗裡,又加了一些湯和肥腸碎片,一碗香噴噴,熱呼呼的肥腸粉便送了上來。

一股辣香辣香的味道撲鼻而來,好不誘人用筷將粉和調料和勻,變成了一碗紅潤潤的透明面。先嚐嘗粉絲,細嫩韌性好,加上作料的輔助,味道別提多美了;再嘗一口肥腸,軟軟的,鮮鮮的,細膩滑嫩,真是令人讚不絕口。此時此刻,我口水欲滴,便以“一不做,二不休“之勢埋頭大幹起來?

不一會,碗裡的食物被我一掃而空。美味!粉絲吃完了,腸也吃完了,口裡人流者難以散去的香味。朋友,如果你們不怕辣,一定要嘗一嘗,那才是十足的過把癮!

家鄉的美食作文10

同學們,你最喜歡的美味佳餚是什麼,如你問起我,那我要自豪的說,我所喜歡的美味都在我的家鄉——寧波。

這裡依山傍水,物產豐富,各種各樣的美食更是不計其數。清明時節,最愛吃的就是青團,青團跟鵝蛋差不多大,圓溜溜的,就像一個穿著綠衣裳的大胖子。“胖子”身上塗著一層松花粉,放在鼻子邊,一股淡淡的清香順間撲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輕輕咬上一口,黑黑的芝麻餡順間就流淌出來,裡面還夾帶著艾草的香味,別提有多美味了!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每到週末,總會有叔叔推著掛滿一串串糖葫蘆大聲叫賣:“賣糖葫蘆啦”,這聲音傳遍大街小巷,它不但好吃而且好看,紅彤彤的山楂果整齊地排列在一起,外面裹著一層薄薄的且又晶瑩透明的糖漿,彷彿無數顆紅色瑪瑙在那裡閃閃發光。又像無數棵結滿碩果的小樹,等待大家的品嚐,看著精緻的糖葫蘆都不忍心咬上一口,怕毀了它的“容貌”,但又抵不住美食的誘惑,“啊嗚”咬上一大口,酸中帶甜,甜中帶酸,甜得比蜂蜜還甜,酸得牙齒都軟了。那感覺別提有多棒了,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寧波有名的邱隘鹹菜,口感也是超級清爽的,人們吃慣了餐桌上的大魚大肉,滿嘴都是油,肚子壯得像個大皮球,這時來一盆鹹菜,吃上幾口清爽無比,瞬間就能解除油膩!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碼頭的船滿載而歸,帶回了泥螺,梭子蟹等各種美味的海鮮。黃酒醉泥螺,絕對的脆爽鮮美;還有肥肥的梭子蟹,把梭子蟹切成一塊一塊和年糕一起放在鍋裡一炒,簡直美味極了!想想口水都要留下來,這就是家鄉的味道。還有又香又糯的寧波小湯圓;酸甜可口,營養豐富的慈溪楊梅;噴香酥脆的鼓樓油贊子等等舉不勝舉。

美味只應寧波有,別處能有幾回嘗。歡迎你來我的家鄉——寧波,享受美食吧!

家鄉的美食作文11

一說到吃辣,我就想起家鄉的辣子雞丁,就嘴巴里口水打滾。

每到放暑假的時候,我會催著奶奶帶我去鄉下老家,一來是可以和表姐弟玩,二來就是可以吃到舅奶奶做的辣子雞丁,那種辣子雞的味道別提有多好!

首先是原材料正宗。那可是鄉下的土雞,它吃蟲、草、蔬菜、米粒等食物長大,不胖不瘦,三斤多一隻。辣椒也是綠裡透著微微紅的那種,肉體厚,水份多。

其次是舅奶奶高超的廚藝。每當得知有辣子雞丁吃時,我和夥伴們總會早早地把碗筷擺好,然後,待在廚房裡看舅奶奶加工她的獨門菜餚。只見舅奶奶把上好的雞脯肉切成一釐米見方的雞丁,放入碗中,加入料酒、醬油、胡椒粉、大蒜末等攪拌均勻,然後用手快速抓幾把醃製一個小時以上。

開始炒雞了,舅奶奶把鍋裡的油燒熱,放入雞塊,炸至金黃色撈出,撒上綠綠的蔥花,黃黃的薑末。不一會兒,雞丁吸飽了汁,個頭大了不少,個個粉嫩嫩的,油麵光滑。

舅奶奶終於端上了辣子雞丁,我迫不及待地夾上一塊放入口中,閉上眼睛,美美地咬上一口先是辣味,再就是雞丁彷彿在舌尖上爆裂開來,隨之而來的是甜、鹹、麻、鮮,各種味道紛至沓來,在我的味蕾上跳舞。那勁舞真是熱辣、刺激、帶勁、過癮!

回城後,我經常回味家鄉辣子雞丁的美味。有一次,我看見路邊有人在賣辣子雞丁,看起來也有胃口,我嚷嚷著讓媽媽買,媽媽說:這雞丁不衛生,要吃就吃家鄉的土雞,只有家鄉的那種雞,那種辣椒,才能炒出那種特別的味道。

是的,家鄉的辣子雞丁不但好吃,而且營養豐富,辣得垂涎不止,讓我欲罷不能,毫無懸念地成為我最愛吃的一道菜。我期盼著,下一個暑假快快到來。

家鄉的美食作文12

麻步的特產“黃牛肉”,是“平陽十大名小吃”之一,是我們麻步人舌尖上的美食。麻步郵電街,有一家志團牛排檔,這家牛排檔已經有20年的歷史了,比我還大了十歲呢!凌晨四點,店裡便隱隱飄出牛肉的烹香。店員將新鮮的牛肉,牛腸、牛骨等輔以桂皮八角進行熬煮,讓味道煥發得淋漓盡致。這裡最出名的是酸辣可口的牛肉羹,所謂牛肉羹,其實是牛雜碎,分兩種,一種是我們平時看到的,一種是方塊狀的牛肉。吃的時候兩種都要點,混著吃才是精髓之味。牛肉鬆軟而富有彈性,放進嘴裡滿嘴都是肉香,再加上酸辣的口味,讓人回味無窮。肉出鍋後,店門口早就排起了長隊,本就不寬的街巷被擠得更顯窄小。為了儘量滿足顧客的需求,老闆會將店員分成兩批,一批在外面賣,一批在裡面做黃牛肉,做好一批就把送到外面賣。可見這家店的生意是多麼火爆!

就在這家店的附近,還有一家賣了二三十年的包粿店。包粿是把年糕打成年糕泥,放進木桶裡,等到要吃時,便從桶中捏出一截,弄成圓餅,在裡面包入油條或者菜泡餡,將年糕薄薄地包住內餡,揉捏成圓形。潤白的圓圓的包粿,咬一口,軟糯又酥脆,年糕的淡香混著內餡的鹹香,讓人不禁拍手叫絕。每天早晨,這個巷口的人絡繹不絕,要是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手裡拿著一個包粿再配上一碗牛肉羹,是人們的常態。

順著路再過去是月嫦家排骨泡,照舊是二十年的老店。排骨放到麵粉裡滾幾圈,再放進鍋中炸,再用長筷把排骨翻面,炸排骨的香味馬上就從鍋裡飄了出來。鎮上的美食還有許多,清明粿、麻餈、削骨肉、醬油肉……我想我一天一夜都講不完,如果你嘴饞了,可以來我們麻步逛一逛、嘗一嘗!

家鄉的美食作文13

我的家鄉在東北,如果在東北老家過年,那可真是年味十足啊!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美味兒佳餚多得數也數不清,比如說:大餡餃子、小雞燉蘑菇、殺豬菜、豬肉燉粉條、鍋包肉……

今天,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東北的特色之一——大餡餃子。

要想把大餡餃子吃到嘴,和麵、拌餡這兩個主要環節不能少。先要和好面,要把面揉軟,並把面揉成一個個小圓球球,接著用擀麵杖將小圓球擀成一張薄皮,等餡和好了就可以包餃子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和餃子餡了。我們東北人喜歡吃大蔥豬肉餡的餃子,主要配料就是上好的豬肉和蔥花。和餡的時候要把蔥花切得碎一點兒,而且豬肉也要切得細些,然後放一些調料,最後放在一起拌均勻,餡就做好了。

一切準備就緒,開始大顯身手了。把擀好的麵皮平鋪在掌心裡,把餡兒放在麵皮上,然後把麵皮對摺成半圓,在中間先捏一下,把麵皮固定。然後可以依次從中間捏向兩邊,或從兩邊往中間捏,大約捏個五六下,餃子就包好了。

看著胖乎乎的大餡餃子,我想大家早已等不及了,那也得等餃子煮熟再吃。哎!不嘮叨了,趕緊把包好的餃子下鍋吧。我姥姥煮餃子那可是數一數二的,一個破皮的都沒有。十多分鐘左右,終於把餃子煮熟了。白白胖胖的餃子可愛極了,咬了一口汁水直流,滿口流香,讓人回味無窮。俗話說:“坐著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

如果有機會來我的家鄉哈爾濱,我一定請大家吃家鄉的特色美食――大餡餃子,保你大飽口福,來吧,來吧,我的朋友!快來品嚐我的家鄉美食——大餡餃子吧!

家鄉的美食作文14

嘉定的年,少不了徐行蒸糕。每到過年時,奶奶都會特地買回一蒸圓圓的,厚實的徐行蒸糕,在祭祖的那天恭恭敬敬的擺在供桌的正中間。這種蒸糕香甜可口,韌性十足,卻不粘牙。裡面混有紅棗、核桃和瓜子等各種乾果,甜而不膩,還十分有營養呢!奶奶說:蒸糕,蒸糕,希望我們家新的一年團團圓圓,蒸蒸日上,步步高!這真是好口彩,我對老祖宗的生活智慧心服口服。

徐行蒸糕不僅美味,歷史也很悠久。相傳南宋時期,各地官員向皇帝進獻當地美食,徐行蒸糕入選。皇帝品嚐之後很喜歡,於是下令每年春節,徐行蒸糕作為貢品進貢。你一定會十分好奇,徐行蒸糕是如何製作的呢?首先,要把糯米和粳米混合,在水中浸泡,淘米,去除雜質,將米磨碎,篩選最細小的米粉進行搓擦。搓擦非常講究,搓的越久蒸出來的糕口感越細膩。最後撒上核桃紅棗,在一個特製的鍋中蒸好。這樣一蒸美味的蒸糕就完成了。這個工序一點不復雜,需要的是耐心和韌性,搓到越久口感才能更有韌性,更加細膩。

徐行蒸糕在民間流傳了幾百年,奶奶說在她小的時候,過年家家戶戶都會自己做蒸糕,可是現在只有菜場裡零星的手工作坊出售成品。徐行蒸糕的傳人是我們村裡的一位老師傅,以往過年都會給各家各戶做蒸糕。他年紀大了,兒孫不想繼承這門手藝,於是把蒸糕的技藝傳給了一位東北來的大叔。這位大叔和老師傅學了十幾年,得了真傳,還申請了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真正地把我們徐行蒸糕發揚光大了。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很少願意去製作那些精巧的手工美食了,許多像徐行蒸糕一樣的傳統美食在慢慢的消失,祖先的智慧,技藝,正在逐漸地被淡忘。傳承,是文化的命脈,沒有了傳承就沒有文化。只要我們放慢腳步,透過徐行蒸糕這樣的文化遺產去感受祖先對生活的熱愛,文化便因此而傳承。

家鄉的美食作文15

星期日的上午,我剛上完古箏課,準備走回家。一出大廳門,哇!什麼東西這麼香?我心想。我尋著味道,來到了一家店。到那兒一看,原來,這裡在賣好吃的“草鞋底”呢!我不禁往裡張望著。

我走進店裡,掀起布簾仔細地看著,阿姨那嫻熟的手法,令我驚歎不已。阿姨繫上圍裙,站在方桌旁,只見她拿出了一塊老酵麵糰,在案板上反覆揣揉,揉兩下,灑兩把麵粉,直到揣揉到不粘手就可以了。接著搓成長條,把它們摘成大小合適劑子,整齊地擺放在案板上,小麵糰好像一群頑皮的小孩子在排著隊領著食物呢。等摘完劑子,就要開始製作餡心了。阿姨先將老酵、青蔥和豬油拿了出來,並將它們混合在了一起,攪拌均勻,抓起了一個小團裹在了老酵麵糰裡,然後一揉、一捏、-擀,一個包著夾心的麵餅就完成了。她拿起了一個刷子,將油刷在了麵餅上,灑上白色的芝麻,放入提前預熱好的烤箱中,烤十五分鐘,一個人間美味的“草鞋底”馬上就要誕生啦!

過了大約十五分,噴香的“草鞋底”出鍋了啦,我迫不及待地衝了上去,看著它那佈滿了星星的“星空掛布”,我立馬“口水直流三千尺”,恨不得能一口一個。我饞得實在是不得了了,趕緊拿錢買了一個,咬了一小口,哇!豬油和芝麻的香氣在我口中交織纏繞,味道迎面而上,真是讚不絕口,韌勁十足,特別彈牙,簡直是人間美味!

聽阿姨說,“草鞋底”已經有一百餘年的歷史了。以前,商人們在南通城做生意,所以經常來買這種餅吃。因為形狀似鞋底,於是大家都叫它“草鞋底”,這個名字就由此傳開。

如果你想吃到正宗而又美味的“草鞋底”的話,那就快快來南通品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