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七夕節習俗作文

作文1.86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夕節習俗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七夕節習俗作文

七夕節習俗作文1

七夕節最普遍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夜晚進行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乞巧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XX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裡,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有福,吃到針手巧,吃到棗早婚。

有些地方乞巧節活動,帶有競賽性質,類似古代鬥巧風俗。近代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習俗,一般在七月七年級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用麵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七夕習俗——瓜果乞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悄悄話,這待嫁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甕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小玩藝,還將谷種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七夕習俗——麵塑鬥巧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嚐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婦女化妝用花粉以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乞愛情。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遊戲,乞巧遊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準備好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豔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製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刺繡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精選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七夕傳說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牛郎織女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七夕節習俗作文2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七月七日是七夕,七夕佳節是中國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許多趣味盎然的七夕風俗,深深地浸潤了祖國的中醫藥文化。 配方治病防病

七夕佳節有配藥的習俗,人們常用松柏等入藥配方,甚至還主張餌鬆實、服柏子、折荷葉等,並稱它們為長生不老的仙藥。中醫認為,久食松子健身心,滋潤面板,延年益壽;《玉楸藥解》謂其“潤肺止咳,滑腸通便,開關逐痺,澤膚榮毛”,《海藥本草》說它“久服輕身,延年不老”;清宮還將松子列為御膳食品。柏子香氣濃郁,能養心安神、止汗潤腸;《本草備要》載,“凡補脾藥多燥,柏子仁潤藥而香能舒脾,燥脾藥中兼用最良”。荷葉能清熱解暑、升發清陽、涼血止血,《滇南本草》說它“上清頭目之風熱,止眩暈,清痰,洩氣,止嘔、頭悶疼”。

七夕時還常選用一些比較實用的藥方治病。如晒槐汁治痔,將槐樹枝切成小段,煎煮至藥液呈綠色,先薰後洗痔瘡處,有清熱涼血、清肝瀉火的作用,療效很好;煎苦瓜治眼,苦瓜能清暑滌熱,可治赤眼疼痛,《生生編》載其“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摘瓜蒂治下痢,瓜蒂被《本經》列為上品,《別錄》雲,“生嵩高平澤,七月七日採”,“治瘧,無問新久”。

七夕,閩西客家人習慣用仙人草冬瓜塊和水熬煮,再用潔淨的瓦壇密封貯存,以治療發熱、頭痛、中暑、驚風。這是有醫學根據的,《本草求原》說仙人草能“清暑熱,解臟腑結熱毒,治酒風”,《本草再新》說冬瓜“除心火,瀉脾火,利溼祛風,消腫止渴,解暑化熱。”

儲水辟邪防病

七夕儲水的習俗由來已久。雍正《廣東通志》載,“家汲井華水貯之,以備酒漿,曰聖水”,光緒《惠州府志·風俗》亦記曰:“七夕,男女晨起擔水貯之,謂‘七夕水’,飲之可以治疾明目”。人們在七夕這天早晨都要取回水後用新甕盛起來儲存,用於治療瘡癤,除去溼毒,醫治多種熱證。中醫認為,井內之水,多喝能消熱解毒,利於小便赤熱、艱澀不暢、燒酒醉死等。《本草綱目》說,“井水新汲,療病利人,平旦第一汲,為井華水,其功極廣,又與諸不同,主治酒後熱痢,洗目中膚翳”。《瀕湖集簡方》記載一解燒酒醉死方:“急以新汲井華水,細細灌之,至蘇乃已。”

七夕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說它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用它給小孩煎藥殺蟲效果好。中醫認為,露水可以入藥,可用以煎煮潤肺殺蟲的藥劑,或把治療疥癬、蟲癩的散劑調成外敷藥,可以增強療效。

煎湯洗髮護髮

婦女七夕洗髮,也是特別的習俗。湖南《攸縣誌》記載,“七月七日,婦女採柏葉、桃枝,煎湯沐發”。原籍浙江的臺灣作家琦君,在《髻》中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在七夕沐發。還有些地區的未婚女子,喜歡在節日時用皁角樹等樹的.液漿或枝葉汁兌水洗頭髮,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還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這當中除了女性祈願仙子佑護之外,也有一定的醫學道理。如皁角樹枝葉煎湯沐發,能夠清熱化溼、祛除多餘脂肪、通暢毛囊,對防脫髮和烏髮效果頗佳,不會刺激頭皮。再如黑骨木樹漿黑髮功效也是極佳。

吃節令食物強身健體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五子的藥用價值很高。桂圓有開胃益氣、養血健脾、補心安神、補虛長智之功效;紅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榛子有“堅果”的美稱,《開寶本草》說它“主益氣力,寬腸胃,令人不飢,健行”;花生滋養補益,有助於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之為“長生果”;瓜子據《本草綱目》及各大中藥辭典記載,具有清肺化痰、潤腸通便等功效。

七夕節這一天還要吃“巧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巧果的主要成分是小麥面。小麥味甘,性涼,有養心安神,益氣除熱,除煩止渴,和五臟,調經絡,利小便之功效。

用使君子、石榴驅蟲防疫

相傳北宋景佑元年,閩南一帶瘟疫流行,人們因患蟲病面黃肌瘦,名醫吳夲七夕那天倡導大家購食使君子、石榴驅蟲,很多人吃後效果顯著。吳夲後被閩臺人譽稱為“大道公”、“真仙師”,至今感念不已。這也形成了一種節俗沿傳至今。使君子是的驅蟲藥,《本草綱目》說它“味甘氣溫,既能殺蟲,又益脾胃,所以能斂虛熱而止瀉痢,為小兒諸病要藥”。石榴果皮中含有鹼性物質,有驅蟲功效;果實營養豐富,能健胃提神、增強食慾、益壽延年;石榴花則有止血功能,用石榴花泡水洗眼,還有明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