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熱門】

作文2.99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清明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熱門】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

時令到清明。

家鄉的空氣裡到處都瀰漫著春天的氣息,殘冬的痕跡一掃而光,春天將五彩繽紛的顏料四處潑灑,追求著鮮豔與俏麗。萬物和祥生動。風柔了,燕來了,花兒笑了,河水漲了,蛙鳴叫了。我分明感覺到了春天婀娜多姿的俏姑娘在向我們走進。

我們這清明節的風俗,去祭拜祖先。

我們腳下踏著的這塊泥土,他們很滋潤肥沃,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樹木,我同大伯他們一起來到奶奶的墳前,我默默祈禱著:奶奶,希望你能保佑爸爸的手能儘早康復。我看到了火焰在我眼裡冒出了慈祥與安寧,奶奶,您聽見了我的心聲了嗎?天空下起了小雨,我的眼睛也有些朦朧,似乎想讓淚和雨滴一起融入這片地中。最終,我們磕了幾個頭便回家了,我有些不捨:奶奶,我想您了,您在另一個世界過得還好嗎?……

接著我們又去祭拜了爺爺,爺爺碑上刻著有我的名字,記得小時候來給爺爺上墳,我都好奇為什麼碑上刻得只有哥哥姐姐的名字而沒有我的。爸爸就對我說:“那是因為你那時還沒有出生。”我哭哭鬧鬧硬要爸爸把我的名字也給刻上去。現在,終於有了。爺爺很早就去世了,連我最大的姐姐也都沒見到爺爺長什麼樣子。但是我想肯定是和藹可親的。我給爺爺磕了幾個頭:爺爺,您也要保護爸爸的手儘快康復……

一天的祭拜也告一段落了。但是今年的清明節比以往的'要冷清許多。爸爸也不能回來,一陣風吹過,刺進我的骨頭,我趕緊縮的緊緊的……

第二天,我又和我的舅舅們來到了外婆墳前。炮炸轟轟的炸著,嚇跑了我的悲傷和煩惱,外婆墳邊的幾棵樹青青的像能擠出綠汁,我想姥姥以前年輕的時候是否也像這麼青春活力,對外婆的那個請求:外婆,保佑爸爸的手儘快康復,一家平安……

有時清明節,儘管每次都是祭拜的這些祖先,但是我們卻從沒偷懶,因為他們曾經為這些他們摯愛的土地所養活的。而現在他們過世了,依然要忠於這片土地,願意把他們的身體同這些土地連在一起,去更好的滋潤下一代。

一個天國裡,是他們對我們的保護,這個世界裡,是我們對他們的祈禱。下一個清明節,我還來……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到清明節,空氣裡總是瀰漫著憂傷的氣息,人們懷著悲痛沉重的心,情掃墓,以表達我們對逝去親人的懷念。然而,在我的家鄉可不是這樣的,清明節這天,我們會非常開心,穿得非常講究,因為我們要讓死去的親人放心,我們想讓他們知道我們過得很好,讓他們安息。

清明節前一天,我剛回到家,妹妹就拉著我去挖紅雞蛋根。這紅雞蛋根是一種植物,葉和莖都是綠色的,莖上有一些小刺,但不會傷害到手指。我們主要吃的是根,根有粗的,也有細的,細的還嫩,粗的就表示這雞蛋根有些年齡了,因為根長在地下,挖出來時有許多泥土。要把雞蛋根上的泥土洗乾淨之後,才用錘子鑿,直到有紅色的汁兒冒出來,然後把鑿好的根放到盆裡熬,大約30分鐘後,把雞蛋放到裡去煮,煮出來的當然就是紅通通的雞蛋啦。之後,我們又去摘了染飯花,這染飯更不得了,它可以把飯染成黃色,而且染出來的飯裡還有淡淡的.花香,吃起來又香又糯,這可是我的最愛喲!

第二天,我們把煮好的紅雞蛋和染好的飯,還有洗好的菜和肉拿到墓地去,掛完紙以後我們開始掃墓,除雜草,掃灰塵……接下來就是在墳邊做飯吃,因為墳旁邊大多有柴火,我們就用磚塊搭灶,全家人一起在墳邊忙活。做完要先把飯放在墓前,燒點“錢紙”,用以供奉死去的親人,然後我們才可以吃飯。

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戴“柳帽”,墳邊種得有柳樹,人們說柳樹是寶,可以驅邪避魔,所以便有了這樣一句話:“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至於柳,頭髮長的姑娘把直柳中間的莖抽掉,然後就這樣綁在頭髮上。這天,如果你來到我的家鄉,便可以到處都看得到柳,如果坐車,車上的中國結一定換成了柳;如果走路,路邊的招牌上一定有柳。

看!這就是家鄉的清明節!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到清明,我的家鄉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美食,那就是青團。小小的青團製作起來卻是個大工程!

今年清明節,我想和媽媽一起做青團,說起做青團,可少不了一種重要材料——艾草。於是,我和媽媽拎上籃子去野地裡摘艾草。艾草的葉子是青綠色的,像小小的楓葉,背面是銀白色的,如同染上一層白色的霜。我摘了一棵艾草,放到鼻子邊一聞,居然是臭臭的。我很納悶:這麼臭臭的植物居然能做出美味的青團?

回到家,我們先把艾草洗乾淨,放進沸水裡,艾草慢慢把水染綠了,像一汪碧綠的湖水。奶奶把艾草撈出鍋,擠幹,放進榨汁機,榨成艾草糊。接著,奶奶把艾草糊慢慢地倒入雪白雪白的米粉中,雪白的米粉就慢慢地被染成了綠色的。接著,奶奶用力地將米粉揉啊揉啊,米粉就變成了一個碧綠的大胖粉團。隨後,奶奶把大胖粉團分成了一個個的小劑子,又把小劑子揉成一個個小丸子。綠綠的小丸子就像一顆顆碧綠的大寶珠,漂亮極了。奶奶把一個小丸子遞給我,我用兩個大拇指在丸子上捏出了一個小坑,往裡面塞滿了香甜的豆沙餡。最後,我把口子封上,捏成了小花的形狀,一個青團就做好了。弟弟也跑過來湊熱鬧,他竟把小丸子捏成了恐龍的形狀,一個恐龍青團誕生了。我們邊玩邊做,捏出了各種各樣的青團。奶奶看了,連忙制止:“要不得哦,祖宗看了都不敢吃了!”

完工後,奶奶把青團整齊地排列在粽葉上,放進蒸鍋裡。15分鐘後,陣陣香味飄出來了,我和弟弟饞得口水都要流下來了。剛出鍋的青團香香軟軟,形狀各異:有的扁得像樹葉,有的圓滾滾的像剛打滿氣的皮球,有的'像綠色的小花,還有的像可愛的小恐龍。

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夾了一口放在嘴巴里,豆沙的香甜與青團的軟糯交織在一起,美味極了,好像整個春天都在嘴巴里蔓延開來。明天祭祖的時候,我想請我家的先人們來嘗一嘗我做的清明美食,以表達我們對過世親人的思念之情。

我喜歡做青團,也喜歡清明節!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4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清明節與其它節日不同,不是在家裡歡慶,人們都到戶外去,到先人的墓地掃墓拜祭,緬懷祖先。

清明時節,鄉村的田徑上、山崗上,人群來來往往,大人挑籮的挑籮,扛鋤頭的扛鋤頭。小孩子們就自由地奔走,沿路可以採摘一些野花野果。鞭炮聲此起彼伏,空氣中瀰漫著香火味和鞭炮味,還有各種野花的香味。有時遇到舉行隆重祭祖形式的',就能聽到嘹亮的嗩吶聲和唱讀祭文聲,小孩子們會模仿嗩吶的旋律和唱讀祭文:“滴答滴答”“跪叩首上香”這時候,自然界走過寒冬,來到暮春時節,花草樹木生機勃勃,鳥兒也不停地鳴叫,蜜蜂蝴蝶飛來飛去,真是春意盎然啊!

掃墓拜祭活動往往是本族或者親房幾家一起進行,顯得十分熱鬧,也顯示出同宗族人的團結互助。

團結這個詞在過去常常和“對外”連繫在一起的,過去的清明節,常常既是一個體現宗族團結的節日,又是跟外人紛爭的日子,有因墓地佔地糾紛的,也有平時各種的矛盾,在清明節一併爆發,小到論理爭吵,嚴重的發展成宗族鬥毆,鬧得不可收拾。

我是個女孩子,我很害怕這些爭鬥,我曾經親眼看見過村中的人們在清明節前準備木棒之類的器械。小時候,每到清明節,我又高興又害怕,我害怕自己的親人給人家打了,我也害怕自己的親人打了人家。喜氣洋洋地過節該多好啊!

時間來到今天,冬去春來,每年的清明節如期而至,掃墓拜祭、緬懷祖先的活動沒有改變,同宗親人團結互助的氣氛依然濃重,令人高興的是,沒有人再會去準備器械過清明節啦!每逢清明節來臨,村委會先開會要求大家掃墓要注意防火,要文明掃墓,不可以鬧事。這可真好,山林火災少了,鄉村裡再也沒有人打架鬥毆啦!春分時令一過,永珍更新,鄉村的田野裡、山崗上,鳥語花香,掃墓人群來來回回,好一幅熱鬧的清明鄉村圖啊!

原來,風俗也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家鄉的清明節,跟上了時代文明的步伐。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5

照家鄉的老規矩,清明在四月四日,就開始了。“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是一年裡播種的季節。在這天,我們家在陽臺上播植種子。種子裡有葵花籽、白菜籽、馬鈴薯塊、黃瓜籽、紅綠豆子等組成的。這不是陽臺,而是小型的菜園。

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做清明糰子。把豆沙、花生粒、芝麻等用摻了馬蘭頭面團包裹起來,為清明上墳用。前一天將其煮熟,清明節時,中飯就吃這些。

準備過清明,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家中祭祖。準備好雞肉、豬肉等好吃的,其中還要有一條大活鯽魚,鰓上貼一張紅紙。當然,香和蠟燭也是必不可少的。恐怕第二、第三件事才是上文提到的裹糰子和種菜。

孩子們喜歡,大人們也忙亂。我們必須在幾天之內上完四處墳:父親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母親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我的太公太婆。

先是去祭拜父親的爺爺奶奶,在湖山,也就是現在湘湖二期。走一條山間小徑,路的'盡頭就是一些墳,最前面的是我們所要拜祭的太公太婆墳。大人們擺弄供品,合掌行禮,恭恭敬敬。孩子們的樂趣不在於拜,而在於釆“狼藉”。這是一種野菜,屬於蕨類。不過我的樂趣不在於吃,而在於釆。這種菜,墳頭旁總是有很多,而墳頭上則更多。於是我常常爬到墳頭上去釆,弄得渾身是泥,也因此捱過罵,但我的興致一直絲毫未減。到時候,總是採到一大袋,而且根根漂亮。有時看到人家墳上的多,難免嫉妒,也爬上去釆。當然,通常總是被大人拽下來罵,但心裡卻有一種滿足感。等到了飯桌上,吃的最少的總是我,因為我覺得有些苦,所以一直弄不懂大人為什麼那麼愛吃。

去祭拜外婆家那兒的墳也好,因為附近有一個大池塘。當然,裡面沒有魚,但有很多很多的小蝌蚪。上墳時,墳旁有很多竹子,外婆、外公就將其砍掉,我總會拿走一根。抓蝌蚪時,我們就用棒將其趕到一塊兒,用臉盆一撈,嘿,正著!最後總是抓到了一瓶子的蝌蚪,回去分給朋友們。

我們家鄉過清明就是這樣:大人在一邊專心上墳祭拜,小孩子祭禮之後就去玩。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人間清明。而在那天堂,或許也是陰雨綿綿,雨點紛紛,但家家戶戶都是翹首以盼,穿著自己帶來,儲存得最好的衣服,擁簇著跑上街去,迎接家人們送來的慰問與關愛。那幼小的,正著兒童,少年時的,那正值年輕氣狀的,那已老態龍鍾的,那好心的抱著襁褓中的嬰兒的,都樂著,歡呼著——他們幾乎都沒享受盡人間的快樂與溫暖,便被世事帶到了這裡,所以,在這一天裡,他們都欣喜著,期盼著哪個親人或是哪個可愛的小寶貝出現在自家大門口,拎著大大小小的禮品,在自己面前甜甜地叫上幾聲——這是多麼久違的鄉音啊!他們愛聽親人們那嘮嘮叨叨的叮囑,祝福,與家中的一切狀況,他們愛聽那“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愛聞那紙幣的焚燒味——這是熱鬧!這是香味兒!他們面不改色地端坐在椅子上,心裡卻簡直欣喜得發了狂!

每個人似乎都是這般祥和,欣喜的氣氛籠罩著這個世界,久久不散,連最後的那些最微弱的黑暗也被他所吞噬。

——這就是天堂居民的清明,這就是天堂居民的清明心!

我們在清明節裡,不用思考太多應為親人們帶去什麼,他們真心所想要的,便只是自己所愛的人的真誠探訪與慰問,他們不奢求什麼,只想在每年的這一天裡讓自己的內心得到點什麼,以充實自己空虛了的靈魂與即將麻木了的情感。

即使是一句祝福,一個蘋果,一朵鮮花,甚至是一隻陪伴幾分鐘便需回家的狗,也會成為他們的慰藉。因為,他們所要汲取的',是那顆永恆不變,熾熱的心所散發出的它獨有的熱量。

在這個似乎並不怎樣“雨紛紛”的清明節裡,讓每一個墳頭都熱鬧起來吧;讓每一顆死去的心都溫暖起來吧;讓那冰涼的石頭做的墳碑也隨著人們地撫摸溫馨起來吧。別讓那孤獨的老人獨守空屋,別讓那幼小的孩子獨自啼哭。

天堂將會像人間一樣熱鬧萬分,溫暖無比,人間的人惦念天上的人,天上的人注視著人間的人,這整個世界上,便多了一份思念,多了一份美好,多了一份感動。

在這個清明節裡,向天堂居民們發出一份問題卷——你們期盼什麼?

我想,是愛。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7

清明節這一天,人們沒有一個是閒著的,都用各式各樣的方法來祭奠死去的親人們,比如掃墓、燒紙錢、上墳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好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清明前夕,家家戶戶忙個不停,準備好掃墓用的祭品。我的家鄉也不例外。

“又是一年芳草綠”,伴隨著春姑娘的腳步,清明節到了。這天,我回到老家,奶奶先讓我穿厚點,因為那裡非常冷。之後又帶上紙錢、供樣、香等祭品,坐著爺爺的拖拉機向親人的`墳墓開去。一路上,我開心的邊唱歌邊搖頭。伴著我的歌聲,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一看“唉,盼望已久的美麗風景原來就是這個樣子呀,真掃興!”我望了望田野,很是荒涼。但鄉間小路上,三人一夥,五人一群,來的,回的絡繹不絕。點起火堆,燒起香燭,處處瀰漫著清明的氣息。我們一起燒紙錢、掃墓、給先人墳上填土,我還把自己親手做的紙花一一插在了祖先的墳墓上,沒過一會兒,我們就已經“凱旋歸來”了。

回到家,我懷著好奇心,在網際網路上查詢了一下有關清明節的習俗,讓我大開眼界。知道了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還知道了清明節的歷史,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爺爺還告訴我,清明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掃墓、燒紙錢、上墳是我們這些晚輩對先人的尊敬和懷念。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清明節年復一年,寄予了人們對老一輩人的無限哀思和祝福,每逢這個時節,家鄉的人們總是忙裡忙外,不僅表達了對先人的懷念,更給予了對新一年的希望。

家鄉的清明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我盼望著下一個

清明節的到來……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8

屈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他的愛國之心是無人能比的。

我們怎能忘屈原,在懷王客死於秦之時來到江邊,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舉世皆醉,而我獨醒。”漁夫勸他說:“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哺其糟而啜起醴?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長嘆一聲說:“世人又有誰能理解我呢?楚國日削月割,懷王客死於秦,只剩下無能的襄王與子蘭。楚命不久矣,我又有何顏面苟活於世?唯有一死,乃我心頭之恨!”乃作《懷沙》之賦,然後懷石投汨羅江一死。後人對此不平,以為楚王那樣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盡忠和報效,我認為這忽視他作為“政治家”的一面。焉知政治也是一種“理想”。政治家與政客不同,前者是別無選擇的獻身,後者卻是投機。身為“楚臣”,他不能承受楚國亡國的事實。

僅作為一個“詩人”,即使“國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詩人可以以“詩”愛國和救國。他可以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做出奉獻,但作為三閭大夫必須沉江。屈原的這種“相始終”的精神,是他作為一個政治家面對失敗的唯一選擇,他把作為“政治家”的責任放到“詩人”之上,這才是屈原對自己的定位。

屈原是不會等到敵國軍侵入受辱而死的。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國。他要選擇死,一種自由的、高尚的、獨立的死。“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他悲吟著,高歌著,在汨羅江飽覽他所摯愛的山河大地,從容如歸地赴死。

屈原的死是偉大的,他為祖國,為社稷,殫思極慮,至死不渝,流芳百世,名垂青史。

祖宗給我們一個清明節。清明時的中國,生人走到死的邊界,冥冥之中的靈魂也來與生人相逢。中國人,不只是活在自己的生命裡,還活在那些傑出的生裡,活在那些傑出的死裡,活在歷史裡,活在未來中。五千年積澱的,絕非只是出土的竹簡,而是這中國式的生命,這使得中國人“精神上的人生”比肉體上的人生更為漫長浩渺。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吟誦著杜牧的清明古詩,我便想起了家鄉的清明節。

星期六,爸爸一大早就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裡,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媽媽說:“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說:“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

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惹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爸爸媽媽,我爸爸媽媽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裡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

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得起父母”

最後,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把酒倒到小茶杯裡,然後倒到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著火嗎?”他們說:“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幾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說:“我從來沒做過‘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難吃很多。”我嘗著爸爸的“清明果”體味著家鄉的清明節。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0

柳暗花香愁不眠,獨憑危檻思悽然。野雲將雨渡微月,沙鳥帶聲飛遠天。久向飢寒拋弟妹,每因時節憶團圓。餳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處邊。

清明節,是人們哀悼那些死去的親人,思念那些離去的人的節日,也是溢漫思含的節日。淒冷、悲涼、一直是有清明節的主旋律。即使在我的家鄉——富饒的小城,海城也不例外。

反正也是因為如此,我討厭清明節,我也討厭清明“遇斷魂”的細雨。也許,在朦朧的雨幕中,你無意間的一句“再見”搞不好就會變成——永別。使你與親人、朋友,難以相見。

還隱約記得那年家鄉的清明節不出意料,天空又下起了濛濛細雨。有人說這雨點是上帝的眼淚,只是不知道上帝是那些已經失去的人們哭泣,還是為那些早已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哭泣?答案也只有上帝本人知道罷了。

記得那時我還不懂什麼是清明節,更不明白人民為何而悲傷,只是好奇為什麼死去的人在床上一動不動。那一年的清明節,我獨自一個趴在窗臺上,透過窗戶,目不轉睛地看著廣袤無垠的天空發呆。突然,又對從九天之上滴落下來的雨滴起了興趣,那晶瑩的水點使我的眼睛頓然一亮,隨後我的視線便隨著雨點落下的軌跡下移、下移。

突然,我看到一頓打著傘向樓去焦急的跑著,大概是去送喪才回來吧?忽然領頭的那個人跌倒在一個小水坑裡,水花濺起揚了一身,傘也被風吹到,他的不遠處,雨盡情地衝洗那個人,彷彿要將那個人身上的哀傷沖洗乾淨。那個人仰起頭望著天空,彷彿說了些什麼,哀傷溢滿了那個人的臉頰。雖然我離他很遠,卻依然能感覺到他的那種悲傷。那個人就是這樣靜靜地站在雨中,傘被雨擊打的東倒西歪,風也將傘掛到面目全非,那個人並沒有管。還是望著天空發呆。

倏手間,不知道是錯覺還是雨點剛好打中,我分明看到那個人的眼角留下一串晶瑩透明的液體,流淌到下巴變成一顆閃爍的珍珠摔落下來,坐落在地上摔成無數的`煙花,綻放著,那樣悽美…!

咔啦一聲,門被打開了,我的母親,父親回來了。掛著悲傷而無奈,他們的眼角也同樣有著一道淚痕。原來他們也在這令人憂愁的清明節去掃墓了阿!

默然間,我恍然大悟,清明節的本質不正是懷念已離去的親人的節日嗎?看來,清明節的喻意正是人們對親人的思念與自己加勉勵啊。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1

在濃濃的思念中,迎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伴隨著和煦的陽光,我們一家人乘車回到家鄉――安徽長豐去掃墓。真沒想到已有四家人趕到了爺爺家。

從外地趕往爺爺家的人越來越多,每當此時爺爺總會滔滔不絕說起他的父親,他的哥哥,以及他爺爺們的一些事。爺爺的父親在兄弟中最小,他善良,大度。五十年代,國家興修水利,爺爺的父親在修建水庫中,整天拼命幹活,由於缺糧,飯也吃不飽,最終死在施工現場,那時他還不到50歲呢。每當爺爺說起,聲音總會哽咽,眼圈不由得就紅了。接下來爺爺就會說起他的哥哥,爺爺說他的哥哥是個難得好人,為人和善厚道,個子不高,慈眉善目,整天笑眯眯的。一說到他的哥哥,大家就七嘴八舌,紛紛說個不停,只見媽媽說:“大伯伯真好,那時我在合肥上學,就住在他家,他不僅給我做好吃的,還時時牽掛我的安全,只要放學晚回家,他就在馬路旁焦急地等待著------”媽媽說著眼圈就紅了,看來這位爺爺真是德高望重,永遠活在親人們的心裡。

等人到齊後,我們家族老老少少一行三十多人在爺爺的帶領下來到墳場,墳場煙霧嫋嫋,有的墳上已披上了紅紅的“新衣”——那是一串串炮竹爆炸後所留下的碎紙片。”我們來到祖墳旁,大家就忙碌起來,小孩女士們折草紙,其他人往墳上推土,爺爺選一塊堅硬的草地,用鐵鍬挖出一個圓圓的如同大碗狀的土塊,據說這叫墳帽。聽說一個墳裡葬了幾個過世的人,就戴幾頂這樣的`帽子。做完了這些,就開始燒紙放炮,頓時墳的上空紙灰飛舞,我出神地看著,我似乎看到了那位慈祥的爺爺正衝我笑呢,我雖然沒有見過他,可對他一點兒也不陌生。我想做一個善良對人有幫助的人,活著時受人歡迎,令人尊敬,死後同樣也讓人懷念。因此我決心向這位爺爺學習!最後我們所有的人都得跪下磕頭三次,我想我的祖輩們活在那個年代,吃不飽穿不暖,有的甚至被餓死,和他們比,如今的我,如同活在天堂一般,我是多麼幸福啊!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好好做人!

家鄉的清明節真令人難忘,我愛家鄉的清明節!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2

清明節,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陽曆四月五日。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 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作文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

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作文

在古人的觀念裡,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時間過得飛快,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有到了。清明節又稱踏青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帶酒食果品,紙錢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

今年清明這一天,天氣特別好,可不像詩句上說的那樣。那天我起了個大早,因為我們一家人要一起去掃太爺爺的墳。剛出門時,感覺心情特別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就像是剛出籠的小鳥,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上山掃墓。可從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沒我這麼高興,這也許就是去掃墓的原因吧。

在山腳下,我覺得和別的上沒什麼兩樣,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樣了。那裡雜草叢生,雜草高出了我一個頭。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太爺爺的墳墓前,在墳墓的周圍到處都是一些樹枝和雜草,它們彷彿懂得掃墓人的心情似的沒有生機。

我們先把墳墓的周圍的草除一除,接著在墳墓上用些小泥塊壓上黃紙,擺上供品,點上香,我們輪流給太爺爺磕頭。爺爺在墳前唸唸有詞,報告著這一年來家裡的大事,還請太爺爺保佑全家大小平安。我想:在此長眠的太爺爺一定聽到了我們的話的.,他一定感到欣慰,一定會保佑我們的……

最後,我們在墳墓前的空地上把紙錢燒了,等燒完了還用帶來的水滅了火星。因為太爺爺墳前有一座涼亭,我們就坐在涼亭裡吃東西。爺爺還把吃完的蛋殼撒在墳墓上,我好奇地問:“爺爺,為什麼要這樣呢?”爺爺說:“表示祖先和我們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這嘛,怎麼會和我們在一起呢?也許他活在爺爺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最後爸爸再檢查了一遍,我們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說有笑,心情非常輕鬆。回來時我想:原來清明節就是表示對先人的懷念日,這也是家庭團聚,這也是踏青賞春的好機會。

今年的清明節我過得特別有意義,明年我一定再來掃墓。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 外踏青遊玩。並舉辦一系列體育活動。

我的家鄉是滁州,在清明節那天,街道上沒有多少人,在某些地方可以看見,門前有擺放白色以及其他顏色的花圈以表示對死者的紀念,在一些大樹下也可以看見已經燃放了的香。

清明那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跟著家人來到了墓園。我懷著一顆對老太無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老太骨灰盒的櫃子前,慢慢開啟櫃子,一張黑白照片印入眼簾。照片上的老太安詳的笑著,彷彿所有的一切都沒有發生過。她似乎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緊。沉默了一會兒。我跪了下去,對老太的相片磕了三個響頭。外婆她們眼中還噙著淚水。爸爸媽媽姐姐等人給老太請過安之後,就和我來到了燒紙錢的地方。我和姐姐、表哥拿起一大把紙錢默默地往火堆裡丟去,漫天都是飛舞的紙絮,落在我們的頭上,衣服上,前方滾滾而來的熱浪也讓人受不了,可我們還是堅持把紙錢燒完,好讓老太在地下不用擔心錢的問題。燒完紙錢,家長們便拿出鞭炮開始燃放,隨著“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我和媽媽走出了墓園迷途中還看到幾個人在自己的親人的墳前上墳。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用掃墓,燒錢等一些活動表達了對親人對祖先的.一種深深的懷念。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第二單元民風民俗的作文:家鄉的清明節

清明節我們放假三天,爸爸帶我們回趟老家,短短離家兩個月的時間,家鄉的變化真大啊,柳葉爬滿樹枝,桃花開滿樹杈,空氣裡到處都瀰漫著春天的氣息和香味,麥苗在茁壯成長。風柔了,天暖啦,我感覺到了春天向我們走來。

我們這清明節的風俗,去祭拜祖先,為祖先添墳。

我同爺爺他們一起來到祖先的墳前,拿出爺爺帶來的冥幣等擺放在墳前點燃,然後默默祈禱著:希望先人能保佑家庭幸福閤家歡樂。我們給祖先磕了幾個頭。這時爺爺爸爸等拿起鐵鍬給祖先們添土圓墳..........

一個天國裡,是他們對我們的保護,這個世界裡,是我們對他們的祈禱。下一個清明節,我還來!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5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說。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依然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家鄉的清明節主要以掃墓為主。今年的三月四日,我們一家四口人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坐車回老家——長樂祭祖掃墓。這一天,天氣陰沉沉的,偶爾還伴著細細的小雨。我們有的扛著鋤頭,有的提著祭品,有的拿著鐮刀,一路走上山來。山上的空氣尤其的新鮮,放眼望去滿目蒼翠,真個心曠神怡啊!我們順著彎又陡的山路,連走帶爬地來到山頂,終於來到了爺爺的墳前,我們要給敬愛的爺爺掃墓了。

奶奶和媽媽忙著給爺爺上香,擺祭品,我和爸爸負責清除墳上的雜草。“正正,你割得真認真呀!”媽媽誇讚我道。可我一根草也沒割斷過,真是不好意思。

一眨眼的功夫,山上便多了許多上墳的人們。時近中午,我們上好了墳,收拾好東西就高高興興地下山了。這時又下起了牛毛般的春雨,媽媽便教我念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