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寫李清照的作文2篇

作文6.53K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寫李清照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寫李清照的作文2篇

寫李清照的作文1

這首詞是李清照前期的懷人之作。婚後不久,丈夫趙明誠便“ 負笈遠遊”,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這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這兩句藉助室內外秋天的景物描寫,表現了詞人白日孤獨寂寞的愁懷。“永晝”指漫長的白天,“永”字便可見詞人內心的無聊愁苦。本來,“每逢佳節倍思親”,可是丈夫又遠在他鄉,值此沉悶的天氣,不由得使人心情鬱悶、愁腸百結,不知什麼時候天氣能好起來,心情何時能好轉起來。外面天氣不佳,就留在室內吧!可是室內的空氣卻又讓人感到空虛寂寞難捱,“瑞腦銷金獸”寫的就是這種境界。[1]“瑞腦”,香料名,又叫龍腦香。“金獸”,銅製的獸形薰香爐。這兩句的意思是:從清晨稀薄的霧氣到傍晚濃厚的雲層,這漫長的白晝,陰沉沉的天氣真使人愁悶。那雕著獸形的銅香爐裡,龍腦香已漸漸燒完了,可心中的愁思為何總縷縷不絕呢?可見,這兩句雖為景語,卻句句含情,構成一種悽清慘淡的氛圍,有力地襯托出思婦百無聊賴的閒愁。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這三句寫出了詞人在重陽佳節孤眠獨寢、夜半相思的悽苦之情。“玉枕”,瓷枕。“紗廚”,即碧紗廚,以木架罩以綠色輕紗,內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節倍思親”,今日裡“佳節又重陽”,詞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遠方的丈夫呢?一個“又”字,便充滿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況,玉枕、紗廚往昔是與丈夫與共的,可如今自己卻孤眠獨寢,觸景生情,自然是柔腸寸斷心欲碎了。句中的“又”字飽含深沉的情感。它暗含著昔盛今衰、今非昔比之嘆。比較出名的南唐後主李煜詞《虞美人》中有句“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即是表達了這樣一種情景。這一句表明,先前的重陽節,夫妻團聚,攜手登高賞菊飲酒賦詩,兩情依依。今又重陽,恩愛夫妻卻天各一方,兩相侯望,怎麼不叫人感傷?“佳節又重陽”,此句從王維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化來,毫無斧鑿之痕。前兩句描畫白晝思親,以至百無聊賴,悄然而臥,不能成眠,時至夜半。那種無法排遣的寂寞孤獨,層層深入地呈現在讀者眼前。[1]顯然,這裡的“涼”不只是肌膚所感之涼意,更是心靈所感之淒涼。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這兩句寫出了詞人在重陽節傍晚於東籬下菊圃前把酒獨酌的情景,襯托出詞人無語獨酌的離愁別緒。“東籬”,是菊圃的代稱,語出陶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飲酒時衣袖揮動,帶來的香氣充盈衣袖。重陽佳節,把酒賞菊,本來極富情趣,然而丈夫遠遊,詞人孤寂冷清,離愁別恨湧上心頭,即便“借酒消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賞這“暗香浮動”的菊花呢?----此處引自《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一句。在原詩中“馨香盈懷袖”,是說花的香氣染滿了婦人的衣襟和衣袖。這句緊承上面“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兩句,同時描繪出花的珍貴和人物的神情。這花是“奇樹”的花,它的香氣特別濃郁芬芳,不同於一般的雜花野卉,可見用它來表達純潔的愛情,寄託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適不過了。 所以在李清照這首詩裡運用這個典故也用來表達深切的思念與美好的愛情。但是因為丈夫不在,所以這份思念便變成了孤苦。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直抒胸臆,寫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銷魂”極喻相思愁絕之情。“簾卷西風”即“西風捲簾”,暗含淒冷之意。這三句工穩精當,是作者藝術匠心之所在。先以“銷魂”點神傷,再以“西風”點悽景,最後落筆結出一個“瘦”字。在這裡,詞人巧妙地將思婦與菊花相比,展現出兩個迭印的鏡頭:一邊是蕭瑟的秋風搖撼著羸弱的瘦菊,一邊是思婦佈滿愁雲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創設出了一種悽苦絕倫的境界。

寫李清照的作文2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題記

宋憲宗時期,趙府上下都在房外等待著,一雙夫妻手捧大批物件,走出房中,“帶不走了,剩下的,都燒了吧。趙府僕人鬆了口氣,車上滿是古玩,珍寶,已然無處安放多餘物件,好回頭,戀戀不捨。曾經的他,多麼快樂,但,畢竟戰亂了。慌忙離開,北宋都城長安,本是一片蒸蒸日上。如今,萬幹民眾爭先恐後地奔向了門外江南的方向,最後回頭看了一眼,就此訣別長安。

或許是註定悲慘,兩人中的男子在度河後因身體虛弱,病重而死。女子在第五次度河後,因為每次需要拋棄一半的事物後,車上的金石,所剩無幾,好在江南定居,剩下的人生,就這麼度過了,或許是為了懷念丈夫吧,身上的古玩,皆是丈夫所喜愛的。她,就是一代才女,李清照。

回到她出生的第五年,李家乃是官家,所以即便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李清照依然得到了無比良好的教育,才五歲便已以詩歌之才名揚京城,上門提親之人絡絳不絕。直到李清照出門,當面承認不會定親後,眾人逐漸離開李府。李清照回房,房中滿是書籍,各類書籍,從天文至地理歷朝詩歌,金石之學,李清照依然等待著只屬於她的真命天子。

身為京城才貌皆備的女子,再加上家世顯赫,李清照為了避免麻煩,極少出門,或許也是她的一種悲哀吧,若不是父親之束縛,以她的天性,怎麼願意,待於李府呢?終於,李清照跑出李府,此時的她,已然到了豆蔻年華,走在集市上,突然,看見一個店主對一個青年男子要錢。天性善良的李清照用自己的錢還給了店主,青年名叫趙明誠,他買的東西是金石之物,他將李清照所買之物置於袖內,走時,問道:“姑娘,你叫什麼?我叫趙明誠。”她嫣然一笑:“李清照。”李清照?真是個好名字,對於他們兩人而言,這一天的偶遇,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回到府上,父親見到她,並沒有過多責備,第二天,趙府之人上門提親,李清照知道了,那個男子原來是趙相之子,想起昨日的相遇,笑容再次綻放,點點頭,同意了。大婚之日,坐在轎子中的李清照,被人抬著抬往了趙府,掀開花蓋,映入趙明誠眼簾的是一個花容月貌,國色天香的女子,而這個美人,卻又早名揚京城,才思之敏捷,無人可比。就是這樣一個女子,嫁入趙府之內,婚後,喜愛金石的'趙明誠影響著李清照,原本最為喜愛文學的李清照,就此,沉浸在了金石學之中。她想起了那天的偶遇,知道了那天為什麼趙明誠死也不鬆手,為什麼寧願被罵被打也面色不改,因此,那天的全石之物,被她收了起來,畢竟是一個回憶,不是嘛?

奔波

好景不長,金軍的進攻日漸凶猛,北宋防線步步退縮,一觸即潰。李清照在長安裡,等待丈夫的選擇走亦或是留。終於,趙明誠停下了,“走吧。”趙明誠決定了,但,對他們兩人來說,走卻並不容易。夫妻二人數年來收集之物想要搬走,無疑是一件難如登天之事。無奈,夫妻二人只能一件件地挑選,一件件價值不非的古物被那隨意放置著,每決留下一件,二人便一陣心痛,但與生命比起來,這些並不重要。

終於挑完,二人開始了向江南方向的趕路,第一個考驗,便就是渡過黃河,無奈,夫妻二人再次丟下一批古物,一路逃到江南,終於,到了。但,另一個可憐的事向李清照襲來。天生體弱多病的趙明誠因為路途遙遠,身懷重病,躺在床上的他,只能看著李清照一次次變賣古物以換取錢才,為他續命。即便如比,趙明誠終究撐不住了,一命歸西。而李清照之姿色卻被亂世之中一位城主看中,她被強納為妾,但他通過逃跑加上錢財之物逃了出來。

出來後的李清照已然人老珠黃,她帶著物件中最為珍貴的一件,米芾帶的親筆畫,她帶著這件重寶,找到了米芾之子,只因為這是丈夫最喜愛的古寶,只有一點美中不足,沒有蓋章。而她自然不是為了賣畫,而是為了圓丈夫最後的心願,印章蓋上,李清照,已然斷了牽掛,帶著古寶留在家中,看著趙明誠死時的床,回憶曾經的點滴。她想起了那次偶遇,她想起了迎娶時的歡樂,想起了婚後一起收集金石的快樂。萬般思緒下湧上心頭,悽然一笑,了無牽掛。

世間再無李清照。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此美好的意境,小舟上,再無二人,二人,已然離去,鷗鷺,也再不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