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考語文的作文彙總六篇

作文2.07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考語文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考語文的作文彙總六篇

考語文的作文 篇1

雖然今年的我只有12歲,但我找到了屬於我的“財富”之路。確切的說,應該是稿費讓我踏上了寫作之路;寫作讓我踏上了財富之路,敞開了財富之路的大門。

說實話在寫作這方面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與努力,但我從來沒說過要放棄,因為我明白:有努力,就有回報!至今為止我每一筆經濟財富都來自於稿費。我從小並不熱愛寫作,我清楚的記得我第一篇作文發表是在我6歲的時候,還是在一本叫《小天使》的書上。記得當時我寫的是一首詩,而且是在媽媽發火後被逼著寫的!寫後媽媽覺得不錯,就拿去給我投稿,沒想到的是第一次投稿,沒有碰壁,竟發表了!第一次就掙了20元的稿費,錢收到後,爸爸,媽媽,每人各給我獎勵了20元,說:“以後你每發表一篇文章,所掙來的稿費,乘以3,就是你一個月的零花錢。”哈哈,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再好不過的訊息啦!信心大增的我,從那時起愛上了寫作。我感受到:寫作是件有成就的事!

我獲得最大的一次寫作獎勵,是價值800元的步步高學習詞典,是在去年參加的阿勒泰新聞網組織的地區“社保杯”學生作文比賽上。事後老師對我說:“楊睿,你之所以能成功,是你努力的'結果!加油,不要放棄,我們不怕失敗,但我們怕放棄,一旦放棄了你就是失敗者!”

媽媽曾給我講過一個關於知識就是財富的著名經典故事。講的是一位教授和一個大型水電場的故事,故事是說這家大型水電場的主發電機壞了,請了很多人都找不到毛病在哪裡,最後沒辦法,就花了兩萬美元請來了一位著名的教授。這位教授來看了看,用粉筆在發電機的主殼上畫了個點,然後拿起榔頭在這個點上狠勁的敲,整個發電機馬上恢復了正常。有些人震驚之餘,不禁感嘆這教授兩萬美元掙的太容易了。雖然教授把錢捐給了災區,但教授給出了一個公式:敲一下收費1美元+知道在哪裡敲收費19999美元=總收費兩萬美元。聽後我歎服:知識就是財富呀!

我的第一筆財富之路,是從6歲開始的!我一定要堅持走下去,就算有再多的曲折與坎坷,我也會堅持下去的,因為我清楚我人生的目標,我也清楚的知道在追求目標的路上,要翻過無數座大山,大山的後面就是我們最終的目的地!從多多少少的稿費,到今天酷愛寫作的我,它們之間有一種說不出的關係,我之所以喜歡寫作,並不是因為稿費,而是因為寫作是一種積累詞語,豐富知識的很好辦法。

沒有刻苦的學習,沒有掌握大量的專業知識,丁俊暉能在斯諾克中國賽決賽中,神奇的一夜成名嗎?能從以前默默無聞,到如今卻7次戰勝世界冠軍亨德利嗎?能大把的賺錢嗎?答案不言而語: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

我熱愛寫作,是它讓我擁有了一筆小小的財富,我想:通過寫作得來的稿費,確定了我人生的目標——作家!

考語文的作文 篇2

  1、心靈是一片寧靜的湖水,偶爾也會泛起陣陣漣漪;

心靈是一方廣袤的天空,它包容著世間的一切;

心靈是一塊皚皚的雪原,它輝映出一個繽紛的世界。

2、靜物是凝固的美,動景是流動的美;

直線是流暢的美,曲線是婉轉的美;

喧鬧的城市是繁華的美,寧靜的村莊是淡雅的美。

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只要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有一顆感悟美的心靈。

3、謊言是一隻心靈的蛀蟲,將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

謊言是一個深深的泥潭,讓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謊言是一個無盡的黑洞,讓人墜入罪惡的深淵萬劫不復。

4、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進的路途中滿是坎坷;

痛苦是無人理解的悲哀,無助地面對一切挫折;

痛苦是心靈最深的折磨,無淚且無法直言;

痛苦是天生沒有的表情,是煩惱中的惡魔。

5、自私是一面鏡子,鏡子裡永遠只看得到自己;

自私是一塊布匹,矇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見別人的痛楚;

自私是一層玻璃,看上去透明,卻始終隔開了彼此的距離。

6、陰險,是一條披著羊皮的狼,幹著不見天日的;

陰險是善良的公敵,嫉妒的'朋友;

陰險是一座心靈的冰山,讓人透過清澈感到的是陣陣寒意。

7、生活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說生活如酒。

童年就像雞尾酒,色彩斑斕,甜美之味令人回味;

青年就像冰鎮的啤酒,色彩濃黑,清涼的同時又讓人覺得苦澀;

中年就像烈性酒,純淨無色,辛辣之味使你五臟六腑都會灼熱;

老年就像葡萄酒,久存彌香,滴滴讓你感受到香中之甜。

8、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深邃如江海,滋育華夏,有孔子老莊,恰似“江河萬古流”;

唐朝宋代,騷人墨客,浩繁如星辰,照耀神州,有李杜蘇辛,正如“光焰萬丈長”;

元明清時,戲曲小說,高妙如山川,豐富民族,有漢卿雪芹,已是“託體同山阿”。

9、屈原在其“聯齊抗秦”的政治主張未被採納卻“忠而被謗”的苦難中,仍能“哀怨託離騷,孤忠報楚國”;司馬遷因秉筆直書,“不溢美”“不隱惡”而遭受腐刑,卻能“憂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杜甫雖“長夜沾溼”“布衾似鐵”卻依然“民間疾苦,筆底波瀾”,吟誦出“大庇天下寒士”的千古絕唱。他們不是在時光的流逝中淡化苦難,而是用全部的熱情和才智與命運進行了不屈的抗爭,昇華了自己也點綴了歷史。

10、羅曼·羅蘭說過:“一個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為了探索它的內在生命--它的各種行動的源泉--我們必須通過它的文學、哲學和藝術而深入它的靈魂,因為這裡反映了人民的種種思想、熱情和理想。”所以一個人,無論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如果他從來沒有讀過《詩經》《老子》《論語》《孟子》和唐詩宋詞漢文章,如果他對於“天下為公”的理念,“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品格,“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精神,“無為而無不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德原則……這一切都一無所知,那麼,他決沒有資格說他懂什麼是“中華民族”!

用上了這些精彩的句子,相信你的語文作文成績一定能獨佔鰲頭。

考語文的作文 篇3

胡雪巖以他卓越的圓通能力在夾縫裡生存發展。在官場、漕幫黑白兩道的夾縫裡,在民族經濟與西方經濟的夾縫裡,在左宗棠與李鴻章的夾縫裡,他踢打出了一個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巖的飛黃騰達是熟諳、遵守、利用潛規則的結果。但遺憾的`是,這個夾縫最終毀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場傾軋的犧牲品。從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巖走完了他人生軌跡的圓圈。

分析:一個絕頂聰明之人,往往善於利用規則而不是創造規則。胡雪巖的一生驗證了這一道理,同時也說明另外一個道理:"玩火者必自焚"。

考語文的作文 篇4

有些事我已經不再記得了,偶爾想起一些記憶的廓影,只是痴痴的笑著然後靜靜的疼痛……是不是痛到忘了流淚。寂靜的……只聽見自己慌亂的呼吸聲。

我並不是一個堅強的小孩,有些事我其實知道,一直都知道……因為害怕失去,所以一直偽裝……所以一直失去……後來我學會了笑,在想哭的`時候笑……

以為我可以忘了,可是又記起來了。有人說記憶是殘酷的,那現實呢?我總是一個人,安靜的想著一些複雜的東西,然後憂鬱襲來。像是四肢都僵硬了,痛苦的屏住呼吸……有些我竭力留住的東西,最終還是離開了……就像我的母親,最後……還是離開了。突然之間不習慣空調裡的冷氣,

想做點什麼……是無力的暈眩,胸口堵著難以喘息。似乎是失去了哭泣的理由,茫然的……痛苦的……像是奢望著什麼,又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我,是不是又做錯了,自作自受麼?耳旁嘈雜的聲音混為一團。一片黑暗……只剩下自己低低的呼吸聲,滴水的聲音……在哭麼?在哭啊……又有什麼用呢?這一切,是自作自受不是嗎?突然想起那時母親蒼白的聲音……最後那一次通話……她似乎是打錯了“嘟……”掛了啊,連我的聲音也不想再聽了麼?

在黑暗中看見自己,所以更加那麼不甘心在喧囂中聽見自己,沉默的聲音,卻又是那麼嘈雜。雜亂的思緒……“犯了錯誤就會失去一些東西來彌補……”掉色的陶瓷玩偶,我已經忘記它原本的色彩了,就想現在的我一樣……永遠找不回曾經那些色彩了。

現在的我,已經找不會來時的路了……

考語文的作文 篇5

在去年作文題受全國好評的影響下,今年我省作文題更是引起巨大關注,褒貶不一。而在此文中,孫紹振教授也作出了中肯的點評。

20xx年的大學聯考作文題引發了許多議論,負責任的和不負責任的批評與讚揚,都停留在感覺上,與深刻的分析不沾邊,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歷史意識,為了把研究引向深層,本文試從簡略的歷史的回顧開始。

從主題限制到無主題命題

統一的大學聯考作文命題應該始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半個多世紀以來,變幻多端,起伏跌宕。從歷史的趨勢來看,限制性呈遞減之勢,而自由發揮的程度則日益增強。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限定性主要在政治方面,從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政治化轉向道德化,八十年代中期間或有思想評析(如《毀樹容易種樹難》《近墨者未必黑》)的題型出現。根本性的突破是基礎教育改革展開以後,如1998年的《假如記憶能夠移植》和1999年的《答案是多種多樣的》。

這樣的命題大概可以叫做“無主題命題”。

到了20xx年,自行命題的省份增加到15個,題型更加異彩紛呈,端的是百花齊放。湖南卷“跑的體驗”(先走好,還是先跑好),四川“忘記與銘記”,廣東卷“紀念”,北京“說‘安’”,浙江“一葉、一枝、一世界”,山東“用自己的長處彌補別人的短處”,黑龍江“位置與價值”等等,幾乎全部是不設主題限制的。

命題作文提供的主題,不但是現成的,而且是公共的,他人的,而不是學生自己從真切的體驗中概括出來的。無主題命題的最大優點,就是把確立自己獨特的、與眾不同的立意放在第一位,立意是為文的前提,立意的難度在於,必須在紛紜的現象和錯綜的感受中進行提煉,能否從中構成情感和邏輯的單純線索,能否防止思維平面滑行,主題徘徊,能否在有效地推動思維層層深入的同時,控制跑題、離題的潛在危機,成了考查的重點。要通過這樣的考查,光憑文字工具的華麗是不行的,對自己思維具有靈活調控的能力才是制勝的法寶。

這一切正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精義。

作文仍重感性輕智性

總體來說,各種命題,對於感性層次是看重的,最明顯的'是今年江西卷的“臉”和重慶卷的“筷子”。要把臉和筷子這樣很感性的文章做好,起碼要從感覺層次深入到人生的情感層次去,從而進一步,在情感基礎上進行智性和理性的概括。江西和重慶的命題,好處很明顯,就是完全開放,沒有現成主題的暗示。但是,缺點更為明顯:缺乏情智的深度誘導,既然是命題,絕對沒有任何深化的指向性(情感和智性的指向性),可能誤導學生光在感性層次上徘徊而流於膚淺。另外一些省市的命題,以提供話題和材料為主幹,帶著很強的感情色彩,如北京的“說‘安’”,浙江的“一葉、一枝、一世界”,都提供了一些向智性昇華的要求,顯然更有利於檢測考生感受的和思緒的縱深層次。

這樣的題型中,上海命題又最好。命題提供的感性的材料是複合的,各不相干,處於無序狀態,命題的旨意正是要求考生從無序的現象中發現統一的線索,這就不但需要獨特的情感,而且需要獨特的智慧,題幹中提示:“對你成長的影響”,這就明顯地防止了流於感性,突出了智性和理性提升的要求。江蘇的“鳳頭豬肚豹尾”,全國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湖北“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都顯示出超越感性表面的指向性,為考生從具體的感性向抽象的思辨提升留下了巨大的空間。這種傾向無疑是可喜的。

但是這些命題仍流於粗淺感性,不能為智性提供足夠基礎的情況。可以20xx年的全國卷為代表:題旨是出人意外和情理之中的矛盾,理性是明顯的,但是所提供的感性材料卻是薄弱的。

本來,波爾的回答並不太深刻,甚至有點故意大題小作。不怕在學生(或者普通人)面前顯露自己的弱點,不可能是波爾成功的全部、或者根本的原因。“大家都感到詫異和不解”是理所當然的。命題者並沒有在波爾的邏輯空白中提供補充性的闡釋,就唐突、武斷地得出了“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結論。

感性材料和理性論題之間的脫節並不僅僅出現在全國捲上,而且出現在其他省市的卷子上。如江蘇卷,本來,鳳頭、豬肚、豹尾是文章學的一種特殊的抒情話語,把它和學習生活、事業人生無條件地聯絡起來,十分牽強。從邏輯學上說,是犯了無類比附的錯誤。造成錯誤的原因是作者把詩化的抒情當作了理性,不但感性沒有啟發性,而且一點智性也沒有。這樣的命題,表面上是無主題的話題作文,實質上把命題者人生完美的詩化主題強制性地塞給考生。這樣的失誤也許還要不斷地重複下去。

對福建作文題的不同看法

下面具體談談今年福建省的大學聯考作文題。雖然網上有各式各樣的議論,但是,我覺得出得是比較好的。它繼承了去年作文題的自主性和提示性統一的精神,而且還有所變化。把兩個比較抽象的材料放在考生面前,讓學生自主地構想主題。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這樣的難度,是必要的。因為,進入大學,有一個最根本的變化,就是所有專業課程的理論性抽象性都大大提高。沒有一定的抽象思維的能力,停留在感性的平面上,很難適應大學所要求的以抽象的理性、抽象的思維進行獨立思考的根本要求。所謂抽象,就是從個別的圖形,上升到普遍的事物的共同屬性。這個題目所要求的抽象度其實是比較粗淺的,充其量不過是考驗學生以兩個不同的圖形進行概括。圓形和帶有稜角的“圓形”均有其明顯的優長和侷限。從感性層次來說,這是具體的圖形,從抽象的層次來說,這也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包括自然和社會,動物和植物,人類的生活和思想都莫不具有這樣的兩面性。二者是互相矛盾的,又是互相補充的。描述兩個圖形的屬性的話語,都是成對的,周長和麵積的大小標準和有稜角,穩定和多變,都是矛盾的,同時又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抓住這樣的關鍵,從具體感性上升為抽象的普遍性,是既不太容易,也不是太困難的。但是,出題者可能低估了考生的能力,文字提示過分繁瑣,過分坐實,反而限制了學生的自由思考,有些表述可能又不太嚴密,可挑剔的餘地比較大,引起了網上一些議論。(作者:孫紹振)

考語文的作文 篇6

我理想的教材是這樣的:一部小說選本;一部散文選本;一部詩歌選本;一本精美小品文集,一種語文教材的理想。選本里面都不是刪節的東西,入選的文章全文都要收進去。根據長文存目的原則,提供給學生關於該文的最佳版本。學校圖書館必須具備該書該版本,供學生傳閱。用教材引領學校建構大語文閱讀框架。讓語文進入學生學習生活的諸多領域。

為什麼要使用全文?我認為,一部文學作品,只有通讀全文,才有可能把握脈動於其中的作者的心靈。我們常發現這樣的怪事,一篇文章若未被選入中學課本,學生於課外偶然覓得,如獲至寶,閱讀時如飢似渴,而一旦選入中學課本,便覺得讀之無味。原因當然有很多方面,比如任務驅使閱讀疲勞等,但學生只能在課本中實現與文字的對話,文字與作者已經面目全非,這不能不是一個重要原因。

高中三年,學生們沒有一個可崇敬的作家,沒有一部可摯愛的作品,對於語文教學來說,難道意味著成功嗎?

語文就應該是一個閱讀系統,它根本不可能像數理化一樣用一本或幾本書來建構一個知識框架,因為語文根本沒有一個梯次發展的知識的鏈,也根本不具備梯次發展的能力層級,語文知識與能力發展的有序性是靠學生的心靈去重組的。

只有構建這種規模巨集大的閱讀體系,才能真正實施速讀、細讀等多種讀書方法。而先前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生做的所謂的快速閱讀,那是假的,不具備快速閱讀的真正意義。我認為,快速閱讀的閱讀行為與思維活動同時,閱讀者目光移動的過程,就是篩選資訊與整合資訊的過程。快速閱讀還與關鍵詞的提取、手的記錄同時。這種快速閱讀,能使思維得到極好的訓練。但眼下教師要學生做的卻不是這樣的,而是給一篇只有千把字的.文章,讓學生從頭到尾很快地讀一遍,然後給任務,學生再到文中查詢與任務相關的資訊。這種快速閱讀的過程,只是熟悉內容的過程,而不是思維過程,與真正意義上的快速閱讀完全是兩碼事。

以往的與當前的教材,不能培養學生多種閱讀能力,不能培養起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導致學生思維的倦怠,是極不可取的。

感言:

這是一種理想,一種閱讀的理想。“語文是一種精神而不是一種工具”,少年作家蔣方舟的這句話也許是這篇文章最好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