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品】端午作文3篇

作文1.23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作文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端午作文3篇

端午作文 篇1

一縷炊煙氳粽香,如今憶來卻斷腸。

故鄉是一個南方小鎮。每家每戶都有著江南採蓮女子婉轉的綿綿情意。端午前後,寧靜的小鎮彷彿是從睡夢中醒來的娃娃,熱鬧非凡。人們忙前忙後地為即將帶來的端午做準備。但在那些端午風俗裡,棗粽,永遠是最令那時的我魂牽夢縈的甜蜜。

尋粽葉,淘米,棗去核,包棗粽。在這些看似簡單的工序裡,祖母卻做得細緻、虔誠。尋一個暖融融的午後,備好食材,搬把藤椅,置於院中,便可以開工了。祖母的手巧,取三片粽葉相疊,半竹筒的糯米,纏繞、綁棉線、繫結。彷彿彼時手心裡靜躺著的不是棗粽,而是撲閃著翅膀的綠蝴蝶。我也像模像樣地搬把小凳子,坐在祖母身邊。美其名曰來幫忙,實則,除了搗亂,便是趁祖母一個不留神兒,偷吃一顆剔透的蜜棗罷了。每每此時,陽光便會透過枝影搖曳的縫隙,在我們身上投下一塊塊大小不一的光斑,一閃一閃的,像在對我調皮地擠眉弄眼。

暮色時分,夕陽將最後一縷光暈傾瀉在泡了糯米的水桶面上,漾起一圈圈誘人的金色漣漪。幾十個棗粽包下來,便惹了一身粽葉香。祖母燒開了水,虔誠地捧起一隻只棗粽,置於鍋中。咕咚咕咚地,棗粽在呢喃,心兒便隨著這古老的歌謠,恣意騰飛。

當粽香終於撞開了廚房厚重的木門,勾起了我的饞意時,祖母已經在廚房裡忙活了。掀開吱呀作響的木蓋,大朵大朵的粽香如被關久了的孩童般,帶著幾分賭氣的意味,在小小的廚房裡橫衝直撞。一縷粽香氤氳在祖母鬢邊,朦朧間,我彷彿看見了祖母年輕時的模樣。婀娜多姿,一顰一笑,皆襯亮了煙雨江南。

粽香挑逗著我的`鼻尖,祖母望著我急得憋紅了臉的可喜模樣,笑著給我挑了隻最大的棗粽,為我輕輕解開繩結。映入眼簾的,是一抹翠綠的柔軟綿甜。像是沉睡的白胖娃娃,安靜乖巧地臥在一片蒼翠之中……

彼時,多年過去。孩提時代的記憶,早已隨著故鄉小路邊翻飛的蝴蝶,漸行漸遠。卻偏偏,棗粽的味道穿越數年,瀰漫在繾綣的歲月深處,歷久彌新,從未忘卻。那些年的端午情思,因有了粽香,有了祖母靈巧的雙手,而變得悠揚婉轉,情意綿綿。

後來,縱使前方路途遙遠,只要在心尖留一抹粽香,在閒時小憩時,一閉眼,看到的,也竟會是那年的一縷炊煙氳粽香,遊子端午情思長。

端午作文 篇2

又是一個端午,大家在每年在這時吃粽子,看划龍舟,好不熱鬧,而我卻陷入沉默與思考。

我想,大家不能光為放假吃粽子看划龍舟而感到高興,我們更不能忘記它是紀念誰,否則就失去了它的價值與作用。

不錯,端午是紀念屈原的。公元前287年,秦國大將白起率兵南下,攻破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有以死明志,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屈原的愛國情懷使人佩服,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這種精神更是使我感慨萬千。是啊!國亡了,更別談什麼家了。相比之下,陷國家於不與困境的小人,更是人人得而誅之,是國家的罪人,民族的敗類。所以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是端午節的靈魂,是大家所學習的標準。

愛國主義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中國,形成人民對祖國一種深厚的.情感。我們更應當做一面旗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養人民愛國主義情懷,關心人民疾苦,腳踏實地為人民辦事,實現中華而崛起,龍騰九州。我想,這才是弘揚屈原愛國主義精神的要義。

現在在這物質充滿的時代,我們只有通過紀念活動,才能喚起人們的靈魂。

希望大家在吃粽子的同時多思考一下。

端午作文 篇3

今天是端午節,和往年一樣,沒有什麼特別。想過像作家汪曾祺一樣炒十紅,過一把江南水鄉的端午,卻怎麼都湊不齊十種,更沒有雄黃酒,不過可以安慰的是有鴨蛋,是我自己醃製的,鹹味很濃;也有粽子,卻是買來的。這些卻更讓我懷念小時候和媽媽一起過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二哥的生日,也是母親每年不管再忙都要過的一個節日。作為農村家庭,端午前後正是最忙的時候,母親卻會忙裡偷閒,炸一家人最愛吃的糖糕,也會做幾樣菜,也許沒什麼佳餚,現在想來卻是人間美味。早上從下地回來,母親就開始了忙碌,從用開水燙麵,到麵糰揉好,從油入鍋到一個個地包好放進鍋裡,都是一個人在做。父親在鍋下燒柴,兩人時不時地說說今年的收成之類,而我們只是張著嘴等著吃,因為母親說炸糖糕容易破,別被燙了。看著母親包好的.糖糕一個個由面白色變成金黃,我們的口水就在嘴裡不住地下嚥,直到糖糕真正地熟了,撈出控油,忍不住用手去拿,然後又被燙了手,母親就會嗔怪說:“慢點,剛出鍋的,熱!”等糖糕涼了,我們便一人一個碗地端出去吃,吃的時候就在想啊:要是天天吃多好!可心裡這樣想,胃裡卻受不了,因為甜,往往只吃了幾個便不能再吃了,“眼饞心裡飽”。等我們都吃好,糖糕完全炸好,收拾好鍋,母親才會吃些,但這時往往被油煙嗆得吃不下了,晚上如果有剩下的母親便才能吃上幾個。而今年的端午我卻沒和母親一起過,因為只要我們去,母親一定又會和往年一樣地忙碌,到最後自己吃不下飯,我不想再讓母親炸糖糕了,想讓她過一個悠閒的端午節!到今天我也沒能學會炸糖糕,兒子要吃也是去街上買,但那再甜也不是母親的味道,想來慚愧!

家裡也從來沒包過粽子,因為從來都只吃面,而沒有米(米太貴),不過葦葉卻是時常用到,因為要蒸饃。當饃熟了,鍋蓋掀開,熱氣中一股清香撲面而來,手裡熱騰騰的饃都帶著葦香。那時家的後面便有一個很大的葦塘,蘆葦都是分到各家的,但是打誰家的葦葉卻從來都是可以的,蘆葦叢中還有各種鳥類,哥哥調皮,趁母親讓打葦葉的時候,經常去裡面找鳥蛋,而我只會在池塘邊上打,偶爾也會挖蘆葦的白根來吃,甜甜的,脆脆的。哥哥打的葉子比我打得要大的多,所以就會在我面前炫耀,回家也想母親誇他,而母親往往還會怪他跑那麼裡面得踩壞了不少葦子,這時我便有點幸災樂禍。進入冬天,秋收已畢,蘆葦的纓全都成了毛絨絨的,風一吹,飄來飄去。這時父親就會拿起鐮刀割葦子,上面的纓是要留下來的,因為冬天沒有農活就用它來編雙毛窩,全家人冬天穿的都要靠它,葦杆就要賣了一部分以貼補家用,另外的部分父親會編成草蓆留到夏天來用。而今天葦塘早已被個人承包,蘆葦也一併砍了,一棵沒有,想蒸饃用葦葉的日子是沒有了,倒是街上葦葉成了商品,被紮成把出售,那感覺我總覺得如魯迅先生在《藤野先生》裡寫的“扎著紅繩的白菜”,物以稀為貴啊!所以每次回家看到那片池塘,總覺得很遺憾!

端午對於女孩子來說最美好的莫過於能扎個手脖了, 因為迷信,五月初五戴,六月初六摘。家裡沒有彩色的毛線、絲線,我就很羨慕其他的女孩子。往往就會在平時看到好看的線全都留下來,留到端午的時候編了戴,如果線多了,往往會儲存很多年。編好戴上後,便會和小夥伴們比一比誰的最好看,線多了還會在腳上、脖子上全都紮上,自以為美,到處去顯擺。因為是毛線,天又熱,往往戴不了幾天脖子裡就癢得難受,只好摘下來,只有手上和腳上的可以留到六月六。記憶中到了九年級的時候似乎還用國小的綵線編了戴呢!現在看到各式各樣的鐲子,材質多樣,都似乎沒我自己做得好。現在想來,不是自己做得有多好,是那份時光太美好!

今年的端午就過去了,沒了童年時的甜,也沒了少年時的美,有的是自己對時光的眷戀,對美好的回憶。端午年年,情亦年年,渴盼端午艾葉香長留,粽甜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