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此心安處作文(合集15篇)

作文2.3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此心安處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此心安處作文(合集15篇)

此心安處作文1

你猶如一陣清風,拂去了我心頭的狂躁。

——題記

夏日裡,窗戶外,樹梢上蟬正賣力地獻唱。聒噪的蟬音就像千萬人跳動的心,讓人緊張、煩悶。我不由得咒罵一聲,可望著眼前的那道題依然百思不得其解。這時,時間老人出現在我眼前,款款向我展開了歷史長流的畫卷。

一簑煙雨任平生

朗朗月下,兩岸高山聳立,只見湖心中一點,竹林隨風舞,舟上幾人歌。蘇軾對天高唱“大江東去”,轉而仰天大笑。

回望來路,在御史臺已待了幾年光陰。45歲的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雖然深受打擊,但是他沒有沉淪。黃州的日子清苦、單調。沒有俸祿只能親自開荒耕種,而親自勞動讓蘇東坡對百姓有了更深的體察,也讓他習慣了這種平靜淡泊,心胸反而變得豁達。

外出遇雨時他吟誦著“一簑煙雨任平生”,對於政治上的`升遷貶謫道是“也無風雨也無晴”,對於人生萬物更是“此心安處是吾鄉”。改變的是他對於官場名利的態度,不變的是他對於百姓的關心,成就了的是他在文學方面的創作。

可上九天攬明月

曾經,李白雲遊四方,打算登臨華山。他帶著醉意跨在驢身上,路過縣衙門。縣令不認識李白,十分生氣,喝道:“你是何人,竟敢如此無禮,騎驢招搖過縣衙?你以為你是誰啊!”

李白微笑不語,在供詞上寫道“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裡,不得騎驢?”縣令又驚又愧,趕緊跪下道歉。李白大笑而去。誰料李白“明朝散發弄扁舟”,結果酒醉捉月入水而亡。這種結局,是對李白豪放不羈的性格和浪漫高傲的氣質最好的詮釋,也是他最好的歸宿。

此刻,蟬聲似乎也已不再聒噪,反而顯得有些親切。一陣微風吹過,帶來一種特有的書香。我的眉頭不再緊鎖,那道難題也不再礙眼,隨之迎刃而解。

感謝淡泊的蘇東坡和灑脫的李白,讓我的心不再煩躁。

此心安處是書香。

此心安處作文2

處身一座古城,帶著興味與熱忱去挖掘城市的魅力,你便能觸控到歷史的輪廓,邂逅一個有著萬千風情的靈魂。泉州於我便是如此。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泉州人,或許是因為自小便習慣了這座城市的呼吸,反而不曾認真去了解這份近在咫尺的風情與古韻。藉由暑期實習的契機,在外地讀書的我回到了家鄉,再次認真地審視、品味起這方土地。

我走訪過享有盛名的崇福古寺一紅瓦白牆,簷牙飛角,獨具閩南特色。古寺歷史悠久,一磚一瓦中塵封著遠去的歷史。大雄寶殿巍峨寬敞,虔誠的信仰者跪拜於佛像之下,在香火氤氳中傾吐生活的酸苦與心之所求,在反覆的叩拜中獲得心靈上的釋壓而後帶著笑意離去。而廟宇內梵音繚繞,崇福晚鐘鳴聲清幽,駐足於古寺,車水馬龍被隔絕於一門之外,古樸的`氣息將我包裹著,我所能感受到的唯有內心的安寧與祥和。

而穿梭於市區的大街小巷裡,邂逅著形形色色的人群,品味著紅瓦白牆中繚繞著的古樸韻味,也讓我更加篤定了,家鄉是一座積澱著濃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在每日歸途,踏上回家的班車,看著車輛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穿過樹林陰翳的小路,彷彿時光就停留在這裡;操著一口流利閩南語的人家嬉笑著,互相拉拉家常;穿著制服的白領步履匆匆,手上提著一袋新鮮的蔬菜,著急著為家人添上一桌溫馨的飯菜;老舊的商店門口,老爺爺坐在竹製涼椅上,搖曳著手中的蒲扇,等待著下一個光臨的客戶。當暮色漸漸隱去,每個人遠去的身影,隨著這寧靜的光陰,融人時間的畫軸。

生活的本質便是質樸地生活著。這裡也許沒有燈紅酒綠的熱鬧喧囂,卻有一份沉澱已久的古韻;雖不及大都市繁華,卻也有著獨特的閩南風韻,讓居住於此的每個普通的你我都能領略到它的萬般風情。

心之安處,唯有吾鄉。這也是本次暑期實習帶給我最深刻的感受和體驗。

此心安處作文3

這個世界如此熱鬧,我有時會膽怯、彷徨,但也總有人或事給我以心底最堅韌的力量。

小時候,閱讀是我最大的樂趣。無論何時,只要與書相伴,時光總是美好的。白駒過隙,轉眼,我已成為國中的學生,繁忙的課業已讓我對閱讀的痴迷漸漸淡去,就連我原本最喜歡的《西遊記》,也絲毫不吸引我,看了也只是應付考試。那時,我的成績高低起伏,生活也有許多不如意的事,整個心就在某一瞬間,失落到了極致,面對外界的`干擾,內心的矛盾,我開始懷疑我自己,我從前不是這樣滿目蕭然的,我的心上也不是這樣落滿塵埃的。愁緒連綿,剪不斷,理還亂,拂去又來。

禍不單行,不久後,我得知我的一個親人突發疾病去世,那個可愛的老人在我小時候總給我講述她年輕時的故事,時不時逗的我哈哈大笑,她自己的眼睛也眯成一條縫。可現在,我都沒機會去看她最後一眼。我不僅為她的溘然長逝而傷感,也為生命的渺小而悲嘆,在後來的一段時間裡,脆弱的我對生活產生恐懼,對未來,亦躊躇不前。

直到幾個月後,我在無意間讀到一本書,裡面也寫到父親的去世,可作者卻十分堅強。字裡行間,流露真情,我感同身受,也釋然許多。然後,我又重新捧起《西遊記》,細細體味其中的樂趣,情節引人入勝,漸漸地我又找回了從前對閱讀的喜愛,生活也步入正軌,我此時心中得到極大的安慰。我本未經世事,膽怯、弱小,可閱讀給我以力量、希望,它不是功利性的,而能淨化人的心靈,能讓我在這個紛繁資訊鋪天蓋地的孤島上,堅強地追尋自己的夢想,哪怕我明白,前方燈盞無數,皆不是我的歸處,我也會在硝煙散盡的世界裡衝鋒。

長大後,閱讀成為我心底的力量,伴隨我一同前行,哪怕這個世紀腐敗、瘋狂、無人性,我也會溫柔,清醒一塵不染,閱讀是永存我心中的一片天地,每每踏足,總讓我充滿勇氣,挫折不會成為萬重枷鎖,鎖盡我一生的歡愉。

無論多麼寒冷,我心上總是溫暖的,因為此時安處,是閱讀。

此心安處作文4

小時候總覺得能離開家是一件多麼美好又激動的事情。離開家,離開了父母的嘮叨,離開了作業試題,也離開了規矩束縛。那時候,總覺得外面的風景才是美好,總想著能出去走走看看,總想著能夠自由高飛,騰翔天際。可後來,真的離開了家,才突然想念起父母的嘮叨,想念家裡可口的飯菜,甚至想念那盞總是為你亮著的燈,也是離開了家,才真的體會到“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酸楚。那時候才發現,只有家人都在身邊才所謂“團圓”。

第一次沒回家的中秋節。

吃月餅,賞月,不能再爛俗的套路,卻因隻身在外而變得有了意義。“同一個世界,同一個月亮。”“我們跟家裡人看的應該是同一個月亮吧?”吃過晚飯,跟同伴去操場散步,看到夜空高掛的月亮,不禁出了神。夥伴看在眼裡,心想著安慰。果然“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由於臨近考試,大家都忙著衝刺,老師提出補課,說真的,很不滿。不情願不甘心,最後卻又不得不服從,所以最後只好留在學校過了第一個獨自出門在外的中秋節。

其實,異地的中秋好像也沒想象的那麼糟。雖然一大清早爬起來去上課,睡眼惺忪,強打精神,完全靠意念在撐過每分每秒。可奇怪的是,平時貪玩成性不喜歡上課的`我,今天效率卻異常的高,雖然理論性的知識還是沒有記住多少,可是學會了很多技巧和方法,它可以使我在以後的學習中更上一層樓。尤其暖人的是,輔導老師還給每個人派發了月餅,心意綿綿,心裡暖暖。

一開始,禁不住會想家,尤其看到小夥伴各種秀自拍,連帶著全家一起晒,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我開始試著讓自己忙起來,儘可能變得充實。比如,下了課會去餐廳兼會兒職,雖然很累,但也能學到許多新技巧。閒時跟阿姨拉呱聊聊天,不同的角度,不太一樣的思路,更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離開時,阿姨順手塞的兩個月餅,會讓你心裡莫名的湧起一股溫暖,原來,尊重的另一層含義會給你存在感。回宿舍換了身衣服,跟同伴去操場散步,七七八八的同學坐在操場中間,圍成幾個圈,音樂社的人和著音響唱著歌,畫面美好的讓你不捨得離開。其實,這世上沒有誰是孤單的,你從來不是一個人。

就像手裡通著電話,抬頭望著同一個月亮,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此心安處作文5

多年前,年少輕狂的我也夢想著遠方,厭倦著熟悉的小城,厭倦著同樣的日落日出,厭倦著無波無瀾的一切。雖然,生活還是很舒適,沒有重負與艱難,但也沒有輝煌與成就。只覺此地陽光懨懨,此地氛圍溷溷。所以,心就嚮往了遠方,覺得那是不一樣的天空。

常常一個人凝視著延向遠方的鐵軌,只想跟隨呼嘯的列車駛過千山萬水,到一個個的地方,或繁華如織,或蕪如洪荒,或荷香百里,或綠草如茵,或林海莽蒼,或小橋流水,或清泉深潭,或磐鼓鳴鐘。只想自己如天空中自由飛翔的`小鳥,能飄洋過海,戰勝一切風雨,到一個美麗的伊甸園永享人間的安寧。

遠方,是朦朦朧朧的,而越朦朧就越神祕,那神祕常使我們幻想:遠方的平房變成宮殿,遠方的小溪變成大江,遠方的強悍變成溫馴,冰雪封蔽的遠方變成綠土。似乎遠方總是使人嚮往的。

哪麼在遠方是否就能不食人間煙火?在遠方是否就能不用揮汗勞作?在遠方是否就沒有人事紛擾?在遠方是否就沒有欺瞞與傷害?在遠方是否就沒有冷暖與壓力?在遠方是否就一定生活得輕鬆與愜意?

我知道了,遠方最大的魅力是它代表我們在此地實現不了的夢想,而在它那裡彷彿都能實現,尋找遠方,實際就是尋找夢想。我知道了,遠方最大的盅惑是它代表我們能把此地的失敗與不滿通通拋棄,而在它那裡彷彿一切都是清新與新鮮的,尋找遠方,實際就是擺脫現實的不滿。

其實,只要人心不安,就算走遍天涯海角,紛擾掙扎還是一樣要浮出水面。在世上,安靜無爭也許只有在松柏環繞著的墓地才能找到,國與國,家與家,人與人,總是有矛盾和融洽的。

人為了夢想而活,曾經擁有過的夢想,到如今都已被現實所代替。現在也有夢想,也將被以後的現實所代替。夢想,就像一條彎曲的小溪,蜿蜒在人生道路的兩旁,永遠看不到盡頭,也永遠不會與自己的腳印同步。

尋找夢想,是人生存的永恆的一個主題,可是人生的責任更是無從推卸的使命。夢想實現不了,也許並不要緊,可責任履行不了,那是有真實的愧疚與懲罰的。所以,無論在哪裡,要緊的是種好自己的園地。

此心安處,即是故鄉。遠方並不誘惑!

此心安處作文6

許我流水潺潺,鳥語花香,我當立足塵世,安享繁華;

許我古木參天,林靜山幽,我當靜心潛息,夷猶詩畫;

許我雲海茫茫,群山隱約,我當極目望遠,胸懷天下。

不必輕信人言的好與不好,也無需糾結於位置的高與不高,更不要嘆什麼人世虛妄生命無常。最重要的是,珍惜所有,此心安處,步步美景,處處靈山。

延參法師在《寬懷人生》中寫道:靈山迦葉拈花一笑,心與靈山咫尺之遙。這正是人生最好的狀態:守著一顆寧靜安然的心靈,笑對一切世俗所謂的紛擾,然後,人生可以從容。從容地堅守自己“一覽眾山小”的巨集願,或是從容地確立起出世與入世間的平衡,亦或是,從容地安於“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的平淡,凡夫俗子亦欣然。

在這一場人生的登攀中,我們往往最渴望做的,是用自己的腳步覆蓋別人走過的路,用自己的行動被動地去驗證別人口中的美麗。移步換景,於我們只是匆匆過往,我們關心的只是:山上,是否真如別人所說的那般美麗。於是,聞說蟾宮折桂是正道,有些人便會想著搭上天梯也要上去,等真正實現了願望,卻又嘆息著“高處不勝寒”的悲哀;於是,聞說中庸之道可以保身,有些人便收起了一切鋒芒,待已圓滑如初願,卻又陷入上下兩派的夾擊指責;於是,聞說平平淡淡就是福,有些人便從此徘徊於地平線,生活真的一點波瀾也無了,卻又自覺人生無趣悔不當初。

其實,人首先應當遵從的不是別人的意見,而是自己的內心。從人生起點到生命之巔,有太多絕美的風景可回首,堪勾留。如果我們不能擁抱整座高山,那麼至少,我們可以以一顆安然的心凝結住這一瞬這一地的'美景,不困於人言,不役於外物,只求心安,讓乍起的浮躁在清風中稀薄,讓靈山立於此心安處。或許對大多數人來說,徒留下的,是雪泥鴻爪;堪追憶的,是似水年華,於是一切便如莫名其妙的歌中所唱:這一生孤注,兩茫茫,誰與我,遲暮還鄉?但其實,人生應如是:

或,在山腳的繁花中採擷一縷幽香;

或,在山腰的古木中洞察一種深邃;

或,在山頂的雲海中漂浮一生灑脫。

人問:“我高不成,低不就,安得靈山所?”

我雲:此心若安,步步美景,處處靈山。

此心安處作文7

敬佩於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感慨於他“江海寄餘生”的豁達;醉心於他“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釋然,這個暑假,我捧起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走近這位千古學士,追尋他的足跡,聆聽他的心聲,觸控他的靈魂。

蘇軾才華橫溢,書法、繪畫、詩詞、散文樣樣精通。蘇軾的詞,剛柔並濟,為宋詞豪放派巔峰;他的字,平淡灑脫,為“宋四家”之一;他的'詩,富含理趣,自成風格;他的文,比肩“韓柳”,堪稱一代文宗。當時的文壇泰斗歐陽修評價他時,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

蘇軾勤政愛民,抗旱、賑災、疏河、治井,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主政杭州,他修復六井、疏浚西湖、賑濟災民;任職徐州,他身體力行,勇退水患,救一城百姓;外放密州,他減免賦稅、剷除蝗害、除暴安良……一生輾轉,一路留名,許多地方至今還流傳著“千古懷念唯蘇公”的佳譽。

蘇軾曠達樂觀,升遷、貶謫、囚禁、流放,他都能隨遇而安,從容面對。

蘇軾的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然而,所到之處,他遊山玩水,寄情於天地之間;廣交朋友,追求心靈的契合;吟詩賦詞,陶冶美好的情操;發掘美食,享受世俗的歡樂……正如他在流放嶺南時所寫的那樣: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他花甲之年被流放儋州,要知道,當時的儋州,多雨多霧,瘴癘橫行,被中原人視為絕境。然而,蘇軾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他以看書賞景為消遣,飲酒作詩為自娛。他不自怨自艾,仍心繫百姓,創辦官方醫院,不懼瘟疫,全力救治病人。不僅如此,他還在儋州講學授課,培養出了海南歷史上的第一個進士姜唐佐。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生活。縱觀蘇軾的一生,不管身處何地,無論是平步青雲,還是顛沛流離,他都能雲淡風輕地面對,怡然自得地生活,傾盡全力為民做主。

正如作者林語堂所說:他一直卷在政治旋渦之中,但是他卻光風霽月,高高超越於蠅營狗苟的政治勾當。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這就是我心中最真實、最率性的千古學士——蘇東坡。

此心安處作文8

故鄉,在我的心中,是有爸爸媽媽的地方。很小的時候,書上說,每個都有一個故鄉,有最牽掛的人,有最美的景色和最熟悉的味道,而我,有兩個故鄉。

我出生在昆明,那裡四季如春,風景優美。媽媽說那是我的故鄉,但在我年幼的記憶裡,關於故鄉的溫暖記憶,似乎只有爺爺奶奶的愛和陪伴,其它片斷少之又少。而我所有與童年有關的快樂記憶,那些睡夢中的甜蜜微笑,都與我現在生活的地方有關,與我身邊的小夥伴有關。人生裡最初的八年,這晨與我息息相關。每當有人問我家在哪裡,我都很自豪地說:“在上海,在金山!”

我愛金山,因為這裡是我長大的地方;我愛金山,因為這裡有我的老師和小夥伴;我愛金山,因為這裡讓我感到溫暖。

記得剛上國小時,爸爸媽媽工作非常忙,我常常需要到媽媽工作的地方寫作業,等她下班一起回家。媽媽忙起來幾個小時都在開會,根本顧不上管我。冬天的時候,天黑得很早,媽媽還沒有忙完,我一個人又餓又害怕,大聲哭了起來。可能哭聲被路過的阿姨聽到了,她很關心地問我的情況,還給我買來了晚飯,幫我輔導了作業,直到媽媽工作結束。

後來聽媽媽說,她們公司有很多和我一樣的'小朋友,父母工作忙,爺爺奶奶不在身邊照顧,為了讓爸媽安心工作,他們公司為我們設定了專門的學習間,還有活動室,每天放學後可以去寫作業,週六還允許父母帶著我們上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學習。現在和我一起的小朋友越來越多了,本地的小朋友還教會了我很多上海話,我們成了好朋友、好夥伴,互相借閱書籍,互相學習,我們還互相做客呢。我在昆明也沒那麼多小夥伴和有趣的事,真開心呢!

所謂故鄉,就是讓我覺得安全,覺得幸福,覺得安心的地方吧。我愛我的第二故鄉,我愛這裡的繁華與美景,也愛這裡的星空與小河。我在這裡學習生活,在這裡沐浴陽光,在這裡做一個很幸福的小孩。

夜夜入我夢鄉,時時讓自豪,我愛你,金山!

此心安處作文9

院裡的那棵歪脖子樹,似乎,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栽下幾年了。

我最喜歡騎到它的身上,手再一勾,整個人就在上面盪來盪去的,好似再一用力,就要蕩上天了去。

每當這時候,母親就坐在歪脖子樹下,一邊兒望著我盪來盪去,兩眼眯成了一條縫;一邊兒揀著田裡摘的青菜,修長的手指像丹頂鶴那般輕輕點了兩下,就是一籮筐揀好的青菜。烏黑筆直的秀髮如瀑布般傾瀉下來,光微微熒在上面,映出的,是我的臉頰。

冬去春來,夏離秋至,四季輪轉,一切似乎都是原樣。只是不知不覺中,我的影子再也藏不進歪脖樹的影裡了,而母親,卻能整個人都隱進樹蔭裡了。

拉著行李箱,我推開門,一側頭,我一眼就望著了它那可以就佇立在院子裡的歪脖樹。昔日裡遮蔽蒼穹的“漫天綠”只剩下稀稀疏疏的黃點,憶中回想中的秀麗光滑成了眼前的坑窪粗糙。我快步上前,細細地撫挲它,卻感到一陣生疼。風掠過,枯黃的葉子搖曳著,似乎在埋怨著我。我與它相擁在一起,還是那個熟悉的質感,那個朋友,那個背影母親依然隱在樹蔭下揀菜。她背對著我:蓬草般糅雜在一起的頭髮摻雜著一縷縷銀絲;褶皺的、坑坑窪窪的面板無力地耷拉了下來;凸出著骨節的手指,微微打顫著一根根揀挑著青菜。

我的鼻子突然一陣發酸,鼻息忽粗忽細起來。

“媽!”我的.聲音顫了一顫。母親的身形一頓,隨後嘆了口氣,搖了搖頭,沒有回頭。

“媽!”我大聲了點,母親猛然一滯,顫顫地、緩緩地轉過頭。望見我的那一刻,霎時間,透亮一片。她又用手在圍裙上揩了揩,眯起眼睛,“回來了?”她的嗓子像兩片砂紙互相摩擦。“嗯!回來了!”我鼻頭又一酸,用力的閉了閉眼眶,紅腫了一圈。“回來就好!回來就好!”母親又將手在樹上擦了擦,一把攥緊我的手,手握住我的手,像極了我撫過的樹皮,朝屋裡走去。“來!兒子!媽這兒還有好多好吃的呢!我帶你去!”

我回頭望了望那棵歪脖子樹:即便只剩下簇簇枯葉也要灑下陰涼,也要抵住人的背,也要能讓我看到它。這樣一棵普通、甚至於醜陋的歪脖子樹,但它就是佇立在那兒,留下蔭影!還有什麼地方,比這兒更安心的呢?

風兒拂過,把葉兒托起,卻託不起那厚重的歪脖子樹;更拖不起,母親那深沉的愛

此心安處作文10

我忙亂地撥開人群,一張張陌生的臉,從我眼前快速閃過。

這條路顯得特別曲折而漫長,無助的我想高聲呼喊你的名字,卻發不出聲音。我痛苦地蹲下身子,捂住臉,淚水從指縫裡流出來,又流進我的嘴裡,好苦!遠離故鄉的冷似乎將我的心置於冰窖,徹骨的冷使我清醒過來。尋鄉,尋鄉!

我站起來瘋狂地向前跑去,路邊的景象被我甩在身後。

十米處,一位母親正低頭親吻她孩子光潔的額頭。她並不美,但周身的母性光輝足以使她光彩照人。她是否會一直看著這孩子來打發整個下午的美好時光呢?我不知道。一個商人或許可以在這樣的一個下午談成一筆數十萬或數百萬的生意,一個作者或許可以在這樣一個下午寫出一篇震驚文壇的作品。但對於這個母親來說,這個下午看著自己的'孩子她就會得到滿足。熟睡中的嬰兒感知不到世界的險惡,母親的懷抱是令人心安的,它阻擋了塵世的風霜。

二十米處,一個年輕女孩的長髮隨著微風飄動,她心不在焉地喝著手中的奶茶。手機響了,她拿出來看,一定是愛人打來的,因為剎那間她的臉上綻開了幸福、開懷的笑容。她接聽了電話,微笑著低聲絮語。這個下午,這個女孩或許會捧著奶茶,靜坐某處,感受著甜蜜的幸福一絲絲浸入自己的心。愛人的關懷是令人心安的,它給孤獨的靈魂以慰藉。

三十米處,兩個遲暮老人正在對弈。棋盤上,黑白兩色棋子按照他們的思路一步步走著,是那麼的從容不迫。對於這兩位老人來說,雖然生命的終點彷彿已清晰可見,但他們並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從容不迫地一步步向前走去,就如他們手中的棋子一般。生命的盡頭不是終結,而是另一個開始。恬然面對這一切是令人心安的,它讓人不再懼怕死神的來臨,而是從容悠閒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旅程。

我還想奔跑,去尋找那個“故鄉”,可心中彷彿有一株藤蔓在生根發芽,不斷生長,纏繞了我的雙腿,阻止了我前進的步伐。我越來越急迫,越來越懊惱:我想回鄉!可心越焦躁,那株藤蔓就越茁壯,愈發緊密地纏繞在我的膝間,剛才那一幕幕又在我眼前重現:母親親吻孩子的溫柔,女孩的甜蜜笑容,老者的安詳神態。他們遠離了塵囂,心湖平靜無波;他們永遠不會為此刻的安寧擔憂,儘管他們可能並不在“故鄉”。

我恍然大悟:此心安處是吾鄉。

此心安處作文11

我生在濟南,長在鎮江,打小都是爸爸帶著我走過這兒的大街小巷。

在我還不會走路那會兒,就坐在爸爸的肩頭,雙手搭在爸爸的腦門,仰著臉東張西望。爸爸架著胖胖的我走過鬧市長街,不少在旁的商販親切地同我打招呼,我就轉過頭去咧開了嘴朝他們笑。走累了,就去路邊的小公園坐會兒,如今那坐在有我爸爸外套的草坪上的我,還透過相框,同著十多年後的自己遙遙相望。

爸爸打趣我:“你小時候晚上不出去晃一圈必然是睡不著!”的確,有此經歷的我但笑不語。

愛和爸爸晚間出去散步的習慣到了國小仍一直延續,只是不再由他抱著我了。我有點恍然若失,他安慰我,說:“小朋友長高了,爸爸抱不動了。”眼角生動地擠出了兩道皺紋,我就滿心歡喜地拉著爸爸的手出了門。

就“拉手”這個習慣持續了好些年,直到有一天我的“好阿姨”在大市口那遇到我們。她笑道:“看你們哪像一對父女,這女兒倒像是父親的小情人呢!”驀的',她臉色一變,自知失言,默默閉上了嘴。我面上笑著應,心裡卻一陣彆扭,把拉著爸爸的手放下了。爸爸面上有一絲的驚異,但沒做多想,與“好阿姨”匆匆聊笑了幾局,就此別過了。

對這個細節,爸爸本沒有察覺的。直到後不久去逛夜市時,他順手把左手朝後伸時,我的右手卻微微地朝後躲了一點,他的手就此抖了一個小小的幅度,臉上那隨意的微笑卻卡在一個尷尬的境地。好滑稽啊。我的手背在身後緊摳著袖口,就見他狀似無意地同我閒聊,默然的將手放下了。

不知怎得,我就想到小時候坐在爸爸肩頭的日子,我想著那時候我開心,爸爸自然也開心。而我現在做的決定好似把他一腔真心刀刀凌遲,又何必呢?

每一位孩子生來都依賴自己的父母,父母用真真切切的舉措讓孩子有人可依。孩童將父母當做慰安自己的地方,休養的港灣,甚至當做是自己的故土、家鄉,這是心之所向。

我悄悄地跟上他,手繞過父親的臂彎,挽著他的手,輕道:“我再也不用你帶我走街串巷了,讓我拉著你吧。”爸爸。回首,我望見他的眸中閃著淚光。

我在心中默唸:此心安處是吾鄉。

此心安處作文12

同樣的鄉村生活,卻因為心境不同而不一樣。也許是境由心生,和千年前的“此心安處是吾鄉”似乎很相似了。

《社戲》中的平橋村是“我”童年的樂土,幾把豆,一場戲,讓“我”覺得是從未有過的好。那時搖著篙,涉江而過,兩岸是碧綠的豆麥,空氣中是蘊藻之香,景也恬靜,心也沉靜。“我”疑心是畫上的仙境。然而這一切,都是由於“我”的心境。“我”以眷戀的、小孩子的心看待這一切,自然不同,是最美好的。

而那每天都需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魯鎮是怎樣的呢?依照《故鄉》中童年的記憶來說,似乎也很有趣。那個手捏鋼叉刺猹的少年,是“我”心裡無法磨滅的印象。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稀奇事,“我”們還約定著一起去捕鳥、看海……

可再次回到這裡,“我”卻要將老屋賣掉了。遠遠望向故鄉,蒼黃的天下,蕭索的荒村在天邊沉默,沒有一點兒生氣。“我”的印象中,故鄉應該是好的多,卻又好像本也如此。只不過“我”的心情改變了吧。來到家門口,卻只見瓦楞上許多枯草斷莖當風抖著。悲涼如“我”的心境。

可母親又說,閏土會來。那些月色下瓜地裡的圖畫,夾雜著片斷的記憶,一下都生動起來了。“我”有連珠的話想和他說:腳雞,跳魚兒,貝殼,猹……可他的一句“老爺”一下把“我”們之間隔開了,隔著萬水千山。那西瓜地上的銀項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來十分清楚,現在卻模糊了。

早已在魯鎮沒有家的“我”,卻又在幾年以後回了故鄉。正是年底,晚雲間常有鈍響,是送灶的爆竹了。幽微的`火藥香與雪花擁抱了大街小巷,像一個盛大的祝福。

但”我”卻三番五次的決計要走。這裡熱鬧非凡,可又是因為“我”的心境,所有的祝福好似沒有一個與“我”相干。祥林嫂的故事還在“我”心頭盤旋——她就這樣悄無聲息的走了,沒有一個人為她悲哀。在爆竹聲中,在如豆的燈光中,在醉醺醺的空氣中,“我”彷彿窺見了人的冷漠與麻木。

心決定了一個地方在“我”記憶中的樣子,平橋村如是,魯鎮亦如是。

此心安處作文13

初抵這座城市,正值冬末春初,由高處往下看,只見灰灰的房子,灰灰的水泥道路,灰濛濛的天空,還有那光禿禿的樹枝。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陌生。

夜色如濃稠的墨硯,深沉得化不開……我趴在窗前,望著窗外燈紅酒綠的世界,總感覺心裡少了什麼。

年華斑駁如畫,回憶散落似沙,再次拾起記憶的碎片,那些難忘的,銘心的,零落漸疏。我想起了故鄉,那是一個遠離世俗的地方。一幢幢具有鄉村風情的小屋散落在蒼翠樹木的掩映之中,置身其中,恍如遠離了所有的都市塵囂,顯得格外寧靜。抬頭望,這裡的星星離大地特別近;白天有空就看雲捲雲舒;下雨了,那就看雨點怎麼落下。夜深人靜時,我喜歡趴在窗前,體會“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閒適。春天,我在田野裡尋找“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美景。夏天,我和小夥伴們在“舟如空裡泛,人似鏡中行”的池塘裡划船,一起體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那股生機。

或許是因為青春期的緣故,“人生清淺,相見無眠”的感覺愈演愈烈。我忘不了那一張張真摯的`笑臉,我們一起在田間嬉戲,你追我,我追你,忘了時間,只有彼此。我們一起在河中捉魚,弄得一身水,回去被父母好好教育了一番。當我要離開時,他們在身後拼命追趕。不管結果如何,我都很感激相遇。如今的我們天各一方。或許,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某個城市,我們會再次燦爛地相遇。

汽笛聲打斷了我的回憶,眼前還是燈紅酒綠的世界。夜空似藏青色的帷幕,點綴著閃閃繁星,讓人不由沉醉。舉頭而望,是滿目星河。其實,天還是那個天,月還是那個月。冥冥之中,我意識到,故鄉從未遠去,它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陪伴著我,它一直在我的心裡,不隨風而逝,不隨花凋零。“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的一句話點醒了多少漂泊在外的遊子。是啊,心安定的地方,就是我的故鄉,心在,鄉在。

鄉情,自是難忘。擁有,我便知足。

此心安處作文14

我在S省出生,之後很快便被接送到了H地,並在此生活長達八年之久。我對童年的回憶大多來自這裡,因而它便是我的故鄉。

出於種種原因,我還是離開了這裡前往S省。臨行時我只從家裡拿了一個勺子,只因喜歡勺柄上的一朵蓮花圖案。

初至S省,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充滿希望的新生活。我很快將H地的回憶擱置腦後並積極適應這裡。剛開始的一段時間我只會用從故鄉帶來的鑰匙,後來大人們經常混拿,我也不再留意了,於是故鄉便與我斷絕了聯絡。

幾年的時光像流水一般從我身邊滑過,偶然之中我找到了那把勺子,那蓮花圖案的凹槽中嵌滿了灰黃的汙垢。我開始想念故鄉了。

H地是一個灰黃的地方,至今都未曾發現過一處水塘。它不比S省是個魚米之鄉,它是個貧瘠的地方,至少在我的'記憶中是這樣。我曾為了滿足我對鮮味的慾望將一條未燒熟的草魚吃掉,而在S省卻天天都能吃到黃牙魚,難道這就能阻止我思鄉嗎?我難道會因此忘記那聲響雷,像轟隆隆的車輪,碾碎了一個孩子歸家時的歡欣;會忘記我穿過那荒草叢生的田野,越過一排排赤裸灰黃的土壟,來到一片樹林子,伴隨著腳步輕踏在枯枝敗葉上一下下輕釦我心扉的窸窣聲;會忘記我偷拿外公一元錢,輕快地奔向了小巷店鋪中的一個玩具時,外公剛放下未吃完的紅豆粥,顛簸著身體一路小跑過來的身影?當我再回過頭來看那身影時,卻發現我與它漸行漸遠。

我迫切地想回家,可我又覺得害怕。我曾回到過我的國小,發現它早已成了廢墟。我害怕當我回到家的位置時,卻找不到家的模樣。即使依稀模糊可辨,我想也找不到家的感覺。我覺得我不能回家。

當思念具體化時,它便脆弱地像層薄薄的蟬翼。可我在S省的生活卻是實在的,它不似水中之月,鏡裡之花。這裡的一草一木,它們都可以觸碰。我想,當多年以後,我回憶起在S省的生活時,會發現它早已化為不可觸控的思念,在我的生命中熠熠閃光。

我覺得現在我該好好活著,畢竟我有一把鑲有蓮花圖案的勺子,和這裡的魚。

此心安處作文15

雨點敲擊玻璃窗的聲音和著時鐘指標滴滴答答地走過。

抬起頭盯著窗外,黑暗中小區裡的路燈忽明忽暗地亮著,雨淅淅瀝瀝的,使遠處那正閃爍著燈火的城市沉浸在了一片跳躍的朦朧之中。

最近一直不在狀態,上課時總也抓不牢那飄忽的思緒,好朋友不知怎麼變成了視而不見的陌路人,回家也總和父母頂撞……為何如此不安,如此躁動?

一絲絲只屬於雨後夜空的風從敞開的窗戶外吹過,吹起額前的髮絲。一瞬間,看著逐漸清朗的蒼穹,真有一種想要擁抱天空的衝動。這一刻,一切如此真實。黑暗的起伏的樓房,零零星星的燈光,就像螢火蟲的光,精緻卻溫馨。

低頭望著小區溼漉漉的青石板,還有路邊常青的樹叢,在白色路燈的照耀下泛出微微的亮光。這就是我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

夏天的夜晚,小區的花園裡總是有跑著鬧著的小鬼們,圍著假山和水池你追我趕的,老人們坐在樹下長椅上不緊不慢地搖著搖扇,路燈還是忽明忽暗,周圍是樂此不疲撞向亮光的小飛蟲,喧鬧卻又寧靜,只屬於夏夜的,安詳的感覺。

目光遠放,掃過了醫院的燈光,圖書館的微亮,國小高高的鐘樓,紅燈總是很長的路口……隱約間幾乎看清了時間軸上跳躍的回憶:醫院裡不合時宜的尋寶遊戲,圖書館裡幾個吵鬧的孩子,草坪上追著足球的小子們,國小古怪鐘樓的'大冒險,還有色調明快的中學校園,幾個安靜溫馨的中午……

心忽的就安靜了,夜顯得如此真實,如此安寧,原來可以安心的地方,就是家啊。

幾天後,揹著書包走過放學路,看著夕陽惹得那邊的樓房明亮一片時,看著為了想盪鞦韆鬧得不亦樂乎的小鬼們時,突然發現,現在,不論是摔了杯子被媽媽嘮叨,還是和朋友打鬧了一場,或是打著哈欠追著那輛藍色的公交車都顯得那麼真實,這就是生活吧?

這個小區,這個城市,車流不息,人流不停,跳動著的脈搏,翻湧著的心潮;儘管城市越來越喧鬧,儘管已經記不清這些不知何時拔地而起的新高樓原來是什麼樣子,但在這裡,這個可以成為家的地方,總有一些東西永遠都不會改變,那便是不經波瀾緩緩流淌著的,安心的感覺。

我依然安心,因為,這裡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