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善,潤了華年作文

作文2.6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善,潤了華年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善,潤了華年作文

善,潤了華年作文1

漉漉雨雪,劃破乾燥的空氣,淌過舊時窗臺陰暗的縫隙,飄過簷下奶奶的木針繞過的軌跡,融在如水的時光裡。

凜冬已至。

天空中厚厚的雲層翻轉、漂游,散如紛飛的柳絮流落四方,疊成將傾未傾的瀑布懸掛天邊,遙遠的北風如一匹老狼打著唿哨,闖入鄉間的各家各戶乞討。

年幼的我揉了揉被風吹紅的鼻子,脖子一縮,將半張臉埋進奶奶織溫軟圍巾裡,彷彿這一針針毛線中有奶奶手心的餘溫。奶奶善於織圍巾、帽子、衣褲等各類衣物,那時,當太陽的第一縷光線還未給那古老的青瓦房描上第一縷晨妝時,奶奶的身影已為門外斑駁的牆面映下一幅畫像。坐一把木質小椅,披一件薄衣,腳下襬兩團毛線,手中拿兩支木針。

穿、繞、勾、提,奶奶不停地重複著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敏捷、迅速,若行雲流水,不出絲毫差錯。針線翩躚,落入奶奶的瞳,她低首不語,沉醉於這對她而言至真至善的舞蹈。

“來,看我孫女戴這頂帽子怎麼樣?”溫潤的老人拿著一頂織有藍色花邊的毛線帽,戴在了我的頭上。那帽子柔軟、溫暖,若被遮擋的`暖陽透過厚厚的雲罩在我的頭頂。走出門外,縱有凜冽寒風,也不再那麼冷了,早晨乾燥的空氣,被微微潤溼了。像這樣美好的溫暖,我戴了整個童年。

這樣令人豔羨的溫暖不會只為我一人停留,某些晨曦微露、細雪初歇的早晨,奶奶會提上一隻小竹簍,裡頭是兩根木針,幾團毛線,踏著淺淺的碎瓊亂玉,去往村裡請她織圍巾的人家。在別人家織上一整天,晚上盯著滿頭的星子走回家,踩過初融的堆堆積雪,手裡是空空的竹簍,只因將她的善意留在了各戶各家,將溫暖播撒到了更多人的心頭。奶奶手中的線不會斷,那份溫暖與善意也不會斷。

記得當年我十分迷戀奶奶木針劃過的痕跡,像是有節奏與編排的舞步。奶奶拿來兩根小一號的木針,放慢了她令人眼花繚亂的動作,讓我一步步地跟著學習,像平時極速奔流的山川遇到了平緩的大地而變得安靜流淌。我笨拙地模仿著奶奶的動作,經常繞錯或者勾錯。奶奶也不著急,大手覆在我手背上耐心地講解我的不足與正確做法。她就像一壺香氣淡淡又縈繞脣齒的茶,讓人的心靜了下來,有足夠的精力繼續奔向目標。我很快掌握了奶奶教我的簡單織法,那將傾的瀑布終是傾瀉了,只不過落得很緩慢、很緩慢。細細雨絲纏綿著落下來,掠過青色的瓦,掠過低矮的簷,飄過斑駁的牆,沾在奶奶銀色的髮絲間,滴在我手中木針上。從開始,到結束,用了一個華年。

溫暖是善,親情是善,耐心是善,它穿插過一切繽紛美麗的事物,與我的現在和未來相連。

善,潤了華年作文2

合著悠悠箏鳴,泠泠月光細碎銀茫閃動。風裡帶著青鬱潤澤的水汽,掠過扶疏的竹木,琴瑟輕顫。

千年前,那是王維在“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悠然自得的“獨坐幽箮裡,彈琴復長嘯”的寫意人生。

香山居士亦吟“移愁來手底,送恨入弦中。趙瑟清香似,胡琴鬧不同。慢彈回斷雁,急奏轉飛蓬。霜佩鏘還委,冰泉咽復通。”前嶽雁柱紫檀身,你高傲,就像一瞰天地悠遠遼闊的鴻雁;馬尾琴足線纖纖,你優雅,好似獨樹出林葉尖的一點清淺露滴;悲歡離合指間訴,銀弦盡煉華夏魂。澹澹兮如流水,你的音清越蒼涼,自天地悠悠而下,自銀河垂掛而下,明光一線,萬里清音,剎那間渡越雲山滄海,直入人心。

箏,看上你的第一眼,我就愛上了你呵。

十二年如一日,當指尖劃過你發出的“錚錚”聲,只覺浮生若一夢,而太多唏噓冷眼,狼狽無奈,終因現在的晚來風歇信手續續彈奏的隨意淡然而化為消煙。

箏啊,我還記得初時接觸你,僅用粉嫩指腹上的肉接觸你時,你的低啞喑沉,好似心懷敵意的老嫗嘟囔著生人勿近。古箏老師給我的手指上纏著膠布,勒得我指尖發紅;勾託挑撥每個手指緊張得痠痛;為了練習手型抓著乒乓球在手中假想勾弦;五歲的小孩腦子裡充斥著各種基本樂曲的曲譜。春意暖暖,昔日玩伴在窗前嬉戲,只有他們的笑聲飄蕩在空氣中,我只有靜坐在箏前,似乎永無止境般重複著基本指法曲目的練習,偶有濃重的悲傷感湧上心頭時,便如狂魔般亂掃琴絃,渲洩完後漸復平靜,卻又忍不住輕輕彈抹琴絃,假想自己處在鬆映寒塘間,衣袂飄飄,宛若林中仙人。

那是一種因為彼此接觸和磨合的.矛盾,恰似少男少女熱戀時的那種青澀。

再後來,通過無數次的磨合,當我觸弦彈奏不再有那陌生生澀之感時,我已然能雙手相互配合,可得輕清脆亮的刮奏音,明亮鏗鏘的重反撮,沉著堅實的低音區快速掃搖,輕捻慢揉各種指法隨手交替。《戰颱風》磅礴激昂,讓我敬畏自然,風驟起,雨雷鳴的壯烈和百姓齊心協力﹑風雨同舟的團結力量;《孔雀東南飛》讓我感慨旖旎多情的愛情的波折和堅固;《春江花月夜》讓我領略到了月涼如水江月的皎潔靈動……

彼時,我與箏之間已如同相知相依、相濡以沫的中年夫婦,彼此習慣了對方,在相知中探索領略著對方的美。

也許,若干年後,我已進入垂髻之年,白髮蒼蒼,但我亦願意在二十一弦中自彈自感,思華年。

那些伴我度過悲歡愁樂的情思;那些教會我堅持勤奮的歲月;那些讓我聆聽千年悲歡離合的基調;那架讓我窺探華夏文化之魅力的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