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百行孝為先作文

作文3.07K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百行孝為先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行孝為先作文

百行孝為先作文1

臥冰求鯉,孝感動天,孔融讓梨……一個個膾炙人口的故事都在向我們闡述孝心的重要性,在現在的社會裡,孝心同樣被人們看的十分重要。

有一個公益廣告是這樣講的:晚上,一位母親為她的母親倒上一盆熱水燙腳。她的母親邊洗腳邊露出滿臉的幸福微笑。這位母親的舉動被她的兒子看見了,於是兒子也學著母親的樣子,去打了一盆熱水,雙手吃力地捧著來到母親跟前說“媽媽,洗腳。”這個小小的舉動也讓這位母親感動得熱淚盈眶。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舉動卻十分少。中國是一個十分看重“孝”的文明古國,我們的先輩也同樣流傳下來了一些有關“孝”的故事,這一個個故事,不僅象徵著中國的文明,更是包含了先輩對後人的期望!但是,我們並沒有做到百行孝為先:漠不關心父母,與父母頂嘴,有的甚至於虐待父母!這不是一個文明古國所應該做的事!從十月懷胎到呱呱落地,從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父母花了多少心血在我們身上啊!烏鴉尚知反哺,羔羊尚知跪乳,更何況我們呢?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今日我們如何對待父母,明日子女就會這樣對待我們!老子曾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說,要孝敬自己家的.老人,也要同樣地對待別的老人;愛自己的小孩,也要同樣的愛護別的孩子。可是如今我們尚且無法孝敬自己的父母,何談孝敬其他老人呢?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一個故事:一名牌大學畢業生去一家大公司應聘,公司經理問他:“你為你父母洗過腳嗎?”青年如實回答:“沒有。”經理勸他別灰心,並讓他今晚回家為父母洗一次腳,並且明天再來。當青年回到家為母親洗腳時,發現母親的那雙腳已經僵硬,也正是因為有這些腳辛苦奔波,才有了他今天,青年不禁淆然淚下,第二天,他如約去了公司,並表示要好好照顧母親,經理出乎意料地錄取了他,這個青年的孝心贏得了經理的好感與信任。可見,孝心是成功的基石。

百行孝為先是指各種良好的品行(“百善”)中,‘孝’是最重要的。所以,今後我們要孝敬父母,孝敬老人,將中國文明之風發揚光大!

百行孝為先作文2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題記

我們跌倒時,是誰鼓勵我們爬起?我們犯錯時,是誰耐心地教導我們?我們哭泣時,是誰小心翼翼地擦去我們的淚水……

沒錯,是我們的父母,他們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一直陪伴著我們,為我們默默地付出了十二個春夏秋冬。每一位兒女的外貌和心靈深處,都深深地刻上了自己父母的烙印。我們在父母的呵護下逐漸長大成人,在每天的晨曦中和夜晚的燈光下,我們都能深深地感受到父母為養育我們甘願付出一切的那種精神。作為兒女,我們要學會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孝”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孝”的觀念源遠流長,在商朝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了“孝”字,這表明在公元前十一世紀以前,華夏先民就已經學會了怎樣孝敬父母了。我國古代還把“孝”看成是“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意思是為人子女者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人們是務必身體力行的。

還記得“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麼?這是“感動中國”評委會給他的頒獎詞: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一個兒子在20xx年用自己的身體做出了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在溫暖的謊話裡,母親的生命或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誠已經堅如磐石。田世國,讓天下所有的母親收穫慰藉。”

其實,孝敬父母也是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重要組成部分。孝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常說:“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對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關心、不照顧、不體貼、不尊敬、不愛戴、不常懷有感謝之情,又怎麼會去愛他人、愛集體呢?一個人對生身父母都沒有深厚的情感,又怎麼能夠昇華出高尚的愛國之情呢?一個人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會愛別人,愛社會,愛國家。尊敬、贍養父母,不只是報答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規定的必須履行的義務,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要牢記:百善孝為先!

百行孝為先作文3

在我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女孩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是“孝”,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在家裡也是挑挑剔剔,對父母所做的事情老是不滿意。

記得上二年級的一天早晨,我起床後,看到餐桌上擺著牛奶和麵包,一下子就不高興了,衝著爸爸媽媽大聲嚷道:“怎麼還是這些呀!昨天不是才吃過的嗎?我不吃了!”爸爸媽媽轉過頭來望著我,一句話也沒說。我氣呼呼地背上書包,“砰”一聲關上家門,上學去了。當時我真的不知道,我這重重的摔門聲,會砸在爸爸媽媽的心上。四年級的“六·一”兒童節,班主任王老師指導我們表演了《朗誦經典·弟子規》。當我站在臺上,和同學們一起大聲誦讀著“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時,我被這充滿韻味的句子深深地打動了。

回到家,我立刻找出了那本媽媽給我買的《弟子規》,翻開註釋“天涼時要讓父母暖和,天熱時要讓父母涼爽,早上起來要向父母請安,晚上回來要和父母報平安;出門時,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訴他們自己要去哪裡,回來時,要當面報平安。”註釋後面還附了一則故事,說的是東漢時有個叫丁蘭的人,幼年時父母雙亡。丁蘭覺得自己沒來得及對父母盡孝心,就用木頭雕刻出父母的'樣子,把它們當作親生父母一樣對待。遇到重要事情他都會和木像商量,每天外出,回來都和木像打招呼,吃飯前也要先敬過木像,然後再吃。

看到這裡,我的臉燒了起來,想起自己平時對爸爸媽媽大呼小叫的,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他們為我付出的一切,我真想給自己一巴掌。這部經典對我的觸動很大,讓我想起了那次我發火時爸爸媽媽看我的目光,那樣的眼神,讓我永久難忘。我暗暗下定決心:今後一定要按《弟子規》說的那樣,尊敬師長,孝敬父母,不再讓爸爸媽媽傷心。《弟子規》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據自己的教書實踐所寫,體現的是孔夫子“孝悌仁愛”的核心思想。

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開篇,以淺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韻的形式闡述了學習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禮貌常識等等。在我成長的道路上,《弟子規》給了我無窮的智慧和力量,讓我懂得了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和孝親尊師、仁愛誠信,勤勉自強的重要性。感謝《弟子規》,感謝爸爸媽媽,在這裡我想大聲說:我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