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讚美袁隆平院士作文(通用6篇)

作文9.02K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讚美袁隆平院士作文(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讚美袁隆平院士作文(通用6篇)

讚美袁隆平院士作文1

今天中午老師給我們講不能浪費糧食,在5月22日下午13:07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去世了,袁爺爺91歲。

爺爺的人生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因為他親眼見到被餓死的人們,他不想讓那件事再發生,袁爺爺是雜交水稻的第1個開創者,他在看來糧食是等頭的大事,所以它被人們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為什麼要研究雜交水稻呢?因為抗日戰爭之後就死了幾百人。之後又被餓死了幾千人,袁爺爺親眼看到過被餓死的人,他不想讓這件悲劇再發生,所以就努力研究雜交水稻,讓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不被餓死,他用了60年的時間,終於研發出了雜交水稻,我們從來沒有為沒有糧食吃而擔心,媽媽都會滿足我們,而袁爺爺的夢想,就是讓我們大家都吃飽飯,是您讓我們吃上了可口美味的米飯,您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您是一名偉大的英雄。

袁爺爺這一生有兩個夢想,一個是溪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聽袁爺爺說他有一次做夢夢到了雜交水稻的稻子長得和高粱一樣高,他結出的種子足足有一顆花生那麼大,所以他就靠著夢前進,今天他的夢不再是夢了,是現實了,他把自己的夢實現了,有人說把這個雜交水稻賣了可以換很多錢,就能成為世界首富了,可是被他拒絕了,他不要當世界首富,他這種淡泊名利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他這個雜交水稻養活了10億的.中國同志們,他用自己的一生化解了中國人民不為飢餓而擔憂的問題。

袁爺爺,您這種淡泊名利、讓每個人都過上幸福的生活的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我們每個我不能浪費糧食,不讓袁爺爺失望。

讚美袁隆平院士作文2

在二零二一年五月二十二日,下午一點七分,一個驚人的訊息傳出:袁隆平爺爺去世了。聽到這個訊息我悲痛萬分。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還堅持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工作。袁爺爺曾說:“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中國人的.飯碗要拿在自己手裡。”他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表彰他對世界做出的巨大貢獻,世界許多國家都為他頒發獎項。聯合國糧農組織聘他為國際上發展雜交水稻的首席顧問,在浩瀚無際的宇宙中還有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

而現在袁爺爺去世了,一天是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我還認為是假的,是在開玩笑,是在造謠,因為水稻之父怎麼會說走就走呢?他為人類做出了那麼多的貢獻,他現在一定還健健康康的生活著,可當新華社在微博上報道後,我才面對了現實:袁爺爺真的走了。我陪同萬分,難道這次是因為上天餓了嗎?怎麼會這樣?原因也雖然您去世了,但我們永遠會牢記您,您做出的貢獻,我們將銘記在心,我們會不浪費任何糧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袁隆平爺爺,天上的行星以他命名,地上的水稻認他為“父”,居功不自傲,妙語常留香,為人類做出的貢獻,為他人帶來的歡樂!永記人們心中!一路走好,袁爺爺!

讚美袁隆平院士作文3

在今年的2021年5月22號下午的13:07到時候,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去世了一共享年91歲。當全國人民得知這個令人悲傷欲絕的訊息時啥時間一個個的眼眶都紅了起來,這是因為我國喪失了一位這麼偉大的科學家,失去了一位救治了上億人民的人。

袁隆平爺爺有一個願望說要把雜交水稻種向全世界。再一次和非洲人的交流會上,袁隆平爺爺用他那10分不流利的`英文長出了中國雜交水稻和他正在研究的超級水稻。就是這一段不流利的英文引起了人們的熱議,有的說啊,袁隆平爺爺真的是老了,說一句話都要停頓2~3秒鐘,有的人說都這麼老了,還奮鬥在第1線,這是我國的功人!

在一次面對面的採訪中,主持人問他,袁老,您的耳朵還行嗎?一邊問著一邊向前移動著座位。袁隆平爺爺說不行了不行了,人老了,耳朵有點聽不見了,主持人又問,那帶上助聽器能聽見嗎?袁隆平爺爺說就是帶上助聽器才能有點方向,但是那不管用,對工作有很大的影響。91歲的她奮鬥在雜交水稻的田地裡奮鬥在辦公室裡無時無刻都在戰鬥。他曾說過我不是在家裡就是在水雜交水稻田裡,要不就是在去稻田的路上。這是多麼偉大又感人的一句話啊!

我們致敬袁隆平爺爺。是它讓中國人解決了很大的糧食問題有慷慨的為外國人分享技術讓全世界人民都吃飽。我們會帶著您未完成的志向繼續奮鬥下去!

讚美袁隆平院士作文4

袁隆平爺爺是雜交水稻之父,而且還是中國工程院的院士,他研發出來的雜交水稻曾經救活了幾億中國人。

當記者在採訪他的時候,問他是怎麼堅持了6年,才成功的研發出了雜交水稻呢?袁爺爺說出了這麼一個故事:原來在1959年,也就是我們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袁爺爺那時候29歲。1959年,1960年,1961年連續發生了三年的自然災害,莊稼顆粒無收,袁爺爺眼睜睜的看著幾百萬中國人被活活的餓死了,要知道抗日戰爭一共才死了幾十萬人,飢餓比戰爭還要殘酷。那時候他就有了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讓雜交水稻覆蓋全世界,讓全球人民都不再捱餓,吃飽飯。

於是袁爺爺就開始尋找上等的種子,因為那時候的種子都很差勁,一畝地就需要十幾斤種子,那時候最好的收成也就只有300斤到400斤。袁爺爺帶著他的研究團隊一下子奔波了6年,在這6年中,他不斷的尋找著上等種子,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他找到了一株非常飽滿的水稻。湯圓爺爺下地把這一株非常飽滿的水稻裡的種子播撒到一畝地後收成一下增加到了1000多公斤。比剛開始的`收成一下子多了100倍,記者採訪他問袁爺爺是什麼力量支援著他,讓他一下堅持了6年,袁隆平爺爺說:“是因為我看到了許多中國人餓死在了我眼前。”

袁隆平爺爺不僅在中國研究雜交水稻,他注意到許多非洲的一些小國家都在忍受著飢餓的痛苦,於是他就帶領研究團隊奔赴非洲,來到非洲研究雜交水稻。很快非洲一些小國家就已經研發出了雜交水稻,讓許多非洲人都吃飽了飯。袁爺爺在一次。發表會上用英語說:“非洲是我們中國的朋友,朋友有困難的時候,我們就要盡力去幫他。”

在採訪過程的最後一點時間時,記者袁爺爺說:“袁老,您要是把您的雜交水稻的種子賣出去,就會得到1億多美元呢!那時候您就成了全球首富了,您為什麼不把這雜交水稻的種子賣出去呢?當時我聽到了這個數字,一下子傻了1億多美元呢,那一下子就變成了地球首富了。袁爺爺搖了搖頭,說:“雜交水稻的種子是無價的。如果沒有了雜交水稻的種子,就種不出雜交水稻,沒有雜交水稻就會有很多人餓死,所以說拿錢和生命比起來,我覺得生命要更珍貴。”我非常佩服袁爺爺身上這種淡泊名利的品質,我也要向袁爺爺學習。

讚美袁隆平院士作文5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三亞試驗基地做過一個夢:夢中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他和他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裡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

這是多麼美妙的夢境!誰能不為一位水稻科學家對事業的如醉如痴,夢魂牽繞,發出由衷的讚歎呢?

袁隆平投身雜交水稻研究,一干就是幾十年。他說,搞這個研究工作,是很苦的,頭上有太陽晒,腳下是泥和水,但是在這裡有希望,有目標,有成果,所以只感到快樂。幾十年來,他基本上是默默無聞,孜孜不倦地從事他的研究。衣著簡樸,飲食清淡,閒時拉拉小提琴自娛。

他的快樂,他的充實,來自他所執著的事業。他總結說,自己一是不怕失敗,搞研究難免有失敗,怕失敗就不要搞研究;二是淡泊名利,人活在世上,要高尚一點,不要斤斤計較名利得失,過於計較,一旦得不到就很不痛快;三是生活儉樸,身體要好。這是一位做學問的人的人生三昧,很值得玩味。

從本質上講,這也是一種思維方式。做學問,要耐得住寂寞,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氣概,不趨時,不趨利,不趕時髦,不做“時尚才人”,不要把自己當“商品”。“鄭之鄙人學為蓋。三年而大旱,無所用,棄而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無所用,則還為蓋焉。未幾,盜起,民盡戎服,鮮用蓋者。欲學為兵,則老矣。”(《孟子》)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哪裡錢多,就往哪裡鑽。搞文學專業的。改行當律師,學遺傳的去當會計,學考古的偏往仕途上擠……所謂“跳槽”,往往給自己出難題,結果像鄭人一樣,成了失敗的典型。帶來的是喜還是憂?假如做學問的人一味適應“市場需要”,想要多出幾個袁隆平這樣的科學家,其可得乎?

除了跳出“市場”思維模式,選擇自己的專業,還要根據自己的性情所近和能力所及。在這點上,胡適有一段話說得很好,他說:他已經六十二歲了,還不知道究竟該學什麼,還在東摸摸,西摸摸,“也許我以後還要學水利工程亦未可知,雖則我現在頭髮都白了,還是無所專長、一無所成。可是我一生很快樂。”他沒有依他人的'外在的標準去學時髦。“我服從了自己的個性,根據個人的興趣所在去做。希望青年朋友們,接受我經驗得來的這一個教訓,不要問爸爸要你學什麼,媽媽要你學什麼,愛人要你學什麼。要以自己性情所近,能力所能做的去學,這個標準很重要。”(《胡適口述自傳》)

生態環境對種水稻很重要,古人概括為任地、辨土、審時,違背這些自然規律,就葉大實少,多粃厚糠,食之不香。做學問也是如此:“強扭的瓜不甜”,也要看“天時”、“地利”,不能光盯著幾個錢。從心理準備上講,心猿意馬難以到達彼岸,束腰禁慾,也不會爆出靈感的火花。袁隆平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假如去掉“靈感”,就是“苦行僧”的哲學。靈感產生於快樂,產生於“性情所近,能力所及”的專心致志——這是成功的關鍵。

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這一點上,深入地學下去和做下去,心無旁騖,才會有所成就。色諾芬說得好:大黃牛心目中的上帝,也只是一頭牛。

作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把理想、生命和愛付諸自己的事業,他的人生是快樂的,他的夢也是快樂的,溫馨的。

讚美袁隆平院士作文6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了。那是一個動盪的時代,他的童年時光,幾乎都是戰爭的威脅中度過的。那時的他為了活命,和家人一起到處逃難。

年幼的他不懂,為什麼我們中國要受欺辱?為什麼我要東奔西走?為什麼中國要忍受飢餓和貧窮?等到袁隆平高中畢業,一家子的'生活算是穩定了,但在他的學業上,大家又一次犯了難。上了大學是好事,可是學啥?父親的思想比較傳統,希望兒子能通過上學走入仕途,升大官,賺大錢。可袁隆平不樂意呀,他不喜歡錢,偏偏喜歡花花草草。在袁隆平的心裡,生機盎然的大自然,才是自己的歸宿,在別的孩子把賺錢當成理想時,他卻對鮮花,綠草,果樹有著異常的嚮往。而他也確實這麼做了。1949年,他義無反顧地報考了西南農學院的農學系,畢業後,被分配到了湖南農校任教。在那幾年,他邊教課邊學習,不光給學生提問題,更喜歡給自己提問題。課堂外的他,經常埋頭在田野間,去從實踐中找答案。到了60年代,自然災害來了,很多地方都鬧起了饑荒,人們有的餓死,有的病死,就連袁隆平的身體也有些撐不住。

殘酷的現實擺在眼前,他愁得連覺都睡不好。在當時,雜交水稻可是世界性難題,就連發達國家的專業人員也沒有攻克,很多人都覺得袁隆平在痴人說夢,可他偏偏不服輸——“外國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們中國人不行!”人民捱餓的景象就是他的動力,他邁開雙腿奔走進田野,去尋找那從未有人見過的水稻雄性不育株。他頭頂著大太陽,腳踩在爛泥裡,彎著腰一點點地觀察、尋找,後來他終於找到了,可這僅僅是第一步。實驗,觀察,整理資料,撰寫論文……潛心研究了好幾個春秋,他才使雜交水稻成為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