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知秋的作文

作文2.51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知秋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知秋的作文

知秋的作文1

“嘩啦啦,嘩啦啦”寂靜的校園裡,隨處可聽樹葉的搖擺聲。“嚓嚓嚓,嚓嚓嚓”秋姑娘,剪裁出了美麗的風景。“呼呼呼,呼呼呼”涼爽的秋風迎面而來……

秋高氣爽,雁過留聲,我們沿著曲徑蜿蜒的鵝卵石小路,進入了那環境優美的香樟林,我仔仔細細地搜尋著一些形狀小巧美麗的樹葉。“瞧,這兒的樹葉多美呀!”我急步向前走去,輕輕地摘下一片較為美麗的樹葉,把它靜靜安放在我的手中。

撿完了樹葉,我坐在林子裡的小石頭上,細細地端詳著手中的香樟樹葉。

看!這楓樹葉的形狀好像一隻小雞的爪子踩出了一個個小腳印。葉子上的脈絡分部得非常均勻。從葉柄向中間延伸了一條看上去較為粗的一條莖,然後再向四周蔓延一些細小的莖,接著再次分散出許多更加細小的脈絡,來給整個葉片輸送營養。你來摸一摸葉片的正面,光滑如絲,還給人帶來一種清涼的感覺。如果再摸摸反面,這就截然不同了,反面非常粗糙,還帶有毛呢!那接著來摸摸它的邊緣,帶有一些小刺,但看上去也挺漂亮的。“啊——”好清涼啊,我嗅了嗅樹葉,不禁大叫起來。那種香味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但我聞出了大自然的芳香。瞧,他們的顏色也非常的鮮豔:有的綠中帶黃、有的黃中帶紅、紅中泛綠、紅中嵌棕,還有的仍然是翠綠色的,看著它們你不得不佩服大自然這神奇的設計師為香樟樹葉們設計出瞭如此多姿多彩的服飾。

看著它們,我不禁產生了疑問:為什麼這些葉子上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呢?我帶著疑問去請教老師:“老師,為什麼,有些葉子有的是綠色,有的是紅色,有的是黃色,顏色各不相同呢?”“你很愛動腦筋。”老師微笑著對我說,“這是因為在葉子裡面有兩種主要的成份,一是葉綠素,二是花青色,當陽光充足時,葉綠素可以充分地發揮出來,所以我們看到的是綠色的樹葉,而到了秋天,陽光逐漸開始減弱了,葉綠素也逐漸壞死,這樣,花青素就能顯現出來,所以許多樹葉就會變黃、變紅。”聽了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解,我恍然大悟。

正當我們相互欣賞著彼此的“樹葉珍品”時, 一陣秋風吹來,樹葉在樹梢上輕輕點頭,還有的在半空中翩翩起舞,我們身處其中,就好像沐浴著樹葉雨一樣。

一葉知秋,看著它們,我知道秋來了……

知秋的作文2

秋天,許多人說它淒涼與惆悵。沒有春的朝氣,沒有夏的火熱、也沒有冬天冷得乾脆。在我認為,秋是蓄勢待發的。每一秋景,都是那麼獨一無二。古往今來,有太多的文人騷客用他們動人的筆觸描繪過秋景。但是他們遠沒有寫盡。鑑於我對秋的熱愛,我也用我的淺薄的知識來寫一寫秋。說到秋天,不談落葉是萬萬不可的。古人有說“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葉已調零,在空中漂了好久。似乎是對大樹有著依別之情,不捨離開它那曾經的家。一陣風,捲起落葉漫天。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葉的離開,是風的追求,還是樹的不挽留?”在秋裡,樹葉將這份情藏下,等待春的挖掘!

對於秋,所有人都熟悉的是它的豐收。一陣秋風來過,田地裡的青澀被扶盡。轉而,披上了豐收的濃妝。秋,是色彩豐富的季節,紅的,黃的,青的,都是濃濃的。這些很深的顏色,都詮釋著人們豐收的喜悅。

秋的晚霞也格外的美,夕陽西去,染紅那一片天。天邊的火燒雲,久久挺留,不肯消去。似乎以它的熱烈向人們說明,天氣變冷了。該保暖了。

小河的水,仍繼續流著。卻不像以前那樣動聽了!也看不到蝦兒和魚兒了。一片片落葉順著河水流走了。若是夏天,螞蟻或許會把它作為船,漂去遠方吧!在小河邊,總會不經意間聽到一些響聲,那也許是小河的呼吸吧!比起那以往的流水聲,一點也不落下風。只要你閉上眼,慢慢的體會。你就會發現它的妙處!

秋的夜,靜靜的。夜裡再沒有了那蟲蛙的叫聲了。偶爾傳來一聲狗叫,像是劃破長空而來。

“零落成泥碾作土,只有香如故。”那些已化為泥的和依然留在枝頭的殘敗的花朵,透出沁人香味。漸漸的這味道就變淡了,和別的味道一起,一起構成秋的氣息。

這些遠只是秋的一毛,秋是訴不盡的。只有站在秋裡,才會瞭解秋。

知秋的作文3

古語有云:見微知著,一葉知秋。這些都是講到從一些細小事情的變化上,便可以瞭解整件事情的態勢與狀況!

是的,在經濟全球化火熱的當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絡可謂是空前的緊密,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國家的變動會波及許許多多與之相關的國家,正如這次美國的次貸危機,如今已影響遍及全世界。就像“蝴蝶效應”帶來的影響。

在今天這種時代背景下,倘若我們能以銳利的眼光發現那“一片落葉”,瞭解未來的“秋”或許我們可以提早有所準備,不至於被突如其來的“微風”嚇倒!

怎樣才能做“一葉知秋”呢?這就需要我們思維與觀察的本領了。三思而後行這古訓在當下是十分智慧的處世之道,思考的魅力也是散發著芳香的!龐涓因為缺乏深思,慎察而中了孫臏之計,以致成“龐涓死於此樹下”的遺憾,司馬懿因為沒有熟慮、謹行而上了孔明空誠計的當,最終以擁重兵卻慘敗為結局。然而正是經過思考的洗禮,細緻的觀察,給阿基米德一個槓桿,他就能挑起整個地球,給卡文迪許一杆巨秤,他就能稱出地球的質量。

可見細微的觀察與深思熟慮可以讓我們從細小的變化,事情中總結規律,最終完成大的成就,才能瞭解事物發展趨向,不致被一時的假象所蒙敝,最終失敗:才能主動的採取有效的'措施來預防即將出現的危險!

一葉知秋不僅在軍事、科學研究中有著重大的意義,在我們的現實生活,它也是蘊含著許多生活的智慧與趣味!

如北風吹落了第一片枯楓葉,我們知道——秋天不遠了,燕兒們結伴開始飛向南方,我們瞭然——冬天快要到了。而且的老人家身體似乎就是一個季節的感測器,要下雨了身體便有不適了,腰痠了,腿疼了……

我們瞭解了這些,便可做到及時添減衣物,不致在瑟瑟的風中流鼻涕,瞭解這些,我們生活得更加舒適、恬然!

一葉知秋乃生活、生存之智慧、思考、總結是這智慧之門的開啟密碼!

知秋的作文4

當暖陽伴著涼風帶來一片紅似火的楓葉時,我知道,秋來了。

都說秋風秋雨愁煞人。可我想,樹葉,應該是獨愛秋和它的風雨的,因為只有秋風,可以給被禁錮在樹枝上整整三個季度的葉,帶來自由;只有秋雨,可以給葉那一個全新的生命,一場洗禮。

那一片樹葉,在接受洗禮後,乘著風,去那名為秋的天堂。它出發了,它最先見到的,便是離它最近的樹。樹的葉子不再是單一的綠了,它們對自己未來的旅行感到無比激動,激動到臉都漲成各種顏色。樹,也變美了。

葉子知道自己會見到更多新鮮的事物,所以它不留念樹,而是去了鄉間。它看到了一望無際的田野,田野是那麼的金黃、燦爛,葉子愛上了金黃的田野,它欲把自己也融入進去,於是它脫去了那所剩無幾的綠,變得金黃了。

可風是不會留給葉子太多的時間的,它要走了。葉子依依不捨地告別田野,可忽然的,它不那麼傷心了。因為它聞到了一絲清清爽爽而又醉人心脾的果香。瞧,那掛在枝頭的一隻只胖娃娃,它們壓彎了樹枝的腰,卻還笑個不停。石榴笑開了花,不小心露出了自己私藏很久的珠寶。隔壁的蘋果,嫉妒的兩眼發紅。柿子堅硬的心柔軟起來,細聲細語地為樹枝打氣。活潑的果園令葉子的心情越發舒暢,顏色也越發鮮豔起來。

終於,葉子來到了最後一站。聽說它是之前所有美麗景色的鼻祖——它叫自然。葉子漫步在林間,耳中鶯音燕語漸行漸遠。眼前,熟悉又陌生的樹葉朋友上下翻飛,隨風而舞。令人懷疑,是誰在舉行著一場盛大的宴會?葉子也不管那麼多了,它飄向淙淙溪水,看著自己歪歪斜斜的影子,緩緩流下……

“秋”是一個很美的字。一切的植物,都像火似的燃燒起來。不管是麥田、果園還是樹葉。它們燒起來的不只是外表,更是被秋燒起來的心。

拾起紅似火的樹葉,我彷彿可以感受到,它內心深處的餘溫。

知秋的作文5

當年,嫦娥為保長生藥不被篷蒙所得,當機立斷,吞下藥丸,卻也永遠離開了後弈……

後弈遙望月亮,發現月亮裡似乎有一個身影,他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愛吃的鮮果,遙祭嫦娥,從此,有了拜月之俗。

今日中秋佳節,千家萬戶共享一輪明月,吃月餅,敘家常,念親人,表達濃濃的祝福和思念,成為每個家庭最溫馨的生活亮點。

一輪圓月高掛在天,恬靜,淡雅……

月下的人們,紛紛仿照後弈的做法,在月光下,擺上月餅,堆上芋頭,馬蹄,栗子,放上水果來拜月。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目。這話果然不錯。八月十五的圓月,褪去了以往彌矇在身邊的“薄紗”,留下的是清淡的月。

在今天,人們點燃帶著美好願望的孔明燈,讓它隨著秋風升到月宮去。

風把孔明燈送上空中,成了這無邊夜空的點綴。

我提著小燈籠走在路上,燈中的火光隨著我的節奏而跳動,時而激烈,時而平靜……

夜,褪去了白天裡這座城市的喧囂和繁華,變得靜謐與和諧,月的清輝撒落在走過的地方,留下款款深情。

耳機裡是楊冪的《明月》,它同王菲的《但願人長久》比起來,更多的是幽遠,道盡了人世間的繁盛衰敗種種……

拜完月光後,外婆把祭品拿到茶桌上,把媽媽寄來的月餅開啟,拿出一隻圓形,勾勒著美麗花紋的月餅切開幾瓣,分給我們。

這月餅雖普通,可這裡面的情義卻是無可代替。媽媽沒有空。但她的心是念著我的,特地從外地寄來幾盒月餅給我們……

中秋是杯酒,場合不同,味道也異。聚時酒顯其香,散時則顯其苦。

一隻月餅,可以把思念表達,也可以把親情凝聚。寄給家的月餅,每隻都是一種心情。團聚在一起吃的月餅,每隻都是一種祝福。

人生在世,離離合合,聚聚分分,都不能阻隔我們對這天的嚮往和期盼。皓月當空,夜如白晝,總有絲絲的牽掛和祝福,潺潺的流進心田。嫦娥也定是在中秋這天,望著月宮的桂花樹靜思,情到深處,淚水流過臉頰,一串串。她忘情地張開雙臂,絲帶飛舞,衣袂飄飄。

知秋的作文6

秋,雨似她的樂章,仙樂飄飄,交錯於天地之間;落葉似他的妝顏,貼近入膚,妖嬈禍於天地間。秋,萬物謝;百花殘;綠樹枯。只是無人觀望那早已滑落的淚,朦朧如紗。

秋,,宛如美人如斯月如虹,眼中帶絲蒼涼和落寞。揮手間,舞盡所有糾纏,樹樹枯;一眸間,帶走所有纏綿,百花殘;一顰間,撫盡,魅盡,萬物謝。這一舞,祭奠那來不及的時間,這一世,只能不在相見。銀杏樹又如君子,好求美人,也不禁擺到石榴裙下,怏怏挫敗……

校園的銀杏樹,揮手間,依舊綠意盎然;一眸間,搖搖欲墜,宣佈臣服;一顰間,隨風飄落,漫天飛舞,完全敗北,誰又能說?美人不及江山呢?每次走過,都有種想要跳出心的那種說不出的感覺,可卻唯獨,那次!久久不息……

夕陽欲頹,最後為大地披上一件紅裝,照在那銀杏樹上,照在那樹葉上,反而為他們添上了朦朧而又耀眼的光輝。呼,一陣風“掃”過,樹上的葉子掉了,一片,兩片……呼。又是一陣風,將那即將落地的樹葉再次捧上天,與又掉落的一批撞在一起,漫天飛舞,竟有打起了旋。每當想起,那種美徘徊心頭。

樂停舞畢,她傾城而立,孤傲的冷視迎接她的冬,華絲飄飄,一擺,一落,一拖,有意,有華,有美。我們,駐視她的背影,回味良久……

夜,給人的感覺很迷茫,彷彿有一層紗隔在你面前。就連炫麗的彩燈所發出的光芒也顯得那麼淒涼。薄薄的霧也在不停的誘惑這你,讓你迷失在那無盡的黑夜中。夜幕悄悄降臨了,但留給人們的卻是那深不見底的迷茫。昏黃的路燈照著,彷彿把人們籠罩在一個陰沉的環境中,讓人們漸漸迷失,無法自拔。同樣的夜,同樣的人,為何感覺不同呢?雨隨著風輕輕的飄撒在空中,輕輕的飄撒,又靜靜的落下,落在人們的臉上,喚醒人們那“沉睡的心靈”。或許在學校能有這些雨“滋潤”我們就算好的了,深夜的雨,寂靜的飄灑在空中,月亮悄悄的躲在角落裡,星星也悄悄的躲在另一個角落裡,都在觀看這場由雨和夜主導的表演。一陣風吹過,表演結束了,雨也停止了。黑夜神祕而寂靜,使人不可接近,卻又忍不住去接近它。它寂寞時會流下幾滴眼淚來抒發情感,當人們寂寞時,它又會吹乾人們臉上的淚痕,誰也讀不懂它。

知秋的作文7

在默然中,我的高中生活已經飄過了三週,我也更加能體會到高中學習的壓力,以及時間的寶貴。步履匆匆的我在走在校園的小道上,正思忖著該如何更高效率的學習。忽然,一陣風過,一片落葉墜入我的視野,在空中翻轉一週,繼而安靜地躺在地上。我停下腳步,端詳著那片枯黃的葉,它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又彷彿在向我說:“秋來了!”我一驚,是啊,秋來了。

記憶裡的秋總是來得不知不覺。就像那年,曾祖父離世的那一年。那天。我跪坐在曾祖父的榻下,雙手緊緊握住他那枯乾的手,眼淚止不住地流。他露出那僅剩的幾顆牙齒,微笑地看著我,又看著窗外。窗外正在下著雨。我哭得更狠了,哭聲和外面的雨聲交成一片。終於,曾祖父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他要長眠於地下。望著那沉重的棺木,我想到了和曾祖父一起的快樂時光,我喜歡揪他的銀白色的鬍鬚,喜歡撲到他的身上聽他講故事,喜歡……驀地,我感覺到周圍卻已成枯黃一片,彷彿已入深秋,可總忘不了昨天那清脆雨聲中的晚宴。

秋也不僅僅是這樣死氣沉沉的,我喜歡秋天寫的詩,總能給人一種清爽,肅穆、寧靜的感覺。我尤其喜歡曹丕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還有陶潛的“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詩中的秋也各有不同,也會因人而異。旗子們眼中的秋總是蕭索的,面對這樣的秋,他們會感嘆“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而學者眼裡的秋包含著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自苦適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戰士們卻會認為“戰地黃花分外香。”不得不說,秋確實是一位博學的詩人。

這令我想到了現實的秋,它如春、如夏、又如冬,每個人都於其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就像此時的我扮演學生一樣。四季輪轉,變的只是季節,不變的卻是內心。只要我們能以這種積極的心態,支面對現實,磨礪自己,才能超越平凡,成就人生。

無論是記憶中的秋,詩中的秋還是現實中的秋,總能給你留戀,給人以平靜、給人以希望。又一陣風過,那落葉消失於我的視野。我又提起了步伐,匆匆地走向教室,心中便多了一個念頭。

知秋的作文8

葉落,知秋。

漸漸秋風,聽著落葉的絮語,徜徉中,踏尋秋的足跡……

午後的暖陽,醉落了餘暉。秋日裡的天空,悠悠然然,一切的塵埃與雜質,盡被秋風剔除,似是那洗滌過的綢緞,光滑純粹,明亮得亦是有些眩目,那往日成片成海的陰霧,此刻也只剩得幾道淺痕,難尋蹤跡。

縱觀秋日,最動人的莫過於滿樹的金黃,那些葉兒——赤紅恣意,淡黃明亮,盡被秋風肆意塗刷成陽光般的色彩,放縱自己那流連於大片的金色波浪。餘輝嫋嫋,落葉蕭蕭,不禁翕動鼻翼,那充滿著的樸實,不矯揉,不造作,亦是滿園的清爽。

然,秋意漸濃。一片葉,悄然落下,褪去那已有幾分斑駁的綠衣。雲捲雲舒,柔軟的葉片在不知不覺中漸漸乾枯,葉面上的抹抹橘黃亦是風雨無痕的烙印。忽至,習習秋風,滿天飛葉墜落土壤,在清風中淺笑徜徉,純粹而又悠遠。秋風中,枝丫掛著片片惜別的黃葉,它們似在耳語,似在輕泣,我站在樹下久久,有些傷感,卻無法聽懂它們的囁語,也無法瞭解樹與葉的情懷。輕輕閉上雙眸,亦然想起“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來自自然,迴歸自然,一片片落葉,如蝶,似夢,孤獨地訴說著,在天空中飄零,久久不願落下……

將落葉繪成詩箋,順應自然,隨遇而安。我不會像白居易那樣感嘆“秋雨梧桐葉落時”的淒涼,更不會有秋瑾那“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愁緒千結,有的只是淺淺的淡然和心思的沉靜,就像那片落葉,無聲的來,無聲的去,不為外界的干擾而自尋煩惱,不因外力的侵蝕而自棄,一切均需隨時,亦而更需隨緣……

我從那落葉的情愫中,找尋著我的人生,找尋我生命的顏色。秋天因落葉而美麗,人生因拼搏而精彩。落葉,不僅僅是舞榭樓臺的落幕,更是那無數新舞池的搭建,所有的生命都須經過沉澱才有厚度。悠悠葉落,亦是生命的沉澱。

喧譁聲中,且聽風吟。在這無聲勝有聲的世界裡,一生一落,一落一生,每一個光陰流轉的季節,都有嫩芽懸於枝頭,心如葉片,而拼搏依舊……

葉落,秋已過。

知秋的作文9

決定我們一生的選擇,就那麼一兩次;影響我們

命運

的人,就那麼一兩個;一輩子中最關鍵的路,其實就那麼一兩步。如果這幾個關鍵我們能夠拿捏準,即使不能成為兼濟天下的人,

人生

之路也會順暢陽光。但是很可惜,所有的錯誤都是發生之後,我們才知道是錯誤;所有的人,都是在被錯誤懲罰調戲之後,才可能把錯誤變成經驗;更有些人,撞了南牆也不回頭,而是試著把南牆推倒,因為他並不認為那就是錯誤。

有上述認識,也是摔了一路的跟頭得來的,人到中年方知秋,人生不會總是春。

如果人生從八十歲開始往回活,是否會一路順風?有人說是的,因為有了八十年的閱歷和經驗;但是我看未必,閱歷和經驗可以幫助人們少犯錯誤,但是不能保證人們不犯錯誤;我之所以說人到中年方知秋,因為我明白了人生不能總是春,如此足矣!人生的常態,如意事十之一二,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心生那麼多不滿與感嘆,是因為我們大家太想完美了,但是不可能。

秋天好嗎?——秋高氣爽、層林盡染、長天共秋水一色——多美!但是這一切會很快逝去,肅殺的冬天就要來臨,但是不用悲秋,只要活著,明年還能看得見……

孩子能夠飛高飛遠,高興嗎?高興!但是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在身邊,面對空巢,心裡難受嗎?有時會有那麼一點點,但我更知道二者不可得兼;那麼好吧,盡情分享孩子的快樂就是了……

當自己拿出全部積蓄也不能買一套房,再看看富豪們一擲千金,心裡會一點感覺都沒有嗎?不會,肯定會有想法。但是想想就可以了,千萬別把自己變成老憤青,那什麼都

改變

不了,徒增煩惱,把現在正在過的日子過好就可以了……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人到中年了,平和厚重,寬容豁達,是我們應該具備的精神常態。

知秋的作文10

深沉的秋天躺在靜穆的晨光裡,聽絲絲秋風向它頌讚。秋風明明吹的很柔和,可那最旺盛地枝葉為什麼也跟著凋零飄落。

多少次吟唱著:“一片梧桐一聲秋,一支芭蕉一分愁,”可至今才明白其中的韻味。眼前的秋葉仍然在不停的隨風飄落,忽然有種想哭的感覺,秋風是最能使人回憶與傷痛的吧!所以他被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寫得最出色、最有味。不知歐陽修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下的《秋聲賦》,也不知蘇東坡是懷抱著怎樣的人生態度寫下《赤壁賦》的。秋天總是能給人無限遐想……

黃葉淒涼的從樹上落下來,憔悴的花兒也變得更加不堪,奄奄一息的樣子。風還在輕柔地吹,夾雜著少許細雨,萬物都呈現出一片荒蕪的景象,是在笑我,諷刺我嗎?

去年這時候,我們還在母校天真的笑,今年這時候,卻在新學校偷偷抹眼淚。多麼可笑啊!曾經的天真早已隨著秋風消散不見了,留下了只有令人驚悚的心機。可是如果不這樣又該怎樣?經常回想母校老師說的一句話:“到了新的學校,新的環境自己是要學會偽裝,畢竟這個社會複雜的你們不能想象,錢能吃人……”那時聽到這句話並沒明白老師的用意,直到現在我懂了……

漫步在新學校,享受著陣陣秋風的涼意,一樣的感覺,還是那樣熟悉,就像什麼也沒變。

秋,也許意味著悲涼、深沉。幽怨吧!秋風像那遙遠的記憶,追隨著夢的翅膀,帶給人們無法言語的溫柔與細緻,帶給世界難以忘卻的憂愁。

時光如果能倒流,換來的是歲月的沉澱,一聲嘆息,一陣秋風,喚醒了多少無知。歲月的沙漏沉澱了濃濃秋敘,翩飛的彩蝶若有若無,飄舞的秋葉帶來無盡的遐思,秋風這就是你嗎?秋風吹起的落葉。夕陽收起它最後一抹餘暉。秋霜目送最後一隻歸雁。我還在原地默默的站著,也只能這樣。

如果沒有秋天,王維也許就不會寫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沒有秋天中國的古詩文中就不會總間雜著少許憂愁了。

秋風乍起。一片孤葉,經不起寒意的催促,就在那一瞬間,繁華褪盡,一葉落而天下之秋的韻味。我大概明白了……

知秋的作文11

夏姑娘輕盈地走了,秋姑娘匆匆地來了。她帶著五色彩筆,把稻田塗成金色,天空洗成藍色,樹葉染成黃色。她一洗夏姑娘留下的畫卷,塗上屬於秋的顏色。而那些葉子,就是她裝扮世界的主題。

古人云:“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銀杏葉是秋的標誌、秋的使者。漫步在南京明孝陵石徑上,一排排銀杏挺拔直立。當第一片銀杏葉開始變得金黃,當第一棵銀杏樹開始落葉,南京人便知道——來了。

剛入秋,葉子還有青有金,像是愛美的姑娘在碧綠的頭髮中插入金黃的花骨朵兒。步入深秋,葉子全黃了,彷彿一把把金色的小扇子,扇去炎熱的氣息,扇來涼爽的秋風。整棵銀杏樹變成了金色,猶如一簇金黃的氣球。這一片淺黃,那一片金黃,遠處是無比的深黃。葉兒紛紛落下,好像一隻只黃蝴蝶,從枝頭一躍而下,在空中翻騰,旋轉,一圈又一圈地翩翩起舞,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最後,他們累了,輕輕地、慢慢地坐下來歇息,結束了它美妙絕倫的表演。大地上鋪滿了金黃色的落葉,好似一條金毯子,又猶如一層黃棉被,夕陽西下,整個世界都是金黃一片,好一幅美麗的人間畫卷!

棲霞山的楓葉也是不錯的。楓葉像人的手掌一樣,五個岔,火紅火紅,紅的像似能滴出血來,它一定是秋姑娘珍愛的寶貝,不然怎麼紅的能與太陽一爭高下?遠望去整棵樹都是紅的,像燃燒的火焰,再遠點兒,整座山都是紅的,就彷彿一幅美不勝收的圖。要不,就是《西遊記》裡的火焰山。幾片楓葉落入水中,更是美麗,水映楓更紅,楓襯水更藍,真是一首火與水的交響曲!

伴隨了南京無數個春秋的,也是一道樸素而靚麗的風景線。秋風乍起,的葉子由青轉黃,由黃轉橙,由橙轉褐,由褐轉金,綠黃橙褐金,五色交相輝映,燦爛至極,彷彿是川劇演員在變臉。多彩的葉子在風中盡情搖曳,猶如漫天飛舞的仙子,那片片飄落的梧桐葉,點綴著道路兩側,猶如一幅渾然天成的秋意圖。

金黃色的銀杏葉,火紅的楓葉,五彩的梧桐葉……每一片落葉在化作泥土前都盡情展示自己,向世界作出最美的訣別。

知秋的作文12

不情願聽到秋的步子,是因為它總是讓人產生想家的悲涼。秋風掃落葉,落葉終歸根,一種終歸根的臆想——夢裡不知秋是客,迷茫、朦朧、遐想,散不盡的情結。

秋,是且僅是夢中的過客,留不住她的腳步,留不住她的身影,留不住的是她的魅人之處。我,是且僅是別人生命中的過客,輕視我的存在,我的香味,我的點點滴滴。

當自已被忽略為一隻甲蟲時,我會去回憶秋的味道,想念家的親切,那是一種無可泯滅的苦痛,你感覺得到嗎?我能感覺得到。只有試著去觸控家的存在,你才能真正讀懂什麼是家!流離失所時你想到的是家,極端無助的時候你想到的是家,無人安慰時你想到也只能是家,哪怕它已破敗不堪,你仍記得它,因為那才是你心的歸宿,永遠的歸宿!

你不能忘了家的存在,就像整個季節的更替不能沒有秋一樣。我經常忘了它,也許那也是一種玩世不恭吧!沒有太多的顧忌,只是覺得自己好像已經能夠承擔所有的一切了,那可能是一種極可笑的幼稚的妄想罷了。還是覺得不能再奢望什麼,就讓秋風中最後一抹夕陽淹沒這往日的死寂吧!

從小就愛上了秋,但也許到今天,我才真正嚐到了秋的滋味,領悟了秋的精神,得到了秋的魂魄。若說秋是一片蕭條,我的眼晴必定不會同意。但如果講秋是繁華的季節,我的心又不能同意。秋就是那麼地矛盾。她綻了黃花,醉了楓葉,白了蘆絮,便是牆頭的藤蔓、階角的苔蘚也被她濃濃地漫透了,放眼望去只見滿目如火如荼的紅,明豔鮮麗的美。秋風一來,更是滿目飛花,置身其間,覺得被裹入一匹錦緞,連天地也分不清了。

但相反地,秋又是失意的,她是落而不是生,是凋零而不是營造。過去常對著那些漫地的落葉感慨:你們好不容易將自已打扮得如此醉人,為什麼卻跟著告別枝頭,將自已深藏到了地下呢?

秋,她是繁華的蕭條,也是蕭條的繁華;她是得意的失意者,也是失意的得意人。

窗外的紅葉開始飄舞,我卻彷彿已經見到簌簌的雪花與點點的新綠。她卸下舞衣,洗盡一身的繁華,一無所有地舉起空空的臂膀接受冬的歷練,並盼望另一個燦爛的春天。

“繁華必當蕭索,凋落只為增添,即使有一日,我已非我,他們必將到來!”

知秋的作文13

一葉知秋,說的是梧桐。“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自古梧桐被視為聖王和先知,《花鏡》中說梧桐:“此木能知歲時,清明後桐始華。桐不華,歲必大寒。立秋地,至期一葉先墜。故有‘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之句。”

就像有人質疑為何“春江水暖鴨先知”一樣,怎麼梧桐葉落而知秋,為何不是楓葉落、柳葉落、桂葉落,那漫山的楓葉或者黃櫨葉被秋色染紅的時候,不是更能代表秋天嗎?為什麼讓梧桐葉獨攬秋色,向人們報告秋天的訊息呢?

在古人眼裡,梧桐是有靈性的草木,它通明神諭,感知宇宙,呼應時間的能力特別強,擔負著上蒼賦予它感知秋風的神聖使命,所以在立秋日的第一時間,它會落下第一枚葉子。隨後,人間草木紛紛效仿,以枯枝、謝花、落葉,報告人間秋天的訊息。此時的梧桐大有王者風範,所以白帝城矗立的“三王碑”上,樹王梧桐格外醒目。

梧桐對季節敏感的傳說,也充斥在古代的典籍中。《花鏡》的描寫更是有鼻子有眼:“每枝十二葉,一邊六葉,從下數一葉為一月,有閏月則十三葉。視葉小處,即知閏何月也。”李漁在《閒情偶寄》卷五中說:“梧桐一樹,是草木中一部編年史也……有節可紀,生一年紀一年。”

亭亭玉立,青幹青葉的梧桐樹,葉大蔭濃,是很好的庭院觀賞木,消暑知秋,他木難比。“四面無附枝,中心有通理”,這又是梧桐樹獨樹一幟的品性。正是其這一本性,讓梧桐木做出來的古琴無與倫比。陸璣在《毛詩草木蟲魚註疏》中說:“桐有青桐、赤桐、白桐,宜琴瑟。”《莊子》無意間也描繪出一幅“高士—梧桐—古琴”的美圖:“依樹而吟,據槁梧而暝。”

如今,鳳凰已不見,古琴人少彈,只有這清高的梧桐還生活在這個塵世間,與我們那樣親,與我們那樣近。《爾雅》裡的一句話,冥冥之中道出天機:“櫬,梧。”櫬,是梧桐的另一種稱呼,無論是“親木”還是“吾木”、“同木”,都一下子讓我們與大自然親近了許多,我們要像對待肅穆的松柏、溫存的楊柳、虛懷的翠竹一樣對待梧桐,不為招來金鳳凰,只為一樹春天一葉秋。

知秋的作文14

對我而言,秋像一個多愁善感的姑娘,喜歡在天高雲淡的日子穿著長裙踏著落葉,偶爾的一陣風,吹起她的長髮,四周飄著落葉。

我的家鄉是一個再普通平凡的不過的小城。沒有北方大城市的燈紅酒綠,花花世界,也沒有南邊古鎮的水鄉溫柔。總是不起眼的。

我家靠河,一條貫穿小城的河。河畔多風,而且栽了許多柳,所以總會看見柳枝隨風飄。沿著柳樹一路向上走,能看見一棵大樹,也不算大,只是在這個平凡的小城算是少的了。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只知道它落葉的時候很美。

大樹的葉子約莫有手掌這麼大,待落滿了地,踩上去軟軟的,像是踩在了雲端。我喜歡在風起的時候踩落葉,因為我覺得這樣很舒服。

在我看來,落葉是很美好的東西,預示著終結,終結過後就是新的開始。只是之前,需要沉睡。秋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姑娘,但我不是。正是如此,我才不會像黛玉葬花般感嘆落葉凋零,世事衰敗。

我也曾想過,在某天踩著落葉時突然相遇黛玉這般的女子,來感嘆時光荏苒,光陰易逝,然後用盡美麗的詩詞來描繪她萬古流芳的言行,清麗脫俗的容貌。可是,始終沒遇上,這種絕世而獨立的女子,廖若星辰般,很少。

現在我已經讀八年級了,記得剛開始踩落葉時,還是懵懂無知的三年級呢。每每看到枯黃的落葉隨風飄散,心裡不免是有一番糾結,總是會去思考十年後的我,還會是什麼樣子,依舊在這踩落葉嗎?依舊還會幻想黛玉般的女子嗎?五年時光,一閃即過,那麼兩個五年,又該多久?

今天晨跑,我忽然停在這棵大樹前,只因恰巧遇上了一場風,一片枯黃的葉緩緩從我眼前飄落,最終落到地上。

心裡突然一陣觸動,猛然想起多年前看到的一段話,當時年幼並不明白,然而如今卻如此深刻地理解了:“小時候總以為吃蟹賞菊才是秋天,長大了些,也要等到天高些雲淡些才承認有秋的意味。如今才明白,一片葉子便已足夠——葉落而知天下秋”。

老師點評:

這篇寫景抒情的散文描寫了我的家鄉秋天裡的自然美景,抓住了秋天落葉的特徵來寫,展示了秋天的魅力,並從中感悟到時光荏苒,光陰易逝。立意深刻,富有豐富的意蘊,耐人尋味。

知秋的作文15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可見無論是一沙一木,還是一葉一花,總在細枝末節處隱現端倪。

小小的蠟燭竟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它改變了整個山洞的環境,迫使那些斑斕的大蝴蝶只能另尋棲所。

一葉零落,便知秋天將至。的確,注重細節需要有如“塵”的心思。這是一門洞察世事的學問,並非機械地觀察記錄,也不是四處探聽偷窺,而是以一種至情至性的眼光來看待萬物。這幾位朋友,在進洞前只有對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無對生命的尊重,因而他們貿然點燃蠟燭。如“塵”的心思是一種有血有肉的心靈探索,並不是高等生物對低等生物的征服。“鉤簾歸乳燕,穴紙出痴蠅。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這是蘇軾對於生命的大度。這位執鐵板唱大江東去的真男兒,心中也有這種如“塵”的時刻。不過,此情並不令人費解,倘若沒有這等如“塵”的心思,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綿綿無絕的佳句?

心思如“塵”,不僅需要“憐蛾不點燈”的大度與包容,還需要我們有觸動事物核心的敏感。

當我們有了觸動事物核心的敏感時,才真正明白細節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力量,因為它可以使我們看得,看得更遠。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佛獨具慧眼,從一花一葉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遠得多的東西。懂得細節的人,往往能佔盡先機。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們的作品中總會表現出一定的先知性。同為凡人,為何他們會有這種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們觸碰到時代的脈博和神經,從細節出發,觀凡人之不能觀,悟常人之不能悟。

細節,總是腐朽事物的報喪者、新鮮事物的召喚人。當宗法制度在第一個諸侯國被破壞時,當文字獄興起、抓起第一個書生時,當官僚資本主義壓迫第一個民眾時,當中國國門第一次被外國列強開啟縫隙時,這些細小的跡象都預示著某種地覆天翻,而有智慧的中國人會毫不猶豫地見微知著,迎接變化,抓住機遇,從而成為一個時代的先驅者。

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這話一點也不誇張。但凡心中懷有大愛又能關注細節的人,必能為時代所成就進而成就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