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家鄉的習俗作文12篇

作文1.79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習俗作文12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

我的家鄉有這樣一個習俗,每年農曆七月十四那天,都要舉行盛大的歌會。

從小我就在大哥、大姐的帶領下,每年都到歌場去湊熱鬧。耳濡目染,我對歌會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去年歌會那天,吃過早飯,我便和夥伴們結伴向給山民們帶來無限歡樂的歌場走去。一路上,隱隱約約聽到了從山坳那邊傳來的悠揚的歌聲……

聽爺爺、奶奶說,歌場自古以來就設在我們這個群山環抱、綠樹成蔭的巖灣村。這一天,太陽公公似乎格外善解人意,一直張開著笑臉。姑娘們穿著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打著一把把精緻的花傘,邁著輕盈的步子來了;平時不注意打扮自己的壯阿哥,也穿戴一新,迫不及待地趕來了;連滿臉皺紋,霜染兩鬢的爺爺奶奶們也蹣跚而來,滿面春風地想尋找失去的青春……

中午時分,已是人山人海,四鄰八寨的鄉親們都趕來了。這時歌聲更燎亮了,此起彼伏。我彷彿置身於歌的海洋之中,歌聲打破了山林的寂靜,整個山坳沸騰起來……

你瞧,這兒圍了一圈,那兒圍成一堆,一株株枝繁葉茂的楓樹下,就是一個個歌臺。歌臺的“佈景”是一簇簇的楓樹葉和一張張甜甜的笑臉。看,大家笑得多開懷,笑得那樣無拘無束,你聽歌聲是那樣的清脆,那樣的婉轉。笑聲停了歌聲又起……

我好不容易才擠進一個圍得水洩不通的歌臺。只見左邊站著6個阿哥,右邊站著6個婷婷玉立的阿姐,他們正在對歌。這種唱歌的形式叫對,一般由阿哥先唱山歌邀女歌伴,通過一唱一和,阿哥、阿姐慢慢圍攏來,對歌才算正式開始。大山裡特有的清泉,滋潤著山民們的`歌喉,山民們都有一副天生的嗓子,音域寬廣,歌聲渾厚。阿哥常常能用高亢的歌聲把遠處的阿姐邀請來。對歌還有這樣一個規律:阿哥一般不和同村的阿姐對歌,都是邀請其他村寨的姑娘,通過對歌,使他們相識。

他們唱得那麼投入。那歌聲,多麼悠揚,多麼動聽,讓人回味。雖已夕陽西下,但阿哥、阿姐們的歌興更濃,唱得更起勁。這歌聲,就是苗鄉人民的心聲。唱出了他們的情,唱出了他們的愛。歌會一年一次,但歌聲會時刻陪伴著勤勞的父老鄉親,伴隨他們走向山林,走向田野,走向幸福生活。他們的生活就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夜幕降臨,陶醉於歌聲中的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那個小山坳。歌會結束了,但歌聲仍縈繞於耳。於是,我又盼望著更盛大的一次歌會的來臨,也盼望著遠方的夥伴們能來領略這一道苗鄉特有的風景。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坐落在連州的一個小山村,一出門就會看見一座座鬱鬱蔥蔥的小山丘再配上那一把把風力發電的大風扇,有時候風扇還會發出嗡嗡的叫聲,就猶如勤勞的小蜜蜂。我們家鄉的人非常熱情而且直爽,老媽常自嘲說那是“開門見山”的緣故。

在我的家鄉有個非常非常熱鬧的習俗,那就是中秋節的舞“火龍”,要說這火龍它卻不是真龍。它的龍珠是由柚子與龍香組成的,龍頭與龍身是由稻草和龍香組成的。而所謂的龍香用料則是平時人們祭拜的那種香的原料,它只是做得比別的香更大些長些,因為這樣舞龍的時候才會更耐燒,不用時常的換龍香。

中秋舞龍時間為三天,八月十五吃了中午飯,村裡有經驗的中年人就開始著手準備了。搬來割稻穀時準備好的稻草在村裡門樓的大樹底下就開始編龍了,先把龍頭弄好。接著編龍身,這龍身的編法其實就跟女孩子編辮子是一樣的,可別著簡單要編出二三十釐米寬,十幾米長的“大辮子”還是挺費手勁的,如果舞龍的時候不小心拉斷了可是要倒黴的。

吃過晚飯大概七點鐘的時候,咚咚咚咚鏘,羅鼓聲喧天而起。這時只見十幾個早以準備好的赤膊青壯年,大聲喊道:“舞龍咯”,他們把準備好的龍珠、龍頭、龍身等,先在一頭插上一根直徑五釐米左右的`小木棍,以便舞龍時操作。龍身一般是九至十三人,取其吉祥之意,舞龍的青壯年們迅速的把香點著再快速的把香均勻的佈滿在龍珠、龍頭、龍身上。

一切準備這時指導員一聲令下,十幾個赤膊青壯年齊刷刷的把龍舉起,那龍珠上下翻動,那龍頭搖來晃去,那龍身則是S形的,那龍香發出的光芒是火紅火紅的,表示生活定會紅紅火火。儀式開始要先祭拜村裡的祠堂、水井,這時的鞭炮聲是小量的。

祭拜完了也就即將進入高潮了,只見那龍珠像個圓圓的大火上下翻飛,逼真的龍頭也跟著擺動,龍的身軀也跟著一搖三擺的出現了。“嘿哈”舞龍者雙臂用力龍舞動著,活靈活現生動極了,更像一條真正的火龍在半空騰躍。

咚咚咚咚、鏘鏘鏘,鑼鼓喧天,人們的情緒頓時高漲,只見天上有紫色、紅色……各色的煙花,光彩奪目。還有的觀眾把鞭炮往舞龍者的身上扔,別看他們打著赤膊,可他們並不害怕把鞭炮燒傷,據說挨的鞭炮越多來年的生活也將越紅火。

這就是我們家鄉帶有傳奇色彩的中秋節,據說舞火龍能避邪、祈福、來年風調雨順。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

時光如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攜走了記憶中的塵埃,就連那節日的氣氛也被歲月悄然無息的帶走,使其僅剩一個名號罷。可那些經人們口耳相傳而保留下來的習俗,也增添了不少氛圍,存有幾分過去熱鬧的影子。

家鄉的春節年味總要濃一些的,好容易吃完年夜飯,便纏著外祖父帶我去看“滾龍”。

說是叫“滾龍”,卻與人們口中的“舞龍”差不了太多。無非是在哪戶人家門口的空地上,一群人拿著道具演繹龍騰這一環節。道具嘛?是拿紙糊的一條長龍,那龍身的每一節都有一根木棍杵著,供人拿走握,每節龍身裡點燃著一支紅燭。還有單獨拎出的“龍珠”,雖然不知何用,大概也是引導方向,裝飾之類的吧。

兩手縮排袖子,站在寒風中直打哆嗦,撥出一口熱氣,抱怨著這奇冷天氣的同時,我更期待的是“節目”的到來。

忽的漆黑的夜空被火光劃亮,隨之而來的是爆竹的脆響,身著節日服飾的人們駕著紙龍、伴著擊鼓聲緩步開始移動,一下、兩下……鼓點沉重有力,演員們的步伐錯落有致,隨著音樂節奏在原地兜圈。舉龍首的人表演最為精彩,只見他握緊支撐的木棍,不時的抬手、旋轉、動作沉穩。龍身上的紙片在風中呼呼作響。“滾龍”的開場讓我頓時起了興致,不禁從剛捂熱的`口袋中伸出手來鼓掌叫好,不光是我,在場的人們都忘掉了大年夜的寒意,放開包袱玩起來了……

鼓聲逐漸變得成低沉、沙啞,叫人感到些許緊張和壓抑。領隊的人步子邁得大些了,有時走兩步便來了個急剎車,腳步忽前、忽後,手中的龍頭舞動的幅度更大了,那龍一會兒弓頸、一會兒屈背,像極了黑暗中準備撲食獵物的猛獸。

忽而,鼓聲驟然提高了幾個分貝,情緒激亢而又高昂,有如黃河翻滾、咆哮、一瀉千里。那滾龍的方陣中閃進一個手持金色紙球的人,那便是“龍珠”,只見那人在龍身圍成的圈子中不緊不慢地閃躲,蹦噠引得龍頭隨著它移動的軌跡而運動。舞龍頭的人舞得更賣力了,除了一刻不停的舞動龍頭外,還需跟著持龍珠那人的腳步跳躍奔跑。身後舞龍身的人呢,則在配合“龍珠”外沿著圈子慢跑,不時地舉高一截龍身,滾龍的圈子此時變成一片紅色的海洋。

滾到高潮時,小孩子們便可向滾龍的地面上甩響炮,那種鞭炮威力極少不會傷著人,據說這樣能夠祈福來年順利。大人身邊的孩子便如潮水一般向著那火龍湧去,人群中不知誰家的小傢伙,還往我手裡塞了幾節爆竹,我也沒多想,學著其他小夥伴的樣子將手中的爆竹、小鞭炮扔出去。一瞬間“噼裡啪啦”的聲音響成一片,夾雜著掌生、呼聲和人們的笑聲……

這便是家鄉的“滾龍”了。雖因種種原因,已時隔數年未回老家過年。但每當春節來臨,仍會想起那片紅色的海洋。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4

客家人過中秋吃月餅、賞月等習俗與全國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稱八月節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圓月升起時,客家的人們早早便在庭院、樓臺,或屋前的禾坪對著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花生、柚子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

拜過月後,一家大小在外面賞月、吃東西。賞月是大人們的事,小孩子一般不會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裡賞月,而是在皎潔的月色下追逐嬉戲,此時是他們的天堂。而吃東西則是有些講究的。家長往往先讓大家吃這些祭過月神的祭品。在華夏祭祀文化中,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在神主享用後,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這樣整個祭祀禮儀結束。我們分吃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傳統的祭祀文化。梅縣人的說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氣的,吃了會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餅這個傳統的、帶有普遍意義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像剖柚子叫‘殺柚’,帶有驅邪的意思在裡面。也有說剝柚子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邪消災的願望。”

客家地區的月餅,除普通月餅外,有“五仁月餅”,還有一種用糯米粉加糖壓制成大小不一的圓形糕。雖社會經濟不斷進步,但客家人始終繼承傳統飲食文化又在發展民間飲食文化,而中原遺風始終不變。

家鄉的中秋習俗3

中秋節前幾天時,家家戶戶都要買好月餅、水果等東西,準備中秋節時“拜月亮”。凡是認識的人都會互相送幾盒月餅,說上一句“中秋節快樂”的祝福。

當中秋節晚上到時,家家戶戶都拿一張桌子放在能看見月亮的地方,把月餅和水果等食物放桌子裡,再拿幾支香點起來,插在桌子前頭,然後,一家人輪流的站在桌子後面,抬頭看著皎潔的圓月,就把自己的願望說出來,並拜幾拜。拜完了月亮,就到吃東西了,把桌上的東西搬到屋子客廳裡,津津有味的吃著月餅水果。

吃完吃飽了!就到了小孩子的天堂了!小孩個個都提著閃閃發光的燈籠,成群結隊的走在一起,互相比比誰的燈籠最亮。有時,還三五成群提著燈籠走夜路,像冒險似的,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那些比較膽小的馬上跑出來,只有比較膽大的小孩繼續“冒險”,真是有趣極了!

我愛我家鄉的中秋節,因為有趣、熱鬧。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中秋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5

在我未出世之前,家鄉的九曲廟會就源遠流長,在我來到這個世界之後,九曲廟會已成為我兒時最有樂趣和歡樂的場所。時至今日憶起,仍然上那樣的溫馨,甜蜜,幸福。

九曲廟會以燈展為主,橫縱十九,共三百八十一盞;色彩以紅,黃,藍,綠顏色的為主。燈盞內點燃小小截蠟燭,在無星的夜晚,燈盞一閃一閃,顯得分外耀眼,惹人喜愛。從遠處看,像天上的繁星點點,像是湖面倒映的萬家燈火在閃爍呀!s哪裡是天上,哪裡是人間,此刻難分辨。我也沒有那麼多的思維去顧及,只覺得能給幸福和歡樂就好,還須什麼理由呢?

眾人家端燈到廟會場地,然後是大人點燈,小孩端燈,嘻嘻嚷嚷倒別有一番人間樂趣。最有意思的是轉九曲;由長輩指引,嗩吶人員隨後吹奏,百人長隊在悅耳嘹亮的嗩吶聲中緩緩繞轉前進。其中有七八十歲的白髮老人,也有五六歲的青發孩童,更多的是喁喁笑語的青年男女都隨著焰火的燃起和放鞭炮的聲聲中隊伍緩緩前進。人們爭嚷著總想搶一個彩頭,因為聽老人說;“跟著九曲轉,百病除,萬事順,幸福能連成片”,老人在祈禱長長壽,中年人在祝自我事業有為,青年在祈禱甜美的感情,少年在湊個歡樂熱鬧,奧祕就在其中。原先萬事都有緣由,以至於百代萬代永相傳呀!

我緊跟著,不時地和朋友調侃,談起幼時事,更是幸福洋溢在臉上;腳步輕,心境爽,神仙也難以和我們爭寵完美人間的歡樂呀!此刻雖然時至冬日,寒風不時光臨臉面,但有那數百盞搖曳的燈,數百號人的湧動,更有能勾起我兒時的回憶和眼前的愜意,熱意已衝滿人的心田。我明白:僅有懷著對生活事業有百般信心和細微的心思,一切隱匿的幸福都會人我的心頭縱情的綻放。歡樂緣自然,來自人與人之間的每一個會心的`微笑和一個善意的眼神……

處於高潮時,是人們來到長壽燈和幸福燈之間,每個人默默地許願:期望自我今年事業有成,天天歡樂。此刻數百人聚攏沉默,好像處於宗教的人們在祈禱自我脫離苦難追尋歡樂無極的境界,時光彷彿停滯,心跳卻清晰的很呀!一切浮花名利此刻在心田業已蕩然無存,人活著只要踏實愉快就足矣。

時的尾聲,嗩吶停湊。人們又嚷嚷著亂成一片,都懷著滿腹的幸福離開九曲廟會的場地,瞬間僅有那數百盞燈在默守著那幸福的尾號,留給人們無限的遐思和憧憬。人們又去觀戲看那人間自古以來的戲曲並在其中尋找生活中的趣味。唯獨我久立河邊,目睹著那星星燈光的閃動,我明白:每年開端的企盼都在那閃動的光明中……

夜靜,我和好友拿著幾盞燈向家門走進。燈光雖然照途不遠,可是腳下的光明卻照著我的影子在家鄉的小路上前進……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6

哇,盼望已久的春節,終於又到了,人們是多麼高興啊!新的一年來了,我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和新褲子,還換了新鞋,洗好臉,懷著興奮的心情和大人一起去燃放喜慶的煙花炮竹。之後,就是吃年早餐了。

過年的早餐與平常的不同。心情自然是很高興的,再有大人們是不讓我們亂說話的,否則不吉利。記得前三年,媽媽還用紙擦過我的嘴,那樣,說錯話也就百無禁忌了。現在我長大了,昨天,媽媽提醒了我,所以我今天早上特別地乖,每吃一樣都說了一句好話。吃一顆紅棗,說句“上學天天起得早。”吃上圓圓的雞蛋,說句“今天我們一家大團圓。”端著肉絲長面,說了“吃了長壽麵,長命百歲。”哥哥也是和我一樣乖巧。其實不只是我家,我們這兒家家都一樣。就算今天小孩犯了錯,長輩都原諒了,決不會罵,更不會捱打。

今年的春節,有外公、外婆和我們一起過的。吃好了早飯,外公和外婆都給我和哥哥每人一個紅包,說:“你們大一歲了,又比以前更懂事了,祝你們在新的一年裡有新的氣象。”我和哥哥早就準備了一對喜娃,回敬給兩位老人,以示雙雙對對,和和氣氣,幸福百年。堂前的桌上,擺著在蘇州工作的舅舅為外公捎來的水晶玻璃酒杯和水晶玻璃的酒罐子。我彷彿看到了舅舅全家人對我們的祝福。

喜慶的快樂充滿了整個大年七年級。人們都穿著嶄新潔淨的'衣物走家串戶,三五成群地訴說一年裡勞動的收穫;有的玩牌,打麻將取樂;有的聽音樂,唱歌;我和村子裡的小朋友們點放鞭炮、爆竹為節日增添快樂的氣氛;各家各戶的彩色電視機都全天播放著精彩的節目,有全國各大劇種的戲曲,有各省市的聯歡晚會等等,我最愛看中央一臺重播的《春節晚會》了,那精彩的小品,常常逗得我捧腹大笑。我在這一天裡發現有些人家裡,來了陌生人,那些肯定是來拜早年的客人。

到了晚上,媽媽和外婆為我們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餐。有年年有餘的紅燒鯽魚、帶魚、鱖魚;有紅燒肉片、清燉豬肉;有烤雞、醃鴨肉;還有做成我叫不出菜名的各種豆腐品,各種各樣新鮮的蔬菜看得我眼睛都花了,津津有味的美食填飽了我的肚子。

歡樂喜慶的夜宴結束了,大年七年級的夜空也正別有一番景象。明明是繁星滿天,然而四周圍的夜空確是“閃電”不斷。我看不見其它村莊人們快樂的情景,可他們的祝福的火花和我們這兒慶祝的焰火卻一起騰向藍藍的天空,普天同慶這歡樂無限的春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7

年的腳步一天天近了,春的氣息一天天濃了,年前年後的一個多月裡的日子裡,幾乎濃縮了家鄉的風俗。

在我的家鄉,一進臘月人們就充滿了迎春的熱情。第一個節日當是過臘八,每年的這一天早晨,各家的主婦們就早早地起床,忙著洗糯米、撿各色豆類、選各種乾果,備齊各種佐料,用文火慢慢熬製臘八粥,等到熱氣騰騰,香味瀰漫整個房間的時候,臘八粥就熬好了,那份精緻,那份溫暖,是商店裡買來的八寶粥是無法媲美的,在寒冷的冬日早晨,喝上一碗香甜可口的臘八粥渾身熱乎乎的,好像年一下子就竄到了眼前,就連行走時的腳步也加快了幾分。接下來的日子就匆匆忙忙起來,臘八過後,接著就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有一個很傳統的儀式,就是“祭灶”,送灶王爺上天,各家各戶點上香燭,擺上貢品,在香案前唸唸有詞:“二十三日去,七年級五更來”“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這時有一種食品必不可少,那就是全家人都要吃的麻糖,其用意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讓他和玉皇大帝打小報告,說家裡的壞事。沿襲了幾千年的風俗,在現代化的今天也賦予了其新的含義,因為每年從這一天開始,在外奔波的親人們無論身在何方,都會加快回家的.步伐,於是“祭灶”也就演變成“聚灶”,送灶王上天變成了迎接在外遊子的回家。緊接著便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了,打掃衛生,準備年貨,家裡要收拾得窗明几淨,一塵不染,廚房裡備足雞鴨魚肉各色水果,按照老規矩要吃上七天,這就叫夾年飯,預示著豐衣足食,年年有餘。除夕之夜把過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剪窗花,貼對聯,掛燈籠,包餃子,穿新衣,放鞭炮…在一派熱鬧非凡、忙亂有序的氣氛中迎接年的到來。一家人邊看電視邊聊天,細數一年中的收穫,分享一年裡的快樂,這是全家人一年中最難得的相聚時刻,等到午夜時分砰砰啪啪的爆竹聲響起時,人們懷著不捨的心情,帶著幸福的期盼,在除夕之夜守歲,按當地的風俗,除夕之夜睡得越晚就會越健康長壽,有的甚至守歲到凌晨,一夜無眠。

迎春納百福,過年求吉祥。正月七年級,是最熱鬧的最幸福的日子,大人小孩三五成群,結伴團拜,小輩要給長輩行拜年禮,長輩給孩子們發壓歲錢,在一片寒喧聲中,互致祝福。夜幕降落,各家各戶紅燭搖曳,大街小巷彩燈高掛,興奮了一天的人們進入了甜甜的夢想,講究個“早晨起得早,晚上睡得好”,預示著一年的平平安安。接踵而至的便是走親戚訪朋友馬不停蹄,直至紅紅火火鬧完元宵,隨著年的腳步款款前行,年的感覺越走越遠,越來越淡了…

家鄉的風俗還有很多,希望各位來我的家鄉旅遊,體驗民間風情。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8

端午節快到了,說起端午節的習俗各地都不一樣,但總的想法都是一樣的。在我們家鄉每到此時就會有很多習俗,比如門口插艾、吃煮雞蛋煮大蒜,講究一些的家庭是吃粽子、吃炸水餃、然後就是在手腕腳腕上系五彩繩,脖子上掛香布袋,鼻子、耳朵、肚臍抹雄黃酒。

端午節的前一天大人們就到地裡拔回一些艾插在門上,聽老年人說,端午節拔回的艾殺菌驅邪效果最佳,把艾插在門口上,既起到殺菌作用,又能避邪驅鬼魅。現在在城裡,一到這個時候一些山區的農民就會在野地裡拔一些艾到城裡賣給城裡人賺錢,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家鄉的坡坡嶺嶺上到處長的都有,到了端午節你在地裡檢一些長的又粗又壯的艾拔下來,拿回家插在門上就行了。

關於吃粽子、雞蛋、大蒜,小時候我們也不知道什麼用意,後來我才明白主要是紀念屈原。據《讀齊諧記》載,屈原五月初五投汩羅江,人們聽說後競相划船來救他,但為時已晚,人們為了緬懷他,每到這一天,就會向江裡投煮熟的雞蛋、大蒜和用竹筒裝著的江米,讓屈原的在天之靈享用,以寄託人們對屈原的敬仰之情。但投進江裡的江米常常被蛟龍偷吃,有一個聰明人就把江米包進棕葉裡,再用五彩線捆上,蛟龍害怕這種東西,就不敢再偷吃了。後來人們為了求富祈祥,就用竹葉或者葦葉包成各種各樣的粽子,從而演變成了一種求富祈祥的風俗。

關於佩戴香包、抹雄黃酒習俗。小時候聽老年人說是為了避邪,其實不然,據《帝京歲時記勝》記載:五月初,女人們剪“彩”疊“福”,用軟布裁製成“老壽星”、老虎、蒜頭等小包包,包裡裝上香草、薄荷、楊杞枝、艾草等中草藥,給小孩帶上,有的家庭用中草藥製成雄黃酒,抹在小孩的鼻子上、耳朵上、肚臍上,主要都是防止夏天毒蟲的侵襲。端午節佩戴香囊的習俗由來已久,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就佩戴芳香藥物以祛除不祥和防止汙濁氣味的.侵襲,《楚辭.離騷》:“扈江離御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另據書載,漢代疫癘流行,“溫氣毒癘,千戶滅門”,人們用薰草等7種藥物,製成香囊“佩之可以癘”,由此可以看到,古代人們佩戴芳香藥物香囊,與當時防癘流行有一定的關係。

另據現代有些專家研究稱,佩戴藥物香囊能改善人的免疫狀態,能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所以民間習俗都有一定的出處,它是勞動人民智慧和實踐的結晶,也記錄著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程序中形成的價值觀念和審美理念。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也為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9

自古以來,中國都有非常多的傳統節日。像春節、中秋、國慶等等,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我們家鄉的一個傳統風俗——賽龍舟。

賽龍舟不僅僅是端午節的習俗,還是我們家鄉的習俗。至今為止,我還非常清晰地記得那一場激動人心的龍舟賽。

那是一個在別的地方看似再平凡不過的端午節,在我們那,可是熱鬧翻了。那天天公也作美,把壞天氣收拾得遠遠的,把雲朵排成了一個個巨大的笑臉,彷彿它們也想觀看這場比賽。一大早,我就被媽媽拉了起來,雖說到底還是有些不情願,但想到馬上就要舉行的龍舟賽,心中便欣喜萬分,毫無一絲怨念。

我們乘車趕到賽場上時,發現場地上的人已經摩肩接踵,絡繹不絕了,他們全都興奮地大聲叫著,喊著,彷彿他們的激動是釋放不完的。我媽媽拉著我往裡擠,過了好半天,才能看到完整情況:龍舟已經準備就緒了,舟上的那些選手們全部對著我們招手。此時,我也按捺不住我的激動,大聲尖叫起來。

在這裡,我有必要跟你提一下,這裡的龍舟真的是各式各樣,可以說,幾乎沒有相同風格的龍舟了:你看!這條龍舟的`龍嘴裡銜著一顆珍珠,彷彿珍珠就是冠軍,他們已把冠軍牢牢掌握;你再看!那條龍舟上的龍正“騰雲駕霧”,彷彿一會兒比賽開始時,他們就直接飛走了!……

終於,最激動人心的部分到來了。裁判一聲“預備”,選手們就做好準備,打鼓的準備打鼓,划船的準備划船,指揮的準備指揮……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開始!!!”裁判的聲音映入每個人的耳膜,選手們頓時如狂牛一樣:“預備,劃!”“一!二!三!四!”一句句有力的話語,一聲聲嘹亮的口號,甚至是一曲曲令人興奮不已的號子,無一不體現出了這些“戰士”們的倔強。他們你追上我,我又追上你,不亦樂乎。

慢慢地,龍舟遠去了,群眾們都追過去看,我也不例外,那陣陣鼓聲如驚雷一般,震撼著我。

終於,在終點線,我看到有一條龍舟正極速前進。隊員們喊著“嘿!哈!嘿!哈!”鼓聲“咚咚”地響,它風一般地衝過了終點線。頓時,人群中歡呼了起來。我一看,這不正是那條“騰雲駕霧”的龍舟嗎?沒想到它還真“飛”過來了!

看!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習俗,賽龍舟。我現在還在納悶:要是我們平時也能像賽龍舟那樣團結,那麼,生活中的一切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0

遠處飄來陣陣清香,似草又似花,無聲無息。雨中散著清新,恍若那片深綠,盪滌在我的心中。——題記

初春的時節已過去了,天空不再陽光明媚,慵懶的春光好似倦怠了許多,悄無聲息地躲到灰濛濛的雲層後,遮住了那緋紅的面龐。

天灰沉沉的,雨如珠簾般撒向大地,細如牛毛,脆如銀絲,滋潤著萬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點也不錯。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艾草糰子的清香瀰漫在微潤的空氣中,涼涼的,甜甜的。

一年之中,最期待的節日,除了春節,就是清明瞭。這節雖說不免有些悽清,但總是“萬物皆潔齊而清明”。只是淒涼而不乏期望。家鄉過清明時,家中總少不了艾草團,除了掃墓,最獨特的就屬它了。

我的外婆是個勤勞能幹的人,每逢清明,必做此團。我則樂在其中。因為艾草團也做起來也簡單,只須將艾草洗淨與糯米粉充分混合再揉成團,上鍋蒸好即可。每到此時,家裡便漫著淡淡的艾草清香,好不舒服!

揉好後的艾草團對我來說,即是橡皮泥,只是全都是綠色的罷了。我拿著它捏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外婆不說什麼,只是笑著望我,偶爾給我講過去的故事。黃昏的殘陽下,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坐在一齊,女孩揉著艾團,傻傻地衝著老人笑,老人則一邊不動地坐著,安靜地看著女孩,身邊散著淡淡的`艾草香多麼完美祥和的畫面,女孩是我,老人是外婆,淡淡的艾草香瀰漫在金黃的大地上,是多和諧的一幅意境畫呀!

伴著濛濛的細雨,屋頂上全籠罩著一層薄煙。放眼望去,只見艾草在雨中搖曳,隨著微風,在朦朧間顯出那一片深綠,透出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像艾草團,軟軟的,甜甜的,伴著我進入夢鄉

清明總是有陰陰沉沉的溼雨,從清晨至黃昏,在瀰漫的煙雨中,總有幾個孤影,蹣跚獨行,渲染出一片無盡的哀思。有誰想過在如此死寂的時節,會有綠得發亮,青得刺眼的艾草,會有這樣一絲期望。在靜想靈魂世界時,有誰停下匆忙的腳步,駐足凝望那片深綠,輕輕地嗅一嗅著清香,感受艾草團的輕柔?

因為它,改變了這個時節。

或許這是最壞的時節,是抑鬱的時節,是死寂的時節,是黑暗的時節。但這也是最好的時節,是開朗的時節,是充滿生機的時節,是光明的時節。家鄉的艾草團,一向鏤刻在我心。

遠處飄來的幽香,是艾團的清香,是外婆的味道,是家鄉的味道。雨依舊不停地下著,艾香依舊瀰漫著在微潤的空氣中,艾草依舊攜著那片深綠駐足在世界中,就像家鄉依舊在我心裡一樣。

外婆的艾草團,家鄉的風俗。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1

我們家鄉最大、最熱鬧的習俗是舉國歡慶的除夕。

這個大節日“派頭十足”,不僅從大年三十早上就開始準備,而且早在農曆12月25日就開始了。準備第一個食材:芝麻餅。首先,用鍋炒芝麻。香氣四溢時,可按一定比例放入花生、糯米、白糖、麥芽糖。將它們“組合”後,放入模具中,擠壓並展平,然後用刀加工成長條蛋糕。最後,把它們裝進包裡。拿一個,在嘴裡細細咀嚼。它不僅香脆可口,而且“手工製作”含有濃厚的備食2:雜豆。看到這個名字會想到什麼?是超市裡的某種豆類零食嗎?沒有!沒有!沒有!這是原始的鄉村美食。你想知道它是怎麼誕生的嗎?注意:首先選擇最好的黃豆,幫它們泡一天一夜的澡,直到水滿為止。然後,給黃豆一個——磨豆的“粉碎”,把肚子裡的“渣”分開。留下——豆漿的汁液,加熱,撒上蔥花,淋上醬油,喝下去。很好吃,很難忘。當然,千變萬化的.豆角不僅會自我轉化,只會在豆漿上滴幾滴滷水,就會凝固轉化成豆腐成功。豆腐又一次被切成塊,放在油鍋裡炸,於是轉型的另一個名字叫——油豆腐。

……

所有的材料都準備好了。我們去謝年吧,除夕夜前的最後一個專案。農曆12月29日,我們一家人趕到鄉下老家,把吃飯的大桌子搬出門外,擺上餐桌。酒都是自己釀的燒酒,菜也是“無汙染,純綠色”。我們自己做的豆腐、香米、肉餡紅豆餃子、鮮鯉魚,用紅紙包著,最後一道大菜,——,“蔥雞”。燃燒的元寶和燃放的煙花顯示了對過去一年的懷念.

“噹噹噹”除夕鐘聲響起。男女老少都開始努力,女人成了“廚房人”。他們切了一些蔬菜,在鍋裡炒了幾下,做了一會兒肉丸.當然,他們不是“一個人”,老人會幫忙買一些蔬菜和魚,有時也會在廚房幫忙。和廚房裡的忙碌相比,親近大自然的孩子要悠閒得多,玩鞭炮,玩遊戲,累了就坐下來吃零食,戶外就是孩子的天地。

到了晚上,看著一碗碗的“美味”,孩子們貪婪的蟲子被勾了出來,但還是要忍住。拜完菩薩,一家人就可以上桌吃飯了。老人說,不管食物是好是壞,每一道菜都要吃一口。於是,我“嘗”了碗中的——香脆藕,象徵著“路路通”,象徵著“年年有餘”的香噴噴的魚,象徵著“長生不老”的細長麵條.

團圓飯後,分享壓歲錢、看春晚、放鞭炮等活動接踵而至。守歲讓整個城市日夜保持清醒,鞭炮聲讓整個城市格外熱鬧.

除夕,一個家庭團聚的日子,也是全國慶祝和中國人民海外華人團結一致的日子。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2

春節在人們忙忙碌碌的身影中拉開了帷幕,隨著日子的一天天推進,過年的氛圍也也越來越濃。進入二十幾號,人們已經開始收拾房子、購置年貨了。在這種熱鬧的氣氛中,讓我們成為生活的DV,去留意每一個獨具風味的瞬間吧!Let’sgo!

“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寫連對,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這種過年的順口溜我們這兒的小朋友都會說,也正體現了我們這兒年前的風俗。陰曆臘月二十三是中國傳統的祭灶王爺的日子,在這一天人們都會擺上灶糖供奉灶王爺,相傳是為了讓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以求得來年的興旺和富裕。臘月二十四就要貼對聯了。這天一大早人們就開始忙著打漿糊、貼對聯,使整個家內外一新,紅紅火火,還要把“福”字到著貼,寓意“福到”。等到二十五、二十六,人們就忙著購置年貨,而且年貨中一定要有魚,寓示著“年年有餘”。

轉眼間到了除夕。除夕夜守歲是最重要的習俗。它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曾關,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到了晚上零點,大家都會拿著煙花、鞭炮到院子裡去放,歡慶新年的.到來,在一片爆竹聲中給沒能歸來的親人打電話問候。這真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只要在這天晚上開開心心,來年就一定能事事順心。

“七年級八年級磕頭兒”,大年七年級的早晨,人們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整裝齊發,去走親戚串門兒,給各位長輩們拜年。當然,這也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刻,因為有壓歲錢啊!大家聚在一塊兒,叨叨家常,說說知心話,別提有多幸福啦。大年八年級則是“閨女們回孃家”的時候。這一天是母親們最開心的日子,出家的女兒回孃家,即使再遠,女兒們在定會趕回老家,與父母團聚。

“九年級初四耍球兒,初五初六跳猴兒”不用說這幾天出門遊玩的時刻。一家人一起出門,逛逛廟會,玩玩遊戲,一家子在一起真是“樂亦無窮”啊!

這樣濃的年味兒大約要持續到元宵節,過了正月十六,過年的氛圍將會慢慢黯淡下來,人們就會重新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學習中。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幾天裡,人們一年的收穫會有一個總結,新年的理想也會重新樹立。人們會在每年的春節中,有更好的收穫,更高的理想。願大家在新的一年中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