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點亮萬家燈火作文3篇

作文1.93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點亮萬家燈火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點亮萬家燈火作文3篇

點亮萬家燈火作文1

書籍,是一種神聖的恩賜。那是一股清泉,淨化汙濁的心。一個黃金屋,引萬千風華。漫步書海,那行雲流水的勾勒,讓人的未泯純真得到洗禮。

讀書,盪滌塵埃穢,過濾沁人香。

還記得,我學習的目的就是學會讀書。瀏覽,是概況;略讀,是完成;精讀,是體味。融情於景,那是情感的昇華;情感的昇華,才是成才的甜密。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讀書是自由的開始。純粹的心,靜謐的景,是啟蒙的`老師。讓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飛翔,心靈又會像熱水裡的新茶一般絲絲縷縷舒展開來,那個溫暖的杯底從心房熨過,熨平心田上的每一條褶皺。

每一天從讀書開始,真真切切。心境不可搖曳,切忌功利浮躁。將靈魂紛亂的繁景,在菩提樹下禪定,仰望碧藍的天,也能找到須臾的寧靜。這許是讀書能透徹的方式之一。

我總以為,夜晚,是讀書的寧靜港灣。那時的心不再浮華,白天的喧囂在那一刻驟然俱寂。月光明澈如水,挑一盞燈,選一本好書,手指輕輕翻去記憶的塵埃,在不知不覺中,合上雙眼,鬆開那本小書,在夢中憧景明天的太陽,那該是多麼美好的生活場景。

我,喜愛書的芳香,迷戀它的味道,也更加敬佩古人對書的熱忱。

孔子讀《易》翻斷數不清的簡,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宋濂為了讀書,天大寒,硯冰艱,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高爾基為了讀書,受盡屈辱,甘願當學齡前小徒(奴僕),勞累過後,用自制的小燈,堅持讀書。

當我在書中瞭解那些偉人靈魂背後的讀書經歷時,不禁常常感嘆自己那些為讀書逝去的青春,那些悵惘的心緒……都不值得一提。對書的那份執著和渴望,就更加根深蒂固。我們必須昂起年輕的臉龐,挺起堅實的胸膛,讀好書,好讀書,因為我們是祖國明天的太陽。

當我們用綿綿春雨澆灌知識的蓓蕾時,每個人都將幻化成為天邊那璀璨的明星,照耀家鄉走上富強之路,引導民族踏上自強徵程。讀書,滋潤了荒蕪的大地,使它成為生命的綠洲。與書為伴,讓那萬家燈火點亮整個世界。

點亮萬家燈火作文2

一顆孤獨的心需要善良來滋潤,一顆冰冷的心需要善良來溫暖,一顆絕望的心需要善良來撫慰。社會呼喚善心,人們需要善良,讓善點亮萬家燈火,普照芸芸眾生。

善良不僅僅是幫助,更在細節中完善。假使咖啡館的人不把紙條貼牆上,那麼拾荒者也不會發現牆上那一道亮麗的風景,也就不會受到跟別人一樣的對待。假使免費送一杯咖啡給路人,善良會成為施捨,這便是對人格的侮辱。善良能幫助別人得到應有的尊重,感受到人間真情的溫暖。

人人都需要關愛與呵護,在幫助別人時,不應以貧富、貴賤來衡量人,人的尊嚴在天平兩端是等價的。侍者以慣有的姿態恭敬地為拾荒者遞上杯咖啡,這是對別人人格的尊重,它如同一股暖流,驅除別人內心的`寒冷。善舉是凌駕於道德之上的,它不應成為彰顯自己偉大的工具。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善良,是陌生人之間一次親切的問候;是別人陷於險境時的一次出手相救;是溝通人與人之間友誼的橋樑。善意的心,人皆有之,它不需要像天空以雷電顯示其憤怒那樣壯闊,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句安慰的話語都是善意的體現。善者,受於外物,發於內心。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不缺這樣需要關愛的人,缺乏的是善意的體現,而不是冷眼旁觀,亦或是置之度外,如果人人都抱有“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心態,那麼萬家的燈火又該靠誰去點亮呢?

懂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學會感激,點亮自己的心。在危難關頭,適時抓住別人伸出的援手,也不僅僅是接受,更重要的是內心的空曠與澄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給予,閉塞的心又容得下多少愛的填充?

善意無疆,善意無痕。它超脫於時空之外,立足於寰宇之間。既不沾染世俗的汙垢,又高於血濃於水的親情。再大的洋,再深的海都無法和它相提並論。

當善行之念溢滿人心時,世間透出的一定是和諧、幸福的萬家燈火。

點亮萬家燈火作文3

一個熱心慈善的富翁,向三個貧困家庭提出捐助,卻收到迥然不同的答覆。

一家拒絕,以為是施捨——這是戒。

一家猶豫,宣告要償還——這是慮。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這是善。

面對他人的善心與善舉,我們理所應當以善迴應,在這一來一往中,愛在傳遞,善在弘揚。

戒者,乃戒心、戒備,實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凜冽的寒風中飢寒交迫的時候,突然有人端來一籠熱騰騰的包子,你卻嗤之以鼻,眉眼高揚,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這該是多麼讓人心寒!比起施捨,我們更應說是幫忙與互助,沒有富人與窮人間的高低不等,將彼此聯絡的應該是共同進步,謀求大眾幸福的溫暖紐帶。若存戒備,則是築起冷酷高牆,密不透風,愛也無從滲入。

慮者,乃憂慮、焦慮,也非為上策。慮者將他人輕鬆的好意化為了自己肩上無形的千斤重擔,他們明白接受應當回報,卻並未透徹領悟這回報的內涵。他們將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著自己日後是否有能力負擔起這重債,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發散出去,盡己所能點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們的心房,那該是的回報。所謂慮,也是多慮了。

善者,受於外物,發於內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學會感激,點亮自己的心。在危難關頭,適時抓住別人伸出的援手,也不僅僅是接受,更需要內心的空曠與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樣的拒絕,那麼日後的.生活該還是在溫飽線上掙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給予,閉塞的心又還容得下多少愛的填充?倘若如慮者一樣的多慮,那麼日後的生活該是被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壓力壓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償還,不知更大範圍地傳播開去,愛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裡。

惟有善者,不設無味戒備,不思多餘念想,懂得接受,也該是會樂於分享。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話並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樣適用。接受,並感恩,讓光明傳遞,照亮自己,溫暖他人,點亮萬家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