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農村春節的作文

作文3.84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村春節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農村春節的作文

農村春節的作文1

夜色還濃,我們就起來了。早早吃過餃子。拜年開始了。

今年立春早,走不一會,天漸漸亮起來了,街頭巷尾,一夥夥一隊隊拜年的人愈來愈多了。有不在小家族圈而同屬大家族圈的途中相逢,遠遠的,嬸子大娘的就叫上了,未及走到近前,已是膝蓋碰地了。大街小巷,謙讓著不讓磕頭硬磕的,逗鬧著想逃個頭偏偏不依不饒一定要對方磕頭的,說笑聲,戲謔聲連成一片,這兒還未收場,那邊又開始了。一聲聲一片片,歡聲笑語,充溢著村村院院街街巷巷。

我所在的“團隊”,今年拜年的領隊,照舊是我們這夥嫂子輩中最年長,也是最熟悉本家族境況的袞嫂。袞嫂是一個熱情爽朗又善解人意的好大嫂,每年的新春頭一天,嫂子引領著我們,不時給我們這些不在本村過日子的弟妹們作介紹。尤其令我們感謝的是,嫂子免除了我們這些工作在外的弟妹們的頭,往往是嫂子一句:“人家她們上班的不興這個,我一個人磕頭代表了!哈哈!”於是,袞嫂子實實的磕拜在地,我們只是矜持地微笑著站在那裡,卻要接受著受頭者的熱情招呼。

我們這一夥中,工作在外的居多,但除了我和潮家嫂子,其餘的都是本鄉本土的,在外的也是不出他們縣城。說來我是進入這個家門11年的老媳婦了,因是外鄉人,儘管是多年的相隨大拜年,我仍是記不得都有哪些本家,記不得該去哪裡,跟著袞嫂或我的嫡親嫂子就是了。問起同是外來人的潮家嫂子,她也是不知哪是哪呢,尤其令我寬慰的是,還有本鄉本土就在幾十裡外的縣城工作的嫂子也記不得認不得呢,何況我這個外來妹呢。說兩個小插曲吧。在一個本家家中,大娘熱情的很,硬拉著拽著非要人們進屋,我是這個隊伍的尾巴,待我進得屋中,挨挨擦擦的隊伍閃處,我被露了出來。於是,我一展笑顏,叫了聲大娘,問大娘過年好!大娘滿口應著,卻回首問身旁的一個嫂子,這是誰家媳婦呀?呵呵,我11年的老媳婦了,幾乎年年來這拜年的.,卻還是陌生人新面孔呢。還有一件,從另一個大娘家出來,聽一個嫂子打趣凡凡媽,凡凡媽是地道的本鄉本土的媳婦,一直在村子裡過活,孩子早上學了,也算得是老媳婦了 ,只不過出去打工不到一年的功夫,這次春節回來,燙了頭髮,腳蹬皮靴,修了眉毛,點了口紅,那位大娘不認識了,老媳婦當作新媳婦了,驚問那是誰家新婦呢,呵呵。

大年七年級頭一天,走街串巷大拜年。認識也罷,不認識也罷,老面孔也罷,新面孔也罷,圖的就是個喜慶熱鬧。終有一天,不認識會逐漸認識,彼此陌生會漸漸相熟。借了這大拜年的東風,結束這一家人不識一家人的歷史。一年又一年,一春又一春,一年一度大拜年,拜出了親近,拜出了和諧的農家歡。春天,也就在這一片歡樂祥和中來臨了。

農村春節的作文2

迎著“噼裡啪啦”的鞭炮聲,農民們歡慶地高呼:“過節了過節了!”我也來了,用農村的話來說,我是來湊湊熱鬧的!

今天我的同學也來做客,作為東道主,我準備被帶他去我們家鄉的招牌美景——永安山。上山了,一路上,透過窗戶,山層的泥土上生長著一叢叢小小的樹枝,到了半山腰,山層流下了一股股山泉,我們情不自禁的下了車,接了一瓶水,細細地、滿滿地品味這股山泉,此時哥哥說了一句話:“農夫山泉有點甜。”我們都哈哈大笑起來。推開車門,一股清涼的山風吹到了我的臉頰上,我貪婪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我們來到了滑翔基地,我肆無忌憚地在陸地上翱翔,風兒繞過我的身體,我的頭髮瞬間豎了起來如一個超人一般。山頂一旁的假山,深深的印著大大的四個字“滑翔基地”,每一筆筆畫都傳承的一代代人滑翔的夢想。在安禾,全村人都為此引以為豪。此時我停了下來,因為滑翔員要起飛了,我可不不想錯過起飛的瞬間。滑翔員帶好了眼鏡,雙手捂住了重力繩,然後對著對講機:“現在可以起飛了嗎?”隨著對講機裡傳出聲音,滑翔員大聲喊道:“快讓開!”周圍的遊客立即拿起相機,滑翔員邁開腳步向天空中跑去,此時降落傘如一個剛衝完氣的氣球一般,馬上鼓了起來,滑翔員雙腳併攏,在群山環繞的天空隨意的翱翔,隨著一個個滑翔員起飛,我有了一種飛翔的感覺,也有了一種想當滑翔員的夢想,因為我想傳承滑翔的夢想。

永安山有個著名的極樂寺,為了尋找極樂寺,我們走上了探險的路,拾起一根棍子,粗製地加了加工,就把它當作登山棒了,開始了一段探險之路。茫然的向前走了一段路,我們看到了梯田,那一階一階的梯田,那一塊一塊的茂盛的茶花,都飽含著農民們在陽光下辛勤勞動的的汗水。迎著一股清涼的秋風,我們來到了養殖場,一群群小雞在草地上來回地走動,嘴巴是不是啄啄地面,看看有沒有小蟲,有時小雞還煽動著自己那雙土黃色的翅膀,飛回屬於自己的領地。“鵝”隨著哥哥的一聲尖叫,我們走進了那條群鴨嬉戲的湖,鵝兒們吃飽了肚子,合攏那雙灰白相間的`翅膀,慢慢遊入水中,開啟那雙腳蹼,在水中玩耍,這因為有那些不畏困難、願意付出的農民,才會有這美麗的鴨群。“咚咚咚”迎著沉重的鐘聲,我們勞累地來到了極樂寺。“施主,有何見教?”一位道長十分莊重地向我們鞠了鞠躬,道長穿著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上戴著佛帽。佛像也在大堂中間,盤腿坐著,這對我們慈祥的笑著。極樂寺讓真正感受到了佛的威嚴和文化。農村還有數不勝數的美景因為農村無論從什麼地方看都是美的,我真行永遠呆在這。

下山了,農村依然熱鬧無比,人們不斷地來回的走動。但我對農村那份不變的情誼依舊存留:對美景的留戀,對滑翔員的敬佩,對家鄉的熱愛……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要靠時間積累的,因為你要去接觸農村的一切,才會真真正正地瞭解這一切。

農村春節的作文3

任何地區都有不同的民俗民風,當然更別說春節嘍!我去過很多地方過春節,但大多數都是在城市過的,在大城市過春節很無聊,於是便起了一個念頭,去農村過年。

我和家人來到了湖北農村的姥姥家,只見鄉間小路上掛滿了紅燈籠,在紅色的外表下,裡面的蠟燭顯得愈發的亮,而且燈籠的外面寫著福,吉祥如意……等吉祥的字。

終於到了!我歡呼著。真漂亮啊家家戶戶門前的對聯更是耀眼!“外婆!”我看到了遠方有個人影,是外婆在向我們招手。“終於把你們給盼來啦!”外婆激動地說,“外婆,別光說,快請我們到裡面去坐啊。”“哎呀,看我這記性,光顧說了,快快到裡面坐去!”“我一溜煙跑到外婆家,剛到門口就看見了外公,“外公,祝您新春快樂,萬事如意,身體健康……總之就一句話,請給我紅包!嘻嘻。”“呵呵,曹雯,半年不見,越來越聰明瞭。”外公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必須的。”說完外公從褲兜裡掏出一個紅包,“哦!有紅包嘍!謝謝外公!”我歡快的跑向客廳。

大家圍在火爐前,則外婆和媽媽在做飯,廚房裡不時飄來菜的香味,好香啊!爸爸說:“你先去玩吧,等下我叫你回來。”“哦。”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跑出去了,空氣真新鮮,沒有加工廠。看見了遠方的小夥伴們,我飛奔往跑,嬉戲聲、笑聲、迴盪在院子裡。

該吃年夜飯了,我坐在飯桌旁,看著這些美味家餚,垂涎三尺。終於開飯了,我狼吞虎嚥,好不費力氣就把一碗飯消滅了,大家看著我這狼狽樣,哈哈大笑。該敬酒了,我端起酒杯對外公說:“祝您福如東海長流水。”接著我又祝姥姥壽比南山不老鬆。然後我學著大人的樣子,喝一口,咂砸嘴,好飲料好飲料。爺爺笑呵呵地說:“我們的'小乖孫女長大了。”奶奶臉上笑得樂開了花,說:“祝我們的小孫女學習進步,天天向上。”吃完年夜飯,我們心滿意足的離看飯桌。來到了院子,就看見夜空被好多煙花劃破,真是比星星還亮啊!爸爸也搬出了花炮和許多的煙花,爸爸順手拿起了一個竄天猴,嘭,啪,說時遲,那是快,竄天猴直奔夜空,頓時變成了一朵美麗的煙花,飄向了銀河……

我也手癢的拿了一個小閃光棒,不停的搖轉,散出了無數的小星星……突然一個煙花啞了,過了1,2分鐘還沒炸,爸爸不耐煩了,拿起竹杆就捅,可竹杆剛碰到花炮,就突然炸了,爸爸一溜煙,跑的遠遠的,我看到爸爸這樣子,笑得人仰馬翻。同時,我也記住:笑歸笑,樂歸樂,但要記住安全。放完鞭炮該爬門了,聽說這樣會長高,我每年都爬門。炮放過了,門也爬了,該拿紅包了,外婆給了我一個紅包,神祕的對我說:“一定要放在枕頭下哦,這樣可以給你帶來好運!”該回家了,我和外公外婆一一告別。一路的煙花照亮了我們回家的路…

農村春節的作文4

人們常說:“孩子們是最盼過年的。”一點沒錯,過年的時候,我們可以盡情的玩、盡情的笑,可以放鞭炮、可以點花燈……總之,“年”是屬於我們的天堂,即使犯些小錯兒,家長們也都能“寬容”的一笑了之,因為大人們也是很喜歡過年的。可是,今年過年的時候,我卻無意中聽到爸爸感慨道:“這年是越過越沒味兒了。”正當我纏著爸爸,準備一探究竟的時候,他卻指了指奶奶,說:“讓奶奶給你講講咱農村老家老年間兒是過年的習俗,你就明白了。”

奶奶告訴我,老年間兒老家農村窮,可越是窮人家的孩子,就越盼著過年。通常樹葉一落,大家就都纏著媽媽問:“還得多少天到年啊?”那時候,農村過年講究可多了。一進臘月七年級,家家都要炒玉米花兒,年頭兒好時,也炒一些黃豆、葵花籽。奶奶說,那叫“臘月七年級蹦一蹦”,可以使來年的日子過得更旺。當然,趕年集是農村過年必不可少的一個重頭戲。所謂“趕集”就是那時農村沒有集貿市場,大家便訂個時間,要麼逢一、三、五,要麼趕二、四、六,總之,就是按照約定俗成的時間大家聚集在一起各取所需。農村每逢趕集就特別熱鬧,而“趕年集”就是一個地區過年前的最後一兩個“集”,那更是熱鬧中的熱鬧了。奶奶告訴我,趕年集的時候人挨人、

人擠人,根本走不動,可大家還是樂此不疲,也許只為圖個熱鬧紅火的好兆頭吧!到了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王爺、吃糖瓜的日子。那時農村生活窮,一般人家只買一張灶王爺像。有時連新灶王爺像也不買,還供原來的舊像,說什麼“老灶王爺知道咱家的'底細,不換更好。”其實是買不起。窮歸窮,這一天是一定要吃糖瓜、打掃房子的。屋頂、櫃下以及平時不動的擺設,一律擦洗一遍,為的是乾乾淨淨、甜甜蜜蜜地過年。

臨近大年三十,各家各戶就開始蒸年糕、蒸饅頭,盼著來年能“發”。通常都是奶奶或媽媽蒸,孩子們則負責拾柴燒火。蒸年糕的時候,年糕裝鍋時要給年糕扎眼兒,否則熟不透。蒸饅頭的時候,饅頭出鍋的時候要往頂上點紅點兒。這些通常也都是孩子們你爭我搶的活兒。那時候,最難熬的是臘月二十九夜晚。家裡大人一個勁兒地催睡覺,可孩子們就是興奮得睡不著,恨不得天一下子亮了才好,睡不著,還躺在被窩兒裡一遍又一遍地叮囑:“雞一叫,就得叫我起來放炮!”一年之中,孩子們總是早晨賴著不起,只有大年三十的早晨例外,只要一聽到說“快起來放炮去”這句話,“蹭”地一傢伙就竄出被窩兒,衣服還沒穿利索,人已經跑到當院放炮去了。

歡天喜地的過了除夕夜,到了大年七年級以後就是挨家挨戶的拜年了。那時候交通不便,幾家親戚走下來要好幾天的時間,因此也就留下了“不過十五都是年”的老話兒。

聽著奶奶如數家珍般講述著老家農村過年的種種習俗,回過頭來再看看如今過年的境況,我終於明白了爸爸為什麼會說“這年是越過越沒味兒”的原因了。確實,如今這過年確實是少了一種“味兒”——一種“人情味兒”!